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梦里诗书尽毁原作的改编,做作尴尬的演技,百拙千丑的特效,程小东的《诛仙 Ⅰ》是一部堪称惊世骇俗的作品,其“鬼斧神工”的执导硬是将一部仙侠巨作改编成了一场如坐针毡的闹剧,在这部电影中你看不到仙为何物,也看不到原作的灵魂,甚至当一曲终了,你都无从得知这部电影究竟想要表达什么。
《诛仙》是一部长达百万字的仙侠小说,其结局虽然不尽如人意,但却也不乏酣畅淋漓之处,显然面对原作的长度,一部电影的时长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容纳下所有内容,所以电影取名《诛仙Ⅰ》,其意非常明显有着把原著拍成一部系列电影的打算,然而这部首秀所做的却只是对原著进行了破坏性的删改。
原著其实与很多成长系的仙侠小说在故事框架上并无太多不同,都是历经变故后得高人指点,最终灭杀反派,并在这一过程中收获爱与友谊的套路,但《诛仙》的精彩之处则在于作者萧鼎有着不俗的文学功底,其在创作上既结合了不少神话典故,又有着与命运抗争的厚重悲情。
而在小说中反复出现,出自老子《道德经》中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所强调的是众生平等下人对自我命运的掌控,一切的选择都是由自己决定,这种对自我认知观念的缔结,确立了《诛仙》不俗的高度。
想要将原著复杂繁琐的内容压缩进一部电影,在保留原著精髓的同时,又要完成原作中对“仙”的描绘,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任务,他不但苛求导演对电影要有着极其出色的掌控力,又还对电影的特效有着较高要求。
面对这些问题,《诛仙Ⅰ》所做的并不是精益求精,而是破罐子破摔,打着“诛仙”的名号,请着流量明星,用着掩耳盗铃的拙劣特效,行着不断挖坑,意图继续借流量红利圈钱之实。
流量明星或许会为电影带来一定的票房,但没有演技的流量明星却绝对不会对电影的质量产生任何益处,而这些当红明星的收益也进一步压缩了本该留给制作的经费,这就例如本在小说中尤为浓墨重彩的七脉会武,在电影里却只是草草了事,而电影也几乎没有任何精力去体现“仙”的所在,甚至有几场所谓的仙侠对决,其尴尬的肉搏,连很多普通的动作电影都还要不如。
如果说粗糙拙劣的特效还是尚且能忍受的范围,那么一部打着“诛仙”名号,却完全没有“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精神体现的电影,则是让人完全不同忍受的。
《诛仙Ⅰ》最大的问题在于它根本不是一部独立电影,而更像是电视剧的第一集,戛然而止的结局其实并没有清楚的告诉观众自己要表达什么,而占据了过多时长的爱情和不少插科打诨的废戏,则同时又使电影变得更为冗长。
拿到了《诛仙》这样一个有沉淀的经典,创作者却对原著既没有丝毫的敬意,也没有丁点的想法,有的只是急功近利的难看吃相,由此诛灭仙气,诛尽原著的《诛仙Ⅰ》,可惜可叹更为可悲。
作为肖战老婆粉家属,被迫去电影院资瓷。
作为理智尚存的肖战粉,看完后她也承认实在没有勇气尬吹,微笑着承受我的无情嘲讽。
这个片子尬到什么程度呢?
作为原著的远古书迷,我就剧透三个场景,大家自行判断:1.一大帮人,大概有一个加强排那么多,浩浩荡荡地跑去小竹峰“偷看”陆雪琪练功。
他们看到了啥呢?
李沁像一只大扑棱蛾子一样上下翻飞,在她周围一圈妹子在做空中瑜伽。
是的,就是健身房里面很火的那种空中瑜伽。
3.一个长得像超低配版周杰的白衣人出来,说他是林惊羽,整个影厅(没多少人)都发出了类似“WDNMD你是在逗我吗”那种声音。
显然大家都已经见识了预告片里的碧瑶,但还是再一次被剧组的想象力震惊了。
后面只要他一出场,影厅里就会像《美人鱼》里文章他们演的警察一样,不断地发出“我们是绝对不会笑的除非忍不住”的偷笑声。
2.七脉会武,大家浩浩荡荡来到一片荒地,首座们站在一个杂草丛生的山头上,宣布比武开始,然后大家就在一片沙地里面打起来了。
是的,没有搭实景的擂台,也没有特效,大家就在一片沙地里打了起来,仿佛不是发生在仙侠世界,而是一群小流氓在村口约架。
其中有几幕大家奔跑着去当观众,那画面就像在赶集,你说这是在拍《我的父亲母亲》我都信。
妈的,老子逆反了。
这烂电影得个什么扫帚虽然是实至名归,但都把矛头指向男主是怎么个回事?
这电影烂的主要原因在于特效和服化道以及各种全方位的脑残,今晚特意又看了一遍,如果单就男主的演技来讲,其实还是不错的。
最起码,在诠释张小凡这个人物上是及格的。
一群黑子有完没完,你们跟脑残粉有什么区别。
毛病。
——————————————————2019.9.13活了快三十年了,没在电影院看过这么傻逼的电影。
一分钱的特效,嘴型没几句能对上台词,故事逻辑?
不存在的。
画质像是八十年代的玄幻电影。
服化道工作人员大概吃了屎,当看出来那个魔石是东北江边随处可见的火石的时候,我跟闺蜜笑成了傻逼。
把观众当弱智一样的搞笑包袱,这电影烂到,我们在电影院里笑到流眼泪。
还有,如果这部电影的特效都能算“好”的话,那让我们给流浪地球,妇联什么的颁个神级宇宙贡献奖。
就那抠图还有白边儿呢,老子真特么也是懒得说。
脑残粉还是回粉丝圈蹦迪吧,别在这瞎嚷嚷。
——————好吧好吧,见你们讨论这么热烈。
就说说特效哪里不好。
白边儿就不说了。
恶心。
1.这个电影色调严重有问题,像是一幅画严重褪了色,到处都糊糊的旧旧的,难道是为了让白边不那么明显?
看哪里都觉得,怎么这么糊?
这颜色是掉色儿了??
整体观感都很难受,像是黑白电视刚刚过渡到彩色电视,可是还各种不和谐的感觉。
求求脑残粉不要说这就是风格。
2.动作特效太生硬,不流畅。
刚开始唐艺昕带着1分钱的绸带飘啊飘啊,一群人跟后面嗖,嗖,嗖。。。。。
艹,我差点胃痉挛。
还有哪一段那个冰冻住了,然后碎掉那里,我的妈我以为在看小成本影片,有粉丝说这电影特效可不便宜呢不便宜就搞出这么个德行?
3.动画特效太low太丑了。
那个什么龙什么神兽,一出来老子以为在看复古电影,就这,放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一定震撼不少人!
这电影,审美严重有问题,难道连动画特效造型都是服化道团队设计的??
一个字表达:呕。
————————其实这个电影烂真的不怪流量,但如果这么烂的电影最后票房都不错,那就是中国电影之悲了。
粉丝经济开始横行的时代,大概也是中国电影乱象丛生的末世吧。
在这幅人间乱象中,依旧坚持恒守本心、把控质量的创作者们,才更显珍贵与难得。
也因此,批评烂片,鼓励好片,就更加显得愈发必要。
愿新生代中国电影人,都能坚守到底。
这是一条被粉丝和尬黑的评分拉锯战逼出来的影评,人生的第二条长影评是这样贡献出来的我也是万万没想到的。
(可能会有些啰嗦,但确实是比较想说的一些话,想看观影记录的请直接拉到第二部分)PART1首先说一下总体观感,电影整体水平在目前国内横向来讲,算是及格线以上,照我的观感来说其实是三星以上四星未满的状态,也就是6-7分基本都算是合理范围,个人偏向6.5左右,最终给四星也是按照我一贯的打分原则,总评分低于我的评分数的,我会适当提高一星。
但是现在有一个很奇特的现象就是正常这个评分范围的电影是二三四星居多而一星五星偏少的,但是《诛仙》完全相反,这也是我最近很深刻感受到的互联网时代的粉丝文化和原罪论。
尤其对于现在特有的IP文化来说,演员粉丝、原著粉、路人之间似乎出现了天然壁垒,大家仿佛不是生活在同一个世界,具体展开一下:1、粉丝看偶像作品一般是有滤镜的,会主动忽略一些不好或者不利的因素,所以会上来直接打五星一顿夸,从而会直接激怒原著粉,给黑粉提供素材,顺便败掉一些路人好感。
所以本身带着粉丝属性去评论,天然就是被打好标签的事情,非粉丝会直接认为你是不客观的。
2、原著粉看改编作品一般是带情绪的,因为IP影视化本来在原著粉那里就很难讨到好处,毕竟看书的人每个人心里对人物和场景都是有自己的预设的,一旦与预设不符很容易产生抵触情绪,而带着预设去看作品,不满意反而是常态,但这种不满大部分并不是恶意的也不具有特别的针对性。
3、尬黑就不一样了,一般主要是针对演员本身而言,而所谓的流量原罪基本舆论来源也在此,他们甚至不需要看到作品就可以黑出无数花样,只因为你是所谓的流量。
4、最后一类路人,其实原本是所有作品最大的观影盘,现在反而成为了存在感最低的部分,因为过誉或过损的言论,对于路人来说其实都是十分不友好的,许多徘徊在看与不看之间的人,其实是根本得不到有效的观影信息的。
正常来说,抛开十分优秀或极端烂片,正常影片评分总是集中在二三四星的评价较多的,而现在本片最多的是一三五本身就说明了现在已经是一个不客观、参考价值不高的评分了。
而接下来的观影报告,希望对于路人来说是一份有参考价值的友好的评论。
PART2《诛仙》观影报告:1、剧情方面:我没有看过原著,是否魔改不知,但是起码对于近几年仙侠电影普遍讲不明白故事的现状下,故事脉络是比较清楚的,对路人来说是比较友好的。
2、服化道方面:一言难尽,因为确实不好看,或者说不美;但是真的放到电影情景下,倒也没有那么违和,反而有几分老港片的味道;当然,这是在必须接受这个设定的前提下,正常人肯定还是更喜欢看演员们都美美的。
3、主演方面: 肖战:颜值能打,但是被衣服和化妆遮去大半;演技不说多么惊艳,但是基本的人物性格、情绪转变都有把握住,前期傻傻的时候偶尔稍有点用力过猛的感觉,但还是可爱的,入魔后表现比较出彩。
李沁:造型最好,没有之一;表现稳定,有几个镜头有惊艳到。
孟美岐:略违和,造型拖累大,且本身长相现代感太重,演技说不上来,但是却意外承包了本片大部分笑点。
唐艺昕:演技无功无过,造型不说,配音十分不贴脸,而且声音有种说不出的怪异感。
4、配角方面: 老戏骨:非常非常非常惊喜!
邱心志、叶童、姜大卫、徐少强、梁家仁还有陈孝萱!
这些人就是穿的乱七八糟往那里一坐都让人感觉很激动啊。
大黄和小灰:演技担当,笑点担当。
5、特效方面:不好定论,有的场景做的很好,有的很一般。
综上所述,是一部合格的商业爆米花电影,对于路人来说,中秋期间带朋友或家人观看算是比较适合的选择。
作为本人所观看的第300部IMAX电影,这片的观后感真是五味俱全,食之难咽啊。
看完本片之后真的是又想用眼药水洗眼睛了。
首先,最直观的就是能看出剧组捉襟见肘的资金。
服化简直比网大还更网大,整出戏都透露着满满的劣质CG感和毫无技术含量的威亚感。
其次,我甚至怀疑作为武指出身的导演居然把动作戏拍的如此过家家,一点武侠风格的动作影子也没有,就一直感觉是场边的鼓风机一直吹呀吹呀吹,把演员们的假发吹的更飞舞来制造气势,不怕一不小心把演员们给吹飞了。
然后就是,整个故事架是混乱的,人物与事件的联系缺乏最基本的逻辑性。
而最无法忍受的是,一部本应构造出一个令人信服的仙侠世界却时不时往低俗闹剧发展,幽默可适当辅助剧情,可过多的诙谐便是泛滥成灾。
最后,实在是不想评价演员了,对于流量们最好还是三缄其口,因为已无讨论的必要了。
如今仙侠题材的电影频频而出,但似乎也摆脱不了恶评的结局。
在此,我真的希望大宇公司能好好保护好《仙剑》的版权,不要随随便便就给毁了,因为这一毁便是一代人曾经沧海桑田的电脑宅男岁月呀。
所以,现下来看,仙侠+流量=辣眼的定律几乎已是成立的公式,说不定眼药水的广告正好还可以以此为灵感:一滴入眼,辣眼尽散。
中秋给自己排了一天的电影,第一部就是诛仙,没看过原著,所以只是站在电影的角度,感觉期待值还是过高了,看了一小时多了,终于有点让我有兴趣的剧情出现了,而我旁边的姐妹早就拎包走了,这排只剩我一个人,我太难了。
特效什么的我觉得还可以,就是演技我是真的夸不出来,我真的觉得好尴尬,花海吻戏那张我看隐形眼镜还是有点快乐。
造型什么的也真的一言难尽,别喷我,喷就是我不懂欣赏,看不懂电影👌我还在电影院,我好困,我还抱有希望,希望我真香,不过现在为止真的建议,粉丝可以去支持,但是为了电影还是算了吧,对自己好点👌——————————————————我看完了,再来补充一下,最后半个小时还是可以看的,熬一熬。
这一部剧情总结就是主角黑化,可能是系列第一部的原因,没什么具体内容。
没有真香
首先作为书粉,看了小说这么多年,看到剧照第一眼就想拒绝这部电影,根本就没有原著的感觉!
碧瑶这个造型简直是不能忍的!
说到碧瑶,刚好才看到有书粉评论说诛仙的基本内核都有了,我想问问碧瑶的合欢铃呢!
哪去了?!
其他滴血洞、天书什么的我都不说了,合欢铃和诛仙剑直接是关系都后面张小凡变成鬼厉的重要剧情线索了,这都省了,还叫什么内核都在?
你真的看过书吗?
你真的是书粉嘛?
来搞笑的吗?
李沁演的陆雪琪感觉是有的,但是剪辑成什么鬼了,莫名其妙的!
什么重要场景、剧情要不就是省,要不就是尬!
抛开原著粉来说,小师妹田灵儿最后被张小凡一棒打了,还唤醒了成魔的张小凡,按编剧这么编下去不应该是最后抱着小师妹走吗?
神尼玛莫名其妙抱着碧瑶走了,这不是为了圆回书里的剧情而来的吗!
还有这个场景,打架不说要多宏伟,你个比武像是摔跤比赛,要么就一招留个背影给你自由想象,你好歹是个青云修仙比武啊!
最重要的是我觉得他们的台词真的是好出戏啊,我不知道其他人有没有跟我是共鸣的,作为一部国语电影的配音,让我感觉我在看电影频道的外国中文配音片。
还有还有……我都不想写了,真的气人!
《诛仙 I》显然是流量电影,粉丝向浓烈,改编自网络大IP《诛仙》小说。
我向来不是流量电影的一份子,当然也不是流量电影的黑粉,为了证明这两点,这次我要人格分裂,分别对《诛仙》进行夸奖和吐槽,以诠释什么叫:“经得起多少赞美,就要受得起多多多多多少的吐槽”经典名句。
优点《诛仙》最大的优点当然是选了个好档期——中秋小长假,同档期《诛仙》PK对手是《小小的愿望》,后者想破 处结果被阉割,怎一惨字了得,再加上彭昱畅和片方的负面新闻,《小小的愿望》彻底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诛仙》作为流量电影,先天拥有流量电影开局大红的特色,首日破亿,次日也破亿,在票房上算是挺直了腰板。
在宣发上,《诛仙》也是下足了功夫,一开始四星五星的豆瓣评分,附带上万或好几千的“有用”和“点赞”,让不是圈内粉丝的观众纷纷买票进电影院一看究竟。
在这我并没有高级黑和说反话,以上说的电影之外的商业思维和手段,我认为并没有好坏之分,最多是吃相好看与否的问题。
而且必须承认,流量电影走到今天,风险越来越高,观众眼光越来越挑,《上海堡垒》就是一个例子。
《诛仙》按照此前的流量电影模式运营,在这样大环境下,能拿到这样的票房成绩,对于影片来说就是优点,但对于国产电影长远发展来看,就说法不一了。
在故事和叙事手法上,如果进入港式叙事和镜头语言(泛指),还是能体会到影片其中一些小乐趣的,在这并不是诋毁港式古装风格电影。
虽然《诛仙》并不能成为《倩女幽魂》或《东方不败》第2(同一导演程小东),影片也不能作为经典港式古装片代表之一。
但《诛仙》透出的气息确实很港式,尤其是那些笑料梗和武打片段。
想象一下呗,如果《诛仙》全部采用香港演员,说着粤语,可能反响会更好吧,只是可能。
演员表演方面,肖战是在线的,在线并不指他的表演超群发挥,更不是说他贡献了教科书级别表演,但起码比那些念“1234”作为台词的演员好太多。
而且对于新生一代演员,肖战不能说表演潜力无限,但还是能看到他认真对待表演的。
哎,现如今认真对待表演工作都被拿来当优点了。
其他演员也没有马虎,但实力有限就不想多说什么了。
特效方面,很多人说诛仙仙侠世界这么繁大,一部电影只有少量的特效打斗,看不过瘾,而且特效严格来说也只是过得去,并没有很震撼。
在这要解释下,据说《诛仙》的预算成本只有5000万,5000万是什么概念,《上海堡垒》是3个亿的成本,《阿修罗》是7.5亿(还有人记得这片吗)。
古装片特别神话仙侠片,只要一言不合打起来就是烧钞票,这些都是实打实的人民的币支撑才能展现的视觉效果,只有5000万的成本,扣除演员片酬各种,用在特效的钱上可想而知。
所以影片特效少,估计也是没办法的事,至于特效有没有用在刀刃上,就只能在吐槽环节说了,那我们就进入吐槽页面吧,等不及了。
吐槽影片一上来就是开饭啦,还以为迎合中秋节团圆味,结果互相抢饭菜抢得一地鸡毛,大过节的不太吉利呀,之后还在那各种尬聊,冷笑话洒一地,节奏拖得特...别...慢...如果是电视剧,你可以慢悠悠进入主剧情,但电影一开始就放置一个有的没的一段冷戏,对之后的主线剧情毫无意义,既没有推进剧情,也没有对塑造角色起到作用,这让观众的观感一开始就打折扣。
之后是小凡和师姐下山,小凡回忆悲惨童年,这里我们能看到,师姐用法力带着小凡飞!
下!
山!
但是小凡童年时,师姐他们是骑马过来的,请问他们不是修仙的吗,哪来的马?!
马从哪来?!
来的是什么马?!
再来是小凡挑着一扁担吃的去找灵尊(水怪),整个灵尊都是靠CGI撑起来的,这就是所谓的烧钱戏了,但这场戏完全没用在刀刃上,这场戏的作用是什么,nothing,聊的是小凡暗恋师姐的重复剧情。
为什么说重复,影片开头出演职员字幕时,就是小凡幻象和师姐比翼双飞的画面(这里也烧了钱做特效的),还有小凡中了瘙痒虫,师姐给他治疗那段,这些都明里暗里告诉观众张小凡暗恋师姐了,就差没打上弹幕解释了。
所以灵尊那场戏来得莫名其妙,前后毫无联系,这样的戏请问不是废戏是什么。
有人说你没看过原小说你不知道,灵尊有重要作用。
是的我就是没看过原小说,我是100%按照电影呈现角度分析。
就好比我没看过《指环王》小说,但《指环王》的电影没有一场戏是废戏。
说到这里还不得不聊到那只各种制造偶然事件的猴子,完美演绎了“一只猴引发的血案”。
小凡原本要扔掉噬血珠,却被吃瓜路猴给搅黄了,猴子还一路引领促成噬血珠和噬魂棒结合,偶然事件太多让人出戏。
没错,看过原小说的人又会说,猴子在小说作用是很大的,但我没看过小说呀亲,我看了电影我也感觉这猴子不简单,不应该噬血珠和噬魂棒结合存在太多偶然,但影片就是不解释这只猴子的来头呀,甚至连埋个伏笔都没有。
别人家好莱坞的系列电影,就算想把谜底留到续集,起码也在前作留个伏笔挖个坑,来保持一部电影叙事的完整性呀,但《诛仙》就是自信到什么都没做。
之后是碧瑶抢棒子的戏份,太多了...太长了...太尬了...太老套了...太港了...首先是古装抢法宝套路一:明抢,然后师姐和陆美琪帮忙,秀一段武打,碧瑶抢法宝失败。
接着是套路二:男主熟睡,碧瑶趁机梦中偷宝,用尽各种偷宝老梗,最后偷宝不成睡一床,又是那套你对我负责的千年梗,以增进两人感情。
套路三:制造偶遇,千方百计偷宝,两人在花丛中不小心碰到别人,不得不接吻保持安静,这种接吻动机,配方还能再熟悉和老套些吗。
当然可以,套路四:进山洞,吃野味,聊心事,你就说,有多少武侠片男女主角没进过山洞。
而且,连我们观众都死心了,碧瑶依然还在用老办法抢棒子。
此外男主张小凡光环未免开得也太大了,片中不光是个女的都得看上他,现在就连男的也不放过了。
影片里有个峰的弟子,和小凡称兄道弟,但也不知道为何他俩就成真兄弟了。
决战时,又变成有位同门师兄为他挡剑去死???
(黑人问号脸)
更不用说三个女人都在救小凡了,一个愿意为他去死,一个愿意死也要感化他,一个可以杀他却放了他。
最后,影片决战来得快,去得也快,反派好不容易从土里爬出来,然后又迅速被打败消失在了云端,请问你们反应过来了吗,我反正没有。
还有小凡那3套学派真传来得全不费功夫,而且毒魔攻心被师姐一撩立马复原,这毒魔攻心也太不走心了吧,隔壁家《哪吒》魔丸攻心之彻底,最后还只能释放减半功力,以防失去意识。
总之,我对流量电影没敌意,但经过多年洗礼,我已经放很低预期去看《诛仙》了,结果还是让我失望了。
行吧,就说这么多,个人观感,不喜勿喷,《诛仙》我打5分。
说实话其实在看之前我对这部电影不抱什么期望,因为诛仙这本书我虽然很喜欢,但改成电影并不一定是我的菜,我是一个更喜欢情节向叙述的人。
看完后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期望低的缘故,觉得这部电影竟然还不错,接下来就挑几个印象比较深的名场面讲一讲吧。
第一个镜头要属各峰弟子齐聚小竹峰,陆雪琪初次登场的镜头了,那个镜头让我印象深刻是因为陆雪琪出场的那一刹那真的是美的不可方物。
在一群紫衣少女长袖翩翩的舞动中,一袭白衣的陆雪琪手持神剑从天而降,配上李沁那种清冷孤傲的气质,灵动之外更有出尘仙气。
那一刻我的脑子里浮现的只有“九天仙女下凡尘”这句话,真的很让人沉醉。
第二个名场面就是鬼王宗入侵青云山,张小凡在烧火棍的心魔控制下,内心的恶意被无限的放大,最终入魔和青云山七峰首脉对战的情节。
这一段儿之所以让人印象深刻,和男主肖战精湛的演技是分不开的。
在影片前段的绝大多数情节里,张小凡都是一个青涩少年的形象。
而这段魔化的情节里,不仅有满脸血迹、双目赤红的深度表演镜头,夺眶而出的眼泪和绝望无助的嘶吼更是让人寒毛直竖,看得出来肖战对张小凡这个人物的理解相当到位。
最后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场面则是张小凡抱着碧瑶转身离去,留在原地的陆雪琪淡淡地笑了一下。
这个画面拍得极有韵味,无疑是画龙点睛的一笔。
李沁饰演的陆雪琪碎发随风而动,凝视着张小凡远去的身影,脸上露出了一个释怀而欣慰的笑容,这个笑容拍的相当美,令人回味无穷。
这算是我看完这部电影后最喜欢的几个片段了,不知道看过的筒子们有没有同好的。
有一说一,这部玄幻电影从整体上来说只能算是中规中矩,特效场景的制作也是参差不齐。
有的拍的极其宏大,有的却依然差强人意,并没那么惊艳。
在我看来也就是一部刚刚及格的电影,不过我还是挺喜欢少年命运突变,被逼入魔这种类型故事的。
而且看得出来片方在第一部里留下了很多的疑问等待解答,比如屠村的到底是谁?
碧瑶有没有死?
小凡之后的命运又会如何?
所以我还是挺期待第二部的,最后,也祝《诛仙1》票房能够大卖吧!
在一群女生的包围和尖叫中看完了《诛仙1》,看完的感受是比我预期的要好一丢丢,因为当初海报的服装和造型实在,太,丑,了,而且程小东这几年的作品很一言难尽,就感觉这个片子八九不离十是烂中之烂了。
但是整体看完了以后,果然平平凡凡的不及格了,但也还有一些可谈,尤其是肖战。
作为一个没有看过原著,也没有看过电视剧版本的纯观影者,不知道影片还原度多高。
片子最大地问题在于大概是由于为了圈钱,完整剧情被剪成两部,结果1只有95分钟,虽然搞笑部分很多,但是嘻嘻哈哈看完后才发现这不是才看了个开头吗?
整个故事只完成了铺垫,精彩的部分没上线。
男主学艺搞笑日常-意外获得神器-反派上场大战-男主黑化后草草结束了,给人不明所以的感觉,况且这个不完整的本子故事结构和节奏也是非常混乱。
张小凡的心路变化刻画不够,懵懂质朴的部分刻画很多,但由于黑化矛盾描写太少,所以黑化的时候就会感觉理由非常表象,虽然有肖战还不错演绎,但是本子薄弱实在是无力挽回。
陆雪琪对于张小凡的感情变化也是,只有两场就最后放他一命,恩,莫名其妙。
倒是老戏骨们的演绎,克制但却精彩,也很好笑。
第二个最大的败笔作为华语圈多部经典武侠作品傍身的程小东,这个片子的武术设计很不好,或者可以说就没有亮眼设计。
只有在鬼王手下鬼傀儡、猪头人、鬼戏法这几个人出现时,让人终于有了一种好像还是程小东电影的感觉。
李沁的动作干净冷冽,孟美岐野生淋漓算是及格,其他太差。
张小凡的师兄比武第一个动作直接来个飞天锁,擒拿格斗吗?
飞来飞去,拿剑来几个特效没什么好看,更不武侠,可是特效镜头,作为院线电影质感又很差。
曾经凌冽而且有几分邪气cult的武打动作是最让我着迷程小东的一点,连这点都没有了太失望。
第三个就是配音的问题,是为了赶时间吗?
太出画,不要说锦上添花了,很多台词嘴型对不上,太奇怪了,这是最基本的内容质量要求吧。
原著粉应该会有更多吐槽,毕竟也是有着广大粉丝基础的一部IP,我也不太相信原著就是我看到的这么简单薄弱。
吐槽了主要的败笔,这个电影有两点是我一开始预期错了,一个是服化,一个是关于肖战的大银幕评价。
当初被所有人吐槽的丑海报,但是整体看完后场景,美术,视觉还算合格,服装造型动态比平面好太多,并不丑。
男性角色服装造型一般,而且那个惊羽东瀛发型太丑了。
女性角色的服装虽厚重但不笨重,布料轻盈,打戏里很飘逸。
由于片子整体饱和度不高,妆发追求自然粗糙,女性妆容也不艳丽,这些的平面上丑丑的服装和整体片子的风格和质感还算契合,10万块也是能信了。
好的我开始肖战的演(cai)技(hong)分(pi)析(le)。
偶像出身转战演员最让人谈论的就是脸和演技,暑假已经在电视上见证过这张造福颜控的脸,在大荧幕上业也经得起放大。
骨相优秀,三庭五眼的比例好,更好的是面部肌肉舒展,表情自然生动,眼神专注,这些让他有了以后成为更好演员的资本。
身材精瘦,比两年前壮了好多,不过太单薄,要营造其他的形象,形体还需要改进。
关于演技上,肖战从陈情令就开始让我惊喜,这次也是。
他对于人物的理解很好,张小凡质朴善良,平平淡淡,没有魏无羡身上那种资质非凡的少年明亮感,但是更多的是有些笨拙的坚持。
肖战在这部戏里面眼神没有了尖锐和时时洋溢出来的意气风发,更多的是唯唯诺诺的小心翼翼。
黑化失手杀了师姐,愤怒清醒后眼神渐渐暗淡,眉头渐渐舒展开,眼里换成了惊诧和愧疚,失手杀人的悔恨和对于父母无法报仇的绝望相互交织,最后只剩决心让陆雪琪杀掉自己的善良。
作为一个新人演员,这一段的演绎很有层次。
他技术上还是有些生硬,但是很难得的是会琢磨肯费情,靠自己入情,这种代入法虽然能更容易把握角色和让观众共鸣,但是需要演员大量的心力投入,会很疲惫,也希望他以后可以有更多的进步。
虽是个烂片,但对于肖战来讲是一次成功的大荧幕尝试--他证明了颜值+演技,以及在票房上资方第一天就回收到成本,作为第一次的大荧幕尝试很成功了。
必须澄明一点是拍这个片子的时候他还是18线的甲乙丙,导演并不是因为他的流量而选择了他。
从他的各种采访中能看出来,他执着想要留下些东西,不光是语气上的急切和真挚,在作品的储备和产出上,他也证实了。
流量时代的人气泡沫破灭,让观众对于流量退避三舍且也更多嘲讽,但是也欣喜的看到,去年的朱一龙、邓伦,今年的李现,肖战,他们的小心翼翼,他们的珍惜和脚踏实地。
这样的爆红,希望以后看到的更多。
但这条路艰难又充满着诱惑和暗流湍急,祝好。
一星给肖战和李沁,一星给猴子和大黄。
毁经典,大烂片!
肖战说他拍摄的时候尽力了,事实上相比全网的不看好,诛仙的完成度还相当可以。该有的内核没有丢,节奏上也没有为了强行收割书粉草草拍完。选择鬼厉之前的部分集中讲述的还是在张小凡的少年成长,红白玫瑰李沁非常出彩。
对书粉太不友好了。原著最经典的挡诛仙剑竟然变成了挡陆雪琪的天铘???陆雪琪好惨惨惨惨惨 mmq真不适合电影啊 怼脸镜头都太丑了。当个仙侠电影看看好了 肖战演技挺好好李沁也不错 可这不是诛仙
没有看过原著,这部电影作为喜剧来看不错,主角演技都在线,孟美岐很让我惊喜,提供了很多笑点,碧瑶的啾啾在电影里丝毫不违和
三星半 太喜欢仙侠类型题材了 流量爱豆不是原罪 肖战的表现也没有什么问题 李沁打戏很飒 孟美岐也出乎意料的不出戏 真忍不了林惊羽又丑还像个日本浪人 陆雪琪出场那段杂技表演也是搞笑 希望这个系列能够做完整 只能说书是书 电影是电影 全场演技最佳应该是猴子和狗
太好看了吧!完全超出预期!真的很良心
山支大哥 还是好好跳舞唱歌吧!
肖战很可以,孟美岐真的不行,作为原著党,魔改太过了,希望第二部可以忠于原著。
开始看了,还不错,跟以往的仙侠有一些不同,更加朴实一点,肖战演的挺好的,差不多的人设,演出了和魏无羡不一样的感觉
演员竟是这个片子最不拉胯的部分。男主被骂得最惨纯粹因为露头椽子吧!
情节扯淡,特效忽略,个别演员演技没想象中那么差,我其实想打2.5颗星,反正没及格
前半部分有点慢,但是比武开始就精彩了,尤其是鬼族人出场的场景,程小东还是很有想象力的。对于不是书粉的我来说,依旧是部很entertaining的电影。没看过陈情令,这次来看肖战演技还真可以耶。
看完了,推荐,远景大场面很不错,仙侠十足,剧情虽然改了但挺连贯的,男主挺傻,女主是田灵儿,碧瑶包了全场笑点,而且没有挂,下部是凡瑶了吗?下一部希望能打磨好细节。鼓励一下,仙侠风电影别绝迹啊。最后,诛仙剑呢?
我要清除掉电影对我的影响,保留住以前书的精彩。
这过着团圆中秋节,影片一开始就抢饭菜还打翻了,不吉利呀....(5.5分)
因为重播认真看了第一遍,合格的商业电影,有趣,演技自然,最后还挺感动,期待有诛仙2。
孟美岐是我最惊喜的 没想到能演的这么好 很符合这个角色 一点也不出戏
说实话看海报感觉挺low的今天一大早没事就去看电影了,真的比我想象中的好太多了,尤其打戏特别棒可能预期值比较低所以我还挺满意的
9102年了 怎么还会有电影用配音的 我再次ballball各位爱豆的手不要那么急着伸到大荧幕上来 差太远了太远了
衣服绝对没有宣传照上面那么糟糕,平平凡凡张小凡,肖战真的是演什么是什么,电影绝对的有笑点,张小凡和碧瑶的每次相遇都很搞笑,最佳配角绝对是噬魂棍和小猴子🐒 尤其是小猴子🐒作为一名吃瓜猴,表情动作神到位哈哈哈哈 😂😂😂对我来说,唯一不足的可能就是🈚️泪点吧,看完意犹未尽,真的是意犹未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