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接触杜汶泽还是从早期彭浩翔的喜剧电影里的配角谐星,后来演绎了无间道中的傻强后开始关注他,直到看了当年他的《伊莎贝拉》,当时还是颇感意外,没想到印象里的“傻强”所呈现的故事竟然这么文艺并且有一众老戏骨捧场。
后来就是沸沸扬扬的政治倾向问题,中间记得杜为了拍豪情瘦身成功,练的一个好身材后还蛮让人惊讶。
观看本片一个是因为对杜的艺术创造还是蛮有好感,总感觉不正经的黑色幽默后是他严肃恭敬地态度与显著的香港制作属性。
另一个是发现豆瓣评论有一群无脑黑,让我颇为尴尬。
我个人觉得,艺术和政治是两码事,当然基于一些原因,他们可以产生交互,但如今的时代,从独立制作的文学创作角度,我认为凭借创作者的个人问题抹杀其艺术作品,这么做是很没意思的。
我对他的政治倾向不做评论,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而我和他的关联,仅在于我对他艺术作品的欣赏。
一个国家的民智是进步的基础,而正确的独立看待两者,才是我们“体面”的起步。
所以,我们还是说回电影。
不管是基于资金限制,还是野心问题,杜汶泽都刻意选择了创作上的“小”,这种小虽然颇为小巧精致,但同时也放弃了一些完全可以延展的空间,比如既然已经有了低配版《百元之恋》的框架,何不索性把训练和比赛制作的再丰满一点,不一定就非要走屌丝逆袭,运动励志的题材,但加深对这部分的表现,我个人觉得在气质上还是提气得。
当然,目前呈现出来的,虽然意犹未尽,但总体可以接受。
本片故事虽然很简单,但出色的摄影,美术,配乐和表演都完善了一部分缺点。
我很喜欢的几处,一个是开始父女两的吃饭镜头,机器就架在那,一个人的默默的吃着,因为一通电话人匆匆离开,此时父亲入画,孤单独食,镜头慢慢拉远,一下子那种孤独感和父女两的隔阂感也随之蔓延。
另外就是多场的吃饭戏,每一次都很好的延展出角色的内心状态以及情境。
我记得看过一个纪录片,说到香港电影对吃饭镜头的喜欢,努力拼搏的香港人,到头来不过就是为了一碗热饭。
片子从一个人一碗面开始,又同样停留在这样一场戏。
(你别不开心啊,我给你下碗面吃啊哈哈,香港人真的很爱吃面啊)这个设计不惊喜,但我很喜欢,从一个人吃面,到一群人吃面,角色的成长不需多言,几个镜头便表达清楚。
再就是片中一段酒吧格斗戏,不知道杜是不是也中了雷弗恩的毒,慢镜头配合大红大蓝的夜店霓虹灯,给人一种过爆的视觉美感。
(雷弗恩粉勿喷,真觉得有些相似)最后就是开头的致敬《姿三四郎》的仓田保昭草地习武慢镜以及有些模仿《百元之恋》安藤樱比赛时走入拳场的长镜,而杜的镜头因为从破败不堪的香港老楼走入后豁然开朗的新式拳场的设计,我认为更增添了一丝港人电影情怀的东西。
在配乐上本片是优秀的,那种柔美又有力的空手道气质配合一些节奏轻松或欢快或典雅的西洋乐器,柔和的很抢耳,不过,因为太出彩,也有些抢风头的嫌疑。
杜汶泽应该是很尊重日本文化以及空手道的,这从本片大量的甚至有些过多的慢镜来可见一斑。
其实我个人还是蛮喜欢本片的美术指导的,通篇充斥的日式格局做的很细,杂乱不堪的卧室与一丝不苟的道场一下就表达出了人物的性格及个中状态。
看屋子的细节最后是演员的表现,杜汶泽和仓田保昭以及陈静都默默地贡献了合格的演出,甘当绿叶,收获表扬的肯定是邓丽欣,印象里肯为一部电影疯狂健身甚至学门功夫的,国内的印象最深的还是国际章的《一代宗师》,可是看了片子呈现出来的效果,总觉得这个习武的过程差口气,空手道姿势是有板有眼,俯卧撑也有模有样,但比赛时肉肉的白嫩的身体以及套路感太重的对打,都缺少了真正习武后角色独特的气质。
当然,情节上这一部分并不是必须做到的,也不是故事重点呈现的。
可也就是这点,这种可做可不做的事,就是我说的那口气。
虽然说邓的演技有明显的加分,但惊艳或脱胎换骨还是有些夸张,更多的我认为是仰仗于角色的魅力。
而我最喜欢的,应该是老演员欧锦棠饰演的哑狗,无声胜有声,出彩不夺人,把一个善良执着的师兄演绎的格外精彩。
其实本片在资金横行,制作为上的目前华语市场绝对不能算是“大片”,特别是后半段颇为空乏的鸡汤励志体,让人有种故事不满镜头凑的尴尬,显得立场不足,这应该是本片非常致命的缺点,可能还是有讲故事能力和资金限制的问题吧。
但同时正因为刻意回避内地而浓缩的港片小气质,反而让我有了更爱它的理由。
“不是所有人都能那么幸运找到自己的舞台”,比赛可以输,但绝不能不敢面对,这是陈强对真理说的,也是杜汶泽对邓丽欣对所有演员说的,也是导演对观众说的,又或者说,是对香港电影说的吧就凭这种“打不死”的精神,我对香港电影依然充满爱,而杜汶泽也再次用作品证明了自己不只是那个嘻嘻哈哈的搞笑谐星,而那些揪着小辫子不放的黑粉们,很遗憾你们永远会错过更多的美好
,作为一个老撑,,难得有一部睇得落去,,其他不多说,真心五星。。
开头哥哥只为了看爆炸糖😅😅😅。。。
其实现在的港片真的是太作了,,刘华,,渣渣辉,,股天乐,,真子弹,,老哥,,我看这些大片真的好腻啊。。
comeon,,来点彭浩翔,来点陈果,,好不好。
好吧,现在可以来个杜汶泽了。。
其实这里已经写够了,但是豆瓣居然要凑字数,它难道不知道把浓缩才是精华嘛,写140字那么多,,谁会看
开始看的时候还以为是马云爸爸的攻守道……后来发现只是讲空手道的故事。
女主的经历完美的展现出父母望子成龙,进而对子女施加压力的成长道路。
当然电影对此描述略有欠缺,可能是父亲的拔苗助长,也可能是女孩没有母亲陪伴的幼小心灵遭受失败的重创无法自愈。
可能父亲独自扶养内心敏感的女儿都会遇到的问题,只是片中的问题被放大在银幕。
杜汶泽的出场很突兀,没有前因,且没有结局。
可能这个角色存在的意义就只是为了激发女主的斗志,不需要过多赘述。
我一向是不赞成泛政治化的,但是!
姓杜的你一个不入流的小丑,要演技没演技,要水平没水平,三观不正还敢大张旗鼓跳出来泛政治化,那就是你自己作大死了,对于评论里支持他的那些人,我个人的观点是,什么水平的人和什么水平的人惺惺相惜,有觉得中国是破国家的,我个人举双手赞成他滚出中国。
影片,我看了,我没觉得有多大的深意,这种寓意的片子没有几千部也有几百部了,杜已经不具有商业价值了,还有港仔给他投资只能说明是在和绝大部分人对着干,对着干呗,有钱投呗,我,就给一分,一分我都嫌多,要不是因为不评分不能留言,就这个片子,也配?!
真是可笑。
女主除了几句日语没半点像日本人,与她爸爸不像在同一个时空...直到陈强出现,三师徒形成相互架空的关系...空手道角色也令人难以信服,三个主演功架都不够,特别是张震都拿了八极拳冠军的今天!
作为动作片水份太大!
所以剧情上很取巧地定义为失败者的故事?
实在看不懂最后一个倒在擂台上的镜头有何意义?
作为青春励志它又不够燃!
大量的长镜头和留白让它看着像文艺片,当然其中也不乏好镜头,可惜又没有足够的故事去支持它的哀,导致整个结构散漫又不够动人!
“空手道”也只剩下“空”了...没戴有色眼镜,香港电影也就这样了...
文/映畫手民編輯室關於《空手道》,或許可以從性別的問題開始:為何主角是女性?
過去幾年,不少論者從香港的本土/主體性去討論香港電影,尤其實搏擊類的影片,像《打擂台》(唔打就唔會輸,要打就一定要贏)、《激戰》(怯,你就輸一世)。
《打擂台》的梁小龍搏盡最後一口氣,雖然拳輸少壯,但贏了精神;《激戰》的張家輝則是頹了二十年,在四十之年來一個大翻身,所謂從拾自我,在擂台上贏了比賽,也贏了自己的過去。
一方是精神,一方是實質的搏鬥技,沒有退路,必須要打,也必須要贏。
都是很雄性的,就像《英雄本色》的Mark哥,唔係要話俾人聽我威,而係要話俾人聽,我冇咗既野可以親手攞噃,奪回自己曾經擁有的,光輝歲月,《打擂台》的梁小龍如是,《激戰》的張家輝如是。
《空手道》的平川真理(鄧麗欣)呢?
沒有這個輝煌的過去,只有不敢面對失敗的逃避。
她本要做強者,要自主人生,要計劃把父親留下來的道場變成劏房,不想面對自己過去的失敗,要否定死去了的父親,要否定空手道,要否定學習空手道原來曾是自己自主的抉擇。
我們也可以說,《空手道》是女版的《激戰》,或是陰性化了《激戰》。
杜汶澤曾打趣說《空手道》是真接抄杜琪峯的《柔道龍虎榜》,而我卻覺得,《空手道》的互文對象是《激戰》,人物的設定有可比之處:平川真理與賤輝都是頹廢了的打手,兩部電影都有他們重拾搏鬥的過程,有training montage,也有同性的好友,都是在比賽前勸他們不要去打,最後那場比賽都是贏了。
不過,《激戰》的賤輝贏了就是結局,《空手道》贏了,才進入第三幕的resolution。
如此,《空手道》格鬥的輸贏並不是電影重心所在,反而反思輸贏才是 [繼續閱讀......]
同样的体育带动人生,拳击格斗田径体操。
这些已经拍过无数的相同桥段,在于编剧和导演的功底,还在乎配乐和摄影的拿捏技术。
同样的电影,《空手道》呈现的也是主角的颓废通过再学习空手道找回自己,活出自己的故事。
更加精彩的是在颓废的因素里找的合适的理由,《百元之恋》就是这类。
一点点的切掉腐肉,上药包扎,过程疼痛无比。
到伤口愈合还会感受到受伤时的疼痛,时间会忘记但还是回忆。
体育即运动会让人没时间去回忆,这就是都排烂的题材依然受欢迎。
主角在受到当小三被男朋友无视输得彻底,坐车哭泣配乐动作表情没有用心感受根本演不了这段。
哑狗开篇的无声撕吼被人当沙包被人当凯子到结尾的无声还以空手道,从另一个角度阐述学习的理由。
杜汶泽穿插的当弱者需要帮助出手的那一段,演技模仿故事也模仿。
唯一加分的是后来的小女孩上课,这一点可以挽回一点编剧和演技的尴尬。
另外的广场舞,有黑的成分。
但黑得恰到好处,如同韩国电影!
整体看来三星半,那些打着愤青幌子打一星不知道是抬高自己,还是标榜什么。
这样的人和水军没有区别,让别人失去多观赏一部好电影的机会。
至于什么圈圈圈,这类电影都能上映也是背景强大。
杜汶泽又做导演兼主演,还有老板撑他,难道就香港和东南亚市场仍然能养得活这种小成本港产片?
还有有些老板纯粹是为情怀在投资港产片?
又或像洗米华那样只是钱多没处花?
很容易想起《激战》和《柔道龙虎榜》。
故事前后断裂,想写杜老兄的线,又想写邓小姐的,结果两条线都没有做足。
失败。
对比下《百元之恋》、《百万宝贝》。
只想说编剧不合格。
《炸炸炸炸炸》有点神曲的味道,可惜在内地注定是要被禁播的。
哈,杜先生的名字原来是瓣瓣的禁止搜索条目之一,与很多禁片相提并论,也太抬举了吧?
(劇透)杜汶澤一向予人的印象都是充滿挑釁性的,雖然他執導的《空手道》顯出比較沉著和文藝的一面,但他那種不服輸的心態依然可見,正好與戲中的信息形成有趣的張力。
《空手道》是一個關於「如何失敗」而非「怎樣取勝」的故事。
雖然戲中藉著空手道師父(倉田保昭 飾)之口表達「空手道的精神是見義勇為,而不是自我證明」,這齣戲終歸是有關「面對自我」的,而那和跟俠義精神其實可以並行不悖。
《空手道》劇情其實頗為單薄。
杜汶澤飾演的陳強很年輕時便取得黑帶,幫忙訓練師父的女兒平川真理(鄧麗欣 飾),後來卻因為常常打架生事而被逐出師門。
後來他坐過牢,又當上「有勢力人士」的保鑣,卻遇上了一次「見義勇為」的機會,倒戈而戰。
當陳強再次出獄時,得悉師父已離逝,卻把道館的大部份業權留給他,其實是再次讓他代為訓練女兒。
遺傳著一身空手道細胞的真理,小時候曾天天嚷著要練習,卻在一次比賽失敗之後斷然放棄,並歸究父親迫她習武。
當她得知父親把道館的大部份業權交給陳強後,深深不岔卻也無可奈何。
陳強要她重新鍛鍊,並打一場擂台戰,以此為換取道館業權的條件。
這題材的電影通常是拍成熱血勵志的風格,但《空手道》大部份篇幅都是慢版的抒情節奏,視覺風格尋求簡約、優美。
影像重於敍事的程度,使某些段落猶如攝影機廣告。
杜汶澤聰明地運用了大量慢鏡頭,既有充撐時間之效,亦在配上古典音樂之後營造出詩情畫意之感,與他為觀眾所熟悉的低俗鬧劇形象形成極大對比。
雖然他說這齣是「技擊片」,但動作場面不多,亦不算悅目,毋寧說其實這是一齣以武術為題材的文藝片。
說這是言志之作,便須了解一下創作背景。
杜汶澤近年因為常常公開議論時政,招致市場及同行杯葛冷待,失去了很多演出機會,便在空手道上抒發其鬱結。
所以《空手道》有半自傳的色彩,可見他把自身的挫敗、修練的武藝、熱愛的攝影和真實世界的空手道師父都放進戲裡。
透過平川真理的成長經歷,他要在一個追求勝利的競爭社會講一個「如何成為失敗者」的故事。
真理的盲點是「輸唔起」,失敗的心理壓力使她扭曲了回憶,騙自已從來都不喜歡空手道,把責任卸到父親身上。
陳強傳授予她的其實不只是空手道,還有面對失敗的心態。
「面對失敗」有兩種:一是以成功為目標奮鬥,但事實上必然會遭受挫折,人要學習怎樣克服挫折而繼續前進;第二種,是明知有些事情必然會招致挫敗,卻選擇一頭栽進去,頭破血流也是求仁得仁。
電影結局有一場想像的拳賽,真理被狠狠打敗,倒在血泊中,卻露出滿意的笑容,而擂台邊的陳強也滿足地淡出了,因為她已「學滿師」,終於懂得接納失敗,而非逃避。
然而更能體現出第二種「面對失敗」的其實是陳強。
他要為「有勢力人士」當保鑣,因為他已坐過牢,很難找到體面的工作。
後來到他決定要與老闆為敵,並與其他保鑣搏鬥之時,便等如選擇成為一個更徹底的失敗者,因為他將會再次坐牢並且連「撈偏門」的機會也失去了。
這是杜汶澤本人的自況,他知道公開批評政府會影響其演藝事業,卻堅執如此,因為他認為那是「見義勇為」。
陳強知道背叛老闆的下場,卻為了保護弱者而戰鬥,只因為記起了師父的教誨:「空手道精神是見義勇為而不是證明自己」。
只可惜這角色戲份不多,描寫不夠深刻。
其實《空手道》講的是回憶:勿忘初衷,然而有些事情比勝利更重要。
從自欺欺人到忠於自我,是成長的一步;為了比自我更重要的東西而自我犧牲,則是更進一步的理想了。
原載於《時代論壇》2017年11月26日
前几天,因为骑士跟勇士的比赛,两队的粉丝直接拉群对骂,B-box,hip-hop,没点技能加成都不敢开喷。
后面已经发展成一种单纯为骂而骂,单纯为了宣泄一下,本想找几个群去看看笑话,之后腾讯出了规定,不行,不能骂,不能地域黑。
另一个新闻就是今天刚刚看到澎湃推送,河南政府抓拿飞天大盗,要株连三族。
留言里面大都是责骂当地政府没有“依法执政”,也有不少人说就应该这样说,盗贼最可耻。
还有一个就是崔永元跟范冰冰那些事,微博大部分网民已经将崔永元定义为民族英雄,娱乐圈的方舟子。
真相事实如何,他们不知道,营销大号只会发表你所喜欢的内容,引导你去联想你更愿意信服的观点。
三件事其实说明一个观点,我们政府很怕人民群众说话,尤其是乱说话。
在主流媒体上面控制言论,微信群群主不敢多说,豆瓣、知乎、微博等不敢随便发言。
我们是不是如此底气不足,怕揭苍疤呢?
而另外一个极端的例子就是对外一致,转移靶心,将封杀明星到封杀电影。
我们是不是太mean了。
就这部电影而已,我觉得一般,但现在大部分内地电影出彩,无论画面、配乐还是故事线,最起码是把这个故事说完整了。
总比现在内地演而红则导的导演强吧,总比以资本为导向,做噱头的营销电影、流量明星的电影强吧。
最起码会给到我一定的启发罗。
哎,不写了
完美衬托了《柔道龙虎榜》的精深,相当失败的反高潮尝试,无论因为空手道找回面对生活的勇气还是能够正视生活了才重新拾回热爱哪一种人物逻辑在剧情编排上都闭环不了,只有一堆散乱造作空洞的影像堆叠在一起,如果说邓丽欣还算出挑生动,那杜汶泽角色的人设基本属于自恋产物。
不谈抵制,单从电影来说也只算有亮点但老套总体平庸之作。p.s:引用某位豆友的,以自由民主/港都不看电影直接打一星或者五星的都是傻逼。
一星半。搜索 杜汶泽——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搜索结果未予显示。请尝试其他查询词。
有模有样,古典乐彰显品味。
为了有腔调弄得有点空洞。可以看出杜有追求而且还蛮平和的。
滚你妈杜汶泽
杜汶泽的嘴巴怎么变成了地包天?
纯电影角度来说,也是剧情很平缓的一个片子
對於空手道的熱情,對於自身修練的坦誠,細膩勾劃自我療癒的心路歷程,哪怕是覺悟時的幾秒掙扎,對於自己來說已是殺那的永恆
一個短片的量撐了一個長片。看在杜汶澤致敬《柔道龍虎榜》的份上就不負評了。鄧麗欣有進步
“沒想象种那麼爛”,低配香港版《百元之戀》+杜汶澤無間斷自戀橋段,杜汶澤帶你裝逼帶你飛。
有李敏在,平川真理这个女性角色是塑造就肯定是饱满的,邓丽欣真的很拼,让人完全改观,几场空手道的戏让人感觉到真的有股气在她身体上。其实个剧情很简单,但杜汶泽又很想拍出些精神层面上的东西,画面好美,意境却让人难以捉摸。不过胜在“在艰弥历,战斗到底”这八个字,表现得淋漓尽致。
立意是好的,但为什么出来效果会是这样...?配乐和摄影拉高了整部电影的层次,但是完全没有足够的材料去支撑,四十分钟可以拍完的东西硬是拉长了一倍。欧锦棠这个角色不提男配反而提了日本人真的是想不明白。
日式拉面的场景不错,有感觉。
太多地方故作文藝,同時亦充斥著太多亂七八譁眾取寵的東西,但是鄧麗欣真討人喜歡。
这么一个俗套故事,还要拍得这么矫情,节奏飘忽,配乐抢戏,镜头沉闷
百万美元宝贝 + 百元之恋?还是有一点点好睡的,关于人生的部分也太跳脱和浅薄了。喜欢邓丽欣的发型…
最近看了几部经典片,想找一部轻松点放松一下,结果实在太烂,看不下去。。。。
“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幸运 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如果找到了 千万不要放弃 。”电影和中心有些距离,冗长。教育在父亲死后由别人完成,失败。两星给拉面和道馆木板上的戒律。 浓郁的日本风却没有感染到空手道的魅力,很多角色无意义,导演借电影耍帅,能为此健身成这样也是了不起。。。吧。
至少有用心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