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电影想乘种族平等和女权的东风,还加了点犯罪、家庭元素🌚但是,拍得略烂辽,看完全片在下并不想为这番心思买账!
•用了挺多黑人演员,但是这些黑人演员饰演的啥角色啊,依然搞枪击、暴力那一套的曼宁兄弟,嫁给了白人也仍然因种族原因心存隔阂的女主,躲在箱子里唱Rap的两位兄弟,孩子生很多(那个老穆里根讲的)。
在下的看片过程中完全是????
拜托,拍种族平等就好好拍,片子里的黑人角色仍旧固定在大众从前的定位认知老一套当中,完全没体现要平等不歧视的态度欧克?!
还有,这片子里的种族分裂其实好严重噢,老穆里根完全讨厌黑人了,典型的白人至上主义者,女主杀死丈夫前说的“your white family?
”,还表现了一个亚裔对黑人的恐惧🤔🤔这电影是把美国种族平等的遮羞布赤裸裸撕开来惹,但是亚裔难道不是受歧视最严重的吗,这一设置搞错了吧🌚🌚•通过电影中小穆里根的口,感觉芝加哥枪击蛮严重的😯•女权我感受到惹,起码四位女性抢劫前夜 还蛮激励人的。
其实四个女性的刻画不够细致。
那个有两个孩子的母亲有一点点工具人呢,还有点点无能,凑数呢吧这是。
通片我完完全全感受到了女主的愤怒,她的丧子失夫的悲伤也转化成了愤怒,btw我讨厌她颐指气使的时候🌚理发店那个女孩加入的动机不充足诶,她日子过得苦,但是没有另一个因丈夫去世失去经济来源和小店被抢的糟糕吧,也有点为了driver而driver了。
高妹的角色还挺丰富的,比起其他角色有交代前史和进行心理刻画,高妹真的太好看了(我爱),最后一身造型好冬日温暖的感觉,让我想看她拍个纯爱片,像诺丁山、电子情书样的,这个愿望可以实现吗🤭🤭!
•里面的男性角色设定跟💩一样•有段配乐还不错•民主空壳子,都这个选区第六代穆里根了,明明白白搞家族传承了,还谈啥民主呢,真是梦里啥都有,谁信谁白痴•诸多情节设置完全偶然,为了推进情节而推进,没意思•元素太多,融合地又不好,只令观者觉得尴尬
总结:高妹好看,我爱高妹🤗🤗为了高妹多给一星
這是一部關於黑人與白人之間的階級鬥爭,白人生活優裕,黑人還在苦苦睇掙扎。
三個女士生活支出全部依賴死前的老公,老公死後就沒有錢生活了,另外一個單親媽媽為了生活,一日打兩份工維生。
當生活沒有任何退路時,總會做出平時絕對不會做,做不了的事,無論男人還是女人。
得知可以搶劫五百萬,她們很害怕,而她們更加害怕貧窮,她們最後成功了。
想试试米歇尔•罗德里格兹的性感之唇吗?
来看这部寡妇扫街的电影,从《女生出拳》到《阿凡达》,从《生化危机》到《速度与激情》,现在终于轮到了《以寡敌众》,十月十六日,由奥斯卡大咖史蒂夫•麦奎困操导,双节之后爽片来袭,Widows邀你过瘾!
我前面是空格,可以吧?
不可以,因为没有140个字数的,要么全部打一字,打12345
很久之前看的《为奴十二年》,不算是很好的观影体验,当时基本是一种“奥斯卡瞻仰”心态。
这种心态大概是从《拆弹部队》开始的,因为那时刚开始接触电影,奥斯卡基本就是圣殿。
后来知道,某些概念里他只是一个TV秀。
但竞赛与获奖,仍是人性里很难拒绝的心理。
去年陀螺获奖后的那些照片可以印证。
这几年也有很多观感介于《为奴十二年》的片子,《Moonlight》,《Get Out》这些,其实看的时候都不是太懂,片子里面的情绪,人物的想法,行为这些。
真的存在实打实的距离,这些片子拍的既不是我家后院,也不是大漠孤烟的旅游景点。
其实我想说是其实存在个学习成本(过程),之后看多了或许能好点儿😂所以,其实当《Widows》还有《绿皮书》,《假如比尔街能说话》,还有一部《Us》这些片子聚在一起的时候,我发现我基本分不清他们和之前这些片子导演的对应关系。
后来花时间仔细看看,原来 《假如比尔街能说话》对应《Moonlight》;《Us》对应《Get Out》,《Widows》对应《为奴十二年》。
哈哈,这就有意思了😂,因为看预告《Widows》是蛮类型的。
以上是看之前的感想。
看完之后,内心就是卧槽,伊丽莎白真美(白人高个女孩)。
往那一站就是超模级的存在,在四人组里挺扎眼的。
然后是几场戏的调度,好厉害,镜头运动上基本是藏着摄影机在拍。
这里的概念是相对于,比如《谍影重重》,很能感觉摄影机的存在,毕竟一个人没事不会天天看东西都这么晃;再比如一些长镜头多的片子,对我来说,镜头停留一长,我就会不自觉的脑补出很多镜头外的录音,摄影,助理,灯位出来😂,当然,这也是看功力的。
“藏着摄影机”说明,片子节奏也还是不错的。
总体观感上还有一点,就是感觉有点儿分裂。
丹尼尔,就是那个拿小刀戳残疾人的那位,每次一出现我就有种港片即视感。
香港黑帮的那种残忍,包括有些地方的节奏,人物表演,都有点像港片里的黑帮。
但港片里的三派(两个黑帮加政府)在这里没有成立,丹尼尔的对手,Veronica(寡妇一号)这边显然没有残忍的戏份,另一个对手,科林法瑞尔这边也没有。
想想最后老Tom(科林法瑞尔他爹)死的时候😂所以,其实片子的整体氛围不像香港、韩国片那种让人感觉进入另一个次元(随便杀人,折磨人),而是仍在文明社会。
大家仍在文明社会里,开着大林肯,养没有咬人能力的小型犬,进行着民主选举,头头们烦恼着选票,政绩,辩论会。
这个大氛围下,人们的行为就有些分裂,比如丹尼尔的残忍,警察的缺失,还有结局的美好。
片子里好几处安排戏展现Veronica的悲伤,其实有点刻意。
一场行动创造了4个寡妇,结果感觉就Veronica的悲伤最大。
片子后面发展的时候前面的这几场悲伤戏有些破坏了团队感。
片中狗也用了太多次了,狗的嗅觉这个梗...从Veronica第一次进仓库开始还比较正常,后面就感觉狗很道具性。
说到道具,其实很不喜欢仓库的布景,太刻意了,像是走量的片子里的布景,灯光布置很随意。
很难想象一伙抢劫犯的仓库里有这么多的光源,这要是紧急事件了,怎么一下全关掉。。。
还有还有,整场抢劫戏感觉好随意,感觉买辆车买几把枪搞个保险柜密码就可以在芝加哥这么抢了...看的时候我不住的在想《Hell or High Water》,其实这就是一个氛围很好的片子,片中几处抢劫的戏都是西部的,丛林法则。
《Widows》里的社会感让后面的抢劫缺乏真实。
这个画面很漂亮但是,其实我是很喜欢结尾处Veronica的微笑的,还有伊丽莎白整个片子的表演。
这片后来让我想到了《末路狂花》,怎么说呢,可能我更喜欢遗憾的命运吧。
我看到豆瓣给的翻译是《寡妇特工》,我完全不赞同。
和特工没有半毛钱关系,所以如果是想看爽片的朋友就不要看了。
不过不可否认,这部片的预告片给你预设的故事,和它真正去讲的故事,完全是两回事。
在这一点上太聪明了。
这是底层女性,在一个男权+暴力统治的芝加哥边缘社区所进行的自救。
这里没有高大上的写字楼商场,只有每个周末发生34起枪击事件的普通公寓和商铺。
这里没有帅气的男人们劫富济贫,只有手黑心更黑的男人们的欺骗暴力遗弃背叛。
故事和你一开始以为的绝对不一样。
其中几处精妙的反转,发生得十分自然,具有冲击力的同时也十分合情合理。
更多的不便剧透了,剧透影片就失去了意义。
最后大赞几个女演员的演技。
情绪丰富有层次,人物性格也随着故事发展而慢慢改变。
完全不同的几个女人,被命运纠缠,互相并不欣赏,也谈不上认同。
短暂地合作,只为了能活下去。
她们是失去了丈夫的女人,从一开始的物理上的失去到心灵上的失去,到最后将一切自我握于手中,如同蜕变的新生。
影片整体完全不煽情,情感的表达恰到好处却又沉重而坚毅。
Bold & Strong。
这是影片的底色。
女主绝啦,尤其狗狗狂吠,她循声找去,看到酒壶,瞬间明白一切,流泪开车离去时,我在屏幕这头都替他心碎和不值。
过往光看她演自杀小队里的坏婆娘了,没想到没有框死自己的戏路。
演的是真好,另外三个女配,家人侠成员不用说了,这些年不知道是有啥后台,受大力捧。
那个《信条》里的女演员,吃亏就吃亏在身高太高了,真的很限制戏路,而且也很为难导演与摄影。
而她妈妈逼女卖淫,真不是东西。
那个黑妹看着倒是勇,悍,又有跑步拳击这些黑人特有的优良体育基因,哪知……以为会表现最好,哪知表现极差。
还好众人齐力回天。
这些年好莱坞电影,无脑的讲究政治正确,让人反感。
但我看这片是真的挺励志,挺激励女性的,值得肯定,女性当自强!
那个司机很忠诚,义气,宁死不屈。
是条汉子!
连姆尼森混蛋一个,活该!
科林法瑞尔我一向喜欢,演的不错,和女助理的对白吐槽那段拍的也好,更没想到的是罗伯特那么大岁数了,教父电影都哪年的了?
他还出演,厉害啊。
那个黑人弟弟心狠手辣,以前别的电影光看他脸熟,就这次角色留下印象,这可得说,是得益于导演。
黑人牧师也是呵呵,美国那边可真是。
1,黑人竞选对手的钱在哪里,是谁走漏风声的。
虽然连姆大叔很神勇,是惯匪,但是如果没有详细的情报,他是搞不出周密的抢劫计划的。
影片一开始,他们抢到了钱,遭遇的反击并不是黑帮,而是警察,说明他们知道钱藏在哪里,守卫力量如何。
后面知道,是法瑞尔策划了这起抢劫,用以釜底抽薪。
那么是谁给法瑞尔提供的钱在哪里的情报呢。
应该是他红发女助手。
他们在一场失败的演讲之后车里吵架,法瑞尔问他,你有没有上过黑人?
一直在问。
女助手虽然很愤怒,但始终没有正面回答,最后以一句情况都十万火急了,你还关心谁大谁小?
配合一开始法瑞尔熟门熟路的找到黑人竞选对手的竞选总部,那表示一切的情报工作都是女助手做的,她很可能和黑人竞选对手的弟弟,那个凶残的badguy睡了,但是睡不在法瑞尔的计划里,他很可能只是指示她去获得信息。
但是女助手应该很厉害,是她建议法瑞尔开除了父亲的老手下,引发了父亲说她是红头发废物,但其实她才是心机最深的一个吧。
2,连姆大叔一开始打劫到的钱,去了哪里。
是他藏起了钱,然后法瑞尔在游艇上问他要,还是那天晚上法瑞尔就拿到了钱,等风声过去分给连姆尼恩?
很糊涂。
如果连姆拿到了二百万,甚至分到了一百万,为什么还要铤而走险去跟踪寡妇们?
我猜是他把钱藏起来,法瑞尔找他要,他说,我会拿到钱的,那意思就是现在风声紧,没法去藏钱的地方。
而实际上,轮椅残疾人打电话给连姆的黑寡妇问她笔记本送出去没有的时候,镜头是从对面照过的,残疾人对面坐的就是连姆尼恩,他跟踪整个计划,如果笔记本送出去,那么黑帮就会动手去市长家抢劫,他一路跟踪黑吃黑就能拿到五百万。
3.连姆尼恩葬礼,法瑞尔为什么出席,我想是因为罗伯特杜瓦尔长期担任市长期间,与连姆尼恩有合作,利用他去打击黑帮和反对势力,算是一种黑色合作吧,所以连姆才能长期犯罪而从不失手,法瑞尔的出席,才让女寡妇嗅到了阴谋的气味。
4,连姆尼恩确实很自私,他应该只喜欢异性有色人种,但不喜欢他们的黑人儿子,他儿子的死,反应的就是一种潜意识的厌恶,本来同意借车给儿子的,但是又以结婚礼物在车上为由,非要儿子返回。
间接造成了儿子的死。
5,笔记本留给媳妇儿,实在是有点缺德。
他知道抢了黑人的钱,对方一定找上门,那么那本笔记本的作用,一个是给媳妇儿自保,另一个就是引导对方去抢劫法瑞尔。
但是,这也是很大的危险。
黑寡妇召集的聚会,最后一个没来的小三,后来出现了,她问黑寡妇的最后一句话就是希望他留给你足够生活的。
那应该是在试探媳妇儿拿到笔记本没有。
6,连姆尼恩的劫匪应该确实没啥钱,他为了半合法的生存,长期被罗伯特杜瓦尔市长控制,每次抢劫应该都是受控状态下的活动,目标有多少钱,分给他和他的团队多少,都是有数的,他确实也很痛苦。
7,黑人竞选对手究竟要不要黑寡妇还钱,是个谜。
也许因为案件牵涉到自己的弟弟,法瑞尔为了替父报仇,会铲除他,那就不用还,如果只是死了弟弟,那黑寡妇还是要继续还钱。
又看了一遍,连姆尼恩抢了200万,在游艇上,他拿出来了100万,但是法瑞尔说,要收买验尸官啥的,除此之处,他要净100万。
连姆尼恩剩下的钱就只有几十万了,所以他凑不够一百万给法瑞尔,于是他就又去找黑寡妇了。
女助手和黑人弟弟有好几次眼神交流,所以应该是女助手搞到了黑人竞选者的送钱车的送钱时间和路线。
法瑞尔不想当市议员,他只想躲在幕后做灰色生意,比如放高利贷。
法瑞尔做交易的本事大的很,他一开始就想好了要跟黑人竞选者做交易,而不是胜选。
先釜底抽薪抢了他的竞选资金,然后他对待维勒牧师的态度非常的暧昧,明明拿下威勒牧师,就可以争取更多的选票,他却开除了服务他老爹30年的竞选经理,理由是控制不了威勒的选票,我觉得他有500万的钱,又有先入为主认识牧师的优势,完全可以控制牧师,但是他故意开除竞选经理,就是不想让竞选经理全力以赴的争取牧师,因为竞选经理是老爹的人,五百万现金老爹也可以支配,如果他支持率落后,老爹一定命令竞选经理火力全开拉选票。
但这正是法瑞尔不想做的,他干的非常的精确,本来领先黑人竞选对手6个百分点,到开除竞选经理老爹发火的时候,就只有3%的领先优势了,然后在这个节骨眼上,他主动去找黑人竞选对手谈合作,姿态很低,说什么我只要现在不再做广告,不做演讲,然后再打几个电话,你就可以胜选,但是我要进入你的班底,关键时刻说出意见,也就是可以捞钱的时刻吧。
站在黑人的角度,这个3%的领先非常的微妙,黑人联系牧师的时候,说距离投票日还有四个星期,到了法瑞尔和黑人谈判的时候,估计也就两三个星期吧,两三个星期,自己努把力,有获胜的希望,但不是百分百。
对手放弃,绝对百分百,可是交易出去了最核心的赚钱条款,那赢得议员又有什么胜利可言?
黑人看待法瑞尔,如果法瑞尔不放弃,甚至最后时刻拼尽全力,自己也许赢不了,既没有钱,以后也许还会被疯狂对付,所以他犯了嘀咕。
法瑞尔临走的时候,黑人问他,如果我当选了,那谁说了算?
法瑞尔回答,你决定。
这答案也很微妙。
连姆尼恩没死,却被法瑞尔牢牢的控制着,估计给了钱也跑不脱,法瑞尔即使败选,也依然可以利用连姆尼恩去找黑人的证据,如果黑人不听他的,那就去举报。
法瑞尔才是最贪婪的恶魔,他看不上父亲那种硬来的做派,想出了安稳发大财的计划。
最后寡妇们的行动阴差阳错的又把他送到了前台,他没钱,却要站在前台受到种种限制,内中滋味,只有自己知道,所以他表示要低调庆功。
芝加哥实行的是强市长制,市长和议员的选举分开,市长由全民选举产生,芝加哥19个选区,每个选区一个议员。
市长有立法权,但是市长提出的法案,必须经过议员投票同意与否。
市长还是市议会的主席,但并不是市议员。
这个电影里面,应该是老摩利根让小摩利根担任了铁路委员会的主席,搞了地铁法案,没有同意市长提出的房地产法案,虽然赚了五百万,但是惹恼了市长,重新划分了选区,把摩利根从原来的选区画到了黑人占优势的第18选区,不得不为这个区的议员位置大伤脑筋。
法瑞尔暗地里用高利贷资助类似发廊老板这样的黑人女性创业,应该是资助了很多,他演讲的时候拉了不少黑人女性站台,那些都是成功案例。
所以,其实是他私底下有不少的黑人选民,但是不露声色。
这电影很讽刺,连姆尼恩的儿子是在奥巴马竞选照片的背景下被枪杀的,而且无论是市长,黑人竞选者,还是白人竞选者,都不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眼里,尤其是他们都把女性当作工具人,泄欲对象,赚钱机器,投票机器,生娃机器。
欠考虑的就是罗德里格兹演的小业主,她似乎是有孩子的,她最终还杀了人。
一个有孩子的母亲,会铤而走险吗?
虽然她角色的设定很正常,一个小业主,不可能仅凭一张建筑图纸就找到安全屋在哪里,也不会其他复杂的东西,那为什么会去参加抢劫,最后还杀了老摩利根?
长腿德妹的成长痕迹最明显,跟随单亲母亲移民,母亲靠着交际把她养大,她也学会了母亲的生产技能,从一个屋檐辗转到另一个屋檐,她不想这样,所以不仅学会了买车,还学会了找人代买枪,还搞到了情报,还牺牲自己拯救了同伴,最终学会了开车,一个人独来独往,电影结尾是在和朋友聊新搬去的家吗?
沈腾那个赛车电影,毛病就在于最后一跃,他也是有孩子的人,他死了,孩子怎么办?
作为赛车手的角色他可以追逐胜利,最为父亲,是不是就要想一想?
一贯如之,还是得先梳理剧情。
看了一些评论中的剧情解释,觉得不甚合理。
其实Harry的假死动机并不在于钱。
比较合理的解释是:Harry和Amanda有了婚外情在先,并育有一子(就是Amanda抱着的那个婴儿),Harry为了让一切变得顺理成章,就和小Mulligan一起策划了这么一出。
对Harry来说,这个计划能让整个世界尤其是Veronica相信他的死亡,顺便炸死Amanda的丈夫,他就能开始新的人生。
而Mulligan则可以不露痕迹地毁掉对手的竞选经费。
Harry把笔记本留给Veronica,实际上是在保护她——不管卖给Manning(可能性比较小)还是送给Manning,都能让Manning把矛头指向Mulligan,Veronica便能免于一死。
但万万没想到的是,Veronica太有种了,竟用这笔记本开始了偷盗行动。
那为什么Harry会出轨呢?
很可能与他儿子的死有关。
他儿子因为一个违规的U-turn以及手没有及时放在交警能看到的地方,被交警开枪打死(和隔壁The Hate U Give串戏了。。
)。
Veronica貌似对Harry说了句“如果他是你和别人的孩子可能就不会死了”,暗指这起误杀其实是种族歧视导致的。
也许这就是为什么Harry要重新组建一个白人家庭(我记得Veronica最后指责Harry想要restart his life with a new white family)。
所以本片并不似Ocean's Eight那样的女性视角纯爽片。
还是要比预告片的内容多了些反转的。
但我还是觉得剧情过于无意义的繁复了,繁复到很多英语母语的观众都没看明白。
人物动机也并不足以支撑不确定性较大的如此一盘大棋(指Harry的计划)。
此外,前期花在女性角色的汇合以及找线索的过多笔墨,与最后草草收场的偷盗行动对比起来,头重脚轻了(Linda练习负重跑步是认真的嘛?
)。
某些细节也没法深究,比如,Jatemme Manning的狠角色设定与他的轻率死亡完全不符。
其实本片改编自83年的同名电视剧,故事背景从伦敦换成了芝加哥。
“Politics, race, corruption, policing, gender, all those things, it was all there, in Chicago.”这是McQueen的原话,也侧面反映了本片尝试捕捉的诸多元素——政治腐败、帮派、种族隔离、贫富差距等等。
有个镜头挺让人印象深刻的——Mulligan和他的女助理去一个贫穷的黑人区演讲完以后,开车回大本营的短短几分钟内,街区逐渐从黑人贫民区变为中产及以上的住宅区。
寡妇们的不同身份的设计似乎也在暗示种族隔离与贫富差距:一个住在湖景房的富人,一个苦苦挣扎的小企业主,一个被家暴的波兰移民,一个住在南部贫民区并同时打好几份工的黑人。
还据说Mulligan一家的原型是Richard J. Daley和他的儿子Richard M. Daley,他们担任芝加哥市长四十多年,因贪污腐败而臭名昭著。
你觉得他们的500万是哪来的?
可能正是从出卖政府合同中拿到的回扣呢。
其实我最爱的角色还属Veronica的狗狗!
(Olivia is a 3-year-old 15-pound West Highland white terrier whose real name is also Olivia.)(也许我还漏掉了什么,欢迎补充)
经典老剧重拍,大咖云集,演的认真,拍的用心,然后拍成了一部烂片,挺不容易。
黑白配、人鬼情未了、种族歧视、社区议员选举战、女人不是弱者、父亲的阴影、黑帮分子金蝉脱壳、白人警察滥用权力击毙黑孩、寡妇大劫案等等等等,每个桥段都能恍惚想起一部电影,让人不断出戏,然后又发现与故事主线关联不大,然后再努力回来,这片子确实够奇葩,很难明白导演想要表达什么东西,咱能不能专心致志的策划一场抢劫?
几个寡妇的抢劫动机很牵强,策划和组织很烂,技能手法很不给力,然后莫名其妙的就成功了,实在很无语。
还有连姆尼森,很混乱的一个人设,该死不死,该逃不逃,实在很丢黑帮老大的脸。
为何这么烂,还获得几个大奖提名?
想来想去,感觉应该是个土豪电影迷通过砸钱实现了一个自己的编剧梦想,他把自己觉得感兴趣的题材都堆砌在这个片子里了,成功的堆了一坨shi。
一帮犯罪份子在行动中被警察包围车辆爆炸,留下了几个个寡妇,都面临了经济危机,老大的黑人寡妇被人追债,开婚纱店的拉美寡妇店被人收了,被家爆的美女寡妇被妈妈推出去做了包养情妇。
转折来了,黑人寡妇发现了老大留下的笔记本,记录了偷钱行动计划,既然有机会不如豁出去干一票,于是联系其他两人合作。
其中各种磨合,小灵光,还拉进来家里的保姆。
成功后又被人抢走,然后再抢回来,各种反转。
最扯的是老大其实没死,爆炸是他的计划,金蝉脱壳,和他的情妇和新儿子带着钱远走高飞,最后黑人寡妇还是反杀了老大。
还是蛮痛快的。
他们抢的是选举的人的黑钱,混点政治黑暗在里面。
还有闪回的老大和黑人老婆儿子的死亡,黑人小伙开车被警察要求停车,黑人小伙正在和老爸电话,想看一下车里的礼物盒之类的,没听警察的指挥,结果就被警察击毙了,恐怖啊。
感觉想表达的有点多了,政治黑幕,犯罪集团,家庭暴力,家庭伦理,黑人歧视等等,可能干净点更好。
蛮喜欢各种反转情节。
想要的东西好多好多哦……
从预告以为是爽片,看完完全懵逼大喊骗子还我青春。导演是不是觉得复仇动作片肤浅拍不过瘾?一定要谈一下婚姻,聊几句种族,说两口政治,再讲讲女权。你以为是满汉全席,可倒好吃完只记得漱口水的味道。主线基本割裂,印象最深的表达居然是:所谓寡妇不是说丈夫死了,而是丈夫不再爱她。
故事太庞杂以至于剧情焦点很模糊,借一场寡妇劫案揭开城市阴暗面,但是前者没有做到以小见大,反而抢夺注意力变成干扰。哪点都说到了哪点也都没有说全说透,比较尴尬,比较浪费。拿这部和八罗汉比较是开玩笑吗?(题外话,开篇这些个寡妇的丈夫的戏份让我想到了相声段子...
想讲的很多,要留意各种细节。但也需要极大的耐心看完灰暗又复杂的前大半部。其实四星高了点,完全是出于对女性的认同和欣赏。
4.5。內在洶湧片,難以忘懷的特立獨行。當不再標榜表面化的女性時,我們會看到處於社會權力和力量弱勢的女性,如何憑借著勇氣、智慧、自身優勢,與自己命中注定的命運抗爭。四位女性處在截然不同的社會環境之下,承受著各式壓力,男人靠不住,不同社會層次的男人忙著延續、爭奪和瓜分權力,保命保財,「寡婦」們原本只是男性交易中的一個道具,而最終男人會為自己的自大付出代價。在整體處於腐敗、蕭條的體制之下,沒有人能夠贏到最後,傑克·穆利根似乎有所意識,最終的選擇似乎顯示著,即使他萬般厭惡這個環境和他自大的父親,也無可奈何地承認,「我們改變不了任何事」。電影線索眾多,麥奎因精緻地控制住了這些鮮活的角色,讓他們在適合的時候出現,拉扯觀眾的記憶,並賦予其有效的細節。最後只能懷疑,真正的社會責任,究竟是哪個群體在堅守。
比想象好看很多?!除了结尾走得怪怪的之外前面看得很嗨,而且最嗨的其实是一个过渡镜头
开头剪辑太棒了。但是后面转折太多,线太多,所有人都是个cardboard-like类型,哪个故事都没讲透。
出乎意料的差劲
看高个儿大姐姐就足够了
三星半
不是标准商业片,导演试图在动作商业片基础上讲点不一样的东西,但剧本弱,导致选举线和抢劫线两条线的穿插太硬观感不舒服。女性视角是非常明显的了,核心就是所有男人都靠不住,所有温柔甜蜜的都TM是骗局。2019.3.26 6/10
0. 太棒了,提前预定今年最好的大片。1. 标题翻译之离谱可以和当年的巨塔杀机一较高下。2. 有血有肉的女权电影:真的勇士敢于正视惨淡的现实,而不是在Met Gala炒一碗珠光宝气的冷饭。3. 想反映风城生态的野心没有达成,至少不比去年的Good Times描绘NYC来得轻松写意。4. 开头的吻戏看的我要晕啦这么蓬勃的充满生命力的肉...老板再来一打。
7/10翻拍自1983年的同名英剧
【🍅91%】2018年的“女子力”——黑人(丈夫白人,儿子被暴力执法枪杀)、墨裔、白人(丈夫家暴),妥妥的烂番茄配方。孤儿寡母,自学团伙作案,两周速成,具备看点。计划预演的时候能考虑到背包负重这个常被犯罪片忽略的细节,真实感顿时提升;反杀劫车的黑吃黑、秒杀亲夫,都是不落窠臼的亮点。删减的是裸照镜头&德比齐床戏。个人喜欢它胜过“江洋大盗”系列。
想讲的东西太多,既不爽也没什么深度。Viola Davis是个好演员,但我无法相信她是这个角色。外形和气质,并不能完全靠演技弥补。
imdb7分就是分水岭啊,剧情真是拖沓。
前半段给人很高期待值然而过半萎了
整体其实能想象出来是个怎样的故事,预告片讲了个主线,有些反转,最好不要被剧透。其实麦奎因拍这样主流的动作大制作还是留了不少个人色彩的,但因为剧本是和吉丽安弗林合写,又是这样一个现在比较流行的“集结女性力量掀翻恶势力教训渣男”的表面女权故事,所以总有种撕裂感:电影里的抢劫、各位女性的支线像是弗林写的,政客选举大背景、芝加哥的犯罪和萧条环境、尤其是黑人政客及所有有色人种形象的刻画一看又知道是麦奎因写的。中间有个非常非常棒的转场长镜头,年度最佳镜头之一:政客在贫民社区陪笑拉选票,被记者诘问后上车狂骂MMP,不想干了,结果被同车人反骂没有种。车子一直开开到政客家门口,是个豪华富人区,政客下车之后继续陪笑… 一切都在画外音中完成!看呆了
片名Widows其实在拍科林法瑞尔就是个废材哈哈哈,比Ocean's 8好看
本来抱着“女版罗汉”心态去看,但却不得不佩服导演叙事的毒特,女权崛起,种族歧视,政治讽刺,一个个像深水炸弹一样埋在影片中。这才是我心目中的女版侠盗仁义。#一部容易被忽略的好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