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甸园
Eden,巴黎电幻世代(台)
导演:米娅·汉森-洛夫
主演:菲利克斯·德·吉夫里,波林·艾蒂安,樊尚·马凯涅,胡戈·康策尔曼,琪塔·昂罗,罗曼·科兰卡,文森特·拉科斯特,洛朗·卡扎纳夫,阿欣妮·哈尼安,格蕾塔·葛韦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英语年份:2014
简介:这部电影记录了20世纪90年代的法国电子舞曲热潮。电子舞曲曾经是那个时代的摇滚、爵士以及朋克。无论你怎么看待电子舞曲,它都会让我们想起创造性天才或是惊人的名声,但也会是失去生命及被遗弃的夜晚。电影很难捕捉电子舞曲的这种气质,但是编剧兼导演Mia Hansen-Løve找到了一个将电子舞曲和电影融合的理想方法。 影..详细 >
摇滚青年们最终还是会变成正常人
重看。透过似乎永不停歇的音乐和烟雾,人来人往,告别的还会再相逢,以为永恒的却一朝失去,时光流逝中留下的唯有一地碎裂的光。很奇怪你到最后总会发现一切是如何物是人非,又是如何全然未变。(jonathan romney写这部片就像Flaubert remixed at 130bpm,太精妙了)
兩段式,對稱情節。慣用的段落或cut間的動作接續(這也造成某些用跳接的段落,產生些微情感震盪;最大者或許是「假正反打」連結銀行辦公室與電音DJ工作那段)。不停遁入電音派對,時間向前遞進,周圍人事變遷(朋友自殺的低調鋪陳),驀然回首、「時」不我予的痛哭。The Rhythm by Robert Creeley。
最不喜欢的一部米娅
叙事舒缓到和少年时代差不多了 一年一年推进 却好似没有什么剧情一般 从头到尾就是用电音和夜店的场景构成整个故事 还有就是男主的爱情史 不过这条线完全没啥意义 除去格蕾塔·葛韦格的客串部分 剩下就是男主不断卖颜 不过本片还是很法式小清新的 充斥着好看的男孩子们
If there’s anything more than pure melancholic nostalgia, there’s hope for life.
不是人人都能靠做DJ生活,流水账的叙事把男主那种徒劳的挣扎哀伤地展开,却无太大感触
雖然不如前作但Mia Hansen-Løve還是同樣那位迷人的時間編織家
打低分的多半是期待展现电音文化,但如此生活化的表达其实才更令人动容。Daft Punk的元素不过是锦上添花。
3.0 好老气的电影,看不到电子音乐的活力,所有人都像是从将来的事穿越过来然后被迫玩音乐一样
怎么让corbet和gerwig演一对。
看片的前几个月正好去了旧金山的夜店,接触了电子音乐。影片本身并没有拍出什么情怀来,对于主角的生活完全是流水账叙述。可能间断穿插的配乐就是最好的表达了吧。男主很迷人。
所以是禁毒宣传片嘛? 男主搭档不吸毒就小日子过得挺好的额. 男主长得好像梅西, 还是长腿升级版梅西, real出戏. 男主是看下去的唯一动力惹. 女导演每部戏都这么法式流水账, 人淡如菊, 真的不烦嘛? 果然是电影手册出身的.
The burden of life (简直醉倒在男主酒窝里。。。
透過一場電音史的巡禮,嗅出時間走過的痕跡
The beginning of all falls./Cyril the angel. 即使面对电子音乐和弟弟的故事,Mia Hansen-Love也照旧克制地退在片场一角,现实与自己之间永远一层玻璃,温柔冷静到透明。
跟随男主人公的脚步历经法国电子乐的90年代,叙事倒很平缓温和,女导演是阿萨亚斯的妻子。
改天一定要写一个《Eden中穿插的Thomas和Guy-Man及车库音乐的兴衰史》!#Flag
感想只有 导演这几年进步真的迅猛 这部片其实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 却长达两个多小时 视觉、律动和情绪并没有被很好的融合在一起 所以导致整体很乏味
22 NOV 2014 (4-)moins bien que ses vieux fil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