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我过于冷静了。
只是,电影中的母亲形象实在不能让人有好感。
我一直很怕失去理智的女人那种莫名其妙的固执,压宝似的把所有生活都放在一件事情的成败上,那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狠劲儿只让人觉得可怕,不舒服。
电影里“枚竹”说的最多的就是“我不管”、“我已经决定了”…类似的话,突然很同情她周围的人,无论是她前夫、前夫的妻子、现任老公还是她的女儿,所有人的命运其实都在她的摆布之下,任由她以爱的名义摆布。。。
你可以为了争取自己的一些东西扼住命运的咽喉,但是你不能捎带手把周围的人都掐死吧。。。
何况我并不相信以现在昌明的医学手段解决不了的问题,靠两个人真刀实枪的蛮干就能够成功。。
也许对一个绝望而疯狂的母亲来说,为救一个人再制造一个意义不明的生命,甚至毁了身边另外几个人的生活都是可以理解的。
但对我而言,更信奉活着的人要好好活着这样的信条。。
轻易的毁掉自己和身边人的现实幸福,而去追逐所谓理想中的伟大,是另外一种让人无法接受的残酷,以至于看到后面让我很有些反胃。。
这是一个开放式结尾的片子,无论如何结局必然都不是喜剧,我坚信这世界不是按照偏执狂的逻辑来运转的。。
幸好。。
阿门。。
爸妈离异,孩子得白血病,找不到配对,要靠脐带血救活。
然后两个家庭,妥协后共同造人,救孩子。
有真人真事,其实可以很煽,但王拍得太平,没什么冲突。
像杯白开水,没什么味道。
海报很美,红色的被子,女主角。
9.11.15下写于外公家
电影让镜头像纪录片式的真实记录生活,展现了影片的又一成功之处。
左和右,这个摆在影片4个中年人的十字路口不是我们通向未来的唯一选择,它也不是我们去伤害别人的借口,导演王小帅竭力褪下自身的色彩,不直接判断是与非、对与错,而是冷眼旁观与不动声色的平静叙事,我们解读不到导演想要借助电影表达的信息、思想,是生活的两难,还是道德的两难?
爱是信任包容,还是伤害与背叛?
王小帅表示,通过这部聚焦“中年人的命运”的电影“能够让世界看到2007年当下的现实状况,让大家在影片里体验到道德与情感的纠葛和冲击。
”影片结尾两组切换镜头下默默享用晚餐的两家人,都依如平常,但观众能够感受到光影中不动声色的两家人,内心却波澜四起,经历了重大事件的4个当事人该如何迎对明天的生活,他们承受人生的又一次考量,或许影片告诉观众的只能如此,的确太阳照常升起,生活还要继续,人生多艰,但需不畏选择,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没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所以挽救一个生命,所有人当承担责任,我想这恐怕是影片的隐含价值。
左右,平行于生活的两侧,构建出空间的一个平面,平凡但重要所以自古以来,任何稳定的状态都需要平衡两者。
今天看了王小帅的左右这左右的辩证哲学含义被无限简化又相当具体给呈现出来了倒是映证了什么叫深入简出的哲学不想多说什么,只是觉得很烂,很过时,很投机给个红色沙发放在空房间,来个20年前就用剩下的隐喻手段招来几个活跃的文艺片演员,就构建了文艺电影大片王小帅把中国观众想的是相当宽容,要么就是低能冉说这部电影就像一个高级的电视剧可能外国人没看过,觉得新鲜,所以给予了高度嘉奖但是这奖,还是要重视的最起码证明了我们中国人是能行的吧毛主席说了,中国人都是好样的么所以对于这些年轻的或是已然成名的那些敝帚自珍吧不过当下文艺片都是这套路噱头够足,演员够多,故事够曲折,情感够强烈看的人纠结婉转,共鸣良多国内的人,三分之一的业内半业内人士自然看得清楚,可是这看得清楚的说不清楚什么所以然,说了也是在小范围内得个悄声喝彩;三分之一的伪文艺青年们,被那厮的光环照的不知所以然,尽管在评分中四星五星的狂给;最后那三分之一估计是连看也懒得看电影的广大劳动人民,跟着报刊杂志传媒走……艺术像是专门做出来给人欣赏的有人拍案叫绝,称赞叫好的就是牛逼……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摄影,文学,电影,音乐等等各个门类都成了如此艺术,成了高低价位参差不齐的妓女什么花容月貌都要趁着风华正茂赶个时髦才行否则只剩下人去楼空无人问津的凄凉而这任其多好,都不是好得艺术了从来都是如此,在这个……艺术从来都不是什么值钱的货色值钱的,是那鼎沸的人气和一声牛逼的赞扬呗
记得以前财经频道的《头脑风暴》节目邀请王小帅做了一回嘉宾,那期节目的主题是回顾2007年的商界,评点最具价值的公司和个人,一起做嘉宾的有王志东和一些经济领域的人士。
当时我就觉得王小帅参加这样一个节目非常奇怪,对主办方的邀请他的目的表示怀疑。
然后在谈到史玉柱的巨人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时候,王小帅发言了,大意是你们刚才讨论了半天,我基本上没听懂,但你们刚刚讲他的网络游戏发展到美国去了?
我觉得是件好事,可以去祸害美国的小孩了,别在中国害人了,这个上市很好。
我当然不怀疑王小帅会分不清上市推广游戏是怎么回事,但这样一段发言,让我认识了一个率真的王小帅,率真的还像个孩子,有着简单分明的价值观。
于是,《左右》这样一个人性复杂、感情纠结,挑战传统伦理道德的故事,让王小帅整的太过直白和简单,影片没有停下来让观众去体会一下那种反复和挣扎,一切都在玫竹的不容商量的语气下被推动,包括观众。
玫竹,爆发了母爱的女人,也是争议最大的一个角色。
她和肖路离婚时什么都没要,只带走了女儿禾禾还有恨。
我不能体会到她当时的伤痛,但我理解“一辈子都不会见他”是怎样一种决绝。
在那样最艰难的日子,禾禾是她生活下去的支撑,这也不难理解女儿对于她生命的意义——治不好,我会抱着她一起死。
至于老谢,我相信她从来没有爱过,一个受过伤的女人是很难再去爱上谁的,和他在一起,只是生活的需要,尽管“他是上天赐给我的最好的男人”。
也许这样的好,是说他不会像肖路那样再带给她伤痛。
我无意去批判玫竹的自私,只是影片中我没有看到她在女儿和老谢之间的挣扎,左和右,她似乎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左,然后以坚定的口吻摧毁掉别人的矛盾和挣扎。
从对董帆,开始时“我会找她谈的,我会求她,我欠她的,下辈子、八辈子都还给她”,到后来的“我不管她怎么想”,她心中对老谢的态度可窥一斑。
也许直到电影最后一个镜头,她才会重新审视眼前的这个男人。
或许她能从身体上救好一个孩子,但是她在心灵上伤害了两个孩子。
老谢,四包烟完成蜕变的男人。
导演说他是本片的男主角,也许从他身上体现出了极少数人才有的人性光辉,不然只从出场时间上来看,我还真不信。
极少数人,是因为这是不被传统价值观所承认的,是轻易会被扣上“窝囊”这样帽子的,但是老谢过了自己那一关,通过四包烟。
影片中两次描写了他买烟的经过,弓着背,从矮小的杂货店钻出来,走到大铁门旁,靠着,抽出一根烟,夹起,塞进嘴里,点火,深吸一口,然后开始定格。
没有人知道那一刻他在想些什么,大家只知道抽完这根烟之后他回到家便嘿嘿地笑,像是什么事也没发生。
事情的发展留给他的选择余地并不多,他没有什么能改变的,能做的只有接受,影片最后给他的特写,是一个疲惫、苍老、无奈又想掩饰的表情。
可怜之人必有其可敬之处,这里的可怜,只从世俗的角度来说。
肖路,乱乱乱的男人。
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这儿都乱的一团糟了”,这是个典型的遭遇中年危机的男人,事业和家庭的双重压力让他心力交瘁,无力应付。
虽然男人的理智能帮助他看到玫竹的不理智,“做人不能太自私了,你这样做对得起谁?
”,但是他并不能改变对方说服自己。
考虑的问题越多,人越难做出决定,于是在半推半就之间,在其余三人都帮他做了决定之后,他才去医院。
董帆,莫名其妙的女人。
她和老谢的角色定位应该一样,但是男女的差别让她的戏剧冲突不是那么强烈。
也许王小帅认为这样的角色只要老谢一个人撑拖就够了,对她的处理明显减少和粗糙了些。
如果说老谢有了几年做禾禾爸爸的经历,从疼爱孩子的角度来说,老谢的升级还好理解,董帆只见过孩子一面就能完成老谢同样的人格升华就显得太突兀,尤其是后面说飞机遇险的时候,脑中第一个浮现的是禾禾的面容就更牵强了。
以上言论,仅是我看了公映版本之后的一些感受。
听了一些坊间传闻,感觉删减和改动的地方还是有的,期待着能早日看到完整版本。
左右,不是左翼的左,右翼的右,而是左转的左,右转的右,不是左右逢源的左右,而是左右为难的左右,所以她讲的不是政治问题,而是做爱问题,不是宏大叙事,而是寻常小事。
做爱,万分之五千是身体欲求,万分之两千石抵抗失眠,万分之两千五是治疗疼痛,万分之四百九是表达爱意……总而言之,都是为了瞬间的快感,哪怕一瞬间,摆脱记忆的感觉也是很爽的。
可是,还有一万分之一的情况,做爱是为了救命,不为一己私欲,而是为了挽救另一条人命。
做爱一下子变成了大义凛然的英雄行为,你不做就成了无耻冷血之徒,成了缩头乌龟,成了只为一己私欲的小人,你不做,你忍受得了下半辈子的良心谴责吗?
是,有点匪夷所思。
就像一个不会游泳的人,赶巧碰上一个溺水挣扎的小孩子,方圆几里还一人没有。
你说,你是救,还是不救?
救,你多半有生命危险,可不救,你扛得住下半辈子的良心谴责嘛?
这是多么多么少有的小概率事件啊。
老谢说:“这种事,世界上恐怕没有几个人能接受得了。
”枚竹说:“那是因为他们没有碰到这种事。
”是,绝大多数人恐怕一辈子都碰不上那种事。
枚竹是禾禾的妈妈,老谢是禾禾的继父;肖路是禾禾的亲爹,董帆是肖路的妻子。
禾禾得了白血病,绝望的枚竹听说,如果禾禾有一个亲身的兄妹。
便很有可能找到合适的骨髓。
于是,她毅然决然要同肖路再要一个孩子,在三次人工授精都失败的情况下,枚竹仍不放弃。
带给四个人的问题是:我能不能容忍自己的丈夫去同前妻做?
我能不能接受自己的妻子去同前夫做?
我能不能去同她做?
我能不能去同他做?
在这种时候,人恨不得就皈依了上帝,让宿命做主,也不愿意自己有决定的权利。
因为不能左不能右,只能向着前方硬着头皮冲过去,不能顾及后果,没有时间顾及。
这个故事有点极端,极端到我们根本用脚趾头想也能想到结果,里面没有一个高知,却个个都是占领了道德制高点的标兵,即便是中间节节败退的董帆,恨不得让人觉着怎么就她一个不懂事儿啊,看看人家老谢,什么都憋着,还面带微笑无怨无悔地憋着,你怎么就那么小心眼呢,这个那个你都有了,你就不能为了孩子稍微牺牲一下下嘛?
你本来已经合情合理地认可了她提出的和肖路的离婚要求,可是,可是,在班机延误出状况的时候,她给肖路打电话说,自己的脑子里全是禾禾,还说爱肖路。
而当时,肖路正在那幢租不出去的2007号房间里,静待着和自己的前妻一起做爱。
禾禾,禾禾,简直就是洒满人家都是爱的天使啊,四个因为情感与生活编织在一起的成年人,你退我进地搅在一起,谁都觉着欠谁,谁都把苦水往自己的肚子里噎了又噎。
太高尚了,高尚得我都觉得像是虚构的啦,像是有人故意编出来骗人眼泪的啦。
其实不是特差,只是没觉着好来,有点不太自然,有点矫情,有点可疑。
有点削尖了脑袋向底线狂奔的意思,可是,那底线分明是人为画出来的。
导演说,没准自己什么时候就商业了。
其实,我觉着,他现在就挺商业的啊。
里里外外上上下下都像是一个工业产品。
分明是讲亲情的,可是好像是被什么东西给冲淡了似的,你使劲嗅,但总也闻不着味儿。
或许是我的鼻子出了问题。
该片讲述了一对已经离异的中国父母枚竹和肖路为挽救患白血病的小女儿,放下两人的私人恩怨,放下两个家庭之间的矛盾牵绊,最终冲破社会道德伦理观念,展开了一场挽救生命的战斗的故事。
女乘客给计程车司机指方向,先向左转,再向右转。
枚竹是一名房产中介,手里提着一大串钥匙,带租客来看房。
这套房子的布局很奇怪,最大的客厅被用作主卧,里面有一张双人床。
租客不太喜欢,枚竹心有不悦但没有说出口。
工作中,她接到丈夫老谢的电话:女儿禾禾又发烧了。
禾禾5岁了,是个乖巧的娃娃,最近老是发烧,不对劲啊。
枚竹和老谢带禾禾去妇幼医院检查,里面全是抱着病儿、忧心忡忡的家长。
小小的发烧,竟然出动了几位主任来沟通,情况不妙。
老谢喂禾禾吃八宝粥,温声细语地安慰她。
枚竹听完诊断结果,瞬间就站不稳,禾禾得了白血病,要是治不好,就只剩一两年了。
夫妻俩愁云惨淡,老谢不停抽烟。
两口子都有正当工作,家境尚可,他俩愁的不是钱,而是病情凶险。
末了,老谢让枚竹去联系他。
肖路是禾禾的生父,枚竹的前夫。
一个发不出工资的小包工头,两人离婚4年了,那时禾禾才1岁,离婚后分别再婚,很少联系。
听了病情,肖路赶紧来探望。
老谢是出了名的老好人,见到枚竹的前夫,第一时间热情接待。
为了让枚竹和肖路私下聊聊,老谢故意到楼下买烟。
禾禾还不太清楚自己的病情,她睡得那么熟,一头长发就像童话里的小公主。
枚竹压低声音抽泣,孩子就是她的命。
禾禾急需骨髓移植,枚竹的配型不合适,就看肖路的行不行。
老谢是个细心的人,禾禾要住院了,他带上窗花给病房增添点生机。
枚竹就在眼前,老谢却接到了她的来电。
原来她的手机被杂物蹭到时,容易误拨。
枚竹该给手机上个锁,但她心事重重,懒得麻烦。
老谢把禾禾当自己的亲生女儿一样宠爱,5岁了还让骑高高。
一家三口原本温馨的气氛,进入病房后瞬间冷却,老谢的窗花也无济于事。
枚竹看着化疗后掉光头发的病童,心里受到一阵阵重击。
枚竹躲在角落里,靠在老谢怀里哭,不能让禾禾看见,怕吓着她。
肖路的二婚妻子董帆,是美丽的空姐。
然而肖路工作繁忙,没空陪她。
工地欠薪的事儿闹得一团糟,肖路拆东墙补西墙,资金链即将断裂。
他去医院探望,发现老谢深夜仍守在禾禾床边。
枚竹过度劳累,低血糖挂点滴,老谢细心地给她调节输液器。
肖路看见前妻枚竹,总觉得尴尬,不知道该说啥,只是掏出一包现金做医药费。
老谢又在楼下抽烟,肖路感激他对禾禾的照顾和关爱,几乎代替了自己的角色。
这夜,肖路和董帆办事,年轻的她一如既往地激情,他却有点力不从心。
肖路陪着去逛街,一路上接了N个业务电话,董帆立刻甩脸子。
骨髓配型的结果出来了,肖路的也不合适。
医生只能给禾禾化疗,同时等待合适的骨髓捐献者。
如果禾禾有同父母的兄弟姐妹,用脐带血或许能救。
(移植造血干细胞的来源,可以是骨髓,也可以是脐带血)
看着沉睡的禾禾,枚竹能感觉到女儿的生命在一点一滴流逝,自己的心也随之往下沉。
看房的租客生了二胎,嘴上抱怨婆家给的压力大,但脸上的笑容是真实的。
枚竹看着窗外,灰暗的冬天没有阳光,她心不在焉,枚竹有一个惊人的想法,看着温柔的老谢,她欲言又止。
为了方便照顾禾禾,老谢向单位请了假。
枚竹约肖路见面,她想跟前夫再生一个孩子,用二胎的脐带血救禾禾!
这么荒唐的想法,肖路以为自己听错了。
枚竹很坚持:如果董帆反对,那她就去求董帆,下跪磕头也可以,怎样都可以。
董帆不可能答应的,她也一直想生娃,是肖路以事业繁忙为由,总是推托。
枚竹不说话了,此人外柔内刚,沉默地看着肖路。
肖路被她看得心里发毛,离婚前她就这样,倔得像头驴。
老谢不让枚竹洗碗,怕冬天的水冻着她。
枚竹生二胎的话到了嘴边,还是说不出口。
董帆听了这个主意,怒不可遏。
肖路离婚2年后才再婚的,董帆与枚竹毫无瓜葛。
禾禾治病,花一大笔钱,董帆没有半句怨言,她认为自己做得够可以了。
此时的禾禾绝不能着凉,老谢给她洗完澡,从水汽蒸腾的浴室里一出来,立刻用浴巾裹上,到房里才穿睡衣。
禾禾最爱听老谢讲故事,没听完就不肯睡觉。
枚竹终于把二胎的主意说出口,老谢听了,一脸凄苦。
他让妻子好好考虑后果:这二胎生下来,该怎么面对自己呢?
给姐姐的药?
枚竹心意已决,她不是在请求老谢的同意。
如果他不答应,可以离婚。
老谢还是下楼买包烟,在吞吐的烟圈中咽下所有委屈。
老谢最终还是同意了,他的态度让枚竹更加愧疚。
肖路再去探望,禾禾见了生父,只是喊“叔叔”。
小娃娃不知道自己生了什么病,但她预感自己好不了啦。
禾禾不想死,她问肖路:你也是我的爸爸,你会救我吗?
这一问,让一个纵横商场十几年的汉子,躲在轿车里哭得稀里哗啦。
董帆依然反对,甚至找上门想跟枚竹撕。
但她又有点怵,所以带上同事来壮胆。
老谢依然那么软软糯糯,枚竹不在,他礼貌地招呼来客。
看着化疗后只能戴帽的禾禾,董帆有所触动:她是很喜欢小孩的,哪能不心软。
虚弱的禾禾对老谢愈发依赖,就连倒杯水的功夫,她都要挂在爸爸身上。
看着这个窗明几净的家,董帆意识到:她的点头,或许能拯救这一家三口。
于是,她不等枚竹回来,就拉着行李箱走了。
同事拉她去酒吧,董帆也提不起劲儿。
她不是贪玩的小姑娘了,她想要一个家,想要一个粉雕玉琢的宝宝。
董帆原本想住在同事家,但进门前还是给肖路打了一通电话:她同意让枚竹生二胎,但条件是,肖路也跟她生娃。
其实老谢的牺牲更大,他与枚竹刚结婚时,其实她怀孕一次,但那会儿暂时不想生,所以流掉了。
如果枚竹生下跟肖路的二胎,那这个家庭里的生育名额就用完了,老谢将没法跟枚竹生自己的亲生孩子。
他的反应还是一如既往的:下楼买包烟。
人工授精当天,肖路吃早餐狼吞虎咽,储备精力。
董帆只是无奈地看着他。
不久后,枚竹得知结果:第一次人工授精失败。
她当然不会就此放弃。
这段时间,肖路在卧室里都不太行,董帆打趣道:真是肥水流了外人田。
或许是因为之前的流产伤了身体,枚竹这三次人工授精都失败。
她发现自己还是来了月经,气得砸烂了厕所的镜子,老谢只能紧紧抱着发狂的妻子。
枚竹不死心,她要跟肖路来真的啪PA,做最后的努力。
肖路再次拒绝:人工授精都不行,难道靠我能行?
枚竹的一再要求,在外人看来可能很不妥当,但一切全是出自对禾禾的爱。
如果救不了禾禾,枚竹愿意跟孩子一块儿去死。
肖路有很多顾虑,他不想伤害董帆。
枚竹顾不上什么道德、伦理,她只要禾禾好好活着。
当初离婚时,枚竹净身出户,只带走了禾禾。
一位倔强的母亲,谁也不能挡她的路。
肖路跟董帆激情,还是用了套套。
董帆不满:说好的跟我生娃呢?
她不管肖路与前妻&女儿的纠缠,她只想有自己的孩子,建立自己的小家。
肖路没辙了,他左右为难,更不想欺骗董帆,便把枚竹的主意,和盘托出。
董帆气得连夜就离家出走。
她提出离婚,逃离肖路和他的烦恼。
她也不想做那个阻碍救命的恶人。
即将面临二次离婚,肖路非常颓唐,整天不接枚竹的电话,让她急得够呛。
无论婚离还是不离,女儿总是要救的。
肖路终于接电话,他的同意让枚竹瘫软在电梯口,看得租客一头雾水。
枚竹算好了排卵日,借口带租客看房,准备去办事。
幼儿园的高老师,带着同学们来探望禾禾,给她唱歌,老谢当然热情招呼。
枚竹把肖路带到那套老是租不出去的房子,屋主出国了,没人会来打扰。
就在这时,老谢接到枚竹打来的电话,听到她跟肖路的对话:她把这套房子租了一个月,备好洗漱用品和床铺,准备打持久战。
枚竹那台老是误拨的手机,让老谢得知了真相,但他没有大吵大闹,而是继续隐忍。
睡觉前,肖路和枚竹都感到生疏,只能看看电视找找话题。
肖路接到董帆的电话,她的航班出了点故障,在危险时刻,她想通了。
老谢装作不知道,董帆也默许。
肖路犹豫着脱下衣物,大红床单衬得枚竹肤白如雪。
离婚多年,枚竹仍然记得,肖路颈椎有问题,喜欢用高的枕头,所以特地给他备了两个。
枚竹从一开始的僵硬陌生,到渐入佳境,随着肖路的律动S吟,最后达到G潮。
她最后满足、迷茫又失落的眼神,标志着对老谢从身到心的背叛。
肖路回家,看见董帆洗手作羹汤,她准备好回归家庭,孕育自己的孩子。
老谢依然温吞,跟枚竹一起做饭。
他提出要把这个二胎当自己的亲生孩子,对外也这么说,过年带回家乡给老人看看。
枚竹怔住了,她亏欠老谢的情,这一辈子都还不完。
也许现在的我很难体会到母爱的滋味,但是我能看到很多这样的爱。
没有想过以后的我会是一个怎样的母亲,清楚的知道生命的意义,尤其当有机会挽救自己的孩子的母亲是怎么样奋不顾身的相近办法挽回即将逝去的生命。
对于人来说生命只有一次,尽管这次不情愿的做了人,就应该努力的做到人尽。
故事也许会有些违背伦理的做法,但是请换个角度想想是伦理重要还是生命重要。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可是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从刘威葳和张嘉译喝茶开始,王小帅慢慢地拗弯。
这个左右为难的伦理的弯实在难拗,不用力拗不过去,太用力又怕拗断了。
王小帅的编剧功力确实不简单,虽然故事讲得让我昏睡过去三次,但至少这个离奇的弯拗得大家服服帖帖的,除了打瞌睡外没有不良反应。
最后,剪不断理还乱的千头万绪都被那个买烟的窝囊男人平平淡淡的一句话消解了。
在这个荒唐的人性闹剧里,他其实才是最强大的。
第一次看王小帅的电影,深深震撼,电影结束了,听着略微感伤的片尾曲,一时不知道还能说些什么。
刘葳蕤饰演的女主角枚竹是一位房产置业顾问,和前夫生的五岁的女儿禾禾患了白血病,必须做骨髓移植,而她和前夫肖路配型都失败。
在一定要延长女儿生命的心愿驱使下,枚竹做了一个决定,要和前夫再生一个孩子,以此挽救女儿的生命。
而在两人均已经各自组建家庭的现实中,这个决定显得多么的合情合理,却又多么的荒唐不经。
肖路是一位事业有成的建筑商,却因为开发商的不守信,工人们因为不能及时领到工钱,纷纷闹情绪,疲于应付而焦头烂额,他总觉得自己心力交瘁,因此每每拒绝妻子董帆再生一个孩子的请求。
因此他和妻子说起前妻的想法时,自然让夫妻间产生了一个颇为尴尬的裂痕。
呵,董帆的心情想必是可以理解的,只是为了挽救那么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如果坚持不愿意让这件事发生,是不是也是很自私的表现呢?
反观枚竹现在的丈夫老谢,简直是全世界最好的男人的版本。
善良温和到了极点,对禾禾视如己出,在得知枚竹那个合理又荒唐的决定后,想必内心也是波涛汹涌的难过,同意吧,他甚至不能和枚竹有自己的孩子。
不同意吧,他深深喜欢着可爱的禾禾,父女感情分外浓烈,他到底还是同意了妻子的决定。
影片用一个特简单的情节表现他的纠葛,他到楼下小卖部买烟,狠狠地吸两口,而他的背影渐渐模糊。
呵,香烟真是最伟大的道具呢,无论怎样排山倒海的情绪翻涌,在那腾起的烟雾中,总能让我很有几分感同身受的感觉。
做人,真是太不容易了,而做一个不自私的好人,更是难上加难。
谁都没有错,谁都可以对枚竹说不,可是谁都没有说,可是能说枚竹自私吗?
她就是一位母性浓郁,不愿意看着女儿死去的普通母亲而已。
我愿意原谅她的一切歇斯底里,甚至很为她难过。
如果我是她,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做。
那么能说肖路无情吗?
他去看禾禾,老谢在场时,禾禾唤他叔叔,让他颇不自在,想必内心五味杂陈。
他不爱禾禾吗?
显然不是,要不就不至于这般失魂落魄。
在老谢出去后,懂事的精灵般的禾禾唤他爸爸,让他更是振动。
这样的孩子,怎么可以眼睁睁看着她死去?
况且那可是他的亲生女儿呢。
于是就有了医院取精,枚竹进行人工受精,一次复一次的试验,通通失败。
那个枚竹情绪失控的情节,真是让我看得颇为不忍。
在看着马桶里的鲜红的血时,枚竹狠狠砸破了浴室的玻璃,老谢冲进卫生间,用力抱住她。
终于她渐渐平稳。
唉,世界上怎么就有老谢这般好的男人呢?
对了,他可是干设计的。
题外话,真是更加坚定了我找一枚技术男的决心。
咔咔,我的失心疯想必是一辈子都改不了了。
我以为老谢那样的男人,才是最男人的男人。
他的爱,特别博大,包容,富于自我牺牲,和他对比,那些斤斤计较不能让自己吃一点亏的爱,有什么资格叫做爱?
兴许这里包含了导演和编剧的理想主义色彩吧,就算这样,我也认了。
宁可当一个相信会有这样的伟大的存在的傻瓜,也不想成为一个精明的聪明人。
要不对这个世界恐怕会有更多的失望。
最尴尬的时刻终于到来,在一次次人工受精失败后,枚竹决定和前夫来真的,这个决定让肖路和董帆的婚姻濒临崩溃的边缘,而对于老谢,枚竹却决定隐瞒,她简直无法面对这样全心全意对待她和禾禾的丈夫。
她租下了那套始终租不出去的房子,买了一些家俱,定了日子,和前夫来一次恐怕是全世界最尴尬却又不得不进行的性爱。
只能说刘葳蕤的演技太棒了,她的内心挣扎,豁出去的对女儿的爱,狠下心对现在丈夫的不可避免的伤害,一次次克服足以让人想死的尴尬,那种常人甚至想象不到的纠葛,她都诠释得相当到位。
相比之下,余男这位所谓美女的表演显得多么的苍白无力,缺乏应有的激情。
哈,至此我深刻相信,演戏要演得好看,少了点内敛的激情,还真是不行。
在发生关系之前,肖路接到董帆电话,她决定回到他身边,不离婚了,更是让他内心翻江倒海;而枚竹的不加锁的手机,不小心拨通了正和禾禾的小同学们一起唱歌的老谢的手机,于是他什么都明白了,他的内心也颇不好受。
一个内心痛苦得不得不和已经不再爱的前妻来一场性爱的男人,一个眼睁睁看着心爱的妻子和他的前夫发生关系却又得装作若无其事什么都说不出口的男人,一个豁出去了要和明明这辈子都不想看第二眼的前夫发生关系的可怜而勇敢的女人,一个想和自己的丈夫生个孩子屡次被拒绝却不得不看着丈夫和她的前妻通过真枪实战生一个孩子的女人,我太佩服王导演了,估计这样的纠葛应该是全世界最纠葛的纠葛了,这辈子有几个人有机会领受这样的纠葛呢?
当然这样的痛苦,不要也罢。
我喜欢影片中的细节,比如在屋子里,枚竹开了电视,问肖路看什么,肖路言NBA,最终枚竹却调到了CBA;枚竹为肖路多垫了一个枕头,感情不再,她却记得他的习性,想到这里,觉得过往的力量太强悍了,当两个人有了共同的孩子时,两个人共有的过去就更不是说过去就能过去的过去。
最尴尬的尴尬终于结束,两人各自回家。
肖路看到了正在做饭的董帆,错愕而又感动;枚竹回家没有看到老谢,黯然失神。
终于老谢回来,如常开始做饭。
甚为经典的吃饭情节,两对心事重重的夫妻,四个均食不知味的男女,终于董帆为肖路夹菜,两个人开始沉默地吃,这边的枚竹和老谢也在欲言又止中开始吃饭,略微夸张的咀嚼的声音,空气似乎都停止了流动。
终于老谢说了自己的想法,他希望这个孩子能让他们来带,他想把这个即将有的孩子当成他自己的孩子,而枚竹不知道该说什么,她的脸美丽而皎洁,憔悴中有种让人如释重负的美,在她略微启唇又终于沉默,脸上却有几分释然时,影片结束了。
而我兀自看得目瞪口呆,在已经打各种字幕时,还没回过神来,是我许久,不曾看过这般震撼的影片了吧?
爱,真的好可怕。
是蜜糖,也是毒药;是快乐,也是灾难;是建设性的,充满希望的,比如枚竹对女儿的爱,却也是毁灭性的,令人觉得特别压抑而透不过气的,譬如带给老谢的伤害,带给董帆的上海,带给肖路最左右为难的选择;爱是成全的,富于牺牲的,忘我的,比如老谢对枚竹和禾禾的爱,董帆对肖路的爱,爱又是自私霸道的不讲任何道理的,比如枚竹对女儿的爱;爱很美爱很好,爱让人觉得活着很有意义,爱却很伤人很痛楚,爱让人觉得做任何选择都难两全,人生充满了躲不过的绝望;兴许正是因为爱本身就是这样的矛盾纠葛,爱也才更加让人值得拥有吧?
左右这个名字太经典了。
每个人都面临着两难的选择,生活每时每刻都像十字路口,而那些不得不面对的林林种种就像红绿灯,每个人都不可能永远站在路口思量,红灯总会灭的,绿灯总会亮的,选择总是该做的,向左还是向右,不管有多么的为难,都必须做出选择,只有这样,才能让生活不停滞,而这也正是选择或者爱的意义吧?
感谢王小帅导演和每一位演员,感谢左右,让我看到了这么好的一部电影。
虽然写得影评越发不像样,到底敌不过内心一定要写些什么的冲动,那就写吧,和我一般喜欢闷片的同学们,不妨找来看看,当然媒体传言的所谓出位镜头大概都已经删减了,就别指望看到很劲爆的情节了,有很劲爆的内心纠葛,已经够了,是不是?
将你比心可谁也比不过母爱。故事设定倒是很纠结,但整个下来拍摄手法平平,剧情冲突不明显,还是有种看中国电视剧的感觉。王小帅怎么感觉像杯水总是掀不起波澜,做不到让人拍案叫绝的地步。还行-
this is soooooo MESSED up... i understand the will to save the child, but the length those people went was just too much!
都是爱,竟然会如此荒唐!
个人觉得没意思,对此片也没啥可说的,我还是下楼去买包烟吧...
加油 小帅!很好的故事 尺度把握得也很好 不过总觉得离极好 缺了些什么
像老谢这样伟大的老公真窝囊
比比看谁过的惨,比比谁的更煽情
生孩子的问题。
zhuangblity
第十放映室里边听讲解边看片段的算不算看过。。
说是矫情也行,说是压抑也行。。。我挺喜欢王小帅的片子
好吧 我不知道为什么大家为什么把这个电影评的这么低。反正我是被感动了,我觉得影片中的任何一个人都是很伟大的。我不觉得老谢有多么窝囊,如果我是那个男人如果我爱他,我也会做出同样的妥协。就像影片的另一个名字“in love we trust”.
那个男人好到我很想打他
此片的最大问题在于,床戏拍得太敷衍了!艺术片还是要有艺术片样子的啊!
一开场就是天通苑西三区,然后是回龙观,全片可能都是在北五点五环拍的吧。王小帅的技术环节仍然挺操蛋的,这片子的摄影出现了大量削头皮角度,不是特写也不是近景,看着很别扭。全片算是中规中矩吧,比他之前的东西戒了部分太直白的毛病
为了孩子,让影片中两对夫妇都变得如此高尚。。
在回家的大巴车上看的,话说司机大叔品味不错,还给我们放了新宿事件~~
什么道德困境伦理困境,都是个体压抑的遮羞布。“左右”作为母题落实到了视听语言,利用建筑内部空间结构“分屏”构图,人物处于画面两端的镜像设计,戏剧性情节(包括结尾)的平行处理,而本片拿到柏林编剧奖也丝毫不为过,人物(夹在工人和开发商之间的肖路)、细节伏笔(枚竹手机意外呼出的可能性)的铺陈是足够丰富、相对缜密的。
对王小帅没有好恶。但这个“知音”式的故事,他讲得很好,非常好,我要为他鼓掌(尽管我看的是删节版)。对白、节奏以及演员们的表演都是一流的,镜头很真实,不美得很真实。每个人的左右为难,都真切得让你忍不住想,如果是你,会怎么办。一部控制得异常出色的好电影。除了老谢的烂好人实在有些没来由之外。
狗血剧本成了导演耍矫情的法宝。典型国产家庭伦理电视剧的路子。看到最后张嘉译那张无奈的脸实在忍不住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