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大概会像主演们所说的一样,不会引起太大的热度,平和的讲着日常的一件件小事。
但是只要大家看完之后能够忍不住想起自己的家人,那么就足够了。
这是在豆瓣写的第一篇长评,作为一个树里的粉丝,能在首日去参加见面会和首映,真是再幸福不过了,像父亲买下那颗枇杷树一样,我想写一篇长评,以此为纪念。
首先关于见面会大概是参加过的见面会中,感受最好的一次。
更不用说在进影厅之前,竟然在电梯里碰到了树里的丈夫,带着墨镜的和田先生。
他个子不高,脸偏长且消瘦,脸上有几条不多的细纹。
因为看过很多次他跟树里的合影,所以一眼就认出来了,心里想着 马萨卡!
但还是出了电梯小心的问到,请问是和田桑吗?
和田先生真的是非常可爱,刚好坐在我前面一排最靠近走道的位置,全程都看的很认真,偶尔屏幕有光照到他,我都看到他微眯着眼睛专心盯着屏幕。
影片结束,观众集体鼓掌。
见面会开始,树里穿着黑色的连衣长裙走出来,跟电影里的年上男友和父亲一起,和田先生也是一秒钟化身迷弟。
跟着演员有趣的回答像普通观众一样笑的眼纹一条条的舒展开来。
最后,作为特例,这场见面会允许我们拍照。
和田先生也很迷弟地掏出手机拍得开心。
此刻,我吐了一口气,和田先生,作为你的情敌(我爱树里一辈子w,我真的是输的心服口服。
就把我的女神安心的交给你了。
树里真的是嫁了一个她喜欢,也喜欢她的好先生。
然后谈谈电影内容会有剧透。
电影拍摄的地点集中在我的住处和我学校的区域,叫做小平和国立的地方。
所以很多场景都很熟悉。
包括我去过的公园和图书馆,还有我跑着追赶过电车的小路。
阿彩作为一个看起来不那么靠谱的34岁的女人,莫名其妙跟54岁且贫穷的伊藤先生交往并同居了。
但是一开始就莫名认定,“他一定是个厉害的人呢”。
而影片也没有辜负阿彩的期望,伊藤先生真的是个理想且强大的对象。
某天父亲与大哥的老婆产生了不合,他壮烈的搬出了大儿子的地方,拿着生活费执拗的来到女儿家里,说,就是这么一回事啊。
就这么住了下来。
父亲讲话的方式古板,执拗,老套,严厉。
总喜欢用看起来不经意但是非常笨拙的方式打听着女儿的现状,和那么他看不上眼的伊藤先生的情况,然后发出各种严格的批评。
大概我们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严厉的不善言谈的父亲吧。
也想起来东京家族里的老父亲,教了一辈子的书,坚持做一名严师,时间太久,已经忘记了怎么温柔的表达自己的爱意,只剩下指责和教训这两种方式,成为让儿女头疼的存在。
真实而又无奈。
父亲带着简单的行李这么住了下来。
行李中有一只不大的纸箱,父亲不曾打开也不许人碰。
阿彩的好奇心发作,在一个父亲外出的下午企图打开箱子,却被伊藤先生拦下了。
他说,哪怕是父女间,也有不应该做的事情啊。
阿彩悻悻的作罢。
跟父亲的每一天都是要被说教的。
父亲会因为吃炸猪排的时候没有乌斯塔酱汁不开心,但是在伊藤先生说,我马上去买,的时候阻止了他。
因为父亲说,你们知道吗,晚饭是要一家人一起吃的东西。
父亲看到阿彩买来柿子吃,于是教训她说,柿子不是应该浪费钱去买的东西啊,自己家里可以种的!
阿彩顶嘴说,那是你老家才有的故事啊。
我很喜欢这部电影导演的处理方式,因为她给每个人都安排了一条线,一份坚持,线的痕迹很浅,留心则能发现。
之于父亲,这条线是,晚饭是一家人要一起吃的东西,以及柿子。
跟儿媳妇最初的不合就起源于儿媳妇送两个孙子去补习班,孙子们带便当,于是便破了一家人一起吃晚饭的规矩。
阿彩跟踪父亲出门,发现老人在超市里望着勺子之类的餐具发呆,傍晚更是一个人久久静坐。
阿彩看不懂的这个老师背影,他的背景乐是一种轻微的声音,是一家人吃饭时孩童的吵闹,夹杂着餐具碰到盘子的清脆声。
为了快点跟父亲相处得自然,阿彩提议和伊藤先生带着父亲,三人出去玩。
在看电影,保龄球之后,父亲明显不喜欢这些年轻且热闹的活动。
阿彩兴冲冲地说,接下来我们去泡温泉吧!
父亲一口回绝说,我要回去了!
伊藤先生看着脸色变暗的阿彩和没有商量余地的父亲,打圆场说,那么大家一起回家吧。
不过我们先去一个地方吧。
三人来到了卖五金用品的超市,父亲看着各式各样的螺丝开心不已,拉着伊藤先生解释自己认识的各种不同的螺丝,讲个不停。
伊藤先生就是这样神奇的早就猜到了父亲这样的老人喜欢的东西。
最后,路过卖盆栽的地方,父亲喜欢上一颗枇杷树。
阿彩说,那么就买回家吧。
父亲固执的说,算了吧,迟早要成为累赘的。
但是阿彩坚持说要买,于是父亲坚持自己付钱,理由是,“这个我要买来作为纪念,今天很开心。
”这个地方我第一次泪目,听着年过70一向凶巴巴的老父亲别扭的说着这句话,格外的温柔。
在局面看起来马上要变得顺利的时候,阿彩因为某个契机得知父亲搬出哥哥家真实的原因,原来除了父亲石头般的性格外,还因为父亲的一个小毛病(这里就不讲透了,希望大家可以自己去影片里看)而父亲为何会有这样令旁人为难的习惯,两人都表示猜不到原因。
父亲又固执的搬走了,一个人默默的。
留下的一张字条,歪歪曲曲的写着一行字,呼应着前面右手受伤的细节。
父亲搬回来自己的老家的旧宅子,没人住的大空宅,破旧且摇晃着,像极了门前那颗柿子树。
兄妹二人在神奇的伊藤先生的帮助下,来这里找到了父亲。
一番争吵后父亲还是坚持不肯回东京。
执拗的老头仿佛一头牛,兄妹两人怎样都拉不回来。
伊藤先生让兄妹二人留下陪父亲住一夜,三人聊了一些温馨的小故事,关于母亲,关于过去。
但是第二天父亲还是不肯跟他们回东京。
然后,一场很大的雨来了,带着强烈的闪电,劈倒了门前老朽的柿子树,着了火,烧掉了老宅子,烧掉了父亲急着回房间去取却没成功拿出来的,父亲的秘密。
阿彩也终于知道,父亲的小毛病的原因,和那只她一直在意的箱子的秘密。
父亲回了东京,整个人却像老宅子一样,垮了,坐在房间看着太阳发呆一天,头发有些散乱,白发变得更明显。
扣子扣得有些乱,不再是之前那个矍铄的老人。
偶然有过去的学生来拜访他,父亲却紧忙收拾一番很精神的接待了她们,仿佛跟前一秒那个无神的老人不是一个人。
阿彩送走父亲的客人,在去车站的路上,学生夸赞阿彩说,多亏有你这样的好女儿在,老师才这么健康吧。
阿彩愣住了,然后站在原地哭的泣不成声。
我是看不得树里演哭戏的人,于是在这里也跟着哭了。
伊藤先生摆弄着窗外的蔬菜,跟阿彩说,我们租大一点的房子,跟父亲一起这么住下去吧。
阿彩在犹豫着,父亲从外面回来了,说,我找到了有空房的养老院,我想搬过去。
一瞬间阿彩说不出话来。
影片的最后,阿彩和伊藤陪着父亲去坐电车搬去养老院。
父亲对伊藤先生说,我有个请求,你帮我照顾好那颗我买来的枇杷树吧。
然后,真的顺便就好了,也替我照顾一下这个女儿。
然后自己提着行李一如既往任性执拗的走掉了。
背影已经没有了片头的那种威严到有些危险的气势。
阿彩和伊藤站在原地。
天突然开始下小雨,伊藤摸着阿彩的头,对阿彩说了一句属于他的台词,放心吧,我啊,不会逃走的。
是的,这是伊藤先生特有的劝慰别人用的台词。
父亲打不中保龄球急得跳脚,他说,爸爸啊,放心吧,那些瓶子是不会跑的啊。
父亲不肯回东京的时候,他说,爸爸啊,我们先回东京再考虑要不要住在这里吧,放心吧,房子不会跑的啊。
阿彩听完这句话,朝着父亲的车站开始奔跑,下一个转弯,她就可以赶上前面的老父亲了吧。
全剧终关于家庭剧,大概东京家族是最出色和最写实的作品。
那些真真切切看起来琐碎且无可奈何的问题,就是我们的人生。
“父亲与伊藤先生”里兄妹两人跟父亲的矛盾也是真实的,父亲的严厉,兄妹二人的疲于交流。
但是庆幸的,他们之间,有个完美的不像话的伊藤先生。
柿の木、枇杷も木是小说最初的题目,是作者得到新人奖时,小说的名字。
电影里,柿子是一棵高大的枯树,而枇杷是一尊盆栽。
一个在乡下的老家,一个在东京女儿公寓的阳台。
可是,它们都是树啊。
它们,都是家吧。
34岁的阿彩和54岁的伊藤先生曾经是便利店的同事,顺其自然地在一起并同居了。
日子波澜不惊。
直到有一天,哥哥约阿彩见面,询问能否让父亲在阿彩家住一些时日。
阿彩还没有答应,74岁的父亲便拎着自己简单的行李来到了阿彩家。
食物父亲是一个傲娇固执的老头,尤其是在吃饭这件事情上。
他和儿媳妇的矛盾之一是儿媳妇为了孙子们的学业,给他们准备了便当;而父亲认为晚饭就是要一家人坐在一起吃。
食物在人们的生活中承载的并不仅仅是温饱,更是一种情感上的纽带。
父亲来到阿彩家,对食物各种挑剔。
初来时,伊藤先生按照父亲的要求煮了荞麦面,没有多余的椅子,他站在厨房吃。
隔日,他兴高采烈地买了一把蓝色的皮椅作为父亲的专座。
电影中多次出现椅子的特写,我想这把椅子代表的是伊藤先生对父亲到来的接纳,从买椅子开始,他就从心理上认同父亲今后要同他们一起生活这件事情。
柿子树电影中的柿子树对父亲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大概是他乡愁的寄托。
阿彩削着买来的柿子,父亲直斥,柿子干嘛要买,直接从树上摘就可以。
后来,他们在父亲长大的地方找到了父亲,院中是有一棵巨大的结果的柿子树。
最后,突来的闪电烧着了柿子树和老房子,父亲一下子就没有了精气神,在阿彩的住所里,窝在角落里,郁郁寡欢,直到他曾经的学生从网络上得知火宅情况特地看望,讲起曾经班级趣事时,父亲才有了笑容。
父亲又开始早出晚归,一天回来后,说自己偶然看到一家养老院,设施不错,有单人间和浴室,家具齐全,他已经签了合同,次日就要搬过去。
搬家那日,他不让阿彩和伊藤先生送到车站,自己一个人拎着小小的一个包,慢慢地走向车站,蹒跚的背影。
他从儿子家来到女儿家时,大概也是这样的场景。
想到朱自清的《背影》“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父母之爱子女拳拳之心。
离别前,父亲拜托伊藤先生照顾好他们一起买的枇杷树。
归有光在《项脊轩志气》中也写到过:“庭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
”草木并非无情,所谓睹物思人。
父亲心底会不会是希冀阿彩他们在看树时能够想起他。
那日,他们三个人一起看电影,打保龄球,逛超市买下这株枇杷树,一向傲娇的父亲直言“我很开心。
”每天孤孤单单一个人四处走,暮色四合之时,一个人坐在路边长椅上看万家灯火慢慢亮起。
阿彩那日跟踪后看到的就是这样的父亲,所以才有了计划的一日陪伴。
后来,阿彩送别父亲的学生时,学生们感慨,老师有女儿在身边,所以很幸福时,一向寡言倔强的阿彩突然哭了出来。
她心里又想到了什么。
最后,看着父亲的背影逐渐消失,伊藤先生说:“我是不会逃避的。
”然后拍拍阿彩的肩膀,阿彩追向父亲。
其实,在父亲决定搬到养老院时,伊藤先生和阿彩商量搬到郊区一点的地方,可以和父亲一起住得更舒服一点。
他们应该会在院子里种很多很多的蔬菜水果,大概有茄子、南瓜之类,父亲应该还是很挑剔,也会有矛盾,但是,日子就是这样悠长地过下去。
看这样平淡的剧,代入感很强。
无法理直气壮地指责某一个人。
因为自己是普通人,所以知道如果是自己不一定会比剧中人处理得更好,所以会有一份同理心。
如果我是剧中的嫂子,面对这样坚硬如石爱挑剔的公公,还有儿子们升学考试的压力,大概也很容易精神压抑。
很多话,作为女儿口无遮拦地说出,但是作为儿媳妇不可以。
家人之间的理解与包容是建立在长期的磨合与适应中,这个漫长的过程不是所有人都能抵达终点。
哥哥也是左右为难,从他的性格可以看得出,他应当是个老好人,能力也不突出,一面是妻子,一面是父亲,还有中年人的职场压力,再三取舍之后,把父亲放在一个相对次要的位置。
不是不关心,只是没办法像对自己的妻子和儿子那样关心。
不然不会得知得知父亲失踪后的住址一同前往多次劝父亲一起回东京。
父母和子女,每个人都曾经是子女然后是父母,对子女几乎倾尽全力,对父母却逐渐失去耐心,能够为父母付出六分心血,大概就算是优秀了。
我几乎可以料想自己将来也应该是爱子女大于爱父母。
所以,看这部剧才会这么难过,这么有共鸣,哪怕我只是一个单身女青年,并没有任何关于婚姻的计划。
记一些印象深刻的情节吧1.在这边没什么朋友 却经常一个人出去一整天 女儿偷偷跟踪爸爸 才发现老人只是一个人在外面走走 逗弄路边的花草 进超市盯着里面的勺子发呆 然后在公园坐一个下午 直到天色渐暗2.女儿跟踪爸爸之后 决定带爸爸出去玩 看电影 玩保龄球 还准备泡温泉来着 女儿是很想让爸爸开心的 可是爸爸却因为玩保龄球老是洗沟而郁郁寡欢 甚至又要摆脸色生气了 女儿看到爸爸这样 觉得自己吃力不讨好 也不开心 伊藤先生察觉到了这种尴尬的气氛 但他不是小心翼翼地想去讨好爸爸 而是装作不经意的样子带父女俩去五金超市 爸爸对这些很感兴趣 也变得开心起来 最后还买了一棵枇杷树 说今天很开心 买下枇杷树作为纪念 这句话令人心酸又感动 女儿只是带爸爸出去玩了一天 爸爸却郑重其事地买一棵枇杷树作纪念 说明老人还是很渴望儿女的陪伴3.爸爸偷东西 并且可能是痴呆症的症状之一 偷的东西都是勺子叉子之类的小玩意儿 并且爸爸佷珍视这些小勺子 专门放在小纸箱里 不允许任何人动 在房子着火时 也要冲进去找这些勺子 我没有看懂爸爸的这个癖好 虽然电影中爸爸批评过女儿舔勺子的坏习惯 但爸爸无意识地偷勺子跟这个有什么关联呢?
最后是看完电影的感受1.对儿女来说 这样的爸爸确实难伺候 可是对于爸爸来说 他已经活了大半辈子 性格和习惯已经很难改了 被儿女嫌弃他也很难受 2.所以当我们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 我们都会经历这两种角色 一开始 我们是儿女的角色 要照顾难伺候的父母 然后我们就会成为自己儿女眼中难伺候的父母3.可能还是要宽容和体谅吧 宽容和体谅他人 也是成全自己4.总觉得日本的这类电影更像纪录片 没有过多的煽情和渲染 只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 记录和观察他们的生活 5.亲情这种东西呢 有时候 让你觉得烦 但更多时候 是割舍不下 而且在某些时刻 莫名其妙地让人想流泪6.补充最后一点 希望自己34岁时 也能像阿彩一样 皮肤紧致 健康 做家务很熟练 把家里收拾得干净 并且有一个愿意与自己共同面对生活的人 “我不会逃避”哈哈
😭😭😭太好哭了当父亲在警察局被误解的时候当背对着女儿才能说出很开心的时候当被说是个好女儿的时候当想要去养老院对女儿客气道谢的时候 就算一来女儿家挑三拣四说女儿的不好还嫌弃伊藤先生一边教导女儿一边又对女儿的充耳不闻无可奈何 😛但当女儿跟踪时才发现原来父亲的背影多孤独父亲👨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子女可有个矫情的儿媳看见自己都想吐时心里还是很难受的😞一儿一女 都不能理解父亲 觉得父亲就在给自己添麻烦 又硬要父亲按照自己规定的方式生活多难受 伊藤先生真的很好就算很老 看起来都和父亲差不多年纪但应该是最明事理的人了帮着一家人学会和解 和父亲有共同爱好 会真的照顾父亲情绪所以年龄只是一个数字而已 成不成熟还是要看个人啊 日本这种有关家庭啊小清新的电影节奏都很平缓 有大量空镜 但并不觉得尬 是种很舒服的调调 就像截取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小片段 娓娓道来 喜欢 🥰
平淡而温情的生活片,没有刻意的煽情,只是通过日常琐事来表现父亲与子女之间的矛盾冲突,不善表达的坏脾气父亲与同样不善表达的倔强女儿之间的隔阂。
父亲可以和自己当年的学生相谈甚欢,却从没有对自己的家人流露过欢乐的情绪;女儿不理解父亲也从不亲口过问,还怀疑早出晚归的父亲在外面做坏事。
多少人都是把快乐和温情分给外人,家人用来分担负能量和坏情绪,多么现实的写照。
伊藤先生的那句“对外人的依赖要适可而止啊”道出了全片的主题,我们要依赖的不该是外人,而应该是家人。
我有点认同短评里说的“父权文化根深蒂固的日中韩东亚社会,很容易产出该款讨人嫌的顽固老爹。
基本上孩子的成长他不在场,跟子女的沟通机会为零、技能为负,离开妻子的日常照顾,生活根本难以自理,一退休几乎等同碍眼碍事又惹事的大件垃圾,表达方式以端着架子的家长式训斥找茬为主,视情感流露为懦弱羞耻。
” 因为我的父亲差不多就是这样。
父亲的性格是不会变了,作为子女的我们只能多些理解和沟通;但我以后会尽力不成为这样的父亲。
这位伊藤先生刚刚出场的时候,给我的印象可并不怎么好。
身材瘦小,头发稀疏的中年大叔,在便利店打工时翻开色情杂志。
(也许不是色情杂志,但是就是给人一种猥琐的感觉。
) 没想到,我们的女主角,苗条秀丽的上野树里扮演的山中彩,竟然和这位要钱没钱,要貌没貌的大叔好上了,还一起快快乐乐同居了。
我觉得伊藤先生就好像中了奖一样。
接下来,女主的爸爸登场。
藤龙也老先生扮演的父亲,看上去比伊藤先生老一点、帅一点、神气一点。
他作为父亲,肯定不能接受女儿与那样的大叔交往。
可是人家日本人很开明,不满意也不会去强行干涉子女的事。
于是,父亲和女儿、女儿的老男友一起开始了同居生活。
父亲的脾气很古怪,经常唠叨发牢骚,看啥都不顺眼,还莫名其妙喜欢偷窃不值钱的勺子、叉子。
女儿努力忍耐着与父亲相处,心里是很不乐意的。
可是意外的是,父亲与伊藤先生很合得来。
伊藤大叔到底是多吃了几十年的饭,成熟又理智,心地也很善良。
他带父亲去喜欢的五金商店、帮父亲种枇杷树,努力让女主和她哥哥理解父亲⋯⋯在琐碎平凡的每一天,开心自然的与父亲相处。
渐渐地,我对这位大叔的好感度直线上升。
结尾部分拍的尤其出色一一父亲为了不影响女儿的生活,主动联系养老院准备搬走。
告别后,女主望着老父亲的背影消失在街角默默不语。
伊藤大叔说:“我不会逃走的。
”(因为之前女主担心长期与父亲一起住,会因其古怪的恶习让伊藤先生“逃走”)女主听了明白了什么,开始奔跑着去追父亲,影片结束。
很喜欢这样的结尾,很喜欢这个普普通通生活着的伊藤大叔。
最后才明白,能够在一生当中遇到懂自己、爱自己、真心照顾自己和家人的这个女主,才是中了大奖了!
好想有个小院子
四颗星。
其实是一部挺单调和慢节奏的电影,有些日式的矫情和细腻,结尾也是套路式的圆满。
但因为树里太好看了所以没有只看了开头就点暂停。
关于亲密关系的另一种可能。
树里饰演的这个角色阿雅,在开头就做出让人大跌眼镜的事。
34岁,肤白貌美,就那么莫名其妙地和54岁秃头大叔睡在一起了。
也不谈结婚,不打算要孩子,只是同居着,一起在住房边种菜。
更让人难以置信的大概是她在面对父亲的询问时回答的“不知道”。
不知道恋人以前的职业,大概知道他结婚又离婚但不知道他有没有小孩,不知道他以前做过什么事。
但这么多的不知道却没有影响两个人的关系。
想起很多很多年前,看《他们生活的世界》时一直在思考一句台词:“为什么当一段关系需要更一步的时候,就一定要说出自己的秘密和自己的痛苦之处呢?
为什么不能把伤痛埋藏起来,直接让感情更进一步呢?
”阿雅和伊藤先生的相处模式就好像在说,其实没有必要对恋人的一切都完全知晓。
他爱过什么人,有多爱,他经历过哪些事,痛苦或是快乐,他的过往是怎样的,未来有什么打算…如此种种。
有的时候我们渴望了解恋人的世界到事无巨细的地步,但扪心自问,真的只是因为想更多地理解他呢。
或许,那只是因为不自信、不安全感。
怎么可能真正完全理解一个人呢。
老父亲说,我跟你妈妈一起生活了一辈子,也有许多无法互相理解的地方。
阿雅没有问伊藤先生,伊藤先生偶尔会说出一些片段,最初觉得她跟这个秃顶的老男人在一起画面真的很一言难尽,看到最后却觉得,有些人在一起真的不是外貌年龄物质所驱使,他们只是相爱,仅仅相爱罢了,在这一刻,在此时,在当下,无关过去和所谓的未来。
关于亲子关系的一些思考。
和许多日剧,日式电影一样,这个片子也在探讨亲子关系。
长大成人后的儿女和年迈退休丧妻的老父亲,还有抑郁神经质的儿媳妇。
父亲就像一颗皮球,从儿子媳妇处被送到女儿家。
而女儿,也因为父亲几十年来如一日的刻板和固执,抗拒和他一起生活。
我们不在家的时候,父亲在做什么呢?
我们在家的时候,父亲又早出晚归,他去哪里了呢?
阿雅就带着这些疑问,跟踪了父亲,才知道他的一天,伴随着孤独、寂寞,或许还有许多怀念。
父母亲与子女之间,注定是具有着巨大的理解鸿沟的。
他们拥有自己的行为准则与生活方式,正如我们抗拒某些要求一样。
这样的要求或许是一起吃饭,或许是吃某款酱料等等。
到底是谁妥协,谁让步,这是一个永远说不出正确答案的课题。
关于温柔。
刚看片头时,弹幕里很多人感慨,女主怎么跟这样一个老男人睡在一起了。
言语猥亵,让人不适。
但看完整个片子,才觉得,伊藤先生真是温柔啊。
也会好奇,他过去的53年里是怎样成长和生活的,才有了这么多的经验和方式,来稳妥地对应恋人家里的问题,处理方式让人信服、感到熨帖。
温柔真的是一个稀缺的品质。
温柔的人,身上是发着光的吧,也是相处得越深入,越能让人感受到幸福。
想成为一个温柔的人,而不一定是永远年轻的人。
不得不佩服日本家庭电影的接地气,很真实的传达每个人的心理活动。
还是被伊藤先生那种淡定,掌握一切的感觉所折服,老爷子感觉好帅哦,其实每个人到老都会孤独,都害怕到了年纪大被亲人嫌弃的孤独感,都渴望家人的陪伴,每个人都会慢慢的老去,慢慢的等到生命的结束,伊藤先生看透了这一切,心疼老爷子,为伊藤打call。
老爷子说了一句,我没有留下多少东西。
好泪目。
为家人工作了四十年最后一个人去住养老院,好心酸,无论父母怎么样都会为儿女贡献过自己,还好,最后去追爸爸了,伊藤的在等。
哈哈,很喜欢这种慢悠悠的剧,真个心情都好起来的。
第一次看到这部电影的时候,被片名误导了。
《父亲与伊藤先生》,看这片名,自以为这是一部讲述“我的父亲与我的朋友”之间的故事。
预想中 ,故事是这样的:自己的父亲与自己的朋友最初定是有着无法调和的矛盾,然后在磕磕绊绊的生活琐碎里彼此容纳,互相理解,中间自然有冲突,有感动,还要有“我”的一些感悟。
最终,一切归于平静。
但电影并不是这样的。
电影的主线其实是亲情。
而伊藤先生出现在片名里的用意,看完整部电影,大概也就明白了。
应该是因为他是这个家庭的调和剂润滑油,或者说,因为他,才有了这样一个父亲与女儿的故事。
但开始并不喜欢这个“伊藤先生”的。
因为他看起来又老又猥琐,也没什么大本事。
在一个学校里工作,却只是一个做饭的。
如果这是一个年轻人,那他还有足够的年龄改变,我们对他还能有所期待。
但伊藤先生,却已经垂垂老矣。
他也许一辈子都只能在学校里做饭了。
所以,他凭什么能和彩交往?
彩年轻漂亮,就算没有稳定工作,只靠打工维持生活,但她还有机会改变这一切。
所以,彩为什么要和伊藤先生生活在一起?
这是电影刚开始时的愤慨。
但这部电影的魅力就在于,它会慢慢改变人对伊藤先生的成见,并且让人们真正懂得伊藤先生独有的温柔。
诚如彩的父亲,最后能坦然地将自己的女儿托付。
伊藤先生的温柔最先让人觉察到,是他对彩的父亲的宽容与接纳。
不同于女儿的抗拒,伊藤先生对老父亲的态度是尊敬的。
开始,会觉得这种尊敬是因为他年龄大,没成就却跟年轻漂亮的女孩交往而产生的一种谦卑。
也许老父亲,也许彩都是这么觉得的。
但,时间在流淌,生活在继续,在越来越长的时间里,伊藤先生的态度并没有变。
甚至,他的态度一并感染了彩。
这才发觉,他对老父亲尊敬的态度,最开始便是一种接纳。
而后,在与父亲共同生活的日子里,他始终以一种理智毕竟理解的心态来调和着父亲与女儿的关系。
伊藤先生的温柔,是与彩在一起生活的状态。
理解了他的这一种温柔,也就理解了彩为什么会与他一起生活,一起过着别人看起来没什么未来的日子。
还记得他与彩在房子后面积不大的小院里种的花草瓜果吗?
他们平时就是吃着这些瓜果蔬菜过日子的。
电影并没有着重渲染这一点,却让他们在那个小院里对话,交流,似乎想在无意中告诉我们,他们的日子是这般惬意。
他与她只需考虑一日三餐,工作只需满足温饱不必劳累。
而你是否注意过,伊藤先生和彩曾经穿过同一条家居裤?
两个男女,日子过的是怎样的合适,才会让他们穿同一条裤子?
这样的日子,没有人去想我应该怎样挣更多的钱,也没有人去在意这样的日子是否碌碌。
种种一切,在有所体会的时候,终于明白,这是因为伊藤先生的温柔。
这种温柔,是一种怡然自得,甘于平庸的诗情画意。
而温柔的伊藤先生还是强大的。
他尊敬彩的父亲,但却能说出,我不会和你一起生活,因为你的儿女才应该这样做。
当彩还在犹豫到底要不要和父亲一起生活时,他有自己的判断,却不强求,只是让彩自己慢慢想明白。
而伊藤先生最强大的是,别人问他,你到底是什么人?
总以为他会说出一个人咂舌的身份。
但他却一笑,说,我是小学校里一个做饭的。
'�ֹe
这部电影算是意外惊喜!
虽然喜欢这种日本特有的“小题材”“故事性不强但很生活”的故事,但是毕竟也看了不少,有点腻了。
结果看完还是觉得不错。
为什么?
就因为故事既透露现实,展现日本人民的真实生活,又能够引起我们对人生的某些共鸣与思考。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底层人物的命运。
直接地说,就是我们可以看到底层人“阶层的固化”。
片中从侧面,若有若无地告诉我们,日本的孩子,中考就要读很多补习班。
为什么要这么辛苦,很明显就是要改变命运。
那么假如他们顺利考上好学校,命运会如何呢?
很明显,了不得也就是和片中的“父亲”一样,当个教师吧(日本的教师地位和待遇可是很高的)。
如果上不了大学,那么命运又会如何,很明显就是片中的女主人公了。
34岁还是打零工,因为工作难找,连个固定的工作也没有。
一下子在便利店,一下子在书店。
因为长相普通,资质平平,又没有好的学历,所以她只能这样混日子。
最终还找了个大自己20岁的人“同居”,这个被女主人公视为“神奇人物”的伊藤先生,不过就是在学校厨房帮忙的临时工。
不过,即使是从教师岗位上退休的“父亲”,把钱交给养老院,也就一分不剩了。
至于伊藤先生,他的过去是个谜,也许当过警察(也算高尚职业)所以有警察朋友可以帮忙找到“父亲”,只知道离婚了,他到底有什么人生经历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现在就是打打零工,以一种“曾经沧海”“大智若愚”的状态在生存,比女主人公还孝顺“父亲”,每天工作之余,就是照顾自己门口的“几平米的菜地”。
换言之,即使通过努力,尝试突破,依然被禁锢在底层,或者说,并没有能够真正地改变自己的人生,没有提升,也没有拓展。
只剩下庄周之乐。
其次,我们可以看到人上了年纪后面临的问题。
日本老龄化,我们也开始步入老龄化,片中的伊藤和“父亲”老龄化,我们自己也逐渐老龄化。
也许是太多地“飞不高”“飞不起”,把一切化成了惰性,只能享受现有的一切。
也许,本来就对人生没有太多的欲望和理想,拼搏之后,只想好好地休息下来。
对一切都变得无所谓,女主人公对伊藤的第一印象,就是神奇!
所谓的“神奇”不过就是对小超市老板的训斥(摆放商品时,没有注意日期),毫不在乎。
当然,女主人公理想中的状态也许就是这样,然后女主人公居然就“爱”上了伊藤。
所谓的“爱”,也许正如女主人公的描述,不是激情,而是现实丢给的最后一根稻草。
既然找不到理想的,也就放弃理想了,随便找个感觉还舒适的人,就过一辈子吧。
最后,我们可以看到亲情。
亲情是什么?
本来也是一种“无法避免”的责任。
女主人公并不欢迎“父亲”的到来,因为对自己的小家庭,二人世界造成了影响。
何况父亲吃饭什么的都很挑剔,不容易伺候,还出现了“老人痴呆症”的症状,会去商店偷调羹。
“父亲”原来是跟哥哥过日子的,但是嫂子因为长期照顾古怪的老头,导致产生心理疾病,见到老头就要呕吐,最终只好将老头抛给妹妹。
只有毫无血缘关系的伊藤,出于年龄上的接近,比较包容老头,能够接纳他,甚至讨好他;还劝告兄妹俩好好与父亲沟通,理解父亲对他们的爱,也理解父亲的牺牲和艰难。
所以,从另一个角度说,影片展示了亲情的另一种解释:亲人就像朋友,必须花时间共处,花时间互相理解,才能够互相悦纳。
否则疏离也会成为一种习惯,有关的回忆会被淡忘,最终亲情就可有可无,甚至成为压力和麻烦。
此外,我们还可以看到日本人的文化习惯,一直道歉,怕给人添麻烦。
电影丝毫不刻意去展示什么,故事也没有什么大的矛盾冲突(父亲离家出走,也不过是回老家,一对儿女也不上心),但是却可以展现各种社会人生的问题,问题看起来若有若无,不大不小,但都值得思考。
17.5.5
中川雅也总是演神人阿.,...超市选工具的桥段有意思!
如果你觉得不好看,可能是因为你年纪还不够
日本很多这样温情的电影
三星半,我家树里的演技又提高了,落泪的时候让人忍不住想抱在怀里。
7.10.其实有点看不明,主要为juri,节奏比较慢。
不覺得太刻意了嗎?讓這兩位cp真是太有想像力了!
感觉纯垃圾……看完不知道想讲什么.....
人设实在没有亮点!烧树段落也过了!淡淡的温情家庭剧!
日本温情故事,女儿主动承担照顾父亲并和一个大龄对象一起生活的故事,安藤先生是睿智的,他化解了一切矛盾并教会女友一切,老司机就是不一样。日本文化下还是有很多不同的,但照顾老人在哪都是必须的,括号亚洲国家。
3.5;树里拍片数量着实不多,且看且珍惜;一开始觉得Lily Franky这样的年纪和形象严重不符,看到后来,才明白其魅力,才明白树里选择他的原因,他是父女之间修复关系的重要黏合剂,神秘背景不揭破也自有趣味。
父女OK、女婿和岳父OK,但是情侣感始终不来电,上野树里离开玉木宏后好像跟谁都不来电
不敢相信居然还有不会逃跑的利利弗兰
哭成傻逼 就是这样的父亲 才可爱
日本文艺这种费劲力气拼着老命做出来的“effortlessness”,还真是令人感慨啊。
大闷片儿,把人物之间细腻的关系刻画的很好,平淡朴实但是弥足珍贵。不过还是太闷了,感觉故事挺一般的。而且看预告片本来以为是喜剧,结果也并没有什么喜剧的桥段在,看的过程中还去睡了个午觉。不过利利·弗兰克的那个角色真的是很不错啊,真心希望能遇见仅仅是站在一旁就可以让人感受到温暖的人。
典型的日式家庭伦理片,既充满了温情,又有着现实的无奈。影片里面探讨的是退休老年人的孤寂,以及与子女如何生活的故事,探讨了爱情和亲情之间的关系,而日式的抒情在这上面有着先天独厚的优势,加上腾龙也、上野树里、中川雅也的精湛表现,使得影片有血有肉,有情有爱!影片最大的不足还是日式家庭片的通病,节奏;缓慢的节奏虽能娓娓道来,可也考验人的耐心😶
三星半
wtf……多一星给妹子
还是喜欢那个在书店里的打工的树里
泥轰是个好国家,在便利店打工的五十多岁废柴老头,在市区租个平装小公寓就能把到树酱这样的妹子,在天朝这种设定编剧要被喷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