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很多喜欢的电影,想写很多的影评,可是最后真的坐下来的写了的,只有这个一个。
不是因为这部电影是我最喜欢的,但是却因为电影感受到了这个社会是怎么看待一个学传媒的人。
我想先说说在美国学传媒是一个什么概念。
我现在大四,在美国一所私立大学学习communication/broadcasting。
之前如果你问我为什么选了这个专业,我只能老实的告诉你,高中时候的我是个在书呆子学校里面不被看好的学生,仗着自己看了几部电影就觉得自己以后会成为一个特别牛逼的导演,但是事实是我现在在一个不出名的大学里,交着死贵的学费,学着一个篮球员的专业。
什么叫做篮球员的专业?
就是说学校里大部分打篮球的人都选了传媒专业。
如果问为什么,答案就是因为很容易学,好毕业。
在美国交朋友,问到专业时,我回答之后对方一般就是哦一声,这个话题就结束了。
全美国,无论是出名的大学,还是没人知道的社区大学,你都能找到的专业,貌似毕业了什么工作都能接手的专业,其实是最不被看好的。
国内起码有个中传和广电,靠进去不是帅哥美女就是才华洋溢,不然就是后门和钱包硬到不行。
暑假回国参加爸爸大学朋友的聚会,在场的四个晚辈,包括我在内三个都在国外,其他两个人,两个都在读医,其中一个还在耶鲁。
所以当我报出自己在读传媒的时候,突然觉得少了口气。
然后言归正传来说电影本身。
美国拍了很多类似这样题材经过不断努力创出一片天空的立志电影,于是中国也跟风,拍了杜拉拉升职记。
Morning Glory的故事线条很清楚,故事很流畅和简洁,几乎没有什么多余的部分,所以一个会讲故事的人,往往是故事成败的主要。
电影剧本写的好,电影就容易出彩。
更盛一筹的是,关于爱情的部分,被简单的描述到,不多不少,不会让人忘记这个故事其实是在讲一个女生如何靠自己努力做到了成功。
帅气多金男在这个故事里,只是很轻微的一个小配角。
女主角是一个凭着自己努力,在一个早间新闻里打拼的没有什么文凭的小角色,受人喜爱,却完全没有自己的私生活,没时间恋爱,甚至约会也要放在下午进行。
在国内,很经常被问到,甚至可能再我解释给我爸妈无数次的情况下他们都还会问我的一个问题就是,你学传媒到底是在学什么呢。
写新闻,采访,扛摄影机,拍照,直播室打杂(搭台子,灯光,音像),监制,公关,市场策划,销售,广告,这些全都要学。
学了之后呢,毕业了呢?
没人要。
为什么没人要,因为你学的是传媒,不靠谱。
所以其实每一个学传媒的人,拿到毕业证之后就失落了,曾经以为的万金油其实只能给你一份基本工资的工作,所以不如去做waiter赚小费来的好一些。
可是有些变态,比如说我,却异常亢奋的做着这些,比打鸡血还过瘾。
拍采访的时候拍了一个觉得特别好的B-roll就特别想会去赶快剪片子,Final cut pro用一下午都不觉得烦,天气好的时候拍什么都觉得好,在导播台录节目的时候觉得时间过的特别快。
我觉得起码每天我在做的是一件开心的事情,虽然我没有什么特别牛逼的地方,也不知道什么会有好工作走错门被我捞到,可是能被夸奖片子剪得干净就觉得能继续这么做到自己老的走不了。
当然我知道自己离那些真正站在幕后的人还差的远。
电影里有一幕是那个节目的导演拿着指挥棒在切机,那种流畅感瞬间甩我半个地球。
三台摄影机的监控台已经是我的极限,曾经想过超级碗的导演面对几百个摄影机是怎么在切换画面的。
我在美国,讲着第二语言跟人沟通,虽然有时在被称赞没有口音会小骄傲下外,我深深知道自己无法最后做到记者做主播。
虽然有过宏伟目标要进入大的电视台(哪怕打杂),但是现实的想象,如果可以在小成本制片公司做后期,积累经验,然后开自己的公司为别人做短片也是不错的打算。
发梦的年纪过去了,现实是每天要东奔西跑的打拼,因为学了一个前途不太光明的专业,却做着一份坚信自己可以做好的梦想。
看到最后很有穿prada的恶魔的感觉,都是女强人大翻身类型的片子。
希望自己的未来也可以这样,通过努力,获得肯定,获得成功u can make it, just try ur best, yes, u can喜欢这样有梦想的东西喜欢努力奋斗的becky也喜欢倔倔的老头
译名本是“早间主播”,但是很不准确,叫“早间新闻”或者“早间档”更能反映本片的内容,有人说这部电影是美国版的杜拉拉,其实不尽然,电影里的杜拉拉始终没有经历过大起大落,也从没有像我们的主人公那样很悲惨的from scratch,这样的情节才更平民化也更现实。
早已过了看《公主日记》的年龄,也许这个时候更需要这样一部片子来激励我一下吧。
Becky Fouler是新泽西一家电台早间新闻节目的制片人,早间节目并不被电台和观众看好,所以播出时间不得已一再提前,让出黄金时段给那些能给广播公司带来利润的大牌节目,Becky并未因为这一点而放弃和轻视自己的工作,每天清晨1:00,她的闹钟准时把她叫醒,下楼时总会碰到结束了夜生活准备上楼睡觉的邻居,他们互相颇具讽刺和戏剧效果的打声招呼,Becky一天的生活就这样开始了。
本以为公司内部调整时,会被升职,却被炒了鱿鱼。
上司辞掉她的理由也现实的让人觉得好笑,台里来了一位哥大新闻专业毕业的Cheap,台里负担不起两个人的薪水而cheap的性价比又高,于是Becky只能收拾东西走人,当时的Becky小姐已经有28岁啦就像她的妈妈说的:当你8岁的时候跟人谈起梦想显得非常可爱(adorable),18岁的时候还算鼓舞人心(inspiring),到了28岁还在追求梦想是不是有点尴尬呢(embarrassing)。
不过Becky不甘心,疯狂的发简历,终于一家收到了5份他的简历的电台决定面试她。
要她接手的是一档烂到不行的早间新闻节目,男主播烂,女主播是一个怨妇,整个团队一团散沙,收视率经常被同行们拿来开涮,可是这样的位置也不愿意接受她,因为她的大学文凭不是4年而是3年,她说自己比那些念着哈佛花着老爸的钱的富二代努力,她可以第一个上班最后一个走(in first out last),后来可能实在是没人愿意接这个烂摊子,她才最终得到了这份工。
Becky在工作中充分显示了她的韧劲以及厚脸皮 ,首先靠软磨硬泡拿下了著名主播mark的合同,然后又靠着这招把他请进了节目组,就在一切都没理出头绪的时候,上面告诉她说还有6周如果收视率上不去的话,整个节目组就要被砍掉。
Becky不能告诉本来就很没向心力的团队,也没人能跟她一起分享这份巨大的压力,只有使出浑身解数取悦观众,6周以后,在经历了恶魔一般的6周后,收视率终于一路攀升,此时整个节目组已经变成了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这个时候ABC的Today Show要挖走她,TS是一档很强势的新闻节目millions of girls would be killed for that job.后来经历了一些波折,她还是留了下来,虽然很不现实。
在BE里这个应该是提高员工忠诚度的方式,赋予他们责任,人他们自己经营,这样每个人在面对更好的机会考虑是否跳槽的时候都会显示出较好的忠诚度,没有哪只鸟愿意离开自己亲手筑的巢。
杜也有讲爱情,讲的是利用爱情向上爬,而MG中更平等些。
Becky的精力实在是很旺盛,睡一会儿就接着干,时刻准备睁大眼睛迎接一个又一个新的挑战,总是手舞足蹈蹦出一个又一个新点子。
Morning Glory 是这样一种植物,一旦给了土壤,便大片大片的生长,一寸一寸的攀爬,旧的爪子枯萎了便生出新的,被人掀落到地下,再生出新的枝桠仍然向上爬,就像这位令人钦佩的制片人Becky一样,始终带给人一种早间阳光的新鲜感觉,不戚戚于过去,不畏惧于将来,只是向着认为是阳光的东西,努力的做自己。
冲着我喜欢的Rachel看的。
本以为是一部情商片,能近距离观摩学习下无名小EP怎么一步步搞定孤高大主播的。
然而我只看到了一个蛮干的工作狂,只会往所谓的“新闻”里强塞油腻齁甜的噱头,所谓entertainment与news的结合我一直等到结尾也没看到。
是的,因为我看任何电影都必须看到结尾的强迫症,我一直看到一点多,期待着这列rollercoaster什么了不起的巅峰刺激,然而只是让人作呕的晕眩。
这也是为什么让我一个高中毕业以后就再没好好写过文章的人缩在被子里也要扔出我的$0.02!说几个剧情问题吧。
1) 女主和男二之间毫无火花,毫无bond。
整个电影不知道他们两个在搞什么。
明明女主对男二一开始表现得没有什么感觉,但突然冲到人家办公室表白了。
男二看着就是随口撩妹的,结果莫名深情了。
然后眼看他们之间除了肉体情欲,没有任何情感思想上的碰撞,结果最后成真爱了。
WHY?整个感情戏只有四个大字,莫名其妙。
2)本以为女主是打情商牌的,结果并没有。
一开始Mike和女主播之间有矛盾互不让步的时候,女主只会两边跑腿传话,一点脑子和情商都没有,如果我想看人怎么犯蠢的只要每天record我自己的生活就可以了,不需要浪费时间看这快餐烂片好吗?
Thank god I didn't pay for it!3) 好吧,情商没有的话算了,看看智商和创意也是好的,然而并没有。
女主除了好像从来不用睡觉的看新闻,就是一些垃圾点子,女主播的宫颈膜片直播??
男reporter在直播间里脱裤子做纹身?
还想直播男主播前列腺检查???
Fxxking kidding me! 本以为她只是发两个怪招挑逗吸引一下观众然后回归新闻本质,然而她只是自得其乐的在这条路上越滑越远了。
这也算早间新闻?
宁愿换成Kim Kardashian,至少她们就是真诚的娱乐大众,没有披着新闻工作者的遮羞布。
还有更多的牢骚由于我生物钟的召唤不得不结束了。
但是既然最后一句话是最重要的:this movie sucks balls!!
每个人都会有梦想吧 看完这样一部电影 好像心底又会泛起小小涟漪 心底的那个被无数次现实所妥协 所放弃的小梦想又被触碰 你又会不小心地悄悄不让别人发现地看看是否它还存在 还是真的已经如自己所说的那样彻彻底底地放弃了记得其中有这样的一段 是女主角和妈妈的一段对话 不能逐字逐句记得 但大意是If you were 8, you have a dream, it's adorable; if you were 18, it's inspiring; but if you were 28, it becomes embarrassing. 我也有这样一个母亲 所以我选择放弃 放弃的理由可以很简单 就是因为有一天 长大了 你意识到现实的可怕 你意识到有一天 你要面对的是残酷而不是梦幻 所以你宣称着 我是个无梦想的现实主义者 却还是默默地羡慕着那些仍把梦想挂在嘴边的人 即使是嘴边都好梦想的实现之路 太过漫长 太过艰辛 成功则以 不成功如何 我只是表面的狼心狗肺 无法看到太多失望的目光 我很怕自己被推到一个孤立无助的位置上 我喜爱的孤独 是so-called "leave me alone".所以 我没有勇气 没有勇气去承认梦想 承认不成功 我只是芸芸众生 平凡而希望be normal. "努力去完成梦想"这件事 请多拍点电影 让我们看看 想想就好 胆小的我 让所有以为我是个天不怕地不怕 敢爱敢恨的人失望了
职场如战场,这话听起来就杀气四溢、硝烟滚滚。
相信每个屏幕后面的脸上都会立刻白光一闪:曾经、现在,如何身处杀阵,枪林弹雨,虽然也在腾挪闪移,但,还是伤痕累累,身心俱乏。
所以,我们总是要励志,要在疲惫时候喝红牛,要在灰头土脸时候听故事,要在垂头丧气时候看电影。
这就是爬楼到半截时候喘口气,登山到半腰时喝口水。
能否调整回来,就要看红牛的咖啡因含量、要看电影中讲故事的水平了。
转一圈回来,还是要说到看电影上来。
因为刚看过一部美帝国主义腐朽派的职场励志片《早间主播》。
开怀大笑后竟然有泪光泛起,充分说明这个故事中包藏中多少资本主义的狼子野心——竟然想要给社会主义晴空下的劳动人民杜撰虚无的乌托邦。
而看看我们的所谓职场教科书《杜拉拉升职记》,目不忍睹后全部都是一地沮丧,让职场的残酷无趣照进苍白的故事中,多有现实意义!
如果不是在飞机上无聊到只能目视前方的话,这绝对是一道无法下咽的菜。
下面要对几个桥段展开批判:其一,影片刚开头,因为太早工作的缘故,小电视台的女主播在镜头没带到之前,竟然闭着眼睡着了。
就在镜头切换前的一秒前,一个打灯的大爷小李飞刀式的的把一本即时贴扔到了女主播的脸上。
一秒后,女主播眼睛圆睁,神采奕奕地开始了播报。
大伙一起笑赞道“大爷多少年都是这样的准”。
再平凡的工作都有闪光的一霎,再乏味的内容总有精彩的开头,要不是因为经费缩减,相信瑞秋会一直窝在那个小地方干下去的。
批判:这就是杜撰的一个假象,谁愿意在自行车后座上大笑?
却都愿意在宝马车里委屈的哭泣。
别说自己在小地方活得挺乐和,那是你没俅本事。
其二,瑞秋第一天去新公司上班后,所有人都想给这个主编来个下马威。
在一顿唇枪舌剑的车轮大战后,对于迟到的大牌男主播,瑞秋大声嚷嚷道“fire,u be fired”这哥们当时就傻了!
全体鼓掌,对这个害群之马大家好像都有仇者快的恶意。
批判:西方人的简单思维。
手起刀落,人头落地。
事情哪有这么简单?
我们是要讲原则的,但同时还有考虑全面,多方协调,整体把控,平衡关系。
在企业里你试试,更别说国企和和事业单位了,先别提什么大牌,就是门口那个前台接待,开除她你看看。
绝对让你鼻青脸肿的。
我们这里全是关系,全是人脉,千万别乱来。
其三,通过两次贴身肉搏,刺刀见红的较量,瑞秋终于把哈里森福特这个最最大牌搞定了。
最后福特为了挽留住瑞秋,一个类似赵忠祥老师这样的严肃节目主持人在节目里端起了炒锅,开始做起了最不屑与做的美食档。
当然,结局就是瑞秋被感动,放弃了去cctv的机会,又回来和大伙一起厮混到一处,继续这美好的早间生活。
批判:让权威认错,那必须是在太阳从西边出来后,全国的户口都没用了,信访办城管也都没活干了,才可能发生的状况。
认了错后还要低头跟百姓一起干活吃饭?
那必须回到mao主席那会儿了。
当然有时候,在励志太多后,会有中毒的症状,就是类似红牛喝多了,咖啡因体内积累浓度过高导致的头晕目眩,两耳轰鸣,眼放金光,兴奋躁动。
会误以为人定胜天,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会误以为潜意识里的小宇宙一旦爆发就终将改变世界。
别,千万别,因为那是美国的瑞秋,不是中国的杜拉拉。
咱们可千万不要在中毒后的欣欣然中死去,而是要在解毒后的郁郁中寡欢。
这里,向大家分享一个最好的解毒偏方,已经深藏好长时间了,一直不敢外露,生怕被人散播开去成为悟本第二。
听好了,当你有了如上的中毒状况后,请合上书本,关闭网络,按掉电源。
扭头,停滞思考,睁眼,正视手头的工作,正式开始上班,连续服用两周,其间禁吃刺激性食物,如酒、生葱、生蒜、辣椒,以及牛肉、牛奶、猪头肉、海鲜;病愈后一年内禁饮酒,睡眠要充足,避免生气和精神受不良刺激及冷风吹面等。
这是一部很中规中矩的温情励志电影,感觉下来和多年前的prada devil挺像的,但几位主角特别是老Harrison的演技实在是不怎么招人喜欢!
想说说这部电影是因为它关注的这个题材,媒体,电视台,女编导!
毕业已经快三年了,同学们都在各大电视台为着未来,为着饭碗努力着,熬夜着,煎熬着。
没办法,电视台就是这样一个拿着民工的钱,干着总理的活,起的比鸡早睡得比鸡晚,男人当牲口,女人当男人的地方,可它还是每年都能吸引无数的年轻人趋之若鹜,因为它有一个神圣的光环:梦想!
片中的女主角就是这样,睡在办公室吃在办公室,甚至和男朋友搞到一半还要停下来,顶着各方压力,去创新节目,最后他成功了,在成功的时候,节目的主播也就是老Harrison对他说,我以前跟你一样,也为了节目什么都不管了,你知道你以后的日子会怎样结局么,nothing。
女主角找到了男友,将手机扔进了冰箱!
我不是想说工作懈怠些,也不是想说理想和追求不重要,我谨以此文对那些我认识的和不认识的战斗在媒体第一线的女孩子们报以最崇高的敬意!
Wish they to care themselves more!
在tina的推荐之下看的这个电影而推荐语特别吸引我:她觉得这个姑娘和我很像而此刻因为工作的一些琐事苦思不得其解得我在听着五月天的倔强特别有冲动的要写下一些我想到的东西有人说每个姑娘都有个梦想就是要成为一个公主被人疼爱,宠爱,养尊处优的生活对啊,这也是一种梦想可是我相信还有许多姑娘从小的梦想就是可以浪迹天涯云游四海做自己想要成为的人过自己想过的生活你是否也和我一样在小时候看见三毛的故事的时候会想象未来的自己一个人一个包走遍世界在读书的时候看到亦舒看到梁凤仪去想象未来有一天白衬衫,卡其裤站在台上去做工作计划安排能解决所有的棘手的问题不服输不自暴自弃不怨天尤人哪怕境遇再差哪怕运气再差我们都有勇气去把手里的牌打到极致这里面的姑娘不是灰姑娘她没有遇见自己的王子她遇见的是难搞的主播不配合的主持人遇见的是一个只要结果的老板遇见的是一个根本没有前景的烂摊子遇见的是被告知马上就要裁掉的部门她遇见的是被家人嘲笑都28岁居然还天真的想着梦想她遇见的是因为太在意工作感情的危机她遇见的是在更好的工作职位简历完美的一笔和难搞的搭档抉择如果是你你会如何呢?
在看这个影片的时候会有会心一笑的时候反射弧长的姑娘居然不知道男人和她约会去她家是为了上床还以为真的是听音乐来看书的这是一个傻姑娘对不对可是她的坚持她对梦想的对工作的在最绝望的时候的不放弃我们有理由去坚信只要我们肯坚持就一定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当 我和世界不一样 那就让我不一样 坚持对我来说 就是以刚克刚 我 如果对自己妥协 如果对自己说谎 即使别人原谅 我也不能原谅 最美的愿望 一定最疯狂 我就是我自己的神 在我活的地方 我和我最后的倔强 握紧双手绝对不放 下一站是不是天堂 就算失望不能绝望
从Notebook开始一直喜欢Rachel McAdams。
看着她咧着没心没肺的大嘴灿烂地笑着,心里就希望能有点啥好事儿让这个邻家小妞碰上。
当然,好事儿总是在柳暗花明后才会出现。
开头照例是败犬式柳暗,勤奋的走地鸡小制片人被名校MBA抢夺升迁机会并光荣下岗。
走地鸡满怀一腔热情和辛苦积攒的经验,却在求职中处处碰壁。
直到遇到一个面冷心热的上司,进入一个制片人走马花式更迭的早间播报节目组。
哈爷爷在本片中的出现,如同麦克爷爷出现在《金钱永不眠》里一样,浑身散发着一种“老态”。
帅哥迟暮也是人间致悲,之一。
作为小制片从小到大的偶像,“第三有名的人”,哈爷爷也遭遇了下岗危机。
小制片于是请爷爷出马,加入乱七八糟的早间播报节目。
斗争、磨合、失望、愤怒、感动,当然还有小制片的电梯爱情,迎来了早间播报节目组空前的团结并获得了最终的辉煌。
没有悬念,没有惊悚,看了开头就能猜到结尾。
可你就偏偏也咧着个大嘴,没心没肺的跟着傻乐。
励志小品,像热乎乎的炸薯条,看着腻,但吃起来还是觉得挺香。
大概每个人心里面都有个走地鸡变凤凰的梦吧,别不承认,“嘴硬”就是走地鸡的特点,之一。
我知道我的标题糟糕极了,但我确实是把《Morning Glory》归类为有关梦想的电影。
我看过不少有关梦想的电影,但真正能打动的只是寥寥几部。
因为其实这个题材很广泛,一旦拍的不好就会让观众产生一种“隔岸看猴戏”的感觉,虽然也是梦想,不过只是演员在演的梦想。
《Morning Glory》里,贝琪妈妈对刚失去工作的贝琪说:八岁的时候谈梦想,别人觉得你很可爱。
十八岁的时候谈梦想,还算鼓舞人心。
二十八岁还谈梦想,丢不丢人啊?
我今年二十三了,还在谈梦想,离丢人也不远了。
其实,梦想跟年龄有关的吗?
有人还在发现梦想,有人追寻梦想,有人实现了梦想,有人没有梦想,有人丢失梦想,有人毁灭梦想。
我很羡慕贝琪,她虽然刚失去了工作却又马上找到新工作,其实也就是从一个坑里爬出来又掉进另一个坑。
但身为《DAY BREAK》的编导,她可以在这里大展拳脚,给节目组带来全新的活力。
我们很多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只不过大多数都是在执行上司的命令,没有发挥的空间,才能先是被埋没继而是消失,等真正要派上用场的时候,我们却已飞不起来。
为了挽救将要被砍掉的《DAY BREAK》(电视真的很残酷,什么都要讲收视率),贝琪的团队只好绞尽脑汁地各出怪招,以奇制胜,与其说是工作倒还不如说是玩乐更贴切,但效果惊人,收视率一路狂飙。
化腐朽为神奇靠的不是奇迹降临,而是努力与执着。
有些事情看上去不可能是因为自己心里认定不可能,贝琪说,前景不乐观,可我不想因为没尽全力而后悔。
是啊,看到贝琪欢乐朝气的笑容我也在抚心自问为什么不尽全力呢?
难道你的梦想不值得你尽全力吗?
《Morning Glory》被译成《早间主播》,但我更喜欢另一个译法——《清晨的荣誉》。
贝琪在风中奔跑那段非常动人。
这部其实是2010年的电影,还算很新,奇怪的是我从来没听过,因为2010年有部《杜拉拉升职记》风头正劲,我只能说不是一个档次的。
在电影院睡着了。。。
有笑点有泪点
瑞秋很迷人,我发现我已经过了看这种电影的年龄了。
除了噼哩叭啦倒簸箕似的快嘴,还能看到什么,顶多称得上执着。
很烂的励志片,没看完。
女主角蛮可爱的
算是可爱的电影吧 中规中矩的拉拢人心很喜欢瑞秋 职业装的打扮
吹了 这片子要什么没什么
真是一部好电影。并不是局限于新闻业,而是着力刻画了一个用功勤奋的姑娘如何将一档晨间新闻节目做得有声有色,如何将一个悲剧英雄式的老主播和现世融合在一起。最后那纽约大楼间宝石一样的朝阳,真令人感动。PS戴安·基顿真是优雅迷人。
打一剂鸡血!别懒了!
就是喜欢这样uplifting的chick flick。还有Patrick Wilson出演prince charming,简直就是甜甜圈上再加糖霜嘛。太圆满了。
在此类型片中算是中规中矩,但要说励志还谈不上
礼拜一晚上看过后 第2天工作保证干劲10足--(天呐 我是怎么了。。)
不喜欢小白兔
有大笑也有感动,看得很开心~~patric wilson万年酱油男。。。。
沒意思,比衣冠禽獸差多了
有几首歌不错的,女主角也不错,像个小孩!!!
明星云集 最后还有些小感动 拍的着实不错~
瑞秋的表演简直是整部电影的灵魂!太有灵气太朝气蓬勃了!
老成男主持与年轻女制片间关于收视率的无奈争执。诺丁山导演+普拉达女王编剧,都市轻松爱情励志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