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在星星上面打坐的男人,就是为守护西班牙领土的勇士,也是汤米。
汤米的妻子是西班牙领土的女王,也是在星星前面那颗生命之树。
那颗生命之树,是那个让打坐人刎他脖子的那个玛雅人他爹,也是勇士他爹。
与那个玛雅人搏斗的那人的戒指是他父亲给的,他那些戒指是准备去找他心爱的女人的。
汤米的戒指弄丢了,不是躺在病床上那个用着呼吸机的人拿了,而是出现了时空重叠,出现在西班牙女王手里,她给勇士说,如果你能找到生命之树,来守卫西班牙,我就会和你在一起,我们就会永生。
在星星上面打坐的人,他手指上的纹身,就是他丢失的戒指,他用的笔就是汤米老婆送给汤米的。
他们用的是同一支笔,汤米的墨水弄翻了,星星上面打坐的人的墨水用完了,他在他的身上记录着他对已故爱人的思念,每一次,每一个纹身都是。
汤姆的老婆是死于脑瘤,他对猴子做的实验,主要是想救他的老婆,但是他不敢贸然使用药物,而那个药物,就是他们采集到的生命之树的枯枝部分,也就是星星上面打坐的人,用刀刮下来吃的那个东西。
但是由于使用的时效已经错过,汤米的老婆就已经离开他了。
汤米的妻子最开始在汤米说带她去医院检查病情的时候,她是害怕的,因为她无法感知天气及水温的冷暖,她更害怕失去汤米。
后面面对死亡,汤米的妻子说她不再害怕,因为她知道,她们在来生还会相遇。
同样,星星上面打坐的人,他相信在星星上面的生命之树,会在星星灭亡的时候得到永生,生命之树会复活,但他会死亡。
他在星星走向消亡时,他惧怕死亡,后来他明白了,只有死亡,才能和他最爱的人在一起。
这是一个说他们前世今生的4个故事,他们爱彼此,错过彼此,愿意为彼此做任何事。
包括汤米的老婆写的那本书,也就是星星上面打坐的人,也打开过。
她老婆也许还记得前世的事情,想把他们的爱情记录下来,但只是给汤米说,只是她的作品而已。
她说汤米知道最后一章该怎么写。
4个时空点的交错描述,写了两个人前世今生的爱情故事。
彼此都想和对方永远在一起,但只有死亡,才能不离开彼此,死亡是新的开始,死亡即永生!
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村上春树这真是一部深奥的电影,但是原来导演拍了《π》和《Requiem for a Dream》,所以也就难怪了。
完全不是科幻,比较像魔幻,或者神幻?
画面精美绝伦,就是星云那部分太眼花缭乱了一点。
特效据说只有一成是用的CG,那能拍成这样确实厉害。
故事主要三条交错的线,简单说就是过去、当前、未来;但实际应该不是这样,我觉得更像是故事幻想、现实生活、精神升华。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主题是生命,副题才是爱情。
关于爱情:Hugh Jackman和Rachel Weisz饰演得很成功,足以打动。
关于永生:死是什么?
为什么人总要死?
永生又是什么?
当人死后,在墓地埋下一颗种子,它会生根发芽,长成大树,开花结果,为鸟所食。
于是,死去的生命,便飞向天空。
玛雅人称冥界为Xbalba,死后的灵魂在那里重生。
死是循环,死即是永生。
生因死而完整。
Tom,在“过去/故事幻想”的线里,为国家和美丽的女皇效力,历尽艰辛和传奇,找到神话中的生命之树,贪图永生,化作丛丛花草;在“当前/现实生活”的线里,为挽救绝症的妻子,苦心钻研,逼近科学奇迹,最终还是差了一步,但他不甘而痛苦地说道,“死不过也是疾病,我一定会找到解药”;在“未来/精神升华”的线里,他固守在生命之树旁,飞行至Xbalba星云,却发现永生的树枯萎,恍然失措——最终,他仿佛找到答案。
实际上面三条线是不断交叉呈现的。
而答案又是什么呢?
幻象中Izzi不断告诉Tom,“Finish it”,完成她写的小说,最后一章。
故事终有结局,一如人生。
于是我们看到了“过去/故事幻想”线的结局。
于是我们看到“当前/现实生活”线的修正,Tom不再偏执于找寻医治Izzi的办法,而是尽力陪伴她走完。
于是我们看到“未来/精神升华”线Tom飞出生命之树,在Xbalba星云重生。
重生的Tom遇到Izzi,她给了他一颗种子。
于是Tom在Izzi的墓地上,深深地埋下那颗种子。
其实,全片真正发生的“现实”,无非就一条线,而这个故事最终的结局,就是Tom在Izzi的墓地上,深深地埋下那颗种子……关于永生,参透几何。
这是一部关于无力感的电影。
这部电影的寓意,或者说中心思想啥的,很明确,那就是人永远也得不到想要得到的东西:爱情也好,永恒也好,哪怕你寻找了半天的东西就在眼前,当你得到它的时候,接下来的事情总不像你想象的那样。
电影里的镜头已经剪辑得足够明白晓畅,前一个镜头是tommy扑向izzy,后一个镜头光头男上动不停,扑向玻璃球里的生命树,诸多平行关系,均以此种方式一目了然。
Thomas为了得到女王寻找生命树,以为找到了生命树就找到了女王的爱,结果生命树的乳汁能够愈合伤口,却不能益寿延年,拿白药当唐僧肉完全是打错了算盘,勇猛的武士成了一簇簇祖国的花朵;光头男企图永恒,没想到似乎能给他永恒的生命树居然自己不能永恒,先他而去——这种感觉有点儿像是爱情,爱情到来的时候你以为是天长地久,没想到没留神一回头永恒的爱情之树已经枯萎,于是你像瑜伽光头男一样发出了如丧考妣发自丹田的呼喊:“NNNOOOOOOOOOOOOO!!!!!
”而追求永恒的光头男本人也只是与那颗相依为命的生命树和为一体,枯树逢春——梁山伯与祝英台??
而Thommy企图拯救Izzy的努力轻而易举化为泡影,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在Izzy的坟前,放上一颗小小的松果……当然,如果你相信涅磐之类的说法,这部电影也不失为一部讲述修炼得道、化入氤氲的励志作品,但是影片最后坟墓内外、阴阳两隔的人间惨剧,似乎还是透露出一些悲观无奈的基调。
有的时候,人会产生这样的无力感,即便躲在最最私密的私人领域,无需处理复杂的人际和社会关系,你还是有些事情没法搞定,而这时你已经无法归罪于任何人。
就像是蹲在自家卫生间的马桶上使劲,使劲,使了半天劲,憋出来的却只有一个屁——哪怕你的世界里只有一棵树,这颗树说不定都会抛弃你。
电影音乐的画面非常棒,画面让我想起那些服用致幻剂的人对幻觉的描写——穿越发亮的隧道,与宇宙合一,宁静安详,物我两忘。
朋友,Use your illusion。
喝酒的时候,和俄罗斯朋友聊到这本电影。
资源很少,当了一个礼拜多,把别的darren aronofsky 的片子都看了,千辛万苦看到fountain。
一开始的迷惑,中途的猜测,片终的回味,心想往后还会聊它很久吧。
玻璃球中的长生树和苦行僧是在事业上打拼的男主角,为了寻找医治世人的灵药,作为研究医生的男主角醉心于工作,呵护着自己的理想,一路苦行,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臂膀上的黑圈记录了这些年和目标共存的年轮。
“西班牙的女王为了保卫自己的人民,苦苦找寻方案。
在神权政治的中世纪,教父从古玛雅的神秘道具中找到了关于伊甸园中长生树的秘密。
女王派出了心上人骑士为首的探寻队伍去往遥远的充满困难的国度寻找长生树,以此解救人民。
并以戒指为契,约定了夏娃与亚当之约。
而心上人久经苦难,来到失落的金字塔顶的时候,神权祭司的利刃进入了腹部,剧痛随之而来 ... " 这是业余作家身份的男主角的妻子未完成的小说。
最后一章尚未完成。
戒指,是现实中男女主角牵绊的信物。
男主角为了工作,忽略了妻子的身体变化。
戒指在工作场所遗失是否预示着因为工作,和妻子的离别呢?
妻子心知时日不长,已经失去细微感知力的妻子,在男主角不在的日子,与濒死的恐惧做斗争。
玛雅的传奇给了她信念,给了永生以定义。
”在埋葬之地开出的花草,长出的植物,嬉戏的小鸟会是生命的延续,陪伴着所爱的人。
“ 关于西班牙小说的最后一章决定留给丈夫去完成。
猎户座的昏黄星斗是另一条联系苦行僧和西班牙女王两个虚幻世界的纽带。
它象征死亡之地,与重生。
之与妻子,是信念。
之与丈夫,是目标。
现实中女主角的死亡,发生在丈夫的工作出现重大突破的拂晓。
妻子死去了,苦行僧的长生树也死去了,西班牙的故事没有终点。
丈夫在无名指上戴戒指的部位用妻子送的笔纹上了戒指,黑色的痕迹,带不回来那份约定。
失去真爱的他,后悔粗心忽略妻子的过往。
生活的打击伴随着事业的消沉,与西班牙的故事一样不完整。
怎么做。
怎么继续。
怎么才能完成妻子的小说。
影片中苦恼的男主角,痛苦的苦行僧,浮现出了妻子的形象。
finish it. how ? 西班牙女王的形象代替了妻子的形象,you do you will. 换回妻子的形象, you do you will. 这是否预示着妻子的西班牙的故事讲述的是他们俩的故事,苦心的妻子一直默默的支持丈夫的工作。
完成小说,完成工作,帮助西班牙永生,帮助人类远离病痛,帮助爱情到达永远。
forever.第一场雪的对话重现,这次丈夫选择了跟随妻子。
开始行动。
进入最后的篇章。
苦行僧爬上已死的长生树,跳出了玻璃球容器,独自打坐飞往死亡之地,重生之星。
西班牙骑士变成漂浮苦行僧的形象,把两个虚幻世界第一次结合起来,是否预示着,妻子与丈夫的虚幻世界的重合,两人的灵性第一次融合。
玛雅祭司看到苦行僧,惊讶道, forgive me, first father. i don't know it was you. 说着亮出了喉咙让出了道路。
苦行僧变为西班牙骑士,暗示着回到小说的完结篇。
骑士杀掉待宰的祭司,找到了长生树。
而神秘玛雅的长生树与封闭玻璃球中的长生树有着同样的绒毛,第二次两个虚幻世界重合。
区别是这里的长生树生机勃勃,西班牙骑士迫不及待的把匕首插入长生树,流出来的乳白液体入土生花,抹在伤口上皮肉立合。
西班牙骑士狂饮乳汁,却连戒指也没有带上,浑身长出绿芽,和妻子描述的永生一致。
最后一章随着苦行僧接过戒指,终结。
了却了完成小说的心愿。
领悟了西班牙女王,妻子的真爱的苦行僧,丈夫,坐在玻璃球中,在实验室中,带上西班牙女王的戒指,带着妻子的真爱,湮没在死亡之地,重生之星中。
苦行僧的长生树在重生之星前复活。
预示着丈夫工作目标的完结。
结果的长生树长出了梧桐树果实般大小如同榴莲一样长满刺的果实。
理想完结。
预示丈夫的工作关于神秘的南美洲植物带来的长生也完成了。
妻子摘下一颗果实,凝神。
画面立即变成丈夫,对着一颗果实,释然的表情。
是否预示二者灵性统一。
现实中的丈夫把果实放在妻子墓下,期待来年长出树木。
"please ..." 丈夫的工作果实,妻子相信的长生定义。
i finished. so it's soon, right? yes, everything is all right...orz 绝美的电影。
鬼才导演把虚幻现实,两个人的灵性,过去与现在,抉择与后悔,处理的自然神秘。
演员把模范妻子和科学狂人兼工作狂的丈夫演的惊为天人。
配乐与画面把神秘感与情节烘托的很饱满很冲击。
回味 -> <- -> <- ...感觉还有两个事情1. first father 在玛雅祭司的口中说出来,寓指什么?
两者灵性合一的漂浮在独自玻璃球中的苦行僧是真爱的代表?
first father == 真爱? 真爱是到达伊甸园长生树的钥匙?
这个事情发生在偷食禁果的亚当和夏娃身上。
有没有更深的意味。
2.我们真的来自猎户座吗。
金字塔和尼罗河。
玛雅和猎户座 ... where are we from ?短短的电影讨论了很多话题。
回味。
感觉和2001, A Space Odyssey比起来,少了那些干涩感。
终极知识也许就在我们身边不在那遥远的未知,也许也很饱满,不该那么晦涩。
呵呵。
《珍爱源泉》讲一个男子为妻子得癌症且濒临死亡而作种种努力,在后悔中度过一生,但最终还是放弃了自己的执念,接受了死亡。
这部电影涉猎到哲学、伦理学、宗教等等,想要表达的很多,集中表现人对死亡的恐惧、抗拒,以及人的孤独感,更深一层的是以个人主义为内核的现代西方文化的焦虑。
导演试图逼近东方文化的意图明显(如太极、禅坐、原始部族),表现方式却是地道的西方话语。
本片以一个外科医生汤米的回忆与现实交织呈现,有插叙,倒叙等,连接手段是汤米的精神幻觉和精神分裂。
影片的三条线:、一是汤米在宇宙毁灭尽头时,存活在一棵生命之树下。
二是汤米与其妻子丽兹的生活。
三是丽兹写了一本书:《珍爱源泉》,讲的是欧洲黑暗时期,教会权势庞大,西班牙女王派遣队长去玛雅寻找生命之树,挽救西班牙被庭长吞并的颓势。
生命之树一、丽兹的书里。
片头有提示:因此 上帝将亚当和夏娃从伊甸园放逐 放置一把火焰之剑以保护生命之树 —— 《创世纪》。
亚当夏娃因偷吃智慧之树的果实,得到智慧后,惹恼了上帝,而被放逐。
吃掉生命之树的果实,可以得到永久的生命。
这句话有三个意思,一是人的生命有限,二是人要面临死亡,三是人离开上帝后,要靠自己。
故而有两个困境摆在人面前,一是对死亡的恐惧,二是孤独。
孤独分两种日常生活的孤独:人与人之间,与害怕亲密、担心被拒绝、感觉害羞或不值得被爱有关存在的孤独:个体在世界上独自存在、独自离开,每个人生活在只有自己才完全理解的世界里电影中两种都有涉及。
二、现实中,汤米所在医院的探险队在玛雅文化遗址处,找到了生命之树,学名自然龙爪桑,带回了一些样本。
他于无意间发现这种植物样本有促进细胞生长,增强细胞活性的功效。
片中选择宇宙灭亡的方式是收缩,生命之树朝着西保巴所在星系飞去,回到本源。
然后宇宙大爆炸,世界从一个点重新开始,轮回。
影片色调阴郁,以阴暗和明亮为主,几乎没有鲜艳的彩色。
现实是宇宙茫茫,星光璀璨,只身一人,一棵树。
汤米的回忆在象征死亡、没有阳光、下着雪的冬季。
丽兹的小说中以黑夜为主要场景,出现亮光有两次,大门开启,女王授予队长订情戒指;到达了生命之树时,太阳在绿叶后。
回忆男主,外科手术医生。
女主,写小说。
汤米拒绝与丽兹出去散步(9:50,80:30),坚持留在医疗室,为得了脑肿瘤的猴子做手术(丽兹得的也是脑肿瘤)。
他想找到治疗的办法。
他必须抓紧时间,不然丽兹就要离他而去。
他认为看雪是浪费时间,无意义,工作才能保证价值。
不管是有意的,无意的,潜意识的,他都是在躲避。
不敢正视死亡。
他试图抓住可能带他脱离孤独-死亡之海的东西,工作不停。
丽兹却不这么认为,这是第一场雪。
丽兹并无悲观的表情,反而很积极,时间对她来说——宝贵。
她想与汤米享受剩下的时光。
(男女对待困境的思维方式不同,男人偏向于解决问题,女人爱抱怨而不解决(并非贬义)。
)汤米的内心是焦虑的,一句简单的话,就容易引起他的怒火。
看似理性严肃的面容下,是克制、压抑。
他在身上刻一圈一圈,记下的是年月,还有与丽兹的回忆。
还有每天用指尖去触碰生命之树,是为了确认生命之树的存在。
一人在世,是怎样的孤独。
汤米违反医学伦理,对实验动物使用未知的化合物。
在他看来实验动物,是作研究用的,是一种工具,而非其他。
可动物也拥有人一样的生命。
丢失的戒指并不是偶然,是汤米的疏忽大意,漫不经心。
说明白点,就是忽视。
丽兹听到汤米说到关于她的书时,兴奋地介绍起来,最后才发现汤米只知道西班牙,完全没有看她的书,有点失望。
汤米对此毫无知觉。
他拒绝感受痛苦,体验孤独。
尤其在说到阴间,死亡时,一脸厌恶。
丽兹说话时,他的关注点倒是丽兹的脚,对她说的话则是充耳不闻。
丽兹已经处于十分孤独的境地。
濒临死亡的人,究竟是怎样的心境?
丽兹乐观的表情,我以为是真的,她的恐惧也是真的。
通过写作的方式,也许她减轻了一些孤独感。
有个寄托,人就有了活下去的理由。
当丽兹发现汤米的戒指不见了,很生气,以为他已经不爱了。
不信任。
女人的直觉告诉她,她和他已经不再从前,这一点没错。
肿瘤压迫她的痛觉神经,她不知冷暖,感觉出现紊乱。
活在一个人的世界里。
她渴望被理解,被爱。
真正的爱,不论生老病死,依然能包容,全身心的接纳。
不管是好是坏,要爱,就要爱她的一切。
弗洛姆认为爱能克服孤独,但正如前所述,存在的孤独是不可弥补的。
性爱,总要受到肉体和精神的制约。
汤米任性,固执己见,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他不知自己的界限,总要追究到底。
他要战胜癌症,还要战胜死亡。
但是,到底有没有穷尽?
就算是到了最后,又能怎样?
生命仅仅是时日的延长吗?
他最后是认识到了宇宙之大,却错过了与她相处的短暂时光。
活在世上那么久,后半生却一直活在后悔和痛苦中。
小说女主,西班牙女王。
男主,队长。
丽兹的小说人物很容易看得出来是什么。
禁欲庭长,残害异教徒,邪恶的化身——象征无情的癌症,想要杀死女王[丽兹]。
她的小说反映一些真实情况。
癌症在脑部,不能直接切除——不能杀死庭长。
庭长不仅迫使人肉体上屈服于他,还要奴役人的精神。
但丽兹不从。
她心中有希望。
她从神话中得到启发,态度有所转变。
神话中的人死亡后化作山川草木。
肉体的消亡,也许不是真正的消亡。
戒指的含义:不抛弃,不忘记。
回忆医学上有个词,叫临终关怀。
尊重病人的意愿,考虑病人的幸福。
50:00开始,一路上没有声音,暗示汤米沉浸在自己的世界,显示他纷杂的内心。
汤米只顾思考,研究,完全弃置自己的感受。
每次手术时,都作最坏的打算,准备毒药,不抱任何期望。
一次次否定自己,让自己陷入困境。
极度理性的背后是疯狂。
油尽灯枯般的绝望。
他只看到死亡的可怕,没注意到当下生活的幸福。
他不放开她,不让她走。
经典对白:——我要你和我在一起 I want you to be with me——我在和你在一起 I am with you. Look.我会永远和你在一起 I’ll always be with you.丽兹走了。
身心终于崩溃了。
生命之树也枯萎了。
生者最痛苦。
有生,就有痛苦。
一切枷锁,原来是自己。
80:30是9:50的回放吗?
不是。
他明白了,不再坚持己见。
放下自我的执念。
有几个地方没弄明白,小说的结局是队长长成了草,野蛮人跪下是什么梗,西班牙女王派遣他出去的真实目的。
对应着丽兹的想法是什么。
丽兹在影片的戏份很少,但很重。
她的温柔正是力量所在。
汤米虽然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但一次次显示出的是自己的无能(一开始无法治疗肿瘤,然后是丽兹死了)。
汤米说话很直接,而丽兹话中有话。
汤米是二元思维(不是生就是死,反正没有中间),丽兹靠的不是思维,是感知。
如果重来一次,汤米救活了丽兹,那又会是怎样的结局?
始终还是要死的。
最后汤米戴上的戒指,应该是虚的。
心中有。
意思是他找回了爱,如何去爱一个人。
包括他自己。
影片中有一些东方思想,但还是浅尝辄止,主体还是西方的。
貌似最后东方思想打败了西方思想,额,东方思想没有打败这个概念。
尤其在佛教里,万物皆空,思想意识通通没有。
有,就是没有。
靠的是顿悟,没有思索的过程。
连‘不要思索’这种念头也不要,连‘不要思索这种念头也不要’的念头也不要,以致无穷。
那是真空。
《珍爱源泉》“3+3+3”。
三段故事、三个维度、三层含义彼此独立存在却又相互映射,达伦用无与伦比的想象力诠释了他对生命和爱的理解。
独立导演的第三部作品,敢于挑战如此宏大的主题,看得出他的野心和自信!
影片中充满中、西方的宗教隐喻大大增强了故事的神秘感,在讨论形而上的同时并没有枯燥的说教,有着很强的带入感!
实拍化学反应代替电脑特效,让人看到他对细节的把控能力!
8分!
ps:好吧,我承认,正式被导演达伦·阿伦诺夫斯基圈粉!
喜欢探讨神秘主义的命题是达伦.阿罗诺夫斯基的习惯,坦白讲,这些问题本身没什么意义,它跟我们的经验生活是不挂钩的,《Pi》至少影像风格凌厉,拍得很酷,到了《The Fountion》,一帧帧特别假又特别巴洛克的画面的确完全让我失去了兴趣。
起码看完《The Fountion》后,我对达伦.阿罗诺夫斯基的期待是封顶了。
影片的思想对东方人来说简直就是常识:人总有一死,生死要顺其自然,不要太强求。
对总想着战胜自然的西方人来说这种思想可能还有点新意。
只能说他们幼稚。
影片故事的叙述方式也让人很不愉快。
从头到尾都那么压抑。
讲一个为了爱情变得盲目、自私的男人……这样的人似乎没什么可看的。
他的爱情甚至没有任何铺垫,只有一个长头发女人不时地在男人眼前跑过,就代表两人的甜蜜回忆了?
没有任何的介绍可让观众进入情绪,一开始就是很压抑的气氛,只教人觉得他们造作,煞有介事。
电影里那个剃光头的、既像道士又像佛像的造形也很好笑。
看来导演是对东方道教和佛教感兴趣。
不过这部电影不但在中国不讨好,在rotten tomatoes 上的评价也相当低。
特技做得很好。
回头想想,这部电影可以拍得这么烂,可真是不容易。
雖然導演說核心是愛情,但在連續看了二遍之後,我卻覺得這是在講永生。
第一段和第二段比較容易看得懂,都是與追求永生有關,第一段是為女王尋找吃了可以得到永生的生命之果,第二段是以猴子當實驗品來尋找可以促進新組織再生的樹皮,但在動物臨床成功後,卻來不及為他老婆進行人體臨床實驗。
第三段的太空之旅就讓我有點呆住了,這個太空旅者讓我聯想到六祖壇經般若品第二裡的一句話:磨訶般若波羅密,意思是以佛法偉大的大智慧,引導眾生渡越到超越生死之境。
那位太空旅者的目的地是一個金黃色的星云,電影裡說是瑪雅傳說中人往生之後可以獲得重生的地方。
但依據瑪雅傳說,電影中所指金黃色的星雲:Xibalba,實際上是瑪雅文化中的地獄裡的其中一層,裡面有六間房子,充斥著折磨人的刑具與整人方法,和重生的意義有點不一樣。
姑且不論Xibalba在瑪雅文化的真實意義,電影中既然說Xibalba是死人可以重生之地,就先這麼認為吧。
這個太空旅者會打太極拳,但卻汲汲營營地想藉由從生命之樹的樹皮來維持自己的永恆生命,並嘗試從中提煉物質以拯救死去的老婆,雖然老婆已經死了,但在精神上,他還是停留在要去拯救老婆的狀態中,而他老婆卻一直在告訴他finish her/it,意思是叫他不要再執著拯救她的生命了,也不要再透過生命之樹維持生命了,趕快面對死亡,然後才能得到永生,才能永遠在一起。
但這位太空旅者卻一直想透過生命之樹來維持自己的生命以便到達Xibalba可以找到死去且重生的愛人。
最後在愛人以西班牙女王的身分出現才能讓他慢慢頓悟唯有透過死亡才能通往永生。
所以他開始爬樹,離開生命之樹,安詳坦然的面對死亡,直撲Xibalba冥界,並在過程中竟然穿梭時空回到第一段時空與瑪雅祭師面對時顯靈,讓祭師誤認為是死神,仰頸奉上生命。
這段太玄了。
結局剛好契合雅碼文化的生死觀念,就是死亡是通往生命的大門,而生命是通往死亡的大門。
生死輪迴在佛教也是有的,但在西方的基督與天主教卻是沒有的,所以西方人看這部片可能覺得很玄。
我想我這樣理解這部電影,可能會讓導演很失望,因為他說這部電影是在講愛情,但因為他加入雅碼文化、永生的元素,反而讓我理解失焦了。
況且如果這真的是在講愛情,我比較欣賞伍迪愛倫的風格。
總體來說,我還是非常喜歡這部電影的,充滿懸念,會讓人一直會去思考,是近期難得的cult作品。
无论从影像风格上看,或看故事结构与故事本身,这部作品都足以称得上是令人脑洞大开。
达伦阿罗诺夫斯基十分热衷为特殊职业的角色设置极端的、极富戏剧性的矛盾,这点正同波兰电影大师基耶斯洛夫斯基的故事一般,但达伦的特点是他笔下的人所面临的矛盾几乎是永远无法解决的。
另外,又一具有强烈个人标记的是,面对具体的、微妙的矛盾,达伦总要让观众真切地目睹角色的内心世界,带领观众亲临那异世界,来一场奇观之旅,这场旅途不关乎因果逻辑,只关乎存在,因而可以说,达伦的影片又是极具超现实特征的。
达伦阿罗诺夫斯基是一个纯粹的悲剧作者(目前来看,还谈不上大师),在他的影片中我几乎看不到喜剧的成分。
从《死亡密码》里为一个数学符号陷入疯狂而自钻大脑的数学家,到《梦之安魂曲》里为各自愿景而撞进生活泥潭无法自拔的四个小人物,再到这部《珍爱泉源》与后面的《摔角手》和《黑天鹅》,人物无不以死亡作结,以此也可一窥达伦对个人命运的看法——一种对绝对的悲剧命运的狂热追求。
我认为,这样类型的影片正是目前国内电影市场极为贫乏的——幅员辽阔的地貌、形形色色的人物和故事、社会转型期所裹挟的尖锐的矛盾,同样的拥有诸如《山海经》一般远古、深邃的奇幻思维!
一直以来,我也热心看到、甚至亲自创作(可惜没钱,宝贵的是算还年轻吧)处在极端的、无法解决的矛盾中的小人物的暴烈的情绪,同样极端的选择,那种带有神秘主义的、奇观主义、超现实特征的真正视觉化的电影!
现代国内电影之所以越来越走不出国门,莫不在于创作者仍旧把自己封锁在效仿上世纪末的现实、原封不动的生活里,这固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我认为,在真实性、写实主义的教条徘徊的中国电影怎么也谈不上艺术。
相当的精彩。什么是永生?怎样才能永生?无论古老的历史中,还是遥远超进化的人类,都不会停止对这两个问题的思考。都不会停止对这条路的寻觅,一切皆是浮云,唯独,最后的爱是你-我永生的源泉。
昭示真爱永恒。
三段式玄幻爱情片。最烦把什么宗教啊传说啊玛雅人啊盘古啊一起揉揉放进电影里使之显得高深的做法了。忒烦。Rachel Weisz真漂亮啊。。
不负如来不负卿.
好电影是不言而喻的,佛经里讲不可言,本片涉及大量宗教信息,但并不晦涩。汤米无法接受妻子的死亡,抗拒甚至妄想征服,有畏无敬。注意妻子的葬礼上他更多的是愤怒。宇宙中,死亡就是往生,恒星的湮灭会诞生新的恒星,坟上种下一枚种子,种子长成大树,开花结果,当鸟儿吃掉果实,你就会和它一起飞翔。
非正常叙事,镜头依旧犀利,画面十分美,但是几条线的故事互相穿插显得有点乱,中西方各种文化统统塞进去也有点不知所云。我只能说达伦的这个片子太玄乎了,不如安魂曲和黑天鹅来的实在。
超现实主义,整部复杂的穿越回忆现在未来,一直用心在讲述,可惜我没有看明白
虽然看不大明白,但拍得真美,演得真好。
受不了 神神道道 拖拖沓沓 一星是给配乐的
达伦很有想法,但表达太悲观了。
如果无法阻止,那就逆来顺受,对待死亡也是如此。
闷!
我靠达伦·阿伦诺夫斯基的电影确实好难明。
7分,50年后再看。
拍的很美,故事太一般
全程看的我是真的难受,本来达伦在影片的主题上就已经落后于人家 ,在主旨的表达上又太过松散,还在给我扯什么宗教啊唯心主义这些有的没的,全程看下来就给人一种宗教洗脑片。节奏拖沓的不行,唯一值得骄傲的是06年时这部片的特效应该是很先进的。
暖色调的科幻实在少见又难拍,喷溅的鼻涕和口水太抢戏。。
表达的生命有来去,天地才有循环?直观来讲,我感觉就是导演让大家不要畏惧死亡
16 不论从科幻的角度(玛雅-现代-未来)还是现实的角度(小说-现实-内心)看这个电影的剧情都是一部很超脱的电影 里面的爱情也很能打动人 电影的视觉技术在当时也是数一数二的
这片子应该在电影院看的,我的电视太小了,看这种片子有些滑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