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看过的精神分裂的影片,都是把精神分裂,这一最具爆炸性的信息雪藏到片尾最后一分钟,尽管之前情节中有许多隐秘性的细枝末节在暗示着结尾的可能性,但故事中的冲突和发展却将观众引领到结局的反方向。
这种最后一分钟霎那间恍然大悟的震撼效果,与其说是导演故弄玄虚、别出心裁的表现手法,倒不如说是商业要素和艺术效果的有机嫁接。
现实的经验告诉我们,“真相最后一分钟大揭密”是导演们屡试不爽的良药,更是让观众无条件买单的无敌法宝。
无论是具有精神分裂题材教科书之称的《精神病患者》,还是票房口碑双丰收的《搏击俱乐部》,抑或分裂达人《致命ID》,皆是如此。
而电影《孔雀镇》却采用了与以上影片截然不同的拍摄理念,反其道而行,在片首十分钟就交代了主人公的分裂性格,以直白坦露的镜头语言,浓郁的文艺基调,细致入微地刻画了一个饱受母亲变态之爱的悲催形象。
此片这种开门见山式的切入方式,对我等备受精分大片智商考验后思考及视觉倍感疲倦一族来说,无异于一股清新的空气,他独特的气息吸引我毫无警惕地轻松看下去。
主人公约翰由于长期生活在母亲的变态之爱中,尽管已经成年,但心理甚至生理还远没成长起来,或者说潜意识里他一直在自我压抑这种成长,当母亲死亡后,生活失去了重心,那个一贯颐气指使的人没了,生活的惯性戛然而止,脆弱和怯懦的个性使他妥协于现实。
于是,“在妈妈死后,我认识了艾玛”,也就是说,在他母亲死后,他精神分裂成两种人格,一个是原来的自己,另一个就是负责他饮食起居的艾玛。
显然,艾玛身上有着母亲性格的投射,对约翰体贴入微的关爱,显示了母亲爱之深的一面;对约翰强硬的口气和自我主张的行径,则暴露了母亲暴戾变态的专制嘴脸。
而对于约翰来说,这种专制恰好是他软弱无主见个性的保护伞,他希望在艾玛的“照顾”下,规律而温馨的日子能一天天过下去。
然而艾玛却不受约翰控制,那个工于心计的“女人”俨然母亲的灵魂附体,这显然是约翰预料之外的,生活的规律被打破,艾玛的强势让约翰手足无措,一个思考和社交能力依然滞留在童年的人,挣扎抗争的结果只有死亡。
通常受虐者逃避痛苦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爱上施虐者,另一种是变成施虐者。
本片主人公和《精神病患者》的男主一样,都选择了后者。
片中约翰精神分裂成两种人格,最初各自行事,双方的记忆和思考各自独立互不干涉,但凭借潜意识的了解和感知,能预见对方行为的目的,后来分裂出的性格逐渐占据强势地位,弱势性格逐渐模糊消亡,且弱势性格的一方已对强势性格造成某种困扰,所以弱势性格势必被除去。
影片中艾玛用约翰的男中音打电话,以及约翰以艾玛的社交手段揶揄上司的时候,表明艾玛的强势性格已然处于主导地位,或者说两种性格已经合二为一,这也是他决定杀死另外一个性格的开始。
本片的主人公约翰由爱尔兰男星斯里安-墨菲饰演,消瘦的形体和精致的五官,再加上惟妙惟肖的表演,把一个亦男亦女的变态形象演绎的入木三分。
他之于本片,就像盖-皮尔斯之于《记忆碎片》,克里斯蒂安-贝尔之于《机械师》,完全一个人的表演撑起全片。
因《朱诺》一炮走红的艾伦-佩姬在片中也有不错的表现,但在斯里安-墨菲的气场下,就显得有些不温不火。
故事中有些细节引起我一探究竟的兴趣,镇长太太对于儿子的死亡讳莫如深,还有她把鞋排放整齐的情节都让我联想到约翰的母亲,是否镇长太太也是个具有虐爱变态倾向的母亲?
儿子14岁的死亡是否缘于青春期对于母亲专制之爱的叛逆行为?
影片结尾时艾玛给小男孩拍照和打开标有约翰玩具的箱子的镜头,也让我联想到约翰的母亲是不是也跟艾玛一样,是变态分裂后的产物,约翰跟那个险些被收养的小男孩一样,只是一个供她寻找自己人生乐趣的玩具。
该片整体感觉文艺有余,惊悚不足,导演对于结尾的处理有些过于匆忙和粗暴,作为精神分裂这种绝望灰暗的题材,个人以为还是把绝望和灰暗进行到底更好一些,影片的震撼效果也更强烈,对观众的触动也就更深广。
当艾玛决定将约翰从自己的世界中消除出去的时候,艾玛已经不自觉地将自己置身于一个尴尬的境地。
约翰被消除,艾玛看似获得了占据这一躯体的自由,实际上,她却被迫成为了另一个已经逝去的灵魂——约翰的母亲。
于是,一个新的循环开始了,艾玛依旧不是简单的艾玛,她所能做的最大的善意就是避免另一个约翰的诞生。
《孔雀镇》说的是一个人格分离的故事,艾玛和约翰是两个产生于同一具躯体上的两个不同的人格。
艾玛温婉,每天晚上扮演着贤妻良母的角色,而约翰懦弱,白天是属于约翰的时间,他享受着妻子“艾玛”做好的早餐,甚至于小纸条留言。
约翰在一家银行兢兢业业地工作着,而妻子艾玛基本上不出门,“两个人”各自扮演着属于自己的角色,然而平静的生活却被意外所打破。
一列出轨了的火车将艾玛的生活逼到了死角。
约翰和艾玛原本平静的生活就这样被彻底的碾碎了。
约翰疲于奔波处理着眼前的烂摊子,艾玛同样着急着生活回到最初的时候。
而在此刻,艾伦出现了。
艾伦之前受到约翰的母亲的资助,然而作为回报,艾伦不得不忍受约翰母亲的变态要求,这也使得艾伦跟约翰的相识。
然而此时此刻,艾伦的出现却使得艾玛和约翰之间产生了更深的隔阂。
约翰跟艾玛不得不就处理火车问题做一个决断,而对于艾伦提出来的赡养费问题,约翰和艾玛也是喋喋不休。
于是,一切朝着失控的方向头也不回地去了。
《孔雀镇》作为一部放眼于精神分裂电影,他塑造出来的几个形象是耐人寻味的。
当然,影片本身通过剧情的架构合理的支撑起来这几个形象。
我们可以从艾伦的口中得知,约翰的母亲是一个非常变态的人,虽然对于具体的变态行为不得而知,但对于约翰的母亲给约翰造成的心理创伤,这一点基本上可以确定。
因为童年的创伤,约翰对于自己的身体有了一种偏差,这种偏差源于母亲的变态式的虐待,而最终产生的结果就是让约翰养成了另一种性格,这个性格所产生的人格就是艾玛。
艾玛是不能脱离这个房子的,同时也是不需要出去看到外面的世界且与之产生关联的。
而艾玛跟约翰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且水火不容。
这里我们可以通过剧情看到当艾玛跟火车事件的主角达成某种一致性的商量后,约翰却歇斯底里的反对,约翰不喜欢艾玛背着自己做决定,但却没法彻底的让艾玛失去做决定的能力。
但是艾玛不一样。
艾玛对于约翰是一种安排,这种安排使得约翰有一种面对着自己的母亲的错觉,这种错觉看似是温馨的,实际上却如同枷锁一般限制着约翰的所有行为。
约翰想要给艾伦所有的钱,并且让艾伦彻底离开孔雀镇,但艾伦面对的是艾玛的时候,这一切彷佛又不存在。
艾玛跟约翰这两个水火不容的性格最终变得不可收拾,这一切的产生源于这座房子,这座房子没有被消灭,而艾玛跟约翰两个人中间却必须要有一个人被消灭。
最终,怯弱的约翰并没有战胜看似柔弱的艾玛。
而艾玛彻底的让约翰这个性格消失了。
艾玛重新掌握了这个房子,但是这座房子并没有因为约翰的被消灭而变得温馨,艾玛不过是开启了另一种循环,故事朝着另一个方向走来后,艾玛果断的按下了暂停键。
最后一刻,艾玛让艾伦离开的原因很简单,艾伦的孩子如果一直朝着这个方向走去,那么他就是下一个约翰。
艾玛不想看到这一切的发生,自然要让艾伦和孩子彻底地远离。
而约翰背后的母亲这个角色可以看作是一个单独的幕后人,同时也可以看作是另一个诞生于约翰这个肉体之上的人格。
毕竟她所看到的一切与艾玛所看到的并无不同。
《孔雀镇》用一个近乎于惊悚片的叙事逻辑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人格分裂的故事,艾玛最后独占了约翰的身体,但却没有能够走出这座房子的“诅咒”,艾玛天真的以为除掉了约翰之后,自己的生活就会重新焕发出来新的活力,然而约翰被除掉了,他的肉体上只剩下了艾玛这一个人格,但属于艾玛的至暗时刻却到来了。
他终极的努力并没有转化为前进的动力,约翰没有了,她却成为了约翰的替代品,且被这座房子继续囚禁。
艾玛走不出这样的循环,自然没法彻底的改头换面拥有新的人生。
生活困住了约翰和艾玛,约翰不想要被生活所困,更不想要被艾玛支配,但最终的结果是死去。
而艾玛为了给这一切划上一个句号,进而彻底的消灭了约翰,但这一切并没有改变艾玛的地位。
她或许已经成为了约翰母亲的下一代人选。
有些事情,并不是你想逃就能逃得掉,不论是约翰还是艾伦亦或者是孔雀镇对于艾玛有所期待的其他人,他们的结局都是一样的,艾玛看似囚禁的是自己,实际上囚禁的是所有人。
……你好,再见
片子虽然短但是故事很棒,男主表演超级到位,无论是演男一还是女一细节神态都很妥当。
蛮喜欢结尾的,在照相的那一瞬间,我觉得Emma似乎看到了第三人格出现的可能性。
所以细细分析应该是有三重人格:John是第一层,懦弱无力反抗也不想成长,希望安于现状地生活;Emma是第二层,性格内向但想要与别人交流,而且非常具有爱心,渴望家庭,照顾着John的起居饮食,贤妻良母;而第三层人格虽然暂时尚未出现(或者已经出现?
在旅店杀人的那个瞬间),应该是John母亲那样的施虐者人格。
Emma这个人格个性相对于John更为强大,如果没有火车这一事件,或许她并不知道自己的生活可以得到改变。
但事件发生了之后,在她与别人交往之后,她发现原来自己可以做到这么多事情,于是她消灭了John,想要活得更加精彩。
电影中拉开厚重的窗帘也意味着这一转变。
而故事之所以匆匆结束,就在于Emma这个富有爱心与同情心的女子,担心未来在照顾Jake的过程中,那个可能性的施虐者人格的出现,让Jake遭受到John经历过的童年。
她看到了John曾经经历过的一生,感受到了John的痛苦,于是她匆忙地送走Jake,把自己封闭回了那个厚重的壳子里面。
整部片子无论是John还是Emma(虽然他们是同一个人)的个性分析下来都是个性十分善良的人,但却遭受到了童年由John母亲带来的恶从而悲惨地活着。
细究下来,实在可惜。
《爱玛》是一本小说,大致上是讲一个本来热衷于帮闲忙的女人差点把自己的幸福都帮掉了。
《孔雀镇》是一部电影,讲的是一个本来不存在的女人从入世到出世的经历。
本片中的Emma显然很清楚自己在干什么,也明白幸福掌握在谁手里,她也恰好有能力保卫她的幸福。
影片开始于一个忙碌的早晨,不同于《秘窗》层层剥茧最后才揭晓真相,影片把真相早早地摆了出来,让看客们将john的小秘密了然于心,看着以苏珊大妈为首的镇民们乐呵呵地调侃:靠,男女都分不清!
艾斯沃斯将婴儿依恋划分成三个类型,安全型、回避型、反抗型,很明显john无可选择地在第三种依恋中开始了生命历程:他无法忍受任何一次和母亲的短暂分离,但当和母亲在一起时又反抗与其接触。
现实情况是,无论是病态还是常态,一旦个体适应了固定的生存模式,还是比较怡然自得的,但一旦情况失去原有的平衡,一切就不同了,john不是《CM》里的变态连环杀手,他没有把母亲的尸体留在枕边,靠蚕食幻想和实现妄想刺激度日,他只是在没有影响其他人的前提下创造了一位新朋友——Emma。
他们过着朝八晚五的规律生活,各自在平行世界里悠然见南山。
火车头闯进院子这等奇事的发生本身就意味着故事的虚构性,这不是什么真人真事改编或者大喜大悲的民间传说,就像john常常玩的打水漂的游戏,这是个对世界没多大影响的涟漪罢了。
Emma见人是迟早的事,在这么大阵仗中现身倒是出乎意料,前面说这个故事是一个入世到出世的故事,Emma睁开眼的那一刻便是她的入世,顺便一提的是,本片的侧重点并不在于john的病态挣扎,片中二人的正面交流非常局限,仅john在9号房间打开行李那一幕最为深刻,影片把重点集中在Emma身上,john的戏份反而相对减弱。
Emma的入世多少有一点被动的成分,意料不到的出场后,苏珊大妈一句:but you are your own women提醒了她原来我是可以走出家门的。
接下去事情就走向混沌了。
先是政治家的集会邀请,然后是Maggie的出现。
Emma越来越觉得john之于自己不再是甜蜜的早餐提醒,而是午夜十二点令人扫兴的钟声。
于是她设计了精彩的剧本然后付诸实施,结果是皆大欢喜,政治家得到乐集会,maggie也离开了孔雀镇,Emma顺利驱逐了john。
片中一个很明显的象征画面是伫立在一片田野中的房子,它应该是指john,最后一次画面中只剩下绿油油一片田地,房子消失了,这个画面就出现在john被烧死的那个晚上,从这个意义上来说,john主体人格已经丧失了。
但是为什么Emma最后还是回到了原有的生活轨道呢,因为一个作为前提的事实仍然存在——一个大家早就知道的真相:john=Emma。
她的入世一早就注定了以出世结尾。
无论Emma的表现与john如何不同,对待邻居太太和蔼可亲,说话简单利索,甚至性别都与john截然不同,这一切都掩盖不了他们是一体的这件事。
在大多数情况下,Emma是关怀着john的,她温情的煮早餐,收拾屋子,发现john的铁罐默不作声,把自己的照片放在母亲的房间而不是自己的,包括最后的放生,都是典型的john的特质,放生时她说的话甚至和john一分不差。
原来,这只是Emma和john平淡生活的一次插曲,而已。
如果说这是一部悬疑剧情、惊悚片,还不如说这是一部亲情片,另类的母爱情感片。
1. 一开始就被这个独特的故事所吸引,故事在重重疑问中展开。
2.很佩服编剧,超级另类的故事,但描写的也是那么的深入,一点也不失真。
3.导演手法,表现很真实细腻,把观众带入了进去孔雀镇,每个情节都在一个个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进行,特别是看到中间的时候,我就猜着期待着结局时候主角暴露两个身份出来的那一幕,但,但结局却是令我完全没有想到的狠,很、意外,但这也是最合情理、完美的结局。
4.演员很给力。
希里安·墨菲 Cillian Murphy的再一次个人秀,分裂症后的两个人物都塑造得可信。
除此之外,影片仅仅就是一部直白表现之作,没有特别深入和模棱两可的地方。
艾伦·佩姬 Ellen Page完全处于“转型”茫然期,其实她并没啥转型这一说法,也许是年龄茫然期吧;苏珊·萨兰登 Susan Sarandon现在真是多没营养,多配的角色都接呢,不过那一辈挑大梁机会太少,这样保持曝光性也不错。
两个主线人格,在生活日复一日的规律作息中有序维持着John的生活和内心秩序。
因为一个不可撤销的意外,规律的生活被打破了,这也让John陷入了恐慌。
随之而来的是Emma意外的走出了房子,看到了更多的人和事,也开始发挥这个人格的影响力。
Emma如此强的存在感进一步让John陷入更深的恐慌。
Emma一直想要一个孩子,她看到John小时候的照片,忍不住想要一个一样的小孩。
而John最大的恐惧就是让自己的经历在其他孩子身上重现。
John本能的对Emma要孩子的动机持怀疑态度,他认为Emma会让一切自己小时候经历的再次重演。
John努力的阻止一切,可是Emma技高一筹。
两个人格拼的你死我活,而在这个水火不容的紧急时刻,Emma想要孩子的强烈愿望最终让她出现了进化。
此时出现的Emma进化版人格Emma PRO,成为了合理解决所有人格冲突的唯一路径。
John要把所有的钱给Maggie,让Maggie离开,Emma想要Maggie留下来。
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让John成为Maggie,那么钱就自然而然可以留在自己手里,Maggie也可以留下来了。
Emma PRO 告诉那个男人,自己的名字是Maggie,也是为了合理化与John之间的冲突。
Emma PRO的进化是全方位的,她可以使用John的社会身份,使用John的嗓音,也可以使用Emma的社交功能,Emma PRO整合了一部分John的记忆和人格。
Emma PRO刮掉了眉毛,画上了更细的眉毛,这已经让John没有“回来”的可能了。
Emma PRO使用谋略“杀死”了一个男人,让John社会性死亡。
并且最终让竞选活动在后院举办。
影片最后,Emma PRO鬼使神差的让孩子拿着同样的玩具,拍了一张同样的照片时,John的回忆闪现。
在我们都担心故事出现恐怖循环的时候,我们才看到了Emma PRO原来是一个善良的人格。
她不仅曾经在生活上照顾John,她也真正的关心John。
她让Maggie带着钱,带着孩子离开。
她担心一切重演,她理解了John,也进一步整合了John的记忆。
这部电影讲述一个严重创伤的解离型人格,如何逐渐整合的过程。
很悲伤,也很感人,因为即使John被如此残暴的对待,他的心中依然有爱,他在救赎孩子,也在救赎过去的自己。
故事一开始还是挺有意思的。
John从小受到母亲的虐待,直到一年前他妈妈终于结束了伟大的虐恋事业,撒手人间。
但是John妈人走了,余威仍在。
John无论如何也没有办法平衡内心的痛苦,逃避施虐的痛苦通常有两种选择,爱上施虐者,或者变成施虐者。
鉴于John妈以死,John只能选择后者,于是他分裂出了一个叫做Emma的女性人格,代替他的母亲照顾他的起居生活。
从那以后,John开始了他愉快和谐的精神分裂生活。
每天早上他化身Emma,开始做早餐,然后在8点15分,Emma变回John吃掉自己所做的早餐,背着Emma盘算一下自己的私房钱。
下班后,John在公园内惬意地荡一会子秋千,享受一下私人世界,晚上回家睡觉。
男主外,女主内。
Emma做家务,John赚外快,其乐融融。
直到有一天,这平静的小日子被一个火车头打破。
(不要怀疑,真是Bloody火车头阿)飘逸的地方来了,当Emma在家愉快的晒衣服的时候,一辆脱轨的火车撞入他家的后院,当场撞飞了Emma。
群众观光团闻风赶到,目击了女装的Emma。
(还活着,被火车头撞飞居然还活着!
毫发无伤!
)然后一致认为Emma是John背着大家娶进门的媳妇。
Emma落荒而逃,回屋换回John,然后精神恍惚的去上班。
John和Emma一致认为院子里的火车头是个麻烦,让他们随时面临着暴露的危险。
但是由于铁路运营部门的效率低下,那个火车头还的得在院子里呆个两三天。
John还没有盘算好怎么将Emma的事搪塞过去,好死不死这个时候镇长和镇长夫人大早上来到他家。
把正在做早饭的Emma撞个现行。
原来镇长要利用这个火车头做政治斗争工具,准备在他家开后院围着火车头开大会。
拖走火车头的计划也无限期拖延。
于是乎,John这个平凡的精神分裂者也卷入了时代的洪流。。。。。。
故事到这里可是吊足了我胃口,我以为我会看到一部充满怪诞情节和政治讽刺,香艳又刺激的心理恐怖片儿。
但是我错了,剧情随后的走向就十分寡淡了。
大致是Emma想领养一个小John,而把John人格给勒杀了,里人格代替了表人格,却又后悔不已,于是放小John一条生路。
最后以Emma宅在家里偷窥外面的世界为结尾。
没有Emma香艳戏,没有Emma虐童戏,没有EmmaXEllen,SusanXEmma,SusanXJohn诸如此类各种配对戏,没有床戏,没有双重人格现形戏。
这些显而易见的爆点,全部都被回避了,不待这么讲故事的阿!
同样令人失望的一老一小两个戏骨,Susan和Ellen,这部戏里她们的角色太单薄,使她们用华丽的演技演绎了两个CPU角色。
Susan一直在风情万种的说:你能让我用你家后院办活动么?
Emma同意让我用你家后院办活动了!
John同意让我用你家后院办活动了么?
Ellen一直在楚楚可怜的说:John能给我点钱么?
John说要给我钱的!
John给我钱的话我就要!
模式单一目的明确。
故事讲的不精彩,却也有细腻的地方。
影片中有一个细节很震撼人心。
Emma为了勒杀John,在镜前剃掉自己的眉毛。
John俊俏的眉毛如叹息般滑落,同时Emma眼中显现了决意,一种拥抱病态自我而放弃懦弱自我的决意。
这种病态的坚强让人心也隐隐作痛。
豆瓣是个有意思的地方,多古怪的片都有人能看出好来。
这部我没挖掘出来,坐等高人救场。
从电驴还能畅快下载电影的时候就心心念念想要看这部电影了如今再看时 听过了katy perry的'peacock' 对于这个词的理解也就不同 不知导演是不是也是有意为之想当年其实看过电影剧情介绍 不过自己看来才发现和记忆中的有些差距。。。
其实双重人格甚至多重人格都存在 不过当一个人格试图谋害另一个人格的时候 就。。。
其实说真的 相对于扭捏的John 我其实还蛮偏向Emma的毕竟她的性格更像是正常人的行为 当然并不是说正常的就一定是好的。。。
有的人觉得Emma是母亲的延续 其实我反而觉得那是John内心柔软的一面,是跟他的母亲完全相反的一面。
就例如Maggie的事情,John的母亲会定期寄支票,但Emma却希望她可以找到生命真正的意义,John也是打算用钱来处理,其中有无因Emma引起的抵触逆反心理 就不得而知了其实这部电影还是挺有看头的尽管有些悬疑,但却适可而止,不会看了内心毛毛的Emma的表现给我感觉像是初生的婴儿一般从开头Emma认识别人的时候最早那个Mayor夫人对她说的Women should stick together 过会儿她就应用在了和别人的对话中了曾经她的存在仅局限在早晨8:15之前她的生活也只有John一人后来她接触得多了 也就有了自己的想法或许这也是她结尾时候说"I should never have left the house"的原因吧其实很庆幸火车头闯进了他们的院子哪怕结局不尽如人意 但却结束了一切而不是他们原先一尘不变的‘怪异’生活方式Anyway,CM女装确实很惊艳前后反差巨大呀 刚查了一下 他原来演过《盗梦空间》诶结尾有些些可惜,我实在太迟钝了,感觉不出是什么寓意==================分割线==========================1、警察的报告实在太让人吐血了,赤裸裸的谋杀嘛2、银行都这样藏钱呐,不过确实能有成就感= = 看着满满一筐钱==================吐槽完毕========================感觉还有好多不能理解的比如John在店里买的东西 以及奇怪的包装方式那句“Emma is not my wife”……………………坐等高人
很难说,这不是一种俄狄浦斯情节。
john的女性人格emma在很大程度上其实就是他死去母亲的翻版。
每日每日,早起做好饭,收拾好一切,给john以家人般的照顾的是emma。
john出外工作,回到家看到emma的字条,一切是那么的协调。
还有john背着emma私藏的私房钱。
这样一个男主外,女主内的协调看着与幸福的家庭万般相似。
直到火车头开进了他家的院子,emma暴露在了众人的眼前。
比起真正受到惊吓的emma,john似乎更加的怯弱,紧张与不安让人产生奇怪的联想。
再到maggie出现,这个john母亲付钱给john“长大”的妓女,带着与年幼的john长得一模一样的jack出现在他们家,试图以几年前的温情以及私生子作为筹码来要钱。
john惊恐不安,上楼去换上了女装,让emma武装自己,去和maggie谈。
这里实在太巧妙,同为女人,看似更能理解maggi的窘迫,却更易拒绝maggi的请求。
emma和maggie,虚幻和现实,冷漠和温情。
maggie的出现让emma的欲望更加强大。
作为一个男人,john很软弱。
作为一个女人,emma很强硬。
这样一种深深烙印在生命中的阴阳失衡使得john走向了毁灭。
最后一个镜头,作为emma削去了john的眉毛,各种柔美的女性笑容展露无遗。
但是谁又能肯定说emma赢得了这场战争呢?
精神分裂的终点:一个人格把其他人格都杀了。
0419真是部诡异且好看的片子。Cillian Murphy可以同时获最佳男女主角吧……
故事没什么...
我一直偏好這類型電影,多出來的人格,本格拼死維護自己不被抹殺,自救時的驚險,然而這部電影的約翰活得太可憐,結局是非我所希望,但是這還是最好的。
雖然戴著妓女和未婚媽媽的噱頭但其實很薄弱的角色艾倫難以發揮淪為白開水 但Cillian Murphy 的精神分裂 分飾男女真的有說服力唷 最後是最終放棄了男性身份了吧
整个就是一人格分裂啊自从火车出轨了生活也出轨了于是里人格杀死表人格。
主角演得不错
如果能缩短半小时的话就更好了~
艾伦原来是打酱油的5555
一座房子两个主人,一个男主人,另一个是他老婆,然而两个主人不能同时现身,因为两个主人共用一件肉身。童年阴影可以诱人犯罪,也可让人人格分裂。夫妻博弈就是两个自我的博弈,看起来很简单,可是总会产生一个赢家,一个输家。最后,那个饱受折磨的小孩还是输了。这个故事太悲伤。
瞧你把孩子给逼的
真是长知识了
全片最恐怖诡异之处不是人格分裂后EMMA杀了JOHN,而是片头的那一句:I'M DOING THIS BECAUSE I LOVE YOU。
Ellen Page跟小时候一样阿
伪娘赛高
Cillian Murphy气质很适合影片中的氛围
分。。。裂 这角色是给Cillian Murphy量身定做的吧
跟恐怖惊悚没半毛关系并且过分刻意导致些许没劲 完全是墨菲因冥王星的变形后裔导演想太多了
好有意思的故事,挺象惊魂记的,ELLEN和CILLIAN是不是就这样被诺兰选进盗梦的啊呵呵,LUCAS演什么都那么迷人,硬糖妹表现平庸,富二代却十分出色,女妆很漂亮娴熟,但可惜该片好象不是很被熟知!
设定很有意思,一个男人由于家庭的关系,成人后分裂为男女两人,然后在一次意外中,女性身份被众人看见。其实,女装扮相一出来我就觉得有点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