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Tom Hardy recorded his lines for the Venom symbiote during pre-production, and they were played back to the actor through an earpiece on set during scenes where Brock and the symbiote talk to each other.Tom Hardy在前期制作过程中录制了毒液共生体的音轨谈话,并且在电影里Brock男主和共生体相互交谈的场景中,通过耳机播放给演员。
2. Tom Hardy's son Louis Thomas Hardy is a fan of Venom, and Hardy took the role to please him: "I wanted to do something my son could watch. So I did something where I bite people's heads off." Louis also guided his father on how to appropriately portray Brock/Venom, since Hardy didn't know the character very well.汤姆哈迪的儿子路易斯托马斯哈迪是毒液的粉丝,因此哈迪接受了这个角色让他的儿子高兴:“我想做一些儿子可以看的东西。
所以我做了一些毒液应该把人头咬下来的想法。
” 路易斯还指导他的父亲如何恰当地描绘布洛克/毒液,因为哈迪不太了解这个角色。
3. Besides portraying Eddie Brock, Tom Hardy also provided the voice and physical stand-in for several scenes of Venom.除了描绘男主艾迪布洛克之外,汤姆哈迪还为几个毒液场景提供了声音和身体的替身4. The Venom symbiote recommends chocolate. According to the 1995 miniseries "Venom: The Hunger", symbiotes need a chemical called phenethylamine which is available in brains, and chocolate.Venom symbiote毒液共生体提到了巧克力。
这是来源于1995年的迷你剧“毒液:饥饿”,共生体需要一种叫做苯乙胺的化学物质,因此食用人类的大脑和巧克力。
5. Tom Hardy describes Venom as a tragic clown: "There's something funny about the circumstances of having a tragic gift. It's a superpower you don't really want, but at the same time, you love it. It makes you feel special. He's both a reluctant hero and an anti-hero."Tom Hardy将毒液描述为一个悲剧性的角色:“毒液不仅仅是一个从天而降的礼物,还很有意思,虽然你真正不想要的它的超能力,但与此同时,你还不得不喜欢它。
它让你感到特别亲切感。
一个具有两面性的角色,毒液自己本身不情愿成为超级英雄,也属于一个反英雄主义角色。
“6. Jameson, the astronaut who survived the crash in the opening sequence, is the son of J. Jonah Jameson, editor of the Daily Bugle and a public critic of Spider-Man.在开场序列中幸存下来的宇航员詹姆森是J. Jonah Jameson的儿子,他是Daily Bugle的编辑和蜘蛛侠的公众评论家。
7. Tom Hardy considers Venom the coolest Marvel hero because "he has a brazen swagger and a zero foxtrot attitude."汤姆哈迪认为毒液是最酷的漫威英雄,因为“他可以厚颜无耻大摇大摆做任何事和对待一切事物零容忍的态度。
”8. Ann reminds Eddie of his firing from the Daily Globe and his being forced to leave New York. In the Spider-Man comics, Eddie was a reporter for the Daily Globe, a rival newspaper of the Daily Bugle. In the comic, a serial killer known as the Sin Eater was going around and murdering people. Eddie interviewed a man who claimed to be the Sin Eater but, eventually Spider-Man caught the real Sin-Eater and it was discovered that the man Eddie interviewed was a compulsive confessor. Eddie was subsequently fired from his job because of this and shortly after becoming Venom moved to San Francisco.经女主提醒,艾迪(毒液男主)从“环球日报”中被解雇,并被迫离开纽约。
在蜘蛛侠漫画中,艾迪是Daily Globe的记者,Daily Globe是Daily Bugle的竞争对手。
在漫画中,一个名为罪恶食者的连环杀手正在四处奔走并谋杀人。
Eddie采访了一名自称是食人魔的男子,但最终蜘蛛侠抓住了真正的凶手,发现被Eddie采访的男子是一位强迫症患者。
Eddie因此随后被解雇,因为这一事件所以Venom毒液男主搬到旧金山居住。
9. Anne Weying works for a law firm called Michelinie & McFarlane. These are the names of Venom's creators David Michelinie and Todd McFarlane.女主Anne Weying在一家名为Michelinie&McFarlane的律师事务所工作。
这些是Venom毒液的创作者David Michelinie和Todd McFarlane的名字。
10. The filmmakers cite the films of horror directors John Carpenter and David Cronenberg as an influence on the film, as well as the horror comedy films An American Werewolf in London (1981) and Ghostbusters (1984).电影制片人引用了恐怖导演约翰卡彭特和大卫克罗宁伯格对这部电影的影响,以及恐怖喜剧电影“美国狼人”在伦敦(1981年)和捉鬼敢死队(1984年)。
11. Venom's line "Eyes! Lungs! Pancreas! So many snacks, so little time!" comes from "Amazing Spider-Man" #374.毒液的名言:“来自“神奇蜘蛛侠”#374。
:「眼、肺、胰脏,才这么点?
不够吃!
」(Eyes, lungs, pancreas ... so many snacks, so little time)。
12. Tom Hardy cites The Ren & Stimpy Show (1991) as an influenc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ddie Brock and Venom: "I always saw Venom as a lounge lizard, and Eddie Brock as an everyday kind of guy who's inherited this massive ego beast."汤姆哈迪引用了The Ren&Stimpy Show(1991)对艾迪布洛克和毒液之间关系的影响:“我总是喜欢把毒液当作一条被关住的凶猛的蜥蜴,而男主艾迪布洛克则是在这方面很有天赋,他继承掌控了毒液共生体这个强大的野兽。
”13. This film is well-known to have an extremely difficult production history. The film was originally envisioned as a direct spin-off from Spider-Man 3 (2007), though Topher Grace was not slated to return to the role. Shortly after the films were rebooted, the film was announced once again, though this time within continuity of the Webb series. Chris Zylka expressed interest in playing the characters Flash Thompson iteration, which was currently running in the comics at that time. Once The Amazing Spider-Man 2 (2014) was released, Sony announced that "Venom: Carnage" would be a part of their Spider-Man Cinematic Universe. Soon afterward, Sony and Marvel decided to collaborate with the Spider-Man films, opting to reboot again, and placing a Venom spin-off on hold. Though Sony wishes to continue with their spin-offs of Spider-Man, no word has been announced on future projects as of February 2018.众所周知,这部电影相当的难产,这部电影原本被设想为蜘蛛侠3(2007)的直接衍生品,尽管Topher Grace没有被重新定位。
电影重启后不久,索尼公司电影再次宣布,虽然这次是在Webb系列的连续性中。
Chris Zylka表示有兴趣玩Flash Thompson迭代,当时正在剧本中运行。
一旦The Amazing Spider-Man 2(2014)超凡蜘蛛侠2发布,索尼立即宣布“毒液:大屠杀”将成为他们超凡蜘蛛侠电影宇宙的一部分。
不久之后超凡蜘蛛侠出师不利后,索尼和Marvel决定开始新版蜘蛛侠:归来电影合作,选择重启蜘蛛侠电影,并暂停Venom毒液项目。
虽然索尼以后希望继续他们的蜘蛛侠分拆项目宇宙开发,但截至2018年2月,有关险恶六人组未来的项目还没有公布任何消息。
14. Tom Hardy based his performance as Eddie Brock/Venom on three actors: Woody Allen ("the tortured neurosis and all the humor that can come from that"), martial artist fighter Conor McGregor ("the taste and capability for uber-violence"), and Redman ("out of control, living rent-free in his head.").汤姆·哈迪在三位演员身上找到灵感来扮演埃迪·布洛克/毒液这个角色:1.伍迪·艾伦(“他表演的被折磨的精神状态不正常和各种不乏幽默的冷笑话”),2.武术指导康纳麦格雷戈(“表演出非常具有相当暴力行为能力的演技”) 和3.Redman(“表演出一个可怜的失控的形象,他把他的大脑不断让给寄生体用。
”)。
15. The film released in the 30th Anniversary year of Venom's debut in Marvel comics (May 1988).这部电影是在Venom毒液在Marvel漫画中首次亮相30周年(1988年5月)。
16. Originally, Tom Hardy was going to portray Venom in motion-capture visual effects, but that plan was scrapped because the facial features couldn't be imitated: "Your eyes and teeth and tongue are not going to match with his, and you need a seven-foot tall basketball player in a Lycra suit for the physical shots!" Venom is fully computer graphics imagery in the film.However, Tom Hardy did perform as Venom on-camera in the costume of Brock, over which Venom was animated in key-frame to match the movements and stunts of Hardy.最初,Tom Hardy想要描绘Venom毒液的动作捕捉视觉效果,但是这个计划被废弃了,因为面部特征无法模仿:“你的眼睛,牙齿和舌头都不可能与毒液动作捕捉同步在一起,因为你不够高!
一个7英尺高的篮球运动员才能为毒液动作捕捉拍摄!
“ 因此电影中毒液的动作捕捉是完全计算机图形图像模拟出来的。
然而,汤姆·哈迪(Tom Hardy)确实在布洛克(Brock)的服装中以毒液的试镜出现在毒液电影上,电影中毒液在关键帧中被动画化以用来匹配哈迪的动作和特技。
17. (Cameo) Stan Lee: The Marvel founder appears as a dog walker near the end of the movie.(Cameo)斯坦李:Marvel的创始人在电影结束时看起来像一个遛狗的路人。
18. The name of Brock's apartment building, Schueller, after Randy Schueller, a Marvel Comics fan who in 1982 suggested the idea of giving Spider-Man a black costume. The costume would debut in 1984 and would later evolve into the concept of a sentient alien being, and later into a symbiote.布鲁克公寓楼的名字——舒勒,这是继漫威漫画迷兰迪舒勒之后,他在1982年提出了给蜘蛛侠穿上一个黑色服装的想法。
这个形象最初在1984年首次亮相,后来演变成一个有感觉的外星人的概念,后来成为毒液共生体现在的角色。
19. This is Michelle Williams' first superhero film. When asked why she wanted to be a part of this movie, she said, "I always like to do things I haven't done before, genres, parts. I like a challenge, and one of those challenges has been stepping into a bigger world."这是女主米歇尔威廉姆斯的第一部超级英雄电影。
当被问到为什么她想成为这部电影的一部分时,她说,“我总是喜欢做我以前没做过的事情,我喜欢挑战我没有演过的类型电影,感谢其中一个接受的挑战已经让自己遨游在更广阔的领域。
”
十一月最受期待的大片可以说非《毒液》莫属了,观众与影评人背道而驰的评分也让大家迫切想看到这个全新的超级英雄到底怎么样,其实这部超级英雄电影十分轻松搞笑,是一个非常合格的爆米花电影。
“野路子”超级英雄首先从设定上就非常有意思,众所周知超级英雄除了天神级别的如雷神、超人等,普通超级英雄有一个规律,那就是富人靠科技穷人靠变异嘛,而毒液完全是野路子,它不靠科技不靠变异,靠的是寄生,也可以理解为附身。
因为毒液本身是一个液态的生命形式,是需要寄生在宿主身上才能生存的共生体,共生体与宿主合体之后才能成为真正的毒液。
有趣的是,当共生体想要寄生的时候,宿主是没有拒绝的权利的,这十分的霸道总裁范了,更厉害的是寄生之后,共生体不仅可以控制宿主的身体,还可以读取宿主的思想。
在电影中,汤老师饰演的记者埃迪就是那个被寄居的宿主,也是毒液寻求了几个不同的宿主之后判断最合适的一个,有了汤老师加持的毒液,逐渐被汤老师的性格影响,慢慢有了认同人类善恶观的意识。
两个人都是各自星球的loser,却合体成为保卫地球与人类的超级英雄,并且两个人缺一不可,共用一个身体合体战斗,这是以往的超级英雄所没有的。
值得一提的是,电影中的打斗场景非常精彩,一定不要错过。
除了共生体、超级英雄之外,毒液还有很多其他身份,比如心理专家、情感专家、 嘴炮大师、情话达人、噪音苦手等等… …别看毒液长的可怕,动不动就爱吃人,但其实内心是很柔软滴,它会用语言和行动鼓励埃迪变强大,变自信,还会化身情感专家积极促进埃迪与前任的感情。
它十分蠢萌,每次埃迪提到“寄生”时它都会傲娇生气,会毫无防备之心向埃迪和盘托出自己怕火和怕噪音的弱点,而且它还是个话唠,嘴炮功力直逼小贱贱和星爵,实在是太反差萌了,想拖回家!
loser合体救世界loser拯救世界的故事我们看过不少,《毒液》之前的漫威超级英雄里最著名的loser要属银河护卫队成员了,每个人都是银河系不折不扣的loser,但他们每个人都经历了极残酷的人生历练,更何况星爵实际上是半神半人的存在,所以,毒液应该是实际意义上超级英雄里最loser的了,这对我们观众来说是极具意义的,相对天生神力以及穿上高科技紧身衣的超级英雄,我们乐于看到一个普通的loser逐渐振作和强大的故事。
两个loser,一个蠢萌一个怂萌,合体后的互动非常搞笑,瞧瞧毒液打招呼的姿势,十分的酷炫了,“我是毒液,你是我的。
” 一开口就是磁性十足的低音炮,苏炸,看到这里影院都沸腾了。
还有毒液附在女主身上与埃迪接吻的场景,影院再次沸腾,女主站在眼前,观众宁愿选择相信是毒液在和埃迪接吻。
对于毒液的寄生,埃迪一开始是拒绝的,此时的埃迪还是个自暴自弃的loser,因自己一时贪心导致自己和女朋友都丢了工作,女朋友因此弃他而去, 他搬去了旧公寓,没有了爱情没有了猫,也没有了生活的斗志,遇到恶霸甚至制造噪音的邻居连吱一声的勇气都没有。
这里要表扬一下汤老师,将埃迪的废柴形象表演的十分真实又极具喜剧效果。
而毒液在自己的种族中十分不受待见,可以说是自己星球的loser了。
埃迪阴差阳错之下被毒液附身后,莫名拥有了无穷的力量,他首先是惶恐,一度想要摆脱掉身上这个“寄生虫”。
在毒液霸道的“绑架”下,他开始适应并控制这股强大的力量,学会与毒液共处,两个人不断控制与反控制,在打斗时更有默契,在善恶观上也达成了“只吃坏人”的约定。
到最后自然的说出“我们是毒液”,这是两人互相接受并变默契的证明,也是毒液最终成为毒液的证明。
此前外媒不好的评价基本都是基于对漫画改编的不满,比如《纽约邮报》和《滚石》杂志的评价是不够“毒”,但抛弃原著的执念,蠢萌搞笑的毒液也非常可爱呀,正如海报上写的“这个世界需要一个不同的超级英雄”。
总之,《毒液》虽有不足,但抛弃漫画与成片的不同,作为一部喜剧片来说绝对是合格了,那些说评分低不想看、毒液太丑不想看的人最后在影院笑成狗,简直是年度大型真香现场了。
纵使所谓的开画成绩再高,也无法遮掩其糟糕的品质。
因为工作关系,以前讨论此类电影,还会斟酌一下票房要素,如今对我来说,数字却已经越来越无甚意义了。
在单纯的电影批评层面,显然更应偏向唯作品论,一切的美学意义与社会价值等均是以作品本身辐射的。
而明星号召力、舆论效应、话题营销、乃至互联网评分等,都是极为次要甚至不值所虑的场外因素。
当然,除了极端的烂片和已被时间证明的经典之外,绝大多数电影都是不上不下的水平,因此关于作品本身的品质,自然也是见仁见智。
故本文再如何如何,终究只是一家之言。
而在如今这个大众评论狂欢、喜好组队扎营的时代,对一部热片施以差评,已成为一个需要消耗极高成本的行为。
所以,《毒液》作为索尼漫威群英宇宙的第一部电影,到底够不够响亮?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这部汇集了汤姆·哈迪,米歇尔·威廉姆斯的最新漫改电影,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地扑街了。
本来,今年我的观影计划中是没有它的,一方面个人期待值不是很高,另一方面是大陆迟迟不定档,因此只是抱着顺其自然的心态等待上映。
巧的是,在台湾时正好赶上《毒液》比北美提前两天上映,再加上关于电影大师和影史理论两大系列专题的筹策令我焦头烂额,所以想了想还是和亲朋一道去看场2D IMAX吧,至少可以放松一下(否则可能会选择看些大陆没有的艺术片了)。
看罢之后,因为抱着不高的期待,故谈不上什么失望,然而其索然无味的程度,也并未让我得到彻底的放松。
这部电影毛病非常多。
最后一个彩蛋走完后,我在网上写了个速评,自然给了低分。
然后才看到外媒评分解禁,烂番茄那边分数低的都长绿毛了。
接着又看到一些台湾观众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
有的人说也许是《一个明星的诞生》请水军给的差评,对此我不甚了解,不便多言。
至少从自己的角度来说,《毒液》作为索尼“背水一战”的作品,基本算是失败了。
当然,说本片像2015版的《神奇四侠》那样烂,当真黑得有些过分。
怎么说也比《绿灯侠》强上一两个量级,属于新千年漫改电影领域的中下等素质。
关于本片的一些幕后讯息,之前都是泛泛了解的。
如果这些讯息都准确可靠的话,那么如今《毒液》的负面口碑,确实应该由索尼来背锅。
比如汤姆·哈迪扮演的艾迪·布洛克被毒液附身后,叙事节奏从拖拉机摇身变成法拉利,一心赶着收尾的糟糕观感,就应该是为了PG-13删掉三四十分钟戏份的原因。
还有索尼本身的电影战略。
漫威的MCU风光了十年,虽然今年《无限战争》又搞了个大事件,但实际上红利期已经渐渐过了。
其他公司想打造类似的电影宇宙观,几乎都落个半死不活的境地。
华纳的DCEU自不必说,环球的“黑暗宇宙”差不多被《木乃伊》搞成了痴人说梦,传奇的“怪兽宇宙”也是步履蹒跚地开发着。
高概念电影宇宙这块蛋糕,已经被吃的差不多了,保质期也没剩多少。
索尼手握九百多个漫威角色,却都以二三流为主。
因为《超凡蜘蛛侠》系列达不到预期,如今小虫已经回归MCU了。
然而索尼又不想一下子放弃漫改这块蛋糕,尤其是蜘蛛侠系列里的那些亦正亦邪的特色人物,还没上过银幕就扔了的话,着实可惜。
于是他们绞尽脑汁地启动了一个“Sony's Universe of Marvel Characters(也就是索尼漫威群英宇宙,以前被人们普遍称为Sony's Marvel Cinematic Universe)”。
这几乎可以看作是一个没有蜘蛛侠的蜘蛛侠配角宇宙,可见其尴尬处境。
在没什么拿得出手的作品前,想必迪士尼漫威本部也不会给予多大支持。
之前曾计划将“险恶六人组”的每个人都拍一部独立电影,后来传来《毒液》的消息,然后又是汤老师倾情加盟,似乎为影片的宣传加了不少分。
但是几个预告片的反响谈不上多么火爆,后来又公布分级为PG-13,让一众漫画粉丝大跌眼镜。
险恶六人组(Sinister Six),左至右:沙人(Sandman)、章鱼博士(Doctor Octopus)、秃鹫(Vulture)、电光人(Electro)、神秘客(Mysterio)、克莱文(Kraven the Hunter)从结果来看,毒液与PG-13确实八字不合。
主要原因,自然还是这个角色与原著风格的特殊性。
他首先是一名反派,而且是极端阴暗残暴的那种,从其恐怖的造型便可窥见一二。
其次,因为人气越来越高,他最终算是改邪归正了,有了自己的系列,与蜘蛛侠联手抗敌。
哪怕最初几乎很少以纯粹正义的动机驱使。
作为外星寄生体与地球人结合,他的精神层面所包含的东西要更复杂,不能单纯从反英雄的角度去刻画。
所以,本来大家期待能在《死侍》和《金刚狼》之后又看到一部限制级漫改电影,而且毒液这个角色拍限制级是能玩儿出不少花样的,也是非常合适的。
却因为索尼保守的商业策略,终于还是大刀阔斧砍成了合家欢电影。
于是,影片毫不意外地流露出一种不伦不类的调性,更像是对迪士尼的谄媚之作。
本片取材自1993年推出的《致命守护者》与1995年推出的《共生体星球》两个系列漫画。
前者是头一次让毒液成了正面人物,与蜘蛛侠联合对抗共生体的后代。
后者讲的是地球被一大堆外星共生体入侵,迫使蜘蛛侠与毒液、屠杀合力抵御入侵。
《致命守护者(Lethal Protector)》与《共生体星球(Planet of the Symbiotes)》这两个系列我没有看全过,大概是因为年代关系,其情节设计难说多么出彩,也不像弗兰克·米勒和阿兰·摩尔那样有特别风格化的东西。
然而,电影《毒液》将这个两个素材整合到一起,也只能说是改而不编,即没有开发出新的风格与味道,还丢失了原著中的精髓。
实为遗憾。
影片整体的结构就是——没有结构。
如果非要做形式分析的话,我们只能勉强将其切成两段:艾迪·布洛克被毒液附身之前和之后。
在艾迪被附身之前,我们看到的是一场冗长、乏味、尴尬的美式爱情肥皂剧。
在艾迪成为毒液后,我们得到的是一个爱讲冷笑话的外星来客,漏洞百出的情节,失心疯一般的叙事节奏,以及几场过家家似的动作戏。
事实证明,汤姆·哈迪与米歇尔·威廉姆斯完全不来电。
这是两名能在各自作品中独当一面的优秀演员,到了本片里却沦落成一加一小于零的效果。
从影片第一个场景,米歇尔·威廉姆斯朝汤姆·哈迪扔枕头开始,一种难以言状的隔阂与尴尬就弥漫在空气中。
两个人好像各自揣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一样,完全不敢直视对方的眼睛。
表情和肢体动作也相当僵硬,甚至台词都让人感觉是颠三倒四的。
而且两人之间常常隔着能通过一辆公交车的距离,当真是相敬如宾。
我不得不承认《超凡蜘蛛侠》里加菲与石头姐的对手戏要比这个不知高明到哪里去了。
造型设计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
米歇尔·威廉姆斯这么有气质的女演员,在《断背山》、《海边的曼彻斯特》、《金钱世界》里从未让人失望过的女演员,怎么本片里的造型就像充气娃娃一样?
尤其是那对儿和汤老湿嘴唇一样粗的眉毛,实在太容易笑场了。
而且这个人物的内在写的相当失败,不可避免沦为成“绿茶婊”。
另一方面,汤老师这回真是“老湿”了,印象中全程他的头发就没干过。
旧金山就那么多雨吗?
还是影片想表现类似赛博朋克的氛围呢?
其造型对人物性格也毫无帮助,却时不时总有《勇士》、《倒带人生》甚至《疯狂麦克斯》的既视感,于是这个记者身份反而显得违和了。
另外,这也是继《黑暗骑士崛起》、《疯狂麦克斯》、《敦刻尔克》等片后,汤老湿再次戴上“面具”。
总之,汤老师固然沉浸于很好的表演状态,却全程没对上这部电影的状态(也可以说电影本就找不到状态)。
所谓类型电影的故事可以简单,但决不能空洞,《毒液》则犯了类型片的许多禁忌。
影片可看成三条故事线,一个是汤老湿线,一个是反派查尔顿·德雷克的阴谋线,一个是暴乱环球旅行线。
三条线各自已经拍得非常俗套了,几次交汇又显得非常敷衍。
一切的情节推动都是最简单的那种因果链,像小学生作文写不下去就拍下大腿一样。
艾迪·布洛克与安妮的感情戏已经全面垮塌了,而在事业方面,影片也没有讲述的多么好。
因为采访德雷克遭辞职,这条线基本就停止发展了,展现了大量艾迪落魄生活的段落,却并未衬托出什么人物塑造和情节转合。
我能明显感觉到在反派女博士良心发现之前,编剧已经对这条线没有任何想法,什么东西都讲不出来了。
而当女博士找到艾迪时,剧本居然还要设置一个老套的拒绝桥段,然后没有任何过渡或反应场景,马上让艾迪强行受一番刺激(看到女友投入了新的恋情),于是顺利成章接受了女博士的请求。
如此过时的情节设计犹如博物馆里的文物。
作为共生体,毒液也有自己的情感和意识,这本来是可以大作文章的地方。
不同于山姆·雷米《蜘蛛侠3》本就有性格缺陷的记者,汤老湿的艾迪三观较正,正义感强,不向金钱与威权低头(所以前期宣传中“本片没有一个好人”的说辞,纯是欺诈消费者)。
而众所周知的,毒液又是极其残忍,毫无人类道德感的生物。
二者不同意识形态的交锋,本应是一大看点,那种宿主与寄生体的思想对抗和征服与反吞噬的挣扎,该是相当迷人的。
可电影丝毫没有这方面的企图。
许是这种描绘对导演编剧来说太难了吧,也不排除商业方面的考虑。
无论如何,当毒液附身在艾迪身上后,影片立刻变成了一出山寨版的《寄生兽》。
《寄生兽》当然是很优秀的漫画,电影版第一部也还不错,但山寨版又能好到哪里去?
即使泉新一和小右都有非常精微的心理转变刻画。
反观艾迪和毒液从对抗到妥协再到和解的过程,生动性远不及其万一。
影片几乎只用了一个高档餐厅里恶搞喜剧式的段落去展现毒液与艾迪的冲突,尔后只消毒液一句甜腻的“我喜欢你”……好吧,再加一句“你我都是屌丝”,就试图解释掉所有的问题,并且更让它变成了一个情感顾问和人生导师。
按理说,共生是特别容易出彩的一种角色关系,虽为宿主却很被动,虽为寄生体却很强势。
毒液与艾迪这对儿也一样,从主体角度来说,应该遵循一种困惑-恐惧-屈服-对抗-妥协/和解/逃脱/反征服的过程。
其中包含着数十个可以激发内在矛盾与情感代入的点。
可是本片将冲突仅局限于困惑到恐惧这两个浅层面,然后就直接让艾迪与毒液义结金兰了。
实在是过于鸡肋无聊。
类似本片这种烂俗的性格塑造与人物关系处理值得我们警惕——试想如果好莱坞把所有超级英雄都写成嘴炮党、耍宝侠这一个德行还能大受欢迎时,未来可能所有的多元化角色书写便失去了意义,甚至类型电影整体都将面临统一极权式创作的危机。
空洞乏味的角色与弱智的情节设计,不仅毁了汤老湿和米歇尔等优秀演员,还毁掉了三十多年来无数漫画家和编剧苦心经营的毒液形象。
鲁本·弗雷斯彻是个对大预算制作与剧本掌控力不足的平庸导演,调度能力也不行。
这次其实在视听上反而还有点超常发挥的意思。
所以抛开千疮百孔的文本层面而言,影片在某些段落的影像构建值得称道。
在暴乱环球旅行的这条线上,靠着光线与色彩,氛围烘的还不错,尤其是女警察被寄生之后的一小段影像风格,明显承袭鲁本自己的《丧尸乐园》。
但是桥段都在无数恐怖片和灾难片里司空见惯了,也难以给人悬念或紧张之感。
毒液在大楼里与众警察对抗的情节,烟雾用的还算出色,运镜也比较到位,于是又呈现出一些怪兽电影的质感。
但是在那些小清新式谈情说爱的场景里,剪辑与调度都出了不少的问题。
最后毒液与暴乱的“胶水大乱斗”,在视觉上还是能看出有想法的。
包括造型与动作设计,比之前的几场不痛不痒的动作戏好得多。
许多观众觉得两个怪物的颜色太过接近,又是夜戏,不容易分清敌我。
不过我倒觉得没有这个问题,反而是最后双方张牙舞爪的定格造型,CG做的相当糟糕,简直落到国产页游水平,直接破功了。
本片还有些植入广告,比如索尼自家的PS4,以及腾讯QQ,不过都比较克制,难对观感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两个彩蛋,第一个还不错,给续集铺垫,主要是演员让人惊喜,应该是与导演的第二次合作,表演风格仿佛重现了“天生杀人狂”。
单这一段,就碾压了正片里的那位毫无存在感、眼神过于无辜的智商(智障)型反派。
第二个与SUMC和毒液都没多大关系,是动画版《蜘蛛侠:多元宇宙》的贴片广告,恶搞了山姆·雷米《蜘蛛侠2》的列车段落。
影片整体缺陷太多,亮点太少。
我个人觉得如果有打折票或免费观影的机会,还是可以一看的。
当然,汤老湿粉丝应该去捧场,因为他不仅全程湿漉漉的,更是在片中发挥了演艺生涯几乎全部的喜剧潜力。
很多人不敢说,这部电影烂透透透了,毒液本人会这样形容这部电影:PUSSY!
一开始无聊冗长几十分钟就讲反派害人,主角鲁蛇,又没新意拍的又不好看,哪怕让艾迪多脱几次衣服也不至于这么无聊。
浪费的时间只能从后面的剧情里挤,导致毒液讲的情话如同PUA渣男一样不走心,还没怎么磨合就喜欢你为了你宁死守护地球了,你是反超级英雄吗,傻白甜都没这么傻。
导演可能是觉得观众都傻X的,只想拍一个傻X都看得懂的电影,以撒这个名字一出来就知道他要牺牲,稍微留点空白的美感不好吗,非得让反派和动物世界赵忠祥一样耐心科普了一下以撒是谁,他为什么要牺牲,我为什么要。。。
可以说一开始就觉得这反派low爆了。
为什么没有教堂的第一次!!
实验室里那个第一次结合,可以说是儿童电影都不会这么拍,科学家让艾迪不要碰任何东西,艾迪进去就砸了玻璃当大盗,神奇的是这玻璃原来可以靠人力砸开哦,神奇外星生物这么厉害(自以为)连玻璃都打不开,到结尾都没想起自己害死的科学家,是记者不是无脑黑猩猩,节省的时间都省在这了吗艾迪和毒液的吻感受到了导演想讨好吃这条线的,但实在是匆匆忙忙,还是建立在一个极其脑残的剧情后面的,反派要去森林杀艾迪,你是不是傻!!
实验室里最安全了,是为了一万种意外才去森林吗?
脑残桥段太多,火箭的发射地和城市只隔了一座桥啊,声波就能搞死的外星生物还想来侵略地球啊,是主角的智商给了你们勇气吗,一路换宿主只是为了换到反派身上啊,这条线加在一起能有十几分钟至少吧,完全是一条游离剧情之外的线,看到一个接一个换宿主只会想翻白眼,有这时间想听艾迪和毒液多聊聊天好吗,从宇航员到亚裔女人到老女人到小孩,教科书级的垃圾情节设计最后一口吃了那个抢劫小卖店店家的小混混那里,感觉导演想说“你看这是个反超级英雄吧他可是吃了罪不至死的人呢”但前面的毒液一直表现的都是能被艾迪控制了,最后只能说要么艾迪傻了要么导演傻了最大的感觉就是不走心,没有一个人物的塑造让我感觉到走心,都是前后矛盾,行为奇怪,看完的感觉就是被糊弄非常不爽!
艰难的制作之路 电影《毒液》的制作史可以说是异常的艰难曲折。
《毒液》最开始是计划作为《蜘蛛侠3》(2007)的外传来拍摄的,虽然托弗·戈瑞斯说过他不会再去出/演毒液了。
但是《蜘蛛侠3》(2007)拍摄完了后也不见动静。
于是到了蜘蛛侠电影系列(这里说的是《超凡蜘蛛侠》(2012)的拍摄,当时的导演是马克·韦布)再次启动的时候,《毒液》又一次被提了出来。
在《超凡蜘蛛侠2》(2014)一上映之后,索尼宣布了拍摄《毒液》的计划,并透露“屠杀”将会成为蜘蛛侠电影宇宙的一部份。
在那之后,索尼和漫威决定联手拍摄《蜘蛛侠》系列,并把《毒液》项目保留起来。
虽然这期间,索尼一直想拍摄《蜘蛛侠》的外传系列,可是关于这个系列的进展,传出来的声音却很少。
注:毒液:外星共生生物。
毒液因为是共生生物,如同地球上的共生生物一样,需要一个宿主来生存。
毒液的第一个宿主是蜘蛛侠,第二个宿主也是很出名的,是记者艾迪·布洛克。
而毒液与宿主(人)结合之后形成了一种“双重生命体”,而这种双重生命体称自己为“毒液”。
所以在本中如果说的是艾迪·布洛克,那么指的就是毒液,说的是毒液,那么就是艾迪·布洛克,就是一种类似于“人剑合一”的状态。
托弗·戈瑞斯就是那个在《蜘蛛侠3》(2007)中扮演艾迪·布洛克的记者。
在教堂的时候,彼得帕克身上的毒液共生体跑到了他身上去了,然后与他结合,变成了可怕的反派。
托弗·戈瑞斯饰演的艾迪·布洛克屠杀:是个超级反派,是杀人狂与毒液的卵结合而成的产物。
屠杀(Carnage)本片的传闻1. 有传闻说,汤姆 ·哈兰德饰演的蜘蛛侠将会客串本部电影。
2. 曾有传闻《异星觉醒》(2017)是本片的前传,虽然后来这个传闻被揭穿了。
对本片感兴趣的演员和导演1. 克里斯·泽尔卡曾对闪电汤普森这个角色表达过兴趣,在《超凡蜘蛛侠》(2012)中,他出演的角色也是闪电汤普森。
注:为什么在这里提到了闪电·汤普生,因为他就是后来的毒药特工。
在伊拉克战争中受伤,双腿截肢了,在军方计划下,与毒液共生体结合,成为了毒药特工。
克里斯·泽尔卡在《超凡蜘蛛侠1》扮演的汤普森2. 杰基·厄尔·哈利曾对饰演屠杀表达了兴趣。
杰基·厄尔·哈利3. 在2012年的3月,《超能失控》(2012)的导演乔什·特兰克与索尼商谈,关于他有兴趣执导《毒液》的事情。
4. 斯蒂芬·法拉利和 凯南·鲁兹曾想去扮演《毒液》。
5. 金·凯瑞,迈克尔·C·豪尔,迈克尔·法斯宾德和卡梅隆·莫纳汉都是影迷们希望他们出演“屠杀”的人员。
其中卡梅隆·莫纳汉是唯一一位主动表达了出演该角色兴趣的演员。
卡梅隆·莫纳汉以在美剧《哥谭》(2014)扮演了他最具突破性的角色“杰罗姆”而出名。
卡梅隆·莫纳汉在美剧《哥谭》饰演的杰罗姆6. 卡梅隆·莫纳汉曾说他愿意去在电影中扮演屠杀。
7. 这是汤姆·哈迪自《黑暗骑士崛起》(2012)以来的第一部漫画电影。
8. 在愚人节那天,扎克·埃夫隆开玩笑的说他将会扮演艾迪·布洛克。
电影的背景设置1. 电影的背景是设置在在漫威电影宇宙之外的。
2. 本部电影是第一部背景处在索尼漫威宇宙的电影。
3. 在2017年的6月,漫威的制片人凯文·费吉确认这部影片不会设置在漫威电影宇宙,但是艾米·帕斯卡尔却与他相反,她说会设置在漫威电影宇宙。
最后片方宣布毒液将会发生在自己的宇宙。
注:凯文·费吉:凯文·费奇是漫威影业总裁兼制作人。
艾米·帕斯卡尔:她是美国的著名的商业经理和电影制片人。
从2006年到2015年,她担任了索尼影业动画部门的主席,同时也是索尼影业的主席之一。
左是凯文·费吉,右是艾米·帕斯卡尔曾经的安排1. 艾里克斯·库兹曼和丹特·哈珀原本分别被安排执导电影和写电影剧本。
2. 艾里克斯·库兹曼曾与片方会谈来指导此部电影。
3. 盖瑞·罗斯也曾与片方会谈执导本片。
4. 索尼曾考虑让芬·维特洛克来出演毒液,让艾伦·图代克饰演屠杀。
左是芬·维特洛克,右是艾伦·图代克影迷的选择1. 沃尔顿·戈金斯,金·凯瑞,和 卡梅隆·莫纳汉是影迷选择的最希望扮演屠杀的人选。
从左至右,依次是沃尔顿·戈金斯,金·凯瑞,和 卡梅隆·莫纳汉2. 扮演毒液的角色,影迷们最喜欢的演员是乔什·爱默生。
乔什·爱默生出演过两个电影系列的演员汤姆·哈迪是既出演过蝙蝠侠电影(他出演的是2012上映的诺兰执导的《蝙蝠侠3:黑暗骑士的崛起》),又出演了与蜘蛛侠相关电影(指的就是本部电影《毒液》)的演员。
演员是迈克尔·基顿也是如此,他出演了1989年上映的《蝙蝠侠》和1992年上映的《蝙蝠侠归来》,出演的角色正是蝙蝠侠,他出演的蜘蛛侠电影是《蜘蛛侠:英雄归来》(2017)。
另外,J·K·西蒙斯也出演过《蜘蛛侠》(2002),还有含有蝙蝠侠的电影《正义联盟》(2017)。
从左到右依次是汤姆·哈迪,迈克尔·基顿,J·K西蒙斯本片的灵感来源电影的制片人们用了以下毒液漫画的故事情节来作为本片的灵感来源:“致命的保护者”和“共生体的星球”。
前者讲的故事是:毒液变成了一个保护洛杉矶人民的英雄。
后者讲的故事是:地球被共生体大军所入侵。
左是“致命保护者”的漫画封面,右是“共生体的星球”的漫画封面其他细节除了里兹·阿迈德扮演的角色,大家都还不知道,马特·史密斯,佩德罗·帕斯卡和 马提亚斯·修奈尔的角色都处在神秘之中。
里兹·阿迈德奥利弗·斯考尔是本片的美术执导,同时也是《蜘蛛侠:英雄归来》(2017)的美术执导。
奥利弗·斯考尔未经同意,不得转载2018.2.12完成全文翻译整理自一下网站: http://www.imdb.com/title/tt1270797/trivia?ref_=tt_trv_trvhttps://en.wikipedia.org/wiki/Venomhttps://en.wikipedia.org/wiki/Amy_Pascal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arnage_(comics)https://en.wikipedia.org/wiki/Venom:_Lethal_Protectorhttps://en.wikipedia.org/wiki/Planet_of_the_Symbiotes 我完成的其他花絮故事:《三块广告牌》的幕后以及致敬!
你知道科恩嫂的花头巾是在向哪部片子致敬吗?
知道片中的小鹿是谁吗?
你知道弹吉他的伍迪·哈里森吗?
你知道...... 关于《复仇者联盟:无限战争》,你可能不知道的事 2018,汤姆·哈迪的 《毒液》,很多事情,你有所不知裴淳华和克里斯蒂安·贝尔的新片:关于《敌对分子》你不知道的事银翼杀手,30年后归来:《银翼杀手2049》杰克·吉伦哈尔新片《坚强》幕后阿汤哥新片《美国制造》电影花絮梦工厂动画《内裤队长》幕后《房间》女主布丽·拉尔森新片《玻璃城堡》电影花絮卡西·阿弗莱克、鲁妮·玛拉的新片《鬼魅浮生》幕后故事,花絮,还有很多,还算可以吧《蜘蛛侠:homecoming》花絮翻译:里面关于霍兰德的很多,有意思的还是关于巴基和美队吧Baby driver (极盗车神)的所有花絮塞隆女王和一美敬业的《极寒之城》《死侍2》花絮:关于预告片和影片制作
十几年前还在读小学,蜘蛛侠3里的毒液和黑蜘蛛在刚上映那时都是每日上学必讨论的话题,黑蜘蛛和沙人究竟谁厉害根本争不出结论。
虽然最后追了蝙蝠侠漫画,但蜘蛛侠才让我产生过对超级英雄的憧憬,我对蜘蛛侠的相关电影也十分关注,Uncle Ben那一句责任越大,能力越大在我看来就是老三部曲的灵魂之句。
可能托比版太经典,我们那一代最先接触到的超英也只有他(超人因为太强大了有疏离感),之后超凡和MCU的蜘蛛侠虽然比较贴近漫画设定,但看完就是没感觉,甚至是很厌恶。
明知道漫画里面的蜘蛛侠爱耍嘴皮子,但就是不喜欢。
看到一些新粉嘲讽托比版天天苦大仇深的样子,就更没好感。
十几年前让我们着迷的反派回归荧幕自然很期待,再加上汤老湿主演,感觉这部片肯定会很惊艳。
最开始的预告片印证我的想法,虽然毒液没现身,但整部片是往惊悚片方向走。
但后来出的几段预告片越看越觉得不对劲,怎么这个毒液开始了我们熟悉的幽默笑话?
上映前不久宣布这部电影是PG13,汤老湿也发言他最喜欢的四十分钟戏被删了,我就觉得废了,这又是一部被MCU同化的合家欢电影。
就像正义联盟一样。
其实近几年,MCU电影惯用的伎俩在许多热门电影都能发现,甚至有种把电影市场方向带歪的感觉。
以前的电影角色之间没有那么多不必要的尬聊互动,或是讲笑话,甚至根本就没有!
以前电影中父母跟小孩对话非常自然,而现在的却有一种做作的家庭温馨感,仿佛专门做给观众看:你们看,我们是多么温馨的家庭!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对话多么有趣。
这才是合家欢该有的样子!
像蚁人2里面,那种塑料味十足的家庭戏我真的感到恶心。
说回这部电影,由于提前降低期待值,看完之后也没觉得像Metascore说的那么糟,摩托车追逐戏让我们看到了毒液战斗特有的功能,相反最终打戏十分缭乱,cg感很重,像一堆胶水油漆飞来飞去。
不是什么值得赞许的作品。
它不是我们想看的毒液,它甚至不是当年那个阴暗凶暴的反派,而是一个关心宿主,喜欢和他频繁互动,并且热爱地球的超级英雄。
看汤老湿被附体后那么痛苦还以为会和毒液进行一番意志精神上的搏斗,结果没有。
就像网上评论的那样,它的大眼睛和尖牙这么一看还显得有点萌,已然是新一代萌宠。
已经有了银河护卫队一大帮嘴炮,接着蜘蛛侠,蚁人,再来雷神还有死侍,更不要提刚学会尬聊的正义联盟(尾灯塑造的闪电侠是我见过最尬的角色,超过了MCU)我就纳闷怎么嘴炮的市场还不够饱和非要连毒液也加进去?
连一个酷点残暴点的反英雄角色都不给我们留下吗?
想看他将来手撕话痨小虫的就洗洗睡吧,这是一个强化版的巨型黑蜘蛛侠,并且富有莫名的正义感,专门吃坏人。
片中反派在预告片中表现得比正片帅多了,言行间一股为人类进化大业着想的霸道总裁范儿,然而到了正片里面他的理由就十分中二脑残。
其中有些地方转折强硬,缺乏说服力,比如毒液选择汤老湿的理由,毒液拯救地球的理由让很多人不能信服。
不知道是否听漏了些什么,我也不明白片尾汤老湿背了几十条警察的人命在身,警方为什么没有继续缉拿他,而是当没事发生过一样,放任他逍遥自在地当他的正义记者去了。
经过了漫威时代的十年磨砺之后,稍有常识的超级英雄电影粉丝都会看出,现今的超级英雄电影,已经开始在传统的“千面英雄”叙事框架以外,主动寻求艺术属性与个人表达:在R级尺度下,《金刚狼3》可以带来更加成人化的内容和深度,《死侍》可以让漫画角色的屎尿屁跃然银幕;而在PG-13的分级下,也有《神奇女侠》《银河护卫队》《黑豹》这样,充分发挥原始文本魅力,并与当代元素有机结合的典型代表。
那么类似的趋势,会发生在《毒液》的身上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毒液》有一个重要的拦路虎需要解决:索尼哥伦比亚。
在近20年的时间里,随着CG大片的规模扩张,好莱坞的电影市场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90年代擅长以小搏大的浪漫爱情喜剧和警匪动作电影的市场急剧萎缩,科幻电影从哲学系转到了视觉系,甚至堕落成B级动作片的羸弱背景;而成为市场新的增长点的,是后《哈利波特》时代迅速崛起的青少年(奇幻)电影,是IP为重的漫画/流行小说改编。
但因为过于保守的创作策略,索尼哥伦比亚错过了风口。
甚至在最近5年,科幻电影和现代动作电影的复苏热潮,也被索尼完美错过了。
而在IP的开发和掌控上,更从来不是索尼的强项——唯一的巨型摇钱树,007转手让人之后,索尼一直缺乏真正的重量级电影,长期以来都在中等成本的奇幻电影里浑水摸鱼。
由于电影并不是索尼的主业,从某种程度上,这可以看做是保守治疗;但换句话说,这就是缺乏洞察力。
如果不是如此,也就不会出现把《蜘蛛侠》拍成前漫威时代最佳漫改电影,把《超凡蜘蛛侠》一口撑死,再把筹划多年的反派宇宙一拖再拖的情况了。
在索尼手里,《蜘蛛侠》就是一再运作失败的《X战警》:20世纪福斯至少还能从《X战警:金刚狼》的深坑里成功爬出来,但索尼的《第一战》和《逆转未来》在哪里呢?
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毒液》离挽救索尼的蜘蛛侠宇宙还有一段距离。
因为首支预告表现出来的生猛,在后续放出的素材中,逐渐以肉眼可见速度消失在了和稀泥一样的PG-13分级里。
《毒液》并不糟糕,但也没有好到哪里去——这并不是因为创作者的品味问题,而主要是因为索尼在制作上的缩手缩脚。
作为漫威最具代表性的角色之一,《毒液》原本可以成为第二个《死侍》:一个力量强大亦正亦邪,又有着古怪幽默感和“正义感”的反英雄形象。
但出于显而易见的原因,为了在未来与人畜无害的漫威蜘蛛侠互动,电影在创作上有了大幅度的自我阉割——最终的结果,就是采用了一个非常标准化的,漫威式的起源故事,也随之从潜在的《死侍》,降格到了《蚁人》的水准。
但具体到喜剧的形式上,《毒液》原要比近期的任何一部MCU电影都要花心思——这自然是《僵尸之地》导演鲁本·弗雷斯彻的功劳,但也与索尼多年来在喜剧电影上的耕耘有着一定关系,毕竟《毒液》的多名编剧都有过编写索尼系喜剧的经验。
在喜剧设计上,可以看到1981年《杂牌军东征》和1984年《衰鬼上错身》的影子,而汤姆·哈迪也为角色加入了大量肢体表演,强化了喜剧效果。
最成功的例子之一,就是当主角埃迪·布洛克在公寓中第一次意识到(没想要的)新能力的段落(这一场景在多款预告片中也屡次出现)。
然而,当电影开始在(夜间)动作戏上持续输出之后,《毒液》就开始显露除了不少短板。
需要承认的是,PG-13的分级极大地限制了动作戏的表现力,尽管有大量的枪战和动作场景,但却人畜无害地滴血不流。
而随着动作戏在规模上逐渐升级,也就越来越无法将情感与视觉联系起来。
简言之,就是更黑更暗,更加黏糊糊的漫威式卡通“摔跤”。
但这并不意味着,《毒液》不值得一看——至少以“电影宇宙奠基片”的标准来说,在观赏度上,《毒液》远要比行尸走肉一样的《新木乃伊》要强得多,和2008年的《无敌浩克》不相上下。
与《无敌浩克》类似,《毒液》也是倒在了吸引力平平的剧本,与稍显滥用的CG特效上,几乎是靠着几位实力派主演的热情与投入,才为电影增加了一些可看性。
与“休息期”的米歇尔·威廉姆斯相比,汤姆·哈迪显然为这一角色花了更多心思。
他在《毒液》中“恶灵附身”一样的表现,丝毫不弱于《黑暗骑士崛起》《洛克》和《黑道传奇》。
回想把《新木乃伊》从冒险电影变成跑步宣传片的汤姆·克鲁斯,就算再摔断一只脚,也很难真正地把电影从一团泥淖中拽出来。
但难能可贵的是,另一个“汤姆”做到了。
实在不好意思说,自从十一档看了几部电影后。
整个十月,几乎没怎么进过电影院。
主要还是因为,十月的片单都不太行,一部能打的都没有。
不过好消息是,进入11月,片荒的苦日子也终于熬到了头。
纵观11月片单,好看的很多。
但最让人期待、首先打响开头炮的一定是11月9号上映的这部——《毒液:致命守护者》全身布满黑色粘液,眼睛狭长泛白,尖嘴利齿,张口便成了大嘴怪,似乎能吞下一切,声音沙哑有磁性,十分诱惑。
无论谁第一眼看到毒液张牙舞爪的样子,一定都觉得这家伙是大反派无疑。
可殊不知,电影中的他却是个亦正亦邪的另类超级英雄。
而这也无疑是他最吸引人的性格特质。
说到亦正亦邪,那就要从毒液的本质谈起。
毒液到底是什么?
实际上,毒液是一种外星有机生命共生体,我们在影片中能看到的在非寄生状态下它多以液态形式存在,它必须与宿主结合才能维持生命,结合的同时也可以赋予宿主超强的力量与能力。
划重点,这种共生体本身没有好恶之分,变好变坏完全取决于宿主。
由汤姆·哈迪汤老师所扮演的电影主人公埃迪·布洛克,职业是一名报社记者,故事的大致走向就是埃迪发现了大反派公司正在搞秘密研究,一心想要挖个大新闻的埃迪于是偷偷潜入反派公司搞调查,当然好巧不巧地遇到了生命中的那个它——外星共生体。
然后一个地球人一个外星人就完成了六神合体,成为了毒液。
严格意义上讲,汤姆·哈迪所扮演的埃迪·布洛克并不是毒液,只有当他与外星共生体结合之后,才能被称做“毒液”。
我们可以把这个外星生命体看做类似钢铁侠的战甲,穿上“他”埃迪就能靠“毒液”的脸吃人,注意,是真吃人!
脱了“他”,嗯,埃迪也能靠“汤老师”的脸吃饭,你说气人不。
同时,这个外星共生体并非只是简单的装甲而已,它有自己的思想、欲望,他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而非一个简单的器物。
主角埃迪是他的宿主而并非他的主人,他也不能完全百分百的操控埃迪,两人的结合看似是机缘巧合实则被逼无奈。
汤老师被共生体附身后是还拥有自己意识的,两个意识相互存在。
共生体和宿主这样对抗又共生的博弈关系,也让埃迪显得精分有趣。
观众可以在影片中看到汤老师做出一些正常人类做不出来的事:诸如在大庭广众之下当着前女友就直接抓餐厅鱼缸里的鱼吃;同时在共生体想要做一些事情的时候,埃迪·布洛克会本能的去阻止,两个人搭伙商量着来扮演这个超级英雄,事先制定规则谁都不允许犯规,这在以往的超级英雄电影里是根本不存在的。
两个完全相悖的个体合二为一,相爱相杀,自己和自己说对口相声,你说酷不酷。
所以,毒液在银幕化的同时,既保留了此前暴虐、仇恨、冷酷的特点,也有外加“共生体依赖”的特征。
就像大多数人一样,身上有善良的一面,但同时也有着消极面。
而毒液则隐隐契合了人性中某些不便为人说道的阴暗,这种将善与恶彰显到极致的存在,无疑也是毒液最大的魅力和看点——一方面它以魅惑的语言极力勾引着埃迪的内心欲望。
另一方面,埃迪作为普通人类身上所具有的人性光辉与之极力抗争。
在只愿伤害坏人和共生体更想为所欲为之间,这种矛盾冲突使得影片可看性不断增强。
当然,除了要与体内的共同体做斗争外,埃迪还要面对其他人马的追杀。
各种飞檐走壁,在枪林弹雨中穿梭的镜头配合着快节奏的剪切,毒液的个体行为魅力更是展露无遗!
预告片中可以看到有一场汤老师呼唤共生体的段落,变身瞬间和《复联3》里钢铁侠穿血边装甲很像,将液态共生体与宿主的结合很好的展现了出来。
追车段落也不单单只局限在了速度和刺激感上,更是利用到了毒液本身的特性制造出了不一样的观感刺激。
毒液的追车戏份绝对算是一个大亮点。
这里就不多剧透了,看过的同学自然心里有数。
结尾段落的大战,也延续了这一特点,将动作打斗和特性很巧妙的柔和在了一起,为了避免剧透,我简单举个例子,就好像是美队和冬兵对打时同时还兼具了奇异博士的酷炫神力,绝对是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由于是英雄起源类型的电影,所以影片前期需要有足够的戏量来铺人物的前因后果,这也造成了一部分观众认为本片前半段沉闷的原因。
但电影毕竟面向的是更多的观众,对于大部分没有漫画基础的普通观众,影片前面的文戏作为交代人物关系、世界观架构和主次要矛盾是必不可少的。
电影在中期画风陡变,从汤老师被共生体附身开始,毒液登场。
精彩好戏立马上演,影片很好的还原了共生体的特性,很好的还原了液态的流动感。
总的来说,《毒液》应该算是值回票价,视效和动作场面的优势弥补了剧情方面的劣势。
强刺激的特效、打斗,变身,不多说了,去看就对了。
『毒液:致命守护者』影片前期铺垫较为冗长,全靠汤姆·哈迪演技来撑,嘴炮模式花式开启,而毒液第一次完全变身差不多靠近60分钟了,要知道全片除去超长的片尾字幕,算上彩蛋实际也才只有九十多分钟内容,可以说除了结尾毒液和暴乱的超燃打斗,其他为数不多的动作戏基本都在预告片里了。
此片作为索尼新一超英单体作,由于还在和漫威共享蜘蛛侠五部影片版权合作期内,在此部暂不属于漫威电影宇宙的单体作里,蜘蛛侠就无法露面了,也算给了毒液更多的塑造空间,但实际拍的倒是相当靠近漫威电影风格。
【7分】
在漫威的反派中,毒液的号召力不容小窥。
早在2007年,《蜘蛛侠3》中毒液就有登场,成为艾迪.布洛克的宿主,虽然毒液是反派,但已经圈粉不少。
到了2014年,《超凡蜘蛛侠2》原先规划要推出蜘蛛侠宇宙,把蜘蛛侠的宿敌邪恶六人组,毒液,黑猫分别拆分成为三部电影。
但因为《超凡蜘蛛侠2》票房口碑的不如意,导致蜘蛛侠宇宙搁浅,毒液独立电影也遥遥无期。
后来的事情大家也知道了,蜘蛛侠回归漫威宇宙,参与了《美队3》,《复联3》的电影,蜘蛛侠也再次重启《蜘蛛侠:英雄归来》,这些片子大获成功,侧面也点燃了毒液独立电影的启动,而且主角居然是汤老湿。
毒液是一种有思想的外星生物,以液体成形,毒液需要以一个宿主结合才能共生,共生以后拥有超强大的能力。
而且毒液找的宿主性格特点也很考究,如果宿主是好人,可以越战越勇,甚至成为超级英雄,但如果遇到坏人,那么就会成为超级反派,恶上加恶。
比如《蜘蛛侠3》的艾迪.布洛克。
如今《毒液:致命守护者》上映,评论和口碑行程两极分化,专业影片人和普通观众形成审美隔离,在烂番茄上,《毒液》专业影评人烂番茄指数只有31%,普通观众爆米花指数却有89%。
大众化的IMDB是7.1还算不错,但最严格的Metascore只有35分。
这样的评分导致漫威罗素导演赶紧澄清,《毒液》属于索尼作品,不是漫威宇宙旗下的。
《毒液:致命守护者》讲述的是身为记者的汤老湿,为了报道生命基因工程丑陋内幕,不小心去实验室的时候成了毒液宿主,和毒液共生,并拯救世界的故事。
——剧透预警——看完《毒液》以后,觉得如此分裂的评分,归结于影片无聊与精彩的戏份都十分突出。
如果让大聪再进一次影院看《毒液》,那是非常乐意的一件事情,但是请让影片播放掉40分钟以后再让我进去吧。
因为前面汤老湿和他女朋友的尬戏,还有无聊的新闻采访让人以为这是一部肥皂剧。
看《毒液》的观众,本就抱着看超级英雄心态和大量动作戏去看的,结果前面40分钟絮絮叨叨铺垫了一大通,关键还很不有趣,让人以为看了一个假《毒液》。
如果细细分析为何前面铺垫那么长,有一个原因就是汤老湿的颜值,因为汤老湿变身毒液以后,就被遮盖全脸,所以为了能让汤老湿在《毒液》中多露脸,所以前面40多分钟,毒液一直没有寄宿到汤老湿身上。
当毒液首次变形现身以后,圈粉开始,那蠢萌的造型,真的是又恶心又可爱,恨不得看完电影就马上买个毒液的公仔,摆在电脑桌前天天看。
而且毒液和汤老湿之间的互动也非常有趣,他们都是各自星球的失败者,如果说前面40分钟的铺垫唯一作用,就是塑造汤老湿跌入人生谷底的形象,比如被公司抄了鱿鱼,未婚妻女友和他分手等。
而毒液在他的星球,也是一个失败者,所以当他们相遇的时候,基情四起,相见恨晚,成为最强CP。
特别是当毒液附身在汤老湿女友身上,然后和汤老湿接吻的时候,其实严格上来说,毒液也做了一半的抉择,决定要和汤老湿接吻,这不是基情是什么。
在动作戏份上,《毒液》拥有好莱坞工业的大靠山,所以动作打斗确实让人看得十分爽快,动作戏份同时也是《毒液》扳回观众口碑的重要砝码,大聪相信《毒液》到时能在国内上映,一定不会是很低的评分,毕竟精彩的打斗,还有毒液造型的高人气,会提升评分。
特别是在结尾双毒液的对战,相当刺激和带劲,期间还有高速拍摄,用来呈现宿主和毒液共生的状态,充分满足观众猎奇心。
《毒液》为何专业评分和大众评分口碑会两极分化,因为专业评分看整体偏理性,大众口味看情绪偏感性,所以在普通观众眼里,只要有蠢萌的毒液就够了,不需要太多的人设动机,也不需要太多的剧情逻辑。
大聪的两个不到10岁的侄子在看完《毒液》后,迅速被圈粉,立马把爱豆从蜘蛛侠换成了毒液。
所以问题可能就出在这里,《毒液》整个片子太想要囊括各个年龄层的人了,于是造成了什么都想要杂糅进电影里,而这就会导致剧情的简单直白化,因为影片需要更多人能看懂。
《毒液》的故事,简单得儿童都能复述一遍,这样的剧情放在2018年,真的有些老旧了,正宗血统漫威宇宙的电影,都把反派塑造得非常边缘化和灰色了,而《毒液》的反派,反派没有任何闪光点,真的太符号化了。
其实在《毒液》拍摄期间,很多人就期待《毒液》是一部R级电影,因为在漫画中毒液手段残忍,而且喜欢吃人的内脏和头,这样的超级反派不做R级真的可惜了。
但《毒液》上映以后却被定位PG13,所以在影片中,虽然毒液会咬掉人的头,但不会给你看到任何血腥画面,甚至连血都看不到,可以说非常儿童电影了,这也是很多人给毒液打差评的重要原因之一。
再来影片诟病重大的就是人设,导演估计想用主角跌入人生谷底,然后再认识毒液,两个失败者负负得正,拯救世界,形成主角的人物弧光。
这样的设定没有问题,但是汤老湿坠入人生低谷的时间太久了,浪费了宝贵的40多分钟,其实如果一开始就展现给观众汤老湿是失败者,直接进入主题,遇见毒液和毒液共生,也不会有太大问题。
真不明白为什么要先从汤老湿事业生活还不错,然后受到打击坠入低谷,之后再遇见毒液,这样家长里短耗费了观众太多的耐心。
此外毒液的人设也有太多的不自恰,和汤老湿结合以后,在地球游览了很短时间,就爱上了地球,甚至和自己的种族反目成仇,这样的认知转变太匆促而且很难说服大家。
还有一个让人费解的是《毒液》的动作打戏,全部都发生在夜晚或者昏暗场所,这让原本就是黑色的毒液更加让人难以分辨,或许昏暗打斗能避免特效的一些瑕疵吧。
最后来说说彩蛋,超级英雄电影怎能不聊彩蛋。
《毒液》结尾有两个彩蛋,而且都是有质有量的长篇彩蛋,第一个出完短字幕后出现,第二个是要等跑完全部字幕才出现,小伙伴届时一定要耐心等待。
第一个彩蛋是发生在旧金山的圣昆廷监狱,艾迪重新做回记者,去采访一位连环杀人犯Cletus Kasady,这人由伍迪哈里森主演,一头红发十分惹眼。
这位Cletus Kasady,是漫威中的大反派“屠杀”,又名血蜘蛛,在漫画中,是汤老湿的毒液在监狱生了卵,卵孵化成毒液和Cletus Kasady共生,成为毫无人性的杀人狂魔“屠杀”。
但在《毒液》电影中,从外星到地球的毒液数量原本是4个,其中暴动一开始就逃走,在马来西亚辗转变换宿主,最后来到旧金山,和基因实验老大结合。
实验室则有三个毒液,其中一个就是和汤老湿共生的毒液。
所以,在影片结尾暴动被烧死,一个和汤老湿结合,那么实验室还剩下2个毒液,或许这两个毒液其中一个就是“屠杀”。
还有另外一个,很有可能会和汤老湿的女友安妮结合,也就是女毒液。
因为在片中汤老湿的毒液就曾经附身在安妮身上,成为短暂的女毒液,让人眼前一亮,所以之后汤老湿和安妮可能组成毒液CP二人组。
第二个彩蛋则完全是《蜘蛛侠:平行宇宙》的预告片段,《蜘蛛侠:平行宇宙》将于年底上映,是一部动画片,讲述了第一代蜘蛛侠彼得死了以后,有一位名叫麦尔斯.莫拉莱斯继承了蜘蛛侠的称号。
其实在《蜘蛛侠:英雄归来》中,就已经有所暗示麦尔斯.莫拉莱斯了,在片中秃鹰反派贩卖给武器给卖家的时候,出现了一位叫亚伦.戴维斯的年轻人,期间蜘蛛侠彼得有去找他问话。
这位亚伦.戴维斯有提到他的侄子,正是叫:麦尔斯.莫拉莱斯。
这部《蜘蛛侠:平行宇宙》不光有小黑蜘蛛侠一个人,还有女版的格温蜘蛛侠,以及各种其他宇宙时空的蜘蛛侠,也就是彼得帕克。
看来索尼这一次是真要把蜘蛛侠宇宙给建起来了,但是这个宇宙居然还结合了动画片,也算是很新颖了。
目前看《毒液》的评价和票房,观众口碑比《死侍2》,《雷神3》,《奇异博士》都要高,而且票房一路飘红,看来剧情再怎么无脑,也阻止不了毒液在观众心目中的地位。
大聪也是被毒液形象圈粉,因为汤老湿确实可爱,他在片中依然很湿,衣服都是汗渍,但《毒液》剧情却不敢恭维,影片真是让人又爱又恨。
希望下一步索尼能看到《毒液》严重问题的存在,下一部《毒液》能充分结合优点,再来一部更生猛的。
关注《大聪看电影》公众号,不追求跑量,只研磨精品
高科技公司安保比80年代的工厂还不如。表白汤老师,也想有只Venom。
情侶間密碼共享真的是不可取,你說是不是。
可惜了Tom Hardy的努力演繹。話說Eddie和Venom根本一對腐CP,真官配。名義上女主角Michelle Williams設置太功能了,其實存在感可能跟雜貨店陳太太差不了多少。片子若照原本R級的定位應該會好很多。不像現在急剎剪成不上不下的PG13,宣傳反英雄實際描繪卻頗保守。而大概由於剪片,劇情已經那麼直線了,還讓多處都顯得很跳躍,尤其末段Venom心態立場重大轉折超匆促...還有動作戲...最後又黑又亂的大戰...
试问谁不想要一个Venom呢?以及我终于明白了,我的理想生活是投胎到漫威系列的超级英雄电影中前十分钟的中产街区里。
我觉得好失望呀。。。上映前期待的是一个亦正亦邪很特别的英雄,然而感觉故事和人设并没有什么不同,甚至更加俗套。。。
毒液最开始期望过高,然后外媒一通批把期望降到谷底,自己再去看发现其实还不错,所以最后普通用户的评分其实应该还可以。
寄生兽嘛不就是,宛如沥青怪。变身毒液之后真是太萌了,太喜欢伸着舌头流口水的样子了,又丑又萌。以及,并没有评价那么差啊,唯一遗憾就是没有做成R级吧,不够凶狠不够躁。时长上,片子也算短小精悍了。汤老师的表现还是很萌的。女毒液也很性感。或者是外媒把期待降太低了,观感还是可以的。以及,两个彩蛋隔得确实挺长。
毒液的态度转变有点突兀,突然就站在地球这边了,部分画面引起不适,打起来粘液横飞的感觉……总体看着还行,剧情三星,打戏多给一颗星,片尾只有一个彩蛋
依旧是漫威标志性极薄弱的动机驱动,完全靠汤老师人格魅力一人分饰二角来强行提升电影的水平。
这片的剧情………………算了有啥剧情,就巨型一见钟情同人文。
居然意外地好看;汤老师版的寄生兽;为三藩地形量身制作的打斗和追车戏;谁懂Venom一开始在汤老师面前装霸总、后来承认「在我的星球,我和你一样也是个loser」的萌点wwww
立刻去搜18X高H同人本
2.5 / 反英雄反到什么程度呢?Loser有了神力就可以直接决定他人生死?在自己星球是Loser所以到相对弱的地球来称王?到头来主角一边叫嚣着正义一边回到最简单粗暴的善恶二分,还继承了反派强者通吃的逻辑。这不是反英雄,而是倒退到反智。连自由平等的谎言都懒得编了,可以说是完全匹配当下美帝精神困境了。好莱坞主旋律拍着拍着到这个程度在价值观上已经和《西虹市首富》一步之遥了吧?
6.2 You are tearing me apart Anne!
剧情紧凑,节奏明快,汤老师魅力和演技在线。
Why does it need to be PG-13? Pussy!
只能说是定位准确吧。汤老师很可爱,好感度高,所谓的寄生英雄更像个萌宠,该爽的时候直接把逻辑扔了,量给足。所有的东西好像都是对的,但又都是毫无进取心的。如果连形式上的想象力都失去了,这种超级英雄电影不知道还能再拍多少部。
这不就是各种外星侵略寄生片的变异嘛!前段废话太多,想要卖萌但关键的俩人都没磨合竟然瞬间感情升温了这断难道不该有些桥段吗……高潮太短剧情真废……主打特效是吗?基出圈了……
老爷子最后跑龙套了,才想起这是一部漫威作品。
就这没剧情的东西还和蜘蛛侠一个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