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之月

紙の月,Kami no Tsuki,Pale Moon,纸月人妻(港),苍白之月

主演:宫泽理惠,池松壮亮,大岛优子,田边诚一,近藤芳正,石桥莲司,小林聪美,伊势志摩,佐佐木胜彦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14

《纸之月》剧照

纸之月 剧照 NO.1纸之月 剧照 NO.2纸之月 剧照 NO.3纸之月 剧照 NO.4纸之月 剧照 NO.5纸之月 剧照 NO.6纸之月 剧照 NO.13纸之月 剧照 NO.14纸之月 剧照 NO.15纸之月 剧照 NO.16纸之月 剧照 NO.17纸之月 剧照 NO.18纸之月 剧照 NO.19纸之月 剧照 NO.20

《纸之月》剧情介绍

纸之月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20世纪末,供职于若叶银行的梅泽梨花(宫泽理惠 饰)转正成为正式员工,并且刚刚从独居老人平林孝三(石桥莲司 饰)那里拿下高额的业务,风韵犹存的她颇得领导井上(近藤芳正 饰)的器重。只是梨花的内心似乎隐藏着种种的不满与压抑,她和温柔的丈夫(田边诚一 饰)结婚多年,始终不曾育有子女,夫妻俩相敬如宾的外表下有着莫大的距离。在与平林老人的孙子光太(池松壮亮 饰)邂逅后,梨花的内心顿起波澜。她开始战战兢兢尝试着追逐如梦如幻的幸福,为此不惜将手伸向储户们的存款。在幸福的塔顶她和光太醉生梦死,可当梦醒来之际,幸福之塔轰然倒塌…… 本片根据角田光代荣获第25届柴田炼三郎的同名原作改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朱朱宠物大奥附身铿锵铁骨开心超人黄大年仲夏夜之梦我的街区第三季我是狼之火龙山大冒险谋杀学教授冰雪谣天竺鼠车车学车篇亲密女子戏班极乐空间海军罪案调查处第二季致允熙工口男友令我着迷一吻存档蘑菇狗回溯我们一族一起用餐吧3灵魂脱离者冬狮间谍过家家第二季疯狂的旅行箱抓娃娃夏天洪熙官之天地英雄

《纸之月》长篇影评

 1 ) 很好的犯罪心里电影,但是三观到哪里去了!

去看这个电影是因为宫泽理惠 。

可是她确实老了,看着比较憔悴,也许剧情要求这样,尤其在男主演的对比之下尤其显得苍老憔悴。

但是理惠的演技确实不错,把一个良家主妇变成的职业妇女是如何一步步的走上犯罪道路演得很逼真,感觉这个就是日本那个时代会发生的真实故事,导演讲故事方式不错,娓娓到来,细腻微妙,没有大段的说教,让你自己去看,真的感觉自己是个旁观者,悄悄的看着女主是如何一步一步的爱上小男主,最后变成罪犯的。

但是最后的结果太出人意料了,感觉是为了那个结局子就安排了一个高尚的理由。

好像女主做这些都是合情合理的,日本人的三观到哪里去了!

 2 ) 都觉得那么好吗。。。我怎么不太喜欢。。。

2014年《紙の月》,应该是先出的电视剧吧,不过这样长的剧情精简成电影。。

很多东西演变的太快没有说服力,虽然影片极力的在圆这个动机,还有阐述思想,但是总觉得不够有说服力,至少没有说服我。

也许是我不太喜欢看剧情电影的原因,感性的东西太多,缺少逻辑性的电影看着很不吸引我,最后的强行点题也算是一个不合格的高中生作文的水平。。

不否认,宫泽理惠年轻的时候很漂亮,现在还是算了吧。。

真的。

不过这种有帅气老公的老女人出轨犯罪的电影还真没看过。。

也算是奇葩了。。

看大家都给分数挺高的,我也多点分吧。

推荐指数:★★☆,(2星半,满分5星)

 3 ) 给予者真的是无私的吗?

何谓纸月?

伸手一摸就会消失的虚假之物,镜花水月是也。

“因为知道其虚假所以不会担心害怕。

” 这是女主的自我洗脑,梨花的幸福从来不是获得而是付出,这听起来似乎无私而又美好,电影花了很大篇幅描述这种助人情节的养成,从小就读基督教女校,是来自宗教的道德要求与思考:“究竟是付出还是得到能让人更幸福?

”宗教的答案是付出,但是你的付出必须是无私的甚至无声的沉默的,不可以炫耀你的付出。

那么到了少女梨花这里是如何内化这个规则的呢?

她需要的不是那种润物细无声的自己能力所及的默默付出,而是一种高强度的不惜一切的付出及得到回应时那种惊喜的沉浸的满足感。

所以当被批评时她大声质问老师为什么不能给那么多?

为什么不能炫耀付出?

最后结尾时也是一样质问同事隅 为什么一个人不能做自己喜欢的事?

然后砸窗逃走 亡命天涯。

细想来这真的是一个爱情故事吗?

这里面有任何爱的存在吗?

梨花是因为爱上年轻男子不顾一切飞蛾扑火吗?

其实这个年轻男子和梨花少女时代资助的泰国难民小男孩一样只不过是她内心深处那个自大、傲慢、愚蠢的自我投射而已。

看起来不惜一切付出,且表现的浪漫洒脱的行为恰恰是最自私的行为,那圣母般的面孔后面藏着的是扭曲又深不见底的欲望黑洞,从送给老公便宜手表被轻视那里就能看出付出不能得到回应时的打击,而拼命要塞钱给年轻男子被拒绝的表情以及终于成功时的激动都描画了她内心那种等待着被她的救赎者接受的极度渴望。

这真的是急切的想帮助别人吗?

不!

她为的是得到血包需要和肯定时的快感,那些她看中的被救赎者不过是她的血包罢了,用来供养和浇灌她内心那种偏执的所谓道德信仰,以及实现她扭曲的自我满足。

如果她真的是一个善良的利他主义者 不可能会不择手段不管周围人的死活拼命摄取财富去满足一个其实根本不需要的人。

PS:几个喜欢的点:1 隅说选择银行工作的原因是:“ 想知道自己的钱从哪里来以及要到哪里去。

” 短短一句话很简单的概括了金融的意义。

而女主只是回答因为看到大家工作的样子所以憧憬。

2 电影中后段着墨颇多的银行内部职场生态颇有点《半泽直树》的调调,各种纠缠与角力。

3 梨花服务的客户几乎都是富裕阶层的老年人,有老年痴呆、孤身一人、存款多的用不完 总想买贵重物品却第二天就忘记的老太太,年近古稀依然精明干练的老头,以及健康多金喜欢旅行的老年夫妇,可说是对日本富裕阶层老年化的细致侧写。

果然大部分的财富都在老年群体的掌握之中,可是有钱却失去了支配和享受的能力也是非常可悲的一件事。

 4 ) 《纸之月》是想表达自由意志的重要

《纸之月》是想表达自由意志的重要很多观众可能都被电影版的《纸之月》(紙の月 2014)给恶心到了,我也一样。

但回个神来仔细想想,难道这片子仅为了恶心人?

应当不是。

无疑本片关键之处在结尾梅泽与隅前辈关于自由的那段对白。

虽然我们明显可以感觉到两人对“自由”的理解完全不同,梅泽是在意志自由角度来说的,而隅是从行为自由角度来谈的,但我无法判断本片的目的是想表达前者重要呢,还是后者?

如果要考虑它的社会意义,显然我们应当支持后者,要反对所谓的意志自由;然而,在这段对白中我们发现,隅似乎都非常欣赏梅泽的勇气,因为梅泽做了她自己想做的事,而她自己在世俗规则的约束下,什么都不敢做,因此隅觉得自己比梅泽还要悲惨。

如此,我们似乎不能简单地认为本片是批判三观不正的伦理片。

在犹豫之际,我发现本片的宣传语:“别人笑我不知耻,我笑别人不懂自由意志。

”不知该宣传语是制片方自己推出的(这将真实反映本片真正意图),还是我们的电影节为宣传本片概括总结出来的(这仍是一种猜测或推断),但我觉得这宣传语是理解本片的真正意图的一把钥匙。

的确,如果站在道德制高点来审视本片角色的行为,我当然觉得女主角梅泽的行为是不对的。

然而,如果一部电影通篇就为了表达了一个人们心中的“当然”之事,好像没有多少价值,就成了纯道德宣传片了。

这样一来,我们是应当支持意志自由的重要了。

那么,我们如何来理解这点呢?

难道一个人为了有着自私目的的自由意志,就可以挪用公款,偷盗他人的财产?

似乎我们不应当这样来理解,因为它与我们的常识都不合,又如何给出它的合理性。

然而合理性论证似乎并不是本片意图所在,它的意图是利用这种极端事例来提醒观众意志自由的重要。

但这个观点可能会被这样驳斥:一点合理性都没有的东西,如何让人接受?

事实上,“自由意志”概念无论从哪个学科角度都找不到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定义,电影更无法像理论学科那样进行逻辑论证,它只是展示,思考是观众的。

那么,我们不妨从如下角度来解释自由意志的重要。

梅泽从小就是个自主意识极强的人,她拿父亲的钱捐给灾区小孩,只为她觉得“给予比得到更幸福”;长大以后,她仍然在这自私的“幸福观”下偷盗银行钱财去支助一位大学生,甚至穷奢极欲。

如果仅从“自私”的角度,我们是无法认可她的幸福观的,因为她是拿别人的钱来满足她自己幸福的欲望。

但从功利主义的角度,这种幸福观未尝毫无可取之处。

她小时拿父亲钱来捐赠,结果是灾区小孩非常快乐,她因为别人的快乐而感到幸福,而她父亲会遭受财产损失的痛苦。

试问:“快乐+幸福”的功用是否可以使“痛苦”变得无足轻重。

在这个具体事例中,我们似乎可以这样认定,毕竟,钱包中的“财产损失”对于梅泽父亲来说也谈不上会造成多大的“痛苦”,而灾区孩子获得的“快乐”以及她因此体验到的“幸福”绝对是无与伦比的。

然而,功利主义总会遭到批评。

有人可能会说,上述事例只涉及到个人,没有涉及到群体和公共秩序,因而不具有普遍的合理性。

事实上,即使梅泽现在偷盗银行巨款来支助大学生平林光太(前提她不知道这小子是个渣男柸子),功利主义解释似乎也可适用。

然而,当我们知道真相后,就支助之外的享乐花费而言,我们就不愿再用包括功利主义在内的任何理由,来为她的行为寻找合理性的依据了。

当然,这只是“我们”不愿而已,因为这个事件是被展示给我们的,我们的道德感、价值观、规则意识就不会让我们对此事无动于衷的,但要提醒的是,我们没有必要为电影大动肝火。

现实当中这样的事情是不会让你知道的,银行是不敢公开的,它不敢让客户知道,更不敢推卸责任,所有损失它得自己扛。

其实我们非常清楚,对于个人来讲多么大的损失,对于一个大银行来讲,也只不过是同比利润下降了点而已,这在电影里是有暗示的。

当我们不再纠缠自己的情感时,我们也就不觉得梅泽行为有多恶心了,这样,我们仍然可用功利主义来为梅泽行为“辩护”:她的幸福感满满的,她按照她的自由意志行事了,她做了她真正想做的事,却没有给任何人带来痛苦,站在个人主义的角度,站在内心获得自由的角度,这样的行为难道不值得支持?

当然,梅泽还没有傻到用上述观点来为自己的幸福辩护,她毕竟还是有着基本道德观的人,否则别人一提到做账弄手脚的事时,她就不会那么地紧张。

她是从意识决定存在的角度来为内心自由的重要性辩护的:“因为那不是真的月亮,我当时感觉很幸福,虽然感觉很幸福,可我知道这种感觉早晚会结束,我并不难过,觉得这很正常,因为这本来就是镜花水月,虽然看作像是真的,但并不是真的,从一开始,就全部是假的,因为是假的,坏了也没关系,可以弄坏,我不害怕,这么想以后,我的身体好像突然变轻了,我觉得我获得了自由,所以,我做了我真正想做的事。

”这段话讲得非常有禅味,大有佛家所说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味道,虽然她立即遭到隅前辈的反驳,但梅泽成功地为她行为的合理性给予了论证。

有人可能会说,这样的自由是要付出代价的,但我想反问一句,那种自由是不要付出代价的呢?

隅前辈在现实当中获得的行动自由,难道不是以她这也不能做那也不敢做的意志自由的丧失为代价么?

如此说来,本片编导是否一定就支持意志自由呢?

难道就一点都没有注意到“三观”正确的导向作用?

答案也许是否定的。

然而,可以肯定的是,本片引起了人们对意志自由的重视,梅泽抡椅子砸向窗户玻璃后,她回头跟隅前辈说了一句“你要一起来吗?

”与其说是她向隅发出邀请,不如说她是在向所有观众呼吁:珍视意志自由吧。

如果影片在她逃跑之际结束,说明编导就是完全支持意志自由的,然而,影片还展示了她逃到国外,见到了她曾支助的已长大成人的小男孩,这似乎是在说明“镜花水月”其实是真的,自由是要付出代价的,就看你更看重哪一头了。

(作者:石板栽花,转贴请保持文章完整,2015年5月31日)

 5 ) 关于自由

梨花做到了绝大部分人都想做的事,从导演拍摄的两幕镜头可以看出梨花并不是无所畏惧,对于一些社会所不认同的事情还是有一丝迟疑,一幕是小时候拿钱先拿的一张而不是直接拿五张,第二幕是在和客人孙子第一次偷情时有一个转身要走的动作,这两幕把梨花与观众的距离拉近,为之后梨花破窗逃跑的行为给观众了更大的冲击,大家是否有那么一瞬间觉得自己要是也能这么潇洒该多好,梨花无疑将对自身追求满足感表现到了极致,片中的梨花对于他人真可谓是不屑一顾,她想做的就是满足自己,同学不捐钱了她不会感到失落、丈夫执意要去上海她也并不理会,相信丈夫对于她来说也是可有可无。

在梨花打电话给高利贷时,她想为自己得到的自由道个歉,这是她整部片子唯一一次对自己所作所为感到害怕,但是这个情绪的小波动并不会改变她对于自由的认识。

她选择去做的是她所认同的,这些都是旁人无法改变的。

片中和银行上司乱搞关系的女职员也正是觉得梨花是一样的人才会和梨花透露心声。

梨花永远是一个主动的人,只要一件事燃起了她对自身满足度的心,她一定会自己去做,大家都在说追逐自由,但大家或许都还没搞清楚什么是自由,我当然也是。

 6 ) 生存问题

同样是对自由的表达,放在美国几乎就是破裂的搏击俱乐部,就是无所畏惧的末路狂花,这种对自由夸张式的放大没有人会觉得有问题,这是美国电影,人人生来而自由,我们能干掉所有阻止我们自由的人。

我们迫切的向往这种心灵和肉体的释放。

美国电影里对这种自由和道德的讨论非常多,我也没有意见这是我能想预想的最好的自由。

但是这自由和现实生活区分太大,一瞬间就会忘记我们生活在现实里。

在日本呢?

他们与现实接近,与中国接近,与道德几乎摆手可背叛的距离很容易觉得这个是一个铤而走险的犯罪片。

这个电影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现实里,我们都可能为了其中一个原因走向女主的选择,我们可以为了孩子,或者为了父母,或者为了某个社会可以原谅的理由选择脱离生活,也几乎认识到自己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但如果一切都是为了个人呢?

这虚假就是个人最大的诉求呢?

这和我一直想要的个人的自由有区别吗?

我先看了结尾的辩论,在慢慢回到中间看了她逐渐脱离现实到一无所顾的追求虚幻的快乐。

如果仅仅是指向人性的贪婪和自私或者一时鬼迷心窍的犯罪片,不会引起我任何心灵的波动。

毕竟我不穷凶极恶,我也不会为奢靡放弃人生。

可如果为了自己呢,为了莫须有的东西呢,为了其他人不能理解的自由呢?

你能接受吗?

我简直求之不得 。

所有道德的东西都是束缚人性的。

激烈的表达也是个人的自由。

一个人没有追求,一切都可以忍受,一切也都不觉得是束缚。

我不否认这是一种自由,中庸的自由,没有内容。

我现在是这种状态,这种自由让我慌张。

现实的每一份空气都是绝望的前奏,我一直在听着前奏,前奏,谁不想听一下高潮和结尾?

假如我有对自由迫切的需求,我能像女主可以利用一切所有可以利用的,抛弃一切,忽略所有世俗吗?

我需要锻炼自己的能力,现在的我仅仅是个空手说话的人,几乎没有可以利用的智慧在边缘社会里保护自己。

在没有明白之前,我们可以仅仅维持生命,像女主前半生一样努力生活在世界里。

如果有天突然明白了,你有勇气选择抛弃这个世界,追逐幸福和自由吗?

我迫切地想确认自己还有这个能力。

 7 ) 所謂信心,只是鏡花水月

(劇透)《紙之月》的女主角梅澤梨花混合了《狼來了》和《國王的新衣》中兩個小孩那互相衝突的特性,既是欺哄者,也是道明謊言所在者。

電影改編自角田光代的小說,電影版由早船歌江子編劇、吉田大八執導,對原著作出了不少改動。

劇情主線不複雜:本是主婦的梨花重投職場,為銀行向退休人士推銷定期存款和債券等服務。

後來她跟一名大學生發展出婚外情,並多次虧空公款,用來支付她與小情夫的奢侈開銷,最終被一個盡責的同事隅揭發,事敗逃亡。

複雜的是犯罪者的心理,以及她的罪行和社會時代背景之間的關係,那使作品帶有寓言的性質。

背景設定在1990年代,日本泡沫經濟爆破之後。

梨花在這時候投入銀行業,利誘長者把不動的存款投入「回報穩健」的投資項目,到底還是在把泡沫重新製造出來。

梨花的業務也好、跟丈夫的關係也好,以及社會各部份,都是建基於信用。

信用的基礎在哪?

梨花有次跟隅談及選擇銀行工作的原因,後者說自己是為了更加了解金錢的流向而進入銀行工作。

她了解到鈔票只是一張紙,跟她們每天工作時經手的無數憑據和合約一樣,都是虛幻的。

金錢以實質的紙或其他媒介產生作用,就在於社會上的人互相信任這個體系,否則系統便會崩潰。

另一方面,靠一紙婚書作證明的婚姻制度也是類似的,然而欺詐往往藉著信任而生,因此梨花就是社會制度的敵人,既破壞家庭體系,也破壞經濟體系。

問題是,梨花並無悔意,因她有與別不同的世界觀。

人生在世,意義何在?

對很多人來說,這問題可在宗教裡得到解答。

但對梨花來說,小時候的信仰經歷反而種下了不信的種子。

那時候,修女呼籲學生參與助養兒童計劃,梨花從中嚐到「施比受更有福」的滋味。

後來她發現持續捐獻的同學越來越少,竟不惜偷父親的錢去支付全班助養的金額。

修女斥責梨花,因為梨花對行善過份投入,以至於驕傲。

換言之,助人是假的,形式大於內容。

後來梨花告訴隅,她在第一次偷情後,天未亮時回家,卻發現天空掛著的下弦月可以手指抹掉。

這超現實的一筆固然匪夷所思,卻意味著梨花看世間一切皆為鏡花水月,瞬即感到輕省自由。

這世界還有甚麼是實在的呢?

宗教行善是為了他人需要還是個人靈修?

金錢以其不同的型態隨時升值貶值,實質價值怎樣確定?

人與人之間的承諾鎖不住慾望,關係如何穩定發展?

職場上,像隅那般老實的資深職員會被罷黜,反而經理為保工作,持續小額地造假帳虛報業蹟,卻是業界常態,那怎樣的工作態度才算踏實?

不只是經濟,整個世界都是泡沫,幸福與美德都彷如泡沫上的幻影,不過世人還是要製造泡沫。

經濟泡沫爆破,銀行職員虧空公款,之後一切「如常」,泡沫爆破不代表其終結,反而是迎向其恆常--包括其後的亞洲金融風暴和全球金融海嘯。

月亮被抹掉,改天還是會重現。

助養兒童計劃、投資過熱、「大話冚大話」--「去到盡」的終點就是「谷爆」。

梨花失信和貪財是犯錯,但最為世不容的錯誤是戳穿了世界的虛假,像那個說國王赤裸的小孩。

對於其他人來說,國王赤裸,眾人說謊,其實可以相安無事,只要大家都保持一個共識便可。

梨花戳破假像的方式猶如《狼來了》的牧童,把謊話說盡,直至無法承受的殘酷現實出現時,卻已無可挽回--那不啻是又一種「泡沫爆破」。

世界真是完全由虛謊構成?

創作者在結尾卻補了一記逆筆:逃亡到泰國的梨花遇上曾被她助養的小孩,現已成家養兒,好好的賣水果過活,還請梨花吃水果。

那果實的滋味,才下喉頭,卻上心頭,不知是虛幻,還是實在?

(原載於《時代論壇》1452期.2015年6月28日)

 8 ) 瘾:日本电影赏析《纸之月》或《钱去哪儿了?》

预报有台风,但还是拿着雨伞出门了,今天晚上同评的是电影《纸之月》,也翻译《钱去哪儿了?

》,绝对舍不得错过啊。

赶到的时候刚开映,第一个镜头我就入戏了:银行的女职员在休息室换工作制服,这场景太熟悉了,立刻把我拉回到那一段在银行工作的岁月,然后是宫泽理惠扮演的银行职员梨花去客户家里吸收存款推销国债,当梨花站在客户家门外的时候,独栋的修饰精美工整的日式建筑立刻让我想起今年3月在京都蹓跶的时候看到的民居,完全一样,我戴上耳机,老师熟悉的声音开始介绍电影的每一个镜头,我有点走神,忽然发现自己对这声音已经上瘾有了依赖,整个咖啡馆安静下来,只有这声音在缓缓讲述,电影是造梦,评论的声音就让我在这梦境里沉醉得更深,不知道如果生活里如果有一天没有了这声音该怎么办?

这自然是一部好片子,“好”的意思如今是指值得老师来同评和赏析,整个画面几乎像黑白片,演员们的表情也都很克制,一切都非常简洁朴素,和影片涵盖的丰富主题、人物的情感起伏形成对比,如此便有了巨大的张力。

相差17岁的不伦之恋,原本贤惠节俭的主妇竟然一路贪污至3000万日币,罪行败露后却觉得自己获得了自由……女人到底要什么?

钱去哪儿了?

老师忽然化身金融专家,总结的时候差点让我以为在金融课堂,从日本的降息说到金融危机,从老龄化说到离谱的福利制度,我竟然走神了,一切都是假的,其实从纸钞被创造出来它就是假的,是个替代品,它本身毫无价值,这一点在影片中说得非常清楚,那么什么是真的?

影片里面的钞票是假的,存单是假的,人们说的话是假的,包括睡在一张床上的夫妻,月亮是假的,好看的东西是假的,但是手表和宝马是真的,第一眼的心动是真的,欲罢不能的高潮是真的,少年时被教育的宗教信念是真的,曾经的捐赠对另外一个孩子的人生影响是真的,历经一切后的那个“结果”是真的,但所有这些真的最后也终将被擦去,一切都是假的,当然,好看就够了。

是追求满足千万种欲望难,还是克制一种欲望更难?

某年中秋夜朋友曾经问我:“如果一切现实的欲望都被满足,钱不再是个问题,你会做什么最有意思的事情?

”我在月亮下愣住了,朋友说当这个问题挑跳出来的时候自己也呆住了。

我们前所未有地富有,也前所未有地贫穷,我们日夜不停地生产,也日夜不停地污染我们创造,也被毁灭。

在那面被打碎的玻璃窗前,梨花问:要一起来吗?

我想,银幕前的观众都是羡慕她的。

最后出现在泰国街头的梨花好美,时光对于女人是残忍的,有一种女人却可以被这残忍加持。

刚到家,外面大雨倾盆,老天爷最近下雨上瘾,这是真的。

2015.7.10三山于上海。

 9 ) 20分钟颠覆三观

本来以为 这部按照这个节奏演下去 就是被小三甩 然后自己牢底坐穿 简直就是三线手册的案例典范 但是看到后来 觉得自己把女主想的太简单了 你说她在自我麻痹吧 但是如果跳出世俗框架 其实她的逻辑没问题 我只是在追求我想要的幸福 哪怕他是虚假的 反正已经是虚假的 那么哪怕崩溃 也是无所谓的 也就是说 我已经心安理得的接受了最坏的打算 那么就无所谓了 我没有什么是负担不起的 我只求我的爽就ok了 看到这里其实想到自己的很多价值取向很相似 主张生来就是享乐的 我是来体验世间的各种美好的 但是不同的是 我希望他能够长久 哪怕只是虚幻我也希望能保持一生 所以就是尽自己的力量去为自己创造一个可以维持下去的世界 既然不能名留青史 那么就用自己短暂的一生 享受这世间的美好 记得裹尸布上没有口袋~

 10 ) 活在自己的逻辑里

就道了两次安见了两面就开房了,梨花够骚的,被一个年轻男人操爽了,丈夫都不要了,还伪造票据3千万和小白脸玩的那么开心,一点都不担心,女人够可怕,然后作假被上司怀疑,小白脸又带女人回来分手。

梨花在女子教会学校时为了给灾区孩子捐款就偷父亲的钱。

在银行上司发现她偷这么多钱后她破窗逃跑,逃到泰国,正好碰到小时候捐助的脸上有疤的男孩,现在是个水果摊贩,正巧看到警察来了就溜了。

以为自己是施舍其实过度施舍是为了虚荣,自己所要的自由是在伤害他人,自私

《纸之月》短评

日本电影真的当连续剧拍了,节奏那个慢呀!没有露点,差评,哈哈哈!

6分钟前
  • 铁臂叔叔
  • 较差

精神世界的失衡使观众很难用道德来评述女主角的行为,因为肉体、感情和金钱都只是为了服务她潜意识中的虚荣心,再结合其生活环境和社会背景,反而对她多了一丝怜悯之心。在宫泽理惠的表演下,人物和剧情紧密结合在一起,没有出现人大于戏或者戏大于人的状况。最后夸奖一下池松壮亮,选片眼光很不错。

9分钟前
  • Ron Chan
  • 推荐

如果贪欲是纯真的,自以为梦想一样干净清澈,以此心态犯罪,会有多少人降低嫌恶感?上半年最喜欢的日本电影(《0.5mm》《百元之恋》还没看),宫泽理惠演技秀,职业女性的清癯苍白,欲女的纯真和自欺,和小林聪美的气场互相压制,厉害。叙事上稍逊于《听说桐岛要退部》,结尾又赢回一程,打平。五星。

13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力荐

3.5;养小白脸什么的 呵呵

14分钟前
  • Wongwongwong
  • 推荐

多一星给配乐吧 听出NWR的感觉 主角不讨喜的片子太可怕了 这已经无关技巧了

19分钟前
  • 2007
  • 较差

吉田大八继桐岛要退部后的新片,改编自同名电视剧,再次证明这家伙是文艺外表罪犯心啊。日本版包法利夫人,讲过度施舍其实是为满足自己虚荣心,并与童年宗教学校经历对应。电影拍得很小清新,插曲都特好听,让人对女犯人很有认同感,然后随她一起逍遥法外...短发宫泽理惠神似桂纶镁

23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因为是假的。”最后和隅的对话、破窗奔跑至结束,这个故事才变意味深长,而这些岂能是羡慕嫉妒赞赏鼓掌或咒骂鄙视恨可简单表达到的。

25分钟前
  • 时以星
  • 还行

其实我想给一星的 我怕显的我比格太低 立意和剧情都好无聊太矫情了 获奖了又能怎么着老子就是不稀饭 打五星的你们也是够能装的

28分钟前
  • 乌突突
  • 较差

从小三观就不正啊

29分钟前
  • 犬系少女刘七七
  • 还行

女主角难看的不行,实在没心思看

33分钟前
  • 沉默的导航
  • 较差

越来越受不了日本电影的节奏,语速和表情有必要这么慢吗? 全程停不了去想”如果不好看,就浪费时间“

38分钟前
  • justin1005
  • 较差

以为是金融犯罪电影,结果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低劣手段。男女情愫起始的也有点莫名其妙吧,不过电车驶过,女主从楼梯上下来的那个慢镜头堪称经典。

41分钟前
  • 懒洋洋
  • 还行

好难看的电影==主要是女主颜这样还这么多特写 但bgm赞 与题目的关系太牵强了

42分钟前
  • sailormoon _
  • 很差

莫名其妙的代入感 人一旦陷入欲望深渊就回不了头了

43分钟前
  • efuchan
  • 力荐

奔跑吧,月亮

46分钟前
  • 大卫抱一
  • 较差

自作孽 不可活 池松壮亮怎么老演这种角色(。)

49分钟前
  • 还行

老娘舅1500万那期可秒之

51分钟前
  • 吴登淡
  • 较差

悲壮

54分钟前
  • zitsunari
  • 推荐

傻逼电影 后面完全跳着看完

58分钟前
  • 入秋
  • 较差

其实我就是对这种特别女性化的故事感到很厌倦。女人那无聊而空洞的欲望。

60分钟前
  • 荞麦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