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有一段时间了,有一些情节已经模糊了。
但是这部片子给我的震撼仍存于我心。
战争就是这个样子,必须需要有人去以自己的生命换回些东西来。
指挥官的果断和决绝同样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在艰难的环境中绝处逢生,获得生存的机会。
情节跌宕,画面真实,声效震撼,值得一看!
U-571(VIIC型)1941年4月4日下水,5月22日入役第三支队,艇长是赫尔穆特·默尔曼上尉。
U-571于8月1日转入战斗序列,默尔曼在首航中全损一艘苏联潜艇补给舰,3870t。
U-571在港口(wikimapia.org)U-571在第二次和第三次巡逻中没有取得战果。
1942年3月10日,默尔曼出击美洲水域,29日击沉挪威籍满载货轮“赫特福德”号(10923t)。
4月6日,默尔曼在哈特拉斯角以东水域用两枚鱼雷命中了载着96067桶高标号柴油的挪威油轮“科尔”号,10044t。
油轮在中雷后燃起大火,33名幸存的船员乘3艘救生艇撤离。
默尔曼近前问讯并送给幸存者们一些饼干,随后潜艇用30发88mm炮弹打爆了油轮。
行将沉没的“科尔”号上浓烟滚滚(uboat.net) 击沉油轮的8天后,U-571击沉了3352t的美国“玛格丽特”号货船,艇长看着一些船员乘救生艇撤离,但这些人自此失踪,再未被看见。
5月7日,U-571返回了拉罗谢尔。
默尔曼上尉巡逻归来(uboat.net)6月11日,U-571再次出征美洲。
7月7日该艇在佛罗里达海峡发现了一艘被拖船拖着的货轮——那是8141t的“乌姆塔塔”号。
U-571随即用鱼雷将其送入海底。
8日,U-571将一艘9788t的美国油轮点着了,燃着大火的油轮最后触礁,宣告全损。
9日,默尔曼用20mm机关炮试图逼停了一艘1051t的洪都拉斯货船(艇长打算根据《捕获法》对其进行搜查),但货船却试图全速逃走。
U-571立即用88mm炮开火射击并将其击沉。
15日,U-571用一枚鱼雷命中了11394t的“宾夕法尼亚太阳”号油轮。
油轮燃起大火,但火势最终还是被增援的美国舰艇扑灭,船组们把她开回了切斯特。
(不知道船上107500桶海军用燃油还有多少能用)
“宾夕法尼亚太阳”号上的大火(英文wiki)U-571在1942年8月7日返港。
默尔曼此后又进行了3次巡逻,都没有战果。
默尔曼在最后一次巡逻中于1943年4月16日获得了骑士十字勋章,但22日他在指挥塔上出事故负伤,潜艇被迫中断巡逻返港。
默尔曼和他的骑士十字勋章(uboat.net)5月31日,U-571的艇长变成了古斯塔夫·卢索中尉。
中尉的3次巡逻也都没有战果。
1944年1月28日,U-571在爱尔兰以西水域被一架澳大利亚桑德兰式水上飞机轰沉,艇上52名官兵全部阵亡,无一生还。
她的艇徽:盾牌与交叉的双剑
战争本就没有激情岁月,都是无情。
电影都是对历史美化了,给观众合适的点去理解这段历史事件,远远没有现实残酷无情,战争底下无冤魂,人性是贪婪的,都是为了生存。
这个电影也就一般吧,只不过是知道马修麦康纳,所以来看的。
铭记历史,和平才是明媚阳光。
不过还是老电影好看啊,这类题材事实事件改编,没有高潮迭起,估计看的人就更少了吧
今天有基恩士的宣讲会,可是自己没有去。
一是没有正装,二是销售工程师,说到底,自己不是很想去做销售,要每天面对各种客户去推销,我自认自己做不来。
下午待在宿舍看了一部电影,最近都比较有空,可能会经常看电影了。
这部电影叫《U-571》,是逛豆瓣的时候无意间发现的,反正自己也喜欢战争片,那就下载来看了。
战争片看过不少,有讲一场战役的,有讲一个部队的,也有像《狂战》那种讲坦克的。
而这部U-571是讲潜艇的,我不是一个军事迷,对这些军事装备不了解,可是我却十分喜欢回看历史中这些武器进程的发展。
片子的大意是二战期间,德军的U型潜艇给盟军带来了很大的威胁,美国情报了解到一艘德国U型潜艇在海上受损,等待救援,于是想出冒充救援潜艇去获取电报机的办法,后面却又与碰面的德军相斗的这么一个故事。
其实,整部电影给我最大的感觉是,满屏的男性荷尔蒙气息,因为整部电影下来,就没有几个女生出现过,加起来女生出境时间可能还不到1分钟。
因为是潜艇,大部分时间都在水下,电影也着重制造在水下战争的氛围感,而这种氛围感最强烈的感受便是恰到好处的配乐,摩斯密码的滴答声,深水炸弹的爆炸声,潜艇内部的各种水流声,器件破损发出的声音,船长指挥的发令声……看豆瓣,噢,原来这部片子拿了73届奥斯卡的最佳音效剪辑,那也不足以为奇了。
故事一开始讲了副船长泰勒苦于船长的阻力,没能当上一个船长,但是在后面的战争中,他却成长为一名合格船长的这么一个过程。
是啊,船长的那番话确实很有道理,当你是一名副船长的时候,可能和各名船员都十分熟络,关系也很好,可是当你在面临抉择的时候,就不能夹带丝毫的个人感情。
一个船长,他要做出正确的抉择,不能带一丝犹豫,因为错误的决定,可能会导致整船人员的死亡。
男主的表演也十分到位,在危急关头,刚开始面对船员的发问,无主地回答“I don’t know”,到后来果断指挥,带领大家完成任务,关键是还很帅。
我也因此认识一位优秀演员,马修麦康纳,原来之前看的《华尔街之狼》里面拍嘴唱歌的那位就是他。
不多说了,战争是残酷的,最后的镜头是一行人坐在皮筏艇上看着潜艇沉入海中,二战中这样的镜头会少吗?
珍惜当下的和平,做个努力的人。
---2018.09.12
《猎杀U-571》是我继《猎杀红色十月》之后看的第二部潜艇海战电影。
连片名都翻译的类似,就不免将二者拿来比较了。
和后者yy出的美苏冲突情节不同,《猎杀U-571》取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真实事件,这次行动中盟军夺取破译了德军密码机,为后来的战事立下汗马功劳,可以说是和破坏挪威重水工厂齐名的行动。
这部主旋律电影显然会围绕这一点谱写可歌可泣的篇章。
虽然剧情无甚新意,但潜艇海战题材毕竟不多,《猎杀U-571》在潜艇战的技术细节上做到了至少外行看来的相当的专业,海战的紧张和扣人心弦程度也属上佳。
当然潜艇本身的密闭隔绝的结构与压抑气氛也增色不少,在被驱逐舰的深水炸弹攻击的时候真是显得无助和绝望。
这一点在本片尤为出色的声效的帮助下特别突出,声纳,水压,炸弹的声音富有层次感,此起彼伏。
另外以真实历史作为基础,本片虽无《猎杀红色十月》里的肖恩·康纳利那样的灵魂人物,但是有一批稚气未脱的半大孩子水兵与残酷的战争现实与牺牲的鲜明对比,也给本片增加了一分厚重感。
看trigger被舰长下令被迫去关气阀的那一刻,觉得他们真是可怜。
而舰长的立场正是本片在人性方面少有的升华展现:作为指挥官,你必须无所不能,你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果断决定是否让部下以生命换取胜利,或者换取更多人的生存;如果失败,你要承担所有责任。
微信公众号:肥嘟嘟看电影(feidudumovie)
由于自己的战舰被敌方击沉了,泰勒一群突击队占领了敌方的一只潜水艇。
刚担任舰长的时候,泰勒总是说:“我不知道,不要问我,我不知道......”所以其他战友也都不把他当回事,因为看起来一点都不像一个舰长。
然而,chief私下就直接和他说,你不要说你不知道,这样会害死所有的弟兄们的。
你是舰长,你是富有胆识的,你是什么都知道的,你知道怎样带领我们的,你知道怎样做决定的。
泰特也瞬间明白了,我什么老建筑不提名泰勒当舰长,“因为你还没有准备好。
” 后来泰勒明白了,于是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表现得一副自信勇敢的模样,做决定的时候果断,这时的他看起来比Chief还果敢。
这让我想到,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同样如此,要有担当意识,要有大局意识,作为一个领导,你应该什么都知道,你应该下一步该怎么走,而不是告诉你的下属“我不知道”!!!
有时候队友不是想知道你的决定对不对,而是在大家面前你要保持住镇定、自信、勇敢。
这样大家才有信心走下去、听你的。
顺着《模仿游戏》来的,因为一切的起因都是为德军enigma密码机……盟军截获被深海炸弹打残的德军U571潜艇发出的求救信号,并将计就计,打算趁真正的补给艇未到之际,强夺U571,获取密码机器和密码本。
之后的故事就很美国大片了:一名未被晋升为舰长的副舰长(演员选得不错,就是一开始会看不惯的长相)带着情绪登艇,执行任务过程中,造化弄人,舰长牺牲,被推上指挥者角色,发现自己原先还是“太年轻”,在高压极端逆境中,彰显英雄本色,专业过硬,艰难抉择,果断行动,最终带领小伙伴完成任务并生存下来,成为好领导的故事。
几个动人之处:1,作为指挥官,尤其在困难时,你永远不能说“不知道”,否则你的团队会失去依赖,难逃失败。
2,命运弄人:一边是抱着必死决心登上敌艇的小分队,一边是作为保障的母艇。
结果鱼类击中母艇,母艇瞬间爆炸,小分队却需要通过夺取敌艇突围生存。
突然之间的命运反转是整个情节中最让人意想不到的。
3,高压环境,潜艇的密闭空间,深海,营造极端逆境的最佳场所。
尽管有豆油批判不尊重史实瞎编,但挺好看
◎论潜艇海战,顶级教科书级的电影要数1981年拍的《从海底出击》,5个多小时,即使是剪辑版的也长达3个半小时,不过仍然精彩,不觉拖沓;◎教科书级的要数汤姆.汉克斯今年拍的《灰猎犬号》;◎虽算不上教科书级的潜艇海战片,但这部《猎杀U-571》在故事情节及可看性方面却略胜一筹。
1942年4月,二战期间,大西洋上,德军战舰采取“狼群”战术,令盟军损失惨重。
美国海军上尉泰勒因抗敌表现出色,曾被许诺晋升艇长,但是却因故不能如愿。
这时突然传来敌情,泰勒临危受命,登上S-33老爷级潜艇执行秘密任务,指挥官为上尉迈克,同行的还有哈什上尉和库南少校等。
经过勘察,一艘德军受创潜艇U-571,正在发出求救信号。
S-33的任务是伪装成一艘德军的维修舰,以维修作掩护,从U-571上获取德国最先进的译码设备。
不过,由于S-33年久失修,水箱等装备已到服役期,若潜入200米以下恐有危险,但是为了完成任务,泰勒等人还是小心驾驶,偷袭了德国军舰,但正在此时,德军的鱼雷也逼近了U-571,他们命悬一线,生死未卜……
幸亏有零星的选项,这部电影的全体工作人员是军事盲吗,没有任何军事顾问吗?
整个电影充满了导演编剧白痴的臆想。
好莱坞的笨蛋们,二战的潜艇战不是这样子的,还玩出了潜艇水下互射鱼雷的花活,拜托,是猎杀红十月吗。
用拖船扮演德国驱逐舰就算了,我就纳闷,北大西洋是哪里飞来的德国单引擎战斗机的?
难道德国也有鬼子的伊400潜艇母舰吗。
总之,这片子把英国人的事按在美国人头上说,还把盟军的装备变身成德军的,就是为了衬托主角们历经劫难获得成功的狗屁故事吗。
。。2001年看的。。。很写实很有好莱坞风格的电影。。。
戏剧性有点离奇,专业性弥补就好了。跟Das Boot没得比,美式的冲动乐天情绪现在有点让中青年抵触了。倒是片子里传达的管理经验让人受用,社畜对别人狠才做得了领导。
纯商业片,透着工业流水线感的假。http://movie.douban.com/review/2135081/
取景特效深受Cameron影响
老片子了拍的很讲究 蛮不错的
战争中的成长就是学会变得冷酷无情么?蛮精彩的两小时,还要多谢自己不懂军事巡洋舰潜艇补给艇/回过味来,还是得为大美的观念输出扣一星
重点放在这次行动的过程上,整个过程险象环生、有看恐怖片的感觉。。。
嗯... 觉得这艘潜艇属于Rambo级别... 炸不死淹不沉.... 就差用鱼雷炸掉厄尔尼诺了... 人物也特别无感. ..可惜了俩大牌, 一个I don't know没头脑, 另一个永远皱眉不高兴... 反而德国舰长正常点...
7/10。音响感染力在紧张和放松之间反复来回,德军驱逐舰对潜艇甲板疯狂扫射的强劲枪声-沉入海底死一般的寂静再到各种破碎声,作为商业娱乐片结构紧凑,少了[从海底出击]沉重真实的残酷能量,妖魔化敌人(潜伏的战俘)和武器失效的最后一分钟营救多了正义光辉,从抱头鼠窜到高歌猛进的主角光环太过神话。 @2017-04-02 01:30:14
我一直站在同情战败方的角度看待大多数战争片,极大影响了我的观影快感了
拍的有点儿太假了,剧情前后呼应太明显了NC又傻又坏,米国人善良勇敢,看的我难受。
居然没码,小学时很喜欢里面的配乐,初中根据里面部分情节写了小说,还看过兵器一篇黑这片的文。最近重看了一次,谬误bug不说,制作跟九十年代优质大片一比,一股子无药可救的小家子气
假冒补给舰缴获德军潜艇,结果自己的潜艇被对方鱼雷击沉。无奈之下使用德军半残的U-571潜艇交战,居然获得了击沉一艘潜艇、一艘驱逐舰的战绩。这剧情有点离奇,S-33的潜艇兵真是天兵下凡,堪称美国海军的抗德神片。
德军的无限制潜艇战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失败,U型潜艇的狼群战术只在战术层面上获得了一些战果,杀敌一万,自损三千,更何况这“三千”还包括无法补给的有经验的潜艇艇长和艇员,从战略上看实为得不偿失。
片子很真实也很震撼,故事也很棒。但有两点不到位:执行任务前对主要任人物刻画不够到位;此类间谍任务最起码也应该派受过专业训练的士兵,而不是连德语都不会说的毛孩。(德国货真是好)据说《从海底出击》才是最好的潜艇片,找时间看!4.5(真实事件改编)
没办法投入观看的结果就是感觉乱七八糟。
看了BBC的《大西洋之战》激动的不行,专门又找来重看一遍,太棒了,几乎全片都是刺激的潜航对决~不拖沓,没有恼人的女人来搅场,真正的男人战争片~个人觉得马修·麦克唐纳演的最棒的一部戏~12年前那么有前途的演员,今天怎么混到今天和胸大无脑的比基尼演小鸡电影的份了~这片我给5颗星~
好看,刺激紧张,只不过结局也猜得到。
看到Harvey Keitel了。。。
还不错的战争片,以一个海洋潜水艇的视角回顾二战,不错的视角,但除此之外乏善可陈。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