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我尖酸刻薄也好,说我吹毛求疵也罢,之前看过《南方周末》强力推荐文章的我面对杨导的唐朝兄弟,仍然陷入了无奈的沉默。
据说这片子是要向黑泽明致敬:从整个故事上看,是在模仿《七武士》;从姜武刻意摆出的造型上看,是在模仿三船敏郎。
当然了,文化这玩意,你学了我我仿了你,还不知道是哪朝哪代的事了。
日本蕞尔小岛,竟然精致了泱泱华夏的文化细节,饕餮了泰西欧美的电影知识,生生捧出个电影界的莎士比亚,这事实不但令华人牙酸,更令华人尴尬。
于是,不甘落后的中国导演们,开始奋起直追,开始向谁谁谁致敬,于是,有了《我的唐朝兄弟》。
我注意到一个细节:胡军是北方汉子,喜欢在对白里说“炕”,于是他在片子里说的那个笑话,也有“上炕”这个动作描述。
可片子里这村子,浸在一片“方圆数百里”的竹海里,家家户户都是竹门竹窗,连那卧榻都是竹子的——真不知道那帮没见过“炕”的村民们,如何瞬间对胡军的北方笑话产生由衷的认同感,竟然能笑得死去活来。
看得出,导演是一个有理想的人,是一个有想象力的人,是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不过,跟大多数中国籍导演&编剧一样,他仍然是一个很不注意细节的人。
胡军、姜武们能顺着官道溜进村子,为啥就不懂得再顺着官道逃走,而偏要一头扎进“方圆数百里”的竹海,去自寻死路。
啊,我想了一会,有点明白了:因为不注意细节这毛病,不但是中国籍导演&编剧的通病,也是上下五千年以来中国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们从来没有改掉过的一个通病;于是,中国籍的强盗们根本不去研究逃走路线,偷到哪算哪,迷路了也无所谓;于是,中国籍的导演编剧们也根本不去研究剧本里的前后呼应,拍到哪算哪,穿帮了也不在乎;于是,中国籍的影评人&观众们也根本不去深究这电影里那些令人发指的大裂缝,看到哪算哪,看傻了也没关系。
我又注意到一个被某些影评人盛赞为亮点的细节:李白鬼魅一样的登场及离场。
他突然间来了,带着一个喜欢打瞌睡的童子;他突然间就跟两个强盗称兄道弟地一块喝酒了,也不问什么来龙去脉;他突然间就自娱自乐地吟了一首诗,还乐颠颠地向那两个文盲炫耀自己官宦商贾中的无耻境遇;他突然间又在喝到半醉的时候,拉上那个打瞌睡的童子,就在深更半夜里莫名奇妙地走了。
是可忍孰不可忍。
不知道导演明不明白唐朝那当儿,人烟稀少的程度;不知道导演懂不懂,在人烟稀少的“方圆数百里”都是竹海的地界儿走夜路是一种什么样的自杀行径;不知道导演晓不晓得,喝了那么多米酒之后,在微凉的夜里吹冷风走夜路,会带来什么样的严重后果。
当然,也许导演他自己根本就不喝酒,或者说不喝米酒。
他只是拿米酒这玩意当道具,当成个衬托强盗与诗人以及导演自己伟大形象的随手可扔的道具;反正我大概明白,米酒这玩意,喝少了没劲,喝多了,你非得睡一觉,天亮了再赶路,那才合乎逻辑。
所以我想说,如果您非得向谁致敬,干嘛不学得地道点,学得仔细点,把所有的细节都研究透了,再向观众聒噪?
像这样,不伦不类,非驴非马的一部电影拍出来扔给人看,真替您说的那句向谁致敬脸红。
如若要向日本导演学习且致敬,先得学学人家对细节的变态追究。
想起宫崎骏的动画片《天空之城》,里面有个小细节:男孩帕苏要带着女孩西塔出远门,临走前,男孩想起要把笼子里的鸽子放出来,让它们自由觅食——其实这个细节可有可无,但导演想到了。
说句刻薄的话,中国籍的导演们恐怕顾及不到这样的细节。
他们只顾及名声和钞票。
还能说什么呢,看完《我的唐朝兄弟》给我最深的感觉就是闹剧一部!
不过,闹的有点可笑。
姜武我一直喜欢的一个演员,长得很憨厚,很实在,在这部电影里也给人这样的感觉,还傻乎乎的,挺有意思的。
我很喜欢他演这样的角色,简直就是为他量身定做的。
话说胡军,我还真有点接受不了他演这么闹哄哄的,又有点没头脑的角色,他在我心里的硬汉形象一下子荡然全无了!
杯具呀!
纵观整部电影,我觉得就是两个强盗(姜武和胡军分别饰演),我都不知道能不能称之为强盗了,因为他们毕竟是善良的,在某些事情上要比那个里正看的真切的多。
他们这两个强盗反而更能看清当时的社会有多么的浑浊,多么的腐败。
从一开始的抢劫到后来的保护村民,两个善良的强盗。
迂腐的里正,提到他我就生气,真是顽固不化,认死理,不会变通。
连两个强盗都能看清的社会现实,他却看不清,就会说他那点家史,还动不动就报官。
以为官府能抓住两个强盗,他们就能恢复往日的生活了。
更让我看着生气的就是那些愚昧的村民,两个强盗劝他们离开,还给他们讲道理,他们居然不走,还觉得两个强盗可笑,我当时那个气呀!
更让我吃惊的是,电影里居然还有李白,两个强盗还和李白饮酒、聊天。
真是让我无语呀!
原来,他们是和李白生活在同一时期呀!
不过,闹归闹,还是有爱情戏的。
两个强盗一个和喜欢的人生活在一起了,另一个和喜欢的女人都死了。
也算是个圆满的结局吧!
虽然,电影总体我觉得闹哄哄的,但是,电影前半部分闹、可笑,后半部分动情、感人。
昨天晚上看完了这部心心念念的电影,在中国能看到这么先锋的电影也是一种不容易啊!
两个强盗,一个叫薛十三,另一个叫陈六,到苦竹林村打劫,这是个不能再普通的故事了。
而这个两个强盗的故事虽然小,但是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我还清晰地记得这么一段。
当苦竹林的里正被十三揍傻后,真的,大家都傻了。
村民们好像没有了主心骨。
没有里正的日子里,百姓的生活真的是可以用不能自理来形容。
人们不知道该干些什么!从来都是里正安排的生活没有了支撑。
以至于后来,当里正出卖了全村人的时候,长期被奴役惯得村民 们居然还被蒙在鼓里。
还有一段,当两个强盗在这个看似安宁却又不安宁的村里生活时,村里来了个诗人。
可笑的是,接待他的依然是刚刚开始接待马四。
可能真的是压抑的日子过惯了,连接待个过客也不敢自己来。
到了晚上,十三问李白:“先生, 你们这些诗人靠什么活着的呀,你们也不种地,也不经商,也不当兵,也不打劫。
”李白:“我们卖诗为生。
”六:“卖身太辛苦了”唐朝的百姓们,或者说封建时代的百姓们,你们除了经商,除了种地,除了打劫,除了当兵,真的是什么也不能做了吗?
虽然说现在是现代社会,但是人治的现象还是比比皆是。
看过蜗居的很多年轻人都明白,现在除了找关系,除了做小三,除了潜规则,我们还有什么出路。
我们就是电影中的诗人,当知识不在能改变命运,我们需要吗?
当我们每天研究这研究那的,到头来 你还不是和住在这个城市里市井小民一样,一样要为柴米油盐斤斤计较,一样要为水费电费煤气费而烦恼!
而我们学到的知识,多少是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些问题的!
所以我们与其做个清高的,苦于卖诗的诗人,还不如去种田,去当兵,去经商,去打劫!
我们肯定会比现在混的好!
最让我感慨的是,村长里正的震惊一戳!
到了最后,里正还是那么的忠于官军,说好只是去抓那两个军官们,没有履行自己的诺言,而是大开杀戒。
自知是被军官们放了鸽子的里正,只能是有苦说不出!
他没有把气发在了军官身上,在烧的只剩下残木的屋子里,我们看不到里正多官军的抱怨,看不到里正的体恤自己的百姓,更是看不到对保护村民的十三和六的感谢,相反的是,是他断送了那十三的性命。
到死他都认为是他们两个强盗给了这个村不幸!
是他们剥夺了他在这个村里的威严,悲哀!
我的唐朝兄弟,我的末路前程,迷茫。。
其实这部电影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
可是为什么有一个人说很烂,大家就都说烂。。。
一句话评论里排在第一位的总是些尖酸的讽刺的话。。。
1、作者究竟懂不懂什么是府兵制,尤其什么是唐朝府兵制。
府兵制简单来说,就是一种兵农合一的制度,招募地方良家子,在军府就近屯田,而且要自备轻武器和干粮以及驮马,闲时屯田战时出征,而且要前往长安值戍。
而府兵仅在盛唐时期大兴,到了玄宗中期,因为财政压力过大、军田被侵占殆尽,不得已改了募兵制。
那么来说说,府兵在唐朝意味着什么,简单一句话,国家正规军。
军纪严格,战斗力极强,盛唐灭国无数的战绩都是府兵打下来的。
既然府兵作为正军,调动也有严格要求。
中书省、门下省掌控调发府兵的权利。
若要调动十人以上的府兵,便须用铜鱼符与敕书。
据《唐律》第十六卷《擅兴律》的疏议所载,“执兵之司,得左符,皆用右符勘合,始从发兵之事”。
“左者在内,右者付外”,即左符由门下省内的符宝郎保存,右符交与折冲府保存。
所以,导演先是把唐朝府兵污蔑为肆意打家劫舍的兵匪,又搞出为了抓强盗前后三波府兵出击的奇葩情节……唐朝负责地方治安的根本不是府兵好么!
因为府兵需要后备兵源,在各个州县(看清楚,是州县,有地方官员治理的地区!
)设置团结兵、州郡兵作为地方防御力量以及府兵预备役人员,更不用说州县本身就有抓捕贼盗的力量——衙役。
2、那么既然前面说过,地方州县本身就有军事力量和治安人员,抓捕强盗根本不可能上府兵。
那么我们做极端假设,真的有府兵肆意屠村,地方州县会是什么反应?
答案是县令绝对要死命上告!
科举制从隋朝时期就正式建立了,唐朝继续沿用并作出改革,唐朝在隋朝科举制基础上更进一步,规定参加科考不需要推荐资格,所有人都可以参加。
而地方县令这一职务,就是只有科举会试成功后进士出身的人才可以直接授予,为古代官场百仞阶梯之始。
进士是什么人,唐朝全国360个州,1577个县,每届最终从全国十几万考生中最终脱颖而出的进士人数平均不超过25人。
走到这一步意味着你要几十年如一日的接受儒学教育,熟读九经(唐代在五经基础上扩增,比如春秋被分为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娴熟策问、精通诗赋。
这就是唐朝地方县令的基本素质,而这样一个经受儒家熏陶的饱学之士,会坐视府兵屠村么?
更不用说唐朝对官员的考绩中,对于“人口增加”这一考核标准的重视了。
以前看书看到过一个唐朝地方县令,因为捣毁地方巫蛊淫祀,造成十余户村民逃离,在岁末考核时直接因为人口下降被评为中下等,仕途因此大受影响。
3、导演这片子,十足十是在模仿黑泽明,电影构图远远无法与之相比就算了,连黑泽明电影精髓的人性挖掘方面也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黑泽明的《七武士》,除了描绘贫苦农民的懦弱愚昧狡诈,还揭露了时代的残酷,阶级的鸿沟以及武士文化的忠勇义(?
)。
而这部片子,除了成功描述村民的愚昧,也就只剩死亡、性、搞笑这些噱头了
影片看到一半的时候,我的脑子忽然有一闪念游离出了影片,仿佛看到了萧索的秋夜,昏暗的老街,麻木的看客以及滴血的馒头,尽管这个场景已经被灌入我们这一辈的头脑快二十年了,但是在这一刻,这景象竟无比清晰~如果要用简短的话来评价这部新鲜的电影,我选择深刻~如果要用简短的话来评价这位年轻的导演,我选择聪明~我潜意识里感觉这部电影能够上映,应该是XX总控制局的老爷与专家们没看懂的缘故,尽管我很希望他们真的能够看懂并大笔一挥让片子过关~导演很聪明,以致电影看起来就像在恶搞,尽管是恶搞,那导演看起来像是凯迪混久了的,而不是天涯出身~千年过去了,中国老百姓的愚昧与懵懂,又何尝只是是在唐朝,我的随便哪一朝兄弟先人都是这样过活的,只是在这一天,在盛唐的帷幕下被记录了~观影的过程中,我的邻座两位今天的姐妹始终在笑,在导演刻意安排的每个该笑的地方~还不时的冒出“为什么呢”这样的疑问,我今天的姐妹并没有理解唐朝兄弟和导演诗人的作为,我想这也是聪明的导演在创造的开始应该早已料到的吧~无人喝彩并不意味着东西不好,历史证明过这个~对于这部片子的档期,显然比较让人遗憾,在那部让人无语到极致,YY到汗颜的灾难片的强大威力压制下,这部片子在影院里仅仅是有一个落脚的地方而已,更多的人选择兄弟是因为灾难片爆满,已经大老远来了心有不甘的缘故~不过我觉得就算没有YY大片的打压,兄弟们的票房也不见得精彩到哪儿去,真正看得懂的人如果多了我们的生活早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了,不是么~对于像今天这样污七八糟的影视圈能够做出一部这样的电影,我真的想向年轻的杨树鹏导演,向不再年轻的胡军、姜武兄弟,向精彩的老戏骨李立群先生致敬~对于像今天这样的环境能够发现这样一部有意义的电影,我为自己庆幸~同时还要至上敬意的还有在今天电影接近结束时,前排的某位姐妹,她那声“要打电话出去打去”的断喝,我个人认为十分的提气,也可以理解为她本人向导演和创作团队的致敬吧~最后,我想拿一个流传了很久的笑话作为结束:当他们杀共产党人的时候,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党人~当他们杀工会分子的时候,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人~当他们杀犹太人的时候,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当他们杀我的时候,没有人说话,因为已经没有人了~
2024年3月20日20:22:29稀里糊涂,迷迷糊糊。
四十年前,两个强盗薛十三和陈六在打劫时敛得大量财宝,他们将财宝埋藏后,途经苦竹林村,为救少女罗娘,他们杀了几名官兵。
村民怕事,将他二人抓获,但两人趁夜逃跑,村人利用陷阱再度将二人抓获,送交官军,岂料女屠夫鹦哥帮忙,二人再度脱险,并大开杀戒。
两人留在村中,陈六强奸了罗娘,却爱上了她,一门心思要留下做女婿,他和薛十三的友谊遇到挑战。
村长引来了官兵,没想到官兵要屠尽全村。
强盗奋起,带领村人和官兵对抗,激战后,村民几乎被杀光。
薛十三被杀,陈六逃走。
多年后,陈六带妻、子重回苦竹林村。
故事讲完后,在明媚阳光下,陈六安详死去 [2]。
镜头繁仄,节奏断裂,主题暧昧,年轻导演能犯的错本片几乎一样都没落下。
但其中如野草一般随意而顽强的生命爆发力对当下讲究公正的电影创作犹如一记重拳,它出格、张扬、有冲劲儿,天生反骨,绝非善类。
剪辑上全盘现代化,多中景和特写,根本没有长镜头。
快速变焦提升紧张感,基本上颠覆了观众印象中那个肥硕雍容的唐朝。
竹叶 桃花 萤火虫等简陋特效,更加强了影片的荒诞感。
从一个个唐代小民身上,看到了命运到来时人的矛盾,将人被“选择”二字拖累的境地刻画的十分充分。
在癫狂的外表下,具有合理的情绪线索。
《我的唐朝兄弟》:杨树鹏与崔永元的恩怨兄弟情 在电影上映前、上映中、上映后的不同阶段,与电影胶着在一起的是本片导演杨树鹏与央视大佬崔永元前后恩恩怨怨。
本片讲述的是大唐时期胡军与姜武两兄弟之间发生的故事,如果把电影与现实联系起来辩证的看,导演杨树鹏的暗语即昭然若揭——《我的央视兄弟崔永元》。
关于二者之间的恩怨,在这里有必要简单陈述一二:话说杨树鹏应聘来到央视节目《实话实说》,小崔觉得小伙子不赖,又知道这小子看过很多老电影,于是一拍即合做起了一档老电影节目——《电影传奇》(这节目名字还是杨树鹏给起的)。
一个是节目的总导演,一个是节目的主持,杨树鹏在《电影传奇》呆了3年,但是后来两人渐行渐远直至分开,有人说杨树鹏是被崔永元排挤而离开央视。
据当事人杨树鹏说,主要是两人在《电影传奇》时对节目的创作方向产生分歧,自己的诉求没有渠道施展:他希望尽量做得好看甚至八卦,而小崔对那个年代的热爱不容侵犯,节目制作都得规规矩矩本本分分的。
央视是独裁的,央视主持人官阶层次明显,凡事大佬说的算,这样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二者价值取向不同必然导致矛盾冲突的根深蒂固,只能分裂,只能一个走,一个留。
那么谁留下,谁滚蛋,结局不用大脑思考大家都能猜中。
杨树鹏也坦言:“说我跟小崔有仇,其实没有,我们之间是恩怨,恩在先怨在后,他对我有提携之恩,给我一个这么好的平台做节目。
我们之间有怨,不能相互理解,但不是仇,有些事情可以付之一笑,有些对我造成的伤害直到现在还难以忘怀。
” 于是杨树鹏走了,2009年拍了一部电影叫做《我的唐朝兄弟》并在影片中客串李白过了一下读诗瘾。
崔永元留下了,2009年在电视主持人公众形象满意度调查揭晓,崔永元竟然高居榜首。
《实话实说》这档“婊-子立牌坊”的节目也终于因难产母子双亡。
影片行将结尾时有一处关于影片主旨的细节是虽然胡军与姜武是典型的“一起扛过枪、一起下过乡、一起分过赃、一起嫖过娼”的好兄弟,但是胡军却背着姜武把强盗来的财宝换了地方。
胡军临死本想告诉姜武藏宝地点但没有说出来就挂了,这也就成了姜武余生过不了的关,大哥形象崩溃,信任彻底瓦解,纠结了40年的结。
《南方周末》报道援引导演的话:“胡军和姜武的关系来源于我跟我原来某个知名同事(崔永元)的关系,用他们来反映友谊,信任和背叛。
” 哎,当个导演真好,闲来还可以通过拍电影来暗讽抨击自己心里不爽的人。
这可比用文字在纸上倒腾要畅快许多,比用嘴皮子叫骂更加文雅风骚具有时间上的可持续性。
再说说《南方周末》对此片的广告宣传。
《南方周末》少见到电影的广告,这次却在二期大幅刊登了《我的唐朝兄弟》的海报。
其中11月19日很大方的花了两个整版面来推荐这部电影。
这本无可厚非,但是看完推介,发现关于该片的影评,不是深度意-淫,就是往主题斜上45度角死命瞎掰。
诸如此类:说这是一部“很黑泽明”的电影,这是“很昆汀”的流氓电影,“如果大家有心的话,可以看出马丁•斯科塞斯《愤怒的公牛》的影子。
”李立群老师竟然把电影上升到了宇宙观人道主义的高度同时坚持要用“禅”意来解构电影蕴含的中国古典美学并留下了“虽然村庄安静,但生命是冲动的”这样具有哲学深度的话。
不了解电影的人,不会知道黑泽明、昆汀•塔伦蒂诺、马丁•斯科塞斯是何方神圣。
了解点电影的人,都明了这种意-淫所带来的快感是低级虚无的。
2009-12-4
客观地讲,这部片子是不值四颗星的,但是国产电影就不能用世界通用的标准来衡量,毕竟国情不同嘛。
就现阶段国产电影的市场现状来说,一部片子只要是有诚意,就可以至少给上三颗星了,要是再能表达出一些什么,就足以给出四颗星了。
没办法,我不是不想一碗水端平,可是残酷的现实让我不得不采用双重标准,总不能凡是国产电影都三颗星以下吧。
这部《我的唐朝兄弟》原名叫做《苦竹林》,个人觉得后者明显高出一筹,可是终于改成了前者,看出发行方对于市场的妥协。
因为这样的名字会让人觉得这是一部历史癫狂喜剧,而国内的观众对于这一类型的片子还是挺买账的。
实际上导演是想拍一部严肃的电影,讨论一些关于人性、关于法与情的问题。
片中,兵不像兵,在村中欺男霸女、专横跋扈、草菅人命、无恶不作;匪不像匪,路见不平一声吼,帮着村民杀死了作恶的府兵,并且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村民倒正是该有的样子,胆小怕事、欺软怕硬、麻木不仁、见利忘义。
里正张口闭口大唐律法如何如何,可那不过是为自私和胆怯寻找的冠冕借口。
不知为什么,这片子让我想起了《鬼子来了》,也许就是因为那些懦弱卑微到令人发指的村民吧。
导演杨树鹏是个新人。
影片的节奏控制、镜头运用方面都有让人不那么舒服的地方,可是就像前面说的,有拍一部真正电影的诚意,有想要表达一些想法的意图,已经很不错了,比起那些功成名就却自轻自贱的名导,强之百倍。
很直接,很原始。很黄很暴力。当然这是就国内院线上映的影片来说
如果叫《苦竹林》就再加一分
姜武一分.
就记住了里面女的那团白花花的肉。
法大情大,还不您里正爷说了算!很黑泽明的电影。
南方周末上剧组人等侃侃而谈,不过与其说募仿黑泽明,不如说是偷师《鬼子来了》,偷梁换柱手法的皮毛级表现。想从恶搞的泥沼中抽身,却依旧没有解决语境的问题,视角、台词、表演、镜头语言,很难说有一项令人印象深刻。使出浑身解数,想象力和技巧还是稍显匮乏。不过希望这样的电影能多点,三星激励
剧情不错,姜武越来越像姜文了,胡军看着还是像大侠。
当年愣是没看下去
山寨七武士,另外有谁知道唐朝用的是那种武士刀吗
导演叙事功力太差!想学黑泽明+《鬼子来了》,想搞荒诞+黑色幽默,结构搞成了不伦不类...
胡军的死,看似突然,仔细想想,这也算是 因果循环,原也应该
我觉得是本好电影,但给四星五星太扯淡了。我不喜欢不积极向上的东西,哪怕觉得是杀烧打劫,强奸完了女人归心这样的事实。 有意思也没用,这不是人类所谓的“内涵”。还不如看A片的内涵呢
为何我觉得如此一般
前面一点亮点不少,到后来就越来越不行了
说实话,没太看明白,但是风格还算比较出挑的,胡军和姜武的表演也够流氓
不管是我的唐朝兄弟还是我的明朝兄弟,只要能为朋友两肋插刀,就是我的好兄弟。
现在流行这种风格么,麦田也是,看了就忘了。
同样生活在苦竹林,我们却碰不上客客气气抢百姓也毫不手软杀官兵的强盗,更遇不到月光下喝酒吟诗后上路寻访神仙的诗人。
棒!!牛逼 挺现实的 有黑泽明的意思 乍看真像7武士 灰常搞笑 结尾太有劲了 胡军快死了拼了命的想说 姜武说兄弟你别说话 结果藏宝地点就没说出来……
坏人当道的乱世。让人想起'鬼子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