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无能男人的狂怒,不是愧疚于自己的无能,而是把愤怒发泄在唯一与众不同的、被人们视为英雄的存在。
拉尼是个很矛盾的人,相比于她的两个好友,似乎更为传统保守,可是她又那样的开明智慧。
拉尼将她抵押房子“买”来的儿媳妇,居然交给了另一个男人,她甚至给了他一笔钱,说“她是我的女儿”。
也许是自己经历过,便不忍另一个女孩重复她的一生。
当莱约有了一份相对稳定的收入,她的“丈夫”却只会因自己的无能继续迁怒于她。
她的丈夫明知是自己的问题,却让她一直背负着不孕的名声。
比莉是“女王”,其实只是ji女,哪怕她比其他两人通透,也并不能过得幸福。
即使和其他只会看比莉头部以下的男人不一样的拉朱,请她同他一起离开,也不过是想要成为她的新老板。
村子里唯一受过教育的女人,可以教书,可以帮村子谈来生意,却依然不被认可。
你看,多么懦弱无能的男人们啊,他们不思进取,却终日把不幸压迫给女人。
明明他们信仰的传说里,女神杀死了魔王,可这也并不会让他们学会真正的着重女性。
杀了魔王就净化了他们的生命吗?
不是!
魔王死了便可以脱离黑暗了吗?
没有!
腐朽的人才是真正的魔王,才是导致黑暗出现的根本。
不是没有睿智的男性,可他们也一样会逼死他。
这样的社会,才真正叫人绝望。
电影里有很多呼应的情节。
莱约的“丈夫”被误伤、被火焰吞噬,仿佛被火烧死的魔王,可魔王还有那么多。
片头拉尼她们在车上探出窗外开心的大笑,片尾一头短发的佳娜可依也向着窗外流露出笑容。
结局其实感觉甚至可以称之为“he”,房子被卖掉了的拉尼,“丈夫”死了的莱约,自由了的比莉一起开车逃离这个愚昧落后黑暗的村子,哪里还能比这里更差呢?
那车上有一双翅膀,她们一起剪掉了头发,仿佛抛去了一切黑暗。
从现在开始,一切从心而定。
当年她的妈妈这样告诉她,她也这样告诉另一个女孩
她一眼看去就和其他人不同
只有抱着“会好的”心态,才能有支撑下去的动力吧
把孩子当作女人人生的意义,是对自己的辜负,亦是对孩子的不负责。
先学学做人吧
靠自己
她们开着一辆五彩斑斓的三轮车,仿佛插上了翅膀
无能却又死要面子的男人
“买卖”
可是这样腐朽愚昧落后的规则该被打破了
看到妓女比莉拒绝的拉珠求婚那段,想起了《茶花女》的玛格丽特,但比莉又是那样的要强,刚开始只是比莉的老板说她妓女就是妓女,可拉珠却以对妓女的方式表达了对自己“女王”的一片倾心,拉珠说最后笑着说:“老板是对的,我忘了,我是个妓女,我永远都会是个妓女,我只是这个社会上的人渣”,这句话深戳我心,拉妮的丈夫和儿子都花钱去寻妓女比莉,舞台上的比莉让男人为之倾倒,拉荞想要孩子希望博得丈夫欢心,不料换的是一声声你就是个妓女,女性在这个男权主义的农村是多么讽刺,她们被人买卖,还要委曲求全,最后把自己的思想也禁锢于“读书的女孩当不了好老婆”,基山夫妇在该片起了点睛之笔,他们的出现最终也没能改变这个村里女性的地位,被禁锢的思想让这些女性变得愚昧,但又好在这个以宗教信仰之名的国度,让拉荞以及拉妮、比莉三个不同的女性追逐了自己的自由,幸之有这样普通但又不甘平凡的女性站出来为女权发声,当印度歌声响起的时候让人感到的是轻快和自由。
全文指路:https://mp.weixin.qq.com/s/5KjjYjbYcov38-R5iYPqTA《炙热》是一部关于女性被奴役与自我解放的影片,直白地刻画了印度底层女性真实的生存状况。
《炙热》中的印度农村,女人们生活在如人间地狱般的,被极端男权所控制的落后地区,那里只有对女性的剥削、奴役与虐待。
印度籍编剧、导演Leena Yadav 对于偏远地区的文化内核有着敏锐的洞察力与认知,通过一个虚构的,发生在Gujiarat小村庄的四位妇女的故事,反映出印度主流男权社会的“厌女症”仍旧在蓬勃发展。
影片指出父权社会结构下的社会环境奴役女性的各种方式,绘制出一幅关于性别不平等的尖锐肖像。
■Rani是一位32岁的寡妇,正在为她17岁儿子Gulab的婚事操心。
因为支付高额彩礼而债台高筑,而14岁的新娘Janki却剪短了头发想逃避婚礼,让她在婚礼上丢尽脸面。
十几年来,她独自一人拉扯儿子长大,照顾瘫痪的婆婆,是最典型的印度女性代表。
如今终于媳妇熬成婆,新娘却给家庭带来了耻辱,害婆婆在大婚当日离世,引起儿子Gulab对她的不满。
Gulab被溺爱长大,是一个蛮横无理的小混混。
经常与朋友一起去嫖娼,记恨给女性带来工作机会的商人Kishan,谴责他有一位受过大学教育的外国妻子。
他与混混们在Kishan的手工艺品上撒尿,毁坏他们母亲一针一线做出来维持家庭生计的物品,丝毫没有对母亲的尊重。
更甚至于,他们将对女性友好的Kishan打到重伤住院,不得不与妻子一起逃离这个村庄。
可以看出印度的新一代青年只想着固守成规,粗暴地想除去进步性思想,希望整个社会遵循陈旧落后的传统观念以更好的奴役女性,彻底的利己主义。
■Rani最好的朋友Lajjo在外面自由随性,却是一位因无法生育孩子而被丈夫长期家暴的女性。
事实却是她的手工技能保障了这个家庭的经济来源,无法生育也完全是丈夫的责任。
这些印度女性从小被灌输的思想便是“读书会让你成为一个坏妻子”“不孕不育是一种诅咒”,女性成为一位“好妻子”,一个生育机器便是她们所被社会要求的生活目的。
连用自己劳动所换得的电视机、手机也被认为是男人对她们的一种恩赐。
男人们深谙如果女人懂得更多,了解更多外面的世界,就会脱离他们的掌控,即——发现他们无用的真相。
■Bijli是一位舞者兼妓女,也是Rani和Lajjo的共同好友,她因为吸引了村庄里的男人去舞团看她表演,或者花钱和她上床而被村庄里的人诋毁,她所遭受的性虐待、强奸都被认为是正常的事情。
可悲的是,她以为找到了真爱,不过是另一个想当她皮条客的男人。
因为经常拒绝客人,Bijli的老板安排了另一位舞女与她竞争嫖客们的喜爱,她不自觉地被卷入到不良的雌竞当中,为此她重新开始认真地“做生意”,老板也达到了他的目的。
男人利用男权社会赋予他们的权力无时无刻在训练女性成为他们理想中的样子,而女性从一出生开始便无意识地接受着这类信息,不懂何为反抗,一昧地遵从男权。
电影摄影指导Russell Carpenter (“泰坦尼克号”)使影片整体的视觉效果在严酷沙漠的荒凉与繁茂的歌舞性感之间来回切换之间也保证协调。
干旱的沙漠荒地,夜间光照波光粼粼的水面,她们三人在水中嬉闹,探讨着性带给她们的愉悦与解放。
她们的性欲是男人们既鄙视又觊觎的,Gulab一边拿着钱试图与Bijli上床,说明他渴望着她的身体,而得不到之后又破口大骂她是个婊子。
影片中Rani给Lajjo上药,光影半打在她裸露的胸上,暗示了她对Lajjo肉体的兴趣,而Yadav对她们之间的关系及其身体亲密关系的戏剧化表达也清楚地表明,与其说她们是潜在的同性恋,不如说她们共同对那种温柔的亲密感情的渴望。
她们无一不在现实中被配偶侮辱殴打,活得毫无尊严。
影片的最后,浓烈的火光中,女神打败了恶魔,Lajjo杀死了丈夫,她们终于都摆脱了压迫重获自由。
Yadav将所有故事编织成一幅关于女性压迫的画卷,传达了男性的残忍以及女性本能责备自己之间的联系。
《炙热》探讨了不容忍所获得的持久的、系统性的牵引力以及摆脱男性控制的方式——逃离也是一种反抗。
Kishan和他的妻子逃了,Janki和前男友逃了,Bijli骑着车带着Rani和Lajjo逃了…这个村庄已经无药可救,导演也借着这样的结局表明了她对印度女性生存现状的无力以及对男权压迫社会的极度不满。
愿所有女性都拥有光明的未来。
投稿|合作[email protected]迷影交流群| 添加微信 shiqiaojie11
于2016年上映的印度电影《炙热》,是一部专门探讨底层女性生活困境的话题,不过这部电影在当时似乎没有引起太大的关注,也许是因为与影片中的故事情节及整体基调有关。
影片中的主角均为社会底层女性,她们是家庭妇女或是舞女,电影里充斥着各种歧视女性、家暴等不公平现象,弥漫着一股旧时代延伸下来的沉重气息。
该影片主要围绕着三个女性生活所展开的故事,十五岁童婚的拉妮,在婚后从没得到过丈夫的爱,在丈夫早逝后,年纪轻轻的她就成了寡妇,此后一直侍奉婆婆、独自拉扯大儿子,过着没有半点感情滋润的生活,所有人都认为,她就该安于现状 。
而拉荞的生活则是另外一番光景,因为结婚多年没能怀孕,被自己的丈夫时不时拳脚相加,对此,她也只能默默承受着 。
碧琪丽则在舞蹈团担任舞女,但私底下却从事卖淫活动,为此她遭到了村里人的排挤,甚至被规定不得参加任何仪式 。
绝望的人生轮回拉妮是个典型的印度传统女人,十五岁结婚,丈夫生前喜好嫖娼家暴,丈夫死后守寡十五年,独自侍奉婆婆、拉扯大儿子,也渴望着别人爱自己,却迫于习俗传统只能压抑自己 ,也没有任何意识想要去改变现状,正如她所说的那样,当我丈夫冷落我的时候,我婆婆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当我丈夫出去嫖娼的时候,我婆婆说一切会好起来的,当我丈夫酗酒撞死的时候,她哭了但还是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可是过了十五年了,一切都没有好起来……
拉妮眼睁睁地看着岁月流逝,自己的青春也消失殆尽,为了儿子婚事债台高筑,帮他买新娘,在村民大会上对这个未来媳妇的求助视而不见,在新婚之夜对女孩的呼救充耳不闻,对朋友拉荞的家暴遭遇依旧保持沉默。
却在儿子大婚当晚,婆婆突然离世,拉妮开始嚎啕大哭,绝望的眼神,除了对婆婆的哀悼,更多是对自己的悲鸣,或许有那么一瞬间回想起婆婆曾经安慰过的话,明明这一切都是“她们”被不断压迫后脑海里能抓住的唯一期待,根本就不会有任何奇迹发生……仿佛此时的拉妮已经一眼望穿了自己的整个人生:像婆婆一样孤独终老。
而这一年,她不过才三十二岁,但她觉得自己这一辈子已经完了。
可笑的暴力谎言拉荞,丈夫同样酗酒爱家暴,再加上多年不孕,常年忍受丈夫的殴打,没有孩子的拉荞,通过出色的手工活,得到了工作与报酬,本想以此来博得丈夫好感,却依旧迎来丈夫的打骂,在男人眼里,女人的自主自立,就是十恶不赦。
拉荞为了怀孕,只好找别人借种,却在怀孕后依旧遭到了丈夫的毒打,这个时候才知道,这些年来丈夫把不育的原因都推给了自己。
悲惨的交易工具碧琪丽,一位艺妓,靠色情表演和接客为生,性格热情泼辣 ,自以为自己超越了传统男权束缚,却发现到头来也不过是男人们的意淫对象,出现比她更年轻漂亮的艺妓后,才发现自己原来没得选,当以为自己遇上真爱时,却发现对方不过又是一个皮条客。
对底层女性全方面碾压,使其彻底沦落为服务男性的工具在影片里随处都充斥着野蛮对待女性的画面,一个因为在婆家沦为全家男人强暴对象的女人逃回娘家后,又被娘家的人强行送回了婆家,对于娘家人来说,不管是生是死,她都已经不再是这里的人。
村里的一切都由男性长老做主,维护着男性在村里地位和权威,男性可以随意打骂自己的女人,无休止的酗酒、嫖娼、找情妇,而女性到了一定年纪就应该辍学被卖掉,甚至还可以随意退货,她们生存在世上,最大的价值就是满足男人的性欲,只为他们传宗接代,并且一定要生男孩,因为女性比男性“矮一截”,会受到别人的指责和歧视。
村里的妇女代表要求给村庄安装上电视,以丰富妇女们的生活,那些所谓的男性长老们却一个个指责电视、手机等现代设备,让这些女性过多接触外面世界而学坏,所谓的学坏,只不过是注重打扮和自由恋爱,这些都是不被允许的。
在那样男性权威和社会的舆论下,女性不仅受制于这种监督和束缚,还只能成为男性的“出气筒”和“木偶”,可以被他们任意打骂,读书会成为坏妻子、也是大家咒骂和取笑的对象。
这样野蛮无知的社会,如果不借助外在更强大的力量,是无法冲突这堵“厚墙”,而这里的女性也会一直被野蛮对待,没有婚姻自主权,只是父亲的财产,可能会在你十四五岁的时候把你卖个好价钱,她们最大的生存价值也就仅仅是伺候男性。
当外来的文明被彻底摧毁村中文明的代表是一对夫妇 。
男人负责帮村里的女人们找到一些手工织品的生意,因为让女人开始变得比男人还能挣钱,而受到了村民的记恨,同时他的能干也刺伤了那些无所事事的男人们可怜的自尊心。
为此,他受到了村里男人的殴打。
而他的妻子则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在邻村当老师,却饱受村里男人们的非议,认为她是个巫女,在传播害人的玩意 。
在影片的结尾,这位女老师哭着说自己丈夫生死未卜,只能永远离开这个村庄 。
这是唯一让她们好起来的一对夫妇,却被全村男性敌视,最终也只能逃离此地。
如同“那把火”,燃醒了自我意识三个女人,三种完全不一样的生活,不论她们有没有婚姻、有没有丈夫、有没有孩子,都无一例外的不幸,这种不幸都源自这些以男性为主导的传统思想所对女性全方面的压迫,拉妮是童婚的牺牲品,拉荞是女性被当做生育机器的典型代表,碧琪丽则体现了传统对女性性权利的剥夺 。
在影片中,三个女性角色有着大量女人间的私密对话,有对友情的真挚,对爱情的渴望 ,对美好性爱的向往,即便每人面临着不同的生活压迫,却依旧对未来保持着炙热的希望。
拉妮没有因为拉荞的不孕和碧琪丽的不贞而歧视她们,当拉妮意识到为儿子找的童养媳詹琪,将来下场只会和自己一样时,毅然放走了詹琪,让她去追随自己的幸福,同时把这个困住自己多年的家也卖了。
此时的拉妮未必意识到自己所做的这些意味着什么,但她决定开始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
拉荞想成为母亲,在大胆向陌生男子借种时,当男子不像丈夫那样对她肆意打骂,而是温柔对待时,她激动流下了泪水,这是她一直渴望得到的尊重。
当丈夫得知她怀孕后,拉荞却迎来了丈夫变本加厉的拳脚相加,拉荞这一次本能回扇了丈夫一巴掌,她开始学会了反抗。
碧琪丽虽然个性泼辣,敢爱敢恨,在这个不被主流社会喜欢而排挤时,依旧珍惜着身边每一个对自己好的人。
即便每日周旋在不同男人身边,碧琪丽也很清楚,生活里除了金钱和性爱之外还有别的,而爱情就是她所追求的幸福。
她们对生活有所追求,对爱情的渴望,除了女性之间的相互扶持之外,也得益于其他男性的帮助,村里唯一的文明夫妇,基尚与当地男人完全不同,他不止为当地女人们争取权益,还帮她们谋求手工艺工作。
而影片中一直没露面的“电话男”,也给予拉妮精神上的帮助,外界的帮助,也是女性觉醒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拉荞再一次被丈夫家暴时,幸好拉妮及时赶到,与拉荞一起打倒了马努基,并一把火烧死了她的丈夫,随着镜头一转,外面另一把火却在十胜节庆祝会上熊熊燃起,众人纷纷庆祝着罗摩战胜了十首魔王罗波那。
拉妮、拉荞、碧琪丽选择在这个节日趁乱逃走,看似她们已经冲破了束缚奔向自由,却在结尾又面临着分叉路的选择,意味着将来的她们依旧不断面临着选择与挑战,只是该往哪个方向走,也终由自己来做决定。
这部电影是我闺蜜在快手看到,我们就找平台看了,真的超级好看。
这部电影里的岁月女性根本没什么人权可言,她们就是生育和干活的工具,所有女性都活的很卑微,幸好有像三个主角一样反抗为自己活的,她们最后的确也自由了,可是里面有个嫁过去邻村的女子,女孩自己回娘家最后又被父亲强行送回去的那个人,她最后为了不回去都告诉了自己被轮奸了,而且是丈夫带人干,可父亲还是让人把她带走了,真的就没有人性呀,还有好几个点都让人无法呼吸的情节,演的太好了!
一群无能男人的狂怒,不是愧疚于自己的无能,而是把愤怒发泄在唯一与众不同的、被人们视为英雄的存在。
拉尼是个很矛盾的人,相比于她的两个好友,似乎更为传统保守,可是她又那样的开明智慧。
拉尼将她抵押房子“买”来的儿媳妇,居然交给了另一个男人,她甚至给了他一笔钱,说“她是我的女儿”。
也许是自己经历过,便不忍另一个女孩重复她的一生。
当莱约有了一份相对稳定的收入,她的“丈夫”却只会因自己的无能继续迁怒于她。
她的丈夫明知是自己的问题,却让她一直背负着不孕的名声。
比莉是“女王”,其实只是ji女,哪怕她比其他两人通透,也并不能过得幸福。
即使和其他只会看比莉头部以下的男人不一样的拉朱,请她同他一起离开,也不过是想要成为她的新老板。
村子里唯一受过教育的女人,可以教书,可以帮村子谈来生意,却依然不被认可。
你看,多么懦弱无能的男人们啊,他们不思进取,却终日把不幸压迫给女人。
明明他们信仰的传说里,女神杀死了魔王,可这也并不会让他们学会真正的着重女性。
杀了魔王就净化了他们的生命吗?
不是!
魔王死了便可以脱离黑暗了吗?
没有!
腐朽的人才是真正的魔王,才是导致黑暗出现的根本。
不是没有睿智的男性,可他们也一样会逼死他。
这样的社会,才真正叫人绝望。
电影里有很多呼应的情节。
莱约的“丈夫”被误伤、被火焰吞噬,仿佛被火烧死的魔王,可魔王还有那么多。
片头拉尼她们在车上探出窗外开心的大笑,片尾一头短发的佳娜可依也向着窗外流露出笑容。
结局其实感觉甚至可以称之为“he”,房子被卖掉了的拉尼,“丈夫”死了的莱约,自由了的比莉一起开车逃离这个愚昧落后黑暗的村子,哪里还能比这里更差呢?
那车上有一双翅膀,她们一起剪掉了头发,仿佛抛去了一切黑暗。
从现在开始,一切从心而定。
当年她的妈妈这样告诉她,她也这样告诉另一个女孩
她一眼看去就和其他人不同
只有抱着“会好的”心态,才能有支撑下去的动力吧
把孩子当作女人人生的意义,是对自己的辜负,亦是对孩子的不负责。
先学学做人吧
靠自己
她们开着一辆五彩斑斓的三轮车,仿佛插上了翅膀
无能却又死要面子的男人
“买卖”
可是这样腐朽愚昧落后的规则该被打破了
《炙热》。
9分。
莉娜·亚达夫编剧、导演,塔尼莎·查特吉、拉迪卡·艾普特、苏莉温·查瓦拉主演作品。
才知那句著名的话是错的,真是的现状应该是,世间的苦难,都是一样一样的,而幸福,才是各式各样的。
印度的电影,很多经典之作,在创作上都非常质朴,虽然大部分都穿插歌舞,甚至是劲歌热舞,但很多其实也都暗藏不幸。
《炙热》要表达的,恰好是女性在印度广大地区的苦难和不幸。
三个情感要好的姑娘,表面上看走在了不同的人生道路上,一个丧偶,独自一人含辛茹苦把孩子拉扯大,还抵押房子借债帮儿子几乎是买来媳妇儿;一个嫁给了终日酗酒的丈夫,因一直没有怀孕而备受歧视;而另一个,性感热辣貌美如花,却是个歌舞伎女,靠出卖身体为生。
这样殊途同归的苦难,让她们最后再次走到了一起,他们决定站起来联合奋争。
摆脱苦难似乎其实不难,难的是要摆脱愚昧。
电影《炙热》讲了一个关于3位命运截然不同的印度女性,最终都选择倾听内心所想,奔赴自由的故事。
既揭露了印度这个宗教种性国度里,女性一贯所遭受的侵害、不公、漠视,也暗暗传递出印度女性逐渐觉醒的社会变化。
影片围绕3位中年女性的主线故事渐次展开,带我们看到了印度偏远地区村落的日常:村里的一切都由男性长老做主,维护着男性在村里的地位和权威。
在这样的庇护下,男性可以随意打骂自己的女人,无休止的酗酒、嫖娼,甚至纵容全家男性轮奸从外村“买”来的媳妇,女孩儿到一定年纪就应该辍学被卖掉。
仿佛女性生存在世上,最大的价值就是满足男人的性欲,并且为他传宗接代。
但是故事里的女人们要对这些禁锢自己的“日常”说不!
“怀不上孩子”的拉齐奥敢于质疑丈夫的生育能力,打破婚姻的性约束来争取自己做母亲的权利;守寡十多年的拉妮在目睹儿子沦为“垃圾”以后,能够继续给予儿媳妇母亲般的关爱,送她离开家去过更好的生活;从小被卖到妓院的碧琪丽在经历了无数个允诺她自由,又从未兑现的男人后,终于选择自己给自己自由。
影片结束,她们3人一起踏上了追求自由与爱的旅程,从此她们生活的主线将不再围绕男人而展开,靠着自己的双手为生,作出忠于自己内心的决定,探索自己生而为人的意义。
比起英美电影,我似乎对日剧和印度电影更偏爱。
说不出是什么感觉,反正每当发来一部印度电影,都有让我一口气想把它看完的冲动。
确实,那个位于南亚的文明古国,总能带给我很多的窥探和不一样的惊喜。
它有着腐朽落后,肮脏溃乱,那里的男人从来没有留给我好的印象。
唯一让我觉得可敬和心疼的,就是那里女性吧。
不可否认有优秀美好的男性存在,年轻男子对爱慕姑娘的追寻,努力帮助女性的基山……只希望这样的人,多一点,再多一点。
绝大多数,都像影片中的其他男人一样,家暴出轨,把女性当做生育机器,野蛮愚昧在这个地方恣意生长,甚至连女性自己,都认定了自己悲苦而又无法改变的命运。
三个女主角在影片最后远离了这个村子,背后是节日的火光和男人燃烧的尸体,文明与地狱共存。
看到一个影评说,她们的逃亡没有带来太大的触动,因为前路未可知。
但在我看来,确是盛大而全新的开始。
虽然有着难以磨灭的伤疤,但是庆祝自由,庆祝从头来过。
愿她们的儿女,能有快乐的童年,可以在田野里玩耍,在河里游泳,春天可以捉蝴蝶,懂得尊重人权(而不是男人权)。
全剧最爱基山,希望善良的心永远不要被伤害。
私以为这部电影的隐喻和人物设定、叙事语言还是可以的。
关于探讨女性独立和尊严的题材,很明显导演安排了五个不同代表性的女性,分别简单分析如下:1被视为像外国人一样的不戴头巾的女人及其好像有通天本领一般的丈夫其实更多的是代表了具有传教和启发的象征意义,她那么美好又不曾有苦难,而且一直在帮助这里的女性,很明显是一个理想化身,影片最后这个理想走了,一方面就说明了她其实不能“实际”帮到女性,只有女性自己救自己,另一方面离开的时机也刚好说明了真实的女性已经有所改变,其唤醒意义已完成;2如同女巫一样有着独立意识和力量的“妓女”,她是实际的有着黑魔法一样的在帮助自己和身边人觉醒的人,这种黑魔法大概是那种有信仰和自我的人所通有的,但注意她并不是一个理想的符号,而是同样一个需要觉醒的女性,因为她也有迷茫和矛盾,比如感情线;3宁愿冒着风险与别人生孩子也要证明自己能怀孕的被家暴者,最后将恶魔烧死她应该代表的是勇敢的实践者;4曾经受着婆婆、丈夫毒打、并且正在遭受儿子轻视、目睹儿媳遭受伤害的最普通不过的千千万万那个女性缩影,她痛苦、彷徨、挣扎、探索,最后做出改变,也给了其儿媳善意;5被善意改变的儿媳。
再说回到故事的表达,可以看到被家暴女性和家暴男那段的叙事和节日的广播的叙述对应起来了。
先写这么多
无法看完
三位女性的自我救赎,《灿烂千阳》是悲剧,但这一部不是。看完全片,最大的感触是很庆幸生在中国。
政治正确你们就能乱飙分了?
印度院线若允许这类影片上映,按理说是能够改善印度男尊女卑的风俗的。- -
一切由内心决定 就算是现在在国内也未必所有女性都能做到吧 挺好的片子的 就是不能开弹幕 印度能拍出这些题材 一方面他们真的女性地位太低 一方面他们自己也开始意识到了
挺震惊的。可能期望较高,看完觉得也还好,叙事上有点乱,表演都很不错,印度女人真的好美。片子的意义还是很深刻的。
真的是只有自己不读书的人才会告诉你读书无用,全程揪心全程泪点。
苦难的力量?有人说苦难教会我们成长,但是它,不值得感激!电影简介说:三个女人最终下定决心,踏上了寻找快乐的旅途。可笑!可悲!可恶!是导演在自欺欺人,还是想让观众视而不见?印度的底层人民很多,我们天朝相较而言,何其幸运。种族、民族、宗教、人权。。就像每次我看到国内有些值得思考的电影,会去想。(又在杞人忧天了,好吧。)身处其中的人,可以通过电影救赎自己,重生自己吗?局外人,能通过电影反思,对存在问题的人或现象,伸以援手吗?当权者,又能否看到你的电影,明白些什么,做些什么?电影只是电影吧,只是电影吧!电影不会解决问题,从来不会,所以,别从电影中寻找人生的答案!愿你我,足够幸运,可以遇到对的人,或是避开错的人。如果没有,那你,确实、需要反抗!电影而言,我不喜欢!
开头很强,但越往后看发现情节发展过于依赖巧合和设计。女主行为缺乏前后连贯,最后的大义之举没啥说服力。(儿子这么畜牲却倾家荡产给娶了媳妇以后才有村里人提醒?)村里那对进步夫妻的支线画蛇添足。单独的戏拿出来看都不错,但是沉重的部分总是还没浸入又马上被喜剧元素抵消了。
婆媳那段很感人,三星半。
印度农村妇女生存真是让人绝望,十几岁出嫁生儿育女,辛苦劳作养家的同时还要忍受丈夫的打骂,乡人的欺负。三十多岁再给十几岁的儿子成亲,媳妇又轮回悲惨生活。这样的状态下,他们还要生!让那些批评摔跤爸爸的人都来看看这部片子,见识一下如果不拼命练习藐视社会舆论,通常女性生活是什么样的。
一边庆祝女性神圣的日子,一边女性发生着无尽的苦难,多讽刺啊。
印度拍的电影为什么都很好看呢,想不通。这部电影有现实的不堪,有梦想的璀璨,有印度歌舞片少有的的热辣钢管舞,有婚礼、衣着、饰品等印度民族风情……三个女主角更是各有味道,美不胜收。情节跌宕起伏,爱了。尤其是着火、点燃神相,欢乐的游乐场与闪着彩灯的大篷车,处处对比与呼应,看得非常过瘾。另外,这次新冠疫情,我邪恶滴想,把印度那些垃圾男人多带走一些吧!
2018.9.18棒的故事。情节和人物丰满细腻,喜欢女导演
雖是女權解放,但卻過於自溺,解決方法非常弱智,更別說貪心支線,最後一個故事都說不完整,結尾更是無謂。總覺得太消費女性氣焰,燃也燃不起來。只有兩個極端,男人的惡,女人的悲,怎不想想當中也有善意的男人,或是真的把民俗傳統貶的過甚,但燒毀男權和神明還是有趣,整體過於俗氣。
剧情琐碎 不怎么样 只有结尾 有点高潮
剧情乱七八糟、不知道编剧和导演最主要要表达什么!?对那些哭成狗的人只有三个What!?
出走的那谁?以后怎么办?
三个女性的故事都各有亮点,可是影片的叙事却凌乱异常,不同桥段衔接生硬,让人如坠云中,最后的高潮也因此显得刻意、虚假。女性电影总是得分虚高,这部亦然。6.6。
印度版的末路狂花,故事很细腻饱满,前大半段看的很揪心,后面畅快淋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