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着后天来炒作这部片子,果然是不错的选择,不然的话,我想根本就不可能有好的票房成绩了。
片子总体来说,画面效果做的还是可以的,flood的场景也算宏大了,可就是情节太牵强,或者说,根本没有情节。
唯一感动的地方是在bill被冲走的那一段,zac最后拿着bill的戒指,无助地看着rob的时候,确实有一瞬间的感动,其余时候都没啥特别的感觉。
总之,完全是被这个片名给欺骗了...哎有点失望啊..
之前看影评,网上对它劣评如潮,相反则对那个咩李米的猜想给予很高评价,看完李米大失所望,所以,我只能说,我又懂得了一个道理,就是看电影还是很个性化的行为,不应该过多参考大众化的意见,结果就去看呢出FLOOD,看完还是几满意,首先呢次个戏名译得几有意境,比原来英文名FLOOD如此直白好得多,其次,整部戏有很浓浓的英伦味道,相比美国灾难片没有那么现代化,色彩比较阴霾,但画面感强烈,电影特效也挺自然的,滚滚的海啸配合伦敦大桥、大笨钟这些景观有如一幅幅水墨画,当天戏院空调好劲,望着屏幕上扑面而来的海水,似乎觉得水气都喷到身上,逼真啊
3个小时的超长灾难片,伦敦险些在洪水中淹没。
记得去年的大片《2012》中,曾经有过伦敦被淹没的几个镜头。
而本片则像是这几个镜头的扩展完整版。
泰晤士河上的人工大坝,早在建造之初就有人提醒设计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虽然概率非常小。
影片的情节将这种小概率事件设定为真实发生的灾难。
伦敦的很多著名地标性建筑都在片中亮相,向往去旅游的影迷可以先睹为快。
当然,电脑动画的特技也让这些地标陷入灾难之中。
罗伯特·卡莱尔扮演大坝工程师兼海洋运动专家。
他曾在007《黑日危机》扮演头号反派的东欧恐怖分子。
不过这次他穿衣打扮比较正常,更兼有情有义。
很难把他的形象与先前的恐怖分子联系在一起。
总体来说,本片是一部不错的灾难大片。
看《水啸雾都》是因为喜欢《后天》,那种灾难来袭的危机感和花大把银子做出的真实感让心可以狂跳两个小时。
瞅着宣传画还顺眼,宣传词比较劲爆,就进去看了。
结局是――整个晚上都在后悔我花的那500积分,就这么白糟蹋了!
作为一部烂片,《水啸雾都》从开场两分钟的时候就开始显示其狰狞一面:洪水滔天,一个小房子“轰”的一下,倒了。
然后两个老大妈在聊天,水就从房子的门缝里进来了,然后门“轰”的一下,破了,老大妈A不见了,老大妈B就在观众的注视下貌似被淹死了。
没有对比、没有节奏、没有逻辑……这是我看过的最糟糕的影片开头,偏偏偏这种糟糕的状况居然一直持续到了结尾。
开场10分钟,还是没法辨认出,谁是主角。
因为人物太多了,而且每个人都是出来晃一下,就没了下文。
有个老头向那些科学家要资料,看起来像是民间科技爱好者,真理一向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电影惯例),貌似是主角出现了。
然后,镜头继续晃到一个不相干的人身上。
一个中年花姑娘打电话,叫老头来参加他“孙女”的洗礼,还谈到了不知道是谁的某某,老头怀疑那个某某不会来。
(按照这些词推断,这中年花姑娘是老头的儿媳妇,那个某某估计是她老公。
)然后花姑娘就碰到了一中年帅哥,他就是某某,某某对老头极度不满,原因是自己母亲去世时老头不在……直到洗礼的时候,老头赶来,还说自己是“外公”(明白了,原来不是“孙女”是“外孙女”,翻译台词的人是吃白饭的!
)。
在此期间,洪水就像广告一样,插播了几次。
洗礼完毕,各走各路。
中年帅哥被派到一座大坝去,在那里他碰到一美女。
美女打扮得非常时尚且正式,我之前一度以为她是电视台主持人,没想到,是大坝负责人。
这美女还跟中年帅哥曾经有过一腿,貌似由于老头一直坚持自己的理论而分手。
(这都什么跟什么嘛!
)此间,洪水继续插播。
然后老头也来了,美女还帮他联系上了国家最高领导人。
领导人本来一直相信那些著名科学家,对公众说没啥问题,不肯发布预警,突然就相信了老头的话(原来老头也是体制内的主流科学家,只是属于另一个机构)。
帅哥突然也对老头的话相信得死心塌地,两人确定洪水会涨得高过大坝,于是叫美女走,美女叫她手下走,手下却不肯走,于是美女也不肯走,于是老头跟帅哥也不肯走,于是洪水来了的时候他们就上演了一出大逃亡。
最搞笑的是,帅哥说唯一的求生办法是跳进洪水里(那时大坝上的屋子还比洪水高好多哦),然后就拉着美女跳,把老爹一个人留在那里。
然后老头就被政府派直升飞机救走了。
帅哥和美女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在洪水中游啊游,游进了伦敦的地下设施,跟两个倒霉的地铁检修工以及若干乘客一起逃啊逃,终于逃到了地面上的一座没有被淹没的房子顶楼。
(这一段的洪水还算能看)然后……令人诧异的是,老头要求政府派飞机把他们也接走了。
帅哥就开始拜托还活着的那个地铁检修工照顾其他人,音乐就响起来煽情,那人就点点头,大家就挥挥手,把帅哥和美女送走了。
老头设计了个方案,要打开大坝让洪水倒流,同时让涌进来的海水跟洪峰对撞,消减去势。
当时国家最高领导人不太相信他,他就说方案由他儿子、儿媳以及他自己去实施,领导人就信了(咋不想想,万一这老头反人类反社会,要用3条命去换几百万条命哩?
)其他科学家这时候就像霜降后的蚱蜢似的,啥也说不出,咋说咋错,后来为首的那个还自杀了。
美女研究了大坝地图,说要去一个密封的房间开一道门,去那里是“跟死神的约会”。
几个人就开始争谁去,帅哥美女开始长达5分钟的儿女情长的时候,老头就自己去了。
这时军队提出来把大坝给炸了,国家最高领导人就同意了(咋不早点想到呢?
)争分夺秒啊争分夺秒,最终还是没炸就泄洪成功了。
那密封的房间也打开了,老头的尸体也抬出来了,就是老头背上的氧气罐叫人想不通,为啥这么点时间都撑不过去,背个大点的不就不会死了吗?
然后音乐又响起来,又开始煽情……然后,片子就完了。
感觉,前面一半抄的是《后天》,后面一半抄的是《海神号》,而且抄得还很烂。
啥都想说,又啥都没说清楚;想微微讽刺下政府,却又硬生生地把话吞回去了;特技不是不好,只是普通,而且安得不是地方。
最让人郁闷的是,可能是钱不够了吧,那洪峰对撞的特效,导演居然没拍。
我自己也认为和后天相比差得较多,我感受不到恐惧,也感受不到他们的真情,完全没有什么共鸣,那些效果不能让人惊叹,情感戏也觉得很苍白,整体就觉得比较沉闷......
許多人喜歡將這電影和後天比較,但我沒看過後天,所以我不評論後天這電影,而是談談對水啸雾都的感想。
在我看來,電影處理手法還是有一定的特別,就電影本身而言,是虛構的(理論點來說,是抽象主義),但是卻用了現實主義的攝影方法-紀錄片的形式進行拍攝,這樣的處理手法另到電影會造成主角的隱蔽,簡單來說,就是主角的不明顯,哪個人都是主角,但同時因為主角的不明顯,才比較容易引導我們客觀進入電影。
所以我認為,如果有人認為電影刻畫人物不鮮明,這似乎有點欠妥,因為其實許多人物都有鮮明特點,只不過我們不能將以紀錄片形式的電影人物與劇情片的電影人物相比,因為劇情片必須要有鮮明的主角,而紀錄片可以沒有。
而電影本身文本上面,其實是比較簡單易明-讲述的是暴风簇拥着洪水,沿着英国东海岸流进泰晤士河,肆虐英國霧都伦敦。
為英国人們驕傲的防洪大坝卻沒能發揮作用,洪水涌進伦敦,引起了巨大損失,上百万人流离失所,数十万人死亡,然通過眾人努力,在几小时内化解危机,拯救了伦敦。
可惜電影缺少了緊湊性,雖然導演在陳述重要事件時增加了鋪墊,如用飛機炸防洪大坝營造緊張氣氛,但總體來說,部分鋪墊缺乏張力,許多鋪墊都是性質相同-用洪水引起險情,這顯然會令觀眾覺得沉悶,容易造成電影的不流暢,累贅和疏散。
最後,特技處理上面,我不想多加品論,我本身就不愛看特技片,在我看來,最好看的電影是在許多矛盾激發引發思考的電影,而不是靠特技吸引人眼球的電影。
特技只不過是電影的輔助工具
气象预报并不是一门很精确的科学。
我一天到晚挑战她的极限,她不会放在心上的。
所有的交通工具……所有车辆,都必须受紧急应变小组的指挥。
“这一切可能已经太迟了。
”“但我们总得试试。
”人们每天都会犯错,但我犯的错却会害死人。
这是自杀式行动。
在万达看到一半的时候,忍不住上豆瓣看影评。
结果很欣慰地发现有那么多人和我看法一样。
烂片,几乎没有亮点。
苦了我,拼命调动情绪来迎合那死了“二十万”人的“特大水灾”的灾难气氛;苦了我爸妈,一边打瞌睡一边欣赏这所谓的大片。
以前看后天,看大白鲨,感觉还行,但不知它们为何评价奇高今天我终于理解了灾难片很难拍的。
虽然靠着集体共赴死亡的悲壮可以博些眼泪;但观众早在几年前的灾难大片檗体轰炸下炼就了一颗钢筋铁骨般的心脏。
此片将戏剧冲突都放在防洪闸上可惜,防洪闸毕竟是死物,出不了彩。
在大型灾难片的突破上,我觉得world of wars值得借鉴。
毕竟,灾难片要出彩,依靠群众才是硬道理,光靠美女帅哥也救不了票房。
不管他们是偶像派,还是演技派
在电影院看的,虽然画面许多不真实的地方,但是配上音响效果也还勉勉强强凑合。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两点第一,那个老爸的僵尸脸,我好像没从他脸上看到过其他表情第二,面对能推到房子的洪水,居然会跳下去,且说不然没有活路好吧,我承认我对这电影有蛮大意见,不过要是放在随便看看的位置上,也还可以当娱乐
一提到这部电影就气 话说 这是我和男人看得第一部电影 靠 就被它这么破坏了…… 海报上煞有其事的宣传:可与“后天”媲美的灾难大片 我俩站在那前面说: 得 就这个吧!
大片呢!
进去后 看得这个后悔啊 不说那 到处的穿帮的电脑特技 就那剧情你没看结尾就能猜出来它要演什么 由于父亲的执着于 气象研究 父子关系多年不和; 分居n久 但还藕断丝连的夫妻 都讲他这一家子呢 在洪水的考验下所有危机解除啦。
最后还在两帮人在那墨迹炸与不炸桥的问题, 编剧还特二的在飞机锁定的最后一秒解除命令. 让我们寻求刺激呢?
还有从影片开始 就说伦敦要被淹 但是到影片最后也没感觉这洪水又多严重 ,估计导演的宏观性不怎么好,除了在二维地图上标出河道两侧受损的地区,还有贴在寻人板上的字条。
其它表示一概没有。
感觉着片子拍的蛮失败的 一点新意没有 视觉效果也极差 更重要的是一点子启示作用都没有…… 很无奈的是 在影片最后炸桥那段 我们俩都睡着了。。。
能想象出有多无聊吗所以我们决定了以后凡是 大英国拍的“大片”一律忽视!
很不错的灾难片,纪实性的手法,情节紧凑,特技逼真。比美国的商业大片写实多
质量不高的灾难片..不过电影院的音响还是把我轰炸傻了..
别告诉我这是灾难片!
8/10
算是大片。总有些人是那么高尚,值得崇敬。
一般。
不行
政府视角 美国人拍片还是大气
大士说,灾难片总是需要有一个主角牺牲的。
对于灾难片来说,拍得一般
电影院真冷,想上厕所
比较让人失望
中途睡着无数次,三次才看完
……真是太长了,进展要不要这么慢啊……其实是家里新装的机顶盒赠的一个月免费观影服务= =一定要在五一给他看光。【素质……
去电影院看滴 与父母。还是小感动了下。
太tm长了
比较朴实。。 没有美片儿那么浮夸 前半截儿情节有点儿虚假 后半截儿不错 情节紧凑 感情线虽然老套 但是真实
北京下大雨的时候看,太有意境了。。。另外怎么看男主角长得像吴若甫。。。
无事说的好,剧本是电影的灵魂。这是部什么破片子,白白浪费了灾难大片的精神!前面看不明白,后面根本就看不下去了!
这个片子得分很低,可能和版本有关系,大部分人看的110分钟的版本,我看了上下两部190分钟的,总体上感觉还不错啊,有灾难场面,有人物情感,也很感人。结尾差点,草草收场的感觉。西方不需要领导去现场慰问,每个人尽职尽责,这点比我们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