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饱受侵略和欺凌的土地上,凯斯宾王子召唤回了传说中(其实是在地球上)的国王们(帕文西兄妹)。
他们如同救世主一样降临到纳尼亚,但面对敌人依然手足无措,损兵折将。
纳尼亚是个有点类似伊甸园的世界,即使有了亚当之子来做国王,其实也还是不够的,他们还需要有一个精神领袖,就是阿斯兰。
而作为至尊王与耶稣十二门徒老大同名的彼得,在这一部的开始也放弃了对阿斯兰的信仰,以为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救民于水火,但他失去了很多英勇的战士,最后又面临围剿。
只能将希望寄托在阿斯兰身上。
他对阿斯兰的信,只是在现实中一次次碰壁后才不得不相信,并不如从头至尾都坚信阿斯兰的小妹妹那么坚定。
所以,只有小妹妹能看到阿斯兰,也只有在小妹妹勇敢的踏上了寻找阿斯兰之路并找到了阿斯兰后,阿斯兰才显露了他的神迹,拯救了纳尼亚。
狮王阿斯兰就像基督徒眼中的上帝,他存在,但只在信徒面前现身。
他可以创造很多神迹,但并不插手他的王国。
即使在漫长的一千多年中,他的子民被侵略,被屠杀,他也只是居高临下的看着。
因为他的子民们对他的存在产生了动摇,他的子民没有向他寻求帮助。
阿斯兰显灵,不是等来的,而是寻找来的。
听说,基督徒与上帝的沟通,通常是从“God I need your help”开始。
因为相信,才会需要他的力量,才会寻求他的帮助,他才会聆听你的话。
彼得曾问小妹妹,“为什么我看不到阿斯兰”,妹妹说:“也许你的心不够诚。
”不过即使是这样,即使纳尼亚有许多马怪牛怪和“鹿人甲”,有矮人和老鼠剑士,但这个世界的国王仍然是帕文西兄妹,因为他们是亚当之子,因为上帝把人类创造成了万物的灵长,而他们最终还是皈依了象征上帝的阿斯兰。
片尾阿斯兰送台尔马人回地球的祝福,更像是上帝对信徒们的祝福,因为这些凡人选择了相信他的力量。
所谓信我者,得永生。
正如同片尾曲唱的那样:I' ll come back, when you call me, no need to say goodbye.最后说点别的,这部片子我蛮喜欢的,有视觉效果,更有情节,中间还不时穿插一些笑料,整个片子看下来心情很愉快。
就是这部里面大哥的性格有点欠扁。
http://blog.hjenglish.com/banhanzhaoyu/archive/2008/06/07/narnia_prince_caspian.html
昨天去看了纳尼亚传奇2。
看热闹还好,情节有点拖沓,内容有点黑暗。
怀疑是和很多孩子一起看的,在最后彼得和阿斯兰取胜的时候,影院里竟然响起了掌声。
完全没顾得上对手方其实是同类,只要是有死伤总归不是好事。
跟1相比,这部电影长大了,没那么多单纯的情节,通篇都显得有点小黑暗,特别是当牛怪顶着城门的身子轰然倒塌,门里边困住无数的纳尼亚人的那刻,觉得情节就像投名状里射杀被困城内的俘虏那样血腥。
虽然有小老鼠的插科打诨,可惜只能局部调节而已。
不过最大的问题是,电影的影射。
阿斯兰的存在相信会让很多人迷惑,一个似乎无所不能却无动于衷的家伙,力挽狂澜。
所以电影给小孩子们看的寓意就变得很矛盾,如果说彼得的一系列战斗表明为了一个目标毫不松懈地努力下去就会成功,那么阿斯兰的存在似乎又让影片变成了如果虔诚地寻求强力帮助会有更好的结果。
翻译下来,好像四个孩子所谓的国王和女王,不过是个幌子,是神的最忠实的奴仆,尤其以露丝最为忠实,阿斯兰才是无所不能的神。
在中国,这叫真龙天子。
不过中国政教合一,纳尼亚政教分离。
能引进这样的片子在国内,还给小孩子看,真是广电局的大胆尝试啊。
还有一点是,电影中包含的倒塌和水漫的特技,放在这个时候看,简直是现实版的5·12。
所以,人是不能跟自然抗衡的,当树都动起来的时候,纳尼亚才有灵气。
而现实的生活,比如污染的河,阴沉的天空下来的沙尘,非物质世界的死亡让这样的灵动太稀有了。
老鼠骑士是尤达大师后我的新偶像。
出场已经把我震到了,把猫绑起来那个更是强大,最后尾巴掉得也有意思。
挺悲壮的,也挺大杂烩的。
史诗的,角斗士的,狮子王的,水神山怪的,战争啊,时空列车啊,小爱情啊。
编剧是不是看过西游记呢?
树精,牛魔王啊,亚斯兰是天神一般的狮子。
开宾士王子长得像年轻时候的费翔,冰女巫前那个小巫婆从神态到声音都像劫持里面那个杂交失败的半外星人。
那些会飞的怎么在攻城的时候不把弓箭手偷偷叼走呢?那条河那么小,淌水都过去了,干嘛费那么多力气造座桥呢?
那树干那么小,怎么能藏住那么多人呢?
怎么两面的生态差这么多呢?
哦 我还挺喜欢那个妹妹的,勇敢,还有那个弟弟,冷静。
下班前,突然想起《納尼亞傳奇2:凱斯賓王子》最后的情節,蘇珊和凱斯賓王子的離別,兩人的情投意合卻在時空的交錯中成為擦肩而過的緣分。
一首《THE CALL》,成為兩個人最后的道別,“I'll come back When you call me No need to say goodbye ”兩個人,因為這樣的呼喚相遇,也因為這樣的相遇而離別,最終也沒有成就童話故事里王子公主的傳世情緣。
我不知道兩個人在會到自己的世界后,是不是會彼此牽掛,但這種牽掛最終成為一種無法重現的回憶時,他們是不是也會隱隱作痛。
兩個人,相遇,相識,相知,這一切都是緣分,都是愛情故事的情節,但很多時候,我們所看到的并不一定是最圓滿的結局。
在納尼亞這塊神奇的土地上,我們渴望著不只是神奇,更有愛情帶來的平和。
而這種平和,卻不一定是永遠的在一起。
蘇珊的離開,也許證明了一句話,有一種愛叫做放手。
昨晚总算看了向往已久的《卡斯宾王子(Prince Caspian)》——《纳尼亚传奇II(The Chronicles of Narnia)》。
小说之前就读过。
跟小夏一起“做作业”,在电影上映前互相督促着读书,我读英文版,他读法语版。
进影院前,我们俩都胸有成竹,知道应该看到些什么。
从影院出来,经过一晚上的思想、梦境,我渐渐领会了电影编剧的用意。
或者,是我自己的理解。
小说里面的兄妹四人从火车站上被号角召回纳尼亚之前,并没有彼得与其它孩子的斗殴,更没有艾德门德的帮忙,当然,也没有报摊上小男生对苏珊的倾慕。
他们回到纳尼亚后,整整一章都是他们在自己曾经的城堡里寻找过去,和寻找食物。
之后他们解救了矮人Trumpkin,他再用了一章来细述卡斯宾王子的背景故事。
彼得一行在Trumpkin的带领下踏上与卡斯宾王子会合之路又用了好几章,路上他们失去信心,不相信露茜见到艾斯兰。
在几次遇险后,才顺从心灵纯洁、对艾斯兰深信不疑的露茜的带领,这样,他们才相继看到艾斯兰——艾德门德第二、彼得第三、苏珊和矮人最后。
他们到达卡斯宾的驻地时正是关键时刻,黑矮人带来的巫师正要唤出白女巫,洞内卡斯宾等人与他们展开斗争。
彼得和艾德门德及时加入杀死了黑矮人和巫师,彼得的自我介绍很简单,也很有信心:“我是至尊王彼得(High King),我来不是要夺你的位,是要帮助你取得王位。
”之后的战斗也没有那么艰苦,他们已经见过艾斯兰,他们有信心战胜敌人。
故事最后他们必须回到伦敦,大家已替他们准备好来时穿的学生制服,换好衣服后他们从艾斯兰凭空造出的门里离开纳尼亚。
电影却是另外一种描述。
彼得相信自己的力量足以对付向他挑衅的其他男孩。
而艾德门德看到兄弟遭人欺负毫不犹豫马上帮忙,却被彼得指责。
彼得自负地说,我一个人对付得了,不需要你帮忙。
而苏珊在报摊上碰到有人对她倾心,心里总有些得意又不愿表露——她更重视属世界的事了。
回到纳尼亚,找到卡斯宾。
他们变得软弱了。
彼得毫无信心,认为只能靠自己。
而他和卡斯宾,更象两个没长大的孩子,甚至在关键时刻还在为谁应该听谁的而争吵。
而这正让黑矮人钻了空子,他和两个巫师甚至唤出白女巫,仪式只差亚当之子(Son of Adam)的一滴血就能完成。
白女巫的魔力是难以抗拒的,卡斯宾无法抗拒,彼得赶到了,却也无法抗拒。
这时,白女巫现身的冰墙突然从中断开,就象第一部中白女巫手中的魔杖一样——艾德门德从背后用剑击碎了冰墙,碎冰崩裂,重新现出墙上艾斯兰的雕像。
艾德门德说,我知道,没有我你也能赢得了。
唯有露茜,始终相信艾斯兰。
她本是个软弱的女孩,却时时显出坚定与坚强。
她相信自己是亲眼看到艾斯兰,而并非“以为”自己看到艾斯兰。
艾德门德曾经背叛,但他因着艾斯兰的拯救,也总是以信心而战。
从他在偷袭米拉兹城堡一役走投无路时从屋顶背朝后跃下,就可以看到,他这么做,只凭着信心。
彼得在经过白女巫事件后,也明白了,必须回到艾斯兰,只有相信艾斯兰才有胜利。
他将寻找艾斯兰的任务交给苏珊和露茜,带着艾斯兰必然会来的信心回到战场。
这时他不再软弱。
最后找到艾斯兰还是露茜,更确切地说,当露茜去寻找艾斯兰时,艾斯兰就来到她的面前——“寻找的,必寻见。
” 桥头,千军万马突然止步,只因为露茜出现。
她微笑着向剑鞘伸手,只掏出一把小小的匕首。
可她是无敌的,因为出现在她身边的,就是纳尼亚的创造者艾斯兰。
战斗到此时已经不必再进行下去,艾斯兰的怒吼唤醒了河神,巨浪卷走的就是杀死米拉兹的一位将军。
恶人死于恶人之后,到头来也不会落到好下场。
片子结束时拧在一起的树分开形成一扇门,这个想法确实不错,比空中凭空出现门更有想象力。
整部影片有些很不错的地方,其实更多是在突出人物性格。
彼得打架不求援、主张偷袭城堡、指责卡斯宾破坏计划,都显示出他的刚愎自用,在白女巫前犹疑也是出于软弱;苏珊一直没有信心,她更多注意到的是卡斯宾王子,这是她把个人魅力看得太重;艾德门德总在危急时刻出手相助,隐忍而稳重,并且全心信任自己的兄妹和同伴,聪明又不乱阵脚;露茜单纯而善良,坚定又满有信心。
白女巫一节也更突出人性软弱一面,虽然与原著相差很大,我却并不反对。
而偷袭城堡一节,更凸现了彼得等人因为没有信心,完全靠自己的力量去战斗,结果只能是失败和惨重的代价。
当然,原著里卡斯宾的老师也没有坐牢,所以为了偷袭而让他坐牢,也能理解吧。
不足之处在于纳尼亚原住民的形象塑造。
矮人、会说话的动物、牛头人、人马等等的形象似乎不如第一部里面那么鲜活,更象是《指环王》里的怪兽,与想象相去甚远。
如果是为这种“怪物”的自由而斗争,说服力好像不够强。
而且,影片中其实蛮好适时出现童话风格的地图,让观众有个大体认识,会更有利于“讲”故事。
有时觉得,这些故事如果是用动画片的形势来搞,也许会更好看,哪怕是连续剧我也会看的。
至于这部影片,我决定给它4星作为表彰。
不知会不会再接着拍,如果会,下一部会是哪个故事呢?
The Voyage of the Dawn Treader?
文/狐狸梦见乌鸦《纳尼亚传奇:凯斯宾王子》(以下简称《纳尼亚2》)作为迪斯尼暑期重炮的第一弹,虽说美元过亿,票房可观。
但是相比于第一部那能让老板做梦都会笑醒的纯利润,这部顶级的大制作到目前来看只能是不赔不赚,最多也赚点有限,比去年同期的《加勒比海盗3》缩水不少。
《纳尼亚传奇2》是一部好看的电影,但是还难以称之为精彩。
由于本片是改编自文学作品,这也许或多或少的限制了其自由度的发挥。
相反,看看同样改编自文学巨著的《指环王》和《哈利波特》系列所创造出来的辉煌战绩,《凯斯宾王子》在可看性上逊于前两者的劣势,恐怕不是“改编作品”这一点就可以搪塞过去的,关键还得从影片的本身找原因。
电影的时长似乎大于两个小时,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把原著的精华加入其中不是一件易事,不过本片的改编剧本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
在120分钟的时间里,电影的故事清晰、叙述简练、两条主线详略得当,所以说在看片时感觉轻松自然、不觉得混乱,片子的剧本要记头功。
但是电影在这个流畅的故事中略显平淡的确是个不争的事实。
本片高潮不多,基本上前一半时间里给人的最大印象就是沉闷,除了城堡夜袭战和复活白女巫未遂等少数几个吸引眼球的地方之外,最后的大决战在我们苦等了一个半小时之后才姗姗来迟,有些令人意犹未尽。
不光是大场面的欠缺才使影片平淡,造成的这种状况的原因还要“归功于”电影的流水账式叙述。
四兄妹与凯斯宾王子两条主线缓慢推进,各自都没有太多的激情之处,当他们偶然相遇之后,彼得与凯斯宾的“一山不容二虎”之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剧情冲突不够深入,只是简单的几笔带过。
本片的结构有点像电视剧,整个局面四平八稳,偶有一点波动但不足以形成波澜。
《指环王》可以做到精彩十足,关键是在于“深入人心”,本片则除了人物比较饱满之外,一切都显得那么的平淡无奇。
本片用了大量的篇幅来刻画人物,由于几年的时间,片中的主人公已由原先初来乍到的孩童成长为更加成熟的青葱少年,所以他们世界观的转变成了一大看点。
彼得的“至尊”领袖位置变得更加突出,而且更加英勇好战,当然也毫不例外的撞上了“骄傲的将军”这一堵墙,夜袭的失败让他从云端回到了地面。
最后大战与凯斯宾的冰释前嫌到并肩作战体现了“王者归来”之势。
埃德蒙由于在第一集里受到了诱惑的驱使险酿成大错,这一集中显然成熟了许多,虽说有时还略显毛糙,但关键时刻还是果断出手,破灭了白女巫复辟的希望。
苏珊相对变化不大,但作用依然很大,是四兄妹中的一个调和剂。
小妹露西基本没有变化由于年龄最小,三年的跨度还不足以改变其童话幻想的态度,使其与三人之间有一定了隔阂。
然而也就是她的童心才使狮王阿斯兰复出,赢得了大战胜利。
而作为新人的凯斯宾王子的确深入人心,这个“哈姆雷特”似的人物与其他电影中王子形象别无二致,其风头虽然盖过了四兄妹,不过还没能从他们手中抢到足够的戏份,这与海报上独占篇幅的大头贴形象有些不符,略感遗憾。
另外几个配角人物中,了“罗宾鼠”的造型相当“卡哇伊”和爱玩冷笑话矮人都给我们留下不错的印象,其余的免提。
《纳尼亚传奇2》还有一个最大的毛病就是没有挑战观众的想象力。
片中出现好多场景和“人物”都有些似曾相识的感觉,这恐怕与时下多如牛毛的魔幻题材来了个大撞车。
片中的好多场景纷纷有些眼熟的情形,尤其是最后的大战中,投石器、树人、水魔等一系列本片的卖点都是“指环王时代”的产物,而那个颇为抢镜的“罗宾鼠”更是导演对《史莱克2》中“靴子猫”的直接移植。
也就是这些YY《指环王》和《哈利波特》的“拿来主义”的复制品,让观众在欣赏时犹如嚼蜡,没有深入人心,缺乏想象力造成了观众缘不如《指环王》等玉珠的深厚。
但是原著的局限性不得不造就了本片的华而不实,目前魔幻片的泛滥恐怕是罪魁祸首。
本片这种局面让人想到了去年的《哈利波特与凤凰社》,后者同样是又由于平淡无奇的故事和缺乏想象力的特效而饱受众多影迷的诟病,但这部魔法师电影好歹在票房上大有作为,而本片如今这种不上不下的境地则是本身的定位所造成的。
托尔金曾经嘲笑过《纳尼亚》系列有些幼稚,狐狸没有拜读过C.S.刘易斯同学的原著,不过从第一集中动物善吐人言,从衣橱进入另外一个世界等设定来看,这部作品还是偏向于儿童文学,当然也就能吸引一批小观众拖家带口的前来捧场,票房大卖也就不足为奇。
而到了第二集,更多的人类角色的露面和一些战争场面的加入使得本片的童话意味在逐渐减少,更多的是偏向了魔幻史诗的风格,级别也有第一集的PG升级至PG-13。
如果说还要把它作为一部儿童文学的话显然有些夸张,片中君王某朝篡位的阴谋,夜袭战中的伤亡惨重的局面等都不是给小儿童准备的。
而且第一集中白女巫的帮凶牛头人、矮人等长得不怎么样的角色纷纷叛逃到了正义一方,原有会说话的动物也凤毛麟角,也让第一集中的正邪双方人物对比大打折扣。
另外这些人物的形象同样没有给人印象深刻,夜袭战中牛头人力扛铁门的画面不会让我们联想到“英雄”,只有些“炮灰”的意思。
但如果把它定义为史诗作品也有些勉为其难,最后的大决战很是精彩,但是气量不够,把《指环王》中随便一场战斗拿出来,这场战斗还是有些小儿科,而最后狮王阿斯兰关键时刻出现的大逆转也不足样让人信服。
虽说《哈利波特》后几部黑色气息越加严重,但是好歹人家还有奇特的故事来吸引不同年龄段的战友们。
本片虽说主题也够黑色,但自身的定义不太明确,既算不上是童话也难称史诗,同时也失去了两方面的部分观众,本片的这种尴尬之地也就是造成本片的票房不那么出色的原因。
《纳尼亚传奇2》的导演依旧是第一集的安德鲁·安德森,这位从梦工厂叛逃的迪斯尼的动画片导演在第一集中的表现中规中矩,但这一集中也暴露了他驾权大场面不足的缺点。
这小子关键是没有从不错的改编剧本中抓住原著里的精髓所在,所以片中看完之后回味不是很深刻。
本片最大的卖点毫无疑问实在凯斯宾王子身上,王子的扮演着本·巴恩斯有着惊艳的表现,并且帅的一塌糊涂,让我们看到了明日之星的冉冉升起。
其他四位小演员的演技比起上部来说有着很大的提高,虽说不及《哈利波特》的小巫师们给人印象深刻,但是这部电影也的确是这帮小家伙一手撑起一片天。
彼得和埃德蒙扮演者眉宇间已露出英俊之相,小露西依旧如第一集中可爱。
倒是苏珊的扮演者有些“另类”,也许是狐狸的审美有些问题,但是当电影演到苏珊去吻凯斯宾王子一幕时,整个剧场一片唏嘘,恐怕就不是狐狸一个人眼光的问题了。
让我们引用《大话西游》中瞎子的一句话:“帮主,眼光太差了吧!
”《纳尼亚传奇2》作为一部续集产品,就目前来看算不上失败,有些地方甚至还超越了第一集。
不过要想名垂青史,以本片的质量还是不够,纳尼亚系列还要拍下去,魔幻世界的冒险还是要继续,只能希望本系列的主创人员能够在今后的几集中越做越好,把这套老少咸宜的经典名著更加完整的展现在大银幕上。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4d8c4a50100a9ew.html
冒著深圳一天的雨,跑到影院看了這部電影《納尼亞傳奇2》。
說實話,電影開始之前我努力的回想第一部的情節,但很遺憾,除了一頭獅子和四個小孩似乎沒有太多的回憶。
只是記得當時,很興奮于這樣的一部童話電影,很簡單,很美妙。
當然,電影的進行似乎與回憶無關,一樣美麗的景色與傳奇的生物始終可以激活體內那孩子氣的神經,就好象一位煙民見到他好久不曾接觸的香煙一樣,莫名的激動,無謂的放松,還有更多的期待。
對于已經快奔三的我來說,這種期待很快就埋沒在理智中,而情節的推進只是本能對童話生活的向往。
當納尼亞人攻擊城堡的時候,我會為他們的成敗擔心。
理智告訴我,作為領導的彼得要承受失敗的責任,同伴被殺的難過,這是謀略不足的下場。
但孩子氣的我卻告訴我,他也只是一個孩子,對這場戰斗他已經很不錯了。
當獅子的墓地被攻占時,我會為納尼亞人擔心,擔心他們的失敗會讓童話消失,會失去說話的動物。
但獅子的出現,又讓我不得不問,所謂的救世主為什么要在他的子民受盡摧殘的最后一刻出現呢?
故事的結局沒有王子公主的幸福生活,兩位主角所謂長大有自己的位置而無法重回納尼亞,王子復仇記也沒有在這一結尾鋪墊。
才發現,原來,童話也不一定都是那么完美。
不知道為什么,出了電影院后我一點想法都沒有,但晚上我一直都在回味電影的畫面與情節。
也許我就是他們說的成人孩子王吧。
我不敢想象,沒有童話的生活人們會變得多現實與難過,但至少,《納尼亞傳奇》的出現,可以讓我感到生活真的需要夢想,哪怕是片刻的童話與浪漫。
放下所謂大人的身份,像一個孩子一樣,去接受一部童話的洗禮吧!
《凯斯宾王子》是纳尼亚传奇系列的第二部,讲述了凯斯宾王子作为坦摩王国的合法继承人,因叔叔篡权,被迫逃离本国,逃入纳尼亚王国,并最终在四兄妹的帮助下成功复国并使纳尼亚恢复和平的故事。
如果说第一部 《狮子、女巫和魔衣柜》 讲述了信仰的起头,那第二部讲述的就是如何经历信仰生活,更具体一点讲,就是如何对付自己今生的骄傲。
1,骄傲的表象大哥Peter是这一部的绝对主角,也是最不讨喜的一个。
因为比起第一部,他变得骄傲了。
他在纳尼亚做过王,但回到伦敦,没有人给他在拥挤的地铁里让路。
他感到备受侵犯,天天与人打架斗殴。
他觉得自己比别人都强,可所有人都将他当小孩子。
二弟Edmund总是在Peter被围攻的时候冲去帮助他,但Peter不但不感谢,还埋怨他,认为长兄不需要弟弟的帮助。
因为骄傲的人觉得自己凡事都能,觉得世界欠自己一个道歉。
而这份骄傲在他们四人被召唤回纳尼亚后,在Peter身上愈发膨胀,直接导致了纳尼亚领导层内部的分裂和亏损。
而当他后来遇到凯斯宾王子,这份骄傲更是将两人的关系一路从引向无休止的争竞。
两个人各自主张,一个要攻一个要守,争执不下的时候还要求周遭的所有人选择站队。
最终Peter占了上风,靠的却不是人心所向,而是强势的态度。
纳尼亚选择先行发动进攻,却最终铩羽而归。
失败后,大家沉浸在悲伤的气氛中,Peter和凯斯宾王子却相互指责,大打出手。
当人彼此不再相爱,恶魔便有破口趁虚而入。
一个潜伏在他们中间的矮人,是白女巫的手下,他们利用凯斯宾王子的软弱,召唤出了白女巫。
白女巫能识破人心,她紧紧抓住两人的弱点:凯斯宾想做王,她就说,别人都靠不住,靠我吧,放了我,你就是我的主;Peter其实心中害怕,她诱惑他说,你知道靠自己做不到,有我啊,我来帮你。
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很多的试炼,恶魔也总是会挑选你的弱点狠狠地攻击:肉体软弱的人,他用烟酒、美食,让你上瘾成性;意志力薄弱的人,用短期的利益迷惑你的眼睛……而骄傲的人看不到自己的缺陷,将自己的弱点统统暴露在恶魔面前。
骄傲也是一种罪,在基督里,凡是偏行正路、偏离靶心的都是罪。
人靠自己无法完全地战胜罪,因此我们就需要依靠神,就是纳尼亚世界框架下的Aslan。
2,与神同行四个兄弟姐妹在第二部中,角色分配依然相当不均匀。
姐姐除了和凯斯宾王子若隐若现的感情线几乎毫无作为,弟弟在成长后变得积极和正面,却始终是一个工具性的存在。
只有Lucy,和Peter形成鲜明对比,完美地诠释了与神和好的意义。
作为一个先知性的人物,在整部影片的前半部分,只有Lucy能看见并听见Aslan的指引。
可她也有她的软弱,当别人看不到的时候,她没有坚持跟随Aslan,而是选择了随大流。
跟随神的旨意,行正确的道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除了一颗愿意的心,还要有一个刚强的胆。
Peter问Lucy,为什么她能看见,他却看不见。
Lucy说,你看不见,也许是因为你没有去看。
Lucy对于Aslan全心地信任和依靠。
当四兄妹来到Aslan复活的台前,她脱口而出,“Aslan一定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这就是信心。
而她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但Peter却不同,他只看到Aslan当下并不在他们身边,就坚持认为:“一切要靠我们自己了。
”靠自己,是当下社会很普遍的一种思想,被很多人鼓励,被当做“自强不息”的同义词。
自强不息是不错的,但这里的“靠自己”有一种盲目的自我中心在背后。
因为不管是Peter还是凯斯宾,在争执是攻是守的时候,他们坚持的都不是真理,而是自己的主见。
Lucy一针见血地指出:“你们说来说去,不过是让大家选择,是死在这里,还是死在那里。
”因为他们的执拗是不想认输,但两个人的心中都没有希望,也没有盼望。
Lucy心中有盼望,但她没有勇气自己踏上寻找Aslan的路途。
直到最后,纳尼亚最后的余军被逼到绝境,Peter才决心回转向神。
让姐姐Susan带Lucy去深山寻求Aslan的帮助。
3,寻求就必寻见而只有在大家将寻求Aslan作为共同的目标时,所有人才真正实现了同心合一,各司其职。
经上说,基督是头,我们每个人都是肢体。
肢体有大有小,但每个肢体都有自己的功用。
于是为了给Lucy争取时间,Edmund发挥自己的口才,说服坦魔国王与Peter单挑。
Peter发挥自己的武艺,与坦魔国王一决高下。
Susan发挥自己的箭术,保护Lucy一路平安。
凯斯宾在地下与Peter在地上打配合。
最终Lucy在深山中终于寻到Aslan。
Aslan与Lucy之后的对话破有深意。
Lucy说:“你为什么不像上次一样,来帮我们。
”Aslan说:“同样的事不能发生两次。
”就像Peter问Lucy,Aslan为什么不能给他们一切proofs,证明自己就在他们身边。
但Lucy说,也许应当由我们向他证明自己值得被帮助。
在信仰生活中,总有一段时间,神会从你身边抽离。
你的祷告没有蒙应允,你会因此深感失望、信心动摇。
但这个时候一定要有耐心,耐心就能生出忍耐,忍耐将会生出喜乐。
最终Aslan回应了Lucy的请求,调动树和河,以神迹瓦解了坦摩人的进攻。
神有大能,只要你相信。
4,老鼠骑士最后,我要为我在本片中最喜欢的一个配角写几句话。
老鼠骑士的原型大概是罗宾汉这种绿林英雄,自信、勇敢、武艺高强。
他在战斗中失去了尾巴,因此在Aslan面前感到羞愧。
但Aslan说,你这样就很好。
因为神愿按着我们的本相接纳我们爱我们。
但老鼠骑士还是很焦躁,因为尾巴就是一只老鼠的荣耀。
Aslan劝他放下自己的荣耀时,他还在念叨尾巴在生活中的各种实用性。
就在这时,他手下的老鼠战士们拿起自己的尾巴说:“如果我们的尾巴作为荣耀,让我们的首领蒙羞了,我们宁愿将它舍弃。
”就在他们要砍断自己的尾巴时,Aslan复原了老鼠骑士的尾巴。
Aslan说:“这不是为了你们的尊严,而是为了你们彼此间的爱。
”老鼠骑士感激地说,“这条尾巴从今天起,就是我谦卑的象征。
”骄傲的人颜面尽失,但谦卑的人配得上最大的荣耀。
就像Aslan让凯斯宾王子起身,称他为纳尼亚的王时,他说“我不配”。
但Aslan说,“真实因为这句话,表明你配得。
”
虽然《纳尼亚传奇》的作者并没有将他的作品写成儿童文学的打算,但是迪斯尼的厉害之处在于,他们可以将所有的电影拍得像儿童片。
因此在《纳尼亚传奇1》中,虽然几大特效公司拼了老命想整出一点史诗的味道,但这终究是几个小孩带着一群阿猫阿狗的战争,最后让人记住的,也仅仅是阿斯兰那一身逼真的金毛。
然而《纳尼亚传奇1》的特效是成功的,凭借那一堆怪兽和一群会说话的动物,硬是卷走了7亿美元的票房,因此到了第二部中,更加花了大量的金钱在特效的制作上,按照续集的预算超过前作的规律来看,《纳尼亚传奇2》(以下简称《纳2》)的特效部分的花费比起《纳1》来说,只会多不会少,而我们看到的特效场面也应该是大大的超过前作。
然而至少在影片结束的三十分钟前,你是别指望看到多壮观的场面。
《纳2》中的纳尼亚是个饱受战火侵扰后的世界,用电影里的话来说就是“纳尼亚人几乎灭绝了”,这便意味着我们在影片的大部分时间里看不到足够会说话的动物,纳尼亚的动物军团缩减成像一个游击队的规模,除了夜攻城堡的那个桥段尚有点让人澎湃之外,影片在最后三十分钟前的所有时间里,我们看不到像样的战斗,好不容易盼来了两军对垒,却又硬生生的被一个剧情所需要的单挑打乱。
要不是那不时出现在镜头上的那些怪物等,我几乎认为这简直就是一部B级片。
所以,在电影院等待大场面,这简直是对人耐心的一种考验,如果你不会对影片中不用猜就能知道结局的剧情依然表示有极大的兴趣的话,那么你可能会在算计着时间来看看究竟还有多少时间留给那可能出现的壮观。
因此当那个篡位的国王和彼得单挑的时候,我是多么盼望着这个中年男人不要脸一番,打到一半就让军队上去群殴,但就是这个家伙让我失望地硬是坚持到了最后,这场墨迹到几乎可以和拳击赛一拼的单挑居然还有中场休息三分钟,真让人啼笑皆非。
——这几乎是电影中唯一让人出乎意料的剧情。
好在这个国王有个更加不争气的手下,他的出现,满足了观众想观看大场面大特效的愿望,而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纳2》迅速完成了B级片到A级片的大飞跃,也终于让观众明白那钱究竟是砸到什么地方去了。
《纳2》最后的那场决战,从气势来说比《纳1》要来得精彩,骑兵的冲击也确实比一群怪物杂乱无章的奔跑要来得有气势的多。
而影片中战术的应用也比《纳1》更有看头。
在渡过让人昏昏欲睡的一个半小时后,电影终于如同被打了一剂兴奋剂一样,终于沸腾了起来。
而也是这个时候,那只可能是影史上最贵的狮子也如同这部影片的大特效一样姗姗来迟,虽然他的戏份已经少到没有几个镜头,但他的出现却仍然让看过《纳1》的观众感到亢奋,狮子的几声怒吼,也让《纳2》中最烧钱的镜头出现在了大荧幕上。
首先是树精的出现。
同《指环王》中的树怪相比,《纳2》中这群会挪动的树并没有多大技术上的突破,然而由于树精那灵活的根,不仅让整个战争进入的高潮,同时也让我们在荧幕上看到了第二个烧钱的元素——尘土的模拟。
因此到目前为止,特效界已经有两个烧钱的技术点在《纳2》中出现——毛发的模拟以及尘土的模拟。
而这,还不只是该片特效最让人震撼和烧钱之处。
接下来水精的出现则是让该片的CGI特效直接上了一个台阶,对CGI特效略微有点了解的观众都明白水模拟的难处。
而此时这个水精则我看到了最让我震撼的水效果模拟——《纳2》的钱确实不是白花的。
这短短几分钟的镜头,几乎可以将今年奥斯卡的最佳视觉效果《黄金罗盘》甩出好几条街。
毛发、尘土以及水——这在CGI模拟说的几大难点相继出现在《纳2》中,冲着这一点,也该对负责《纳2》的几家特效公司竖个大拇指。
相比《纳1》来说,《纳2》的剧情简直一样单薄,这几乎就是一个传统的王子复仇记之类的故事。
而演员的表演,你也别指望能比《纳1》能有多大的突破——现在要好莱坞出一个真正的童星,那不会比让乌维•鲍尔(《吸血莱恩》导演)拍出一部好片要容易上多少。
因此近电影院看《纳2》,就是为了这些烧钱的特效,而为了这些特效,你必须要忍受上九十多分钟的“姗姗来迟”。
我以前没看过1。
所以2看了之后感觉二二呼呼的。
我看懂了吗?
我没看懂吗?
就是一部带有传奇色彩的小孩子的电影吗?
不知道。
狮子说了:同一件事儿,不可能发生两次。
我觉得它说得特有道理。
你看。
对于一件事情。
我们总是去设想1000种结局。
而最后的结局往往是第1001种。
生活。
我们永远不能预料下一秒将发生什么。
我们盼着同样的事情,重新出现在我们眼前。
可是他们不会出现了不是么。
“你为什么不像上次那样那么英勇的冲出来救我们?
”“同一件事,不可能发生两次。
”嘿嘿。
生活真神秘。
也就是这样。
生活才有意思。
所以别对一个人说,你以前怎么样怎么样。
体会生活的变化万千并且适应它们吧。
这里的老鼠比shrek里的猫讨人喜欢
20080625下午5点半,金逸 凯斯宾的确满萌,不过最有爱的还是老3埃德蒙啊
傻逼主角!!!气死我了!!!这个导演为什么要这么改编啊!!!!一群傻逼啊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只会互相指责!!!
王子他爸在位期间搞了纳尼亚,回头王子被赶下台,纳尼亚人民还作忠心卫国状帮其反击。好吧,各取所需,但夺权就夺权,还说什么“你是史上第一个解放纳尼亚的国王”的P话。好同情朱棣叔叔,人家头脑本来挺清醒:“我大军都快把你们搞灭火了,我傻啊,跟你们单挑。”但是编剧说让你挑你就挑别那么多废话
跟上一部就不像一个片子,把那种童话的感觉都毁了。
相当失望啊,第一集的时候铺好的场子全都浪费了,故事干巴巴没张力不应该啊 名著改的,特效也相当不舍得用。总之是可惜了 ,主角长得快不赶快拍年龄又错了。
苏珊还是从了眼镜呆子吧!放手让凯斯宾王子和彼得国王在一起吧!碧浪老头会不会太喜感了些?
5.0不该一口气下三部的。上一部6分的情况下,这部确实就只能5分了
情节拖沓无聊,虽然画面依然精致,风景依然优美,但故事无趣。小朋友长大了就不可爱了。今年的续集片失败的比较多。
典型的好莱坞式狗尾续貂
彼得很帅啊 阿斯兰简直就是只萌狮啊~最后那首the call惊艳
还是没有免掉一些魔幻故事常有的逻辑小硬伤,不过总体蛮好看的。另外那个上帝一般存在着的狮子好他娘的潇洒呀搞得看完意淫不止=“=
长大后的小演员不太好看,扣一分~
很多年之后,看完了原著之后来二刷。电影改动了很多,增加了不少战争场面,却放弃了最令人神往的众神夜宴。单作为电影来看,总体感觉比第一部拍得好,这一部里埃德蒙太可爱了,完全扳回了第一部里丢掉的面子。长大成人了就不能再回纳尼亚了,真sad. 2018.3.21
相对于《狮子,女巫和魔衣柜》,这一部已经不太像儿童故事,而像戏剧,有更多青少年直面残酷世界的隐喻:男孩子开始了哈姆雷特式的复仇,女孩子则继续是纯真和爱的化身。但比较起来还是更喜欢第一部。
“我看到你在对岸了!”“可是你为什么跟随他们走了,不过来呢?”信心的一课,美好而温柔。
关乎爱心和忠诚,勇敢和成长的故事。会战斗的树,懂哲学的狮子,会说话的老鼠,忠诚的人马,奇幻的鸟人,坏脾气的纳尼亚人...在纳尼亚这片被作者虚构的土地上,有战争,有各种想象不到的生物...猜测原著一定比电影充满宽广的想象。
落魄王子拿上古神器召唤4个颜值低下窝里横的熊孩子 然后在一群畜生忽悠是国王的情况下屠杀人类并且王子还爱上了麻子女的故事 如此丧心病狂的剧情能演绎的如此小学生儿童作品也是一种实力
四个小孩还是觉得小女孩最可爱,一部就一场战争,风景才是亮点。
其实纳尼亚传奇系列的主题和元素是非常丰富的,第一部主题是神的死亡与复活,元素以童真、新奇与神圣感为主,第二部主题是神迹消失以后,寻常人类的争权夺利与大自然的沉寂,中间还夹杂着青少年成长中的迷茫与失落,整体基调更沉重,第三部则直接走向未知,探索神秘新世界,更别提日后的创世纪、世纪的覆灭与重生……小时候最喜欢第二部,现在看来,二的短板与一一样肉眼可见:想要摆脱一的幼稚,走史诗路线的第二部虽然特效、战争戏全面升级,却给人两头不靠的感觉,可惜以后再也看不到魔法师的外甥、银椅等作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