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受众甚小,不喜勿入,入后勿喷,谢谢合作。
想到法国你想到什么?
浪漫?
舌吻?
萨科齐?
卢浮宫?
凯旋门?
埃菲尔铁塔?
文艺复兴?
最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
还是香奈儿?
这是第六十二届戛纳电影节的闭幕影片。
讲的纯粹是香奈儿和音乐家斯特拉文斯基的一段短暂的爱情故事,甚至这到底算不算是爱情恐怕都没人说得清。
抱着见证香奈儿品牌崛起或是学习香奈儿商业头脑的人,亦或是想看一部诸如《穿普拉达的女魔头》类电影的人还是趁早打消这个念头的好,一部压抑的爱情片而已,香奈儿五号的诞生,一些服饰及首饰都是影片中的配角。
除非你真的是香奈儿迷,或正迷失在一段三角关系中,或者刚被劈腿,否则不建议你尝试观看此片。
所以后文也并不以剧情为主,此篇影评主要是借题发挥。
她是最了解他的人,她是他最好的乐评人,她帮他修改乐谱,她说恋爱很幸福,但是结婚生子后爱情便变了质,她低调内敛而保守,她患了重病,她是青梅竹马的原配,她敏感而体贴,她害怕,她恨自己的身体状况让她没有竞争的本钱,她只求她不干涉他的音乐,因为音乐是他的一切,但她又以子女为牌,希望她离开,她是嘉芙莲。
她喜欢他的音乐,她前卫而活泼,她说我要资助你,她说我只爱黑色,她设计出朴素而大方的黑白花纹,她家中摆着陶瓷与佛像,她自信而进攻性强,她从不觉得内疚,她的设计便是要把女性身上的束缚全都剪掉,就如影片开始她对束腰所做的一样。
她是独立的女强人,她不要做情妇,她要占有一切,她是可可香奈儿。
斯特拉文斯基与香奈儿同是进步的打破陈规的现代艺术家,所以惺惺相惜,他们干柴烈火,一拍即合。
谁让艺术家大都是自傲而得不到世人承认,都是对生活的爱太多同时却又总是寂寞和不安,以至于喜欢处处留情,这让三个人的生活都处于阴暗之中,也让整部影片越来越压抑。
首先影片以极其怪异风格的音乐剧开始,应该是斯特拉文斯基的早期作品吧,观众闹翻了天,唯有香奈儿坐于其中,一切了然的看着这场由自己将来心爱的人的作品引起的闹剧,睿智而镇定,带着欣赏。
如果让你去欣赏影片开始的音乐剧你会如何?
我想大概是低头忍受,想着下次再也不来了吧。
芭蕾舞或者类似的高雅艺术到底有多少人能真正欣赏的了呢,或者说我们没有必要用高雅与低俗来进行分类,喜欢的便是好的。
认识一个人酷爱《天鹅湖》,每次演出都要去看,自己家里还屯了很多碟,很不理解,我看过一次便好,知道到底什么是芭蕾舞,什么是天鹅湖,于我来说已经足够。
这也是我下文的一切内容的态度,你可以不懂不喜欢但不能不知道不尝试,不能妄自菲薄,不能把自己的感受强加于人。
过于先锋或是现代,快时代太多便脱离了整个社会,与落后也没有什么区别了,都是要被批判的,最好的便是快半步或一步,那样人们就会认为你是引领潮流的人,是先知,是精英。
你可以不看篮球,不懂什么是走步,但你不能不知道科比詹姆斯,不能不知道有个神叫乔丹。
你可以不看足球,不懂什么是越位,但你不能以为大罗小罗小小罗是一个人,不能以为巴萨会得世界杯。
你可以不爱慕虚荣,不追求时尚,你可以买不起,你可以仇富,但你不能不知道prada,lancome,CK,gucci,armani,hermes,versace你还要知道lv,chanel,dior已经在外滩全面登陆,开始了争夺时尚霸主的战争。
你要知道当你女朋友逛only的时候你可以去旁边的jack jones。
亦或者,你该知道有一本杂志叫《vogue》。
你要知道四十年前有个时尚女王叫Coco Chanel,而后来又有一个女王叫Miuccia Prada,你要知道有一个天才MC Queen近来刚刚陨落。
你要知道神一般的香奈儿五号在香水界的霸主地位无人能动摇。
你要知道有种高贵的雪靴叫UGG,而不要以为那是毫无特色的便宜货。
你要知道别人脚下看上去只有几块塑料的crocs拖鞋也许比你脚下的李宁还贵。
有些东西你就是要知道,而知道也已经足够。
你可以不爱音乐,但说起小提琴你该想到有个人叫帕格尼尼,说起钢琴你该想到有个王子是李斯特,说起萨克斯风你该知道天王肯尼基,或者还可以想到他与安以轩的绯闻。
说起肖邦你该想到波兰的天才而不是周杰伦,说起交响乐,你该想那些城市,维也纳,波兰,德国……说起歌舞剧你该看看《天鹅湖》《猫》《胡桃夹子》。
说到流行界你该知道麦当娜的教母地位,而不是只为lady gaga惊叹。
你该关注格莱美,就像你喜爱奥斯卡一样。
之后你又会知道马友友,知道谭盾,知道朗朗前其实还有个李云迪。
你可以不爱动漫,但你要知道幽游白书在那个年代的地位,或者,如果你恰好看过并深爱《JOJO冒险奇遇》那请你一定要联系我,很愿意和你交流。
你要知道火影忍者或是钢炼,犬夜叉或是死神,海贼王或是棋魂,你可以爱《柯南》但你也该看看《福尔摩斯》或是《金田一》。
甚至,你该知道最近火热的所谓的日和是什么,然后你便了解什么是KUSO,或许你还可以联想到夏达,知道什么是JUMP。
你可以不爱电影,但你要知道《阿甘正传》与《泰坦尼克号》。
你可以不喜国产,但你要知道中国的几代导演到底如何划分,你要知道辉煌的八零年代的香港电影甚至可以媲美好莱坞,你要知道宝莱坞产量比好莱坞还大。
你可以不爱看书,但你至少要知道王小波,这是装2B的基本,你至少要知道柏杨,这是装愤的理论基础,你至少要知道韩寒郭敬明,这是装年少无知可以犯错的证明,你至少要知道张爱玲三毛或是安妮宝贝,这是走进感性人的法宝,你要知道川端康成……在这个领域你要知道的还有太多,举不胜举,不举也罢。
你可以不喜欢外语,但你要知道别人对你说I’m sorry你该回you are welcome还是it doesn’t matter,你最好知道danke,知道merci,Bonjour知道bravo和encore如果再知道cest la vie与déjà vu便更好不过了。
多会些外语没有坏处,君不见全世界人都在取笑美国人只会一门语言:在英语里,会说三种语言的人称为三语人(Trilingual),会说两种语言的人称为双语人(Bilingual)。
那么什么是只会说一种语言的人呢?
那是美国人(American)。
你可以不喜政治,用一句莫谈国事来掩盖自己的无知,但你要知晓当今国际形式,知道到底什么引起的经济危机,到底什么是GDP什么是CPI,知道我们到底有没有通货膨胀。
你可以不玩dota,甚至鄙视玩物丧志的青年,但是你要知道什么是dota你要知道游戏规则,知道它到底哪里吸引人,因为也许哪天你喜欢的女生就会好奇的问你为什么男生都爱玩,而你不该说我不知道我从来没玩过。
你可以不看ADULT片,甚至鄙视无端纵欲的人,但是你不能一次都不接触,因为那样会发生结婚十年未有子嗣遂去看病还是处女的人间惨剧。
你可以不爱打架,鄙视暴力,但是你至少该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男生该知道拳打下巴耳根间,女生该知道插眼崩头踢小鸡的防身三要术。
都德在《最后一课》中说,法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但是很多人不知道,他会说的只有法语。
有时候我们知道的少,了解的并不深入,但是知道和不知道便是质的差别,也许可以决定你在天堂还是地狱。
有时,知道已然足够。
因为这一切一切都是你一辈子的本钱。
看过这部电影我又复习了下关于香奈儿品牌的资料,还查了斯特拉文斯基的资料,于是我的不多的常识里又加进了一个伟大的音乐家,可能我过几天便会忘记他的名字,但以后当别人提到香奈儿的时候我便会想到她的这段爱情轶事,便可以与人谈起曾经有这么一个伟大的作曲家。
而看过这篇评论你该做什么?
看这部电影你是为了香奈儿而来么?
那如此压抑甚至有些后现代风格的两个小时的关于三角恋的影片肯定会让你失望。
你是否会把前文中提到的你感兴趣却又不知道的东西百度一下,为以后的一切做好准备呢。
我们总是在需要的时候才去学习,但为时往往已晚,这次学到的东西往往只能下次用到,而下次要用的又要推到下下次。
只有时刻积累时刻准备你才不会当用到的时候才去后悔,再去扼腕叹息。
香奈儿说用错香水的女人是没有未来的,我想说,没有常识的不注意积累的人也是没有未来的。
最后以一句台词结束——妖魔当前该如何?
抵抗?
不!
歌唱!
她不性感,她不裸露,她不温柔,可是她最时尚,Coco Chanel。
对于同时代的女人而言,她是先锋,不管是外表还是内在。
对于同时代的男人来说,她是毒药,充满诱惑,有着征服的欲望,但是很危险。
这是部诠释的比较好的片子,那些简洁却优雅的服装,那些充满情欲的画面,这是真正的法国片,缓缓行进中给予你震撼。
因为来自是一个真实得故事,两个名人之间得故事。
电影像是一件流水账,只是告诉人们发生过什么事情。
没有细腻得人物刻画,好多桥段忡忡而过,香水5号更像是一个广告,和片子本身得联系很少,只是在时间上有逻辑关系而已。
我不喜欢这个女演员得表演,总体太说看完没什么味道,还不如看书
Coco是个独立的女人,娜迦芙何尝不是呢?
当表面脆弱的娜迦芙问斯特问夫斯基,他有没有爱过coco的时候,作为丈夫他没有回答,无法继续正式妻子的眼睛,慢慢低下了头颅,是不敢还是不愿,还是不想?
电影没有给出正面的答案,但是这却从下一个镜头,斯特问夫斯基卖力的做爱,旺盛的占有着coco的镜头中窥见一斑,也许,斯特问夫斯基根本不认为这是个问题,他不想做出选择,为什么要做出选择呢?
妻子娜迦芙是她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知趣上的伙伴,坚定的支持者,更何况还是他孩子的母亲,让他如何选择放弃她?
如何可以无视她的哀伤,她的痛苦!
可是coco,那个不用言语只用眼神就可以交流的神秘女子,那个让斯特问夫斯基既无法控制自己,无法不看无法不想的女子,那个让自己重新燃起欲望想要得到,但是,却无从征服的女子,她像是一直倔强开放的玫瑰,高傲自信的绽放在哪里,她选择爱谁,也同样要求平等的被爱!
coco让斯特问夫斯基着迷,似乎更单纯些,就算斯特问夫斯基接受了coco的邀请住进她的别墅接受她的救济,但是也是一种他靠近她的方式,如果可以选择也许斯特问夫斯基不会选择这样一种方式,不过只要有机会他不会放弃靠近她!
她有魔力吸引着他!
他没有办法逃脱的女子!
斯特问夫斯基不想选择,在他的内心深处也许这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为什么要选择?
他爱妻子,他也爱coco,这两种爱也许有不同,但是这都是爱,既然就算是秋天也不是所有树木都枯黄,大自然也允许松柏得苍绿,为什么不能让我同时拥有她们?
在一个女权主义者看来这是很自私的想法吧!
在道德家看来这是种很不道德想法吧!
可是这种梦想这种期望在艺术家的世界中思维中,却屡见不鲜,最有名的大概就数萨特对波伏娃的感情吧!
萨特需要波伏娃是作为伴侣的需要,但是他还需要有一个人扮演他爱人的角色,这个角色没有一个独立的女人可以胜任,所以他在很多情妇中拼凑出一个爱人的形象来!
当然也许萨特不会知道后期会有一个完全符合他目标的美国女子可以让他去爱,而且也能爱他!
这对于他们也许真的是无可厚非的事情!
但是对于女人,即使她不是女权主义者,但是只要她向往爱情,纯粹的爱情的女子,爱着的女子来说,却是如同凌迟般痛苦的事情!
在这部片子中三位主角都很不错,俄罗斯的妻子,忠贞的教徒,如海般清澈的蓝眼,她洞察着,旁观着,痛苦着,因为他不是第三者,她却又是他们之间爱情的第三者,作为深爱自己丈夫的妻子她不能做到熟视无睹,她无法关闭自己的感觉自己的思想,她敏锐的扑捉到的蛛丝马迹都在告诉他丈夫的背叛,对爱情的背叛对家庭的背叛,她与他走过了他之前生命那么多的岁月,经历了那么多欢乐与哀伤,以自己的方式守护着他,守护着他们的爱情,他们的家庭!
可是他却背叛了自己,她说闻见了自己枯萎腐败的味道,因为女人认为男人是喜欢生机勃勃的春天,万物复苏一片盎然,是呀!
有谁会喜欢衰败的秋天呢?
索然无味一片萧萧呢?
她没有自信了,她已没有爱情,她选择了离开!
她很伤心吧!
毕竟她除了他一无所有,她的生命只为他而存在!
这样的爱情崇高吗?
伟大吗?
值得吗?
也许没有亲身经历的人无法说三道四吧!
只是我想说这很需要勇气,需要下很大的决心!
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做到的!
也没有理由要求任何人做到!
如果你要求你的爱人为你做到,哪么请扪心自问你自己能做到吗?
Coco本片理所当然的女主角!
她是现代的,直觉的、敏锐的、果断的、强势的,甚至是苛刻的,这从她在工作日中的行事作风可以看到。
你看不到她温柔小女人的一面,黑白分明的装扮,黑白分明敢爱敢恨的性格,她不祈求,她凭自己的直觉决定一切!
她的直觉告诉自己她爱上了斯特问夫斯基,斯特问夫斯基也爱她,她穿上华贵的晚装去和爱人共度春宵!
没有话语的倾诉,没有魅惑的引诱,她直白将自己的胴体展现在他的面前,像是在说我就在这儿,你不是想要我吗?
正好我也想要你,来吧!
她不需要什么过度直接插入,就像影片中的那条深深地森林之路一样,就在那里存在着,等着你的进入!
你看不到前方会是什么,但是你想一探究竟!
接下来就是你想一再深入的问题了!
不知道这世上真的存在了许多的如果和也许会是怎么样?
但是我们应该也不会忘记在这一幕之前,coco拿出珍藏的钥匙打开的那扇门,开启的回忆让她泪流满面的样子吧!
女人再坚强都会有脆弱的一面的,只是她愿不愿意在人们面前表现而已!
不表现也不等于她不需要或者说她不在乎!
真的爱一个男人的女人又怎会愿意与人分享无法得到全部呢?
其实不仅是女人爱人也是一样吧!
在斯特问夫斯基看着别的男人再给coco献殷勤的时候不是也无法容忍吗?
在精神层面上来说,娜迦芙却是依靠斯特问夫斯基存在的!
coco和斯特问夫斯基旗鼓相当,他们都是独立的冷静的,coco知道丈夫对于娜迦芙对于她的家庭意味着什么,斯特问夫斯基知道coco需要的是什么样的爱情后,当他知道无法给予她时,也没有强迫她接受,也许他内心深处不认为能逼迫她接受吧!
他放弃了他们的以后,放弃了将来的如果和也许!
但是就算到生命的终点,两个人也无法欺骗自己,无法说没有爱过对方,只是这份爱无法成全!
她秘密的开在两人的心底,像是白玫瑰,洁白淡雅也浓烈也有刺!
整部影片将COCO的魅力表现极致,将她的个人风格凸显在她的别墅设计中。
这一位经过岁月和个人经历及战乱和对当下人的品味的思考中仍坚信自己的选择,并且是一位独立的相当自信且有魅力的女人。
导演不但叙述了COCO的一段爱情故事,更加表现在COCO的个人价值上。
让人们更了解COCO的个人欣赏观。
当电影序幕拉开在COCO和将军情人的最后一幕,序幕也拉开了一段在当时年代下人们对事物和欣赏角度的偏激(第一场舞台剧),然后跟着COCO的形象,电影前的我看懂了导演所要讲述的——coco的个人审美和当时的年代的相互考虑下诞生了CHANEL的品牌。
她是第一位将男装带入女性服装的先锋人物。
她也是一位尊重自身的有个人价值的女性。
让我不禁赞叹COCO很酷。
这个女人一开始就抓住了我。
那一出后现代的音乐剧让所有人丧失耐心,只有她端坐在那里,仿佛真正进入他的世界。
她的眼神如此坚定,如一束光,穿透荧幕打在我身上,在昏暗的电影院里,我突然有股窒息感。
紧闭的红唇充满着欲望,掌控和一股对言语的不屑。
真丝白裙搭配黑色光泽的珠链,周围顿时黯然失色。
她是爱他的。
姿态孤傲如她,也仍然主动递过自己的联系方式。
艺术的创新需要怎样的坚守和支持,她比他更能体会。
所以才如此惺惺相惜。
“我愿意资助你”其实潜台词是:我欣赏你的坚守,我也明白你的苦。
他当然是懂的。
上帝早已安排好了人生每一场的相遇。
只是每对恋人因相互吸引在一起,却因相互了解而分开。
在20世纪初,若不在乎舆论的压力道德的束缚,需要的不是一般的勇气。
即使如今百花齐放的年代,我那不符合主流的人生观都时常动摇如钟摆,而那时,她已然美丽独立强势,专注设计,追求爱情,没有丝毫踌躇。
我想穿越时空和她对话,我想知道她强悍的气场来源于多少找不到答案和出口的夜晚。
什么是道德观?
若你知何谓不可替代的激情,你就不会在用底线去衡量那些出轨。
所以,面对他的妻子的质问:“难道你就没有羞愧感?
”时,她的眼神有一丝闪烁,但很快就恢复惯有的自信。
她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
她一直知道自己要什么。
这样的人为何要内疚?
为两情相悦愧疚是残忍的。
但是畸恋的结果是一定有人会日渐变得如同困兽。
毕竟希望得到认同,是流在每个人血液中说不出口的渴求。
于是便有倔强。
争执。
夜深人静彼此纠结的试探。
软弱的人总是先投降。
他不知道结果,也找不到出口。
她却清醒,一直清醒,始终清醒。
邀请剧院老板晚餐,暗自赞助演出,默默替他打点好一切。
无条件的默默。
无人知的脉脉。
过于清醒的人会格外寂寞吧。
演出如同预知的成功。
他终于扬眉吐气。
他在台上注视着她,百感交集。
她在台下,仍旧如同第一次,端坐在那里,欣赏。
欣慰。
告别。
你说,人生若只如初见。
该有多美好。
很多年后。
每一句“多年后”都透露着一股美好的伤感。
那些暗流汹涌的爱,那些激烈入骨髓的爱,那些挣扎的蛊惑的沉迷的爱,都成往事。
她回到最初的房间,轻躺在床上。
他从夜半中醒来,独坐在床边。
他们也许在同一个城市,也许相隔南北半球。
用不同的心情去怀念那段相同的往事。
有位比我年长几岁且颇有几分姿色的职业女性,社交范围甚广,曾带着语重心长的口吻对我说:男人大小有点成就的,感情上都很难做到专一。
这一体会大概是源自她不断被这些有妻室的“成功”男士们示好的经历。
那时我在读书、还小,将信将疑的点头;后来长大时不断接触更多的人,这位姐姐的说法不断被验证。
似乎很多“成功”男士们谈到有没有二奶、找不找小姐之类的,鲜有流露出道德上的自责感(当然是指老婆不在场时),那理所当然的劲仿佛在谈论最近刚买的一部车。
说起来,女人成功的也有不少,但探寻到内心,大体无不渴求稳定的家庭生活,总是笃信一家人一起吃晚饭比董事会更让她满足。
哪怕有“成功”女士可能因为心灰意冷,做出些感情方面不符合常规道德标准的事,往往也是羞于谈论、越少人知道越好的。
做第三者也好、搞外遇也好,能做得理直气壮,对女人是相当有挑战的。
写一篇字当然不是想批判谁道不道德的,只是电影里当香奈儿小姐和斯特拉文斯基先生迸发出火花的时候,我瞬间产生的感觉就是,如果这样的感情能激发艺术家的灵感,即使不被主流价值观认同,也让我觉得这非常珍贵。
只是,did she ever inspire him indeed? 如果百度百科里的介绍没错的话,《春之祭》经历过嘘声和否定后,虽然后来获得一些认同,但是斯特拉文斯基先生本人后期的创作还是没敢坚持这条路。
香奈儿小姐对他,并没有产生那种如Muse女神般的激荡人心的影响,仅仅是她的资助使《春之祭》有机会被世人认同,没有让他遗憾终生而已。
女人会因为男人的才华而产生好感,一旦动了感情,女人是很乐于奉献的,可以说是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什么都没有的就奉献身体。
给予对方一些东西,是她们表达感情最主要的方式,不然古往今来怎么会有那么多倒贴的故事层出不穷。
不过有意思的地方是,男人好像并不很乐于在物质上接受女人的帮助,至少个性要强一点的男人是这样;男人喜欢强大的感觉,喜欢施予的感觉,对吧,哥们儿们?
但是,如果一个女人借着爱的名字来给予,当他借着爱的名义来接受时,兴许不但不难受、相反还会挺自豪呢。
剧中苍白而无力的正房,刚开始让我误以为是个全职太太,准备当作一个教育女人要积极学习、勤奋上进的励志故事的;后来发现人家是正经的乐评人,还能帮老公改曲子,可以说是感情先天基础好、婚后贤惠顾家(能生能养啊,四个呢)、事业上又是有文化的优秀贤内助的典范了,结果不还是得受着老公跟别人睡的气。
几乎没道理好讲,谁叫男人总会觉得围城外面的风景总是更美,谁叫艺术家往往更敏感、多情?
虽然Igor其实也算有良知了,挺不想伤害妻子的,但这诱惑实在难挡,于是自己也受折磨,这情绪也波及Coco;不过我断然不会用“伤害”了Coco这样的字眼,这算什么啊,老娘的境界多高啊,岂是一个男人可以随便影响得了的?
他会触到她的敏感,会让她沮丧一下,但她却还继续赞助他的艺术,同时拒绝他的吻和邀请。
还是那句话,姐爱了,姐给了,姐爽了,没你啥事儿了。
爱这东西,总共就那么些,感情的长短取决于消费它的速度,挥霍光,便重新获得淡然。
香奈儿小姐爱得率性、爱得骄傲,也算是给娘们儿们争口气,做个榜样。
不过话说回来,这率性和骄傲,何尝不是强大的内心力量加雄厚的经济实力垫起来的。
软弱的女人习惯于乞求,一无所有的女人靠奉献身体来挥霍掉自己的爱,不小心便纠结个没完没了。
再说回电影本身,演到一半的时候,台词还没说几句呢,就上了床;我疑惑,那后半段,还有什么好演的,我土,潜意识中总觉得做爱就是两个人关系发展的高潮。
后面面对正房质问是否内疚Coco还算淡定的直接来个no;男人在感情面前的软弱再称托Coco的冷静……都更丰富的像我们展示了那个自信、独立的香奈儿小姐。
最后感慨一下,到底是大师出手了,服装赞到不能再赞;Anna的气质演香奈儿小姐太到位了,长珍珠项链这么有挑战性的饰品她真能戴出那气场来:还有剧中的Coco的府邸那冷峻的黑白,无声间让整部剧的调调都带着阴郁。
英文字幕里有一句让我觉得特别有感觉的,不知道是电影原配的还是人人影视从法语翻过来的:She makes even grief seem chic.
香奈儿是个极品女人,她一包养就包养了作曲家全家上下;而作曲家更是个极品男人,他的艳情疑似卖身不说,还要亲手将病中的妻子送去情妇家受辱。
这个版本的Chanel坚硬冷冽地像个男人,但其实她也有内心疼痛的核,只不过不是在Igor身上,而在那张被流着泪翻倒的旧照片;但如果当成爱情电影来看就真的大错特错了,这全部的内容无非是说一个有钱女人如何玩弄她感兴趣的男人又狡黠从容地全身而退的事情。
她出钱资助只不过是她觉得他的才华值这个价,除此之外毫无情感的困扰,甚至连道德的困扰也木有(但倘若暴发户包养女大学生是社会司空见惯的事情,那么包养一个中年男无非口味重点,又何足挂齿呢。
)我曾疑过那句:你已令我失望。
是对Igor无爱的抱怨,但转念一想,那只不过是香奈儿怪他毁了大家的体面。
幸好让人宽慰的是Igor也真的不爱他的恩客,这个男滴其实谁都不爱,只任凭哪种生活方式更爽心就跟着谁走,的确是艺术家的惯常做派。
他说服自己接受资助的理由无非两个,一是为了妻子的病情、孩子的成长环境,乍看颇有些悲壮的意味,然本质上是不堪忍受经济的压力而找个依靠;这点很容易被证实了,后来他的妻子看出端倪,几次三番要走,他都不肯,可见他在艺术展第一次的推辞只是暂时放不下男性的尊严,并非贞操。
二是他觉得香奈儿爱上了他,被包养的一方通常都会这样自我陶醉,但这一点到后来也被推翻了,于是他很崩溃,看地出这事对他的打击很大,令他在晚餐时失态,更恶意地辱骂香奈儿只是个开店的。
到这里我们都知道,哥们你玩完了。
这是部整体很阴郁的电影,但Anna Mouglalis的扮相十分令人难忘,她有着无比优雅性感的法令纹。
其实香奈儿的一生有很多情人,但影片没有表述;她说了让他滚蛋之后,也没有另觅新欢,仍旧保持这层关系。
再后来,两个人都很年老了,各自躺着各自的床上奄奄一息。
我喜欢这个结局,如果一定要安排两个爱无能的人重沐爱河,那可真的是SB透顶了。
真正的爱情一生只有一次,更多情况下是一次也不会有。
斯特拉文斯基的一部舞剧因太过疯狂大胆而饱受批评,几乎失去了信心。
一个好像是经纪人或好友的人问斯特拉文斯基:“当一个人面临困境的时候应该做什么?
”斯塔拉文斯基说:“抗争?
”答:“不对,是歌唱。
”我很喜欢这一段这让我想起著名的沦陷时期女作家梅娘(曾经与张爱玲一同被文坛并称为南玲北梅)。
在丈夫逝世、自己被关牛棚饱受折磨时二女儿和小儿子先后夭折,当时13岁的大女儿因抗不住巨大的社会压力跟自己划清关系.....她仍没有放弃希望,在最艰难困苦的时候,她没有自杀、没有沉沦,她在屋子里面歌唱。
“当一个人面临困境的时候应该做什么?
”“抗争?
”“不对,是歌唱。
”
剧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这首古典曲目,之前听过太多的悠扬激昂的曲子,听这一曲,犹如是斯特劳斯写摇滚乐了,这一首风格太鲜明了。
像是沉郁的大地,在挣脱黑暗,等待春天到来,急促的升降调,突然变化的曲向,太给力了,其他的什么裸戏,妇女夺夫,名牌衣服、香水都是浮云。
香奈儿的出现感受到了女权的强势,可一切也都是从小培养和经济独立之上,可见马克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论调的牛逼性。
片尾2位主角像是在缅怀曾经的那段激情岁月,说是爱情,我不信,说不是爱情,你也不信,谁爱信不信吧,反正都是秘密的情史 who konws.
不喜歡,沒感覺。
矫揉造作。
根本看不下去的
服装、别墅、女主角是一大看点。
为了香香而看完,女主角比“爱美丽”有韵味
床戏太多很无聊。这个女人倒是真的很不简单。非常cool!中国引进这一部是不是脑子有问题。那么多被剪掉了还能看吗?
我给chanel打十颗星,而不是该剧情
香奈儿那姘头太衰了……
Anna 这个长了一张人上人的脸的女人是要把所有法国女杰都演个遍吗
调子很好,配乐很好
好吧,我喜歡Anna Mouglalis這樣的女人。
没意思
女主太赞了,我对香奈儿小姐的性格和历史一概不了解,但是片中的这位着实亮瞎。麦叔在坦荡荡的coco面前不时显出男人的庸俗和猥琐,但各回各房各睡各床的那一夜,深情的琴键声声击在心,两人各自的徘徊挣扎都拍的演的十分棒。
2010.7.29 最没劲的就是人们在满足自己的窥私欲之后还竭力寻找一个高尚的理由。可悲哉这段私情既不道德也不浪漫,既不真挚也不深刻,既没有挑战也没有坚持,实在没有什么可高歌的。唯独当事人比较有名,就拿这个当噱头,还吸引了无数好评。可见现代人的精神生活有多空虚,审美有多扭曲。
每一个镜头都美如时尚大片,形神俱似的COCO小姐。
《春之祭》不错,衣服不错
成功的小三就是让对方非死即伤。
一直不待见塔图小姐,所以另一部香奈儿压根提不起兴致来看。倒是这片的女主本来便是香家麻豆,骨子里有Coco小姐那种刚毅又女人的味道。情节什么的完全不重要,时装大片又一部,什么叫优雅的教科书。
女主角有股子高傲的野性,蛮特别的气质,《窃欲无罪》里我记得她!服装演绎得真美!
春祭春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