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港片已死”,但香港电影却以它熟悉的犯罪、谍战等题材以及稳定的产出向我们宣告,它还活着。
十一档余温未消,又一部港片悄然来袭——《犯罪现场》。
你没看错,主演又是古天乐。
没记错的话,这已经是今年上映的第五部由他主演的电影。
此前的四部是《反贪风暴4》《追龙2》《扫毒2》《使徒行者2》,无一例外,都是IP续作。
从这四部的成色来看,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唱衰《犯罪现场》。
但看过后我想说,它并不差,甚至是近两年古仔主演的最好的一部电影。
尽管它问题不少,比如剧情的bug、人物不够丰满等,但亮点也同样明显,只可惜不在古仔身上。
影片讲述的是一桩扑朔迷离的案件。
珠宝店抢劫案发生后,抢劫团伙的三个成员相继离奇身亡,只剩下头目汪新元(古天乐饰)一人在逃。
所有人都猜测,是汪新元因为分赃不均杀死了同伙,但种种证据又表明,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随后,影片分为两条线叙事。
一条是汪新元踏上追凶之路,企图为死去的兄弟报仇;另一条是警官林法梁不断逼近真相,但他所能依靠的,仅仅是一只“鹦鹉”。
这是影片比较有趣的一处设计。
犯罪现场的唯一目击者是一只鹦鹉,于是林法梁想要训练这只鹦鹉说话,告诉他谁是真凶。
相信看过《巴别塔之犬》的人一定想到了,这个创意正来自于这部小说。
小说中的妻子独自在家中身亡,爱犬是唯一目击者,于是丈夫想尽办法教狗说话,告诉他真相。
但不同的是,《巴别塔之犬》通过一只不会说话的狗,实际在隐喻着人与人之间沟通的艰难;而《犯罪现场》中的“鹦鹉”则是另一种存在,它所暗示的并不是沟通的艰难,而是推理的艰难。
难在哪?
难点在于,我们寻求“客观真相”的唯一手段是“主观推定”。
而两者之间的落差,却一再让我们犯错。
从这个角度看,你会发现“鹦鹉”这一意象的运用,是很巧妙的。
“鹦鹉”是什么?
其实,“鹦鹉”就是“犯罪现场”。
它不会说话,却装下了所有的事实。
而探案人要做的,就是想办法让它说话,让它说出真相。
但问题在于,当鹦鹉真的被训练说出了人话时,它所说的到底它真的想说的,还是我们因为自己想听而教给它的呢?
不知道,也无从判断。
这正是影片通过“鹦鹉”这一意象想要表达的,即真相在很多时候会因人的偏见和短视而被歪曲。
尽管犯罪现场不会说谎,但人会。
当然,我也只能说,这个创意的原点是好的,但很可惜,它并没有延续下去。
随后的故事,又进入到我们熟悉的追凶模式。
你一定也猜到了,它势必会经历多次反转。
这也从事实层面证明了通往真相的不易。
可是,不得不说,影片的反转设计实在太生硬了。
为了强造反转,编剧们甚至不惜以生产bug为代价。
我随便说两个例子吧。
一个是警官林法梁提着鹦鹉去找嫌疑人何兆东,结果他的上司叶sir也在现场。
这时鹦鹉开始大叫“救命”,于是林法梁开始怀疑叶sir。
表面看这没什么问题,镜头交代也很清楚。
但你仔细想,从最终的反转中我们得知,鹦鹉实际同时看见了两个人,当它大叫“救命”时,林法梁会第一时间怀疑自己的上司吗?
不会的。
他一定会先把怀疑指向何兆东,因为他提着鹦鹉来找的人正是何兆东,鹦鹉叫了,岂不正印证了他的猜测?
而影片之所以先让我们怀疑叶sir,不过是想生造一个反转而已。
再说一个bug,就是最后真凶们合谋除掉叶sir的戏码。
这个设计也太蠢了,完全不合逻辑。
试想一下,真凶们复仇杀人都是在叶sir默许下进行的。
后来他们见财起意,私吞了珠宝,叶sir得知后想一起分赃,他们会选择杀死叶sir吗?
这简直是不可理解的。
叶sir可是唯一知情的警官,能够给他们提供庇护,让他们杀人、敛财依然可以逍遥法外。
这帮真凶再傻,也不会为了少分一份珠宝而把这么大个庇护伞干掉吧?
说到底,还是那个原因。
编剧之所以这么编,就是为了弄死叶sir,这样当所有证据都指向叶sir时,他好抛出叶sir已死的情节,再生造一个反转出来。
这确实太糟了。
老毛病,为反转而反转。
完全不顾故事逻辑和人物心理的合理性,并企图通过带节奏蒙混过去。
但这等硬拗的噱头,明眼人一看便知。
接下来,我们聊聊人物。
这部电影另一个比较大的亮点,是塑造了一个不太一样的警察林法梁。
哪不一样?
恰恰是区别于以古仔为首的那些港片里常见的正义警察形象。
林法梁从一出场开始,就是一个“犬儒主义者”的人设。
他在警界摸爬滚打了多年,没有升职,所以也就不再拼命,只把“探案”当作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他平日里把心思都花在养猫上,借钱还不上,就东躲西躲……这哪是什么正义的人民卫士呀?
完全就是个混日子的小人物。
直到影片最后,你以为这个小人物会有什么高光时刻,幡然醒悟、痛改前非吗?
完全没有。
至始至终,他都没做成任何一件事,也没有救下任何一个人。
他在片中开的唯一有效的一枪,实际也是对方利用他完成了自杀而已。
这个人物设计,是很不寻常的,当然也很大胆。
如果要是放在大陆刑警身上,多半会过不了审。
但与此同时,他又很鲜活,很真实。
他存在的目的,就不是为了独具慧眼地看透真相,而是为了告诉我们,真相是如何一步步远离我们的。
正如影片开始时,上演的那个莫名其妙的桥段。
一只蜘蛛从结的网上跌落在地,被一群蚂蚁蚕食。
很显然,这是一个寓言式的剧透段落。
它讲的是什么?
首先,它讲了真凶就像蚂蚁一样贪婪,而且不止一个。
其次,它告诉我们,这是一个“法网之外”的事件。
最终,这个故事的“正义”并没有通过“法”来实现,而是在法网之外,试图用“私刑”的方式获得。
但这样做的后果,又必定会衍生出不可控的新的罪恶来。
于是在整个故事里,“法”是失效的,捍卫“法”的体制也是失效的。
警官林法梁最终发现了真相,但整个过程,他就像是看了一遍真人出演的新闻事件一样,他只是个看客,始终被剧中人牵着走。
这无疑是个略带讽刺的事情。
所有观众在无形中也都做了回林法梁。
在影片的大部分时间里,我们都是盲目的。
直到影片最后,我们才换上了新的眼角膜,得以看清整件事。
但别忘了,那是杀手的眼角膜。
我们之所以能看清,仅仅是因为杀手不想再逃亡了而已。
于是他在临死前,说出了全部的真相。
于是他永远获得了解脱。
《犯罪现场》,古天乐和萱萱还是没能在一起。
1、故事很简单,类似于贼喊捉贼的游戏。
只不过最后把副线扶正为主线,通过男主的GAMEOVER后角膜捐献给女主,调整了主题。
2、片中,古天乐、姜皓文、张继聪、谭耀文、安志杰几个老戏骨之间的戏份不少。
但作为一个相对的警匪片而言,枪战、飙车、打斗之类的偏少,激情不够啊,肾上腺都没法分泌更多。
3、至于女主萱萱,扮演的是近乎失明的房东,和古天乐之间产生了微妙的化学作用,最后受益于男主的眼角膜重见光明。
严格来说,没啥更多的演技展示空间,反而让我们感慨美女的颜值陨落让人唏嘘。
4、不得不说,张继聪作为男2号所表现的韧劲与张力,更值一看。
个人感觉,其很有张家辉的潜质,亦正亦邪,可塑角色的范围很广。
古仔又一部新片,真心佩服古天乐,最近几年产量确实非常高。
回到本片,很一般的香港电影,个人对香港电影是很有情怀的,但是对于本片还是只能说是平庸,看到片子一半的时候就已经猜到凶手和结局了,导致我后半段一点惊喜都没有,看着很无聊。
也可能是几个事件相关任务真的太脸熟了,一看就知道后面还有戏那种,所以很容易猜到结局。
可惜。
之前看了这部电影《犯罪现场》,其实从《赤道》到《无双》,越来越多口碑爆棚的港片都开始动脑了。
《犯罪现场》很不错,用警匪破案的方式对每个重要罪犯都有人物分析,而且剧情反转的并不太生硬,各种铺垫都比较到位。
但是结尾的枪战真的有点虎头蛇尾了,另外关于张继聪的人设,他为什么会从一个优秀警察变得那么颓,电影没有交代算是一点点剧情的缺失吧。
单看电影介绍很有意思,犯罪现场唯一目击证人是只鹦鹉,张继聪居然真的通过它锁定了凶手,虽然并不是真相的全部,但成功起到剧情转折的作用。
古天乐就像一面镜子,以悍匪的身份在查案找凶手,说他邪恶却没杀张继聪,说他冷血却与萱萱和几位老人出现了温馨的画面。
懒人没太看明白他是精神状态出了问题还是心理出了问题,原以为他撞晕萱萱之后会误杀,看来导演和编剧始终要撑住他的善。
如古天乐要为兄弟报仇一样,电影里的每个人物都在复仇。
姜皓文要为卧底报仇、谭耀文要为妈妈报仇、安志杰要为女友报仇,但是拿走贼赃却让事情变了走向。
最终安志杰和谭耀文为了贪付出了代价,私刑也落在了姜皓文的头上,他们本是正义和受害者的身份,却拥有着更多的恶。
结尾枪战戏选在了墓地,恐怕也是为了让所有的恶都彻底埋葬吧,只不过有点潦草,古天乐的报复应该更加残忍一点,才合情合理。
作为善良警察张继聪和薛凯琪,懒人其实想起了法证先锋里面的梁小柔和章记,如果把张继聪的人设交代完整就完美了。
继《花椒之味》后,《犯罪现场》可以说是近期内地上映的又一部“纯正”港片。
其实,香港回归后,香港与大陆的电影行业互相渗透,香港纯粹的“本地制作”已经少之又少,许多“纯正”港片的“纯度”也大为降低。
相对于《花椒之味》的故事发生在两岸三地,《犯罪现场》算得上是更为“纯正”的港片,影片中几乎看不到内地演员,整个故事也与内地毫无关联,幕后主创也是本地班底为主。
正是因为与内地毫无关联,《犯罪现场》中的“黑暗中的罪与罚”才能够原汁原味地在内地的大银幕上呈现出来。
在影片中,“公义”最终得到伸张,但“私刑”的过程,却也是难以被内地的主流价值观所接纳的。
在某种意义上,《犯罪现场》算得上是一部“黑色电影”,因为它所呈现的“罪与罚”,主要是在“黑暗中”进行的。
“谁杀了徐慷(影片中的劫匪之一)?
”影片一开始就抛出了这个“疑案”。
这奠定了影片的悬疑推理气质。
甚至,在抛出这个“疑案”的时候,金培达(本片配乐)用音乐向希区柯克致敬了一把,更加确认了这种气质。
当金铺劫案“闪回”时,影片的“疑案”其实已经解开,此后的剧情走向,大多数观众都能够猜个八、九不离十了。
过早的“释疑”,削弱了影片的悬疑推理气质,不过,后面的剧情发展及细节处理,总的来说还算缜密,没有出现明显的漏洞。
在汪新元(古天乐 饰)这个人物身上,导演冯志强倾注了太多的“复杂性”,以致于他不得不人格“分裂”,一如他在影片中的“精神分裂”。
汪新元是悍匪,讲义气,也冷血,但他最终却以非常“温柔”的方式“献身”——种种迹象表明,林法梁(张继聪 饰)根本不是他的对手,他最终倒下无异于自杀。
很难想象,与丁喜悦(宣萱 饰)短暂的相处,能够给汪新元带来如此彻底的改变,这几乎是影片的黑暗基调中童话般的一抹暖光。
与其他劫匪有着简单粗暴的“需求”不同,汪新元抢劫不为享乐,不为“照顾”家人,只想干完这票“好好睡一觉”。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人生境界?
我想,冯志强也许应该给汪新元拍一部“前传”,为广大观众答疑解惑。
当然,古天乐和宣萱这对TVB史上最佳CP之一(《寻秦记》2001),他们在十八年后再次相遇,擦出火花也是理所当然的嘛。
既然说到TVB,不得不多说几句。
观影过程中,我还真觉得《犯罪现场》挺TVB的。
影片中的那些面孔,不少是TVB的熟面孔。
相对简单明快的叙事节奏(对观众的智商不够信任),也有点TVB的影子。
甚至,“我给你煮碗面吧”这个TVB梗,在影片中也不过变成了“我请你喝碗糖水吧”。
其实不奇怪,导演冯志强算得上出身TVB,曾是TVB经典剧《创世纪》的编剧之一。
冯志强是编剧出身,曾任星爷的《长江7号》(2008)、《西游降魔篇》(2013)、《美人鱼》(2016)等作品的编剧。
编而优则导,冯志强不是一个新导演,他在2012年就执导了自己的长片处女作《悬赏》,此后,他又导演了《超级经纪人》(2013)、《大乐师.为爱配乐》(2017)等作品,但反响和口碑都很有限。
据说,《犯罪现场》是冯志强十年前就成型的本子,为了等一位明星的档期,耽误了几年。
这次是尔东升出马,挂帅监制,更拉来古天乐主演,才成就了这部影片。
《犯罪现场》不无瑕疵,但可以肯定,它是冯志强的心血之作,也是他迄今为止最好的导演作品。
冯志强是从电影产业中摸爬滚打出来的导演,他的浸会大学同学刘浩良也是。
刘浩良和冯志强几乎同期入行,熬了大约15年,才于2015年拍出了《冲锋车》。
和他们经历类似的还有袁锦麟,也是熬了十多年才获得独立执导的机会——《风暴》(2013)。
这三位导演的“成名作”都是警匪类型片,各有特色,而且表现都不错。
可是,今年上映的《素人特工》让袁锦麟几乎成为了行业的笑柄,我也没想到他的第二部会和第一部落差这么大。
刘浩良的第二部还没有出来,那么,冯志强的下一部呢?
他们有可能接班麦兆辉、庄文强这一拨,成为香港新生代类型片导演的中坚力量吗?
一部好的悬疑片,就应该是这样的多处反转,那个貌似最正直的往往是最后的真凶,那几个最无辜的也往往不是无辜的,那个貌似吊儿郎当的警察也往往最后是最尽职的,那个跟班光头佬往往是为虎作伥的结果却是十分正直的,那个杀人不眨眼的罪犯往往也是会充满柔情的,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反转,不过倒是那个小警察美女倒是表现了始终的清纯 。
不容易啊,虽然有不少bug,但是能把这么多人都给反转了,也却是下功夫了。
最后说一句,里面的联合杀人有点东方快车谋杀案的影子,给美女换眼角膜似曾在周润发的电影里看过。
為了古天樂我多打一星。
如題,戲中那4個人表面上都有著不同的原因去犯罪,但其實都只是為了放不下三個字。
有一個是為了殉職的卧底所以犯罪,對通輯犯恨之入骨。
有一個是為了半身不遂的老婆而犯罪而且更有了貪念,把賊贓偷了,還用藉口催眠自己,有一個就是因為媽媽被通輯犯的槍聲嚇死了而報仇,最後一個卻是因爲自己下半生也不能再走路而犯罪。
犯罪的人總有藉口,但卻是每個人也住著心魔,覺得所有人都對不起自己,漸漸的只會泥足深陷,即使手刄仇人又真的可以解脫嗎?
明顯是不能,但卻要繼續自欺欺人。
這是可悲的。
某程度上也是可憐的,因為恨的情緒太多,令自己也迷失了方向。
死可能是最好的方法,死是脫罪、是解脫、是結束恨的感覺,但亦有人是死後去幫助有需要的人,而這個人真的最後可以安安樂樂的睡一覺了。
而繼續在世的人卻要繼續一生的責備,殺了人不是不需要負責任,坐牢只是最表面,內心的不安才是一輩子的,可能那一刻不是這樣想的,但夜深人靜的時候,良心會不安、責備一輩子,因為放不下而做壞事,是需要付出代價的。
这片子确实有点烂尾了,开篇还是不错的场景气氛营造的不错,一开始鹦鹉这个桥段也让人有了想象空间什么学语言啊本以为后面会用关键字找到线索,结果没有,然后意外的一个蓝宝石作为非重要线索,一些搞笑的情节还是可以的确实让人笑的出来但是感觉前面铺的太大了,本以为至少两个小时的电影后来一看时长也注定烂尾,演员演技在线,主角警察的铺垫,原本救了那个女警后来颓废,原以为有个合理的转变回复雄风然后双雄线说然而也没有,再后来古天乐的感情线加入时我觉得结尾就要凉凉了。
冲突方面和打斗都非常的不错,很强的打击感,但中后段为了全篇的高潮,莫名的连死几人冲突十分突兀,几个人组成的复仇团体杀人计划什么没有体现,本来可以是亮点,然后见利益杀黑警性格时突然转变,那个黑警本是他们掩盖真相的重要人员,突然就杀了从复仇转向利益没有铺垫也没有解释,然后都死了主要开篇的期待太高了,比如本应双雄对决的警察却成了搞笑和案情的见证人一般,心狠手辣的古天乐,本以为重点是一边找出真凶为兄弟复仇一边与警察对抗,然后在警察的火力下手刃仇人而赴死的枭雄一般,却突然同归于尽。
最后的几幕想升华却失败了这个电影的名字给我的感觉应该是一部在现场抽丝剥茧寻找细微细节推论的电影,结果现场好像没有什么篇幅,在抢劫片段的场面很不错但没有体现人物性格,就好像肉贩子还有薛凯琪老公你都不知道他们复仇的决心有多大,也是没有篇幅就开始组队杀人。
古天乐的感情线感觉就是为了煽情和最后升华的铺垫还有搞笑,除了搞笑好像都失败了,我看的时候也猜想会不会这个枭雄过上了一段平静的生活后在赴死前有了留恋,然而还是毅然决然的赴死这电影还是时间太短,然而人像又多,关系也多,每个人的性格和转变来不及塑造,线路也多,黑警线,枭雄线,双雄对决线,复仇团队,劫匪团推,老人团队还有女警和萱萱等等,然后铺垫了很多东西,结果都好像没起什么作用的过度了,然后结局,开篇到中期无数的猜想,告诉你都是猜不到的,我不会按套路出牌,一会死一个,每死一个人好像无所谓似的,劫匪死了,线人死了,警察死了,没有去分析线索厉害关系,然后说你们都是凶手,出乎意料古天乐时常出现的幻觉起应和剧情发展的结果似乎没有太大的影响,就是加入的惊悚元素,这片子涉及了很多的元素,犯罪警匪,暴力血腥,惊悚悬疑,搞笑温情等等,单方面看都具备了佳片的情节和潜质,但整体就好像只是为了讲一个完整的故事,加入了特别多的元素一般,虽然故事性比较完整最后说一下,总体来说还是值得看的,打斗场景,一些画面电影语言似乎都不错,就是开篇到中期时给人的期望太高了,篇幅短要素多野心大,架构不错但转折生硬,几乎所有演员演技都很不错,就是很可惜的一部片子
影名虽然叫《犯罪现场》,但全剧没多少让人回味的地方,就最后提了一句:“最可怕的犯罪现场在人的脑海里。
”还有点深度。
或许是想突出人心的重要性,男主还“垃圾地”在凶案现场摔了一跤。
全队最垃圾的警员,最后抵住了财富的诱惑,这是在说,人性光辉的一面,要远比业务能力重要。
只是我不明白的是,天乐的病和整部电影有什么关联?
这个世界又应该是什么样的?
国庆档电影如火如荼,《我和我和祖国》《中国机长》《攀登者》并驾齐驱,为电影市场带来了久违的繁荣。
《犯罪现场》在熙攘人群中悄然出现,泛起一层波澜。
影片仍旧是经典的警匪悬疑香港片,浓烈的港片风格
扑面而来,这是属于一代人的记忆。
古天乐饰演亦正亦邪的犯罪头目汪新元,在一场抢劫珠宝事件后,珠宝丢失,同伙不断死亡,凶悍狂暴重情重义的汪新元走上查找凶手逃避警察缉拿的苦难之旅。
卧底惨死一心抓凶不计手段的叶SIR,出场便机智勇敢,与歹徒斗智斗勇找警报器的漂亮女店员,略带邪气的首饰店保安,不幸买首饰遭遇劫匪失去母亲的莽汉,负债养小动物又武力值极低的小警察,组成影片最大的悬疑转折。
影片的打斗、暴破、配乐都延续的港片一贯的风格,紧凑自然,视觉冲击力极强。
但最大的卖点应该还是抽丝拨茧过程的悬疑营造之后,对人性的探讨。
“当你在凝望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望你”,一心追凶始终西装笔挺发型昂扬的叶SIR最终倒在了分赃的小屋,曾经一对壁人的珠宝店店员CP,在漂亮的女店员变残疾后露出凶残贪婪的面容......对应的是那个在影片中搞笑担当的“菜鸟”警员始终如一,对动物、对人不离不弃,面对大量钻石的诱惑仍然初心不改,探寻真相。
古天乐在凶悍暴力的形象后由于女房东的出现,渐渐注入人性的温情,人物变得立体丰富。
这样一个多层面的复杂人物给古天乐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总的来说,整个故事高潮迭起,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所有演员演技均在线,唯一的缺陷是结局很烂,比如:捐眼角膜、终级枪战、警察永远在事情结束后出现、坏人全死光光.......,相比去年的《无双》剧情差了那么点灵气,只能算是中规中距的片子吧。
惊喜是有,但不够惊喜,对港片喜欢的人不妨一看。
情怀是有,但略有遗憾,警匪的故事总有足够的题材。
道理也有,显而易见,善恶尽在一念之间,一步错就跌落深渊。
为什么要有宣萱这个角色,完全影响了剧情的发展。想说明古天乐善的一面吗?非要硬塞进去吗?#20191118
不在广东,没看到粤语有点遗憾
开局引人入胜,不过港式套路反套路和鸡汤太多。剧情不出彩但没有崩,演员演技过关,影片质感不错,古仔一如既往的帅帅帅,为古仔多加一星!
警察和匪徒共同查案的角度蛮新颖,汪新元这个角色也只有古天乐演才平衡邪和正,张继聪演符碌差佬很自然很好笑。
勉强能看。故事其实很不错,主角角色设置的也很好,但很多情节太敷衍。古天乐颜值和演技依旧在线,宣萱的普通话配音太出戏~
有想法拍不出格局,死亡对枪真的看腻了,导演把曾经一些比较过瘾的拍法凑了凑但他忘了吗?观众是成长的啊!那句“世界不该是这样的”喊得我一愣一愣的,啥啊,剧本要的多给的少,姜皓文这次在演技上真的被古仔打回原形
中影南百 剧情和人设其实还不错,可惜悬疑度紧张感不足。
明明为两个主角都设计了丰富的背景,但一个都没好好讲,白白浪费掉了。宣萱演得很好,但她那条线很多余。颜卓灵还是得在香港电影里才有机会出彩。很多角色都想叫人意犹未尽,但没了,就是没了。总之是一部不想出错的电影。
没有营销号吹的那么神,有些地方可以拍得更好,反转的地方可以交代更清楚一些。。。但也不至于太差劲,港片自动加一星吧 颜卓灵还是适合披散头发啊,可爱!顺便感叹一句现在港片演员都要从tvb里面出了啊。。。吴肇轩要跟古天乐拍照那里,是新一代演员对后黄金时代港片演员的真心话吗hhhhh
安志杰系凶手唔难估阿。
“一个人,可能是好人,也可能会犯罪”,编导就是围绕这个主题创作(杜撰)了该片。明明是个凶残的劫匪,却塑造成有情有义有爱心还温情脉脉的“好人”,颇为牵强。而其他一些人物的行为动机也缺乏说服力。且一些情节同样牵强,比如古天乐在片中作为杀人通缉犯居然敢完全不加伪装就随便出门逛街;又如买了一堆空气清新剂,因为屋里杀了个人……另外,无论警还是匪不时穿插的情感文戏过多,也打乱了这部犯罪悬疑片的节奏,略嫌拖沓。影片悬疑部分意图效仿《东方快车谋杀案》,但却没有共谋者的巧妙配合。结尾则是拙劣地致敬了一把《柔道龙虎榜》吧。整体上,就是一部小格局的港产流水线警匪片。。。
劳模古天乐
港产警匪片流水线又一产品。其实比起内容的无趣,演员的老化,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时下港产类型片制作水准的低下和视听语言的陈旧,摄影剪辑配乐等都同质化严重,不同影片之间总有一种换汤不换药之感。
emmm……………………好弱智
明明有一个非常重大的犯罪案,但是匪徒和警察两方面却显得非常割裂,空有人物塑造,而没有放在一个合理的情境中,这样的剧本会让人感觉欠缺考虑。
要多巧合就有多巧合,除了非洲巨星挞宣萱无甚看点
古老师真劳模
的确,不仅这个世界不该这样,这个故事也不该这样……
拍的也太差了!!!!哈哈哈哈 明明是個還不錯的故事 古天樂真是太帥了!!!我sam lee 又一早領便當!shit!
想法很好,但是拍的不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