这部电影大概是忘记了在片头标注:本片改编自网络小说《爱定你,我的阔少男友》《总裁VS辣情妇》《惹上极品总裁》《禁忌游戏——我的男友小我十岁》。
潘粤明的部分就是小三插足家庭伦理剧,吴克群部分是不伦之恋台产偶像剧。
把吴克留张静初年纪往回倒个二十多岁,就是高帅富慕容云海苦追平民少女楚雨荨。
不过爱情片嘛,不就讲个美好浪漫百转千回跌宕起伏虐吗,爱情喜剧就更该是再智商低逻辑乱不符实际都可以原谅。
但是“智商低”和“没有智商”真的是两回事儿;“不符实际”和“脱离实际”也是两回事儿。
张静初和吴克群在偌大的城市、宽阔的街道上,可以因为车子相撞而初次见面。
这是个低概率事件。
不过,说这是冤家路窄,我认了。
张静初受邀赴吴克群的局,茫茫人海里,正好就遇到了勾引自己老公的小三。
这也是个低概率事件。
不过,说这是冤家路窄,我认了。
张静初在祖国由,应届毕业生、往届毕业生、下岗职工、海归精英汇聚而成的人才洪流里,就偏偏被选中成为某公司典礼翻译,而那个公司,正好就是吴克留的公司。
这也是个低概率事件。
不过,说这是冤家路窄,我也认了。
吴克群在祖国蓬勃发展的旅游行业里偏偏选中了这个旅行社的这个团,而这个旅行社的这个团,又好死不死,导游正好是张静初,这也是个低概率事件。
说这是冤家路窄— — 他妈的这路是有多窄啊,宽约五厘米吗。
最关键的问题是,不是说好了吴克群是富豪之子,开口闭口都是分分钟千万的吗,参加旅行团坐在四十八座的大巴上是要干嘛,微服私访体察民情吗。
在用真爱战胜了重重低概率事件后,男主人公和女主人公终究走到了一起,一个是拖家带口的少妇,一个是帅气多金的王老五,他们突破了世俗的眼光,相爱了。
这真的不是改编自哪个网友自己写的网络小说?
看完《脱轨时代》后,再看那些跌倒一定亲上嘴,枪林弹雨中主角光环护体永远毫发无损,上吊永远被救下,吐之前永远不会发现怀孕等情节都完全翻不出白眼了,因为眼部肌肉已经过劳坏死。
送《小时代》台词给有缘千里来相会的张静初和吴克群:“他会穿越这个世间汹涌的人群(大约十四亿人),一一的走过他们,怀着满腔的热,和沉甸甸的爱,走向你,抓紧你,你要等”送《小时代》台词给无缘对面手难牵的潘粤明和张静初:“没有物质的爱情就是一盘沙!!!
走两步就散了!!!
”最后,说实话,虽然有这么多瑕龇,但我还是觉得《脱轨时代》已经很不错了。
至少它不恶心人,也不像那些巴不得把热门微博里的搞笑段子全照抄的某些喜剧电影,有很多地方我还能笑出来。
剧情是顺畅的,潘粤明是顺眼的,张静初是美的,也算在《富春之后》稍稍扳回一城。
我个人觉得相对于设定都基本接近的《犀利人妻》来说,《脱轨时代》都有趣非常多。
即使对比《一夜惊喜》之类的,也看得更舒服。
不过,单是潘粤明在出轨被发现后,居然就出淤泥而不染,立马和小三断的干干净净,这在现实里又真的有男人可以做到?
许可:”我不想成为一个怨妇,我讨厌我自己张口闭口全是委屈,我讨厌我自己心里装满了恨!
”这句让人感受最深的话,让我们看到一个本来美丽优雅的女人变身成连她自己都害怕无法控制的“野兽”,愤怒是多么可怕的存在,只有女人才有真正的切身体会…… 为什么女人不能歇斯底里?
因为不美;只要还是个美丽的女人,其他一切好说。
文/梦见乌鸦如今不少华语爱情题材作品喜欢跑偏门,老老实实的爱情不玩,偏偏喜欢琢磨小三、前任、基情、金鱼佬和小萝莉这些奇葩类型,原本这些元素在爱情电影里很常见,但这些电影喜欢刻意强调它们,大概传统爱情故事太纯洁太常规不容易吊起观众胃口,相反这些不走寻常路的爱情却采用了同类电影中比较少见的猎奇方式增强观众的看点。
所以诸如《北京遇上西雅图》、《前任攻略》、《一夜惊喜》这些片子才会很受欢迎(有人把《神探夏洛克》也归为爱情片了)。
这些电影的走红除了证明观众比较好这口外,对电影本身来说什么坏的现象,谁都喜欢剧情冲突多的电影。
只不过如今这些电影太泛滥反倒有些审美疲劳。
从《脱轨时代》的片名来看,基本上也是属于这种类型。
之前没报什么希望,认为该片无非是又是一部借了出轨和小三等热点话题为卖点的电影,但看完之后发现这部电影让人意料之外,套用一句俗话:我猜中了开头,没猜中结尾。
《脱轨时代》让我想起了很多电影,包括以《一夜惊喜》为代表的小妞电影,以《单身男女》《101求婚》为首的二男争一女电影,以《离婚了,就别再来找我》为主的离婚题材作品,其中耶路撒冷之旅还有《等风来》的味道在里面。
本片的元素很多,一句话概括:以小妞电影包装的现实题材,其中涉及到了浪漫爱情喜剧、伦理家庭剧等多种题材的范畴,离婚、相亲、异国之旅、女权多种元素,之前想到的出轨、小三等话题只不过是多种元素之一,而且只是开篇的引子,电影更多的还是关注男女主角婚后的生活和内心刻画。
《脱轨时代》改编自小说《如果不能好好爱》,原作者高雅楠,也是该片的编剧,原著没有看过,但电影的剧本非常有意思,本片不像国内外很多作品,在讲述七年之痒的故事中,出轨、离婚等话题性因素是作为剧本最大的冲突点来描述的,本片则例外,上来一开始就出轨、离婚,把应有的剧情冲突点都用完了,所以刚看了个开头,你绝对不知道这部电影往后要演什么。
这是该片吸引人的地方。
电影随后的发展就有点像小妞电影这种轻喜剧路线,以女主角为主线,游走于富少和前老公之间,但电影的主角可不是什么小妞,而是一个离过婚还有一个六岁孩子的母亲,这样一来本片就依照小妞电影的路线,来为本片这个特殊的女主角营造了多处反差效果,比如相亲段落、与富少吴克羣几次不期而遇的经历,在原本可以产生浪漫桥段的地方,以一个相对大龄女中年这一突破口,造成大量的笑料,这就是反差带来的剧情冲突,电影采用夸张而充满戏剧性的方式对这个另类进行了包装,突出了搞笑的娱乐效果,无疑是本片剧作的优点。
而在电影另一条主线中,女主张静初与前老公潘粤明之间也有藕断丝连的趋势,连接二人的是亲情的纽带,孩子成为二者牵挂的唯一因素,同时也穿插了二人初恋时分的美好记忆。
延续着这两条主线,电影在后半段就进入了“二选一”的节奏,但与《单身男女》这样的作品不同的一点,还是在于本片开始的特殊性,一个是责任心极强的高富帅,一个是因出轨而离婚的前老公,摆在女主角面前的就不是选择问题,而是生活问题,是打算重新赢回原来的生活还是踏上前方一段未知旅程呢?
电影在后半段进入到现实题材。
张静初在片中饰演一个刀子嘴豆腐心的离异女中年,加上她是本片的制片人,编剧高雅楠也是女同胞,这样的组合很容易让人想起了《非常幸运》,之前我不看好本片的原因也在于此。
因为这类女性视角的片子很容易矫情,将主角摆在一个高大上的位置,后者就是典型的例子。
但让人意外的是《脱轨时代》非但没有矫情,反而很有生活化色彩。
电影对主角的人物刻画、对离异女性的心态描写是非常棒的。
难以割舍的家庭有亲情的元素在里面,面对悔恨、落魄的丈夫,重新迎回属于自己的家庭也未尝不可。
但另一边高富帅的诱惑,放下自己的一切,走向新的生活又是一种选择。
这种复杂、纠结的情感状态本片在后半段描述的非常真实可信。
电影的结尾画面令人印象深刻,女主、高富帅、前老公三个主角在死海上呈三角形漂浮在一起那镜头,每个人代表着一种生活状态,让本片的格调立刻升华。
假如电影在此时结尾就完美了,但下一幕张静初接到高富帅抛过来的球的画面有点画蛇添足,可能考虑到商业因素或者现实问题,让本片终究没有成为一部闷骚作品,而成为正统的娱乐片。
恰恰本片娱乐元素很多,笑料密集,而且段子和情节设计也比较高明,没有创新但效果还不错。
潘粤明本色演出实则让人大跌眼镜,朱珠在片中令人眼前一亮。
但恰恰就是本片过多的元素,让电影的主题不太明显,勾勾叉叉的地方很多,一口吃成个胖子。
大概电影的主创打算拍一部突出现实问题的电影,但又割舍不下商业噱头,就像电影的结尾如彩蛋一般的情节一样,才会让人产生模糊的概念吧。
其实还是不错的,比预想中的要好,不装逼。
无意中在优酷看到这部电影《脱轨时代》由张静初,潘粤明,吴克羣,这一个并不太吸引人的组合。
很多豆瓣上的人说,这剧名,实在是烂。
但我偏偏是被剧名所吸引······ 一个简单的故事,并没有特别出彩的地方,也没有过失的地方。
唯一让我念念不忘的大概就是这首插曲 testa tonne的the song of the golden dragon吧。
一种听着十分以色列十分阿根廷十分流浪但找得到家的感觉·····,说不上什么感觉。
但不知为何,一种想法涌入脑中:也许在死海,就能学会游泳了吧。
我也有如电影般类似的故事,不幸的是我是潘粤明,而吴克羣由此至终未出现。
更不同的是我们没有孩子,不过是相爱了足足6年半的两个女人。
或者说是半个女人·······,对,我就是那半个。
在爱情里,仿佛无论男女,在相处中,我们总容易厌倦,习惯,乏味,枯燥,无聊,理所当然。
往往追逐我们曾经拥有又失去又再次拥有再次失去的东西。
仿佛激情,新鲜,年轻,朝气,刺激,暧昧永远没有保质期。
她说:我不会游泳。
我说:也许在死海,就能学会游泳了吧。
不经意的,《脱轨时代》赶在了“女生节”上映,也恰恰赶在淘宝电影优惠劵活动,3月8日,在武汉各大影院,排挡最多的应该算《脱轨时代》了,笔者在这一天赶上它的上映。
《脱轨时代》改编自小说《如果不能好好爱》,讲述一个离婚女人遇到一个风流倜傥的富二代发生的一系列搞笑故事,期间也穿插着忧郁气质前夫的浪子回头,张静初饰演的许可,面对这两个男人,面对着现实生活,她执着着她所谓的执着,她痛苦着她所纠结的疼痛,直到最后,正如片尾所结:我们时刻提醒自己要跟相爱的人深爱到老,却忘了提醒自己享受当下的幸福。
这是我们大部分都市生活中挣扎人群里应该有的思考:《活着》。
这里的《活着》是上过春晚的创作歌手郝云的一首代表作,他讲述的正是都市生活群体的状态,忙忙碌碌,慌慌张张,生活的理想好像并不是这样。
而《脱轨时代》许可的生活,在电影里更多的是感情生活,不停地相亲,不停地想摆脱前夫的伤害,她有着精神洁癖,有着自己的生活原则,虽然也不乏忙忙碌碌,也不乏对过去生活深切的怀念,也不乏对那种伤害的无法释怀。
其实,说到底,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地静一静?不要去想是谁的错与对,不去纠结和伤害或许我们自始至终都无法忘怀的人呢?就像,许可跟刘光芒,分开后,开始无比怀念在一起的点点滴滴,甚至重复点点滴滴,用这种状态麻痹自己一个人时的孤独和寂寞;但当遇到那个插足的第三者时,许可还是会忍耐不住,与其说是复仇,还不如说是自残。
残害自己的身体,残害自己的精神,残害或许正在拥有的东西。
或许,正是因为康少的出现,让她有了些好的转变;也因为康少的出现,让她重审感情选择,生活选择,更是面对自己的心。
女人,一辈子,走进了婚姻,走进了家庭,她会用一生去呵护,而在这个呵护的同时,需要另外一半一起同心协力。
事实上,走出了家庭生活,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也应该有属于自己的天地。
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有很多非常出色的女性,比如说杨澜,她有美满的家庭,也在事业上收获颇丰。
生活给予我们的,和我们回馈于生活的,或许更多需要一种包容。
电影的结尾,没有人知道她到底选择了谁,或许都不在重要了,重要的是人活着的那份正能量的传递,爱的奉献和分享,放下,才能更好地前行!
不同的电影能够走进不同人的内心,根据的就是主人公与观影者性格思想情感的契合度。
契合度越高,代入感就越强,观影效果就越好,当然这是要在有一个正常水平的故事的前提下。
我对这部电影的女主恰恰有这种共鸣的。
我想当了那么多年的保姆以后,如果发现老公外遇,我也会离婚,也会试着独立生活,虽然会很辛苦。
我很喜欢在病房中的那场戏。
张静初的倔强和骨气在那一句‘吓死我了’的时候,反而显得特别真实。
这和把那一大叠钱砸在吴克羣的桌上,最后不好意思说,但是工作你得负责,否则没法还你钱的效果是一样的。
吴克羣的设置当然是为了增加矛盾冲突,丰富电影内容。
但是在丰满故事的同时,反而给了我一种戚戚然的感觉。
大家心知肚明的是,哪里来的那么大一个馅饼。
我觉得结尾略尴尬,有一些莫名其妙的味道。
是这部电影的一个主要问题。
我觉得北京爱情故事的电视剧中的结尾是可以借鉴,再加上一个小的冲突,在矛盾的高潮时戛然而止。
这样的开放式结局可能会更好一些。
昨天,随着三八节的到来,一部都市生活爱情剧《脱轨时代》上映,这部讲述了女主角因为丈夫出轨而离婚的影片,再次将“婚变女性如何选择”的话题推向新高点。
婚变女性选择离婚是不是最佳选择?在婚姻生活中,不会产生婚变的家庭固然存在,但出轨、偷情也会让曾经美满幸福的婚姻变质变味,所以,出轨成了婚变的头号杀手。
而在婚变出轨的家庭中,男人出轨的数量相对来说会大于女性,所以女性成了婚变中最大的受害者。
那么对于“婚变的女性”来说,她们在面对老公出轨这一问题上到底该如何选择呢?是坚决离婚?是委屈求全?还是违心的听劝于亲人与对方握手言和继续和别的女人共享一个男人的过日子?其实,我经常听到这种出轨之事,这些当事人或是我的亲朋,或是我的好友。
在我个人看来,我一般不会奔着“劝和不劝分”的原则让他们夫妻继续好好生活,而是警示性的告知:“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狗永远改不了吃屎的喜好”,劝她尽早的做好离婚准备。
可能是听惯、见惯了这种婚变之事,所以我对别人向往的婚姻并不来电,相反,我却有一点抵触心理,我觉得我有点像电影中“毛毛(朱珠饰)”的思维,她曾在影片中说:因为我不想离婚,所以不结婚。
对于婚变中受害的女当事人来说,她们或许在其他人“为了孩子”的劝说下咬咬牙接受了对方的“道谦与认错”,可是过不了多久,他们欲火攻心的精虫怎么也控制不住们裤腰带,把持不住他们的下体最终还会再度出轨偷情。
就算你为孩子“委屈求全”的过日子,可对方不会为了孩子与家庭而放弃追求新鲜与刺激。
所以,对于婚变女性来说,为何不能像《脱轨时代》里的女主角女可(张静初 饰)一样说着:“选择离婚,是因为我不想屈辱的活着!”“我不要像个怨妇一样,张口闭口都是委屈。
”,洒脱的离婚?不离婚就真的对孩子没有伤害吗?现实生活中,带着孩子离婚的大龄女人的确会在生活上和感情上迎来各种不易,但即便如此,就应该成为女性“与背叛自己的男人继续生活”的理由吗?或许有些人认为是意气用事,太过冲动,太不理智,太便宜了那个“狐狸精”,但是女性大好的年华,大好的青春,为何非要完完整整的浪费在一个男人身上?那句“为了孩子不要离婚”的劝说,阻碍了多少婚变女性的幸福之路?正如影片里的台词一样“不离对孩子就没有伤害了吗?”在我身边,就发生着这么一个故事,是我高中同学A的真实故事。
A的老公在外面有人后不仅当着孩子的面搂搂抱抱的亲热,还带着两个孩子和小三一起旅游,虽然A的老公特意交代了孩子不让将此事说出去,还说:“要是说出去下次就不带你们出来玩了”。
其实,10岁小孩子和5岁的小孩子天天看电视哪里不晓得这种事情?孩子还是在一次无意中说漏了嘴告诉了我的同学A。
同学们知道A的事情后有很多人都劝她离婚,我也是强力的支持我的同学A离婚。
可她却拿着她儿子写的一篇作文说,我再苦也认了,为了孩子,我不离,他找人就找吧,随便他。
我同学的儿子是这样写的:“《爸爸,我想对你说》,我希望我们的幸福家庭不被破坏。
我不想要后妈,也不想让弟弟有后妈,因为电视里的后妈都不让小孩吃饭。
别再在外面找女人了,我心里啥都明白。
”如果说离婚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那么不离婚对孩子就真的没有伤害了吗?记得我表姐的孩子在结婚之时对着亲朋好友的面这样说他出轨的老爸:“我的父亲早在我心里死去,在他和别的女人同居抛下我和妈妈时死去”说完硬是把坐在座位上的爸爸给推了出去。
出轨,明目张胆的出轨给孩子心灵上的创伤是无限,带来的恨也是很深的。
没必要委屈求全与背叛自己的男人继续生活!电影《脱轨时代》虽然没有给我一个完美的结局,没有让出轨男人付出残酷的代价,没有让他的心灵上受到痛苦的煎熬,也没有让女主角与富二代完美牵手,但我还是很想通过这部电影来告诫我身边的朋友:“没必要委屈求全屈辱的与背叛自己的男人继续生活!”脱轨时代,你如果已经脱离正轨,那就注定跑偏,注定有一个不可预测的未来与终点。
婚姻生活,如果有一方出轨,那么就注定伤害,正如电影里的台词“除了你,没有人可以伤我这么深”一样,既然伤痛已经发生,长痛不如短痛,不要给自己再一次被伤创造条件,也不要再给别人伤害你制造机会,果断的跟电影中的女主角一样做出离婚的选择。
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不管是自己还是孩子,如果出轨已经发生,如果伤害已经形成,那就没必要委屈求全的听信于他人“为了孩子不要离婚”的劝说继续与背叛自己的男人继续共同生活!同样,男人也是如此!(文/常有才)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原作的原因,这个片子拍的有点割裂和夹生。
顺着前夫这条线看,是很细腻真实又沉重的现实题材,不论是出轨的丈夫还是情伤后对爱失去信任、努力维持自尊的妻子,人物都很饱满真实。
顺富二代这条线看,一下就跳到了台湾言情剧。
似乎这个富二代就是为了满足对爱向往又踟蹰胆怯的女性幻想而存在的。
角色自身则非常单薄。
看了一些别人写的观影感受,感觉富二代这条线其实是有可以塑造的起来的可能性的。
要是一边是付出了很多最后被背叛的灰色又沉重段婚姻,一边是直率又无负担的小狼狗之爱,我觉得设计出对比感会更有意思一些。
可能这片子上映的时候和现在流行的女性审美口味还不一样吧。
要是富二代换个演员演,灵性一些,能演出来叫阿姨的时候坦荡又讨打,深情的时候直率又真诚,让观众能get到,这种喜欢其实包含着一种对年长女性的恋母情节在里面,导致女主可以在这段甜蜜中又埋藏危险的感情里被感动又动摇,这样的话,她逃跑,最后又得出活在当下的结论,我觉得更顺理成章一些。
另外关于潘粤明的表演,让我额外吐槽一下。
都知道这个片子是在他一个什么状态下拍的。
说实话以他一惯的表演风格来说,有点失水准。
看过他的很多作品,能感觉出这是个很擅长把自己清零,同时很好的塑造和控制角色的演员。
所以通常角色和本人的界限非常分明。
但是这部他自己代入的太深了,导致角色都跟着本人跑了。
电影里的刘光芒是一个控制不住自己男性欲望,后来出轨被抓包的男性。
电影里两次给年轻女性光溜溜的腿以很色欲的镜头,都是以他的视角看的。
可以说只要有机会,刘光芒出轨就是个必然,他是个完全过错方。
按理说,他被抓包,生活一下脱轨,焦躁这个情绪应该是占上风的。
但是潘的表演充满了一种悲情感,冲破屏幕,一种挥之不去被抛弃的感觉。
让我一度本能以为这片子后面要给刘光芒洗个白。
当然潘粤明老师会这么处理人物大家感情上也是能理解的。
相信他现在也从过去走出来了。
希望能奉献给大家更多更好的作品。
他的那个表演风格还是很适合大荧幕的。
题记:很久不动诗兴,直到有幸先睹电影《脱轨时代》之后。
也许千万个人看了电影都有自己的解读,这里只是我的些许感受。
脱轨时代作者:其寒婚姻原本似一列列匀速行驶的慢车沿着生老病死的轨迹站站停靠。
车上坐着的都是固定的成员按序列配好与感情无关。
也许早已熟悉了对方的体味,心灵上还是陌生人。
风花雪月的在外面留情,家里还留着奉献忠贞相夫教子的灯,相安无事,即使蜡烛流泪。
当地球带着人类转过两千年以后,有一种叫网络的东西带乱了人们的节奏。
信息爆炸式的扑到面前不管人需不需要,消息瞬间直达,也许就在春夜销魂的时候。
这种叫网络的东西在纵向行驶的婚姻之车中横向穿行让车内车外的人都能看到同样的风景我吃着你看着我玩着你馋着在除却了隐私的同一时空中感情和金钱拧成一股绳把婚姻之车拽的东倒西歪。
只要一不留神,就会进入脱轨状态。
在这婚姻极易脱轨的时代 我们看到了太多的哭爹抢娘为别人或者自己人的背叛难过悲伤。
也许昨天我们还在唾沫乱飞的谴责别人的插足,今天却发现自己背上贴了个数字排列三的号码彻底中枪。
在感情与婚姻的脱轨时代我们无所适从,只能安慰自己享受当下的人生即使在转弯的下一秒跌进深渊,也只希望能在这一刻绽放笑容。
好的不多说了。
张静初演技值得肯定,但我真是受不了她那张脸。
强光一打只剩两鼻孔,一点存在感都没有。
倒是朱珠给了我很大的惊喜。
一张自然的大美脸(至少看着她我不会脸盲,两个小梨涡还特别有特色),演技也十分的自然和真实。
特别是她说那句:“知道当年追她的人有多少吗?
仅次于我!
”时的骄傲。
另外,本片儿子的演技也可圈可点。
重点说说不足的地方。
首先,是康少和许阿姨的感情发展太突然了!
许阿姨可不是范冰冰式磨人的妖精啊,而且我还真没见过美得像张静初那么白,还那么有型有品有逼格的导游。
怎么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美女见美女倾心的康少偏偏对上了年纪,离异有孩的老女人情有独钟呢?
我觉得忽略了这条感情线的埋设。
其实从撞车事件开始,可以描写两人的冲突,先抑。
接着是以色列8日游,因为许阿姨帮着找人,两人不是还在海滩上等了一夜吗,这个场景其实可以补充的情感戏太多,是为扬。
通过这一夜,恋母情结严重的康少逐渐地徐阿姨增进了了解,才有了后面的情感进展。
不过这一段有个bug,就是那个失踪少女究竟和康少是啥情况没交代清楚,莫名地出现也莫名地消失了。
再来,是康少水中救许阿姨于危难的场景被徐阿姨无意中发现。
其实这一段可以表现得更为感人。
为两人的情感发展制造一个高潮,可惜被几个镜头简单带过。
影片中还有一个bug是,康少对刘光芒说的:YOYO那样的女孩很简单,只要给她买包就能满足。
而他一直没搞懂许可。
看到这里真是想:“呵呵。
”YOYO既然只想要包,她缠着失婚且毫无事业可言还住在一栋破房子里目前没车的刘光芒是为了什么?
人家可没缠着你康少吧!
接着,是假脸演员们。
不知从何时起,变脸成为了娱乐圈的潜规则。
无论先前长得多好看或多不好看,都必须变个脸才能在娱乐圈继续混开。
且不说男神郑元畅是如何从一个有特色的大帅哥到现在的面瘫大叔脸。
连原本可爱不食人间烟火的小仙女郑爽都无法幸免于难。
话说你要是王宝强那样的想进一步提升下自己也并非不可。
只是现在的娱乐圈一个个都长得神似。
李冰冰Angelababy傻傻分不清,更别说一抓一大把的脸盲美女。
例如本片的班嘉佳,原来那张脸虽不能称得上完美,但至少有特色。
片中的那张脸,总感觉鼻子要歪了。
而且鼻头那么尖,总担心她要戳破镜头了。
再来是吴克群。
年少时也是男神般的美好存在,现在这张脸怎么看怎么奇怪。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修补效果还算理想,还没沦落为脸瘫大叔。
接着是张静初。
孔雀里多么完美的形象,现在让人无法直视。
演员们为了更加美好的荧幕形象冒着生命危险变脸本无可厚非,且其敬业精神值得敬佩。
只可惜,像我这样严苛的观众并不希望买账。
我更希望看到的是荧幕上有更多贾玲、hold住姐这样个性的面孔,而不是严重同质化的完美面孔。
最后,说说潘粤明大叔的悲剧。
真想说难道失婚的潘大叔在剧中的角色是在扮演生活里的自己吗!
人到中年,穷肥挫的大叔真不知道有什么出轨的资本。
YOYO这次也算是看走了眼,人财两失的,傍个康少多好呀!
妥妥的以色列八日游在等着她啊,傍着个离了婚却把自己推开的大叔,她得了什么好处?
写到这里,这是想为YOYO这位业界良心的小三点个赞。
作为一名初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虽然通过各种渠道认识了不少富二代,可她唯独对一个穷肥挫的娱乐记者情有独钟。
在奉上自己年轻的肉体之后,还不忘深情地对刘光芒说:“我可以等。
”多么痴情的小三啊!
虽然她破坏了刘许两人的婚姻,可是其实也暗中推了许阿姨一把,让许阿姨离开渣男,迎来人生第二春。
这是多么崇高的小三呀!
真不懂许阿姨为何如此不知感恩。
说回穷肥挫大叔,如果是原著,我或许会支持许可回归家庭。
可是看完影片,真心觉得正常智商和情商的女性都会选择吴克群而不是潘粤明好吗!
总之,看完将近两小时的十分颠覆我三观的影片后,顿时觉得,失婚文艺少妇们的玛丽苏也可以来得如此严重!
80后夫妻有很多人面临剧中的问题,虽然被矫情化了,虽然有个莫名其妙的富二代,莫名其妙的出现,但病床上说的话,离婚后孩子的处境,有些心里的苦只有那些经历过的人才能理解。
总体不是特别理想,单身离异口号也只是喊喊,但不喜欢富二代的设定,为什么国产爱情喜剧一定要有富二代呢?别国的爱情片很少会涉及富二代,但照样好看,浪漫,久久不能忘,大概真的是收入低吧,总希望会有一些有钱的王子解救我们,原来,我们的爱情真的很缺钱。。
越来越不喜欢美国大片,台湾香港片都不喜欢了,就看点大陆片,俗气地越发明显了
三观正
花了20元車錢趕到灣仔藝術中心看張靜初吳克群談情,可惜免費放映仍只有7位觀眾包括我啦,而一位完場才知是出品人大姐,還說要交流,人咁少,交個啥,她公司名一直就在銀幕右上角,還放大,還得多謝她,不知就錯過這好片,雖有值入廣告,但沒影響劇情,或因我太迷張小姐,自動加分了……燒雞翼我鍾意食……
其实这个还挺好看的。就是女主遇到的这俩男人太迥异像在演两部电影。
还是不错的。
无力吐槽
剧中有些台词是不错,“给一个包是一个尺度,给很多包尺度又不同。。。”潘有点沧桑了,吴有点帅。
本以为又是一出都市爱情烂剧。却发现多了几份文艺气,大体是一部女性视角的人生感悟,倒很适合三八节。不过创作者本身思路太乱了,他们好像自己也没想明白到底应该拍点什么,一边放入最套路的一女挑两男的设定,一边又没想做成对立。这更多算个疗伤或自我成长吧。然后结尾又甩出一句享受现在,太怪了
吴克群挺帅的,死海好美。
下载的时间轴不匹配的电影,本来就不好看,那就只有一星了。
潘粤明这演的渣男还真是入木三分 不过张静初你也就该move on 有什么好逃避就该跟高帅富走啊 明眼人都知道 哎哟整这么大一圈半文艺不文艺的什么啊
这种片子多了,脱轨的也就多了
爱情中没有回头路可走,没有后悔药可吃,没有保证追回芳心的锦囊妙计,没有能将浓情蜜意拼凑复原的时光机器,一旦你与幸福失之交臂,用多少的努力和颓废都找不回来。在这个“脱轨”等于追逐自由的时代,假如一开始无法保证爱她到底,那就不要轻言爱。
没什么营养就当消遣
好好打磨一下应该还行的
本来抱着看烂片的心态去看的、结果还蛮惊喜的、好搞笑、小吴童鞋还是挺帅的嘛、、除了女二那张假脸有点倒胃口以外、、算是部不错的爱情片
剧情太俗,高富帅苦追离异且携子的大妈,满足了大多数woman对白马王子的幻想。出轨的前夫苦心追回大妈,一边玩起了浪漫一边拒绝了年少貌美的小妹妹。进影院前只需要带着眼睛和爆米花就可以了。
张静初将角色要强的个性演的不错+1星。这乱七八糟的结尾是什么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