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5-27 21:49《忽然七日》(2017)。
电影前后两部分要分开看,前半段烧脑奇幻高分既视感,后半段青春少女晋江文改编的美版校园偶像剧,搭配仓央嘉措席慕蓉。
开头《土拨鼠之日》时空轮回的科幻感真吸引人,认认真真绷紧神经看着女主日子重复了没几天,后半程画风直奔流星花园小时代而去。
女主车祸离世,不甘的灵魂回来重复每一天,过足撕逼放浪的瘾之后决心当个圣母拯救身边所有人。
结尾救人段落真是天雷滚滚,就差飚出一句台词:不用谢,叫我红领巾!
女主素颜自带鬼片气质,化个坏女孩的烟熏妆倒惊艳了一把。
哎,多好的题材和梗,拍成格局如此低幼的小妞电影!
好片子,本来青春四溢也没什么错,成熟不是一蹴而就的,错就错在,如果你的意识范围弱小了,你的眼里就只有你自己和方寸之地,你就看不见,默默爱你的人,和共情别人的痛苦,荷尔蒙驱使的爱,和真爱,就差一个,become who you are,运用智力,不善用智力就愧为一个人类,既然一天永恒,各种尝试片中也都有隐喻,不过如此,有攻击性就把它释放出来,你还是你,就是你不用智力思考,就像蒙上了一层纱,总被生活中的各种力量推着走,生活就和你想象的越来越远,做好人,做正确的事,不做旁观者,become who you are不知道结局怎么样了,如果女主没死,今后她就会成为一个,一直在点亮别人的人,一直这样下去,幸福只是副产品,人生无憾了!
不喜欢这个译名,毫无质感。
数来数去都是六天,怀疑我的算数!
电影拍的很好嘛?
没有,没有惊艳到我的地方,唯一的是,我能听懂超过大概70%的对话,所以让我有莫名的好感,给了我继续练听力的巨大动力。
六次经过是这样的:第一次,真实事件经过第二次,女主自己能轮回,但是很怀疑,知道会发生车祸,只是提醒lindsay注意卡车,结局并没有什么改变。
第三次,发现真的在轮回,意识到自己应该阻止悲剧的发生,觉得任何的举动都与最后的结局有关,她能注意到的都在注意,认为只有自己能阻止这一切。
她没有坐lindsay的车,最后也阻止姐妹们去赴会,然而仍然有人死亡。
谈话中发现了lindsay与朱丽叶以前有矛盾,可是lindsay闭口不谈。
另外,她也发现罗伯特的举动跟自己在不在一个样,其实并没有多爱她,是对自己颠覆的一次。
第四次,发现自己仍在轮回,自己的任务并不是救下亲密的姐妹们,而是朱丽叶。
总在轮回,所以也就没有什么顾虑,索性随性一把。
有一句台词说,Maybe I was dead and in hell,Maybe I was alive and in hell。
发生什么事也都无所畏惧了,这一次主要是撕逼,让姐妹们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以此想避免派对上和朱丽叶的撕逼,和朱丽叶尽量缓和。
自己并没有阻止姐妹们发生悲剧,但是悲伤中发现爱自己的其实是Kent,我喜欢她说的那句“I LIKE YOUR ROOM”。
事故仍然发生,她没有看消息,也许姐妹们发生了事故,也许她们和朱丽叶都发生了,她的任务依然没有完成,这是观念转变的一次。
第五次,轮回依然。
这一次,她意识到了可能是lindsay的问题。
刻意没有上学,同家人一起吃饭。
老妈的一些话让自己觉得还是得做出一些事情,毕竟只有自己能阻止这一切的发生。
所以还是去了派对,没有撕逼,直接去了Kent房间,她知道问题出在朱丽叶身上,阴森的树林里没有救下她,但是知道了她和lindsay之间的过节和朱丽叶自杀的举动。
第六日,她知道了事情的全部经过,也终于预感到了自己的命运。
她是在不断地告别自己的亲人们中,度过了这一天,最后她如愿以偿,结束了这一切。
她死了,但她得到了重生。
其实,看完后我不知道导演想讲述什么,女主是善良的?
欺凌霸弱引起的巨大悲剧?
应该都不是,我没有具体的体会到,没有了解到着重复的一天是为了什么,是不是命运的绝对安排。
也许,这样的影片太多了吧,像《土拨鼠之日》、《明日边缘》,《恐怖游轮》也算吧,没有看到什么稀奇的地方。
《土拨鼠之日》没看过,《明日边缘》是看过的,都是为了一个目的重复死亡继续着这一天,新意确实没有,诚意也没看出多少。
写这么多,是为了女主的颜值和鼓励自己继续好好学英语,还有告诫自己人生不可能一遍又一遍地供你彩排,发生了就没有挽回的余地,也并没有挽回的必要,学着向前看吧。
说给自己,享受当下,也不要太懦弱,你不再是个高中生!
主线是救人性命,支线是收获自己的爱情。
虽然依旧逃不过宿命,但至少人生的观念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每一天,每一秒,每一念,都是一个轮回。
爱人如己,下一秒就是天堂。
爱家人,爱朋友,爱每一个相遇的陌生人。
感恩并珍惜身边每一次平凡又不平凡的阳光雨露。
不再浑浑噩噩的去过每一天,每一天,其实都可以是一次重生。
这,就是这部电影想表达的。
电影开头和结尾用了同样的方式来概括“Maybe for you, there’s a tomorrow. Maybe for you, there’s 1,000... Or 3,000. Or ten. But for some of us, there’s only today. And what you do today matters... And maybe into infinity. In the moment...”很喜欢这段话,他让我真正的开始思考,我们到底为什么而活。
电影主要讲述了十七岁的Sam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她与校草谈着恋爱,带着青春年少的自信和张扬,以为生活处处都是阳光与欢乐,而在丘比特日这一天,忽然的七日注入她的人生之中,不仅扭转了她的人生,还让她察觉到自己曾经的自以为是的无知行为给周围人带来的伤害。
她经历了:时间倒退的第一天,逃避现实的第二天,无力反抗的第三天,叛逆的第四天,感恩思考的第五天,学会控制的第六天,和发现爱 争取爱 得到爱 分享爱的最后一天
她在每一天中不断改变着,找到了那个最完美 最充实 最真实的自己。
与此同时她也学会了如何对待他人,对待每一个人。
人们常说人死前回在很短的时间内回忆起自己的人生,我相信,那些瞬间一定是我们最想记住的事情,最美好的事情。
而它们就是一切,它们无处不在,它们就是意义所在。
“Certain moments go on forever. Even after they’re over, they still go on. They are the meaning. ”影片的时候,被救下的Juliet对Sam说“You savedme.”Sam平静的说道:“No, you saved me”是的,Juliet把她从无限的循环中解脱了出来,也可以说,Sam把自己从无限的循环中解脱了出来。
这种死亡后又不断循环在同一时间点的影片还有好几部。
豆瓣上的短评实在过低了。
像这样类型的片子,既求同也存异。
前番正常的一天开始到死亡的来临,像是一场噩梦,但又残酷告诉你,这都是事实。
也许可以改变这一切,是否大家都不用死去,又过上以前的日子。
对家人凶厉,想和男友共处一夜的女主,一直说谎诬陷同班女孩的琳子,一个一直被女主冷漠对待的被暗恋的男生。
那个被流言蜚语备受打击的女生,像一个幽灵一样,穿着大套的白色裙子,头发蓬松,乱糟糟的,画着奇怪的画,总是一言不发。
整个人被包裹起来,每天接受着别人的冷嘲热讽,小心翼翼活着。
一个女同,被人歧视,在厕所墙上刻着难听的话。
她做了那么多努力,可每天还是一样重来。
她打算做些疯狂的事,穿着成熟,和朋友闹翻,在课堂顶撞老师。
第一次她敢于撕去平常附和别人的友好假面。
她看到被欺负的女孩在画室孤单画着抽象的画,她心里感到了难过,之前在聚会上那么多人对她恶言相向,对她丢掷驱赶,完全的恶意,实在令人寒心。
第一次她走近女同,向她致歉,并且互换鞋子。
有些路。
若不曾走过,真是无法感同身受啊!
第一次她了解他,真正的爱意不是他人趋附,攀比,甚至只是想占有你的身体的人。
而是他愿意做你的英雄,永远保护你。
永远诚意倾听,永远带着阳光。
有些永恒的,是在重复继续的时候,记住的时光。
那既然怎么都是一天,为什么不对周围的人施以友善。
对家人更多的关怀,对曾经当过“坏人”的自己进行反思考量。
“专注做一件好事,看它能带来什么”,这是母亲对她说的话。
再次她来到聚会,看到房间里的那句话“做真实的自己”,现在看来比第一次更加有感触吧!
以前的男友,是不是因为很多人喜欢他,所以她觉得喜欢他也是自然的,朋友说一些观点,是不是只要赞同就是一起的好伙伴了。
自以为是的顺理成章却变成一把利刃,毫不见血却可以击毙一个人,然而当事人并不愧疚悔改,反而觉得这是应当的,所以这种无形杀人最为残酷。
第一次她劝说朱丽叶失败,她背后痛苦里背负了多年的谎言,太多的群众被造谣联合起来把她像疯狗一样摒弃。
她也许打算痛快把这些人骂一顿,然后选择死亡,逃离痛苦。
第二次,她再次醒来,不再慌张,不再恐惧。
对家人表达爱意。
对早晨新鲜的空气和树上悬挂的露珠保有感恩。
对朋友倾诉她们的优点。
在玫瑰修剪处,对送予的人表达善意。
对渣男友说分手,对朋友的起哄嘲弄进行阻止。
她尽管说了解朱丽叶的痛苦,但也无法阻止她那颗绝望的心。
在朱丽叶自杀的时候,她推开了她。
朱丽叶和她才得到真正的拯救。
一直觉得朱丽叶,就是女主的替身。
只不过朱丽叶早些认识琳子,帮她背负了痛苦。
女主在活着的时候,与好友混在一起,主导的琳子虽然也是个可怜人,但是她坏在把这份对自己的可怜转架在别人身上,即使那个人是好朋友,但是只要保护了自己,自己仍光鲜靓丽,高人一等。
这部电影还算温情,可能是在后面部分,萨米对母亲说我爱你,和父亲妹妹拥抱。
明白世上存在该如何做好自己。
有些表面的华丽,只是浮云而已,自我认识和肯定才是最后救赎的意义。
在国航的飞机上看了这部《忽然七日》,因为之前我买了这本书,死活读不下去,我一个中年老阿姨,一开篇跟我说高中生那点儿乱七八糟的,有点无趣。
高中生的事儿想要有趣可以去看《the skins/皮囊》,对于中国初高中的价值观来讲还真是wild,我很喜欢,基本上学生之间的事儿都讲了,fuck来fuck去,一时脑热干些蠢事儿,霸凌一下同学或者老师。
当然,作为学生这个角色,最被忽视的就是学习本身,这些美好的青葱岁月都用来“混”了,是不是经历了这样的事儿,才能心甘情愿长大?
才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说道“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忽然七日》的女主Sammy给了很好的诠释,正常的一天,她对母亲、妹妹冷淡苛责,和自己的姐妹淘讨论羞羞的事儿,为了巩固友情,一起霸凌Juliet,疏远幼时的伙伴。
当自己陷在2月12日这一天的时候(怎么那么像《土拨鼠之日》和《忌日快乐》,这剧很让人跳戏。
)一遍遍的死而复生,从感到惊悚、无力、反抗到最后的接受和改变(往好的方向)。
她意识到自己对父母妹妹缺乏沟通,对朋友从对立到欣赏,对Kent(幼时的伙伴,憨厚善良,但是不够Cool)冷漠到欣然接受,和渣男Rob分手,最后用自己的生命拯救了一直被霸凌寻求自杀的Juliet。
Juliet对死的决绝真是令人叹息,曾经的好朋友为了保护自己把糗事儿安在Juliet身上,从此开启了全员霸凌,没有人理她,包括Sammy,多次的死而复生,Sammy终于意识到Juliet其实并没有伤害过任何人,她不该受到如此的对待,但语言的劝说是无力的,在Juliet冲向卡车的一瞬间,Sammy用自己的生命挽救了Juliet。
当语言无力时,行动是最有说服力的。
电影还是很有启发的,拍的也不错,当我们沉浸在固有的行为模式中,我们就像给自己上了枷锁,看不见默默爱我们的人,人云亦云,对自己的恶行没有觉知,在歧途上越走越远。
Sammy也是一天天的往复中,最终才意识到自己能让她人过得更幸福,放下自我为中心,而她自己最后也得到了解脱。
之前买过这本书,觉得作者脑洞挺大的,女主一直在重复死亡那天。
作者之前写了《爱是一种病》,脑洞也是很大,表白作者❤忽然七日,我买回来其实一直没看完,只看了开头一点点,也是拖延症挺严重的,幸好它出电影了。
你可能还有明天,3000天,1万天,但是我只有今天,我今天做的每一件事,说的每一句话,都会带来蝴蝶效应。
女主后来发现她不管怎么做,都摆脱不了这个循环,她索性就做点有意义的事:陪她妹妹玩一天,和爸爸妈妈朋友说爱他们,敢于对强制的琳子说她做的不对,不再因为面子和校草在一起而是选择不好看的竹马。
最后救了朱丽叶,成功的打破了循环。
“你为什么不告诉我你爸妈离婚了?
”“因为过去了。
”“但是这件事到现在都在影响你,而你是我最重要的朋友,来,抱一个。
”
即使不是死亡循环。
每天过的日子,是不是昨天、前天的重复。
即使变换着心情、喜、怒、哀、乐分别的过着某一天。
是不是还是同一时间、同一位置起床,生活压力太大,我们甚至自己都不认识自己,忙碌的过着同样的一天,却没有时间思考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自己喜欢什么,为什么风景秀丽的地球村,我们却没有心情、时间去欣赏。
女主照片电影给我们的答案:become who you are.面对家庭,我们是不是对家庭缺少了关爱,是不是失去了我们应该组成的部分。
做好家庭的角色。
面对朋友,我们是利益的伙伴,还是生活的助手?
我们真的关心过自己的闺蜜、兄弟?
他们是怎样的家庭?
他们遇到怎样的烦恼?
对待朋友,我们要选择肯定、帮助和关心。
面对男朋友/女朋友,你们是怎样的情侣关系?
是不是你的伴侣?
是不是心里真的有你,还是一场娱乐、逢场作戏?
选择真的能让你幸福的人吧。
面对敌人,他是不是 真的是你的敌人?
他真的跟你有仇吗?
你们是怎样的矛盾?
能不能化解?
为什么要伤害一个跟你没有关系的人呢,又为什么要让一个跟你没有关系的人仇恨你呢?
也许,生活上,我们因为利益而不得不与谁为敌,但尽量化解矛盾吧,至少,他不会恨你至深。
不管电影想表达什么,希望大家有机会能停下脚步,静下来思考一下,怎样做想做的自己。
我赌上看原著花费的无数从12岁第一次读,到现在至少二十遍的时日,拒绝这部电影的政治正确性。
我拒绝在四人组中,出现亚裔。
因为我坚信Sam和Lindsay她们这么不在乎他人看法、这么以取笑嘲讽和恶作剧为乐的“Mean Girls”组合,不可能接受一位亚裔女生。
潜意识里,我一直觉得Ally是个有着大大胸部但还童心未泯,对环境有那么一点上心(尽管总是戏谑地跟朋友提起但自己在家应该也会上网搜索纪录片看吧),可能还扎着棕色双马尾的女生。
因此我拒绝。
我拒绝Sam的单纯。
因为我坚信她深知被欺凌的涵义从序言中提到小学同学涨成紫色的脸,到第三天凌晨她与琳赛关于往事的交谈,无不彰显她们生活时代的“残酷”。
那是不亚于Carrie的残酷。
可她们不同于Carrie的那群恶毒无脑的同学们,因为她们之间十分美好,可是这种美好必须建立在某种“剥削”制度上,这是她们抗拒不了的,“欺负或者被欺负”,Sam总是有种深切的无力感。
直到时间的回溯让她从各种意义上真正明白,“永远都不晚”。
她本身就是矛盾的、敏感的、主动去体味这一切的,这才能让她对Kent如此动情,在生命最后时刻对一切都有大彻大悟的平静。
因此我拒绝。
我甚至拒绝她的手机封面(那个圆圈图案绝对应该被换成她们四个人的合照),拒绝鹅头角的样子,拒绝那些我潜意识里早就指定好模样的地点、人物和场景。
最重要的,也是最政治不正确的便是,我拒绝肯特。
“他本可以表现出可爱的一面的。
”当看到镜头中出现的那个设定是肯特的人的身材和脸的时候,我发自内心的拒绝。
因为自从初一,肯特便是我的梦想。
他是特立独行的,他是可爱的,他是坚守原则的,他是永远会记得Sam的好的,他是永远接受和理解Sam的内心矛盾的,他是那个使用豆袋椅的男生、那个会帮Sam盖好毯子的绅士,他的吻与呼吸是“第一次和最后一次”。
我知道电影中让肯特(而非演员本人,我没有资格评判)显得不那么帅,是一种增加电影深意的策略。
但是,天哪,他明明是很好看、身材也很好的男生啊。
毕竟,“他的眼睛是青草的颜色”,“他绿色眼珠里的金色线条,就像车轮上的辐条”。
“他的眼神每射过来一次,我就恍惚觉得整个世界都消失不见,只剩我们俩,站在一片明亮的绿色田野中央。
”他,政治不正确地说,必须是一个好看的人。
要不然,恕我直言,对Sam来讲他只能是备胎,同时他也无法拯救Sam。
更无法拯救那个12岁时被排斥的、躲在图书馆一个人看书看到眼泪鼻涕留整脸的小姑娘。
我突然意识到,那本书籍对我的影响,正是我希望它能够作用的那样,足够把我拉出自以为的生活的深渊,奔向有能力去爱和认错的天堂。
同样地,对于第一次观看电影的那些人其中可能有和我那时一样大的孩子-他们心灵中留下的小小痕迹,也会是那个黑发的Ally,那个单纯的Sam,那个萧瑟的鹅头湾,那个身材微胖、有点囧的肯特。
电影与书籍是很不同的两种媒介,改编本不等于忠实地“再现”。
因此,虽然就书本体现的意境和深度我无法对电影表示满意,但就电影本身来说,已经是很棒的故事、拍摄和出演了。
我真心地希望更多人看到这部电影,并且能够去看Oliver的原著以及其他书籍。
我也会感激这样的故事曾经带给我的救赎。
相信电影能够让更多人体会到更多不同的情感。
高中时看了这本书,如今看完这部电影已过去了四年,许多的事,许多的人怕是自己经历过才知道冷暖。
无限循环梗,前半部分一般,女主是个叛逆女高中生,有着一群存在感很强的闺蜜团,重心在吊男人博喜爱上。然后同一天无限循环,女主开始意识到了自己的过错,意识到了对别人造成的致命的伤害,意识到了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东西:家人,真心对自己的男孩,善意。后半段开始温情+感动走向。同性恋女孩的话很对,“你们只是我的高中记忆,以后我根本不会记得你们是谁”,所以她心态还是可以的。朱丽叶说的真相很真实,女生的友谊很容易因为你知道她太多秘密而由闺蜜变成敌人。最后的那一天,女主开始好好对父母对妹妹、对闺蜜、对一直喜爱的男孩,以自己的死去救朱丽叶。要珍惜生命中能够让你反思自己的机会,每个人都是独立的存在,不要有意无意去伤害任何一个人。
时间都是浪费掉的生命啊
美版蓝光原盘
自己与自己的初恋50次?罢特!音乐还是很不错的!
照抄土拨鼠日
最为触动的是她开始留意生活,而她本身也足够好了,对于她之后的改变。拯救朱丽叶,拯救我们自己。片头实在让人不得不想到土拨鼠的一日,只是还是走向不一样。她也不再对妹妹说不要动她东西,跟家人尤其跟妈妈也更近,更能表达爱更能感到美好和温暖这本身就是很棒的事,“是你救了我”。
时间循环模式随便拍都不会太差。迷幻的配乐蛮讨厌的。
关于校园霸凌的故事,不算差,但也没多好。演员很美
谁都没拯救到,还搭掉自己一条命,搞毛?PS:挨欺女自杀还要随机拉一车人陪葬,如果是报复还能接受,然而并不是。
比忌日快乐好看
愿每天醒来,你都能醒来的时候不迷茫、不愤怒,知道自己要去哪里;愿每个当下,你都能遵从自己的心意,不盲从、不怯弱,认真地做自己;愿每个瞬间,你都能真心实意关心别人,对爱你的人说我爱你,不论你怎样,然后拥抱他亲吻他,感恩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前段平庸,后面还可以,后半部分才扳回来,可以叫致青春
比想象的好,但是看完心里还是有点不舒服的感觉。。除了女主之外的三个分明就是碧池啊为什么最后是女主去死。。。
看过小说来这里签到电影
被半年前的预告片骗来看了,女主发现自己能轮回之后,想象力也是太贫乏,是剧组为了省钱?
论校园暴力的恶劣影响?和呼吁青少年发现家人朋友的美好😂😂😂果然是适合高中生看的畅销小说改编的电影吧
这种土拨鼠剧情实在太多,多的就像当初的神经分裂剧情,但去年韩国的《一天》美国的《忌日快乐》还算拍的不错,这部《忽然七日》就实在糟糕透顶,剧情拖沓沉闷不说,光是主角回去拯救同学的剧情就实在是没有一点的新意。编剧的出发点是好的,希望一次又一次的回归来改变自己,去发现身边美好的东西,但出发点好不代表拍的就好,没有悬疑没有惊喜看到结局就剩下一脸懵逼。
你都开启无限循环模式了,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去撕个逼。智商啊!
设定很类似于《土拨鼠之日》,只是它关于青少年,关于校园霸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