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部跨度10年的电影。。。。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正在马代蜜月。
坐在水屋阳台的沙发上,面朝碧蓝碧蓝的大海,心情无比放松。
但是这部电影却看的我揪心的痛。
10年来yoyo的性格没变,身材没变,厨艺没变,对十三的爱没变。
十三也没变,还是依然不成熟。
所以有争吵,有小三,有分手。
电影的结局的团圆的,现实生活呢?
10年婚姻感情会变淡么?
有了孩子会维系两人的感情么?
小三更年轻更美貌更体贴怎么办?
我开始幻想到我10年后的婚姻生活。
反正前10年我是没有变的。
10年前18岁的我就喜欢25、6的男生。
10年后我嫁给了一个25、6的男人,冲这点就能说明,我是一个多么专一的人!
十年前,郑伊健还和梁咏琪是金童玉女。
十年前,蔡卓妍还是刚出道的小女孩,是人们口中的“女子组合成员”。
十年前,我还是一个初中生,和所有平凡的青春期女生一样,冲动、任性、敏感而脆弱。
偷看帅哥,害怕考试,上课的时候总被窗外一棵长得像鸡腿一样的树吸引。
白驹过隙,沧海一粟。
黄粱一梦,十年弹指一挥间。
十年后,梁咏琪结婚,新郎不是郑伊健。
十年后,蔡卓妍失婚,前夫去年得女。
十年后,我的一切都有惊无险地走来。
若不是看到原来的人事物,我还以为这一路没有人改变。
隔壁班帅气的学长,早已不再是全校女生迷恋的青葱少年,他的结婚照还是笑的那么憨纯,却不知不觉变成了一个面目模糊光芒不再的路人,你见到他一面,再回想只记得一个背影。
我们班调皮的同学,丢失了他天不怕地不怕的勇敢和嘲笑一切的幽默,他的工作服宽大地在他身上晃荡,得意洋洋地宣布将他改造成奔波生活的机器。
十年来,我的五官未曾改变,但是看到十年前的照片,仍然觉得大有区别。
这区别就是那些我所经历的痛苦、背叛、欺骗,快乐、感动、泪水,我深深的自我怀疑,我切切的暗自期许,我的失败,与伟大。
他们像那些我独自用眼睛睁开的黎明,我最隐秘的心事,不可告人又昭然若揭,流淌在我眼波的城府下,镶嵌在我皮肤的细纹中。
那些尽情挥霍的青春,那些满怀期待的梦想,都化作我脚下的沉稳和嘴角的微笑。
若不比较蔡卓妍,你也会被她美丽青春的外表所蒙骗。
对比十年前的照片,才会发现,蔡卓妍十年来得到的一切名与利,都是用日渐平整的苹果肌、眼中的好奇与期冀换来的。
这魔鬼般的交换,并非你情我愿的公平交易,而是时间单方面霸道的强买强卖。
一切由不得选择,井井有条的发型和妆容,分寸得体的谈吐发言,嘴角咧到固定角度的笑容,都是生命赐予她的勋章,是一个18岁的蔡卓妍用十年时间酿给28岁蔡卓妍的最好礼物。
从Yoyo Ma 到马瑶瑶,蔡卓妍走了十年。
对于没有陪伴她经历这十年的人来说,《我老公唔生性》只是又一部贺岁无脑港产喜剧片,用电影票换来106分钟的影院欢愉,像人鱼公主变成的泡沫,随着字幕出现灯光亮起变成过眼云烟。
而对于一个和她一起走过这十年风风雨雨、共同成长的我来说,超市、修女、踢落水、盖棉被,都是我和她心照不宣的小秘密,是敲开我们过去之门的摩斯密码。
像两个平行世界的好友,走着走着,突然停下,会对天空微微一笑。
在她眼波成熟妩媚流转的瞬间,我好像又看见一个短头发、圆圆脸的女孩,冲我调皮地眨眨眼。
电影最后,马瑶瑶哭着说:“我知道回不去了,我再也回不到18岁了。
”宝贝,没关系,就让我们按照生活逼迫我们的方式去成长吧。
我陪你一起。
如果我18岁,我会给这部电影评分不超过三星,可是,对不起,我爱你,爱到理智也丧失。
奇怪的是我没看过我老婆唔够秤但又有种熟悉的感觉十年再见阿sa依然演绎青春可爱的角色虽然眼神已经有了岁月的痕迹再也做不到纯真无暇郑伊健变得愈发沉稳沧桑当年是我最喜欢的演员但我现在看到他只能想到他耽误的三个女人的各7年时光女人投入了一份感情就生死不离了而男人无论跟你当时有多么真擦干眼泪立刻就能搂别的女人入怀你说他绝情吗?
不是,他只是恢复地比你快而且快太多快到你还在原地等他而他已经找到了人生真爱我有真心我敢言爱我愿付出却没有人,陪我走过这大好年华,共享这美丽时光
我十年前看第一部好几遍,以至很多台词细节都像刻在了记忆里。
而标题这句台词,我更是信手拿来,作为自己的口头禅沿用了好多年。
可是啊,渐渐的这句话从我嘴里消失了。
因为现在还流行大脸平胸吗?
满屏幕的锥子脸和爆乳能告诉你答案。
没有什么是不会变的啊。
流行也好,爱情也好,十年前的精品到十年后可能就是糟粕。
虽然电影总是会有一个完满的结局。
可是你看看评论便知,现实里的人们,已不再满足于过去曾带给我们欢笑与快乐的事物。
从前是“同你在一起很开心”现在是“与你一起好累”。
傻女,现在已经不流行你这样的了。
我得说,这一部续集一定是给十年前看过第一部的观众拍摄的。
在没看过十年前第一部的人眼里,这恐怕不过是一部老套庸俗的港式言情喜剧。
而看过当年那一部的人,十年之后再看续作,恐怕会有深入骨髓的感同身受和心酸悲凉。
相隔十年,两部同样男女主角出演,风格与主题却迥异的爱情喜剧,正好陪伴和见证了我们这十年的成长与心路变迁。
十三和YOYO,就是你我。
十年之前,我们十八九岁,二十出头,青春绚烂,对未来怀抱理想,对爱情充满憧憬。
这时一部清纯可人的《我老婆未满十八岁》闯入我们的少年情怀。
那是那一代年轻人的爱情童话,充满着活力、朝气、迷人的性格与气质。
虽然浅薄,却正对了我们年少青春的胃口。
也许,那时我们需要的,并未哲理、深度,我们就是要那种迷人的青春、灿烂的笑容、不管不顾的疯疯癫癫——人不青春枉少年啊。
那时,我们对十八岁的yoyo痴迷入骨,无论男女,因为她正是我们理想的青春偶像。
相比之下,十三的老实、木讷、平庸恐怕并未给大多数人留下深刻印象,他的存在,更多的是反衬了yoyo的迷人;同时,他的形象可能正是我们大多数人在当时或未来的人生写照。
因此,我们同十三一起,疯狂地爱上了yoyo。
那是我们痴迷的童话,一部关于青春与爱情的童话。
当然,童话的结局很美好——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
在那时,没有人会问,王子和公主在一起以后的生活是什么样子?
柴米油盐酱醋茶?
会不会吵架,有没有唠叨、冷战、家庭暴力、互相厌倦?
不会有人想到问这些,那时甚至我们的词典里,都没有这些词。
因为,它们还没有进入我们人生的视野,没有成为我们的议事日程。
但正如我们长大之后就经常会对白雪公主、灰姑娘和睡美人的故事提出怀疑一样,等我们长大,等我们青春不再、慢慢成熟,毕业、工作、娶妻生子、为生活奔波忙碌,逐渐老去,我们终于看到,yoyo逐渐离我们远去。
很多男生当年都曾发誓一定要找一个yoyo那样的女孩子做人生伴侣,但最后,我们的理想都并未实现。
当我们食言,我们就知道,青春离我们远去了,理想离我们远去了,希望离我们远去了,激情与活力也离我们远去了。
现在看影评,很多男孩子还是说,我也一定要找yoyo那样的女孩子相伴一生。
恭喜他们,他们还年轻,还有梦想。
人生就是如此,其实活的年龄越大,就活得越绝望,因为你有太多的东西一步一步被固定下来,无法改变。
少年时,一切皆有可能,但人到中年,很多事都不再可能,因为你已不再有选择的自由了。
你所遇到的,你所选择的,你所从事的,很多并非你年轻时的理想,但你已开始失去选择的权利、勇气和机会。
人生只能一步步走向悲凉、幻灭、一声叹息。
所以年轻的人们,尽情享受你们什么都未开始,什么都有可能,什么都能选择和尝试的生活吧。
这部续集,就在十年之后,我们已经几乎忘记年少时的YOYO的时候来到了。
它不再是童话,而在本质上是反童话的,因为它把童话美好结局之后的生活赤裸裸地展示在我们面前,它残酷地告诉我们:公主和王子婚后的生活,并不是那么甜蜜的,有时候,甚至很糟糕。
十年以前,对于这样的情节,我们不但会拒绝去相信,甚至拒绝去接触。
但十年后的今天,对于当年痴爱yoyo,现在却步入家庭、走入中年门槛的我们,却毫不犹豫地相信和接受了这种现实。
因为对于这样的生活的真相,我们感同身受。
十三和yoyo,好像就是身边的你我。
他们的生活,他们的痛苦,他们的烦恼,同你我完全一样。
正是在这样的真实中,我们和电影一起去思考和探讨婚姻、爱情与家庭的真谛。
看完这部续集,可能众多当年疯狂爱上yoyo的男粉丝们第一感受会是:yoyo不是那么完美的,至少是在婚姻生活中。
如果说前作中yoyo是一个童话般的公主,续作中给我们展示的,就是Yoyo要命的另一面:某种程度上,她不是一个合格的妻子。
她不会做饭,丈夫每天疲劳下班归来,面对的只是冷锅冷灶,从来只能在外面吃饭;她对家庭生活压力毫无分担能力,经济上生活上完全依赖丈夫;她活泼可爱的性格总是和胡闹、不着调联系在一起,给丈夫惹了无穷的麻烦;她比较自我中心,不管丈夫工作多忙,压力多重,都想要丈夫陪她去旅游;事实上,对于家庭、对于生活,她几乎不加考虑,从不操心,像个孩子一样享受着丈夫的照顾……但真正要命的是,编导和演员们并不是拙劣地创造了另一个不完美的yoyo,我们看到的这个不完美的yoyo,正是前作中那个让我们着迷的yoyo。
十年来,她的性格特质并未发生根本性地变化,创作者们成功地让我们相信,原来那个可爱、活泼、青春可人的yoyo,在家庭生活中,就是这个样子。
前作的yoyo很美,因为那是爱情;续作的yoyo不那么完美,因为这是关于婚姻、家庭。
我们都希望有情人终成眷属,年轻时大家都热烈地爱过,都只想和自己爱的人厮守终身。
但是,厮守终身真的只要有情就够了吗?
以前那么完美的爱人,在婚姻家庭中,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平凡生活中,还能那么完美吗?
人无完人,生活不是童话,只要厮守在一起,我们就不得不面对自己和爱人的缺点乃至缺陷。
能不能厮守终身,有情无情只是基础,不是根本,根本还在于我们能够如何面对和处理自己以及爱人的缺点和缺陷,而且这种处理,并不是哪一个人单方面努力就能成功的,一定要两个人齐心协力,共同面对。
当然,十三的木讷、宅、无情趣也是一如既往。
不会甜言蜜语,不会送花,也不会搞点浪漫的活动调剂、润泽和改善夫妻感情;在生活的重压面前,把自己搞得过于沉重,失去了生活的活力、朝气与乐趣——顺便说一句,大学老师,就算再忙,还是有比较多的自由支配时间的,只要合理安排,完全能够挤出时间陪yoyo出去旅行,多年不去,很大程度上是他的生活态度问题。
可以讲,在感情上,他是一个完全的被动者。
如果说yoyo在生活上没有对家庭做出多大贡献,那么十三在感情方面也缺失了自己的责任,他没能意识和改正自己的一些问题,没能积极主动地去保持和提升夫妻感情。
他几乎是放任自流,任由夫妻关系恶化下去。
从这一点来讲,在感情上,他也并不是一个成熟者。
但是,正是他表现出的这种不成熟才最真实可信,因为我们绝大多数人其实和他一样,就算四十岁了,也同样在感情的处理上非常迷茫。
电影正是要让他在这样一个迷茫不自觉的状态下展开情节。
当然,他的这种表现,以及他和yoyo的矛盾,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的性格和年龄。
他已人到四十,如果说十年以前他还会喜欢yoyo的风风火火、疯疯癫癫,十年之后,中年的十三再也承受不了yoyo这种风格了。
十三是个扔到人堆里就找不着的平凡男人,性格内敛、木讷、被动、胆小怕事、优柔寡断,行事瞻前顾后,不敢越雷池一步,他和yoyo的性格完全处在两个极端。
年龄和性格的巨大差异,其实十年以来一直是横亘在他和yoyo之间最大的鸿沟。
如何弥补和跨越这个鸿沟,是他们婚姻生活的主题。
其实从电影开始,他的心理学课程的主题就已经点出了电影的主题,在电影里,张十三和创作者和观众一起,在探寻婚姻、爱情、家庭问题的真谛。
电影就在主人公这样一种感情迷茫、十年之痒、中年危机的情境下展开情节。
当夫妻关系遭遇危机,却出现了另外两个重要角色。
其实这两个角色在大多数的生活中可能并未真正出现,但却绝对出现在每一个人的心里——董怡和林书浩,代表的是男人和女人心目中的理想对象,同时折射的是对于自身伴侣的缺陷和不足的极大不满——话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自己生活中真实的人生伴侣,总会不是自己心目中理想的样子,自己对他(她)总有这样那样的不满,心中总有这样那样、或多或少的遗憾,要不怎么说“老婆都是别人的好”呢?
这是差不多每个人在婚姻里都会有的一种心态。
理想对象只是自身心理未得到满足的一种折射。
只不过在我们的生活里,这样的理想对象多数并未真实存在,但在电影里,编导们却让他们成对同时出现了。
董怡绝对是十三心目中的完美对象,她漂亮、时尚、优雅、温柔,有品位,有情趣,有自己的事业,是烹饪高手,知书识礼,有思想有哲理有追求。
在她面前,yoyo倒变得像是个丑小鸭加疯婆子,似乎都不是一个档次上的人。
而作为知识分子的十三,心理渴求的恰恰是这样一个知性女人。
而大家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董怡身上所有的优点,恰恰正是yoyo身上所缺失的东西。
因此,遭遇事业压力、家庭危机的十三,在遇到董怡之后,一个巨大的考验就摆在了他和yoyo,以及他们的婚姻面前。
yoyo是一个并不大知道如何关心自己丈夫的女人,她其实更多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她并不懂得十三内心的巨大负担,不懂得她所依靠的男人也是需要关心的——其实诸多中年男人婚姻出现危机,在感情问题上行差踏错,深层次原因并不是女人们所说的男人本性有多坏,禁不起诱惑,只会下半身思考问题,或者男人自私,得到了就不珍惜,对女人越来越差等等。
更为根本的是,假如女人们不懂得去理解、关心男人的内心并给他们心灵呵护,相反对男人百般要求、唠叨、讽刺、打击乃至詈辱,性格极端情绪化、喜怒无常,心情不好又不管男人感受一味冲男人发泄,那只会造成两人精神和感情的一步步疏离,最终导致对放完全关闭内心的大门,心灵和情感逐步荒漠化。
这种荒凉的内心最渴望感情的滋润,假如在家庭里,自己的伴侣身上找不到这种滋润,那么他们就会转而从其他人身上获取——既然你不能提供这种感情慰藉,那么谁能提供,男人就可能向谁敞开心门。
十三正是在这样的状态下,谨慎、小心翼翼但一步步走出了他和yoyo的婚姻,一步步向着另一个女人的怀抱走去。
但是,十三并不是没有挣扎,如果他真是一个没感情、不负责任的坏男人,拍完照去董怡家那个晚上他就已经突破底线了,而不是一直的犹豫、挣扎。
这种犹豫挣扎就是他仍顾念和yoyo的十年感情的表现,说明他并未真正决定和yoyo一刀两断,而仍然抱着复合的可能和希望——一方面在理智上,他感觉十年时间他已经忍受够了,不应该再继续下去,但另一方面在感性上,他却放不下一段延续十年的感情。
但是以后的事态发展中并未给他这种犹豫挣扎以正面的回应,相反,却起了负面的推动。
这其中,他和yoyo的斗气是核心因素。
yoyo其实从未真正想分手,但是为了刺激十三,她和林书浩表现出了比十三与董怡更直接亲密的关系。
而说实话,以十三的性格,他是不能完全分辨yoyo行为的真假的——尤其是在一个无论对yoyo的感情上还是物质上都远胜于他的男人面前,十三实在并无丝毫自信,乃至于可以说有很强的自卑,这种自卑可能很多观众并不能看出来,但在他心里,却会有yoyo跟着林书浩远远好过跟着自己,分开对双方都是一种解脱,对yoyo未来的生活也会更好这样的想法——当然,这样的想法也为他自己继续发展和董怡的关系提供了合法的借口。
与此同时,几次正面交锋中yoyo撒泼似的歇斯底里似的表现——尤其是在和董怡的优雅明理、温柔可人的强烈对比之下——更加坚定了他分手的信念,因为这种不讲理、胡闹、撒泼、歇斯底里,正是十年来他最难以忍受之处,也恰是他想结束这段婚姻的最大原因——他和yoyo不是没感情,只是不适合,互相难以忍受对方性格;而感情,也在这种不断的矛盾争吵的疲惫之中被慢慢消磨掉了。
十三正是在这种想要开始新生活,又难舍旧感情的纠结之中盘旋于两个女人之中。
而yoyo当然自始至终从未真正犹豫,原因在于在这段婚姻中,yoyo对十三的不满之处远没有十三对他的不满来的大。
事业和经济的沉重压力以及矛盾重重、争吵不断、毫无清净和温暖的家庭使这个男人产生了强烈的逃离冲动。
但是yoyo在十年的家庭生活中,远没有那么大的心理压力,因为始终有老公做她乘凉的大树,除了夫妻关系没有以前好比较让人郁闷,总体上他对十三的感情仍是强烈而专一的,而不像十三内心已经逐步冷漠。
所以她才会通过种种举动来挽回。
但事实上,她在未经林书浩指点之前的努力基本都是起到了副作用。
比如她在超市里对十三和董怡尖牙利嘴,在董怡家里大闹一场,都只会让十三认为结束这段婚姻是正确的的想法更加坚定;再比如她和林书浩的故作亲密,本身就是让十三失去了挽回感情的回旋余地,把他逼到了墙角。
另外,就算不是故作亲密,她和林书浩走得那么近,经常一起逛街、吃饭、看电影、K歌等,在她只不过是朋友正常交往,或者心情不好散散心,但是正如狗仔队会误会一样,在她和十三的关系如此微妙的时候,这只会让十三误会更深,认定木已成舟,不可挽回。
因此,yoyo之前的种种作为,其实仍然显示了她在感情上的极不成熟。
在大梅沙酒店和海上一段最是感人,也是引起观众争议最大的一段情节。
比如在海上,yoyo误以为十三潜水被海流卷走遇险,平生最怕水,根本不会游泳的她毫不犹豫跳入海中去救十三,足见yoyo对十三的一片痴情。
尤其是yoyo被救回酒店,发烧发冷,十三给她不断加被子并紧紧抱住她,十年前定情一幕再现,yoyo说“我们再也回不去”一段时,整片感情达到高潮,我相信很多观众都一定是流泪看完这一段的。
但是十三在这一段表现yoyo对他深情的一段中表现却极其差劲,yoyo落水,第一个跳入海中救yoyo的不是他而是林书浩;把yoyo救回酒店的不是他而是林书浩;陪yoyo去医院的同样不是他而是林书浩;林书浩在医院整夜守护yoyo的时候,他却在和董怡卿卿我我过生日,几乎接吻定情……相信很多人看到这一幕幕心里是极端难过的,因为无论观众是把自己代入yoyo还是代入十三,这样的情景都会让人心痛如绞,因为似乎厮守十年之久的亲密爱人形同陌路了,要归他人所有了,十年的感情和回忆就要终结了。
有观众在这一段看到的是心寒,对于十三行为的不齿。
开始我也感觉十三的表现不近人情,很反常,认为是编剧没有写好的缘故。
但如果结合十三本人的性格和他当时的心境,却又觉得看似不合理,其实很很真实。
前面我们说了,十三是一个优柔、被动的人,在任何事情发生时,他都没有立即行动的魄力,也没有积极争先的心态。
事实上,他是需要反应一段时间,等他的理智都认识到了该如何去做的时候,才会行动。
我们不能说这说明他何等差劲,而是性格和四十年的行为习惯导致的。
但是等他做出正确决定之前,别人就已经抢他一步开始行动了。
比如跳海救人,需要说明的是,在船上的他当时最大的可能是并不知道yoyo跳海是为了救他;yoyo遇险他也不是不着急,但等他打算采取行动时,林书浩已经过去救人了,我还能记得电影里他看见这一幕时失落的表情;去医院前,医生问谁陪着去,他正要张口,又被林抢了先,他只好把话咽回去。
而这有一个大前提,就是他真正相信了yoyo之前所说的林书浩是她男朋友,马上要订婚这样的说法。
因此,当林书浩一再抢先他时,十三无法提出异议或者去争抢,因为在他看来,林书浩现在才是yoyo的男友,而他在yoyo那里,已经变成了外人。
我相信这几个情境之中,十三心里也是很难过的,毕竟谁也难以立即接受自己生活了十年的爱人变成他人所有这样的事实。
当然,我们仍然无法完全为十三开脱,以上所有情节也说明了一件事:十三对yoyo的感情确实已经冷了下去,他不再像yoyo爱他那样爱yoyo了。
比如他最令人发指的事是yoyo在医院里,他未加闻问,却还和董怡吃蛋糕过生日,最后还差点晚节不保。
毕竟十年疲惫生活的阴影留下的消极影响太深了。
他心里对yoyo的感情需要唤醒。
而yoyo最后做的所有的事,确实起到了这样的作用。
有人奇怪,最后十三和董怡都几乎确定关系了,怎么一个烟火就突然改变了他的决定。
其实这体现的是十三对yoyo的感情逐渐唤醒的过程。
其实从头至尾,十三都一直在由于摇摆,这一点从未改变。
当他在酒店第一次看见yoyo留下的图案,心潮已经动摇;当他知道yoyo跳海是为了救他,心中绝不可能不感动,这时其实他的感情已经唤醒,所以才有了抱紧yoyo的一幕;但是这时客观环境又一次起了负面作用,董怡的出现,林书浩以男友自居的自告奋勇,再一次阻碍了十三感情的复苏,他再一次犹豫,把对yoyo的感情吞回肚子里,因为他觉得,木已成舟,他和yoyo不再可能了,所以才有了最后和董怡差点一吻定情的一幕,这时明显是理智战胜了感情,这也许是男人最大的问题吧。
但同时也说明,他对yoyo的感情的复苏程度,还不足以使他下定不顾一切的决心,直到最后那个烟花的爆炸。
最后的结局是董怡走了,林书浩也放弃了,十三找到了yoyo,他们重又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但是,以后的生活又会如何呢?
我们当然希望他们能从这次的风波中获得成长,双方都为对方做出改变,最后越来越幸福。
但是当伤痛逐渐远去,时间抹平了伤疤,日常生活再度来临,惰性会不会再次爆发,两人的缺点会不会故态复萌呢?
尤其是对于十三来讲,董怡可能会是他一生难以磨灭的记忆,从他最后送董怡走的时候留下的话都可以看得出来,毕竟这样一个女人是很难让人忘怀的。
在某些方面,yoyo可能永远都无法超越她。
假如以后某些时候yoyo表现不是那么令人满意的时候,十三会不会再次怀念董怡,在半夜里发出一声轻叹呢?
这些假设并不美好,却并非不真实,也许,这才是真正的生活,而不是完美的童话。
如果没有看第一部《我老婆不满18岁》,我估计不会关注这部电影。
这部电影就是普通的香港喜剧片,剧情简单的喜剧爱情片,100分钟左右的剧长决定了这部电影不会有太多的的悬念和曲折。
但是,看完整部电影,我觉得启发并不少。
爱情就是这样,一开始总是轰轰烈烈,每部故事的开始都是王子和公主,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随后的一切并不是如斯美好。
两个人结婚后,每天的日子都是柴米油盐,而不是琴棋书画。
柴米油盐只会缔造矛盾,摧毁彼此身上曾经熠熠生辉的东西。
但是,生活就是这样,在一起共同面对生活的波折,在一起共同面对彼此的缺点。
很多东西就像拿着一杯水,如果仅仅是1分钟,每个人都做得到;而如果拿一天,恐怕就得等待ambulance那熟悉的声音了。
所以,不会做饭不懂英文,只会每天疯疯癫癫的Yo Yo Ma一开始不会让十三张感觉到不愉快,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十三张这个教授却越来越无法容忍和不能接受。
这部电影,很大程度上,就是将十年前的美好拉到现在,让我们看看烛光背后的灰烬,看看桨声灯影里的阴影。
所以,第一部让我们看到的都是笑,没有思考也不用思考的轻歌曼舞,自然轻松和愉快。
但是,第二部,就像冯小刚《非诚勿扰2》一样,把喜剧的开头,用思索来加上了苦涩,让我们对这些美好开始思考,开始反思,开始理解,开始认识。
其实,董怡也好,林书浩也罢,就像空气里的细菌。
我们不会生活在无菌保温箱中,所以,每次得病的主要原因大多都是自身抵抗力的不足,而非环境的险恶。
如何斗小三,这件事情只有一个答案,就是让彼此对爱情对婚姻的满意度提高。
无论一开始恋爱,还是随后的婚姻,我们必须一直进步一直努力,无论何时都不能停步。
毕竟,“天”一直在变,所以“道”也就必须随着“天”而发生变化。
这部电影是温馨的,因为虽然它告诉我们生活是残酷了,是摧毁美好的利器。
但是,同时它也告诉我们,只有原配,在很大程度上才是更好的。
无论选择什么人,都会经历这悲苦和无奈的轮回。
而坚守和改变,才是最有效的武器。
十年前的《我老婆唔够秤》弥漫在整个中学时代的夏天,那时音像店租碟是2元/天,没有退押金就一直没去还,无聊时反复看了很多次,所有情节到十年后提起还能记得,也许很多人觉得奇怪,如此平淡的一部三星电影,为什么会在有的人心里格外特别。
大概就是这样吧,原本平淡的事物因为饱含了当初那些时光的记忆,才变得难忘,当《我老婆唔够秤》在我心里升等成五星电影的时候,随之升等的是那些怎么也回不去的青春记忆。
那些你以为青春散场后就再也见不到的人,忽然在某个转角又遇到了,你犹豫着要不要上前去打一声招呼,因为你不知道那人是否还记得你,也不知道,那感觉会不会让你心生逃避……就像十年后,即使有了《我老公唔生性》,也犹豫着要不要走进电影院,因为不知道即将到来的感觉,是不是变了味道……开着在线购票的网址,上豆瓣看了很多影评,参差不同,还是没有按下选座键,因为十年前心里的YOYO马如今已经是和郑中基离婚的蔡卓妍,十年前的十三张,如今已经是要和蒙嘉慧结婚的郑伊健。
而十年后的自己,过着和十年前预想的大不同的人生……可十年后的自己遇到了十年后的YOYO和张十三,到底要不要知道他们现在如何?
知道了之后,会不会就再也没有YOYO和张十三?
如果那样,我还是宁可永远都不知道他们“婚后”如何……就永远停留在YOYO做鬼脸的身份证照,永远停留在穿着运动裙和贝克汉姆签名球衣的教堂宣誓,永远停留在不小心摔碎的传家手镯,永远停留在大雨里的旋转,永远停留在发烧生病时的照料,永远停留在无论多少钱都要的机票,永远停留在扔了满地的论文纸,永远停留在“我是你老婆”的YOYO和十三张……
这部电影就应该在一小时二十四分时剧终!
两个人在一起首先要合适才能够长久,婚姻需要经营,但更重要的是选择。
两个人都重新遇到了更懂得自己的人,却还要紧紧抓着过去不撒手。
全剧看不出两人有多么相爱过,Happy ending不过是两人不舍得曾经相伴的十年中,那些割舍不掉的回忆。
和小伙伴一起看«未满十八岁»那年,我们年方二八,阿sa灵动活泼,伊帅哥木讷单纯,甜蜜温馨的爱情片段中却隐约透出种种错位。
清晰记得片尾yoyo那欢快的声音喊着,你捡到宝啦!
时光荏苒,四十多岁的伊面大叔的颜,不复十年记忆,感慨于岁月这把飞刀,片花的生日回忆却忍不住笑出了声。
有时候我们不忍舍弃的,或许只是那些回忆中的悲欢点滴。
可你还能确定,那就是爱情本来的样貌吗,还是仅仅是彼此的习惯,亦或是不忍心?
十年,他可曾宝贝过你?
男人和女人的不同,剧中概括得很透彻:其实问题不在于说我爱你的先后,而是男女双方对“我爱你”三个字的理解不同!
有心理学家把爱情分成:认知、感受和生理三个层面。
男人说“我爱你”多数停留在生理层面,而女人说“我爱你”是以认知出发,以承诺为主,是一种誓言。
但是男人往往很害怕付出,所以从感受层面来讲,无论男人说多少次“我爱你”,其实他们最爱的是他们自己。
以上。
十年前,我上初中。
在录像厅租了无数港片看,其中就有那部《我老婆未满十八岁》。
阿sa的清纯可爱鬼马搞笑让我对那部片印象深刻,有趣又感人的故事也让我在看后一直念念不忘。
但是我没有想到的是,十年后,我竟然看到了YOYO和十三后续的故事发展,也就是这部《我老公不靠谱》。
片名,额,着实有点雷。
仿佛是为了迎合大陆市场,起了这么个不伦不类的烂俗名字。
但是我们是为了怀旧的,同一套班底即使是只抱着情怀也不会烂到哪去吧?
所以,略过片名看正片。
开场。
我擦,这是DV短片的开场吗?
字幕简直比用会声会影做的还丑,我猜想剧组一定是拍到后面没钱了,随便找个会电脑的敲上去的。
(结尾字幕同丑)但是,但是当伊面和阿sa生活的场景出现的时候,那熟悉的老少配让我一下子忘了前面所有的担忧和质疑。
我知道,YOYO和十三的故事又要再一次让人欢喜让人忧了。
十年时光,却并没有让YOYO长大成熟,她依旧像小女孩一样热爱新奇和惊喜,每天不厌其烦地给老公着装打扮,扮护士学日本妹讲话求老公发钱,在一切派对上过度造型……她继续纯真善良讲义气,她会义务帮邻居带孩子把家里搞得一团乱,会为了给表妹出气把别人踹下水……有妻可爱如此,相信很多男士都梦寐以求,但是问题是,如此高负荷地度过十年,张十三累了。
四十岁的男人想要的不是一个麻烦不断的“女儿”,而是一个温柔体贴、会做“住家饭”的女人,那么董怡的出现让十三心动也是很有理由的。
董怡是成熟男人最爱的那种类型,美丽大方、风情迷人、贤惠体贴、善解人意。
她有见识,能就心理学的话题侃侃而谈,不像YOYO,英文信都看不懂;她有胆识,做模特考潜水执照样样在行;她上得厅堂下得厨房,一道提拉米苏就完胜了YOYO,男人的胃确实是最值得攻坚的阵地。
她与YOYO是红玫瑰与白玫瑰,丢弃哪个都觉得可惜。
对于男人来说,这真是让人伤脑筋的选择。
虽然董怡最后没得到十三,但她也只是输给了十年的时间,这一开始就是建立在不平等的起跑条件的竞争,YOYO赢在了情理之中。
一场危机让她及时长大,一场发烧让她清醒悔悟。
但是真正让张十三回心转意的,我却觉得,是她那终于会做的提拉米苏。
所有甜蜜的、苦涩的记忆都化为奶油咖啡巧克力,在唇齿间徘徊片刻,终于齐齐涌向最靠近心脏的胃室,在那里融化。
本片的配角也都好亮眼,王祖蓝的角色一定是处女男,刻薄贱嘴,从来不让你的话舒服落地好吗?!
郑欣宜的角色应该是金牛女,尼玛有了吃的忘了姐好吗?!
还有邵音音继《低俗喜剧》后再次登场也抢足风头所以,忘了弱智的片名和粗糙的字幕,我给这片打四星,和十年前一样,有笑有泪,被绝妙的结尾笑到不行,硬撑着回来搞出一篇字来才算完。
郑伊健帅气,角色的木讷和深情令人动容。
阿SA是鬼马搞怪的个性不改,片中率真的演出令人恍惚真有回到十年前的感觉。
百变大咖王祖蓝真是令人猜不透,在片中几段点睛的客串演出,既有爆点,又发人深省。
张歆艺的演出比较工整,知性女子的感觉很对,更重要的是,她演的这个“小三”完全不会令人生厌,反而有几分敬重与同情,虽然故事小巧,而且发生在香港地区,但很地气的。
对于婚恋关系中的男女博弈、斗智斗勇,有非常深入浅出的描摹,看过之后,绝对感同身受。
有过很多情感体验的人会有共鸣,没有太多情感体验的人会觉得赏心悦目,总之,这种贺岁片才应该出现在贺岁档。
10年。。。
居然有看出眼泪的地方 最近的泪点很奇怪啊 但依然是烂片。。。
应该是我老婆不靠谱吧。10年了,当人家老婆,依然没有长进。愣是给两口子各找了烂俗的出轨理由,剧情简直烂到极致!张歆艺怎么那么假啊!装模作样的!
此情此景 太适合了 哭了
这么雷的剧情,怎么还能一煽情就哭呢。郑伊健演的男人实在太极品了,一直替阿Sa感到不值。无奈最后编剧还是给了大团圆结局。看到10年前第一部的片段,想起小时候在电视上看到阿Sa演的剧就会很兴奋,勾起了不少回忆
啊sa哭着说的那一段...
3.5分吧 挺一般的 演员都挺好看的说
为什么伊面没有跳下去救sa,即使被拉住了,但是如果真的是爱的话,为啥不下去呢?我宁愿选那个傻乎乎等了我那么多年一心为我只爱我的那个小少年。sa床上的那段话真心感人了T,T十年了,小女孩还是没长大还是那个需要大人保护的孩子【哈哈哈,王祖蓝郑欣宜真是贱透了贾晓晨真是呆死了,草亮~!
郑伊健,蔡卓妍十年后装嫩卖萌失败,蔡卓妍越老越像谢娜,果然叫「娜娜」的都有点二。全片两大惊喜:1.张歆艺还挺漂亮的,果然成都妹子秒杀全场;2.王祖蓝惊艳出场,淡定搞笑点亮全片!
港式轻喜剧3星是标配?那王祖蓝超级抢戏+十年前第一部镜头闪回+片尾一幕幕笑料必须是4星~
從《我老婆唔夠秤》至今已10年,曾經的YoYo與張十三仍在,甚至曾經的校長都回歸了,所以,我看的不僅是一部電影,而是一份情懷,是一份回憶,是照鏡子一般看著另一個自己。就電影本身而言,俗套是最貼切的形容詞,但是因為十年時間的蒸發而為電影發酵,還是沒忍住在銀幕前哭了起來。
最近心情啊~……
没想到已经十年了,30岁已经离异的蔡卓妍依然如小女孩在过家家难免让人觉得不太舒服,倒是郑伊健见色忘义挺本色的,王祖蓝很抢戏,郑欣宜也开始显现喜剧天分了,希望不要辜负肥肥的在天之灵
★★☆,一晃啊,十年都过去了····
绝不要再相信任何影评人的话!看这些真是浪费时间!
浩南哥的二狗子头
王祖蓝太精彩了!!!能不能是他从头到尾演90分钟啊~
爲什麽人總容易對別人的愛情哭了又笑 難道你沒有嗎? 2013 02 20 定福莊
烂到一个无敌!一星给Sa,还是很少女的样子除了比十年前瘦了点。一星给片子里上一部的片段。郑伊健肥到一个不能看了英姿飒爽的浩南哥啊T T张歆艺做作得那叫一个天昏地暗念台词那个嘴巴还能再不自然一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