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社会形式越辣越趋于原子化,而与原子化相对应的是国家主义。
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强调的是个人,后者强调的是整体。
然而这种本该势均力敌或者说后者压倒前者的优势,现在渐渐的显现出来了某种颓势。
在个人主义如日中天的今天,我们的整个社会越来越趋向于撕裂。
撕裂的社会看似满足了不同人群的不同利益诉求,实际上却为人类应对重大灾害埋下了祸根,因为撕裂本身撕裂的是整个社会的认同或者是凝聚力。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影片,讲述的就是这种撕裂的起源,美国七十年代开始的新自由主义。
《骨及所有》讲述的是一个食人族觉醒且不断的看到同类的故事。
被父母遗弃的年轻女孩梅伦是一个食人族,这是一个少数族裔,且隐藏在美国社会的各个角落,梅伦是在自己十八岁那年开始意识到自己有这种癖好的。
而经历了漫长的,不间断的搬家之后,梅伦的父亲开始人受不了这样的生活了,于是,他抛弃了梅伦而去。
梅伦将希望寄托在未曾谋面的母亲身上,于是,一场寻亲之旅开始了。
在这场寻亲之旅途中,梅伦遇见了跟自己有着同样癖好的很多人,经过同这些人的交流,梅伦渐渐的意识到自己的这种癖好是非常普遍的,普遍的癖好自然有着普遍的受众,于是,梅伦认识的人越来越多,其中就有一个跟自己差不多大的青年李。
两个人渐渐的走在了一起,因为年龄差不多,且有着同样的癖好,在这个年龄段之间,他们同样的萌发出来了感情,然而这个群体中的贪婪却不期而至,梅伦与李之间,开始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表面上看《骨及所有》是一部讲述“食人族”的故事,实际上,这种讲述本身并没有将我们带入到这个群体,而是将我们带入到这个群体产生的背景“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的里根总统执政时期所倡导的新自由主义”,甚至于将这个新自由主义幻化为本片中的角色。
而这个角色的本质就是“吃人”。
如果我们单纯的看这部电影,这是一部平庸且有点无聊的作品,实际上,带入了当时的背景之后,我们就不难发现其中的暗喻究竟讽刺了什么。
新自由主义代表着一种现有秩序的崩塌,什么是现有的秩序呢?
当然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之前,尤其是在二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指定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这个体系直接决定了在战后美元与黄金挂钩,从而更加坚定了美元的全球货币地位。
这对于美国当时来说是一件划时代的大事,因此从此以后,美国的金融霸权地位开始走上世界舞台。
然而随着战后全球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很快的迎来了战后生产过剩,因为受通货膨胀的影响,这个时候,从欧洲的法国开始,西方国家先后用手中的美元外汇来换取黄金储备了。
如果只是法国一个国家这么做,那么对于美国来说影响也不大,然而当欧洲的国家都开始这么做的时候,美元渐渐的将通货膨胀引入到了自己家。
于是,里根总统上台后就发出了一项政令,美国开始进入到新自由主义,而原有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破产了。
因为美元与黄金之间脱勾了,这就意味着美国人可以随意的印制美元,而不用担心被别国挤兑黄金了。
此后,美国经济开始了复苏,而这种复苏是踩在全球别的国家的肩膀上吸血,因为每一次当美国国内遇到通货膨胀的时候,他就可以对外转嫁危机,因此,长久以来,美国社会的物价总体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这也就是很多人说的一美元炸鸡存在的基础。
而新自由主义之下,美国的社会开始了撕裂的过程。
因为新自由主义的本质并不是普惠大多数,而是承认少数拍,且少数派的所作所为都是被允许的。
这就如同本片中有着食人癖好的一群人一样,他们原本是这个社会不安定的因素,应该被限制,然而在本片中,他们高举着自由的大旗,干着伤天害理的事情却不认为自己的行为有任何的过错。
“虽然我吃了你,但是我自己也有我自己的痛苦”这种类似的思想成了日后弥漫着我们今天的舆论场的种种声音。
当一个社会不加限制的存在的时候,就必然导致一群原本不用承担代价的人被迫承担代价。
而那些高举着自由大旗横冲直撞的人反倒成为了被人追捧的人群,这种形式的社会是病态的。
而这种形式发展到今天,就构成了我们现代社会的原子化。
当每一个人都开始以自私自利为中心去生活的时候,上哪去找那么多无私的人来供应?
这或许是一个问题,但是这个问题从产生到今天,并没有哪一个利己主义者愿意谈论,因为大家都普遍认为,“我死之后,哪怕洪水滔天”。
道德沦丧真的可以让明天更美吗?
这是个问句。
……你好,再见
开始一度怀疑cmbyn是不是卢卡瓜像霸王别姬之于陈凯歌那样灵光乍现,少男少女在牛棚亲嘴那里又让我感觉他确实是拍暧昧如空气般的“情愫”高手,可是这样的话要这个食人族大背景除了像初中生割腕一样增加一些病娇气息之外还能干什么呢,尤其是煞有介事的两段家庭背景交代完很难不让人觉得是无病呻吟,最后如果变态老头不出现俩人是真的要退隐江湖做所谓正常人的,那你们上一辈在纠结啥呢你们之前在痛苦啥呢,毕竟你俩亲个嘴拥个抱看个风景就往事一笔勾销了。
进行了一整部电影的自我身份认同到最后也没交代个所以然来,为反抗而反抗,为病娇而病娇,为彰显而彰显,带着违法犯罪家破人亡的生存还是毁灭式痛苦其实只为了结尾那段浴血的食人奇观和“我爱你所以请你吃了我”的爱情(这里导演完全把戏眼给甜茶了或者说整部电影都如此)更体现他创作的酷儿属性,或者说是男同性恋属性。
让老头来对着女主性侵犯中插入绝美的甜茶进门面部表情中近景,你.....我......哎......何必呢
主题:身为食人族的主角在公路上寻找真正的自我、对身份和解之旅。
(其中有一段lee杀死一个百姓后女主看到他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开始与lee吵架。
)升华:作为食人族,要生存就嘚吃人,而食人族天生就是食人族。
5人物:甜茶有那种生猛热烈的气质,这是意料之外的,lee初遇时的眼神,又拽又暖。
女主到是没处理好医院那段戏份。
反而sully全场最佳,用他来串联起lee与maren的关系非常奇妙,也将本片再度拉高至比起食人,不曾被爱才是最残酷和真实的诅咒。
4剧情:主角们朝着虚无的目的出发,在母亲情绪爆发后开始小清新、释怀,再到最后血腥浪漫的结尾 就像是一部地狱颂歌。
4画面:作为公路片人美,风景美,“情”也美,用骨肉献祭。
5配乐:甜茶弑父那段配乐最佳。
3总分: 8.5
骨及所有 (2022)6.12022 / 意大利 美国 / 剧情 爱情 恐怖 / 卢卡·瓜达尼诺 / 提莫西·查拉梅 泰勒·拉塞尔
只能说甜茶和泰勒拍的很好看,我觉得虽然是一部恐怖爱情电影,但是我觉得两个当一样的爱好的人相爱在一起,那就是一对很厉害的真爱情侣吧,我觉得这部电影相对来说制作成本不高,但是票房还是可以这么说,赚的不得了,我觉得甜茶真的确实厉害,即便再差的电影它也可以赚钱!不管怎么样,这部电影还有那个密室逃生的女主角,相对来说可以这么说,还是有几个出名一点的!
泰勒·拉塞尔和蒂莫西·查拉梅的明星效应不足以给这部血腥的Z世代B级电影注入活力.
跟我志同道合的朋友们都为《识骨寻骨》和《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的导演卢卡·瓜达格尼诺的血淋淋的新爱情片而疯狂。
老实说,我多么希望我看到的是他们认为的那部电影:一部由大胆的越界和令人作呕的美丽、讽刺、恐怖和心碎交织而成的精彩电影。
就像我们遇到的那些咬掉自己手的食人族一样,我不温不火的反应可能是我的损失。
我们可以在要点上达成一致。
瓜达格尼诺拍摄了一部以邋遢的20世纪80年代为背景的Z世代b级电影,长期以来由僵尸和吸血
鬼扮演的流行文化角色现在由“食人族”取代。
他们在寻找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就像我们一样,如果我们也被诅咒了,贪婪地品尝人肉,并拥有泰勒·罗素(Taylor Russell)和蒂莫西·查拉梅(timothsame Chalamet)那样的明星魅力。
拉塞尔很棒。
她的女主角玛伦是一个普通的18岁女孩,在一辆穿越美国的灰狗巴士上寻找她欲望的答案。
她的发现是一处点缀着捕食者的景观,这些边缘人以路人为食。
在饥民中有肯塔基州的搬运工李(查拉梅饰)。
男孩遇见女孩,然后是晚餐,由配角扮演。
男主角是我和朋友产生分歧的地方。
他是一个电影明星。
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更容易相信大量的食人族在中西部游荡,而不是查拉梅开着一辆皮卡。
这次演出与最愚蠢的演出相去甚远。
(这是马克·里朗斯(Mark Rylance)饰演的资深食客,他像可怕的Oxo广告一样对着空气咆哮。
)但它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场表演,就像瓜达格尼诺(Guadagnino)在整个过程中洒下的那些邋遢的美国厨房的镜头一样有礼貌。
李和玛伦的爱情故事也给人一种致命的虚幻感。
这部电影有时暗示着许多评论家称之为现代经典。
有些场景让人晕眩不安;里根的类比比你想象的要微妙;无尽的美好瞬间。
但奇怪的是,事件核心的化学反应却毫无血色。
要是我对这种事不那么拘谨就好了。
一、生理不适这里都不谈血腥不血腥,吃人一定要生吃嘛!
优雅的吃,把食人当作一种品味,或许都能让观众感受到一丝变态的优雅,至少人是高贵的,有理性的,克制的,有品味的。
拜托!
不求你舔一舔泡一泡了,用点餐具,用点火,煮一煮、烤一烤、切一切不可以?
非得拿嘴像野兽一样生啃,觉得这样吃很酷吗?
老实讲,牛排跟人排如果用同样的切割手法,并用美丽的餐具摆出来,用刀叉细嚼慢咽,仅仅只会是口感不对罢了。
人类比动物高级在于人会使用工具(来制造餐具)二、逻辑奇怪,矛盾又双标男女主一直在说克制克制,回归正常生活,也没见男女主少吃一顿啊靠!
三、无法共情,违背社会法则和自然规律吃人就是好恶心!
恶心!
恶心!
就是生理不适!
你杠就是我对。
1、你身处一个和平的物资充沛的资本主义社会,你吃什么都是能活下去的。
历史上不是没有出现过人吃人的案例,我能够理解人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自相残杀,比如西欧和中国的几次大饥荒。
但是这个历史背景必须是走投无路。
你身处一个以靠劳动换取食物的资本主义社会,你去跟我谈吃人,说什么天性使然,真的不能接受。
因为你毕竟生活在一个社会群体里,你不是一个独居仙人,你没有遗世而独立。
这个社会背景就是一般人尝试下的不符合吃人设想。
2、别洗自己不能控制。
至少影片展现出来的是:你吃其他东西也能活下去,而且你有意识的想控制自己的欲望。
所以,每一次的吃人都只是你自己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
3、完全游离法律之外,充满任性和自私的残忍。
不论什么理由,你吃人,就是杀人,就是践踏法律,践踏普世的道德!
凭什么剥夺别人的生命!
凭什么由你来剥夺!
就凭你天生有特殊的癖好?
你是救世主吗?
凭什么别人要因为你的问题同情你放弃大多数人的利益。
4、少说什么天性使然。
放屁!
我接受真的有人天性喜欢杀戮、天性喜欢吃生肉,但我真的没见过有人喜欢吃同类的生肉。
好,就算我孤陋寡闻,这个世界上真的存在天生喜欢吃人的,抛开社会因素不谈,你还是不能洗你自己。
整个社会敞开了把活人当作鸡仔,放开了吃,因为站着基因延续、多元营养不足、病毒传播等角度,同类相残就是会有一些副作用的。
这种食人族群天生是带病的,短命的。
早就优胜劣汰寥寥无几了。
又一部脑瘫白左搞出来的zz正确电影。
这些白左普遍是磕药磕嗨了,脑子被驴踢了,然后搞出这种辣鸡电影。
要剧情没剧情,要创意没创意,还能拍两个多小时。
还食人。
怎么不去食屎?
全程两个脑瘫黑白儿童,商量着一起去食人?
真想把你俩的猪脑子和导演编剧的猪脑子劈开看看里面装的什么狗屎。
你想食人?
牵来几只非洲二哥跟你关一个笼子里。
看看是你食人还是被食。
狗屎不如的零分烂片
开头把我吓了一跳,前半段让我完全不想吃饭了…但完全没想到整个tone会朝着让我想不到的方向延伸。
虽然是架构在一个不幸的背景和事实下,但是却能感受到很多的温暖,尤其是当身处边缘的两个人走到一起时。
但是我对于女主整体的转变有些感到突兀,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漏看了哪些细节,我不知道她最后为什么又回来找到男主,重新和他在一起,然后反而女主成为了那个解开男主心结的人。
后来他们开始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但是不知道他们是怎么解决要吃人肉的问题。
老人那个角色在我这也是有疑惑的。
当老人开着小货车遇到女主那段,我感觉这个老人可能不是真实存在的,再结合他从头到尾的怪异行为包括说话方式都让我怀疑他是女主心里凭空想出来的另一个人格之类的。
因为女主一直处在一个两难的境地,她知道自己必须要吃人,但是她内心对这种行为又存在抵制的想法,尤其是当她必须要通过杀人来得到人肉这种情况。
这个老人仿佛就像她内心里那个阴暗面,从不停止杀人,吃人,从不感到愧疚,从来没有感情。
包括他们在见完女主母亲之后男主对女主说的话也让女主的内心不断在进行斗争,这就可以解释当老人出现女主把他赶走后,女主好像有了一个转变,最后回到了男主身边。
当后来老人再次出现的时候,我觉得可以理解为女主内心的阴暗面又出现了,这样我才能理解男主最后做的决定,因为爱。
抛开这个对于老人的疑惑,我觉得爱尤其是在这种少数群体或者边缘群体中似乎更容易被加强的一种情感。
比普通人之间更加弥足珍贵,因为爱在他们之间真的太少了。
有时候觉得我是不是活的太幸福了,会怀疑自己到底知不知道什么是爱,爱到底有多重要…
类型片往往很难拍出惊喜,因为观众早就对其各种元素谙熟于心,一切人物、动机、情节、高潮等元素都被限定在条条框框之中;必须将不同类型的元素混合对冲,才能擦出抢眼的火花。
意大利导演卢卡·瓜达尼诺的新片《骨及所有》似乎就是一种惊喜的示范,它以青春成长结合公路电影的模式,重新唤醒了观众对食人族这种血肉模糊的暴力类型的关注与理解,也融入了他对社会边缘群体的亲密观察。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这部经典爱情片,而这部新片《骨及所有》标志着导演瓜达尼诺与“甜茶”再次携手合作;不过,相信也有观众被他的《阴风阵阵》吓坏,导演对暴力血腥的刻画,足可媲美他描绘同性爱的浪漫程度。
这两种南辕北辙的类型标签在这部新片里融合自然,既浪漫又惊悚,小清新夹杂着重口味,却丝毫不见违和感,足以见其高超的驾驭力,在威尼斯电影节拿下最佳导演奖可谓实至名归。
食人族这种惊世骇俗的题材,自然回避不了那些重口味的吃人场面,然而导演并非将这对青春恋人刻画成“汉尼拔”那样的嗜血狂魔,而是被社会排斥而陷入孤独的边缘人,伴随着他们的是挥之不去的饥饿感,以及一种即便幸存下来仍羞于启齿的道德耻辱。
这更像是一部人物个案分析,全片焦点就是泰勒·拉塞尔饰演的女孩,她在公路之旅中不断成长:学会了食人族的基本生存能力,见证了同类相残相杀的行为,练习压抑与释放本能;在她找到生母后,更领悟到食人族对个体命运的艰难抉择。
这个角色真实而感人,堪比“甜茶”在《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中的表演,再次证明了导演挖掘新演员的精准眼光和出色才能。
虽说这是瓜达尼诺第一部在美国拍摄的电影,却异常准确地捕捉了美国中部城镇、乡村、郊外的荒凉感,将一对青春恋人流离失所的孤独感衬托得极有感染力。
镜头瞄准了美国 80 年代里根繁荣时代的末期,这里有着心怀鬼胎、不值得信任的成年人,而这两个四处游荡的青年食人族已被家人遗弃,他们绝望、内心挣扎的状态与社会边缘人的身份特征不谋而合。
他们唯有彼此放下戒备而互相依靠,而这种血腥的食人行为不仅有着叛逆、边缘化或身份的隐喻,更有着贫穷、无家可归、生存残酷的弦外之音。
于是,我们不仅看到了文德斯风格的公路片画面,也体验到拉里·克拉克《半熟少年》的那份青春迷茫(当年的女主角科洛·塞维尼在本片也有重要一幕),自然也有马力克《穷山恶水》中那对受命运逼迫的情侣身上的无望感。
再配合上瓜达尼诺风格化的空镜头(不时掠过空荡荡的建筑物、清洗过血迹的房间),既浮现出欧洲哲学的沉思意味,也勾起了迷人的诗意。
这个血淋淋的结尾也许满足了类型片观众的期待,但这个突如其来的变故,似乎让观众想到更多:年轻一代不惜打破及摆脱上一代的教条局限,重新定义自己的新生活,而这往往意味着要付上血泪的代价。
巧合地,这段以悲剧告终的爱情也遥相呼应了《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的结局,虽说成长中难免遇到撕心裂肺、没有结果的爱情,但这很可能就是瓜达尼诺对自己感情经历的自我投射。
作为纯爱片爱好者 看腻了常规情节 这种将纯爱与怪异 与恐怖 与血腥的结合 还挺喜欢的 食人这一主题觉得只是作为一种非正常行为的映射 只不过确实有些超过 其实在爱情关系或是生活中 很多人都有看似不正常的思想和行为 从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只是选择不同 就从爱情来说 有些人需要一段关系 有些人要关心 有些人要她不爱他 如果爱情的欢愉只有一个终极目标 那太无趣了不是 每一份“奇怪”极大几率是找不到相同的人的 但其实我们所渴求的并不是相同 却也不是合适 而是相宜吧我觉得 舒服就行 双方都舒服 关系即存在 但就是这份舒服 也是无处找寻 再涉及在感情中每个人的自尊、洁癖、自私等等等等太多了 所以我们都在渴望着 不指望存在 只是热烈的渴望 在渴望的过程中 尽量寻找瞬间的刺激与满足 指望着感情中的一切都由自己掌控 Bones and All看到最后我是有那种在电影里看到渴望之事成真的喜悦感的 食人绝不是正面的行为 而我知道我对于感情的认知也绝不正面 但它绝对可以存在 可以让我快乐 这其中的刺激所能带来的满足感是无法比拟的 我也更信仰自己的感情观 很脏 但又那么美丽还有就是片子出现其他食人者的形象还都挺负面的 应该是为了凸显主角的出淤泥而不染 刨除这个主动因素 主角这个人设还挺有意思的的 有道德的食人者 一种矛盾感 还有片子的空镜 音乐都挺好的 很喜欢女主听磁带父亲描述她第一次食人的那段 台词很好很露骨 想象空间给的很足 还有父亲那一句怕女主刮到嘴 又是一种矛盾感 道德的冲撞 同时又让人感觉很生活 仿佛食人者就在身边
看一遍不看第二遍系列。纯碎因为导演和甜茶看的,老实说,除了故事文本,其他都还很喜欢,纯当作公路片看,沿着美国东海岸到北部明尼苏达州,甜茶伴着Kiss乐队《Lick it up》那里印象深刻。
要是我早点先看简介 是关于食人的 也不至于现在看得那么难受………
食人族公路爱情片儿。。
补三月系列
唯独吃人的这个设定不喜欢…扣一星。虽然知道一点点的鲜血把这种破碎又浪漫的感觉渲染的更美了。
国外拍片环境还是真宽松啊,这都给俩食人族拍青春成长+公路+找寻自我电影了,而且我还为俩食人族的安危操心,跟他俩共情,我真是毫无原则与三观!导演是爱甜茶的吧?把甜茶拍得好美啊!兄妹之间的亲情非常动人!马克里朗斯真是太牛了,一个片子一个样,这部居然有着病态的性感,他跟女主的关系就是在致敬洛丽塔吧?这角色要是让阿米锤演可就更有意思了!最后男主结果掉了Oliver,多有话题性啊!我恨阿米锤是真食人族啊!科罗塞维尼这个食人族疯妈想一劳永逸结果掉女儿,演得令人肝肠寸断不寒而栗,演得太好了!女主也很有魅力,那个无辜良知矛盾嗜血,表现得很细腻!最后男女主和变态男厮杀,我真是好担心男女主,尤其是男主让女主吃掉他时,我可担心女主控制不了自己食人呢!最后男女主角相拥在大平原上,真美好啊,我希望他们幸福!
【3.0】
能把食人族的身份和爱情故事结合起来拍出这样的独特观感也是不容易,好在整部电影还是爱情多于恐怖,对胆小的观众还是相对友好了。不过电影的核心终究还是爱情,把自己的骨及所有献给对方,算是对应身份下最深切的告白了吧。
“All i ever wanted in this world was love, i tried i believed, but we can't have it as we are”
爱人之间最激烈无私的爱莫过于骨肉的总和。Taylor 和 Timothée 必是我今年银幕最佳青年情侣。卢卡的摄影一如往常看得我如痴如醉。原生的不同而造成的孤僻隐藏着每个人对血肉的渴望。@ Picturehouse
形式上挺生猛,故事内核却是标准的青春疼痛纯爱成长戏码。不如类似的生吃,形式感不够强,也无更深层的隐喻。好在影片质感不错,在配乐音效上出彩,制造出强烈的氛围感,尤其喜欢两场和其他同类相遇冲突的张力。感觉一些摄影手法挺古朴的,也算契合了复古的年代氛围。甜茶脸上沾血真好看啊。
导演很喜欢拍这种另类感情嘛!但是这次真的不行。就谈恋爱的戏稍微提了点劲儿,吃人的戏份总是突如其来。没有节奏,甚至没什么内容,也不是光中二,就只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边缘少年少女us against the world的孤独疼痛青春爱情片,瓜导到底爱上了这故事的哪一层?马克里朗斯的表演可以吹爆,但是麻烦您不要用名字叫自己了,这真的不能忍。
评分不高是有原因的,说重口吧不重口,说清新吧不清新,说纯爱吧又不来电,拖沓而没有深度,空洞而没有意境,犯了能犯的所有错误
说实话这部电影属于我最喜欢的电影题材之一,虽然表面上有非常多重口的东西,但其实内在还是小清新公路片,摄影也非常怀旧,深得我心,甜茶,我都忘了之前迷他有多狠了,还是瓜导懂他的美。对于我来说,这也是一部和《美国甜心》也比较类似的电影,当然导演加入的别的东西也非常奇怪且碍眼,虽然先天优势让我还是喜欢的,就是感觉不能给别人推荐,有点死磕了。
比女主角更愛甜茶的,是導演本人;瓜達尼諾和甜茶合作的每一過程,都像在致敬《魂斷威尼斯》;而他不管拍什麼題材,夏天永遠是最美好的季節
哎我去这片。。我太喜欢甜茶了。。。太美好了。。。2022年最后一个月看的最Xx的一个片。。。值了值了。。。
感觉是看瓜导这么一路走下来他第一次失手。本身整个故事就很LGBT,用阿基多的拍法去做本身还蛮值得赞许(笑死看到阴风阵阵女主再次走出来感觉肯定是有在致敬),但是不太明白为什么好像在怪异之中一定要去迎合大众取向一样,基佬和怪胎角色不是串场就是反派,设定上的creepy感就被这种美式青春公路片基调冲散。顺便音乐也蛮败笔的,海报那个场景的电子化音乐我原以为是我想少了:嗯嗯瓜导终于要开始发挥了!结果后面还是继续搭林生祥感觉的配乐,真的是我倒,没想过有生之年有瓜导片子的OST我是完全不想买的。3.5归3。
弄啥嘞,一星给茶
怎么说呢,首先在感恩节档期挑了这部片子完全是冲着瓜导来的,事实证明了瓜导的才华让cmbyn的成功绝非一场偶然,这也能从他近期其他的作品上得到验证。但另一方面,瓜导对惊悚题材的痴迷也的确令其与观众之间产生了隔阂。《骨及所有》与《阴风阵阵》一样有令人痴迷的画面与配乐,同时相比后者图腾式的隐喻有更容易digest的故事与结构。但是即便我猜想这是一出孤独者的故事,用食人族的经历隐喻那些被生活所遗忘的边缘人士相互依存的状态,我也很难与作者真正产生共鸣。所以尽管我欣赏它的惊悚性,它的视听呈现,它的公路题材以及附加的浪漫绝情,但我也没有更多的takea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