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上是看着洪家班的武打电影长大的,这次洪金宝自导自演了本片,在其中饰演了一名已退伍的特工爷爷,看得出来洪金宝依旧宝刀未老,他的部分武打动作依旧丝毫不逊色于当年的那些经典佳作。
片中的特工爷爷曾经是一名军官,在年轻时曾立下赫赫战功,但是步入老年的他,生活却非常孤独,整天一个人过着日子,直至一位小女孩的出现才让他重新找回了当年的热气方刚,英勇无畏,同时肩负起了保护小女孩的重任。
一般看完电影会用更长的时间来刷影评。
这次看的是点映没有影评可以刷啦 决定认真的写一篇。
整部电影看下来。
耳边还是打斗场景呼啸而过的风声和清脆的骨骼断裂的声音。
中国式的打斗的干净利落是和欧美特效完全不同的感觉。
作为打斗片 最神奇的地方是 场景和色彩 美出一种日系风。
背景是一个中俄边境的小镇六十六岁已经不记得昨天发生什么事情的老人 清晰记得的 是自己的人生轨迹 作为军人的记忆和对孙女的愧疚 。
可惜英雄暮年 发胖的身体已经让他连军装都穿不上了 但是疲惫生活中的英雄也还保存心中柔软的一块地方。
剧情其实很简单 但是很棒。
看到洪金宝爷爷 开心<图片1>
看到有些影评,说,90后可能会觉得这部电影无聊。
我想说说自己的观后感。
一个人老了以后,什么都没了,就只剩下点回忆。
茶余饭后絮絮叨叨地说起从前,“以前,那叫一个苦啊……” 跟后辈们聊天时吹吹牛,“想当年,我可威风了……”人老了就开始喜欢回忆。
因为老了,不中用了,只能通过回忆来获取些许满足和维持残存的自信。
而患老年痴呆症的老人,连回忆都不能拥有。
张开嘴巴,却忘了要说什么。
忘了钥匙挂在脖子上,忘了房东叫什么名字,忘了昨天吃了什么……从很小的细节开始,一点点忘掉所有的事情,一点点忘掉自己是谁。
人出生的时候,什么记忆都没有。
生活中点滴的经历,像一砖一瓦,建构起记忆的楼房。
但你的楼房,一点点风化了,消失了,没了。
最后,就像刚出生的时候一样,记忆变成一张白纸,但却是揉皱了的、无比沧桑的白纸。
离开人世时,连你自己都不能证明你在这世间活过。
你想回忆起或少年、或青年、或壮年的自己,想起哪一个都好。
但没有。
只有一片虚空,一道模糊的白光。
赤裸裸地离开,一无所有。
看电影前,我以为这是一部喜剧。
老年痴呆的萌老头糊里糊涂啥都记不清,一身好功夫阴差阳错救出邻家的小女孩,还把坏人窝全掀了。
但我看到的,却是一个伤感的故事。
老丁和外孙女走丢了。
女儿不肯原谅老丁,从此不再联系。
其实,老丁和她一样悲痛,难道她不知道吗?
但她就是不能面对老丁。
见他一次,那道伤口很深的疤,就被重新撕开一次。
她会想起,是自己的爸爸,害自己失去了女儿。
“你还我女儿!
你还我女儿……” 如果最亲的人之间有伤害,那就像是一把生长在五脏六腑里的刀,内伤,暗痛,无法言说。
老丁也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女儿。
他丢了外孙女,也丢了女儿。
“我每次都想把事情做好,但每次都搞砸。
”当他决定去救小春花,知道此行自己生死未卜,终于给女儿打电话留言,“我知道无论我做什么都不能弥补。
我只能说,对不起……对不起。
”电影里印象最深的,是老丁迟缓的步伐。
钥匙坠在他胖得鼓起的肚子上,胖胖的身躯一步一步挪着,看着沉重。
昔日风华正茂,如今,穿上挂满勋章的外套,扭不上纽扣。
昔日枪林弹雨,如今,走到警察局里,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拿出录音笔,却没有声音,因为每一次都忘了按录音键。
人老了会不会不甘心?
谁会甘心?
青春时所有意气风发、所有叱咤风云,怎么能像一阵烟,说没就没了?
现在的自己,只有迟缓的身躯、日渐衰弱的大脑。
但又有什么好不甘心的?
所有人都是这样老去。
像一颗星星慢慢黯淡,最后滑落,难道不是最自然平常的谢幕吗?
在谢幕的那一刻,能不能想起自己年轻的脸,也不重要了。
和黑帮打斗后,他走不动了,一瘸一拐跟着受伤的黑帮老大,想问出小春花的下落。
没想到两个小喽啰杀了黑帮老大。
他一步一步走到尸体前,嚎啕大哭。
那一刻,他像个无助的孩子。
哭出了所有伤心,所有委屈,所有坚强外表下的不坚强。
“我以前是特工。
我这一生保护了很多特殊的人,但是我却保护不了我最爱的人,我弄丢了我的外孙女,两次,都弄丢了。
”结尾,是一个传统式的美好结局。
两个孤独的人,最后能互相照顾。
两个瑟瑟发抖的身躯,最后能相拥取暖。
很喜欢那扇一直开着的窗户,风吹动窗帘,那里随时可能跳进来一个可爱的小女孩。
在老丁眼里,小春花就是他的美好。
他唯一忘不掉的人。
他是完美的英雄爷爷。
有好脾气,会笑着听小春花所有任性的话。
有厉害的武功,在危险的时候打败所有坏人。
打斗的时候,满耳都是骨节折断清脆的声音,但我不觉得痛快。
我只看到他在冒汗,他的膝盖关节又疼了,他体力吃不消了。
他的腿被刺了一刀。
我怕。
我怕他死,又安慰自己老丁有主角光环不会死。
战战兢兢看他打完,还怕有人会从背后捅他一刀。
总觉得老人很脆弱,很迟缓,很孤单,需要陪伴和保护。
我的爷爷是个老兵,负伤后回乡种田。
胃癌手术后,他渐渐变得有些阴郁,总板着脸。
我一直觉得他不喜欢我这个孙女。
看到老丁,有点像看到自己的爷爷。
突然很想他。
今年暑假回去看爷爷,想请他和我一起吃甜筒,教我在河边钓个鱼。
一1996年,电影《一个好人》片场,所有工作人员都紧绷神经,拍摄一组追逐戏。
成龙担纲主演,有一场戏需要他从高楼跳到地面手推车上。
对于身手灵活的成龙而言,这场戏并不复杂,似乎可以尽早完成。
然而,当他从尚未拆脚手架的高楼上纵身跳下时,身体不小心碰到了脚手架,整个人被迫在高空翻滚,跌落到地上。
落地时,脖子直接撞到地上,颈椎骨“咔擦”一声,顿时晕了过去。
这不是成龙第一次遭遇这种拍戏意外,在他的电影生涯里,这种意外发生过多次。
而对于《一个好人》的导演洪金宝而言,这种情况也并非第一次遇见。
在他参与制作的大多数功夫电影里,无论是演员还是替身,都是真摔真打,发生一些身体上的摩擦甚至意外的危险,皆属正常。
就像洪金宝在自己担当导演和主演的电影《提防小手》里所经历的那样,一场从四楼跳到货车上的戏份就充满危险——跳跃位置稍有差错,很可能被车板割伤。
但他并没有选择用替身,更别提特效,全都亲自上阵。
在洪金宝、成龙、元彪三人齐聚主演的电影《快餐车》里,同样不乏危险戏份,但他们都是亲身上阵,磕磕碰碰,如同家常便饭。
洪金宝和成龙的这些拍戏故事只是因为他们的名气大而被放大到更多人知晓而已,同时期的许多电影人,无论幕前幕后,都有过不少类似的“意外”经历,因为他们基本都是真摔真打,真跳真碰,拼的是一股劲,凭的是一身胆。
他们可不像西方电影那样,运用高科技去计算风速预计风险,更不会像现在这样动用大量特效。
在彼时的片场,实干才是硬道理。
这波电影人正是靠着类似的拼搏精神,将香港电影,尤其是功夫电影,推向了辉煌。
而在这群“功夫英雄”当中,洪金宝显然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大”人物。
不仅仅因为他有一副“大”身板,还因为他在香港电影史上有着“大”地位:早期和“功夫巨星”李小龙搭过戏,中期凭借自己的功夫身手参演甚至导演过不少功夫佳片(凭借《提防小手》拿过金像奖影帝),即便是到了香港电影的衰落期,他也仍旧在银幕上贡献着独有的“胖却灵活”的功夫形象。
他历经过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也见证了香港电影的逐渐衰落,面对港片的逐渐式微,他选择了减产。
电影《一个好人》是他在上世纪导演的最后一部作品,再次拿起导筒,时光已悄然飞逝近二十年。
二电影《我的特工爷爷》便是洪金宝时隔多年后再次担当导演和主演的作品。
作为有着真功夫底子的电影人,洪金宝赋予给这部电影的定位是:一部不一样的功夫片!
事实上,早在预告片出来时,凌厉的镜头展现出的功夫画面就已经让不少功夫电影迷感到有些“不一样”了。
而在看完电影之后,你便会发现,这部电影还真是一部“不一样的功夫片”。
首先当然还是功夫本身:与以往近乎华丽的(尤其是引入过多特效之后的那些所谓功夫片)或硬桥硬马的“一招一式”功夫电影不同的是,这部讲述“退伍特工”的电影认真地考虑到了“特工”或“警卫兵”这一职业属性,功夫招式选择了采用大量的近身搏击,通过凌厉的镜头表现,让这种功夫显得干净利落、遒劲有力,不拖泥带水,也丝毫不夸张,倒是在显得真实的同时,还勾起观众对“中央警卫兵”这一职业的好奇。
其次是人物设定:特工爷爷+小萝莉,这种“大龄人搭配小孩童”的组合在结合“打斗”之后,就很抓人眼球,而在情感方面,也很能引人关注。
在本片中,导演洪金宝其实没有过多的着墨于功夫上,而是将大多数镜头给到了“老人”与“小孩”,在营造彼此的情感关联之余,还对“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这两个社会问题进行了探讨,令人多少会有所思考。
最后便是剧情上的设置:特工爷爷为了小萝莉而单挑一群“坏人”的剧情,很容易令人想起《这个杀手不太冷》、《大叔》、《飓风营救》等电影,尤其是当这个“胖老头”还非常厉害时,单挑“黑帮”甚至“黑手党”这样的剧情就会变得特别有吸引力。
事实上,当你看着洪金宝饰演的“特工爷爷”以一己之力干翻国内外“黑帮”时,你多少都会有“燃”的感觉的。
尽管这部电影的确呈现了一种“不一样的功夫片”模样,但不得不说的是,影片在叙事上是存在不足的。
节奏把控不当,人物塑造有余,旁白的运用没有给叙事加分,略显单调的音乐也让影片有了黯淡之处。
三但这部电影最值得被重视的,其实是它所包裹的一种令人极易怀旧的情愫——不是说影片本身的故事,而是说影片的卡司阵容。
如果说,请来刘德华饰演一个“坏爸爸”是一种了不起的偶像光辉,而请来李勤勤、胡军、朱雨辰、宋佳、彭于晏等人是一种阵容的庞大,那么,请来徐克、麦加、石天,尤其是请来当初“七小福”当中的元彪、元秋、元华、元庭、元宝,就算得上是一种非常难得的、十分有意义的事情了。
要知道,徐克、麦加、石天,这三个人在香港影史的长河里,绝对是有着重要地位的人物。
三人不管是现在还在为华语电影贡献力量,还是早已淡出影坛,都是值得被尊敬甚至被仰视的人物——因为他们为广大影迷们制造了太多经典的电影,也制造了太多值得回味的观影记忆。
而此番出演,尽管戏份不是很重要,却已经足够令不少影迷感到激动不已!
而“七小福”重聚,则更是勾起了不少观众对于香港电影的诸多回忆。
因为这几个人(关于“七小福”的人员构成其实有多个版本,但主要人物还是洪金宝、元彪、元华以及成龙等人,成龙因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没有参与本片拍摄)无论是在幕前,还是幕后,都给观众们带来过大量的精彩功夫电影。
他们要么担当导演,要么担纲主演,要么负责武术指导,给不少电影注入功夫的力量。
可以说,但凡称得上是港片迷的观众,都对他们不陌生。
他们这群香港电影人,正如前面所提到的那样,就是靠着敢拼、够胆的精神,为香港电影添加了不少绚丽的色彩。
他们在制作电影的过程中,难免磕磕碰碰,难免发生意外,甚至难免为电影洒热血。
他们是真正够资格被称为“港片传奇”的电影人,在数量庞大的香港电影里,他们参与的作品占据了大多数。
但他们不乏壮志未酬者,即便是被岁月雕刻了容颜,仍愿意投身电影创作。
所以,这些电影人出现在同一部电影里,是一件很难得的事情,也是一件极易勾起人们回忆的事情。
他们所代表的电影很容易勾起影迷的怀旧情愫,而他们逐渐老去的事实,又多少能引起一丝对岁月的感叹。
他们曾经在香港电影中奋力拼搏,以近乎不怕死的精神制造那么多的经典港片,却也难敌岁月的雕刻,渐渐老去,也渐渐远离。
就像影片中满头银发、步履蹒跚、脖子上挂着钥匙的“老爷爷”那样,他们这些渐渐老去的“港片传奇”出现在画面里,无论在做什么,或者什么都不做,都会引起一丝感伤。
渐渐老去的不仅是这些电影人,渐渐老去的还有实打实的功夫,当你在一堆“假把式”和“加特效”中意识到这样的功夫影人还没有靠谱的继承者时,你大概也会有一丝感伤的吧。
幸好还有壮志未酬的电影人,愿意为电影甘洒热血。
感谢他们。
PS:本文为作者原创,图片均源于网络,谢绝不打招呼的转载。
首发于公众号【木易的岛】(muyidd2015),欢迎交流。
亲身上阵的洪老爷子一颗星,庞大的客串阵容一颗星,亲情一颗星。
这是一部我无法给到四星的电影。
但是我却非常的希望为它写一篇文字。
不为电影,只为情怀。
其实,我并不是那个时代的影迷,对于洪金宝,对于七小福,于我而言更多的只是,忆往昔,想当年。
在我开始真正看电影的时候,洪金宝已然成了那个“最灵活的胖子”,成龙大哥也早已是大哥。
影像固然可以流传久远,但是再久远也无法改变逝去的时间。
影片的开始是丁老头。
那恍然间的错觉,那些孩童时候的记忆,没有形成潮水,像雨滴,一滴一滴的,落入脑海,打开了一个可以被叫做曾经的匣子。
这应当是这部电影里我最喜欢的一个部分了,从导演的角度而言,他抓住准了触发点,成功的将观众带入了他所需要的讲述故事的心境中去。
从观众的角度而言,这样猝不及防的回忆,让我已经准备来接受一个来世不可待,往事不可追的故事。
然而,并没有。
洪金宝懂得情怀,但是显然他不那么懂得如何把握导演电影的节奏与逻辑。
情怀这种东西不是人人都能有的,洪金宝这大半辈子的人生与岁月,见证了戏,见证了剧。
那些兴盛与衰落,个中滋味,就连你我这样的后辈看官都默然唏嘘,更何况局中人?
如果这只是一部功夫片,或者一部温情片,我想洪金宝不会亲自执导,还拉来如此多的大牌友情演出客串助阵。
这部片子,我们看的是情怀,而洪金宝找的,是救赎。
人在老去的时候,恐怕都会有这样的状态:不甘心。
古有廉颇,今有洪金宝。
但这部特工爷爷,比起被问尚能饭否的廉颇而言,有的不是证明自己志在千里,而是无力的嘶吼与挣扎,甚至这嘶吼和挣扎并不是为了任何,只是一种对于人间不许见白头的郁积,需要冲破桎梏,放自己一条生路。
他是特工,也是爷爷。
他做了一辈子特工,却在最后只想好好做个爷爷。
他一生经历了无数风浪,却在最后,只记得抬头的一片天空。
这是老丁,是洪金宝自己,也是很多人,很多人将要走向的未来。
人的一生,究竟可以记住多少东西?
莫说已经垂暮的老人,就连盛年的我们,有时都会恍惚。
太多曾经以为会铭记一辈子的人和事,就那么悄无声息的在岁月的脚步中离我们远去了,以至于到某一天忽然记起时,竟连背影都不再看的到。
更甚至于,我们根本就不会再记起。
渐行渐远,没有谁的错。
只是世事如此,于是才愈显苍凉。
人的一生,又有多少执念?
那些或许在旁人眼里容易被忽略,容易被遗忘,被遗弃的细节与感受,只有自己知道。
拧在心里,那力量甚至胜过了岁月的残酷。
以至于哪怕走到最后一步,明知不可为,却反而更有着强烈的为之的欲望。
因为,怕再没有机会,再没有时间。
因为怕,再不去做,连这一点点执念,都无法留存。
我的特工爷爷,就是这样一部努力记着,留存执念的片子。
年轻的观众莫说不知道七小福,就连洪金宝,又还能再回到当初的自己吗?
老去的爷爷,看着自己年轻时意气风发的军装照,不知是否也一样陌生。
经常看到有人这样假设,如果可以对十年前/二十年前的自己说一句话,你会说什么?
会说什么暂且不论,网友的答案总是五花八门,也总是逃不出老三样。
只是这样的一种假设与问话,其实恰恰最明白的摊开了一个道理,现在的自己,与曾经的,早已是两个人。
这世上,太多的人喜欢说曾经,喜欢忆当年。
却不知,在转身的那一秒,在迈步的那一秒。
曾经,过去,就是真的再也回不去,再也不属于自己。
和其他人一样,只能看着它,如此而已。
可是,人终究会不甘心。
于是,普通人会感慨,名人或会写一部回忆录,试图去修正过去的故事。
于是,洪金宝,就拍了特工爷爷。
洪金宝不是个成熟的导演,但有着成熟的大家心态。
这人生的道理,他懂的太多,他知道什么无力改变,什么注定成行。
所以,没有志在千里,只是证明一次,岁月已老,该当如此。
打戏依然热血,他依然是最灵活的胖子,但是毕竟还是老了。
情怀依旧还在,他们终究代表着辉煌与曾经,昂着头笑着老去,已经是最优雅的结局。
影片的最初,我被童年的记忆所打动。
可直到最后,我才知道,令人戚戚焉的不是曾经,而是注定的将来。
不曾识得七小福,不曾遇过那些年的洪金宝。
只是想说,嘿,老丁,你好吗?
最开始抱着期待的心情等这部片子,以为是一部温情的电影。
然而,然而像读了一篇小学课文一样,迷迷糊糊的不知道想表达什么,最好就升华主题点明中心,恍惚看的是举起手来。
老人还是那个老人,韶华易逝,曾经的大英雄也不得不面对现实的窘状,丢失了至亲的老人也像一个孩子,在李春华身上寻找缺失的亲情,小女孩天真漫烂很打动人心。
但是剧情经不起一点脑细胞思考,跨国大案也在没有任何情节下就草草收场,刘德华也是为了为了自己的冲动置亲人于不顾,很是任性啊。
小女孩回家看到房子被炸掉也是很开心的样子。
反正看过之后什么也记不住,拖沓的剧情,一个又一个的慢镜头,靠几段音乐就拉开温情镜头。
一个老头大战几波悍匪只是因为一个乌龙,神化成不死战神啊。
也不明白老人为什么回这个小镇,为什么要租房子,为什么要有旁白,是不是觉得我傻没旁白我看不懂呢!
朴仙女还是值一颗星的。
看过最烂的电影吧,遗憾浪费了这么久,感谢刘德华又奉献了一个和富春山居图一样的电影。
顺便说一句妹子一眼彭于晏也没看到.明明是老人与海,最后感觉全是臭虾味。
平时比较喜欢看的是《变形金刚》《阿凡达》等一系列科幻大片,对于青春爱情如《那些年》《听说》《分手合约》等的也比较感兴趣,但对于讲述亲情或能扣人心弦、情感较为真切的电影印象中看得不多,略数一数只有《忠犬八公》《小萝莉的猴神大叔》等少数几部。
这部电影2016年就已经上映,直至今天电影荒的时候才决定看看。
启初看到电影名字时,给人感觉是一部类似于成龙风格的,主打搞笑的动作片,结果出人意料。
专业层面的影评不会写,只能写写自己的观后感。
电影中特工爷爷虽然话语不多,但是处处都透露出对春花的喜爱和呵护,一起钓鱼,吃冰淇淋,吃饭,走在路上,无不体现爷孙俩的纯粹感情。
每一个出现春花的镜头,天真、浪漫、无邪等各种美好字眼油然而生,都令我发出有一个小女儿真好的感慨。
尤其到最后,连自己亲生女儿都忘得彻底的情况下,却依旧记得春花这个“小孙女”,着实深入人心。
特工爷爷与黑帮的打斗环节比较真实而无夸张之处,体现出爷爷具有扎实的武打功底和体格,但又体现出退休后体力和反应力不从心。
为了寻找春花,只身一人深入黑帮,原以为是用于防身的折叠匕首,却只是一支用于搜集记录的录音笔。
最后却什么也没有录上,让人倍感凄凉。
《我的特工爷爷》是动作片,但是带入了很多温情的元素,比如老丁和小女孩李春花的友谊,还有老丁对于往事的回忆,一个老兵往日的荣光和今日的自尊等等,这些温情和情怀在过去洪金宝的电影里是少有的,上了岁数,确实也有一个老爷子的样儿,他也把这种情怀带入了电一影中。
麦嘉、徐克、石天这些他的老伙计也在电一影中出现,惊喜,他们也是香港电一影曾经的荣光。
其演员阵容和演技的确不容质疑,可故事的情节性以及平铺直叙的表达总觉得少了些什么,脸谱化的代入感太强,打打杀杀虽然限制了许多画面的流出,但把军区老大爷的神秘感和威严感全部丢掉是什么鬼?
别的就不说,光是前几年元彬主演的《大叔》,其故事怎个就是从那里依葫芦瓢“借鉴”过来的,且不说是抄袭的,总要有点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感觉的吧,可惜,黑帮故事性的情节在中国片场很难展开,去除掉一些背景又难以自圆其说。
其次,打斗动作缺乏新意,为了表达人物的狠戾,却失去了一些演员本身原有的韵味,洪金宝前期作为喜剧明星闯荡江湖,半隐退状态下老是出演黑帮老大角色,可是这个功夫大老爷的形象老是缺乏我们这些习以为常的影迷朋友们对他形象的好感,打斗不是说必须凸显霸气和干练,这部电影一脸憨厚的老大爷若无其事的杀气人来,这诡异的气氛总觉得有些唐突和不自然。
另一个不得不提的就是中国电影制度,很多大人不做好事前工作,把小孩代入观影片场,可能本想着这个是一部其乐融融的功夫电影,没想到吧,这就是黑帮电影,就是杀人,你让周围的一帮孩子情何以堪呢?
小孩们不时地大声喧杂正是他们没有耐心去欣赏这部电影的佐证,何况这种就算是单纯的好人打坏人的场景,这些杀人场景也是少儿不宜的吧,更别说这些儿童的低龄化现象包括家长对孩子们的管教不严导致影院鼓噪一片,这个就更是广电总局要做好准备进行整顿的对症下药点。
每年我们都在谈情怀,每年我们的期望都被情怀打击得支离破碎。
今年轮到了两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得主,从李小龙时代一直打到2016的洪金宝。
悄然间,洪金宝入行已经超过40年了。
也就是说,自入行的1971年算起,71年出生的那代人,孩子都已经上大学谈恋爱开房啪啪啪了。
作为香港电影届最优秀的动作指导之一,洪金宝在40年间保持了旺盛的创作欲,经典作品数不胜数,而他更是少数在美国能拥有自己主演的TV show的香港演员,真真正正的,写入电影史册的大哥大。
但这并不能保证《我的特工爷爷》是部好电影。
在消费主力人群为20-25岁的电影市场上,主演加客串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油条们到底意味着什么,又有多少吸引力,并不是我们所讨论的范围。
比起徐克、洪金宝、七小福,离开大银幕多年的麦嘉和石天究竟有多少人认识和激动,也不是我们所讨论的范围。
虽然这几个人,每一个单拎出来都能写一大本书出来。
再絮絮叨叨80年代新艺城大战邵氏嘉禾,《最佳拍档》对垒《五福星》的盛况,就显得老套,啰嗦,不合时宜了。
80年代,也已经是30年前的事情。
而80年代生人的孩子都上小学了。
为表示对长者们的崇敬之情,我情愿为他们的个人介绍留白。
麦嘉:石天:徐克:洪金宝:七小福:以及香港电影:<图片1>Time is a f**king bitch.香港电影的长者们,不约而同地在香港回归前后开始慢慢淡出圈子。
而徐克和洪金宝则和其他人一样,走上了漫长的北上之路,在10年的摸索期浪费了时光,才迎来了又一个10年的生机盎然。
但这个新的10年,和香港电影的黄金30年比起来,真的是差太远了。
《我的特工爷爷》就是这样一个时代的产物。
在制作公司的名字中,我们又见到了江志强和安乐的名字。
安乐系的“港产电影”已经基本上脱离了香港本位,甚至干脆放弃了合拍的思想,完完全全地成为了内地电影的一个奇怪分支,显而易见地,也收获了相应的市场与“口碑”。
但对于当下的香港电影来说,其作用还不如太阳娱乐。
至于《我的特工爷爷》,其风格和安乐系如出一辙。
从创作伊始就极大地倒向了内地,香港电影人融(嵌)入其中,制作精良而又倍显机械。
剧本来自北影节,故事设定在中国的最北边,却找了一帮已经老到并不出生在香港的香港人来担纲导演和主演,简直是莫大的讽刺。
如果你仔细去观察这部电影的话,会发现《我的特工爷爷》每个要素都没有什么太大的毛病,但合到一起就连骨头都拧巴得吱呀作响,存在着巨大的错位感。
除了三场动作戏,本片的剧本和故事都平平无奇,了无新意——看似及格,但略微想一想,就会发现无数的不合情理和逻辑混乱,表现力和人物塑造都很差;爵士风情的配乐单独听着还是很悦耳,然而和画面的匹配程度极差,造成了情绪的割裂和不连贯,更放大了剧本的漏洞和不切实际,堪称是本片的最大败笔;除了反派的一以贯之的脸谱化,演员们的表演无可指摘。
然而,第一男主洪金宝低到可怜的台词量,在莫名和多余的画外音映衬下显得生分和一头雾水;电影的节奏感也颇显奇葩,70%以上的原因还是要归咎于糟糕的配乐,另外30%只能从洪金宝自己身上找补了。
毕竟,洪金宝上一次执导电影,还要数到1997年的《黄飞鸿之西域雄狮》和《一个好人》。
算不上是什么好片子,而且也已经是20年前的事情了。
Again,1997年出生的孩子,现在都已经上大学谈恋爱开房啪啪啪了。
年轻的新手编剧写就的剧本,碰上多年未执导筒的外地导演,这一次,完全碰撞不出火花,脑萎缩一样地难以调动情绪,显得干涩,行将就木和力不从心。
简单的故事仿佛在漫长的修改期中并没有得到丰满,反而更显出了设计的羸弱。
人物关系极弱并且严重缺乏说服力,叙事彻底碎片化,剪辑更是糟糕——双额头的开场简直是挑战耐心。
至于动作戏,设计仍在,但奈何身体硬件实在跟不上,导致本该出彩的地方显得小家子气毫无气势,中景远景全部被近景特写取代,没有力度,而且掉帧,着实尴尬。
大量的高度暴力镜头,却紧接着就是PG级的笑话。
喜剧?
正剧?
明明有着更好的选择和可能性,却偏偏走在最糟糕的路上。
《我的特工爷爷》的遗憾表现,让人怀疑最终剪辑权是否还在洪金宝手里。
简直就像是大学,啊不,老年大学的毕业作品一样,即生涩又老态龙钟。
对于这样一部奇怪的电影,恐怕只有不知道这帮老头子究竟何人的新新一代才会感到满意。
<图片2>这样的情景不是第一次见,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陈勋奇的《杨门女将之军令如山》惨案,历历在目。
港产片究竟如何才能在新时代保住特色?
对于陈木胜和郑保瑞这样的年轻人来说,吃了亏还能爬起来,他们还有更多机会,也逐渐找到了合适的方向。
但对于老人家来说,岁月无几,思想僵化,这是个无法解决的大难题。
相见不如怀念,着是一句颇为心痛的话语。
<图片3>
这竟然是一部试图回归“情义”的合拍片,半数以上的老演员,一个一个数老演员,似水流年,英雄迟暮,老丁空有一身“功夫”,也无能为力,多像是香港电影的一个隐喻啊,大势已去,只能在合拍片里偷生,但气势还是有的。拼到底,“情怀”在。香港电影最终会留下什么,谁知道呢?老人也有英雄梦想。三星。
电影好的话,当初就不会逃档来
温情的部分,细节细腻动人;武打的部分,拳拳入骨带劲;各路明星惊喜龙套。不错的电影,别总把明星扎堆当作烂片,抛开偏见,这部电影确实不错!
和“特工”没啥关系。剧作差,信息量太少。想说的其实是得了健忘症的老人试图在一种新的爷孙关系寻求自我救赎的故事,奔的是悲情的路子。黑帮火并没必要,可以学《老爷车》,找一个更好的冲突,丰富两对爷孙的相处细节和勾连。动作设计还可以但又太少,力不从心与为求快速制敌的奇招频出挺不错。
3.5星,剧情发展觉得不是很流畅,亲情+客串阵容值回票价。
2016-06-08
总体还行,没有那么遭最后爷爷打那群犯罪团伙真的心里特别害怕又紧张,毕竟那装化得那么老,走路还慢,生怕被打趴下……
洪金宝真的是老了……徐克这酱油打的……
就像是尝了好些制作不错的佳肴(虽然味道不一定对得上胃口),想换换菜品,结果一端上来,就对其品色略有嫌弃,然后越吃越不对味,以至于平时不挑食的我,还是出现了不想下咽的情况!说片子烂到家呢?倒还不至于,但各种瑕疵满满的存在,还是为我不喜,大批香港演员的东北话配音听着实在别扭(好笑)。
一星,献给主角和龙套们,感谢他们陪我度过的无聊光景。
很一般,,,,,,不够煽情不够亲民,爷爷情绪铺垫少,孙女不够力推动那份爷孙情,论救赎就更加薄弱了,华仔包办打酱油和片尾曲!!!!
赠票看的,就不狠骂了,2016华语十烂有力竞争者之一。比《澳门风云3》还要脑残。剧情已经不能用尴尬来形容了,严谨地说应该是,逗我玩吧。
华仔洪爷一人一星,动作场面一星,各种彩蛋一星
感觉还可以啊,为啥评分这么低^^
你煽情我忍,你逻辑差剪辑弱我也可以勉强接受,你好歹动作打得好看些吧?你连动作戏都整成这副模样,让我都不知道说什么好。
挖坑不填。中国大陆的匪徒不能有枪
幹蛤???全片貫穿這一句蹩腳的東北話 哈哈哈哈哈哈
洪金宝不愧是动作大师,本片的文戏和剧情虽然很平庸,但是动作打斗设计真是一流,这特工的打法动作比好莱坞强太多,看动作片还是得看香港的,一想到这就不得不感到惋惜,看到这些香港电影人都老去,香港电影也后继无人,真的可惜
每个爷爷都是一部奇书。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8166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