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格丽特是谁?
她是一个法国的老太太,年近古稀,满头的白发,瘦如枯柴,生命早已进入了数秒倒计时之中了。
可当她穿着优雅的丝质连衣裙,外搭粉色针织衫,款款坐在公园石凳上,当然,还不忘在坐下之前垫上一个柔软的垫子,眼神烁烁地,微笑着看着广场的鸽子们,我突然觉得变老也许没那么可怕了。
我喜欢这个法国的老太太,她弱小的身体中饱含着生命的力量,无儿无女的她尽管有些许落寞但去并不孤单,热爱生活,乐于与人分享沟通,在阅读中寻找智慧伴她度过一个人的日子。
一个拥有精神信仰的人是不会害怕什么的,无论是所谓的寂寞,亦或是死亡,因为人本就生来孤独,从出生的第一天开始我们就开始走向死亡的路程,每个人无法停止时间,也无法避免死亡。
所以请坦然接受,并让自己的日子过得尽量舒服舒心。
玛格丽特之于我是欣赏的,但我们身边可能有太多人啼之以毗,觉得这个孤单的老太婆多可怜呀,老无所依,看我们生活的多幸福,整天带着孙子孙女,享着天伦之乐。
诚然这确是美满,可这种小时候为父母而活,长大了为结婚而活,结婚后为子女而活,老了还在围着下下一代的日子不累么?
真的就没厌烦过,抱怨过!
我看不尽然嘛,人本就自私,这是天性,中国人干嘛围着老祖宗几千年的所谓的德把自己整得这么累,这一辈子,独独没为自己而活,哎!!
我当然不是说当一个孤单的法国老太太就是多么时髦,(好吧,我承认我看见玛格丽特的时候确是羡慕欣赏)。
换句话表达也就是能不能把自己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对对,就是再独立那么一点点,多问问内心自我的真实需求。
年轻时不要整天在父母亲友的唠叨下只想着要买房,要结婚,要几时得存钱生小孩;中年时不要只有,孩子今天吃什么,学习成绩怎么提高,理财产品买这个还是买那种;年老后不要只会问儿女你们决定什么时候让我抱上孙子女,工作还顺利吧,和媳妇没吵架吧,今天电视里的养身专家有说了啥,你一定要照着做呀。
请大家带着自我去享受生活吧,也许是和朋友打屁说笑,也许是和爱人花前月下,也许是独自散散步,吹吹晚风,也许只是一个人读一本好书,会心一笑。
哎,那么多美好的事,你感受到了么,你去感受了么?
我只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当中国的公园中坐着一位玛格丽特时,大家不是用哀伤同情的眼神望着她,不是在背后窃窃私语她的私生活,不会觉得她的生活有什么奇特古怪。
只是与她交谈,享受午后美好一刻。
一部简短的轻喜剧。
有法式的浪漫幽默,有法国人洒脱文艺的生活,有法国电影的人文关怀。
除却法国片中无厘头搞笑的纯喜剧,这类法式轻喜剧往往和生活困境与个体迷失联系在一起,但表现方式却是浪漫而散发着文艺气息,没有美英的严肃和混乱,也没有日式的认真和沉重,似是不经意地诉说,自有一番温情脉脉和心领神会时的忍俊不禁。
一位“下里巴人”中年大叔和一位“文艺”老太太的邂逅,改变了彼此的生活。
两人经常白天坐在公园的长椅上,面前有一群鸽子,老太太读书,中年大叔便侧耳倾听。
画面永远是明亮唯美的,影片中的天气永远是阳光明媚的,一开始,这就是一部轻喜剧的基调。
阅读让生命变得柔软,丰盈贫瘠的个体。
影片一开始便用一段对计时工资的斤斤计较不惜破口大骂表现了“下里巴人”中年大叔对生活的戾气。
紧接着,酒馆被人嘲笑和回家与母亲的紧张关系描绘出了他生活的粗糙和浮躁。
然后,他遇到了玛格丽特,那个“文艺”老太太,她羸弱,细瘦的双腿,轻细的声音,像鸽子一样弱小,同时又有鸽子般的优雅。
她尽管声音轻细,但说话永远不紧不慢,清晰而平稳,言语总是礼貌而诚恳,没有抱怨和哀叹。
尽管她的处境并不好,但无论何时她都显得欢喜而自足。
优雅的生命姿态在她身上显现。
花甲之年,仍旧穿着粉色碎花外套,耳垂上带着珍珠花的耳钉,对事物保有好奇,对人和动物保有关爱,这是许多中国老人不具有而许多外国老人身上常见的状态。
阅读、旅行、陶艺,或是别的爱好,当它变成习惯,成为生命中的一部分,它便是今生源源不断滋养的来源。
中年大叔对生活尽管多有失望抱怨,个体的自卑和贫瘠也让他走不出生活的困境,但种花养草时,他却是温柔而专注的。
电影不时闪回中年大叔的童年,每次他的生活出现问题,影片都闪回他的童年来重现问题的根源,这种直白的方式透着潇洒和率真,也是法式浪漫的表现。
影片甚至重现小说中的故事,印第安人复仇猎杀豹子的小片段透着浓浓的法式幽默。
而小酒馆中三五好友的日常聊天,即使有不合之处,也多用幽默掩盖狰狞,中间出现的老板娘情人和小护士私奔的桥段更是让人啼笑皆非。
母亲近乎神经质的狂躁,其恐怖也被孩子气的表现所淡化。
因为阅读,中年大叔开始正视自己的生活,认真看待生活中的缺陷一开始并不让人愉快,当你许多年都选择模糊看待,忽略缺陷的存在,却在某一天,带着放大镜去端详它的时候,除了失落和挫败感,一时之间也没有其他。
但,这正是浑浑噩噩生活结束的开始。
对于中年大叔来说,几十年前,生活并没有以温柔的姿态接受他的诞生,现在却要他和生活和解。
他那情绪化的母亲即使爱他,那也是畸形的爱,如果生前无法让人感受到爱,那么死后似是而非的母爱揭露又有何意义呢?
电影在告诉我们阅读的力量。
现实世界虽有局限,然书中天地却无限宽广。
无论是在公园随处阅读的稀松平常,还是在磕磕绊绊的阅读中陷入沉思,亦或是电影、旅行,它们都像一场邂逅,每一本书,每一部电影,每一场旅行,都和生命中的过客一样,总会留下什么,总会让你的生命从此不同。
我们的诗人说,好的长篇小说,构建了一个世界,怎样的世界呢?
人们愿意居住进去,可以诗意栖居。
有玛格丽特的世界,无疑就是这样的世界。
居住进去,想一想,玛格丽特正在晴美的阳光下读书,或者热尔曼正在温柔的臂弯里打磨手杖,也该感动了。
这个九十五岁、与鸽子同名的存在,在呼啸的汽车上叫喊着你这是绑架时,欢乐而烂灿。
往后的某一天,依然憨胖的热尔曼也许会给玛格丽特读到“如果你驯养了我,我们就彼此需要了。
”他又该闭上眼睛,想到,哦,我绑架你的那一天,正如小狐狸驯养小王子的那一天。
我们的生命短暂而又期冀着浓烈,能被驯养的旅途,就是安稳了灵魂的旅途。
让我们被驯养,被书驯养,被善良与温存驯养。
坚硬而又多日的无情,被拿到留赠字典的热尔曼轻松撞碎。
向来偏爱留存了温情与人间值得的电影,那些号称为提出问题或引起公众关注,而一片绝望的影片,愤怒而难以自恃。
我不觉得在今天的人世间,至少是中国,这样的影片能让人认识到问题,能让人变好。
昨日看《少年的你》,即是此种感觉。
我不知道这位导演对校园暴力有多少十分深入的了解,但我确信这种影片传达出来的黑暗远多于光明。
一些细节无疑是好的,但整体的黑色氛围令人想去死。
(如此说来,岂不是很“好”的电影?
)就像北大女生自杀的事件一样,真的让很多人冷静起来了吗?
除了泛滥的同情,可能给更多人提供了教材。
《少年的你》不也是吗?
那样的老师我想信有,那样的同学我也想信有,可我不相信那样的老师和同学会凑到一起。
当然,这些都产生于“想”,就无法排除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也可能是自已太不相信其他人,我们的大众大多数是好的。
在这样的时间,这样自己和自己玩,觉得酷冷无情。
病毒在大地肆掠,安然躲在一角,看电影,看书,有什么用呢?
北野武说“灾难并不是死了两万人这样一件事,而是死了一个人这件事,发生了两万次。
”同一个民族的那么多人,被“关押”在不同的地方,冰冷而凄凉。
谁也不确定明天还能不能看到自己的爸爸,妈妈,或者是儿子,女儿。
这些人里头,有还在吃着奶的小婴儿,有也许刚刚谈了恋爱,有一个可爱的女朋友或男朋友的青年,有肚子里怀着小孩的母亲,也有辛辛苦苦才挣扎到晚年的老人。
他们被隔离,恐慌而又无助。
就是这样,却在网络里看见了不同版本的“正义”视频,用方言骂人用普通话说中国加油。
“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
”如果这话今天说,不知道会被打死多少人。
祈求一切都被原谅,祈求我们,都相亲相爱。
1谁是玛格丽特?
一个95岁的孤老太太,她满头银发,姿态优雅,有温柔善良的眼神。
她戴着珍珠耳环,爱穿粉色的毛衣和花裙。
她在养老院的小房间里摆满了书,她爱用铅笔在书上标出喜欢的段落。
她天天去公园散步,她爱坐在长凳上看书或数可爱的鸽子。
查尔曼说,她“皱纹多得跟丽春花似的,但她的头脑里却有个书架,什么她都懂”。
在他心里,“她以花为名,活在文字中,在缠绕的形容词中,在莺飞草长的动词中,有些人以刚挣脱,她却以柔胜出,穿透我身,直至我心。
”2谁是查尔曼?
呃,他是一个年过五旬的“老男人”,玛格丽特口中的“年轻人”。
他有着肥胖而笨拙的身躯。
他一边打短工,一边种菜,收入微薄。
他有一帮和他一样活得潦草而卑微、喜爱喝酒和胡侃的朋友。
他说15个字有13个是粗口。
他被性格暴烈充满怨恨的母亲养大。
他不知道父亲是谁。
他有阅读障碍,上学时常被老师和同学羞辱。
他的内心深藏不知该如何救赎的自卑。
他还有一个深爱他的女友。
他努力维护年迈疯癫母亲的尊严。
他总是那么热心地去帮助朋友。
他也常去公园数那些鸽子,他给每一只鸽子都取了名字。
3是的,就是因为鸽子,某个午后,在公园里,查尔曼遇到了玛格丽特。
她问他:你干嘛要数鸽子?
他说:看看多了还是少了?
她说:看那只小的,翅膀白的,新来的,周六的时候还没有它。
他说:是啊,我也注意到了,我叫它白羽毛。
哈,他们,分明是两个孩子,眼睛里都闪着一种一旦成人就往往消失了的光芒。
4再见面时,玛格丽特说,她想起了书里的一句话:“让人难以想像城市中没有鸽子。
”然后,她取出了那本书,自然而然地开始朗读:“难以想像城市中没有鸽子,没有树木和花园,没有挥动的翅膀,没有沙沙作响的树叶……”她又读:“里厄倾听着城中震天的欢乎声,心中却想到威胁着欢乐的东西始终存在,因为这些兴高采烈的人群所看不到的,他却一目了然。
”仿佛有一段音乐在查尔曼心中缓缓响起。
还有画面,栩栩如生,在他脑海里浮现。
还有什么,似乎被击中,在内心深处。
他请她放慢语速,再读一遍。
她欣然应允,并主动要求多读几段。
她说她很喜欢大声朗读。
从此,每个下午,他们在公园的长凳上一起数鸽子。
然后,他用心地听,她欢快地读。
5从此,有什么,在悄然发生。
仿佛一朵云唤醒了另一朵云。
仿佛一阵风吹响了一片树林。
查尔曼眼里的世界开始呈现某种从未有过的迷人的色彩。
他开始热烈期待与玛格丽特的午后,期待聆听她的朗读。
他着魔般地叨念着书里的词汇。
他和他的猫说着那些词的意思。
他忽然对生活和爱情有了更多自信。
他甚至终于有勇气要成为一个父亲。
6她说,查尔曼,你是个非常好的读者,你有惊人的听觉记忆。
她说,我们在这个世上只是匆匆过客,查尔曼。
她说,拥有字典,我们就可以在字里行间遨游,在错综复杂中迷失,可以停止,可以做梦。
她问:你喜欢这样的探索吗,查尔曼?
他答:我很期待。
7她说,查尔曼,你真是个好人。
她说,如果一个人童年时没有得到足够的爱,那么一切都还在等着被他发现。
8他发现了玛格丽特的意思是一种花。
他发现了女友安妮特的名字表示茴香。
而他也终于发现了那份深藏的母爱,在永远失去母亲的几乎同时。
原来,爱始终都在,只是,只是,不知该如何表达。
9然而,玛格丽特的生活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衰老正一点一点无情剥夺她的光明。
她说,查尔曼,我以后将再没法为你读书了。
她说,很快,我亲爱的查尔曼就要消失在灰影中了,我再也不能数鸽子了。
她在那一刻哽咽落泪。
那是她唯一的一次流露脆弱。
她看起来总是生机勃勃。
虽然她其实脆弱得像商店橱窗里玻璃做的小动物,似乎一捏就碎。
而他无论如何都无法想像她怎么能够不看书,对她而言那就像呼吸一样不可或缺。
他在安妮特的鼓舞下努力学习独立阅读,并练习像玛格丽特一样大声地读。
某天,他竟然读书给玛格丽特听了。
那一刻,她又惊又喜,脸上绽放出孩子般的笑颜。
10又某天,玛格丽特忽然不见了,据说她去了很远很远的远方。
据说她失去了经济支撑,被亲戚送到了一个条件很差劲的福利院。
查尔曼驾着自己的破车一路寻去。
他终于找到了她,她正在昏暗角落里吃力而专注地看书。
他说,您这样礼貌吗,一声不吭地走掉。
她说,查尔曼,天大的惊喜啊。
他说,我们走。
11返程的路上洒满阳光和欢笑。
她说,这是绑架啊,查尔曼,没有行政文件,没有家属同意,没有外出许可,乱七八糟。
他说,什么七啊八,等我从字典查到这词,我们已经到家。
她说,查尔曼,你的三明治好诱人啊。
他说,你也来点。
她说,好。
暖得不能再暖。
12玛格丽特,美丽的小花,别那么快枯萎,还有时间。
查尔曼,感谢心中始终有美好的种子。
否则,即使春风浩荡,也没有任何东西可以萌芽。
让我们像亲人一样相亲相爱吧,让我们远离孤独,让我们忘却忧伤。
我们在字里行间迷失遨游。
我们为鸽子取名白羽毛。
我们心里自有天堂。
一直以来看法国电影都像在看童话一样,爱与温情是延绵不断的主题,人物细腻的表达和镜头缓慢的推进都像极了童话里散射的阳光,轻柔的诉说。
拿这部电影来说,查尔曼和玛格丽特在午后氤氲的阳光里数鸽子,坐在长椅上阅读,仿佛回到小时候和爷爷一起喂鸽子,谷粒洒满小院,散布各处的鸽子就全部回到地面,看着它们优雅的进食,我自言自语它们也叽叽咕咕,吃饱了大多一哄而散,也有留在地面散步的,可是基本都是昂首挺胸地玩自己的,与人无涉,偶尔它们也会踱步到我面前,或者我蹲着一步一挪地走到它们面前,低头看他们捡着剩下的零星谷粒,时间长了它们也真不怕我呢,有时候甚至我在院子里看书睡着了,想来时它们就在旁边看着我,透亮的眼睛不停地转啊转啊转。
扯得有些远了,不过我实在太爱法国电影里这样和谐静谧的镜头,像《刺猬的优雅》里门房太太看书时和猫咪的共处,还有《漫长的婚约》里最后花园阳光下等待的干净背影,这部电影里查尔曼对猫咪玛格丽特读书的样子。
阅读大概是我能想到的最美好的事情了,一直以来对自己最真实的期待就是to be a reader,a listener and a story-teller。
我之所以成为我,很大部分是因为阅读,这是我对自己小时候最深刻的记忆,是我的出发点也是我这些年唯一持之以恒在做的事情,从小到大梦想换过千千万万遍,可是那些或多或少有各自的原因,而有理由支撑的东西都是可以舍弃的,直到看到唐诺在《阅读的故事》说“我是一个职业读书人”,瞬间才领悟自己这么多年的追逐与辗转不过是希望做一个职业读书人,因为只有阅读是我生命里在做的唯一一件没有理由的事,如果一定需要一个理由,那么只能用查尔曼的话来说了“读书对她来说就像呼吸一样。
”所以,看电影的时候也会常常被安静的专注于阅读的镜头感动:看《生死朗读》最喜欢他们相偎在床上一个认真的读一个专注的听的场景;看《刺猬的优雅》最喜欢门房太太在灯光下对着猫咪读《战争与和平》;看这部电影最喜欢玛格丽特和查尔曼在公园长椅上读书,在养老院的小房间读书。
其实我能想到的最好的两个人相处的方式就是这样,两个人可是一起阅读,可以一起在午后慵懒的阳光里靠着窗户相对读书,可以窗外草坪上一个读一个听,可以在下雪的晚上坐在壁炉前喝着自酿的松子酒阅读,也可以什么都不做,就静静地看着对方,时不时地说话,彼此讲故事。
最长情的告白是陪伴,这好像是我看法国电影最经常想到的一句话,不管是关于爱情,亲情,友情还是玛格丽特和查尔曼这样的温情。
陪伴啊,大概就是查尔曼和玛格丽特每个午后相约读书、喂鸽子,就是查尔曼会每天出现在安妮特公交班车的不同站点等待,就是查尔曼和妈妈尽管一句话都不说但是彼此不容许对方受到一点点来自外界的伤害,哪怕是侮辱性的言语都不可以,尽管要离开还是就在院子里的房车住下。
玛格丽特在给查尔曼读书的时候说:如果一个人童年时没能得到足够的爱,一切都还在等着被他发现。
所以最后的查尔曼在母亲离开后发现了一切,“我们最终都会在母亲的坟前,像被抛弃的狗一样哀嚎”,爱其实是需要发现与领悟的。
这一年来的学习最大的收获是体验,人生在世是活生生地体验,是需要融入其中地生活着的,一切都应该是体验的,爱恨悲喜,鸡毛蒜皮,体验于其中,无大小之分,无多少之别,只是浸入。
最后想说的是,查尔曼在阅读罗马法语字典之后的懊恼与尴尬大概是我们最经常遇到的困境了,就像他对玛格丽特描述的一样“就像给近视眼配上了眼镜,突然一下,能看的太过清楚,于是就能看到一切的瑕疵和漏洞,看清了自己,让我觉得很难过。
我更喜欢以前的自己,一切都很模糊,却也很简单”,我常常羡慕不思考的人,并深深怀念原始的混沌,一切都足够简单清晰,我喜欢澄澈的世界,尽管我不喜欢黑色,偏爱灰色,可是我最爱的永远是白色。
1我很喜欢将加缪《鼠疫》配上插图的部分。
恐怖的画面一下子活了起来。
这部电影是多么感人,它告诉我们,人的一生,温柔和感恩的心有多么重要。
11分钟的时候,居然看到这只老肥猪,超级老肥猪射了。
我也真是笑出了声。
这是法国影史上最著名的老肥猪,我们养了他40多年。
他居然还活跃着,在吃猪食。
22分钟老太太读了加缪《鼠疫》这样的句子:我们无法想象这样的城市,全无生机,那里没有鸽子,没有树木和花园,没有拍打翅膀的鸟儿和沙沙作响的树叶,我们眼前没有色彩,只能通过昼夜长短的变化知晓四季的变更,只有当气温升高,或者小商贩从郊区带来花篮时,我们才知道春天来了。
——只有集市上,才有春天。
德帕迪约还是那副插科打混的表演方式。
他虽然已经50岁,但是他永远有母子间的相处问题。
他从小受到周围人的歧视,特别是自己的妈妈。
He can't get over it.他们的母子关系是这样的,妈妈认为他的出生太偶然,所以就非常的痛恨这个孩子。
所以两人永远无法好好相处。
这也耽误了德帕迪约的小学学习。
46分钟的时候,他居然学会了查字典。
多美啊,在词语的海洋里遨游。
然后我们知道玛格丽特有个侄子,对她不是很好,住在养老院里也是暂时的。
我们还知道她得了严重的白内障,很快眼睛就要失灵了,不能给德帕迪约读书了。
最后德帕迪约的母亲居然留给他一大笔财产。
还有一个完全黑色的东西,我们知道那是他的脐带。
他的小女友也怀孕了,像妙妙一样可爱。
在我们得知玛格丽特被接去了一个北非的什么鬼地方的时候,他义无反顾的把老人接来和自己住了他总结说,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爱的故事。
2电影里的很多细节相当耐咀嚼。
比如说神奇的德帕迪约,虽然成绩不好,但是却能记住公园里每一只鸽子的名字。
当然了,这也是他自己起的,有强盗,有小三毛,有小胖等等。
他把它们视为自己的朋友,一个个和他们交心。
别看德帕迪约胖的像一头肥猪,但是我们渐渐会爱上这只肥猪。
因为他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生活在城市里的人,绝大多数人都会忽略具象,而用数字说话。
生活在他们周边的人,他们也不当成人,只是当成数字而已。
德帕迪约会非常认真的给玛格丽特做一个拐杖。
那是一个塘鹅的形状。
然后还上了油漆,送给玛格丽特的时候,他会说还行吧,当然,这是我故意谦虚的说法。
这当然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
但所有爱的故事里,不只有爱情。
肥胖笨拙的Chazes,没有一个美好的童年,却有一颗不泯的童心。
快五十岁的他,打着几份零工,照顾着半疯的母亲,没事去公园长凳上坐着数鸽子还给它们一一取了名字。
一个阳光的午后,他结识了一位95岁的优雅知性老太太,老太太给他大声朗读加缪的《鼠疫》,这样在他荒芜的大脑(La tête en friche 电影的法文名)里催开出一朵朵绚丽的小花。
这位老太太,用电影里的话来介绍:dans sa tête, il y a des milliers d’étagères, et dans ces étagères, il y a des livres, des livres……
电影《与玛格丽特的午后》流畅的像一篇优美的散文。
看的人心里暖暖的。
近来关于的原生家庭的原罪的讨论大热,而这个故事不急不慢地让我们相信生活里的善意,人与人之间的爱意。
我时常也在想,有多少人的童年像童话里那么完美?
谁的童年里只有满满的爱?
大多数父母也是初次当父母,总有不足的地方吧。
长大后的一切不顺都归于不完美的童年,归于原生家庭,未免有失公平。
电影里的Germain,从小有阅读障碍症,父亲不知所踪,母亲暴躁如狂,同学老师都欺负他,他长成了一个没文化的粗人,但心底善良。
我也许是个理想主义者,总以为“真正的英雄主义,是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生活嘛,就是要热热闹闹的过,好的时候提醒自己克制,坏的时候允许自己沮丧一阵,接着还是要起来接着前行啊。
“人不管走到哪一步,总得找点乐子,想一点办法,老是愁眉苦脸的,干嘛呢!”电影中Germain问老太太,如果小时候没有被爱呢?
会怎样?
她回答,“如果童年没有得到足够的爱,那他还有好多有待发现的呢。
”“ — S’il n’avait pas été aimé par sa mère, ce se serait passé quoi?— Si quelqu’un n’a pas reçu assez d’amour dans son enfance, il lui reste encore tout à découvrir.”更年轻的时候,对于世事懂得太少,我本身也不是敏感细腻的人, 所以只管蹦蹦哒哒俗气地过。
如今想来,这种俗气的过法也很开心。
现在年龄长了点,见识增了些,看到了一些世事无常,思考的多了,顾虑的也多了,更是时时提醒自己踏踏实实最重要。
我生活里遇到的那些日子过的好的人,都有着沉静和勤劳的特质,给人一种坚毅不拔的安全感。
日子在她们手里会变得服服帖帖,平和,安稳。
除了探讨陌生人之间的爱,影片也有讨论父母和子女的爱。
疫情期间,和父母长期相处,我前几天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更好地爱父母。
和父母之间总有一种隔得远远一切都好,一走近各种不习惯各种烦恼。
之前在莫泊桑的《一生》中看到这样一句话,“comme si lorsque l’on a beaucoup pensé de loin aux gens qu’on aime, et a perdu l’habitude de les voir à toute heure. On éprouvait en les retrouvant, une sorte d’arrêt d’affection jusqu’à ce que les liens de la vie commune fussent renoués”.("有时候,我们太习惯于远远地思念爱的人,反而失去了和他们朝夕相处的能力。
重新一起生活时,难免会有摩擦有质疑,直到同处的岁月再次将我们紧密相连。
)Germain的妈妈看起来让人厌恶至极,不负责任,疯癫成狂,但是也不允许外人打她的孩子,护起孩子来也是凶猛的母鸡。
而Germain也一样,再讨厌自己的妈妈,也容不下外人说她的一句不是。
可能就是这样,像片中引用Romain Gary书中的一句那样,“ “On revient toujours gueuler sur la tombe de sa mère comme un chien abandonné. ”我们终会回到母亲的坟前,像被遗弃的狗一样哀嚎。
”除此之外,电影里有两处细节很触动我,听了心里一颤的难过,简单的两句话引人深思两个哲学问题。
一个是95岁颤颤巍巍的Margueritte说到自己的衰老,Le privilège de l’âge, c’est quand on s’ennuie, bah, au moins, ce n’est plus pour très longtemps.岁数大了的好处在于,即使烦恼,也持续不了多少日子了。
另一句是Gremain还字典时,他说字典对自己这样的白痴没有用:C’est comme donner des lunettes à un myope. Tout d’un coup, on y voit trop, quoi. On voit tous les défauts, les trous, on se voit. Avec vous, j’ai essayé d’apprendre, mais ça me fait du mal, c’était mieux avant, dans le flou, dans le simple.给我们字典,就是像给一个近视眼一副眼睛。
突然间他什么都看的太清楚了。
所有的缺陷,漏洞,包括自己都看清了。
和您一起,我试着学习,但是这让我痛苦。
相比之下,我更喜欢以前,活在模糊里,活得简单。
C'est une rencontre pas ordinaire, entre amour et tendresse; Elle n'avait pas d'autre adresse.Elle avait un nom de fleur, elle vivait au milieu des mots, des adjectifs tirés par les tifs, des verbes qui poussent comme des herbes.Y'en a qui passent en force; Elle est passée en douceur,de mon écorce à mon coeur.Dans les histoires d'amour, y'a pas toujours que d'l'amour.Parfois y'a même pas d'je t'aime et pourtant...On s'aime.C'est une rencontre pas ordinaire, j'l'ai rencontré par hasard sur le banc de mon square.Elle n'faisait pas trop d'écume, pas plus grosse qu'une colombe, avec ses petites plumes.Elle était au milieu des mots, des noms communs, comme moi.Elle m'a donné un livre, puis deux, des pages qui m'ont éclaté devant les yeux.Meurs pas maintenant, t'as l'temps attends.C'est pas l'heure ma p'tite fleur.Donne moi encore un peu de toi.Donne moi encore un peu de ta vie.ATTENDS!Dans les histoires d'amour, y'a pas toujours que d'l'amour, parfois y'a même pas de je t'aime.POURTANT ON S'AIME....
我才意识到,也许,心理咨询师们应该看看此片,创一个“倍伴式成长疗法”。
一次,男主曾直指问题根源,问玛格利特“为什么母亲会厌恶自己”,她只是温暖地看着他,静静答“可能是有未知的原因”。
仅此,再无下文。
没有认知,没有REBT,没有格式塔式的启发,只是陪伴。
良好的陪伴会使人成长。
起初,一个是大俗,是破罐子破摔,是糊弄潦倒地过日子。
一个却是大雅,是精致悠然,是不急不徐地对待生活。
还要举例子么?
他穿着与年龄不称的背带裤,头发凌乱,不约束的体型,一脸愤懑地踹着雇主的铁门,抱怨对方克扣自己两小时工钱。
她则是粉色系干净讲究的开衫,弯曲妥帖的银发、连皱纹都是和谐舒适的。
细节更无可挑剔――哪怕是去公园走走,也要拎包的优雅习性。
他住在一辆报废箱车内,单词都不能完整拼写,靠给别人干各类杂活为生。
她的房间不大的面积里满是书,墙上是世卫组织颁发的证书和年轻时自己从医的照片。
他有母亲,却无母爱,被叫着蠢货,在指责、嫌弃中长大,纠结于不知如何与母亲相处,对爱极度不自信,甚至都不敢答应女友要一个孩子的愿望。
她无夫无子,孤单一人,却没有抱怨,活得安静恬然。
他做事毫无章法,连向美女推介自己朋友这个好意都能搞砸,共情能力极差。
她在共度的第一个午后,先一声“年轻人”,就把他拉进良好的共处轨道,让他接纳了她,她是一个优秀的心理治疗师。
第二个午后,他送她一盒子自己种的蔬菜,注意那个盛器――破旧的木箱,虽自然、随意、实在,但却真心不讲究,符合他的风格。
第三个午后,她送他一本字典,即使是一本旧字典,却用纸认真细致地包裹,也符合她的风格。
第四个午后,他看望她时,准备了一束简洁洁白的野花。
(请注意这个明显的转变:女友以为花是给自己的,期待一天未收到来质问他时,他毫不觉悟地说“我为什么要给你送花”,可见送花不是他的常态,这不是他的风格,这便是成长)我已经记不清有几个午后了,反正之后就是成长、成长…他买书,从练习阅读简单的书开始;与朋友消磨时间少了,咬文嚼字多了;脱下了背带裤,穿上了西装;把精神错乱的母亲抱上床,想着“人们总会在母亲坟前恸哭”,眼里满是担忧;看到母亲遗物时解开了心结,开始理解、同情、心疼母亲;得知女友怀孕,不再犹豫,而是开心的拥抱;最终,决定失去了陪伴母亲的机会、绝不再失去陪伴“精神之母”的机会,把玛格利特从养老院“抢”走。
完美!可是,单是一方面成长又有什么意思呢,其实玛格利特也在成长:结尾处,她不顾优雅地大声叫着:“天哪天哪,这不合程序,我们都没来得及办出院手续”…喋喋不休、唠唠叨叨,开怀大笑,嗓门粗大――这也不是她的风格!
可是,这样一变,不是更可爱了么?
还有,她把他正在啃着的一根长面包撕下一截,大口的嚼着。
这一点最有意思,在第二共度午后时,她曾因为要保持优雅,拒绝过他的长面包…
这是一篇不专业的影评。
我是在郑州回西安的火车上看这部电影的。
由于买票太晚只购到站票,索性一个人在列车车厢衔接处席地而坐,看起了电影。
这是极少数我看完了会心微笑的电影,亦是这段时间我看过的最好的影片。
故事情节什么的 我就不多说, 算是发生在陌生人间的温暖故事。
Germain 是个平庸的中年男子,文盲,有着臃肿的体态。
从小被母亲嫌弃的他在生活中从事着各种不起眼的工作。
一日,在花园中数鸽子的他碰到了95岁的老太太Margueritte。
Margueritte 开始为他读书,给他讲述自己的一些理解和事迹。
Germain 的生活开始发生点滴的改变,最终他亦是倾己之力帮助了Margueritte。
这样一部剪短而色调温暖的电影让我想起了很多过往。
大部分人都是这样, 平凡,无奇,从事一份小小的不起眼的工作。
典型的小人物。
小人物有小人物的生活,理念,和不起眼的幸福。
小人物与小人物打交道的同时, 亦是少了很多的傲慢与偏见,从而可以以澄澈的目光真诚地对待他人。
这大概就是小人物之间的陌生人式温暖。
看了这部电影以后,我只是想记录下我这样一个小人物碰到的另外的陌生的小人物,我们之间的几次交集, 以及我们之间的温暖。
这样一些人,可能一辈子也就碰到一次,或者两次。
然而却留在记忆里无法磨灭。
【一.丸子大叔】丸子大叔在校门口卖章鱼小丸子, 常常看着他推着个车子埋头很认真地做丸子。
丸子大叔憨憨的,一笑还有一个酒窝,充满了淳朴,一看就是好人。
说起话来总是轻声细气,好言好语的样子。
常常出去吃饭都会买一份丸子。
5块钱9个, 这时候我就会可怜巴巴地说:“卖给我5块钱10个吧”。
然后可怜巴巴地盯着丸子大叔。
大叔就会笑笑,然后拨10个丸子给我。
我也会很开心地捧着丸子走掉。
如此,长久以来, 和丸子大叔便是十分熟悉的。
有时候看到他在西北大学摆摊子,会问他什么时候来外院卖; 有时候和同学路过他摊子还要和他闲聊两句;新年的时候也会和他问声新年好....而他每次都会给我和同学多拨一个丸子。
哈哈。
这学期初, 在丸子大叔的摊上买丸子, 大叔便问我,可否帮他一个忙。
他媳妇也要在大学城摆摊子,可是做丸子的漏斗不够, 他们又不会上网买东西, 所以他想请我在网上帮他买两个做丸子的漏斗。
我便是一口应承下来, 网购这种事情还是很容易的。
我也没多想什么,不去想什么给了钱他们会骗我之类的。
这种信任很简单, 我也很庆幸我这样信任陌生人, 因为他们回报给我了更多的信任。
过了几天丸子漏斗到了,我抱着漏斗去找他们。
丸子大叔没问我具体的什么多少钱, 只是问我该给我多少钱。
我说了以后, 他没有丝毫的怀疑,就把钱塞给我了。
还非给我挑了一大碗丸子 , 笑着说以后来他这儿买都给我挑丸子吃。
其实我还是挺震惊的,我很少这样的去信任一个连名字都不知道的人, 他们却是这样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信任给予了我。
也没想过我会不会去欺骗他们之类的,每逢见到我也是满面的笑容,暖洋洋的。
后来我都不怎么敢去丸子大叔的小车处买丸子了,因为他和他媳妇只要一看见我, 准准会招呼我过去给我挑丸子吃。
人家小本生意, 我不能害人家赔本不是。
现在虽然买丸子很少了, 但是这位大叔的温暖的笑容始终停留在我脑海里, 一笑起来, 充满了信任的淳朴样子,真好。
【二.小姐姐】我小学的时候是极为喜欢猫猫狗狗的, 家附近的猫猫狗狗都和我是朋友, 我上学放学都要去逗逗他们。
每日上学我都会路过一家画廊, 主人是个小姐姐, 依稀记得她烫了头发,笑起来眉眼弯弯。
小姐姐养了一只狗狗,名字叫贝贝。
这只贝贝可是我的心肝宝贝,我是上学也要找它,放学也要找它,贝贝看到我也是亲的不行。
通过贝贝,我和这位小姐姐顺利的成为了朋友。
那时候我才11岁12岁, 小姐姐估计24岁的样子。
从陌生到熟,我都记不得到底是怎样。
只是后来, 我常常去那家画廊, 抱着贝贝和小姐姐聊天。
夏天小姐姐常常会请我吃冰淇淋, 我们两个爱坐在画廊里吹着风扇聊探索频道的一些神秘事件。
小姐姐也爱跟我讲贝贝的很多搞笑的事情,讲贝贝的孩子的一些事情。
小姐姐还借了本《discovery》的书给我,里面有好多未解之谜, 是年少的我的一大爱好。
我也会和小姐姐聊到家里的一些事情, 学校里的二三事之类的。
这样的日子一天一天地翻页, 小姐姐每天都会等着我来看贝贝, 如果我哪天不去,第二天她一准儿会问我怎么不来。
哈哈。
后来小学毕业,再搬家,离开了梓潼路的众多画廊, 我也再没见过小姐姐和贝贝。
印象中,我连再见都没和小姐姐说呢, 就这么真的再也见不到了。
可是她的音容笑貌一直留在我脑海里,虽然模糊,但是却很温暖。
这样的我,和这样的小姐姐,就像 Germain 和Margueritte一样, 从陌生到熟悉, 忘年的交集, 充满了温暖。
【三.快递员哥哥】高二的时候我开始上网买书,08年,那时候网络购书还不像现在这么泛滥。
尝到了网络书的折扣的甜头的我, 基本上把生活费都花在了买书上。
因此一周至少会买一次书。
我就这么认识了给我们学校送书的快递员哥哥。
现在我已经记不起他的长相, 只记得他不高, 但是说话很有力。
那时候快递员还很负责,不会在门口把书堆成一堆,让学生自己来取。
他们常常都是送上楼来。
每次我签字的时候我就会和快递员哥哥寒暄两句, 我也记不得聊的什么了。
一般感谢了他以后他就会匆匆离开去送其他的包裹。
后来他每次来,我都会给他几颗糖果。
他从最初的惊讶,到后来的完全习惯,想来,我还真是个小孩子。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送给这位哥哥糖果, 或许那时候的我真切觉得别人上一趟楼特别累, 自己无以为报, 只有几颗平常上课解馋的糖果聊以馈赠。
日子也是这样日复一日,直到上了高三很少买书,直到毕业。
我便是再也没有见过这位哥哥。
不知道他会不会偶尔想起我, 一个像他妹妹一样的孩子, 常常在他爬完楼梯送书之后给他几颗糖果。
虽然我们都不知道彼此姓甚名谁,可是就是这么单纯地相信别人。
希望他回忆起来,这会是一件很温暖的事情。
我很相信陌生人,并且至今为止都没有吃过亏。
也许吃过亏, 可能我转眼就忘记了。
陌生人,尤其是小人物,虽然常常为大家所忽略, 可是他们常常有着更加质朴的笑容和更加善良 的心地。
就像这部电影的主角。
也许很多人我们擦肩而过,一辈子都没有办法再见, 但是,他们的音容笑貌和真挚的话语却会永远留在记忆里。
ps:在火车上看完这部电影以后, 我旁边坐下了个民工大叔,两三句寒暄过后。
我们俩便开始聊起了他在全国各地跑的事迹。
对我来说, 这是一种新鲜的接触,一个新的世界的打开,也是一种毫无保留的信任。
Je ne deteste pas 间接肯定!
鸽子
真美好啊,他这一生。
“衰老是一种负担,对其他人来说尤其如此。但有一点很好,那就是当你难过的时候,你知道你不会难过太久。”“但我很痛苦,之前懵懂的状态让我感觉更舒适。”
有点太无聊了吧,我知道它很好,但实在熬不住了
老清新
这不是一个爱情故事,只是一个和爱有关的故事。拍得很真诚~恰恰是现在电影欠缺的东西。不需要多么动人的剧情,拍得就是普通的事情,让人感受到什么是那细腻的情感。
阅读让世界柔软,生命变无知为智慧。最后的五分钟,决定看完不删了。
3.5
人文关怀大行其道 温情而细腻
三星半。如此笨拙,木讷,不修边幅,身形臃肿的中年男人,现实中哪有人愿意和他交流,估计坐着都要离远一点,更加不会有这么漂亮的女朋友。以文会友,浪漫与温馨的场景让我觉得特别不真实,大概只有法语电影里才有这种属于造梦的时刻。
这种平淡讲述的故事看得我好困。。
这不是典型的爱情故事,但爱和温情都在那里,她以花为名,一生都在文字中徜徉,形容词环绕于周,动词像野草一般疯长,有些令您不快,但她却温柔地植入了我这块硬邦邦的土地和我的心,
…我努力了,但看到美女和男主的场景,真的忍不住😅😅😅
无聊的鸡汤文
被推荐说是女性电影所以去看了。但期待过高,主角的设定和转变有点单薄无力,导致故事有点鸡汤味也有点俗套。女性角色确实很鲜明,却又标签化,或多或少承担了救赎和包容的桥段。....读书教会了你在老友面前蹦出生僻新词,却教不会你给女友一些简单的温柔。用对一个人的暴力来展现对另一个人的真感情的桥段,我很讨厌。
头一次觉得法语是如此难听
两个人不平凡的相遇,忘年交吧属于。很温馨的片子。
真文艺,真无聊
悠悠鸟的字幕,翻译得好无趣。应该有笑点的地方是完全get 不到point啊。。。绷着脸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