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自己问自己最好的就是:以后的时间里,我想要干什么?
古人讲,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
但人最容易跟自己纠结,这个放不下,那个不愿意,到最后总是被事情推着向前走,等到干不动的时候,回首前程,却发现没有一件是自己想干的。
能够在烦恼的生活中找到一件自己想干,甚至还有一点喜欢干的事情不容易,需要一点运气。
也需要自己能够坚持。
剧中郑秀文是因为失去了工作才去做了义工,帮政府照看那些因为某种原因而需要寄养的孩子。
老公最开头讲的那句话是这事情的真谛:你把它当成一份政府会发钱给你的工作就好了。
郑秀文也是这么做的。
从第一个孩子文森到她家里寄养,她两夫妻的紧张到中间她打心底里想领养一个女孩,到最后她跟一个大男孩讲,你老是住在我这里,芬姨就帮不到其他孩子了。
这些表达都是郑秀文做一份工作不断演进的心路历程。
从开头紧张政府的考察(因为有收入)到中间她想给一个女孩完整的家庭,到最后她跳出了自己个人欲望,而完全站在帮助别人、孩子的立场去想问题。
有的时候,人就缺少了一份坚持。
前几年大陆又拍过一部电影《守岛人》,两夫妻守了一个孤岛一辈子,一生只做一件事,既平凡但又伟大。
郑秀文扮演的芬姨也是这样。
从仅为谋生再到纯粹地为孩子们着想,平凡的人干出了不平凡的事情,回到日常生活中,那些事情依旧是平凡的。
既没有利,也没有权,最后还没有名,有的不过是一份普通人自己的感动。
这一生,无憾!
回到我最开始的话题,吃饱穿暖,生存已经是一件简单事了。
那这人,到底还要追求些什么?
这个问题,既是问我自己,同时也是问到所有能够看到这一篇影评的朋友!
这是内地非常难得能够看到的粤语对白故事片,在大荧幕上感受Sammi用温柔的,开心的,生气的语调去说对白,太有亲切感了。
Sammi的歌曲和影片一直陪伴我长大,这次凭借这部《#流水落花 》在多次提名后终于首次捧起了包括香港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在内的多个奖项,同时她演唱的片尾曲亦获得了金像奖的最佳原创电影歌曲,真的为她感到值得,天美应该也在另一个平行时空圆满了她的遗憾。
映后的时候,贾胜枫导演提到,他想要用这部影片表达的既不是提请关注寄养家庭的社会问题,也不是夫妻男女关系,甚至不完全是父母子女之间的羁绊,而是关于人生的故事和感悟。
他也因为与万玛才旦导演的交流中得到启发,在影片的叙事里选择采用环境音而不是大量的电影音乐去辅助剧情与情感的推进,对此表示100000000%的非常赞同。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落花🌸与流水🌊相互陪伴、成就,告别之后走向下一段旅程……
在东南亚一周,皮肤下感觉还残留了那股水蒸气。
在飞机上看《流水落花》,那种惆怅和我这周所经历的温热气息太过吻合,直接入戏太深。
没有香港的灯红酒绿和高楼大厦,只有静静的河边,步履蹒跚的郑秀文。
色调冷清,像极了寡淡的生活。
从闹市区回到这里,想必都要换上另一副人格。
对郑秀文上一次的记忆,还在小红书关于她常年坚持健身的帖子里。
港星都小小的,瘦瘦的,有种可以扛起来直接跑起来的感觉。
她演的天美姨姨倒是坚如磐石,即便仍旧那副小身躯。
我会对因此评论她老了的人皱眉头。
她近乎完美的,演出了一个真实不上价值的好人,那不是满载玻尿酸或者挂着鸭嘴的脸可以做到的。
天美姨姨简直,360度无死角得完美。
电影出乎意料得好看,也可能是我终于耐得住性子,看接近现实题材的文艺片。
对我就好像,那些长帧的精致画面,允许我让剧情更渗透在我心里。
欲言又止的剧情,观众对每一段都心领神会。
不同孩子的寄养时间,推进了故事的进程。
抽烟的情节让我想起志明和春娇。
这次,阳台上抽烟的这一对,又何尝不是心事重重,学会和失去了许多的生活共同往前走。
郑秀文也是经典港女了,诙谐幽默,情深义重,手起刀落,不腻歪。
这次这些秉性,蒙一些现实的灰色,还是像彩蛋一样,散落在一些小细节里。
很喜欢。
就是最后一小段煽情戏,像是终于接受这就是文艺片的观众,还是迎来一小段流泪的高峰期。
知道是梦境,宁愿让天美姨姨,再看看那些孩子的脸。
给她一点closure,煽情又何妨啊。
其他角色也都很出彩,特别是胭脂店老板。
真实生活就里的温情都藏在不用过脑袋想的平实话语里,喜欢这种手法。
值得看。
照葫芦画瓢 形似神散无论是戛然而止的黑幕还是水渠的运用都不难看出导演想要模仿的风格,但是日本的家庭类型片绝不止是点到为止而已,尤其是是枝裕和,将每个角色的情感与人在特殊情况下的动机心态都表现的淋漓尽致,而本片用尽全力写天美一人都显得力不从心的零碎前1/3足够详尽,人物与金句水到渠成,特别是“货嚟噶?
人嚟噶!
”足够震感人心。
但是之后为了详略对比而省略了生活碎片,尤其是明仔之后一个孩子对应一个事件一个态度,仿佛天美因为之前的事逐渐麻木逐渐不上心,对待最听话的明仔用的却是最敷衍的态度。
有可能么?
或许有一些,但是结合对涛仔的思念以及最后的走马灯来看,绝非电影体现的一般。
同时,为了制造冲突体现人性安排的出轨情节虽在情理之中但人为意味太强,对涛仔的思念同样也缺少伏笔。
至于结尾完全体现了导演对于走向把握的失控,只能用一个看起来很文艺却俗不可耐的走马灯来为人物画上句号(甚至不如删掉走马灯只留彬和狗的背影)同时,在大致十余年的过程当中,看不到一丝香港环境的变化,无论是家居或是小卖部亦或是水渠。
在细微的生活中以小见大的表现香港的变化,这曾经是香港电影的拿手部分,这里也荡然无存41届香港金像奖,可以看到有模仿日本的,韩国的,甚至还有模仿从前的香港老片的,但是结果却都不尽如人意。
我觉得sammi的演技是大于这部电影的,希望她可以拿出更好的作品来冲击更高的奖项,而不是在41届香港金像奖中拿一个食之无味的水后,矬子里拔将军真的很令人惋惜
真正开始关注郑秀文,其实是去年看了「瘦身男女」之后,跟「盲探」里的略微傻白甜不同,「瘦身男女」里尽管也是傻白甜的搞笑开始,却又在最终刻画了一个有着细腻情感表达的郑秀文,欲言又止的姿态最为动人而本片中的郑秀文则一直是隐忍的、安静的、忧郁的,有时候也是愤怒的,始终走不出儿子年幼因病过世的阴霾,情感表达全都在表情和身姿中为了让这个家更像个家,去申请做临时寄养家庭,帮忙照看了很多小孩,花开花落,流水不停,而郑秀文饰演的天美姨还有她的老公彬叔叔,则一直是河上的那座桥临时照看的孩子们,年纪各异,排行起来,就像是滔仔从三岁长大到了十八岁与「窄路微尘」的风格有点像,有点灰蒙蒙,但又有点阳光,和明仔一起抬头看烟花的场景(也就是本片其中一个封面),又像极了「小偷家族」我喜欢片中的莫姑娘、天美姨、彬叔叔以及每一个孩子,惟愿好人一生平安,落花已逝,春未远走,流水无言却有情看到最后,我这样想道,一个好母亲可能是这样的一个人:有点驼背、走路有点外八字、喜欢自己煮菊花茶还有自己做雪条、会帮你出气、会在暴雨天去山上找到你带你回家
你知道被奥斯卡奖提名最多次的演员是谁吗?
提示一:她提示二:总共获得提名21次提示三:还会背唐诗
你答对了吗?
没错!
这个人就是梅姨,梅丽尔·斯特里普,她单是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的提名就已经高达17次,老陪跑员了。
梅姨虽然陪跑多年,但也多次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并且她的成就早已经有目共睹,也不需要再证明什么。
反而像小李子这样的演员,经过了漫长奋斗,捱过了岁月洗礼,奉献了几部佳作,却没有一座分量十足的奖杯在手里,确实难免会失落。
好在如今小李子也已经抱得奖杯归,不愁前路没人给。
无独有偶,国内也有和他同病相怜的演员,熬了多年,终于一飞冲天!
她就是新晋香港金像奖影后——郑秀文。
这是郑秀文经历十次金像奖提名后,第一次获得影后。
之前的九次落空早把她搞麻了,她甚至觉得自己陪跑是应该的,久而久之都习惯了这种状态。
但《流水落花》的出现,让她洗尽铅华,终于绽放。
这是部聚焦寄养家庭的电影,在国内属于相当小众的题材。
相关政府部门会负责监护未成年的弃婴、孤儿之类的孩子,但部门或者下属机构的能力有限。
因此他们会筛选一些符合条件的家庭,代为照顾这些孩子一段时间,这就是寄养家庭。
这些家庭可以在抚养期间得到一定的补助,影片中郑秀文扮演的陈天美和丈夫就看上了这笔钱。
陈天美刚失业,丈夫何彬开车的生意也不景气,做寄养家庭多少可以补贴点家用。
即便寄养家庭的评估审核再严格,他们也都顺利通过了。
终于迎来一个孩子,森仔。
他们就此变成了照顾小孩的天美姨姨和彬叔叔。
但这个森仔小小年纪就沉默寡言,平时也是一副了无生趣的样子。
任凭他们怎么精心照料,森仔全都无动于衷。
有天,陈天美忽然发现有一百块不见了,找遍了各处,找到了森仔头上。
结果,森仔不光不说话,还吓得尿了床。
她只好作罢。
然而事情并没有结束,很快陈天美被老师叫到学校,被告知森仔打架了。
原来森仔的学生证被同班小霸王抢了,要一百块才会还他,他就从家里偷了钱。
谁知小霸王收了钱还故意把学生证扔在地上,羞辱森仔没爹没妈,这哪里能忍!
愤怒的森仔就和对方打了起来,然后被一顿胖揍……
结果到了办公室,负责人居然愣是把森仔说成过错方。
陈天美非常生气:被欺负的是森仔,怎么被批评的也是他!
其实这只是寄养儿童会遇到的问题之一。
他们不仅会被同龄人欺负,还会被大人当成坏孩子。
大概是因为经历过不少类似的欺辱,才使得森仔不愿说话,不相信大人。
由于森仔一言不发,陈天美也没有和负责人啰嗦,但她在回家时告诉森仔:只有你说一句,我一定挺你!
陈天美确实是想通过寄养家庭赚钱,可这不意味着她不会对孩子好,反而是她和孩子相处的感情越深,就越容易悲伤。
毕竟寄养家庭是临时的,一定会迎来告别,她爱的越多就越难割舍。
森仔的离开就是这样。
没有监护权的母亲找上门来骚扰,使得福利机构必须改变森仔的寄养家庭。
陈天美听到这个消息,立刻火冒三丈!
他是个人呐,怎么可以不管他的感受,随意地把他带到这、带到那!
陈天美真心喜欢森仔,她愿意倾听孩子的声音,尊重孩子的选择。
当初被欺负的时候,她要为森仔找老师理论,但森仔不愿意,性子爆裂的她最后就没有去。
与其违背孩子的意愿,让他经受痛苦,不如陪伴他,在他需要的时候为他出头。
这个时候,她的在乎就是她的不舍。
森仔终究还是走了。
好在悲伤不会停留,它也会向前走。
不过,森仔的经历只是他们这个寄养家庭的开端。
患有唇裂的小姑娘、爸爸进监狱的姐弟、留学的外国孩子,他们喊着一声声“天美姨姨”进入到她的生活,然后又一个接一个离开这间房子。
陈天美就像往复的流水,短暂地承接着这些落花,最后望着他们各自奔天涯。
影片虽然如此动人,但其实没有半点煽情,好像全都稀松平常,连转场都只是一瞬黑幕,呼吸般地把人从这段故事带到下段故事。
郑秀文在采访中也说:“导演没有刻意把天美姨姨神化,角色外在和内心有很大反差,一开始她也不是带着天使心去做,但当回顾时才发现,原来所做的,或者这些小朋友留下给她的,是这么有价值,也是感人的大爱。
”
郑秀文最初收到剧本的时候就被感动的一塌糊涂,很想帮这位新人导演,可她除了表演啥也不会,能做的就是不要片酬。
可这样还不算完,她又担当了电影主题曲《我这样活了一天》的演唱,而这首歌最后也获得了金像奖。
郑秀文可以说是电影和音乐双开门的全能影后了,你印象中还有哪个歌手演戏也如此猴赛雷?
其实导演没写剧本的时候就已经想好了人选,他需要这个角色外面看起来很硬朗,但内心有点脆弱和温柔,在他心中非郑秀文莫属。
而郑秀文和角色确实有些阴差阳错的契合。
影片中,陈天美一直热衷于照料那些孩子,除了金钱的需求,更多的是因为她的孩子早夭了,而寄养的孩子恰好给了她治愈。
但是她在孩子们身上倾注过多,冷落了一直以来陪在身边的丈夫。
他也背负着丧子之痛,需要和天美相互慰藉,然而陈天美已经在孩子们身上找到了安慰。
当妻子无暇顾及他的时候,他便滑落到了错误的窠臼——出轨了。
电影之外,郑秀文四年前也曾遭遇过丈夫许志安的背叛。
当年,许志安和黄心颖在车内亲热的视频被传出来,弄得满城风雨。
两个当事人,一个有妻子,一个有男友,可以说 是24K 纯背叛了。
就在很多人再也不相信爱情的时候,郑秀文最后选择了原谅许志安。
电影中的陈天美也选择原谅了丈夫,但原谅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她和丈夫经过争吵吐露内心,这种坦诚是修复关系的基础,却不是圆满的必要条件。
他们的心结始终都是丧子之痛。
冲突只是让他们开始处理创伤,而愈合需要的是漫长时间。
悲伤虽然会向前走,但总免不了回头,因为它就潜伏在伤口。
郑秀文聊到这段剧情时,也认为原谅只是开始,而不是终结。
陈天美后来病重住院,那些曾经照顾过的孩子已不在身边,唯一相伴的就是丈夫何彬。
何彬始终知道陈天美患有心脏病,和他们去世的孩子一样,不过他隐瞒下来了,即便在争吵的时候也没有透露或者责怪。
陈天美去世之后,他像他们过去聊过的那样养了条狗,一人一狗,在流水落花的季节慢慢走向远处。
悲伤会向前走,悲伤也会回头,但它最终还是会像条狗,成为陪伴你的记忆。
其实刘德华原本想演何彬这个角色,不过被导演和郑秀文拒绝了。
郑秀文后来表示华仔的演技自然很好,就是长得太帅,不适合这个角色,更重要的是两个人的喜剧形象太深入人心了,对观众进入故事会有影响。
这点确实,他们从《孤男寡女》这部电影开始,在20年里演了8次情侣。
郑秀文和刘德华,恐怕会是一些人最早磕过的 CP。
也是从《孤男寡女》开始,郑秀文在金像奖一直被提名,从未第一名。
这么多年,她尝试过《钟无艳》《瘦身男女》这样的喜剧片,也试过《长恨歌》《花椒之味》那样的正剧。
*《圣何塞谋杀案》剧照留下了很多经典的形象,而其中很多作品都有华仔这个老朋友、老搭档的身影。
今年华仔给她颁奖的时候,她先一把抱住了华仔大哭。
从荧幕情侣到多年好友,小李子和凯特也是如此。
小李子托起奖杯的那晚,激动泪奔反而是台下的凯特。
他们就是给我印象最深的荧幕情侣,你记忆中最美好的荧幕璧人都是谁呢?
不妨在评论区交流一下。
讲真,他们之间相互见证,相互支持,这种友谊简直比他们的作品还要好看。
郑秀文这次夺得影后,她在讲台上发言的时候,说到:“我想和天下所有怀有梦想的人说,追求梦想的路困难重重,你们一定要继续,记住这个画面,梦想是留给永不放弃的人的。
我好开心,这次终于不用陪跑了,我今天是冲线的那一个。
我是歌手,最后想轻轻哼几句歌:你知不知道,你知不知道,我等到花儿也谢了。
”她笑着结束了这段话,好像把过去岁月里的背叛、友情、努力,全都串联到了一起。
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大概就是这回事。
我呢,没什么特别的愿望,就是想收集一些珍贵的点赞和关注,当然,如果你不小心转发给了亲友,那也是猴赛雷的呀!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
我们明天见。
拜了个拜本文图片来自网络编辑:美式
2023/9/15一次包场观影的体验。
先说结论:《流水落花》是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是枝裕和。
在我这儿它并不比《怪物》差。
低饱和度低对比度低亮度的画面发灰,一开始甚至让我以为影院的荧幕出了什么问题……如果是在手机上看的话我绝对会把亮度拉到最大。
大概是某种胶片的风格,总觉得在醒图上见到过类似的滤镜。
这部电影没什么后劲,淡淡地萦绕在心头,估计很快就要消散了;我决心在它消散前写点什么。
并没有力气写一篇主旨清晰扣题的文章,就分点写一些fragmented的感受吧。
我努力把这些点用一个reasonable且串联的逻辑连接起来。
Bgm:小情歌,富士山下,好久不见,未开始已经结束(电影散场骑车回学校听的歌,大概很能延续看完电影的感受)文森的故事是一切的开端,也第一次让观众知道了天美是个什么样的人。
她是拿钱办事的人吗?
会随自己的心意勉强、为难孩子吗?
(文森拿钱的时候天美表现得是很没有耐心的)但我最终知道了她是一个很仗义、直来直去、关心孩子的人。
有时候她会有点强硬,但归根结底是因为她把文森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疼。
这和陪孩子玩、惯着孩子的何彬不同。
何彬作为寄养家庭更像是在循规蹈矩地做生意,但天美“入戏”了。
过生日的情节很感人,文森敞开了心扉,三个人的关系也日益紧密,可惜亲生母亲找上门来,一切骤然而粗暴地结束了。
菁菁的故事很短。
她的出现很突然——我还未能从文森的离去中抽离出来,我想天美也是如此。
但天美适应了关系的变化,和菁菁相处得很好。
还专门学习了姥姥的包饺子方法。
作为寄养家庭,注定是要面对许多过客般的孩子的。
一次次的离别会消磨她作为母亲角色的爱心吗?
她会渐渐地变得麻木、程式化吗?
她会被磨砺成一个“后妈”一样的角色吗?
小花的出现第一次让我有了“这个故事结束在这里也很好”的感觉。
我想,孩子们像过客一样经过她的家,她何尝不是像过客一样经过许多孩子,那么,也许是时候落到一个最终的归途去了。
叫她妈妈的小花会是一个很好的option。
因为小花,她戒掉了烟,和丈夫起了争执,我想她体内母性的部分逐渐战胜了作为一个打工人的心态。
家庭运动会的情节让我看到她对小花的支持和爱,也消弭了天美和何彬之间的隔阂,何彬大概是同意领养小花的。
如果故事这么走下去,应该是一个母慈子孝的大团圆结局。
但是莫社工的话点醒了她,或许并非点醒,好歹转变了她的思维方式:在孩子们找到一个永远的依靠之前能照顾他们,是寄养家庭的作用,亦是发挥寄养家庭最大作用的方法。
大概是从这里开始天美决心好好照顾每一个孩子,把相遇当成一种缘分,珍惜相处的时光,而非结果导向地追求一个完美的结局。
小明是一个情商很高的孩子。
我觉得他应当是真心喜欢天美和何彬的,不然不会在二人吵架时在房间里哭(当然也有可能是对自身处境的危机感)。
他会说谎维护天美,永远笑着,不给二人添麻烦。
也是在小明期间,天美和何彬之间隐藏许久的矛盾爆发了。
家希和家朗则完全是另一个极端,他们完全是野性的、未被驯化的,住进这个家里时,也不像其他几个尚且年幼的孩子那样,存着讨好主人的心思。
与他们相处,除了要像家长一般关心他们以外,更要像朋友一样尊重他们——其实在这一点上何彬恐怕“做得更好”,何彬是很会和孩子玩耍的(不给孩子压力,不对孩子负责,有空了高兴了陪着玩玩,但抚养孩子归根到底并非自己的“责任”——听着有些耳熟),被家希家朗封为最喜欢的大人。
天美在这一点上倒显得有些落伍守旧了。
但孩子们对她也是非常依赖的,露营的时候四个人仿佛真的一家四口在相处,就像之前每一个美好的瞬间一样,我很乐意时光就在此定格;美好的火花乍现,也意味着这一段缘分也很快要走到尽头。
最后一个外国孩子的戏份很少;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倒是墙上的一个个相框,天美在用自己的方式保存与珍藏与孩子们的记忆。
当注定无法主动挽留一个人,挽留一段时光的时候,将其封存、镌刻,传递给观众一种艺术层面上的超然之美。
走马灯的情节倒是意料之中,并无什么新奇之处。
郑秀文绝对deserve金像影后!
她把一个中年失子、失业的妇女的挣扎表现得很惆怅,却又静水流深。
天美入了妈妈的戏,而她入了天美的戏。
她就是一个无力的,却又独立的,行走在新界村道的小路上,有些蹒跚的中年女人。
带着菁菁走进疗养院急切的那几步,我已经把自己代入她了。
岁月的流逝在她的身上留下了温柔的却抹不去的痕迹。
至于天美和何彬的关系,我要将其定义为非常具有“east-Asian character”。
人到中年,两个人已经没有什么共同语言了;放在“正常”家庭里,可能会由孩子维系着家庭的存在,夫妻之间闲话几句柴米油盐家长里短的事情;但在天美和何彬的家里,孩子这一传统意义上东亚家庭的维系纽带已经不存在了。
天美又失业了,解决方法是做寄养家庭。
用天美的话说,就是一份工作,做得不好,还能把孩子还给“他们”。
二人之前还会在深夜一起抽烟聊天,宛然一对老夫老妻的样子,但孩子的到来也让二人的心境和立场发生了巨大变化。
何彬的意见是养条狗,毕竟“狗不比人差多少”,只能说这很符合一个对家庭没有多少责任心的东亚男人的刻板印象。
天美作为付出更多心力的一方则更站在孩子一边,以至于“我不会和你离婚,因为我想继续照顾小朋友们”。
这大概标志着夫妻感情的断绝。
我是不太相信天美会心软的。
值得庆幸的是两人并未抛下家庭的责任,能够相敬如宾到老到死有,在现代社会已经是一件很体面也很幸运的事了。
现代社会的一大特点是人们不再对他人抱有太多期待,就算是传统社会可能视为天经地义的期待,即便是对于最亲的家人也如此。
天美去世后,何彬终于养到了他想养的狗——只能说这很符合一个对家庭没有多少责任心的东亚男人的刻板印象。
阅尽天涯离别苦,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像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红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也,一是天上一是人间。
”
观看完贾胜枫导演的《流水落花》粤语版,郑秀文也因出演此部电影 首次摘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杯🏆整个影片看下来还蛮生活流的,也很有诗意,有很多的生活细节,和导演交流中得知有些是加入了自己女儿的有趣的小习惯~没有想到寄养家庭的状态是这个样子的,要接纳经历很多不同性格不同样子的小孩或少年进入到自己的生活中,从生命中路过,甚至成为生命的一部分~这让我很感慨!
相遇非常重要,无论最开始是什么原因,天地万物间,不同的个体相互的接纳和包容~ 其实谁是落花谁是流水,说不定,可以说我们都是落花,而时间才是流水,时间会把我们带到最对最适合的地方去~ 最后段落时左边大哥已经瘫在座位上抽泣了,还有好多默默擦眼泪的(包括我),导演不主打让大家哭,但是还是带点纸巾备着吧~影片排片量不是很多,喜欢Sammi的或这类题材类型的可以去看看,注意最后有她唱的结尾曲~
《流水落花》里有几个接近空镜的大远景拍出了李叔同式的晚风拂柳笛声残,浊酒余欢的寂寥之感。
就穿插在郑秀文饰演的天美姨姨多次独自或者和孩子走在乡间小道的片段。
这种寂寥感产生于无常,生活断裂在无因果被动接受中。
比如开始接受寄养的孩子还能说出一些个原因,第一个小男孩的阶段还出镜过无法自控的生母,后来,孩子们接连出现,非常突然,甚至都没有解释原因,就来到天美姨姨和彬叔叔家,孩子的年龄越来越大,有时两个一起出现。
却又和素未平生的天美和彬叔叔终能相处的就像一家人,看到和孩子互动的片段,甚至无法分辨临时家庭和原生家庭,命运的漂泊和极高的可塑性将风吹日落人走茶凉的寂寥衬托出一种凄美感。
天美也曾试图改变去掌控,她第一个孩子幼时夭折,带着所谓天生缺陷的她没有勇气再尝试,害怕面对再次失败的结果。
退而求其次的天美也曾努力想把一个小女孩从寄养转为收养,手续都提上日程,这时候竟然出现了一个“条件更好的”国外家庭,经办人竟然评估收养条件完全偏向了物质,全然不考虑已经融为一家人和文化更相近,留在小女孩的家乡,有相同文化的天美家。
这次收养失败对天美的打击颇为巨大,从此天美麻木更甚,婚姻关系也是形式,不停接受短期寄养孩子如流水过营盘。
《流水落花》拍出了古典主义里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极致,自从爱儿离去,知交半零落,天美不过是寻找一种寄托而不得,无法按照自己的心意生活,像黛玉一样,郁郁而终。
PS恭喜郑秀文终获金像女主,听说Sammi最近因身体原因取消了演唱会,想说Sammi已经很棒了,不断尝试精进演技,是自律好榜样,不要过分苛责自己。
一对夫妇的孩子因心脏病而死去,而开启寄养之路。
从自闭男孩,到妹妹,到兔唇女孩,到乖男孩,到一对姐弟,最后到混血儿,每寄养一个孩子,夫妻俩的情感都有变化,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特点,他们把真心都投入他们身上。
从孩子身上,夫妇汲取了不同的强大的能量。
夫妻矛盾从兔唇女孩开始,妻子想要收养她,但是丈夫不肯,最后妻子询问负责人,得到“收养不能选择特定孩子”的回复,而陷入低落。
在寄养乖男孩的时候,妻子发现丈夫在外面有一腿,在强烈的争吵后,双方的不满一次性爆发——丈夫认为妻子把心力和时间都放在孩子身上,忽视了最亲的丈夫;妻子抱怨丈夫需为孩子的死负责,但丈夫却说每年只有他在祭奠孩子。
但不管怎样,这段情看着就要散了,但丈夫恳求妻子给他一次机会。
两人的关系随着最后两个孩子的到来而得到修补,两人慢慢地,在和孩子的美好生活中缓过气来。
但什么事情都有终止的时候,最后一个孩子离开后,妻子病了,是有遗传史的心脏病。
丈夫在妻子的最后时光里一直陪伴她,给她做冰淇淋汽水。
如果能一直互相依偎的话,该多好啊。
本片的故事是好的,是打动人的——夫妻关系、亲子关系构成了关于爱的故事,很高兴能见到近年来这类探讨香港社会问题港片兴起。
演员的表演很自然,夫妻两人和孩子们都演的挺好的。
Sammi从年轻到年长,不仅可以从她的妆造中看出,也能在她的表演中看出来。
但本片存在一些细节上的问题——1.每个故事结束之后的黑屏有一种割裂感 2.画面太过日系,虽然香港乡村的景色在香港电影很少看到很独特,但我觉得还是要有点港风 3.剪辑节奏存在问题,虽说是慢节奏的文艺片,但是还是要有些节奏的起伏的 4.配乐——虽然没有音乐是种留白,但也需要在合适的位置放这种留白。
很缓慢的节奏,影片中的一个个故事,娓娓道来,孩子们和夫妇俩相互治愈,如落花流水,带着一些忧伤,在岁月中缓缓经过,很美,很感动。郑秀文的最佳女主当之无愧,片尾曲也非常好听。
蝉鸣和流水,暴雨与暖阳,清淡日常,我蛮喜欢。
眼高手低的新导演
3.5 处处别离。
女主人的儿子因为遗传心脏病早夭,从此以后女主就开始了寄养家庭的生活,孩子们一个个的来了,又离开,如此循环,生活就这样继续,知道女主倒下。男主人因为女主人的心思都给了寄养的孩子们,感觉到被冷落,终于出轨了。女主人知道了,可是为了可以继续收留寄养孩子,选择了默认。这就是生活,这也是一种人生。
⋯⋯還得是是枝裕和。
可能期待太高,落差就太大。即便是 sammi 的粉,也不得不说这个剧本很单薄,人物线太浅,真的是“流水”和“落花”。剧本不行,给她的发挥空间自然就少了,这个奖,唉。
一本质感饱满却又不甚连贯的相册,导演手法略显生涩,优质的摄影和郑秀文的个人魅力赋予了本片活力。部分桥段和台词稍刻意,其实以主角背景设定,很多角色的想法、感受和立场都是人同此感、无可奈何,毋庸赘言,事已至此,只能安心立命,过一天算一天,开心一刻算一刻……这样的况景才对应片名:流水落花,人生常态。
故事和男女主演的表演都很喜欢 如果能够像天水围的日与夜那样 融入更多本土化特色会更好
点题也不用真拍成流水账吧
出门返程的航班上看完,不作很自然的阐述寄养的日常,不泛生活波折之后带着救赎的温情,入戏慢但娓娓道来,只是恍惚中的那条河流怎么有鸭川的风格?
自然而疼痛母性力量,对中式家庭的一次全新解构。甚至郑秀文本人的形象与经历,也成为这种复杂的母爱的一部分。
这一批“现实主义”香港新导演似乎有种共性:对现实题材的切口敏锐调研扎实表达克制(这部颇有种是枝裕和感),但戏剧化和影像化的功夫就差了点意思;结尾舞台剧似的全员返场实在有些蹩脚。
流水落花的意指是明显的,但寄养的孩子一个接一个的上,情感还未及,就已经下一个登场,想要塞出用工整的编排,最后却成了走马观花。
“流水”和“落花”的意象先行略显匠气,郑秀文的表演无可挑剔,就是全片过于日系的基调给人一种中老年夏帆的感觉。
努力追寻的淡然与平和,略显失真的流水与落花。郑秀文这么努力怎么样也会很好,但这不会是最好的她。@资料馆
#HKAFF2022 典型新导演的眼高手低,电影塞满了故事但最终不知道自己要表达什么,一个个故事之间基本没什么连接,也不知道为什么要拍几个孩子。Sammi很用心演绎,电影本身只是为她登上影后宝座铺路,花姐客串令人意外。
想法方向尝试都是好的,挺棒,剩下的就是导演内力不够了
举重若轻挺好,叙事方法恰好是《我爱你》的反面,是韩延学不来的高级感。
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