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复仇记》不同于彭浩翔其他三部黑色幽默风格的电影,很多喜欢他黑色电影风格的影迷不喜欢他这部作品。
我认为这部几乎没有任何笑料的电影,用最黑色的结局颠覆了所有用任何词汇都难以表达出赞美的爱情。
阿ken说:真正的王子不会让公主伤心。
其实这个世界没有真正的王子,只有王八蛋,还有假装王子的王八蛋。
同时,其实这个世界根本就没有公主,只有巫婆和自认为是公主的巫婆。
当然,如果自己认为自己是公主,那么也就没有真正的王子。
如果自己认为是王子,那么你也难觅心中的公主。
《公主复仇记》中的原声音乐(OST)是我听过最好听的香港电影原声音乐之一。
遗憾的是,在网上没有找到全部的OST。
这部电影的结尾,应该是字幕全部打出后,有一段摘自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第二部分的文字:Only by renouncing our claim to discern a purpose immediately intelligible tous, and admitting the ultimate purpose to be beyond our ken, may we discern beyond our ken, many we discern the sequence of experiences in the lives of historic characters and perceive the cause of the effect the produce (incommensurable with ordinary human capabilities),and then the words chance and genius become superfluous.Tolstoy Leo – War and Peace只有不再执著于辨认一个我们眼前能明解的目标,承认那是超越我们的能耐,我们才可以明白历史人物一生的经验,感受他们留下的影响,这样我们才会明白寻常人的能力局限,命运或天才这一类名词,已经是多余的了。
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彭浩翔在DVD的评论音轨中有很多对这部电影的表达:周筱兰和陈惠贞在名字上是一个对比,兰花有一种姊妹花叫惠,兰花与惠花外表很相似,但惠花的叶较粗,不及兰花漂亮,有人分不清这两种花,有人拿这两种花做比较。
陈惠贞明白,她什么都不如周筱兰。
两人的关系有四个不同阶段的发展:一般的聊天,并排在按摩脚,拥抱,共同用一个耳机听莫扎特。
钥匙代表了男性的阳具, 陈惠贞偷配了阿ken的钥匙,代表着她想进入阿ken的生活,同时也是对阿ken的阉割。
理想与现实总是莫名地纠缠在一起,当感性的夕阳和倒垃圾的场面连接在一起,是本片最大的黑色幽默。
在陈惠贞的眼里,衣柜是自己的棺木,是自己和阿ken感情的棺木,埋葬了她的人生,她的感情,这个场景用的音乐是莫扎特的《弥撒曲》,以表达陈惠贞此刻的心情,一场感情结束的弥撒仪式。
这是个再普通不过的故事,阿健和女友兰、前女友贞之间的感情纠葛。
贞不甘心被甩,于是设局陷害阿键,让阿兰和阿键分手。
或许现实中你的闺蜜也会如此。
其实如果拍摄成电视剧的话,不就是《回家的诱惑》。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呲之以鼻,那还有什么好看的?
或许别的导演会将摒弃这个烂俗的剧本,或者拍得很知音。
可是,幸好这个普通的故事是由鬼才导演彭浩翔的作品,所以你不喜欢这个故事,也会喜欢这个电影。
彭导自己也表示,其实这个故事好多情节都发生在我们身边,发生在我好多朋友身上,我就把一些非常有趣的事情串起来。
因此,这个故事的梗概其实一般,但细节却非常有趣。
一、小心双子座男生,最衰。。。
女人之间总是容易谈起EX,更容易谈起EX的星座,双子座最容易中枪,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太花心的原因,似乎每个女生都会有一个双子座的EX= =!
这尼玛戳中我的笑点,而且笑中带泪。
因为我的EX也是双子座。
只是现在想起来,会记忆模糊。
二、比起后悔,三人都败,起码要够慷慨两个女人在这场战争中,都以为自己赢了,可结果两个都是输家;一个男人,在这场他自以为很高明的三角关系中,同样是输家。
所以说,爱情就两个字,所以谈恋爱就两个人好了。
不然会像幸福终点站中汤姆汉克斯用蹩脚的英语说,三人,拥挤。
可是,多少人明白呢?
为了一时的快乐,一步错步步错。
所以很多人都有回不去的曾经。
三、王子和王八蛋吴彦祖说,让女孩子哭的人,不是王子,是王八蛋。
但最后亲身经历的女人,发现这世上根本没有王子,只能一些王八蛋和假装是王子的王八蛋。
四、此情可待成追忆里面的那两个女孩很憎恨吴彦祖对她们都做了同一个事情,比如在楼梯做爱啊,在哪里一起吃面啊,说一样的话啊。
可是恋爱不就这样吗,尽管换了一个人,可是你还是会像抱前男友一样抱着他,也会做一些你们曾经做过的事情。
为他做饭洗衣撒娇,亲吻拥抱。
所以这也不是不可原谅的吧。
初中的时候,听过张信哲的一首歌。
不要对他说出一样的话,不要对她说夜里会害怕,别说多晚都会等他的电话。
很明显,这是不可能的。
幸福都是类似的。
如果《公主復仇記》裏“吳彥祖”的前女友們,多到足以註冊社團,甚至黨派的地步https://www.douban.com/people/1180239/reviews 之前兩年八月的評述鏈接以及相關“電影人”評述豆列(應該需要登錄豆瓣)https://www.douban.com/people/1180239/doulists/all還有香港電影魔鬼辭典https://www.douban.com/doulist/152095448/(電腦頁面 可點擊“香港電影魔鬼辭典”各條目開頭的“李翼的廣播”鏈接 進入比較“人性化”的排版:(2004年的《公主復仇記》裏的一前一中倆女友,有一段關於Barbie和Ken的對話,說起美泰Mattel公司在當年,也就是2004年宣佈芭比與肯,這對在一起43年的愛侶,在情人節正式分手,然後感歎為何兩人感情能持續這麼久?
“中”女友說,因為阿肯沒有“那個”;前女友又問,可為什麼最後又分手呢?
“中”女友還是同樣的回答,還是因為阿肯沒有“那個”。
而《公》中吳彥祖所演的男友,英文名也是Ken,而英文片名Beyond Our Ken是超出認知範圍之外的意思……2023年的《芭比 Barbie》中,這對真人化的男女朋友,來到現實世界,芭比毫無禁忌的對一群建築工人坦承自己和男友,都沒有生殖器,即所謂的陰道和陽具……雖然阿肯對此表示了“異議”,但這一點在她那個世界裏,其實都稱不上是一個公開的秘密,而是一種常態。
之所以提到這一點,當然不是想在兩片的“生殖”共通點上,做什麼文章,而是想先點到為止的說一個差異,《芭比》一片中最大最直接的戲劇衝突,幾乎都來自於一個“虛構”的芭比樂園,那裏運行著在芭比玩具中習以為常的規則,以及兩性價值觀……但這些在所謂的現實世界裏,完全行不通,沒人會吃這一套……而在《公主復仇記》裏,雖然陶紅所扮演的角色來自內地,而且這片當年應該只在中國香港上映,但在彭浩翔導演與內地合作的電影中,《公》應該最為突出,當然也可能是故事發生地只在香港的緣故。
但不管怎麼說,《公》裏是沒有類似“芭比樂園”那樣的所在,不管是實地,意像,或者想像中……陶紅的角色幾乎是搬運自她前一年的電影《生活秀》,據說小說背景是在武漢,但電影是在四川拍的,她演一個在露天夜店,也就是大排檔做生意的個體戶,背負著很多生活及情感上的壓力,而他的弟弟喜歡音樂,但同時又有“藥物”上的問題。
而在《公》中,陶紅的角色並不是老闆娘,更不是媽媽桑,而只是一個夜店的店員,之前在內地是學音樂的,她的男友是“吳彥祖”,跟在《生》中的“陶澤如”,至少在頭形上,是有類似之處的。
相信《公》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不可能放大一前一中倆女友之間的差異,只是在一些細節上下足工夫……包括最後倆女友互相用對方的方言,及普通話,來講一段王子與公主,和僕街及巫婆的“辯證”關係。
但可能也正因為如此,於是《公主復仇記》就真的只是一兩個“公主”的復仇,而不是延展出“公主們”的復仇,雖說《王子復仇記》裏也只是講一個王子的復仇。
可終究《公》不是像《生活秀》那樣,是一出大女主角,也很難簡單的歸類為是“雙雌”電影。
更別說三年後,也就是2007年還有一部《出埃及記》,而它與《公》之間的聯繫,或者說延續,應該也不只是在打嗝,和“復仇”上……而是照理應該“升級”成一部“公主們”的電影。
之前寫過關於《出》的評述:如果Exodus是一部美國電影 副標題:能在男女洗手間隨意出入行走的保潔阿姨 才是國際殺男組織的最佳成員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3828215/曾經也提過,彭導前期的一些代表作品,最後都是有一個反轉的,而這個反轉與其說是為了顛覆電影之前的設定,還不如說更是為了“道德或倫理”而計,因為開頭總有點離經叛道,於是最後不管怎麼樣,總得在尺度上“回歸”一些……而《公主復仇記》可能恰恰相反,最後的反轉,反倒不是道德或倫理的回歸,而是放任一些所謂人性中的陰暗面,沒准是因為前面的內容都太“道德”了,尤其是這一前一中倆女友之間的關係,儘管在裏面有很多的細節,或隱或顯,前後呼應著,但不得不說,這倆女生至少看上去都是很善良的,即使發展到最後,要是一個又打嗝,另一個突然抱上去狂吻,被吻的那個猶豫或反抗了一兩秒,接著配合,更是“後來居上”,相信觀眾也會十分容易接受。
也就是說,這不僅不是一次內訌不斷的“復仇”,反倒是幾乎從一開始就成了最親密的戰友,就如同片中有臺詞說,至少兩人是有共同話題的……不過請不要忘了,有共同話題,並不代表一定會和諧,也可能是更方便兩人爭辯!
像這樣的女女關係,合作對付一個男人的故事,最經典的應該是1955年亨利-喬治·克魯佐 Henri-Georges Clouzot執導的《惡魔 Les Diaboliques》,但這對“雙雌”所合作的計畫,是殺死其中一個的老公,同時也是另一個的情夫,而不只是刪掉大尺度照片,把男友房間東西弄亂這麼簡單,當然《惡魔》最後還有個一般很難想到的反轉,把角色動機與關係,又推翻重來。
其實至少是理論上來說,要把一兩個公主,變成“公主們”,最簡單粗暴的做法,那就是雙雌角色都是前女友,或者開始時是一前一中,但不久之後,兩人都成了前女友,於是原先是“中”的那位,才改變主意,願意和一開始就是“前”的聯合起來……當然這和現在版本裏的“一前一中”女友相比,可能會有點刻意,因為變成兩個都是前女友,彼此間顯得雷同,但它更容易解決一個問題,那就是男友“吳彥祖”的存在感……雖然《惡魔》中的丈夫也是有出場的,但一方面他是邪惡的化身,另一方面更是被“謀殺”的目標,所以必須“存在”,而在如今版本的《公主復仇記》裏,應該不難設想,要是“吳彥祖”壓根就不出場,不入畫,故事同樣成立,甚至會讓倆公主的戲份與個性更為突出,畢竟“吳彥祖”在片中除了花心之外,幾乎也沒別的明顯缺點,甚至特點,他只是倆公主,甚至更多“公主們”的一個話題,而且經常是出現在閃回中……前面提過一句《王子復仇記》,哈姆雷特之所以在觀眾的心目中,可能都會有自己的一個版本,是因為他內心足夠的複雜,和外部動作,狀態也有足夠的反差,而這一特點,毋庸諱言在《公主復仇記》裏並不是編導所選擇的方向(不僅是單個女友,或是把倆女友“組合”在一起),而更接近於諾蘭的所謂解謎,或者遊戲式電影,我個人當然認為從某種角度來說,這兩者並沒有明顯的高下之分,特別是相對於整個不同的人文環境而言。
所以不由設想,如果這個故事中的“吳彥祖”,他的女友不是只有兩個(當然現在的版本裏,也提過一個後來成為明星的女友),而是有三四個,甚至更多,多到都足以放下彼此的成見,去註冊一個社團,甚至黨派的地步……然後就不只是“兩女一男一臺戲”,而是很多很多不同性格背景來歷的前女友,至於“吳彥祖”,他與其說是這個社團,或者黨派的緣起,話題,象徵意義上的“幕後大佬”“精神領袖”,還不如說他在片中壓根就不需要出現,最多有一張畫像擺在那邊,像英國女王那樣凝視著前“女友們”,有那麼一個眼神,就已足夠……而這麼一說,可能就更接近於彭導對於《出埃及記》式的設想。
而話說回來,如今這個版本的《出埃及記》,視角恰恰跟《公主復仇記》相反,是從倆男生的視角去發現這個世界的問題,而且過程中“張家輝”早早離場,剩下“任達華”和“劉心悠”這對老夫少妻又很不來電,而跟“任”來電的,還得是老搭檔“溫碧霞”,但問題是,溫老師除了一開始有殺夫的嫌疑之後,後來就又沒什麼下文了……《出》的女性角色雖然很多,還有“邵美琪”“餘安安”“邵音音”……但問題是,相信編導和觀眾,都很難想像這一個個“女人們”要是聚在一起開會,到底會是什麼樣的一番景象,和盛況?
會總結出什麼樣的綱領,與細則?
彼此間又會有怎樣的互動,和爭辯?
……李翼。
小杏是个大号的吴彦祖fan,这两天给我灌输不少吴彦祖的好处。
如果吴彦祖去参加加油好男儿一类的节目,想必她会是个“燕子”,“燕窝”,“燕麦”whatever的小头目。
没耐住她花痴式的宣传攻势,今天看了吴彦祖的一部电影。
没有选小杏最推荐的《美少年之恋》,因为是我向来不感冒的同志题材。
选的是据说是正剧的《公主复仇记》。
片子的大部分时间只能说乏善可陈,故事其实还是满有新意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展开得有点沉闷,给人一种可看可不看的鸡肋感。
年轻演员担纲,三个人的表演还算可以,但是还远说不上可圈可点。
还好撑到了电影的结尾。
到最后十分钟的时候才发现,这里集中了整部电影的精华。
倒不是说最后的剧情象《第六感》那样玩弄了一把观众,而是这个结尾让这部电影的主题倏地一下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了。
我原本以为导演只是想讽刺一把男人或者讽刺一把女人,最后才发现原来他把所有人都讽刺了,两不耽误。
“其实这个世界根本没有王子,只有些王八蛋和扮王子的王八蛋。
”“同样,这世界是没有公主的,只有巫婆和一些自以为是公主的巫婆。
”真深刻啊,光是为了这两句话,这部电影就值得一看了。
结尾的时候,陶红问钟欣桐为什么要这么做的时候,阿娇说:“因为我不开心。
我不开心为什么每次不开心的都是我。
我不开心你们为什么可以这么开心。
”一副咬牙切齿装狠的样子,实在是太可爱了。
其实这个理由蛮不讲理吗?
一点都不,这世上再找不到比这更好的理由了。
这世界上充斥着扮王子的王八蛋,是因为还有很多相信和期待王子的巫婆。
同样,世上之所以有这么多自以为是公主的巫婆,是因为很多王八蛋还憧憬和妄想着公主的出现。
大家你骗骗我,我骗骗你,日子不也这么开开心心地过去了么?
这么一个即食的时代,有保质期的东西,早已经不吃香了。
还沉浸在这个结尾的时候,屏幕上出现了一行字:原创故事,编剧,导演:彭浩翔原来如此。
PS:看到一半左右的时候我在QQ上跟小杏说:“男人不坏女人不爱啊”,结果她回我一句:“也要是吴彦祖才行。
”TMD,我今天怎么听到这么多有道理的话。
一开始的受害者 整部片子到最后才揭示 原来她是真正的施害者总之 这是一部不适合男人看的片子一开始你以为男人真是个可怕的东西 所有的一切报复 皆是来自他的施害可是最后才渐渐明白 原来真的如同"兰"和"惠"所说——"其实呢 这个世界 根本就没有王子只有王八蛋 和 假装王子的王八蛋同样 这世界是没有公主的只有巫婆 和一些自以为是公主的巫婆"也许这样的理论太过极端 不过无论如何 宁可信其有因此总觉得 对于那些相信爱情童话的人来说还是不要因为这部片子打破他们美好梦境的说 P.S. 最后还是想说一说演员和导演这部片子里面 Daniel Wu其实从头到尾都是一个花瓶一般的角色这样的女性电影 他的存在完全是为了衬托两位女角至于阿娇 对于她的演技从来就不要有什么指望的 无功无过 平平常常倒是这一次叫她演一个略微有些反面的角色 还多多少少觉得有些突破陶红么 在这部片子里也没有什么很多空间展示演技倒是不多的几个镜头 让她好好show了一把身材不过我就更加感叹了 哎 脸盘大真是吃亏唉因为演员没有什么看点了因此从头到尾 关注的重点就在电影本身 Peng还是很成功的他总是能够抓住你的眼球 让你的脑子也不闲着看电影更加看到电影之外他想说的那些话所谓"寓教于乐" 大概如是
这部戏得耐心看完才知其人性幽处的绝妙 男生对女生的价值更像是女生之间的一种私人财产 一个最新潮的温度配饰 女生对男生的价值更像是男生之间的一种私人领地 一个最虚假的回忆感觉 女性友情的萌生随着对一个男人的爱情枯萎而渐入佳境 不管是陶虹对星座日月上升的解读还是借由芭比男友肯的“没种”去调侃男人 又或者阿娇处理感情戏时的投入和饱满 唯一不足的是因为剧作本身的创作压制了演员的发挥空间 阿娇可以被镜头塑造的更行为疯魔以及神思呆滞 就比如自导自演被开除的那场戏 她在众人面前可以表现的更细节 尴尬和无措 心里咯噔一下 发觉时人已经走到街角 眼睛跌碎 回头 手扶膝盖低下身抚摸 被刺痛然后依旧拿回了家 记忆的偏执消散不去 这样处理更能体现情绪 再加上最后🍊的戏再饱满些 我觉得她最起码可以提名金像金马的 要是后面没有现世报寓言成真 说不定真的可以港圈公主跻身影后 外加上吴彦祖的那句“ 你好滑啊~ ” 我觉得没人看了后会心里没有波澜 太🔥导演最后的三重反转很重要 每个人都有自己视角下的内心视像加以嘴巴润色去描绘成章 当意识到自身入局太深时便开始清算其行径斗量其价值 最后顺带批判了男性的不忠和始作俑者的逻辑起点另外就是彭浩翔的镜头 情绪化那种窥视和闭塞、放大及拉远 蛮好看的 把戏谑的东西拍的很冷酷,残酷的东西又加以浪漫化。
电影的一开头,正正是艳照门的场景。
别人查看阿娇的裸照,她只揶揄:我比以前瘦多了,呵。
其实整部电影,她都没有失去流露清纯的机会,她本来就是眉清目秀气质非凡。
所谓公主。
其实大家也应该知道,婚前性行为,甚至是伴侣之间拍裸照,在他们的世界,香港,实在就是一个没有说出来的秘密而已。
我一直很不明白为什么大家对阿娇纠缠不已。
知行不合一,大家都说她犯的是这条罪行。
试问,谁不知道演艺圈娱乐圈是一个大染缸?
谁不知道他们的职业就是演戏。
至少,她本没有料到的是大家会得知她的私生活。
自由的缺失也是有一个度的。
同时他们也肩负着模范作用,这就是生命中不可承受的伤痛和负担。
不知道有多少比她更傻更天真的人人为他们是超人,或者认为艺人不是人。
阿娇当时是第一个站出来说话的女受害者。
现在看着,她是在这次事件里面受伤害最深的人。
今天刚刚得知她和陈成为性伴侣已经6个年头。
今天刚刚得知她与男人分手。
看,私生活完全曝光了吧。
从此大家就默认,传出绯闻的大致也不是空穴来风。
戏里面说,男人都不是王子。
男人只是扑街或者扮王子的扑街。
公主复仇记里面的演技,也只能沦落到去美国做舞娘。
讽刺。
戏里面的她,冷静,细致。
不害怕私生活的曝光——至少从这一点里,是跟现实中有对比的。
也讽刺。
《出埃及记》让我看得一头雾水,至少没有完全看懂,但是彭浩翔的这部,让我叫绝。
它的情节太过意外,足够臣服观众。
不存在疲弱之处,足以展示社会现状。
可大家为什么还是不明白。
不知道是一个道德问题还是一个社会开放度的问题。
反正我可能说得太多了。
戏里面也说,女人都不是公主。
女人只是巫婆或者扮公主的巫婆。
她不止如此。
而她的青春和清纯时光可能就这样一去不复返。
真正的王子不会让公主伤心。
如果让她伤心了呢?
那他就是王八蛋。
在片中出现了两次的台词。
其实根本就没有王子,也没有公主,只有巫婆。
《公主复仇记》的结尾有点出人意料。
裸照居然是阿娇自己上传的。
从小父亲跟她说,她是个人渣磁石,每一个男朋友都不是好人。
她的确不快乐。
看到甩了她的男友和另一个女孩在一起那么快乐,她更加不快乐,就导演了一出好戏。
她告诉那个女孩,男友上传了她的裸照,她名誉受损,工作也丢了,她必须潜入男友家中,删掉电脑中的那些照片,否则,伤害就可能会继续。
那个女孩相信了她,配合她,和一个男人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
一起经历了那么多,偷钥匙,骑机车去海边,经常一起谈心……最后照片删除了,两个人也成了朋友。
在这部电影里,吴彦祖的角色似乎被刻意模糊,两个女孩的形象被浓墨重彩。
她们的眼泪,她们的欢笑,她们的沉默,都非常鲜明而且动人。
因为她们成了朋友,她们知道了,这个男人曾经重复着同一句话,跟她们两个——我是一个消防队员,但现在我在这个世界上,只想救一个人,那就是你——这句话让她们爱上了这个男人。
陶红说,因为爱上了同一个男人,我们有了共同的话题。
其实我还以为她要说,我们爱上了同一个男人,说明我们有很多共同的地方,就成了朋友。
这句话却指明,此时这个男人不过是个话题,明显只是个配角,不如女性情谊来得重要,当她们知道当初吸引自己的那句话,其实这个男人会跟每个女人说,她们就明白了,那个人也不是王子,世界上根本没有王子。
就像也没有公主,只有披着公主外衣的巫婆,扮得楚楚可怜,其实可以为了复仇而不择手段。
可是知道了这一切以后,陶虹没有责怪阿娇,她笑了。
或许这个复仇的姐妹,带她发现了生命中的一段真相,而这个姐妹也不过是个受害者。
她曾经躲在床下,阿娇躲在柜子里,亲历了这个男人和另一个女人在一起。
角色在轮换,谁是谁非,非彼非此,下一次又会是哪一个女人呢,跟他、她上演这出好戏?
导演自始至终,没有把阿娇处理成一个坏女人,而是很客观地表现她的痛苦,焦虑。
她的作为虽然令人不齿,但她不过是个普通的女孩子,她流着泪说,不明白为什么两个人好的时候,什么都可以做,裸照都可以拍,分手了却要做出伤害对方的事。
说到底,她只是要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
她们两个人还一起探讨过为什么那个男人喜欢拍裸照,原来他以前曾经和现在很红的kelly拍拖,但是因为没有照片,没有证据,kelly什么都不承认。
可是有过那样一个女朋友又能怎么样呢?
两个人觉得也没什么。
好像一个男人生命里的一段结,影响了他的人生,影响着他的每一段恋情,在两个女人那里,可以这样被话语轻轻消解。
世界其实原本简单,女性的直觉直指事物的本质,不过是相逢一笑泯恩仇,何必耿耿于怀呢?
她们看着这个男人,像看着尘世里的一棵树,无限悲悯,看见他的错,原谅他的错,或者本来就没什么原不原谅。
《王子复仇记》里有一句著名的台词,生存还是死亡?
现在的人已经没精力去考虑那样的问题。
《公主复仇记》里说,没有公主也没有王子,把一切还原到事物本来的样子,别要求太高,保有足够的苍凉与自觉,不自欺也别欺人。
彭浩翔最喜欢的大卫•波德威尔的那句话,尽皆过火,尽是癫狂。
娱乐大众,便是要这样握住火候。
但《公主复仇记》的确有着公主般的气质,克制而不过火——这火候你满意可否。
首先声明,我并不是一个热爱深刻的人,大多数时候我希望自己通俗一点,看一些简单不伤脑筋的电影。
深刻的东西也不是不喜欢,只是一部电影常常需要调整数月的心情才能找到timing和mood都好的时候来看。
所以我对电影的解读,可能也很浅显和直观。
先说些不好听的吧:关于陶红(因为这个角色得到了金紫荆的提名)。
在现在这个浮躁的演艺圈,她是少有低调踏实的一个演员。
所以周筱兰出场时一连串的动作和表情,都十分到位,对于这样一个与她形象并不很相符的角色,她做的很好。
但是可能我对声音有一些偏执,她过于蹩脚的粤语和四川话,加上她与角色不符的成熟厚重的音色,总让我感觉看到的是一张假面。
不过在她不说话的时候,感觉还是不错的。
OK,批评结束。
在我看来,这部片子,是很精致的,有很多值得回味的细节和巧思。
音乐就是其中之一。
整部片子中让我印象深刻的音乐一共有三段。
首先就是那首Amandoti。
这首歌又一次证明了音乐是没有国界的,虽然听不懂歌词,但是那种带着自嘲无奈的慵懒声音加上都市感的音乐,很动人。
在音乐中蕙贞流泪,行走……然后是片中出现数次的背景音乐(原谅我对古典音乐的无知,或许这是一首名曲)。
比较突出的是两次,一次是筱兰在公车上,窗外阳光明媚,音乐似乎轻柔温暖,筱兰随着音乐用手指弹着无声的音符(这只手很美,是用的替身),脸上若有所思。
刚看到这里还有些不理解这一段不短的情节的含义,直到看完,再回头来看这一段,才看到筱兰阳光中的侧脸,平静中带着回忆的忧伤。
第二次是蕙贞和筱兰在公车上不欢而散后,筱兰在乐器店中游走,蕙贞在出租车上流泪,他们其实都不快乐。
再后来是那段我叫不出名字的莫扎特。
两个女人在码头一人一只耳机很暧昧的听着古典音乐,然后一起偷入阿Ken的房间,直到蕙贞在衣柜中看到那场似乎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表演。
另外还有餐厅中所放的my little airport,和两人在小机车飙车时的音乐。
再说回故事吧,其实这个故事中,复仇只是一个载体,所讲的其实就是两个女人之间的戏。
女人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表演欲,蕙贞的复仇是一条明线,她自编自导了一出复仇的戏码,她是不平衡,就像她说的,“我不开心,我不开心是因为为什么次次不开心的都是我”;而筱兰,蕙贞找她后,公车那段无声的挣扎之后,她决定一起演这出戏,但是她不要做配角,她要戏按照自己的意思来演。
在蕙贞自以为是的执行复仇的计划的同时,她所看到筱兰与阿Ken的点点滴滴,便是筱兰的复仇,这是一条隐藏的线。
而筱兰的复仇结束后,她本来还高高在上的把纸巾递给衣柜中的蕙贞,但是她尝过蕙贞泡的咸柑橘之后,她才明白,在这场复仇中,自己也并不开心。
爱情和复仇其实都是一样的,没有所谓的输赢,到了最后,谁都是一身的伤。
P.S.阿娇的表演真的超过了我的预期。
在网上找到了Amandoti的歌词,和大家分享一下:试听地址:http://malefico.interfree.it/amandoti.mp3词:G.L.Ferretti 曲:M. Zamboni Amarti m'affatica mi svuota dentro 爱你令我疲惫,令我空虚 Qualcosa che assomiglia a ridere nel pianto 但这又是开心的哭泣 Amarti m'affatica mi da' malinconia 爱你令我疲惫,令我寂寞 Che vuoi farci è la vita 无能为力,这可能就是生活 E' la vita, la mia 这 就是生活,我的生活 Amami ancora fallo dolcemente 温柔的再多爱一次 Un anno un mese un'ora perdutamente 一年,一个月,一小时,只要有你 Amami ancora fallo dolcemente 温柔的再多爱一次 Solo per un'ora perdutamente 只是一小时,完全的拥有你 Amarti mi consola le notti bianche 爱你能填补我空虚的晚上 Qualcosa che riempie vecchie storie fumanti 抹去旧日的俗气 Amarti mi consola mi da' allegria 爱你填补我的心灵,令我开心 Che vuoi farci è la vita 无能为力,这可能就是生活 E' la vita, la mia 这就是生活,我的生活 Amami ancora fallo dolcemente 温柔的再多爱一次 Solo per un'ora perdutamente 只是一小时,完全的拥有你
伊莎贝拉的大热引领出对彭导大批的拥趸。
也许对伊的期待过高,我觉得澳门惨绿灯影下的暧昧洛丽塔情节不过尔尔。
甚至比起之前看的相当另类好玩的AV来说,伊莎贝拉只能算是明信片电影。
时髦一点来说,一点也不cult,一点也不彭浩翔。
在emule上翻出彭浩翔的旧作《公主复仇记》看,却非常喜欢。
阿娇的演技真是令我刮目相看。
把一个被前男友抛弃 心底暗暗计划报复却表面平静娇弱的女子演的四平八稳。
看过彭浩翔的一个专访,感觉此人拍电影就是追求好玩。
所以公主复仇记在浅浅的欢乐气氛中狠狠地把爱情中的纠结和欺骗嘲讽了一把。
吴彦祖演的ken重复出现在一个画面:告诉钟欣桐“这个世界上没有王子,只有仆街,和扮作王子的仆街”,而此时他刚与陶红调情完毕。
钟欣桐以为自己见过陶红而对方却不知道自己的存在,却并不知情自己去找ken的时候陶红正躲在两人的床下。
两个女孩在电影院到超市那场偷钥匙磨钥匙的偷天换日的戏让我最为过瘾。
钟欣桐在路上被警察追,对于ken皮夹里的照片作出“那就是我男朋友的女朋友的照片咯”的解释,和在超市躲藏与寻找的场景,都让人不禁发笑。
恋爱中的欺骗和报复,都让彭用轻松愉快的画面和音乐勾勒出来。
原本以为两人在高速公路上尽情飞驰的片段会就两人共同惩罚花心男友这条线发展下去,却想不到出其不意,在片尾钟欣桐告诉陶,色情网站的照片是自己登上去的。
而陶则告诉钟,自己早就见过钟。
爱情中的有真实的欺骗,也有虚假的亲密。
可两者,谁又能说谁不是in the name of love呢。。
忘了最后哪个女孩对哪个女孩说 那么我们还能是这样的朋友么。
只记得钟欣桐带着童真的面孔 却沧桑的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王子,只有仆街,和扮作王子的仆街”后加了一句“这个世界上也没有公主,只有巫婆,同一些扮作公主的巫婆”。。。
很喜欢彭的出奇不意和站在旁观者角度的一种冷静。
他没有揪住你的领子,告诉你怎么去看 怎么去想。
而是恰到好处给你的思索的空间,给你点小小的tips,但却也不要你完全沿着那条小径抵达终点。
“好玩”才是最重要的。
就象从钟欣桐的口中透露着对ken花心的看法:也许他是受过伤才这样的。
没有责怪,没有一把眼泪一把鼻涕俗套的批判。
查了个字典。
发现ken还有知识范围的解释。
beyond our ken就是超出我们能力范围。
片尾引用的托尔斯泰的一段话。。。
只有不再执着于辨认一个我们眼前能解释的目标,承认那是超越我们的能耐。
我们才可以明白历史人物一生的经验。
感受他们留下的影响。
这样我们才会明白寻常人的能力局限。
命运或天才一类名词,已经是多余的了。。。
也许很多时候我们是做鸵鸟做的太习以为常罢了。。。
我什么烂片没看过!
“小姐,你的肝功能不好啊”天天工作到凌晨4点,再来点夜宵,当然不好了笨蛋。诶,骑着大龟王在大街小巷耍酷也是梦想之一啊。彭导,你真是太好玩了。
其实这个片子不好看的,只是早几年预言了阿娇的艳照事件和双子男的下场。
向预言大师致敬!PS:EX依然勾魂夺魄。
彭胖子把结局搞整得还8错,这是部预言片么~
这个世界本来就没有王子,只有王八蛋,还有假装王子的王八蛋。同样,这个世界也没有公主的,只有巫婆,和一些自以为是公主的巫婆。
感觉和阿娇的经历挺像
彭胖竟然预言了阿娇的艳照门所以多加一颗星。 片子不成熟, 格局很小,玩的不够开, 所谓公主王子巫婆王八蛋的辩证也余味甚弱, 但从配乐能窥见彭式独有的气质(其实色情部分更能体现)。 对陶红四川话上海话倒没什么, 我介意没听到粤语。
居然有我的小飞机场的音乐。。。我不喜欢阿娇!!
这个世界太伪善,真亦假来假亦真,没有纯粹的好人,最后几句颇似箴言
就知道事情不简单。女人有时候比男人更辣手!!!!!!!!
吴彦祖的上海话。。。
Beyond.Our.Ken.2004.DVDRip.XviD.DualAudio.iNT-YYddr
男人都是不可靠的,哪怕如吴彦祖那样
这个真没想到是老彭的作品,风格很迥异。
艳照门时 阿娇一定会想起这部电影 可是不明白 里面演的角色 虽然 同样对表面王子 内里王八蛋的 男友欲罢不能 但对于所谓的不雅照 至少 有豁出去的那种无所谓的大气 到现实中 却成了很傻很天真
只要锄头挥得好,没有墙角挖不倒。彭浩翔超能力吧,竟然在04年的电影里预示了08年轰轰烈烈的“艳照门”事件。
完全就是比谁演技更生涩,陶红你为啥不干脆诗朗诵……然而她们好歹比吴彦祖存在感强。最后一哆嗦的包袱显然被更强大的预言属性给比下去了。《春娇与志明》比这个合拍进步多了!
EX和现任的尴尬与默契~更何况是被劈的两只 整片里面的小诡计真的是恰倒好处啊~贱男人扮演的王子留给各位自以为是公主的巫婆们的只有争风吃醋,最后还不是落得一个两头皆空的结果!干!
彭胖子不但是艺术家而且还是预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