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Louise Osmond
主演:肯·洛奇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6
简介:讲述导演肯·洛奇的纪录片——英国独立电影与电视导演编剧。他的电影作品屡次获得国际电影节多个奖项,包括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及威尼斯电影节的终身成就奖,毕业于牛津大学圣彼得学院。详细 >
中国如果想出一个肯·洛奇,先得有一个更加宽容的政治社会环境,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要用英国的方式处理,而不是波兰的方式。不能事事都上升到忠君爱国的层面,这是社会进步的基本条件。将演员置于完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情绪反应,这种方式本身就是优雅和残酷并存,同时也是具有革命性的,脆弱与坚强在这种方式中并存和转化。虚构和纪录界线消弭,应与赫尔佐格对看。不过,如果说电影的目的就是要抵达真实,那么这种消弭不是理所应当的吗
如果你拍关于人们生活的电影,我认为政治是必要的,它是戏剧的精髓、冲突的精髓。——肯·洛奇
4+ 电影需要肯洛奇,世界需要肯洛奇,就像我们需要看见他人。
结尾意犹未尽,过程中几度动容,左派的理想主义色彩在他的犹豫和坚持中不断升温,政治熔断生活,生活包裹政治,贴近纪录片的拍摄方式拟态生活,贴近生活的起落撕扯政治与利益的嘴脸,剧情的讲述有几处像是他的独白,真实与虚构的边界也被模糊,对比式的剪辑强化矛盾和挣扎。他要讲的不是政治,是人,是每一个最普通的人啊,真切的感受到了humanism。一个真的绅士。又,所有的权利都不是天赋,斗争也是一种启蒙,BBC也不例外…
看他电影里的人当年和今昔的对比不禁感叹这就是电影艺术的魅力吧,留住一个人最美的样子。
born to be like this
也是bbc改革历史的侧面
和导演本身相比,这部纪录片就太逊色了。看到了一种新的导演与演员的关系,有点意思。政治和经济,好像真的是上了年纪就会自然关注起来的,比如我自己。
拍得太简单了,像花絮
【资料馆小西天】2019.01.09 就这部纪录片根本没法概括肯洛奇的50年导演生涯,更别说要讲述他价值观的形成。
“政治是戏剧冲突的重要组成,政治就是生活”。肯洛奇就这样执拗着拍了五十年电影,对他我除了喜爱,更多是无尽的敬佩。Role model for life! 电影算是"Loach on Loach"的缩略版,新千年的部分提到很少,有一些新片的花絮。再次推荐那本访谈书!
肯师是很堂吉诃德式的人物,或者应该说所有意欲用影像对抗现实的努力都是很堂吉诃德的,但他本人对这一点其实比谁都清楚,“我的小小的电影就像是大海上漂流的软木塞”。之前不好意思说,现在我应该说出来——我想成为肯·洛奇这样的人,他是我的精神标杆。
篇幅太短说得又太急,没看够。他说一个人没法隐藏自己的出身和阶级,他还说“脆弱”是演员身上很宝贵的素质,但身为导演不能去利用这种素质,而是保护他们,这种脆弱会自然显现。资料馆的字幕连working class都翻不对。。。
就像制片人所说:“也许把Ken放到哪个社会,他都不会满意”。其实旁观着英国的福利,已经让人羡慕不已,但这位史上最左派导演,一生在为工人阶级、弱势群体利益奋斗,敬佩这位安静瘦弱的老者散发的毅力。看完电影,在街上碰到导演本人,这次只能默默敬佩,因前上周偶遇已打过招呼,别以为是尾随者...
火急火燎 昏头昏脑
(5星全给对导演的爱)字幕:2014年肯洛奇宣布退休,拍了50年电影后他的职业生涯画上了句点。第二年,保守党重夺政权。画面切肯洛奇,他说:Bastards。字幕:两个月后,76岁的肯重新出山,开始筹备自己的“最后一部”电影。
2017.7.1 重看。敬佩这样的一个人。看这电影的日子都是特别日子。
Really fight a whole life, Ken
3.5。
艺术家都是很难相处的,看完只有这个感受。#siff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中国如果想出一个肯·洛奇,先得有一个更加宽容的政治社会环境,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要用英国的方式处理,而不是波兰的方式。不能事事都上升到忠君爱国的层面,这是社会进步的基本条件。将演员置于完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情绪反应,这种方式本身就是优雅和残酷并存,同时也是具有革命性的,脆弱与坚强在这种方式中并存和转化。虚构和纪录界线消弭,应与赫尔佐格对看。不过,如果说电影的目的就是要抵达真实,那么这种消弭不是理所应当的吗
如果你拍关于人们生活的电影,我认为政治是必要的,它是戏剧的精髓、冲突的精髓。——肯·洛奇
4+ 电影需要肯洛奇,世界需要肯洛奇,就像我们需要看见他人。
结尾意犹未尽,过程中几度动容,左派的理想主义色彩在他的犹豫和坚持中不断升温,政治熔断生活,生活包裹政治,贴近纪录片的拍摄方式拟态生活,贴近生活的起落撕扯政治与利益的嘴脸,剧情的讲述有几处像是他的独白,真实与虚构的边界也被模糊,对比式的剪辑强化矛盾和挣扎。他要讲的不是政治,是人,是每一个最普通的人啊,真切的感受到了humanism。一个真的绅士。又,所有的权利都不是天赋,斗争也是一种启蒙,BBC也不例外…
看他电影里的人当年和今昔的对比不禁感叹这就是电影艺术的魅力吧,留住一个人最美的样子。
born to be like this
也是bbc改革历史的侧面
和导演本身相比,这部纪录片就太逊色了。看到了一种新的导演与演员的关系,有点意思。政治和经济,好像真的是上了年纪就会自然关注起来的,比如我自己。
拍得太简单了,像花絮
【资料馆小西天】2019.01.09 就这部纪录片根本没法概括肯洛奇的50年导演生涯,更别说要讲述他价值观的形成。
“政治是戏剧冲突的重要组成,政治就是生活”。肯洛奇就这样执拗着拍了五十年电影,对他我除了喜爱,更多是无尽的敬佩。Role model for life! 电影算是"Loach on Loach"的缩略版,新千年的部分提到很少,有一些新片的花絮。再次推荐那本访谈书!
肯师是很堂吉诃德式的人物,或者应该说所有意欲用影像对抗现实的努力都是很堂吉诃德的,但他本人对这一点其实比谁都清楚,“我的小小的电影就像是大海上漂流的软木塞”。之前不好意思说,现在我应该说出来——我想成为肯·洛奇这样的人,他是我的精神标杆。
篇幅太短说得又太急,没看够。他说一个人没法隐藏自己的出身和阶级,他还说“脆弱”是演员身上很宝贵的素质,但身为导演不能去利用这种素质,而是保护他们,这种脆弱会自然显现。资料馆的字幕连working class都翻不对。。。
就像制片人所说:“也许把Ken放到哪个社会,他都不会满意”。其实旁观着英国的福利,已经让人羡慕不已,但这位史上最左派导演,一生在为工人阶级、弱势群体利益奋斗,敬佩这位安静瘦弱的老者散发的毅力。看完电影,在街上碰到导演本人,这次只能默默敬佩,因前上周偶遇已打过招呼,别以为是尾随者...
火急火燎 昏头昏脑
(5星全给对导演的爱)字幕:2014年肯洛奇宣布退休,拍了50年电影后他的职业生涯画上了句点。第二年,保守党重夺政权。画面切肯洛奇,他说:Bastards。字幕:两个月后,76岁的肯重新出山,开始筹备自己的“最后一部”电影。
2017.7.1 重看。敬佩这样的一个人。看这电影的日子都是特别日子。
Really fight a whole life, Ken
3.5。
艺术家都是很难相处的,看完只有这个感受。#si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