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推荐的那句话,多大年纪的女生喜欢人的时候都是一个样子嘛立马在网上找了资源观影。
电影很明显分为三个段落。
第一段,她以克拉拉的面孔,用着克莱尔的灵魂与克里斯沉迷于网恋,那个上课分身,时刻抱着手机在聊天,露出甜蜜的微笑,整个人容光焕发,那不就是谈恋爱时的我本人嘛!
但欺骗开始之后,就需要用无数个谎言去弥补。
克莱尔编制各种无法见面的借口。
直到克里斯出现在她面前,她一路小跑,却在最后把正在响的手机关机了。
这是用谎言开始的恋情,她永远无法见面。
第二段,在听说了克里斯的死亡之后,她写了一本小说,改写了结尾。
他在克里斯出现的时候,用克莱尔的身份与他相见,接近他、夸赞他,并邀请他来给自己拍写真,而后与他相恋,你会发现原来女人在每一个时期都有权利享受恋爱所带来的的甜蜜,那真的会让整个人充满活力,就像是在阳光下发着光。
克里斯在做爱的时候,告诉她,最喜欢她的声音,在那一瞬间,她一整个人又失去颜色,变得苍老起来,她意识到,她的声音就是克拉拉的声音,他是否仍无法忘怀。
于是,她再次用克拉拉的身份给克里斯发了信息,约他见面。
看到信息的克里斯正在与克莱尔约会吃饭,忽然说要回家增添一件毛衣。
回到家后,他拨通了克拉拉的电话,发现克拉拉与克莱尔是同一个人。
克里斯再次奔向克莱尔,想要弄清楚发生了什么,就在此时,克莱尔发生了车祸。
心理医生反复询问克莱尔,你在试图伤害自己,到底是谁伤害了你?
此刻的克莱尔痛哭流涕,说,我可以接受死亡,但我无法容忍被抛弃。
我们很难不把上一段感情受过的伤带到下一段。
影片看到这里真是难过极了,曾经有一张关于我们为什么需要亲密关系很火的图,此刻借用一下。
这种感觉就好像最近很火的电影《隐入尘烟》,马有铁原本可以日复一日重复着这无趣的生活,贵英给了他爱,给了他家的感觉,而后离开了世界,悲伤无以复加。
如果不曾遇见过,那这一辈子这样过去也无妨。
他是她的希望,她是他的未来。
希望没有的时候,这一生也就无所求了。
被抛弃是一件比死亡更加可怕的事情,我们会在很长的时间怀疑自己。
很多时候我们无法开启一段新的感情,不是因为放不下前任,而是我们太害怕亲密之后又变成陌生人。
林宥嘉唱着“拥抱过后,我的双手应该放在哪里”,起初听不懂歌词,再听已是曲中人。
或许,我们该学会的是,在爱过之后如何与曾经相爱的人说再见。
影片的最后,克莱尔与医生诀别后,拿起手机再次拨打电话,不知道结局如何,但我希望一切都好。
谁也抗拒不了时间的力量,20年的婚姻比不上20岁的青春,时间并非都是正能量。
本质上说,时间就是上帝,给你成长和欢乐,也给你衰老和悲凉。
爱和恨,如此纠缠在生命里,揉杂着对活力的眷恋。
我们被欲望左右,恐惧再也没有爱,只剩下不断老去的空壳,那种代表了生命和活力的欲望还在,但早已无处安身。
我们不怕死去,不怕苍老,我们惧怕的是,那种支撑着我们全部信仰的生命力,一点一点地消逝。
失落,悲凉,孤独,疯狂,对年轻生命的渴望,一个中年女人的挽歌,真让人生出无限的共情和悲悯。
如果活力尽失,生命还有什么意义!
让我爱你,我愿意放弃一切。
这个故事关乎爱情,如此真切,也出乎意料的曲折。
美如朱丽叶·比诺什,在55岁的年龄下,心里也不免咯噔一声。
年华老去是否意味着烈火情人不再,甜到心里的爱情不再。
朱丽叶·比诺什她在片中饰演的大学法语教师克莱尔便是对这种状态的完美复刻。
50来岁的她早已实现了财富自由,积极的工作、努力抚养叛逆期的小孩、维护业已破碎的家庭关系。
丈夫与她离婚后,找了个二十来岁的年轻姑娘,热情奔放、无时无刻散发着勾人的雌性荷尔蒙。
相比之下,五十来岁的克莱尔显得苍白不少。
但她却有一双年轻女士无法拥有的知性智慧的眼睛,可也许是为了遮挡细碎但明晰的皱纹,这双眼被她藏在了黑框眼镜后面。
在布满乌云的巴黎城郊,浪漫的滤镜相继退场。
为了接近自己的旧情人,她选择在社交网络上重塑自己的身份。
毕竟,网络可以伪装自己的声音、容貌,甚至是思想。
因此,一个虚构出来的24岁年轻女孩成了她的第二身份。
无法接受自己老去的女人、年轻的人设与渴望爱情的心理能否“骗”来一份刻骨铭心的爱情?
《你觉得我是谁》说可以,但是很脆弱。
偶然中,她关注了自己旧情人的朋友。
一来二去,竟演化出一场惊心动魄的网恋。
这个小她二十几岁的多情摄影师对她深深的着迷。
恋爱中的她,心态似乎真的重新回到二十岁,是如此的精神焕发。
在派对中,她像《芳芳》里年轻的苏菲·玛索那样舒展自己的身体。
在派对外,与情人的phone sex更是把情欲推向了高潮。
但,这背后是不是也隐藏了一股难以言说的孤独。
毕竟不能见面,只能以接连不断的谎言来维护这段必死的爱情。
情感逐渐递进,克莱尔在心理防线上则节节败退。
年轻的情人早已压不住想要见她的欲望。
在人群中,克莱尔望着对方搜索自己的眼神。
表明的平静,为的是掩盖自己歇斯底里的内心。
谎言的编织与堆积,逐渐变得越来越难以承受。
克莱尔不得不以即将结婚的借口来逃避情人穷追不舍的请求。
如黑云压城般的压抑感汹涌袭来。
克莱尔倚着墙痛哭,情人则永远注销掉了自己的社交媒体。
泡沫顷刻间破碎。
故事,以情人的死告一段落。
层层的反转,则再次勾勒出克莱尔翻腾不跌的内心。
扎心,太扎心了。
在观众视角下的比诺什是如此深邃与迷人。
但在电影中却不免显得孤独与忧伤。
似乎在社会共识中,30岁已经过女性黄金年龄的顶点。
随后无论是工作还是情感都只会直线下坠。
赵雷在《三十岁的女人》中唱到:她是个三十岁身材还没有走形的女人,这样的女人可否留有当年的一丝清纯
确实,时间会在脸上留下无法抹去的犁沟。
但老去并不是罪过,也不是自我哀伤的理由。
少女怀春时的窃笑,中年女性自信的风韵,其实都美得各有味道。
欧美的比诺什、斯特里普与苏菲·玛索,年轻时都有让人无法抗拒的美貌。
年龄逐年递增,戏路却越来越宽。
我想,她们是不抗拒衰老的。
她们并不需要担心自己还有没有所谓的“少女感”。
不需要像国内中年女演员那样不绑上双马尾就只能困囿于婆婆妈妈之中。
她们应该各有自己的魅力。
但电影大致折射了现实。
既然大家都喜欢年轻漂亮,那行至中年又该如何勇敢的去追逐爱情与事业。
在片中,克莱尔也无法给出具体的回答。
即便她一方面是知性优雅的大学教师,另一方面又是为爱痴狂的中年女性。
在课上,她朗读杜拉斯的《情人》:在十八岁到二十五岁之间,我原来的容貌早已不知去向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人都这样,我从来不曾问过什么人好像有谁对我讲过时间转瞬即逝在一生最年轻的岁月,最可赞叹的年华但杜拉斯同时也写过:我是特地来告诉你,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你觉得我是谁》里所说的,关于中年女性的妒忌与情欲无法逃避。
既然无法逃避,那你会接受它吗?
也许容颜易损,看着镜子,脸上的皱纹会越来越多。
笑起来后,皱纹就更多了。
但20岁,30岁,50岁的美本就不尽相同。
并不会因为皱纹的多寡,或是冻龄与否就起多少变化。
十点君非常喜欢61岁的科恩嫂凭借《三块广告牌》获奖后所说的一段话:我的脸是一张地图,一张我人生的线路图,下巴上的褶子也是社会让人们以为衰老是“个人的问题”,是病态和失败,但这种想法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病为病态的审美大势宣传不就是我们文化的现状吗?
所以,干脆不理会。
既然大家都要变老,那不如期待第一条、第二条皱纹到来时,自己会变成什么样。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微信搜索十点电影,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很文艺也很悲凉。
一个受到前一段婚姻深深伤害的女人,对自己受到的伤害已经没有办法诉说。
只想得到一些爱抚和关怀,哪怕是虚无,也是想通过这些关怀重新建立起被击垮的自尊心。
或许不是贪恋年轻的肉体,而是涉世未深的人才会毫无顾忌的述说内心的感受,夸张的表达对另一个人真挚的贪恋。
女主贪恋这些纯粹的情感。
对于自身对这种贪恋爱抚和被爱的感觉,对于女主来说,是不是爱情。
也不一定,这可能也是爱情的一种形式。
极致浪漫但也虚无缥缈,没有感情基础,或者完全没有接触过的网恋,能到这种程度,可能和人物设定有关。
都是和艺术相关的一些职业,情绪可能会更加浓烈。
所以也不会觉得特别的突兀,虽然突然就爱了,会觉得…嗯…黑人脸问号。
额…跑题了。
不管怎么说吧。
虽然狗血但画面还是很美的。
心理医生这个角色可能只是剧情发展的一个推动发展的这么一个功能,并没有觉得有什么卵用。
还一脸严肃,感觉下一秒脸就要垮下去了。
心里医生如果真的是做这些工作。
有点心疼女主的咨询费。
二次跑题。
不管怎么说吧。
贪恋是人之常情,希望在现实生活里能遇到如此贪恋自己的人吧。
面对衰老和爱情,其实我们并没有过多选择,衰老以后,死亡之前,我们需要好好爱自己。
本周春天的放牛班观影团的周限定影片是由法国导演萨菲·奈布指导、著名影星朱丽叶·比诺什主演的剧情片《你觉得我是谁》,共有15位团友参与,收到14条短评,平均分为7.3分。
这部电影讲述了法国版乔碧萝事件,看过本片,我很好奇如果乔碧萝粉丝过10万,她要以什么面貌示人,不过事情背后,更需要我们关注的,是那位为她花10万元刷礼物现在已经注销斗鱼账号的男粉丝。
(纯属调侃,其实我不太信那个中年大妈是真身)岁月对女性的残忍显而易见,中年之后吸引力不再,心气又被生活消磨殆尽,甚至没有激情做自己,每天疲于奔命。
女性的中年危机要比男性的更凶猛吗?
不好比较,不过年龄对女性来说绝对算头号敌人,这也才有了那段海清对于中年女演员难混的言论。
面对容颜逝去,女性显得更加敏感脆弱,她们需要更多的肯定与支持,而此时被抛弃无异于雪上加霜。
50岁的离异教师克莱尔被年轻情人抛弃了,机缘之下,她依靠虚拟身份重获一份爱情,却因此差点走向悲剧的终点。
在伪装身份背后,尽是中年女性对年轻的渴望和对现实的焦虑。
马克龙竞选总统时,有法国媒体用“美洲狮”来形容布里吉特,意指“喜欢比自己年轻的男性的年长女性”,本片中也有人用“美洲狮”来开克莱尔的玩笑,这里有对婚姻中女性弱势地位的批判,提出“为何老夫少妻比老妻少夫更能令别人和自己接受?
”的疑问,但同时也在提醒克莱尔年龄危机,借此可以看到她在整个爱情中的卑微,“原来爱与被爱竟是如此的卑微和短暂”(扶不起先生)。
有趣的是这段感情在她的课堂上也有表现,提到的几本书都映照了她的恋爱心理:在被前情人抛弃前,克莱尔发现征兆,在课堂上她讲了拉克洛的《风险关系》,并强调他的革命精神最终让他入狱,意旨自己不要玩火。
当然这一段也在用记忆衰退表现衰老。
新恋情初期,儿子在学习雨果的《写给一位年轻的姑娘》,男孩评价这首诗是写给老年人的,而母亲说这首诗押韵又充满的隐喻,这不啻于在说自己的年轻面具在男孩眼中一戳就破。
而玛格丽特·杜拉斯的《情人》则完全说出了克莱尔对年龄的恐慌,“才十八岁就已经太迟了····”。
随后一段课程(没找到出处)反映了她的反击,在网恋趋于稳定之时,她对前夫、对同事实施了报复,“我用不着假装24岁,我就是24岁。
”重获爱情的克莱尔确实表现出无与伦比的魅力,“谎言堆砌出恋情,忙于运营编造填补,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真实的模样同样有魅力。
”(Alex),她根本没有必要用厚重的妆容和虚拟的形象遮掩现实,因为她的美丽其实与年龄无关。
不过这部电影好的地方在于,较为完整的揭示了中老年女性心理,失去爱和欲望都可以,乃至可以无惧生死,但终究无法忍受被抛弃的命运。
男人的专一是属于18岁女人的,20年的婚姻不比24、5岁的面庞,这是可悲的现实,却不是掩藏真实自己的借口。
“如果你渴望年轻,请务必确定是为了自己。
”(Alex),其实克莱拉并不明白这一点,追求年轻并不是给谁看得,而是让自己更愉悦。
所以不要为了一时之快而拼命逃避,因为“当幻像被揭开时,流露的自然是激情与欲望破灭后的绝望。
”(蚂蚁)在心理医生一次又一次的追问中,我们终于得知克莱尔心理创伤的源头,电影最终落在劝大家放下不幸福的回忆,与现实和解,拥抱自己的脆弱,并活的像个成年人,接受遗憾的美妙。
当故事反转又反转,其实可以看出身处爱情中的人是没有选择的,克莱尔始终活在克莱拉的阴影之下,而亚历克斯则永远活在那个声音中。
不过从各位团友的短评中,可以看出大家对这样的结尾设置都不太满意:团友Cinedreamer表示“凡事都不止有一个结局,小说‘虚构’的这款对我来说则更微妙更奇特,反倒是现实中最后添加的小反转比较多余,感觉并无太大必要。
”嘉措和143.也有类似观感“后半段频繁的真假切换与最后的反转没有什么必要”,“就好像为了反转而反转”,一级特工认为“前后两段有割裂感”。
得知真相假象的克莱尔,反应都太过随意,得知情人去世后的第一反应竟然是去写本小说(是霉霉吗),不过也算符合职业特点。
三段故事结局更像导演没有考虑清楚该以何种方式结束这个故事,而偷懒耍滑的产物,观感秒变悬疑片,甚至有一度让我怀疑是克莱尔将谋杀伪装成恋爱未遂。
刻意反转反倒冲淡了如何面对女性衰老这个主题,算是有点遗憾。
“最后的频繁反转其实有点累赘,还不如前面意犹未尽的故事结尾。
”(mdr skywalker)“三种结局的反转和演绎也让人耳目一新”(蚂蚁)。
单说这个形式上还是有点意思的,也算紧扣题目,你觉得我是谁,这不仅是克莱尔问亚历克斯、问心理医生,也是导演在问观众,你们是要韩剧还是要反转!!!
另外,朱丽叶·比诺什的表演是绝对无法忽略不谈的,50岁的身体如何演出20岁的精气神,那段忘我的狂舞令我印象深刻,也传递出太多感情,从尝试接触到自信24岁,不知如何出现再到最后无法收场,比诺什的表演实在是细腻有余,尤其大段特写,更是让比诺什的演技表露无遗,眼神、微笑甚至皱纹中,都隐藏着对人生的体悟。
“比诺什演的太好了,把一个陷入矛盾的女性的迷失和疯狂都表现出来了!
”(Lumière)“大片独白、情绪、面部表情,是非常精彩的表演。
”(鱼麦麦)、“真实和虚假穿插,全靠朱丽叶比诺什阿姨撑起”(-MeilleurEager)、“朱姨威武,那片刻的悲嘶、哀嚎,凄凄惨惨戚戚。
”(143.)团友完整评分及短评汇总(按分数高低排序):1.Lumière:8.9/10 从古到今,人类一直在试图逃避自我:从前,人们通过宗教;如今人们在网络的帮助下,把自己的生活寄托在另一个人的身上聊以自慰。
两者相同的一点是,它们都会使人们在虚幻中迷失自我,麻痹自我。
此片的结尾就陈述了这一点。
比诺什演的太好了,把一个陷入矛盾的女性的迷失和疯狂都表现出来了!
2.cinedreamer_:8/10“死去我无所谓,但是我被抛弃了。
我们随时都可以变年轻,但我渴望被照顾、安抚,即使是幻觉”表面看是一场欺骗性质的游戏,实则却是对中年女性孤独心理的一次充分展现。
凡事都不止有一个结局,小说“虚构”的这款对我来说则更微妙更奇特,反倒是现实中最后添加的小反转比较多余,感觉并无太大必要。
并不复杂的一个故事,但拍出来的质感真的好迷人(确实有点欧容的感觉)另外zqsg给比诺什阿姨的演技跪了,情绪表达也太棒了!
3.渡辺dudu :8/104.Alex:8/10如果你渴望年轻,请务必确定是为了自己。
两段故事,巧妙地用小说的形式将平行世界的故事展现。
第一段故事完美刻画了一个中年女人的形象,衰老,疲于工作和小孩。
伪装是获取生活乐趣的前提。
谎言堆砌出恋情,忙于运营编造填补,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真实的模样同样有魅力。
贴着年龄的脸庞似乎就已经对她的未来宣布死刑。
这段对于中年女人的心理拿捏很精准,而这些症结似乎在后边就被忘了。
如果配合心理地转变连同第二个故事拉扯出同一条世界线,想必会比这样跳脱的剧情来的更震撼吧。
因为他开始喝酒蹦迪,也因为他回归了日常的生活,为自己活这样的人生信条总是容易被遗忘,不知不觉就成了附属品。
5.mdr skywalker:8/10 用小说的方式塑造了两段平行故事,个人尤其是喜欢前一个故事,将一个疲于工作和生活的中年女性形象表现得很出色,宁愿伪装也不愿意真诚以待,从来没考虑过自己的闪光点,后一段是女主为弥补谎言创造的情节,实质上是另一重虚伪,最后的频繁反转其实有点累赘,还不如前面意犹未尽的故事结尾,最后大赞朱丽叶比诺什的演技!
6.扶不起先生:8/10 那人如沐春风般行走,像少女一样心动、羞涩、失恋。
犹如一颗枯萎的小草重获新生,渴望着太阳的照耀,即便身处在虚拟的土壤里。
女主怀揣着最大的善意去述说这段过往,渴望而不可及的意境表达,自我矛盾下的问答与解脱,原来爱与被爱竟是如此的卑微和短暂,网络只不过是现代的发泄手段,毕竟故事的结尾是一个玩笑罢了!
7. 嘉措:7.8/10 超爱前半段 ,以一种溺水的姿态作为开始已预料剧情,用假意来找真情,用她人的人生去对抗自己的命运,用想象的自己把真实的自己封闭起来就如同溺水的木筏划来划去却没有出口,年华消逝,容颜老去,前半段用虚假来对抗,后半段用真实来面对,前半段看到的是孤独后半段看到的是狼狈,那面对面却不相识真的最痛莫过如此,伤害他人又何尝不是伤害自己,哪怕最后同样的堕入爱河,却不再是一样的人,恐惧塑造出的她是必然的,因为虚假才是完美的,还是坚信一假得不到一真,后半段频繁的真假切换与最后的反转没有什么必要,实在太可惜了,这可能会是一个无疾而终的故事,假的代价应该出现在真的结局里。
8. -MeilleurEager:7.5/10 一个“你年轻美丽抢了我丈夫,于是我偷用你的身份来监视情人,最后爱上情人朋友”的故事。
全片主要讲述中年妇女的心理写实,真实和虚假穿插,全靠朱丽叶比诺什阿姨撑起,演技给跪了,和心理医生哭诉那段让我思考如果我到了她这个年纪会变成什么样,好在她最后找回了自己不再活成别人的附属品,剧情方面我总感觉很早就看过类似的剧情(可能是在哪本书里……) 9. 一级特工:7/10 三星半,是属于当代的黑镜式故事。
前半段用现时的评价去回溯一个关于用社交网络的谎言性来填补现实中情感空虚并不断陷入最后彻底崩坏的悲痛经历,用时间地点的连续跳换来直观地展现新身份对主角生活的逐步侵入与改变,进入叙事的推镜与叙事结束的拉镜很有感觉。
后一段则是主角为弥补内心缺憾而创造的虚构情节,即另一重谎言,和前一段略有割裂感。
两重谎言带来的教训让人意识到要学会接受事实,拥抱自己,可真相大白后换来的却是新一轮的谎言,不禁让人疑惑。
因此,问题不在于“你觉得我是谁”,而是“我想成为谁” 10.Supremacyacron:7/10 女主的情欲随着荷尔蒙的复燃愈发膨胀,最后却陷入到无法自拔的泥沼。
渴望在笔下的另一段平行空间舍生取义自我救赎,最后反转意外的结果也只是旧情人用谎言跟她开了个“玩笑”。
11.昨日之岛:7/10 任何与幸福的接近都会唤醒青春期的焦虑。
一位正在衰老而自认卑微的中年女性以虚假的网络身份引诱年富力强而欲火焚身的青年男性,她从这段通过虚妄又忸怩作态的形式牟取的爱恋关系中获得的仅是短暂的身份认同,即使其基础是自残性质的欺骗。
死亡是终结一段畸恋的完美形式,账户注销宣告着社会关系的消亡,并将残留着的情愫赶进回忆里成为悔恨诞生的养料,象征无从联络的残忍和决断。
克莱尔是可憎的匍匐在永生幻想上的寄生虫,她在陷入情感关系时的自残倾向是嫉妒与复仇意识的延伸,她是无良的猎手却伪装成猎物,用谎言击杀无辜的目标,最终谎言也被谎言埋葬12.董小__:7/1013.鱼麦麦:6/10算是朱丽叶·比诺什的独角戏,全靠女主撑起。
大片独白、情绪、面部表情,是非常精彩的表演,也有很动听的配乐和迷人的摄影,却没能有一个让人意犹未尽的故事,有点可惜。
14.蚂蚁:6/10一场荷尔蒙复燃下的中年妇女返春记。
归根结底是女性中年危机下对衰老的焦虑和对青春的怀恋,嫉妒于侄女的年轻与美貌就创造一个类似的虚拟人格来作为救赎的解药,沉醉于自我营造的假象。
当幻像被揭开时,流露的自然是激情与欲望破灭后的绝望。
三种结局的反转和演绎也让人耳目一新,最后的电话甚至让人感到一丝惊悚。
就像片中的比诺什所说,第二种结局是最适合电影的结局,但现在的安排也是个好的探索性的尝试。
15.143.:6/10甚至有给两星的冲动,就好像为了反转而反转,一言不合死了,一言不合又活了,有那么一会儿居然感觉女主在天国和心理医生忏悔自己的人生。
对爱的偏执的渴望让人迷失,又没办法避免,我们需要对重视的人坦诚,却永远做不到。
朱姨威武,那片刻的悲嘶、哀嚎,凄凄惨惨戚戚。
戳这里→春天的放牛班观影团往期周限定观影记录春天的放牛班,一个好玩的线上观影团,团员们都是沙雕,平常就随便看看电影聊聊天,写短评也没有堆砌术语、故作高深的,想加入我们的朋友可以豆油班主氯化银溶解喔
刚刚看完这个电影,有一丢丢想说的。
我觉得女主的形象很丰满。
她缺爱,又对爱情保持高度的理想主义。
在她虚构的故事的结尾处,男主面临肉体和灵魂的考验,最后她让他选择了前者,在被甩之前,让故事里的自己给车撞死。
克莱尔不相信自己值得一份超越年龄的爱,但又坚信爱情理想的模样,而甘愿做一个爱情的殉道者。
用女主的话说,就是"我宁愿死也不愿意被抛弃"。
也许是因为她的职业,搞文学的人或多或少有些理想主义吧,不过看到这边我也能感受到丈夫的背叛对她的信仰是多么大的颠覆…诶总之我觉得电影在很多方面还是很触动人的。
比如女主隔着屏幕嗅到爱情时的那种小激动,不自觉地咬起手指,时时刻刻关注手机等等。
在爱情里面我们都一样,理想化也好,现实也好,爱情本来的面目总是叫人向往不是吗?
今天聊聊电影《你觉得我是谁》。
片名Celle que vous croyez / All That You Know / Who You Think I Am (2019),别名别问我是谁(台) / 你以为我是谁。
55岁的影后朱丽叶·比诺什 (Juliette Binoche)在本片中扮演一名年过半百的离异女教师克莱尔·米洛(Claire Millaud)。
克莱尔·米洛离异后独自带着两个孩子,她想找寻属于自己的第二春时,陷入一场网恋风波,看似唾手可及的爱情变得扑朔迷离。
朱丽叶·比诺什是影史上第一位达成戛纳、威尼斯和柏林电影节大满贯的影后。
她在片中充满活力的表现一方面是演技释然,恋爱可以让人变得年轻,另一方面是天生丽质,保养出色。
看到她在本片中的表现,你肯定会感慨朱丽叶·比诺什保养之出色。
如果一个人能够在独立拉扯大两个孩子的情况下,活了五十多岁还能像克莱尔·米洛一样艳丽动人,那么她自然有随意挑选比自己年轻二十多岁的小帅哥。
说实话,50岁能保持这样的容颜,谈个网恋绝对没问题。
克莱尔遇到了一位年轻设计师乔,双方有过深入交流,但克莱尔却无法确认乔对自己的态度。
克莱尔想通过Facebook进一步了解乔,而乔的Facebook只通过认识的人加好友,于是克莱尔虚构了一个年轻女性身份,去接触乔的朋友艾利克斯。
随着克莱尔和艾利克斯聊天不断深入,两人渐渐产生了网恋。
克莱尔苦于不能公开自己的身份,只能躲在暗处接触对方,痛苦也随之而来。
克莱尔当初就是因为自己年老色衰,丈夫跟着一个年轻二十多岁的小姑娘跑了。
从此克莱尔对自己产生了极大地不自信,甚至严重到需要看心理医生。
克莱尔在网上选了年轻漂亮的女性作为自己的虚拟身份,很大程度就是为了弥补自己对此的遗憾。
如果只是心理变态,想要玩弄对方感情,那么随便选择一个虚拟身份都没问题。
偏偏克莱尔一开始并没有想这么多,只是想借着艾利克斯做媒介,去了解乔。
不曾想到,自己却和艾利克斯产生了感情。
克莱尔一个下意识的举动让自己陷入谎言之中。
从此她在网络上的身份也一直活在谎言中,甚至生活中也需要用两部手机才能掩盖身份。
与人交往都知道要坦诚相对,谈恋爱更是如此。
如果一个人不能接受真实面目的你,自然也不会真的爱你。
同样的,如果你不能以真实面目面对对方,也不要想着对方能够接受你。
渴望被爱是每个人的天性,不论男人还是女人、不论年轻人还是年老人。
克莱尔如果把自己身上那些50岁、母亲、教授的标签去掉,她就是一个普普通通渴望得到爱的女人。
克莱尔看心理医生就是因为这些标签给她太大压力。
丈夫离婚进一步强化了这些标签,克莱尔也时刻用这些标签提醒自己。
于是她在谈恋爱的时候就会显得局促迷茫不自信,害怕对方因为这些标签不喜欢自己。
她和艾利克斯的网恋过程是一个让自己褪下标签的过程。
她在现实世界、虚拟世界以及自己创造的幻想世界中,充分享受恋爱过程,整个人也变得有所不同。
克莱尔用自己的几段不同经历告诉大家如何玩网恋,以诚相待才能获得美满结局,总想着用虚假身份欺骗对方,迟早会被戳破。
要认可接纳自己,才能接纳别人。
只有能够接纳真实对方,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真爱。
影后教你玩网恋,表里不一难成真。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公众号:妙看影视
不管别人觉得你是谁,最重要的是知道你自己是谁。
女主角第一幕我就觉得好美,那种自然老去,留有岁月痕迹的美,而剧中似乎一直是一个被抛弃者的角色,被丈夫抛弃,被男友抛弃,直到最后的那一幕在得知亚历克斯结婚有女儿后,那个未接通的电话依然表明她没有当下,她又一次的被放下。
作为一个咨询师看这样的一部剧,感受到剧中的医生竭力的想帮助她,读她的作品,去找鲁力了解亚历克斯的情况,但是告诉她真相就是对她的救赎吗?
不过是再一次见证她被抛弃。
又一次陷入她被抛弃的轮回。
她不是失去了伴侣,她只是失去了自己。
她做不到抛弃别人,而她的内心便总是感受到被抛弃。
那么抛弃与被抛弃之间就一定是对立的吗?
或许还有一些中间地带各自自在。
说到这里我感受到女主角的沉重和纯粹,那份对别人爱的沉重以至于相信亚历克斯真的会为她而死,或许真的为她而死才是她想要的结局,或者小说中的结局才是她想要的结局,而纬度真实的结局不是她想要的。
这三个结局对应着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和超我,哈哈哈,突然想到的。
所以了解真相是她又一轮生病的开始,而接纳真相将会是她新生的开始。
没有那么多人喜欢的沉重和纯粹,有的更多的是鸡毛蒜皮,轻松自在和各生欢喜。
沉重也好,自在也罢都是命吧。
性别歧视无国界,年老色衰无国界,渣男喜新厌旧无国界,网络撩骚无国界,见色起意无国界,大婶不愿老去无国界,摄影师容易走偏无国界,做了才爱无国界,7.6分应该是打给女主演的,综合起来不够7.0分。
本以为会送给大婶面对衰老和渴爱的心理一本励志指南,结果心理医生全是废话还装模作样反复出来。
万般皆苦,唯有自渡,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没有一样男女交情经得起颜值和时间考验,导演仍然有贡献。
包含剧透慎入包含剧透慎入包含剧透慎入电影最巧的是借用了心理医生和小说的掩护,讲了一个本来稀松平常却辗转反侧的故事。
多结局的美妙之处在于把各种可能列出来的同时也是表达作者被往事缠绕,无法忘怀的心情。
这个作者可能既指女主角克莱尔又指这一整个故事的作者。
结局1.Alex驾车冲下悬崖,虚拟恋情就此中断。
结局2.克莱尔偶遇Alex,两人陷入爱河,很快Alex知道了克莱尔就是克拉拉。
结局3.也就是最稀松平常的现实,Alex既没有冲下悬崖也没有得知克拉拉的真实身份。
这剧本,换作日本拍,《昼颜》既视感。换作韩国拍,《密会》既视感。换作大陆拍,《前任》既视感?总之,听哥们一句话:没有金刚钻,远离文艺女
手法太文艺了。大龄妇女的网恋体验,那段车里的电话做爱觉得在比诺什身上有点跳。图书馆戴耳机接电话时的少女心,洗手间洗手甩手的细节表现的很好,即将见面时看着对方的状态,滑动手机关机的手指,演技派的实力。将女性的老化延展出内在的孤独,以网络虚拟重建年轻,小说的虚构悲剧,男主自杀的虚假,场面一度失控,最后落在现实。
可能是我不喜欢这种题材吧,太无聊了,逼着自己看了十五分钟,无法入戏
心理扭曲老女人的意淫 然后强包装文学 就不能正正常常喜欢同年龄段的同成熟度的人吗
3.5 某一个时刻突然想起侯麦,就是那个若有所思的时刻。不知道为什么这个故事这么的“重”,而每一个侯麦都会处理得很轻盈。有趣的是这片的台译,想起“The English Patient”的港译。
全片心理医生治病过程,解救被伤害的中年妇女,靠叙事编排完成无新意的故事内核,嵌套自编文学文本情节。问题出在选择以解开心结的过程为叙事,重心全部倒在女主精神创伤所致的自私行为,处理不当且无法共情。
女主演技好棒!男主眼睛好好看!什么都很好,就是怎么做到拍的一点不吸引人,看得我一直很好奇剧情但是又一直看不太下去...
低于预期。结局的反转也不能够弥补以前半段的闷。
虚构好友
一部看的时候并不愉悦,看完后让人思考一秒的电影,女主的致命弱点在于太懦弱,不畏惧死亡但不能接受自己被抛弃,其实老公走了自己一个人也能好好生活,现实中好好捣拾捣拾长得这么美又是大学教授找到合适的另一半应该不是什么问题,导演非要安排一出心理变态网恋戏。优点是镜头很好,配乐好听,女主演技炸裂。但是床戏太多且尬。开始玻璃前xx楼下一辆车开过,灯光照着玻璃反射出女主身体,很美,设计巧妙。poly max屏幕看人物近景太清楚了,能感受到导演要展示的50岁女人的美,包括她的皱纹眼睑少许黑眼圈。感觉心理学女医生的设定有点寓意,年纪和女主相似,连发型眼镜配饰也雷同。女主在大学里讲杜拉斯,娜拉出走也有一定寓意。公交车相遇男主确听不出网恋对象声音的设定果然只是女主的幻想了。中间小说设定和结尾的反转加一分吧2.5分
这个故事让所有青春已逝和正在逝去的女性甚感焦虑。所以,年轻的女孩啊,趁红颜尚在,尽情享受性爱,享受爱情,享受美食和生活吧。不要因道德束缚,提前衰老,当衰老真的来临,束缚你的就不是外界而是年龄了。
一个年过半百的女作家。她虽然活的精致,甚至长得也还精致。但她依旧担心着年华老去。面对20出头的小狼狗男朋友。她会珍惜,更会吝惜。我并不认为50岁就一定是升级为“老年人”的年龄门槛。每个有能力、且爱自己的人都可以继续保留和享受自己的爱欲和肉欲。PS:朱丽叶·比诺什在片中有大胆的情欲戏份。
看过
(5.8/10)不管反转几次。没劲就是没劲。
女神真美
50岁的朱丽叶·比诺什也能把我迷死!!!
男人欺骗就是罪恶的,女人欺骗就是爱情,这种观念并不认可。
虚幻终究是虚幻,没有一丝触感。
语言和心理回溯的不可信之处在社交网络时代被进一步放大,一种故事有无数种不同的讲法,编剧水准平稳,但没有超常发挥。法国文学女教授和摄影师建立在幻想和需求之上的感情故事非常法国,希望能在国内影展上放放,能给观众带来关于对于中年女性的另一种思考。
Un mélo d'une bande de psychopath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