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致允熙》这部电影里面,有很多相互照应的情节。
新春问允熙结婚以前的情人,允熙回答说情人身上有股清香的味道,这一段照应淳问姑姑在结婚前的恋人;淳和姑姑的拥抱,照应后来新春和男友景秀的拥抱;淳向姑姑讲述自己在父母离婚的时候为什么选择母亲,和在电影的开端新春讲述为什么在父母离婚的时候选择了允熙相照应......这些前后相照应的片段,形成了一个回环,让电影里角色表现出来的情绪逐渐沉淀。
影片里让我印象最深的一个镜头,就是允熙向新春要打火机,新春发现自己抽烟的秘密早已被母亲知晓,而允熙抽烟的事实也就如此“坦白”在女儿面前。
新春问母亲可不可以给她一根烟,结果自然是被母亲拒绝。
而一向不拍人像的新春,在那一刻,拍了正在抽烟的母亲。
“妈妈,你活着是为了什么啊”
女儿突然间这么问我。
为了什么呢?
我曾经也是少女,我曾经也有爱人,我曾经也会打扮的很好看,和她一起吃饭、散步。
但我是女生,她也是女生,所以我们错了。
我说生活是为了孩子。
我把自己隐藏了起来,没有灵魂一样的活着,白天在工厂里给人打菜,晚上回家前,在路灯旁抽烟。
对面有人来了,我会转过身去,躲起来。
真正的我,不让任何人看见。
我对不起他,我注定给不了他幸福。
我也很烦他,为什么都已经离婚了,还总是大晚上喝醉了酒来找我。
终于,他再婚了。
看起来他们很幸福,那就好,那就好。
“妈妈,你和爸爸结婚前有和别人交往过吗?
”“有啊”“是怎么样的人呢?
”“走近时,总能闻到好闻的味道。
”
和女儿来到了你住的地方。
到了你家门口,却不敢见你一面。
但我想见你,真的好想好想见你。
————————————————————————二十年没见了,总是忍不住想起你,总是忍不住联系你,也会和姑姑提起你。
很想你的时候,会给你写信,很认真的写,很认真的装起来,很认真的写上你的地址,很认真的写上你的名字。
从来没有寄出去过。
“你为什么不结婚?
”总有人这么问我。
为什么呢,为什么呢。
“这么可爱的小猫,是谁弄丢了呢?
”当初你提出和我分手了,我逃回日本了,你弄丢了我,我弄丢了你。
也会有女生喜欢我,我也会很高情商的拒绝她。
会,梦到你。
“最近,常常梦到允熙。
”“是什么样的梦呢?
”“只是在一起。
”————————————————————————“允熙?
”
“真的好久不见了。
”“是啊。
”
————————————————————————“你说你觉得没有什么可羞愧的,我也希望以后我能不再觉得羞愧了。
是啊,因为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
我也逃了,和新春一起到首尔了。
我要重新开始了!
写简历,找工作,要一边学习,然后开个饭馆,也会在新春的相机里,留下笑着的照片。
也会,给你写写信。
润,我的梦里也有你。
————————————————————————
冬天的小樽,只有雪和月。
夜晚与寂静。
雪什么时候停呢。
满月了。
————————————————————————
“祝你幸福”“祝你幸福”“再见”“再见”
《致允熙》是今年观看的第一部电影。
在小樽的雪景中,两个阔别已久的中年女人重新拾起少女时期的爱情。
就女性之爱的主题来说,这部电影表现得足够克制。
人生已过去大半,允熙经历了结婚、离婚,女儿也已经到有男朋友的年纪;而纯子与单身的姑妈相伴,年复一年坚持寄出去往韩国的信。
她们真的没有机会走到一起吗?
年少的感情真的只是无处安放的情欲和友谊偶然越界便迷途知返吗?
韩国人果然是极擅长描写爱情的。
金喜爱的表演更是可圈可点。
她怎能不克制呢?
片中人物很少,仿佛只是以两名女子为中心的,围绕允熙出场的零星的角色,有她的哥哥,代表了那个对她有所期待的家庭,也代表他们于允熙身上所期待的家庭价值—正如我们所有女性,也是这样被期待、规范和塑造的。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明明很清楚自己只喜欢纯子的允熙仍然选择了一段婚姻,甚至有了孩子。
另外还有她的前夫,每当酒醉就来偷偷地看允熙,只因为内心实在无法接受自己无故被抛弃的愤懑吧,直到他终于放下过去、开启新的婚姻,允熙得知也并无波澜。
这一天,在得知前夫将要再婚的这天夜晚,允熙面对着熟睡的女儿,作了一个决定。
这就已经超出我们的想象。
因为她不是寻常的女子,得知前夫的再婚总要有各种理由辗转反侧吧,但允熙的不眠,只是因为内心对纯子的感情终于可以表露,她再也不想继续这样退缩下去了。
她对前夫,只有内疚,当内疚可以终结,她原先半是糊里糊涂半是被引导选择的人生也就可以结束了。
女人对男人的爱,是受到诅咒的。
上帝因为女人犯罪而咒诅她将终生恋慕丈夫。
因此女人对男人的爱很难逃脱一种狭隘的自我。
然而女人对女人的爱却可以是丰富的、无私无畏的。
只是这样的感情很少有记录。
记得《雪花与秘扇》上映时我兴致很高跑去看了,但是由于读过原著,对电影很不满意,二位著名女星并没有拍出中国西南地区特有的“金兰”之风那又神秘又诉诸女性生命力量的真纯与质朴。
使我过目难忘的,只有《卡罗尔》,这部电影比原著《盐的代价》更令我欣赏。
那份克制,是痛苦而复古的,又有惊人的浪漫、绵密的爱意。
与之相比,《致允熙》却太过克制了。
我们只看到全片以致郁色彩描绘的爱而不得的失落、寂寞,像北海道夜晚月的清辉,那个偶遇的女兽医,她对纯子的表白可使我们每个人动容,却没有打动过纯子的内心,因为她的心已经属于那个正向她走来的人。
在女儿的精心设计下,她们相遇了。
我不明白为什么允熙还是要退缩,这不符合常理。
抑或是以我的年龄尚不能懂得中年人所要衡量的一切吗?
在《卡罗尔》的末尾,已经离了婚的卡罗尔,人群中光彩照人的特芮丝,这两个五十年代的女人,旁若无人地对视了,热烈地、勇敢地,留下越来越激昂的音乐声,正向今日的女人们寄来一封情信。
而夜幕下的允熙,似乎还没有做好面对纯的准备。
她已经逃了太久,却还想逃。
其实,纯和允熙周围的人是理解和爱她们的,无论是允熙的女儿还是纯的姑妈,对她们的内心所爱一直心里有数,当这一天终于来到的时候,允熙恢复了单身,而纯始终未婚,女儿和姑妈还是希望她们能实现始自年少的缘分。
结尾的漫步相谈,很淡,很伤感,也有一点点欣慰。
也许时光确实会冲淡一些东西,在这里少女的情愫变得光线微弱,再多的感情也化为中年人的谈笑,这与男女之间的感情仿佛没什么差别,那么,那一封封的越洋书信、那失败的异性婚姻、那些难眠的夜晚,又是什么呢?
女性的友谊,和女性的爱情,差别在哪里,当然还是在性取向上。
女性的爱情,和男女的爱情,差别在哪里,我觉得,在性灵的层面。
因为你永远都需要从男性那里惶惑而质疑、小心而艰难地获得所谓“对等”的偿还,更不用说现实生活中有关于男女感情的环境构筑,物质层面避免不了的真实的人生;而当你爱上的恰恰是一个女人,你只是希望她懂得你对她的爱而已。
你什么都不要,什么也不用求索,连伤心都是难忘的。
男人带给我们一个不得不面对的世界,和小女孩的世界相背离:你要成为母亲,处理家庭关系,无论是承担日常的琐细还是提供情感的慰藉,一天天变得与浪漫无关,不是请客吃饭。
而女人则映照出你从未逃离的世界,像镜子里面只有你自己:不安和缱绻,无需道出的表达,适可而止的诉说……我试想要不是这个世界是真实的,是物质的,女人当然是和同类在一起更快乐,更拥有充分的自由,更洒脱,更优美。
而在情欲的方面,电影充分克制了这一点,我们很难由金喜爱擅长的内心表演看出性和欲望的踪迹。
允熙的爱,是始终的,是克制的,是心有灵犀的,是不求拥有的。
电影过度克制的手法,当然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的余地,但也分解了一些本属于女性爱情的十分动人心魄的东西。
这部电影的节奏太舒服了,像一汪清泉缓缓的从心底流淌而过,适合冬日的下午,泡上一壶茶,窝在被窝里静静看完。
看小樽的雪,看压抑了20年的情愫。
女主人公允熙那封或许并没寄出的信里说她的后半生就是她的折磨,她从未放过自己。
这场女儿刻意安排的相见之后,女儿要去首尔上大学,她也得以离开了那个束缚了她半生的地方。
开始尝试做想做的事,在饭店门口她终于露出了由衷的笑意。
她放过自己了,真好啊。
那困在各自故事里的我们,什么时候能跟自己和解呢?
“雪什么时候能停呢?
”这是电影里,纯的姑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北海道的冬日特别漫长。
白雪皑皑,寂静无声,一如几近封存的记忆,一如引而不发的悲恸。
纯的母亲是韩国人,纯是日韩混血,在崇拜“单一民族神话”的大和族国度里,她不仅可能遭遇作为LGBT群体的异样目光,还需要遭受身为在日外国人的排挤。
所以,她几乎保持对此缄默,刻意回避。
直至遇到爱慕者凉子时,隐约向其透露了这些秘密。
然而,对凉子说这些话,或许是因为察觉到可能的同类,宛如镜像中的另一个年轻的自己,郑重而谨慎地向对方作着规劝。
和凉子在一起时的克制因为人到中年,目睹和经历了太多的遗憾。
于是委婉地,温柔地,尽量不伤害另一颗炽热的真心。
随着父亲的去世,纯终于获得解脱,和姑姑相依为命,却并不是那么地不尽如人意,因为好在,姑姑是理解她的人,作为亲属的理解,更作为上一代女性的感同身受。
拥抱,有时候比言语更具有力量,仿佛告诉着自己,你并不是一个人,有我在支持着你。
正是因为姑姑寄出了那封纯并不敢寄出的信,才让一切后来有了可能。
而在另一个国度里,允熙啊,“你过得还好吗?
”坦白这份特别之爱的人,被当作了患有某种精神疾病的人,在精神病院里来回,即便是有着血缘关系的哥哥,却也是加害者,在妥协与绝望中,与无感的人被迫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知晓你已结婚生子”,却并不知晓,那其中的委曲,可是,足以让在北海道漫天大雪中尽力生存的那一方,悲伤心碎。
尽管丈夫还算友好,尽管女儿始终陪伴着自己,但是,越是如此正常和谐的平淡日常,越让这样的结合显得荒诞可笑。
谁都没有做错什么?
错的究竟又是什么。
允熙是孤独的,不知情的丈夫看得出她的孤独,爱着她的女儿想要了解她的孤独。
而女儿的降生,至少让她有了另一重寄托。
已为人母的她,默默地,默默地,抚养和支持着女儿,希望她过得比自己好。
倘若允熙被迫嫁的是一个恶劣的男人,倘若允熙的孩子无视她的存在,不敢深想,这样的人生将会是有多可怖。
电影至少铺垫了一个温柔且温暖的底色,令所有的遗憾,停留在过去而非眼前。
乐观的人们经常说,“活下去,因为活着总会有好事发生。
”悬浮于结构性不公的时代,蝼蚁众生,无法奢求更多的希望,但至少还能,拼尽全力,紧握住残存的幸福。
时空能阻隔两个人的距离,却无法隔断真心者的思念。
若是不然,纯可以接受凉子的好意,但纯还挂念着也许已不再有机会见面的允熙,也不愿将另外的人拉入已然沉陷的深渊。
深渊什么?
那是目光,是不被接受的异常,更是来自自我否认与厌弃的枷锁。
直到我们都不再年轻,才知晓勇敢的真谛,才明白打破世俗成规是如此之难,那么无力。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月色依旧,映照积雪,静谧无声,同予者何人。
虽无法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但我们都获得了继续活着,为什么而活下去的勇气和力量。
“以及,我仍旧做着有你的梦。
”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方知天地间,并非孤身一人。
电影的第一个镜头,哐当哐当雪中行进的火车还有那窗外的大海,显得分外清冷安静。
这个瞬间让我心里涌起了满满的回忆:这应该是札幌到小樽的火车途中吧?
2018年的12月,我就在这趟火车上,同样是望着窗外的大雪与大海,期待着一会到达的小樽。
嗯,果然。
小樽的雪永远下个不停,时快时慢,时大时小。
在这素白而唯美的画面里,老太太犹豫再三还是帮忙投递出一封从日本致韩国允熙的信。
二十多年前,高中的两个女生允熙和纯突然发现喜欢彼此。
允熙告诉了家里人,被当成神经病关进医院;家里的经济能力只能供一个人上大学,自然是长子的哥哥去,妈妈为了安慰女儿给她买了一台胶片机作为补偿;纯跟着离婚的爸爸去了日本。
从此以后,允熙的人生枯燥乏味几乎一眼望得到头:和哥哥介绍的男人结婚生女,拿着高中文凭在工厂做工。
二十年来她没了悲喜,将所有情绪压抑在心,孤独落寞从不跟谁诉说,脸上全是苦涩。
当她知道离婚的老公要再婚时,第一反应是“真的太好了。
”虽然自己不能爱他,但一往情深的他值得有一个女人来爱。
当她收到老太太(纯的姑妈)寄来的信,一团死水的心有了波澜,立即写了回信。
在可爱活泼的女儿陪伴下,她辞掉不能请假的工作,来到日本小樽,却始终不敢与纯相见。
当她在女儿的刻意安排下,在小樽运河与纯无意碰面时,仅仅是一个照面,却尽在不言中。
当她回到韩国,久违的露出了笑脸。
她开始重新写简历,希望开一个餐馆,重启自己的人生。
允熙和纯没有在一起,她们匆忙见面匆忙离开,可是却有了各自安好的念头。
电影如小樽的冬雪一般唯美恬然,也如女儿的关心一般温情细腻。
就这么淡淡的,也挺好。
小城里的冬天来得温柔长久。
白雪之下覆着并不平坦的路,是行人来往匆匆的足迹,也是难以战胜的中年危机。
好在抬眼之余,还有能在等待中现身的满月,小但温馨的家中有至亲,有猫,还有黑咖啡的香气和满柜子的书籍。
只是有些事,你不必说,也不必问,它们是月亮残缺的那一部分。
允熙啊,很难熬吧,那无数漫长的岁月。
你操劳、隐忍,把精力倾注在女儿和琐碎的生活上。
偶尔和黑夜聊聊爱与遗憾,一支烟就是你和过去对话的方式。
烟丝丝缕缕在黑夜逃窜,思念却无处遁形。
你可曾遗憾过,当年没有追随者恋人的脚步,勇敢地守护你们的爱。
因为你注定无法与家人为敌,你不敢碰触到离经叛道的实质,你只能平静、懦弱地接受现实。
自此,天各一方,你开始活在过去。
但生活却如河流,推着频频回望的你向前进。
你没有办法,和哥哥介绍的男人结婚了。
一个你完全不爱的陌生男人。
万幸,他人还算不错,女儿也体贴可爱,虽然在18岁就开始抽烟早恋,一如当年叛逆的你。
你因为女儿重新爱上了胶片机,开始悦纳那个不完美的自己,勇于直面自己的内心。
你不再视自己为异类,也会因为即将和淳见面而抑制不住地喜悦。
终于,你久违地化了淡妆,换上了那件珍惜的大衣。
你不再将心中的蠢动打入地牢,真实的情感终于重见天日。
那晚的月光简直美得不像话。
允熙啊,满月并不罕见,但那个夜晚你流了好多的眼泪。
模糊的泪光中,心上人还是当年的那个模样,或许多了几根皱纹,白了几根头发。
但当熟悉的香气袭来,你所有尘封的回忆便无条件地被唤醒。
我们所有人都为你开心。
那晚之后,你做了个重大的决定。
你搬家了,你要找新工作了,你要开始全新的生活了。
还有,你开始试着给淳写回信了。
冬天也快要过去了。
允熙啊,试着在开心的时候微笑吧,虽然不笑的样子也很美。
愿你夜夜都有好梦相伴。
《致允熙》Moonlit Winter这部电影又名满月。
电影讲述了读高中的女儿新春在某一天偷看了一封来自远方寄给母亲允熙的信,于是女儿对母亲的过往产生了好奇,并和男友一起策划了带母亲去寄信的地方旅游,寄信人其实是母亲的初恋淳,在那里通过新春的撮合两个离别了二十多年的女人再次见面,也揭开了这段被隐藏了多年的恋情...... 拥抱 电影中几乎每一次的拥抱都是一次关系的改良和升华,这是导演传递出来的柔情和温暖。
允熙和女儿新春的拥抱、淳和姑姑的拥抱、新春和景秀的拥抱、还有允熙和前夫的拥抱。
最感动的还是允熙和前夫的拥抱,在得知前夫即将再婚后,允熙眼泪夺眶而出,这么多年的来压抑、痛苦、愧疚、自责可能都交织在了一起,这段错误的绑架了彼此多年的婚姻,终于在前夫找到自己真正幸福的时候得到了解脱,发自内心的祝他幸福,两人含泪相拥,这一对曾经同床共枕多年的离异夫妻,各自内心复杂交织的情绪,在那一刻得到了全部释放....
新春 特别想谈谈这孩子,她是这部安静克制的电影里面唯一比较有灵气和生机的角色,让这部电影有了活力,也觉得这也可能是允熙在那段被强迫的婚姻里得到的最好的礼物吧。
新春对母亲非常的细致关爱,她说:”你和爸爸离婚的时候,你猜我为什么会选择和你在一起。
因为我觉得妈妈看着比爸爸更孤单,觉得你一个人不能好好生活下去....”一向不拍人像的她,却总是偷偷拍的母亲;在促成母亲和淳的相见后她偷偷在后面张望开心的一笑;还有最后悄悄跟在母亲后面为母亲的新面试加油打气,真是贴心的小棉袄啊,正如她的名字一样,新春来到,万物复苏,生机盎然。
相见 冬日的小樽银装素裹,显得格外的静谧,仿佛我们可以听到雪花落地的声音,在这样安静的氛围中,导演安排了一场因世俗原因而分开了二十几年的恋人见面,按理前面积累的情绪在这里即将迸发,但是对于最后的相见,导演却没用过多的篇幅描述,而是简简单单的几个动作和几句台词“两人擦肩而过,叫住停下,缓缓转身,眼泪扑簌而下,河边散步以及短短六个字的台词“好久不见”“是啊”...然后屏幕慢慢转黑,之后是长达15秒钟的黑屏,继而看到天空出现了一轮满月...非常的简单克制但却后劲十足,回味无穷,旧人相见,宛如隔世,沉默胜似万语千言,允熙被淳叫住停下后缓缓转身的那一瞬间,两人已是泪流满面,相隔那么多年的恋人内心澎湃的情绪已然呈现在我们面前...
“雪什么时候才能停啊” 这句话在电影开头姑姑发现淳写给允熙的信后偷偷帮忙寄出时说过,此刻我们看到更多的是一种担忧和顾虑。
而在电影结尾,淳和允熙相见后,淳和姑姑并肩走着时也说了这句话,首尾相扣,但是此时意义却不一样了,这里更多展现的是一种对未来的期待。
一对把对方深藏心底二十多年的恋人最终在此相见,一段雪藏了二十多年的情感最终有了交代,虽然导演给了我们开放式结局,但这是终点也是起点,每个人都即将开始新的生活。
信件 电影以用淳写给允熙的信作为开始,用允熙回复淳的信作为结束。
电影中,有很多这种前后照应的情节。
信件、拥抱以及台词中新春和允熙、淳和姑姑的聊天中都谈及的恋人身上的味道和淳向姑姑讲述自己在父母离婚的时候为什么选择父亲,和新春讲述为什么在父母离婚的时候选择了母亲...这些前后相照应的片段,让这部电影的情感表达更加丰厚。
而这两封信作为这部电影的灵魂撑起了这部电影的构架,也缓缓道出了一段深藏心底,娓娓动人的爱情故事。
致允熙: 过得还好吗?
想这样问你好久了。
你可能已经记不清我了,毕竟都过去20年了。
就是突然想让你知道我的消息,人活着不是总有这样的时候嘛,忍受到无法再忍耐的时候。
还记得我的父母吗?
常常吵架的他们在我二十岁的时候终究还是离婚了。
妈妈留在了韩国,而我跟着爸爸一起来到了日本。
来到日本后爸爸让我住在我姑姑家,偶尔也会和爸爸通电话,但现在这也变成不可能的事了,因为前不久他去世了。
不可笑吗?
平常我不管爸爸发生什么都会觉得无所谓,但这次多亏了爸爸,才能这样写信给你。
还记得我的姑姑吗?
就是我常和你提的姑姑雅子。
我现在和姑姑一起住在小樽。
姑姑和我很像,讨厌大声说话的人,讨厌喧闹的地方,甚至连喜欢万物沉睡的夜晚这一点都像。
姑姑很适合小樽的冬天,因为小樽的冬天只有雪与月,夜晚与宁静。
有时会有这样的想法——这里也很适合你的想法。
你肯定也会像我和雅子姑姑一样,非常喜欢这里。
有很长一段时间你都没有出现在我梦里,很奇怪吧,昨天我却梦到你了。
在偶尔梦见你的那一天,我都会给你写信,但是我没办法把这些信寄给已经结婚成家的你,所以想对你说的话渐渐积少成多。
每次都会像这样,仿佛这是我写给你的第一封信。
就这样踌躇不安,日复一日。
曾经的我很胆怯,从你身边逃跑了,现在也依然如此逃跑着。
不过没多久我又该像第一次一样,又重新给你写信了吧。
像不像傻瓜一样?
或许我还不够成熟,可能也许是这样没错。
不过无论怎样都好,我不再为写这封信的自己感到羞愧了。
允熙,你曾经是我憧憬的对象。
遇到你之后,我才意识到我是什么样的人。
有时候我也会想念韩国,想去我们一起住过的小区看看,也想去我们一起上学的学校看看。
想知道在韩国的妈妈过得好不好,也想知道你过得好不好。
淳: 过得好吗?
收到信就给你写了回信。
我不像你那样有文采,但我在远方也会为你爸爸祈福的。
我不觉得你的信会成为我的负担,我也一直会想起你,也很想知道你的消息。
和你一起度过的时光我感觉到很幸福,那样充实的人生不再。
让人难以相信的,竟成了恍如隔世。
那时,和你说分手,是我的真心话。
父母认为说爱你的我,是得病了,我要被迫往来于精神病院之间。
最后,我还是和哥哥介绍的男人早早结了婚。
我不想借这封信诉说我悲惨的过去。
我只能说,这是那时候无可避免发生的事情。
我也像你一样逃跑了。
淳啊,我一直觉得我的余生就是对我的惩罚,所以在无形中我一直在惩罚我自己。
你说你没有什么可觉得羞愧的,我也希望我对自己没有羞愧。
是啊,我们没有做错。
最后,和你说说我的女儿,名字是新春,马上要成为一名大学生了。
我想让她做到学无止境,不想再学为止。
信上虽有你家的地址,但不知道能不能寄给你,如果我能有这个勇气该多好。
就说到这吧,我的女儿快到家了,什么时候我才能对我的女儿说说关于你的事情呢。
我想鼓起勇气,我也可以鼓起勇气的。
以及,我仍旧做着有你的梦。
这是部很干净很克制的电影,一个安安静静的小镇,简简单单几个人,导演隐忍克制的展现符合我们亚文化的传统,但这平淡背后却又有股巨大的情感力量让你我内心掀起涟漪。
电影中还是比较淡化了LGBT群体和社会的冲突,描写的每对人物关系也都充满着爱,姑姑和淳,淳和允熙,允熙和新春,新春和景秀,甚至允熙和前夫...也让这大雪纷飞的冬日不是让人感到寒冷,而是有温暖、舒适和宁静。
最后想说,虽然这么多年,淳和允熙是孤独的,但她们却不孤单,因为她们梦中有彼此。
PS.电影配乐很好听啊。
这是一部看完无比舒服的电影,就像生活一样,总是有遗憾,有痛处,但温暖又时不时会闪现。
干净的画面,简短的对话,没有激烈的冲突和矛盾,仅仅是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回忆和秘密中度过一生。
虽然影片以允熙和淳的爱情为主要线索,导演并没有参杂回忆,整部影片非常流畅,好像在告诉我们,过去的情感是属于她们的秘密,我们只能意会而无法透过荧幕窥探到。
两个人即使在日本见了面,导演同样没有告诉我们她们会说什么,影片只是用信的方式交代两个人互诉心事的爱意和影片的信息。
我们总是在猜,20年之后她们会说什么呢。
这是秘密。
实际上,除了允熙和淳犹如雪落下般安静纯美的爱情让人动容,影片中允熙和女儿、丈夫和父母以及淳和姑姑、父母之间的关系都让电影更为细腻且真实。
父母一直想知道孩子的秘密,就像允熙知道女儿会抽烟,也一直有男朋友;而女儿却很难猜透看起来如此孤独的妈妈到底有什么秘密。
在这个电影中,导演很巧妙的置换了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每天朝夕相处,看似严肃的爸爸妈妈,他们年轻的日子会是什么样的?
初恋很幸福么 为什么会分开 他们喜欢过同性也说不定。
也许很多人一辈子都不会了解到。
在看到女儿一点点触碰到允熙的秘密时,虽然没有完全揭开,却让我感触颇深,母女俩终于可以笑着打雪仗,彼此安慰,接受对方的不好;因为当她慢慢触碰到妈妈的秘密时,才感觉离允熙这个人,而不是身为母亲,更近更有温度。
女儿在这个过程中也体会到维系亲密关系的不易,这也是她和小男友这条线存在的意义。
彼此既是照应也如同伙伴一般,在你走过的路上继续探寻着爱这个难题。
淳和姑姑更像是相互依靠的生活之友,没有姑姑勇敢的把淳的信寄出去,就不会有后续温暖的相逢,姑姑和女儿是这份爱的推力者,一个年老但已看透人世间的种种,在我看来,姑姑是懂淳的,只是在默默的守护着淳的秘密;一个是还未成年的少女,她看不懂太多东西了,为什么结婚会离婚,为什么妈妈一直看起来不开心,她想要获得解答才会选择帮助允熙找到过去。
每一个人都在自己的回忆和秘密里前行着,有些人有幸可以找到分享并珍藏这份秘密的地方;有些人一辈子都困在秘密的深渊里。
允熙最后说,希望自己可以再勇敢一点,再勇敢一点。
最后🤍Love is Love🤍
看这部片的时候,我想起了苍井优主演的《偶然》。
以一封信件的视角讲述的故事,虽说影片本身一般,但视角非常的特别。
而在这部影片中,信件的重要性也毋庸置疑。
几个人的人生,全都因为一封小小的信件而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回到标题。
在影片中,纯的姑姑数次提到了“这大雪什么时候才会停啊。
”在一部影片里,会数次出现同样的台词本身就很奇怪,但我一开始一直以为她只是单纯的在抱怨天气,毕竟影片场景是设在冬季的北海道,雪是真的大。
直到允熙和纯两人重逢之后,纯和姑姑在黑夜里的路灯的照耀下慢慢前行时,姑姑又说了一次。
这时我才突然反应过来,这个“大雪”,指的是允熙和纯的爱情所遇到的障碍。
是指社会的污名化,是指制度的不认同,是指她们这本应是自然而纯粹的爱情之路上遇到的大量无谓的恶意。
再回想纯在咖啡馆问姑姑有没有看见自己桌子上的信时,姑姑明显也是犹豫了一下,然后故意岔开了话题。
而我们知道一开始信就是姑姑寄出去的,由此可以肯定,姑姑是知道她们俩的事的,也知道纯一直在给允熙写信,但一直没有寄出。
纯一直忍受着内心的痛苦,又怕寄信出去会打扰到允熙,姑姑看着于心不忍,所以把信寄了出去,想要帮她们一把。
另一边,允熙在年轻时仅仅因为自己女性的身份就被自己的亲身父母断绝了学路,断绝了走向更美好的未来的可能。
甚至还因为和纯的爱情被迫进入精神病院接受完全无谓的治疗(迫害),最后还嫁给了夺走自己的未来的哥哥介绍的男人。
虽然片中没有过多描写他们离婚之前的生活是怎么样的,但想必也好不到哪里去。
或许也是因为自己年轻时的经历,也让允熙不去阻拦自己女儿的感情路,也下定决心要让女儿一直读书读下去,直到她自己说不想上为止。
大雪什么时候会停没人知道,但是她决心还是要做自己能做到的事,起码不要让自己的悲剧再在女儿身上重演。
纯对凉子说,双方都有一些隐藏已久的秘密,但最好还是让秘密一直藏在心里为好。
这就是暗示她知道对方也是同性恋,,也知道对方的心意,但遗憾只能拒绝。
具体原因我们不知道是为什么,或许是她忘不了允熙,或许是窗外大雪纷飞,勉强在一起也不会有幸福。
PS:不是老戏骨的话怕真是驾驭不了这个剧情。
尤其是两人重逢的片段,虽然是远景,却以细微的肢体动作和表情变化瞬间抓住观众的心,真的是厉害。
PS2:夏目簌石的“今晚的月色真美=我爱你”闻名世界,全天下除了日本人都在用。
影片中数次出现的月亮特写无疑也是代表着爱情。
太太太文艺了,内心深处的幽谧也太幽谧了,我悟性水平有限,没共情,主要是没看懂。
完了,我觉得我的内心还是太糙了。一开始是打三星的,我参不透里面有些台词为什么要这么说,为什么要玩夏目漱石的梗?原来,原来,这故事是,Once upon a time, I love you, even though you have the same sex as me. 太细腻了。。。。。。有机会再看,要全情投入得看!
韩国年轻男导演自编自导了一部关于女人的电影,四个女人的故事,两个女人的牵绊,这么细腻又这么含蓄,很难相信是男导演的作品。一段二十年的往事,一个选择屈服,一个选择坚强。二十年来其实通往小樽的大门一直就在那里,谁也没勇气去开门。女儿真的太好了,她不仅去开了门,而且还领了路。久违的两个人在桥上相对泪流,其实我觉得电影停留在这就好。剩下的让观众去猜测去联想,更有幻想空间也更浪漫。不过结局是这次小樽之旅让允熙做出了改变也不错,她确实需要改变,只不过太实际的改变不如想象中的浪漫美好。
看的时候被急死!好想和两个这样的阿姨一起生活。
东亚女同,太克制了,个人不是很喜欢
【釜山电影节闭幕片】世界首映。女性题材剧情片。韩国班底,韩日演员拍摄,讲述互相爱慕的两位韩日少女时隔20年后重逢的温暖故事。在现实韩日关系状况下显得可贵。金喜爱收放自如的表演撑起电影,作为偶像的女配也大方自然。胶卷相机元素自然而巧妙。部分配角缺乏存在感沦为功能性角色,收尾有些弱。整体还是有较明显的设计感。三星半
半小时 弃
如此纤细内敛沉浸的表达,说人与人之间最挚诚最本真的情感关系,86年生的任大炯导演真令人刮目相看,已然透着老者才有的看透人生沧桑的淡然之气。
就一个女同跟丈夫离婚,她的女儿跟男朋友的淡淡的恋爱,她的女儿帮她找寻当年没能在一起的女情人。这么三件事。没有很深的共鸣,叙事也零零碎碎,自以为很抒情,我感受不到啊。
这时代,同性恋的电影普遍感情更真挚。
再看这种矫情中老年文艺女人回忆录就掐死自己。
不做爱的拉拉是最好的拉拉
勉强三星吧,太无聊了。女同电影能不能多点有点烟火气的故事??能不能不禁锢在自己那点情绪里,去干点儿啥吧!!就算是BE也可以是轰轰烈烈啊(并不是指非得爱的死去活来),问心无愧后BE就BE了别成天感怀了!看着闹心,而且不值。
生命中许多事情,沉重婉转至不可说。
1.9和朋友于金色印象看,淡淡的、绵长的调性,很温柔和温馨的一部片子,适合躺在沙发上或者窝在床上观看。从少年到成年之间,既克制又真挚的爱情,让人向往。
「人们在月光下想念彼此, 是思念最古老的仪式。」第二十四届釜山电影节参展电影。允熙对淳这样说道:「二十年后,终于,我来到你的城市,走过你来时的路。徘徊在你房子周围,却始终没有勇气走进去,还是让你停留在梦里吧。」允熙找到昔日爱人淳的家门口 但是却不敢相见躲起来,她离爱人这么近了但是却开始害怕,她用手捂住嘴却挡不住眼眶打转的泪——这一幕让我想起了我曾说要去汕头看一看,因为那里是你的故乡。我还是会偷偷的去你已经不更新的微博、还是会经常听十几年前你给我听的那些粤语歌。我曾经找到了你的微信,我看着头像里微笑着的你,好几次几乎都要点下「添加到通讯录」了但是又退出了界面。小乖,我很想念你,以及我仍旧做着有你的梦。我很喜欢你,不怕别人知道。
到最后20分钟才发现是个同性影片,意识到后伤心地哭了。穿越20年克制的爱与思念,只有晚上的月亮,和梦里的你才知道。
虽然有岁月的伤痛和沉重,还是温柔、细腻的抒情。当下的状态牵引着过去、未来,个体的境遇互相发酵、映射世界
みんな優しい。不顾一切的爱才是爱,时常想起,永不忘记,一瞬的交汇,成就一生的华彩。不光是两位独立女性的隐忍之爱真挚动人,高中男女的青涩之爱同样妙趣横生,就是去小樽的火车上JK秒变烟熏妆井川里予的造型让我心头一惊。
女儿和男友就像在舒服又宁静的夜里出现的两只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