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知道自己喜欢干什么,但是总是迫于现实压力,在生存和兴趣之间摇摆,没有平衡下来。
所以看了电影《深流不息》,一方面很钦佩深流的勇气,另一方面很羡慕他的运气,因为他很早就知道自己深爱的事情是什么,而不仅仅像我们只是止于兴趣,而没有更多的行动意味。
无法做到像深流那样,爱到可以不睡觉,不吃饭,甚至没地方住的地步。
毕竟,依靠他的才华,他完全可以像普通人一样在动画公司安安分分的上班,拿着固定的工资,做着业余的创作,并不用那么流离失所,像个乞丐一样的生活。
但是他做不到如此理性,也做不到如此不忠心,身心都抗拒的事他无法勉强自己去做,为了内心的那份纯粹,哪怕住公园,哪怕食不果腹,哪怕被城管赶,被臭流氓暴打,也无法阻止他想成为一名真正漫画家的梦想。
他这一生,很多时候话不多,比较内向,更多的时候就是画画、微笑,虽然身材瘦小,但是精神强健。
他特别善良,他知道自己无法勉强自己去工作,为了不在生活上拖累朋友阿文,哪怕阿文不同意,他还是选择离开,既然后面生活艰难,他依然选择靠自己,不联系、不打扰,处之坦然,与梦想作伴。
他自尊心很强,当编辑阿飞第一次约他见面时,他虽然高兴自己的作品有人欣赏,但同时下意识的看了看身上破旧的衣服,实在没办法只好联系阿文,尽管阿文宽大的西服在阿深的身上像是女孩子穿了男生的外套一样,但多少整洁干净了很多,只是在阿飞准备买单请他吃饭的时候,他还是会连忙说起,待会我请你喝饮料。
他很勤奋,就像反哺自己被赏识的恩情一样,多年以来,保持每周更新,甚至快的时候每日更新,从来不要阿飞去催稿,既不给阿飞的工作添麻烦,也体贴大批深流粉等更的心情。
他很可爱,第一次看见跑步的阿媛,他想把她画下来,不但跟着阿媛在后面慢跑,甚至阿媛进了女厕所,他也毫无防备的跟了进去,自然免不了一顿暴打。
还有他终于联系了阿文,被找上来的阿文看见追着打时,他也只是绕着公园里的一颗大树反复的跑,当他最后接受阿文的“40岁之前阿文养他,40岁之后他养阿文”的提议后,在离开留宿的公园时,他给每个他打过交道的“朋友”画了一幅画,用深流式的漫画一一告别。
但是这样乐观、善良、可爱、勤奋、友好的阿深,却太福薄。
他幼年失去最爱的母亲,然后就有了嫌弃他的后妈,懦弱的父亲基本不敢为他出头争取什么,最多只是躲着问他“吃饱了没“。
压抑不友好的家庭氛围,让他早早就离开了家,当他好不容易凭借自己梦想的力量,在漫画界闯出一点点名气的时候,不再担心第二天饿肚子的时候,正在准备作品改编成动漫的时候,却因为家族史的糖尿病在出租屋里意外猝死,享年34岁,死后一周才被好友发现。
但同时他又是幸运的,至少很多人终其一生不知道自己爱干什么,他很早之前就知道,而且一直坚持的很好,这样就够了。
斯人已逝,漫画长存。
希望他在另一个世界里安好。
本来是没有想到会有以漫画家为题材出版的电影,刚看到时眼睛一亮,看完所想的却不是对这一部电影的感触有多深,想到的却是中国漫画业和日本漫画业相比较的差距,且不说画风如何先论情节而言,国产漫画没有一个突出的重点往往是为了画而画,缺乏像海贼王或者火影这种让人热血澎湃的情节戏码,再说画风,漫画走向商业化是必然阶段,同样,日本也一样,也有很多垃圾漫画,但是总会有大量的优秀品出现,然而中国的商业化或者说伤业化的漫画,真的很让人伤不起,会画个火柴人就敢说自己是主笔。
我会画俩火柴人,是不是牛逼坏了?
郭德纲说的有道理,现在的说相声的都是半路转行的,画漫画的也是如此,会画的不用说了无可厚非,不会画的画着玩,完成自己的漫画梦也未尝不可,就总是有哪些着半吊子的以为自己是大师的,说自己各种吊各种牛逼的大有人在,试问有这种人,国产漫画何时能够兴起?
不是什么大制作,可能很多人都不是太关注《深流不息》,其实这是一部很有故事的电影,人物原型深流是一位在漫画界小有影响力的年轻大神,曾创作过《琉璃夜》《1/2领地》《山海经异闻录》等优秀作品,网络阅读数已超过六亿,深流已经于2015年1月因病逝于出租屋内,迷一样的不幸人生令人扼腕。
影片讲述的就是深流的故事,虽然是一个极为沉重的题材,也没有华丽的投资和制作,但是导演及主创团队对电影的敬畏,对逝者的热爱,以及对观众的深深诚意,影片从第一个镜头,阿文从树下站起来,在没有遗像的葬礼上开始讲述阿深的故事,镜头从静态的景别缓缓移动,闪回出阿深的少年时代,一个不爱说话却眼睛里都是故事的阿深,仿佛在画面上复活了。
没错,这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深流,电影带我们重新去认识他的孤单又而多彩的青春,告别家庭,和好友搭上货车的车厢,在风中挥舞向往未来的双手,热烈的交谈着远方那个看似生机勃勃的城市,然而,那个城市并不属于深流,那里有功利的画画工厂,有高楼大厦,有人潮拥挤,有遍地的机遇,但这是却没有深流想要的自由、任性,和无拘无束的画画。
于是,我们看到他郁郁寡欢,完全无法为一日三餐去出卖自己的灵感,于是他告别阿文,去流浪在这座城市的公园里,用多彩的画笔画着自己真正想画的东西,去人民公园的大树上回味童年那仅有一缕温馨记忆,这个时候的他,看似一无所有,看似不切实际,但是他,却拥有一个只属于自己的世界。
在这个过程里,影片处于一种矛盾却又和谐的状态里,风格是写实的,又是诗意的,他是贫穷的,又是富有的,看着银幕上罗蓝山饰演的这个削瘦的,脏兮兮的少年,我们心痛,怜惜,亲近又是充满了敬意,当他坐在公厕里借着昏暗的灯光,听着窗外的雨声,画出那篇影响深远的《琉璃夜》,看着他的饥饿却充满灵气的眼神,会体会到一种时光流动的感觉。
阿文是生存的强者,而阿深是生命的强者,两种人生,一样精彩。
我们每天用尽力气去打拼的北上广,绝大多数变成了阿文,向着世俗层面的成功奋力向上游,极少数像阿深一样坚持着。
那些成为阿文的人,或许可以看过这部电影后,在某个深夜里痛哭失声,只为失去的那个梦,那个里面有毕加索和梵高的梦。
每个人都曾做过梦,但在都市的车水马龙里,梦渐去渐远,奄奄一息,看完《深流不息》,我们若能重新想起这个梦,想起那些年一起在奔向都市的途中,经历的风雨,怀念起身边那些曾经一往无前的梦想家,这部电影就实现了它的意义。
青春总是那么美,《深流不息》因为一幅真实的青春画卷而诗情画意,即便死亡,也像流星般绚烂。
也就这么三四年的时间,华语世界兴起一阵青春风,谈不上好事,深深浅浅的都是套路,为了迎合市场而为,简单的回顾一下这些年来看的好好坏坏,我们会发现大多数好的青春片都不是凭空而来,是那些有真人真事作依托的电影往往要优于那些空中楼阁,就好像当年的《童年往事》和《牯岭街》也显然比《蓝色大门》更深远,而现在,这部名不见经传的《深流不息》也是如此,因为真实而格外动人,与那些套路片截然不同。
看预告片才知道是讲深流的,流大的事情让网络漫画界一阵唏嘘,因为对深流作品《琉璃夜》的喜爱,我很担心电影拍得不好。
知道深流的一些事,所以觉得这个故事应该并不热血,看了电影果不其然,不过这样平淡的电影更符合深流的故事。
电影一开始我就觉得演深流的演员眼熟,突然发现他就是在《天注定》饰演富土康员工小辉的罗蓝山,《天注定》里的每个演员都很出彩,也许是因为我在广东工厂打过工的缘故,觉得罗蓝山在戏里演的极其平凡,平凡的就像我身边的人一样。
说回《深流不息》,它并不像《食梦者》一样那么热心让人看的热血沸腾,觉得画漫画是一件天大的事。
它只是很平淡的告诉你中国的漫画家的现状就是这样,你的漫画梦在别人眼里可能一文不值,每当有人劝说深流不要为了狗屁梦想坚持的时候,他都只笑不说话,因为他自己也害怕自己会失败,但是他觉得梦想就应该坚持,抱着这个想法他从来都不曾放弃。
电影直接叫《深流不息》其实更好,应该是被某个装逼的所谓电影圈内人给改的所谓卖座的名字。
电影中最感动我的就是他们吃烧烤的那场戏……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水上书(来自豆瓣)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583186159/22日《深流不息》电影发布会上,导演谈到创作问题时,强调这部电影讲述的就是一个普通人的故事。
“ 深流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普通到在家里死了一个星期才被人发现。
我们做的就是平实的人物传记,并不想要用过多的情节渲染来博大众眼球。
”影片改编自青年漫画家深流的真实事迹。
2015年1月8日,2015年1月8日,惠东县多祝镇一间出租屋内,一具去世七八天的男性尸体,躺倒在床上,似乎刚从工作台下来,打算小憩,生命却定格在了那一瞬。
他是深流,本名刘学深,瘦小又强大,他的生命止步于34岁。
影片开头就以沉痛的追悼画面展开倒叙,结尾又回到开篇,以追悼会的收尾为整部片子收尾。
如此庄严的、首位呼应的基调可能稍显平稳,不像《七月与安生》那样带给观众强烈的情感反差。
但在我看来又是极为合适的,因为好多人在看片子之前就对故事背景有过详细了解,每每提起《深流不息》,光是这四个字就够你难过一阵了。
导演用这样严肃的表达方式警醒我们,深流,是真的离开了我们。
而从人物形象上来看,这部片子表达的,既是画家深流的传记故事,也是每个社会底层人物的真实写照。
悲怯的,沉静的中学生阿深,即便回到自己的家,也要首先轻声敲门,确认没人开门之后,才从脖子上取出钥匙,小心翼翼推开家门,蹑手蹑脚走进去。
他不过是想回来给过世的母亲送枝花啊,为何要忍受一家人的冷言冷语。
电影最触动人心的,还有阿深每一次的回眸。
父亲追出门,问他吃饱没,他转过身去,似乎要说些什么,又只是静静看着他,想要努力挤出一个微笑,又卡在肌肉上笑不出来。
每一次阿文试图挽留阿深不要离去,阿深的表情亦是如此。
坚毅的,倔强的阿深。
以树为家,长椅为榻。
阿媛问:你为什么总在这里呀?
他说很久以前我家就住这儿了。
当时的阿媛一定在心里想,这是个脑袋不灵光的孩子吧。
宁愿风餐露宿和流浪汉为伴,在电闪雷鸣的夜晚躲在公厕里画画,就是不肯寄居到好兄弟阿文家里去。
他有骨气有魄力。
选择居无定所的生活,一方面是自尊心的驱使,不愿意真的让好兄弟养自己一辈子。
这种性格在后来与阿飞见面时也有直接的体现。
阿飞看好阿深的创作才能,邀请他面谈合作事宜。
他首先从上至下审视自己的着装:白T恤+人字拖鞋,为此才不得已联系了阿文,那身西装长裤实在太不合身了,像一个瘦弱的孩子偷穿大哥哥的衣服扮演过家家的游戏,当阿飞自主点餐,他还要追加一句,我请你喝饮料!
一方面也是创作需求,记得有位作家说过,孤独是灵感的来源,必须保持孤独,才能写出好的作品。
于有些艺术家而言,保持孤独,远离安逸的生活状态,才能创作出有灵魂的作品来。
当阿深重新回到曾经和阿文一起居住集体宿舍,风吹不到雨淋不着,反而再也画不出满意的作品,废纸屑扔得满屋子都是。
温柔的,多情的阿深,善待每一个陌生人。
街头流浪汉,,操场上踢球的少年,广场舞大妈,粗鲁的安保大叔……一切所见之人,在他的笔下都会变得顽皮可爱。
他情感丰富心思细腻,只是极不擅长言语交流。
那是一个再寻常不过的清晨了,所有人从睡梦中醒来,一如既往重复着前一日的动作,刷牙的刷牙,漱口的漱口,却意外地收到自己的画像。
这,就是阿深式的,沉默的告别礼。
阿深和阿文就是小人物双重性格的体现。
两人同时来到陌生城市。
阿深坚持自我,用瘦弱的身躯支撑庞大的梦想。
阿文妥协现实,最终练就万金油的嘴脸。
在两人第一次来到大城市时,阿文就说了他不做割耳朵的疯子,他想做毕加索。
成年之后的阿文又是这样感慨的:我这辈子是当不了毕加索了。
不过有时想想,就这么努力活着也挺好的。
同样生活的社会底层的大多数者,都会经历一个梦想向现实妥协的艰难过程。
我们是阿深,我们也是阿文。
我们在阿深的世界里或自我陶醉或苟延残喘,在阿文的世界里接受现实,变成自己讨厌的模样。
深流的故事情节很简单,现实世界里的小人物也不过如此。
大人物才在名利场上虚情假意你侬我侬,底层人物没有广泛的交际圈。
可能三五年下来,身边也就只有阿媛阿文这些屈指可数的朋友。
又或许穷尽一生,攒了一辈子的好运,才能遇到阿飞这样的伯乐贵人,趁机改写自己的命运。
但无论如何,我们的脚步从未停歇过。
人生也应该这样,在阿深和阿文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多半是深流,少数时刻当一下阿文,别太为难自己。
(更多内容 关注微信公众号 民谣废柴集中营「KakaFolk」)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洛洛洛洛(来自豆瓣)来源: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review/8097555/总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牺牲了美好的青春,换取了伟大的梦想,正如漫画师深流;总有这么一些电影,摒弃了虚幻的感情,选择了真实,正如《深流不息》这部电影。
我感动这部电影,不再是充斥屏幕的狗血爱情,而是展现平凡而伟大之人的一生。
我亦感动于主人公深流对梦想的守护。
即使不是华丽的爱情篇章,《深流不息》也会因为深流,因为梦想,因为青春而感动无数的人。
《深流不息》让我们了解了深流,让我们见证了梦想对人的推动作用,让我们开始思考自己的青春,重拾自己的梦想。
相信看完这部电影后,青春而迷茫的我们,将会坚定这样一种信念:青春换梦想,值!
《深流不息》讲述的是一个忠于艺术、热血追梦的少年奋斗故事,它却一部足够真实、诚意十足的电影。
以深流本身为故事主体,采用细腻的镜头语言细致刻画人物的心理状态,呈现更好的画面质感,潜移默化地把观众带入到影片情景之中,带给大家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剧情看似简单,深入体会却有不一样的收获,感觉耐人寻味,推荐大家去看看
《深流不息》是一部讲述梦想漫画家的青春故事电影。
作为青春影片,它相对于许多人物众多的校园青春爱情片来说,属于角色人物较少而思想却较为深刻的作品。
影片的焦点,集中在主人公青年漫画家深流的漫画梦想之路上。
这个影片的故事以及主角深流,都是来源于这位青年画家深流的真实故事。
而电影,也试图通过对观众展现那个关于文艺梦想的青年故事,向我们传达那份对文艺创作的感慨和敬意。
纵观整个电影的资料,我们都不难发现那些来自文艺创作之路的不易。
也从另外的一个方面,让电影升华了主题。
那,便是是可贵梦想的尊重与致敬,也便是对文艺梦想与文艺青年可贵精神的赞赏和同情。
因为,那份追求梦想路上诞生的可贵精神,都是值得大家珍惜、欣赏和发扬的。
得知电影上映,怀一份兴奋心情,约了朋友和阿深的粉丝观看这部传记电影,可现实是我并没有兴奋多久...观影期间,我一直在想 这是他吗?
...看完电影 我看了看粉丝 他们的表情并不好看,不知道他们是否接受了荧幕里 罗蓝山饰演的“阿深”。
而作为长期和阿深交谈,有见面相处,并了解其境况的人 我则很不能认同 电影对阿深的塑造。
对于演员 蓝山其实是还不错的选择,问题从来不在长相上,乃至于演技也无问题。
问题在于对真实的阿深的个性 处事方式 价值观,导演显然理解非常片面 并自己加入了很多不合适的理解。
片中的“阿深”过于木讷 寡言,真实的他面对陌生人,是有可能如此,甚至追入女厕这种所谓笑点虽侮辱他的情商,但仍在接受范围。
但是这个“阿深”在没有纷争,还有“慈父”的家庭中离家出走,有家不归;一次次一声不吭抛下工作让“阿文”背锅,显然太过任性,真实的他,何曾有过多少靠谱机会,家庭关系岂有这么和平,编剧显然把现实想简单了,也把阿深看低了。
阿深的粉丝小雅和星星对我说,很想知道真实的阿深是怎样的。
我想说 现实的他 即便积压了浑身污垢,也掩盖不住他的耀眼光芒,只要拿出他的画 设计和创作笔记 辛苦找来的资料,你就不再认为眼前的是个普通流浪汉,面对他 你只会忍着鼻酸 在心里呐喊着命运的不公 埋没了这样的天才。
而反观电影里,“阿深”只是个画着小学生水平画儿,终日写生广场舞大妈 小孩 追着跑步女生进厕所,自得其乐追求自在的画画小青年...对如何创作,如何构思作品只字未提,格局相差太过远,对于创作就是生命 视为最重要事情的他 这样的表现显然太不够,而鉴于你在拍传记致敬电影,在这方面省功夫是绝对不行的。
在这导演估计要说:我们的预算实在是太少了...不够请合格的美术师和道具去还原呀..俗话说 没那金刚钻别揽那瓷器活,既然你们只是想拍一个普通画画少年 何必扯上深流的名字呢?
而你只要是诚心认真做事,原稿、遗物你也不会借不到。
而现实是,大家不会想到,这部自冠以“年度最真实”电影,从筹划到拍摄结束,从来没有联系过深流亲友或知情人士取材。
仅凭一篇报道参考,就开启起自己的脑洞 撰写他人的传记...肆意歪曲,何谈真实?
而说到导演完全原创的角色--红灯区的“阿媛” 就更不知所谓...还有诸多细枝末梢 都很不靠谱,连“阿文”也只能属于原创的范畴,这点我想阿文自己最有发言权。
我们可以理解改编行为,但以传记的名义天马行空,是不是对逝者不够尊重?
在最后要说一点最离谱的,是电影里患病后有5亿点击量 生活好起来的“阿深”,进入了一种奇怪的状态,在未确诊时手抖就在吃不知道什么小瓶药,到了医院确诊后却放弃治疗状,把诊断单扔垃圾桶不拿药,瞒着“阿文”自己的病情,并跑到红灯区“阿媛”那不知道要干嘛(赎身?
)...最后倒在屋子里...说实话 你把深流拍成这个样子,谁还会尊重这个人?
怎么感到正能量?
感动?
现实中阿深是努力戒掉不良习惯去抵抗病情,在缺药疏忽的意外情况下导致身亡的,他绝对不会轻易放弃生命。
说到这,难怪片方组织的访谈中,漫画家孙恒发出了不解的疑问:“他为什么一定要去死呢?
我很不理解...”请片方别在宣扬这种“为梦赴死”的价值观了,每个人都应该珍惜生命,才能更好地追求梦想。
对于这部电影,也许片方开始也有想把一个好故事带给大家的良好初衷成份,但是你们却亲手毁了这个好故事。
一直愿意支持你们,但这份答卷 这份真相,我只是感到很失望,电影上较出色的就只有与核心无碍的摄影和音乐,且抛开是否真实,叙事水准令人大跌眼镜,不像是一个合格导演的产品。
在数据时代,这样的错误定会带给更多人…也许不知情的观者 接受的就是这么个臆想出来的“深流”,一个任性的 傻傻的不靠谱少年,所以我想我有必要出来说些什么。
总结一句,对于片方我想说的是:无权干涉你们去拍,怎么拍,拍完怎么放。
但请你们别斗胆挂上“真实”的名义,真实必将给你们响亮的耳光。
“海德”
电影讲述一个普通职业-画家,在别人看来画家是一个讲究生活质量的,高尚的人,可是他们也会为梦想居无定所的流浪生活,衣不裹腹却坚持画画,但是最后以悲剧结尾,其实这个社会有无数这样的例子,就像刚走出大学的农村学生,没有关系,选择在城市打拼,为了有一个更美好的生活,虽然前路漫漫,聚焦普通人的生存环境,讲述他们这类人关于梦想和奋斗的励志故事,用一生在追梦的路上。
虽然有人说他们很傻最后没有所获,可是他们这类人敢拼,勇敢这是很多人没有的,真实而又感人,把细腻的情感带入观众心中。
说起来,看国漫这么久了,几乎每部国漫给我的感觉就是,要耐心的才能看的出味道,像这部深流不息,前期给我看的时候就给了我不一般的感觉,跟着看下去,心中的感触就越深,不能说青春就是这样的,这种青春还是存在的,我们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青春,不同的精彩,生活往往比戏剧更加戏剧,我们体会到的,
我骑了一个小时得自行车从望京到芳草地,看了这部电影。虽然是导演请客,但是确实是烂片没得说。男主全程除了面无表情就是迷之微笑,台词不说人话,女主毫无存在感,整个故事明明那么惨看着却觉得男主顺风顺水。还有为什么基情这么明显!第一次见骑自行车去接男朋友下班的男人……看完我又骑了一小时回
让我们一起深深思考自己在电影中成长拥有自家的理解相信未来!
很好看,个人觉得还是推荐去看
一个好题材,拍的平庸了些
对于这样一个题材 这样一个人 这样一个故事 它完全可以重新定义“青春”这个词 显然本片似乎正在与其他青春题材电影反其道而行 没有打架 甚至都没有过多的爱情 整部影片传递出来的只有梦想 兄弟情 加上晦涩的亲情和朦胧的爱情 重要的是 这几种感情的交织并没有依托过于戏剧化的情节设计 而是非常真实的
这部电影奇思妙想,走出传统电影的局限把人们带入一个充满冒险的奇异之旅,主人公的内心丰富这也是现在许多人心中之想,另处之下与漫画相结合使之更上一层楼。
原谅我没看这部电影 就写下评论 我认识的流 他是一个热爱漫画 独立 善良 品格又端正的人 他从来没有谈过恋爱 他一直挂在嘴边的话是 不立业不成家。 他不想拖累别人 这部剧 不应该有女主角
好喜欢他们两人相濡以沫の感情,于我来说,那人却早已远去(sad)谁是你最爱的那个少年?
还是很不错,剧情也还行..........
朋友介绍的,值得一看
你们这样消费深流 深流造吗
又是“青春”就不能用点心,不知道这词儿都滥了吗?还有看完预告片感觉也一般,小成本感觉,演员堪比路人甲,至于剧情....预告片都没兴趣还有兴趣坐90分钟?
还行吧
好多年了,一想起来,还是忍不住想哭,不知道是为他,还是为自己。虽然有人说这电影改编的不够真,但多年后我发现,他的痕迹慢慢在消失,而这电影却成了他存在过的证明。
第二遍《深流不息》,再一次被兄弟情的镜头搞得眼泪打转,哀叹天妒英才。作为《琉璃夜》的粉,看到的是一部好作品,却不知道作者背后的故事。或许影片中映射出太多曾经同样的抉择,同样的追梦,同样的情怀...偶尔我们需要一碗白粥,简单,却真实,更多是感动!
这电影让我感同身受,同时也写出大部分现在人的心理,年轻人渴望外出纪检,逼真,形象生动。
。。。。。无语
电影还可以,比以前看的精彩,最起码能力咯下去
还不错,比较热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