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静的美国人
The Quiet American,沉默的美国人,安静的美国人,越战迷情,情场战场
导演:菲利普·诺伊斯
主演:迈克尔·凯恩,布兰登·费舍,杜氏海燕,拉德·舍博德兹加,马泰,罗伯特·斯坦顿,霍尔姆斯·奥斯本,光海,Ferdinand Hoang,Pham Thi Mai Hoa,马蒂亚斯·姆利库斯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德国,美国,越南,澳大利亚,法国语言:英语,法语,越南语年份:2002
简介:故事发生在1952年,越南局势紧张,动乱和战争一触即发。艾登(布兰登·费舍 Brendan Fraser 饰)是由美国援助组织派往越南的工作人员,目睹了越南发生的种种,艾登满腹热忱,希望自己能够在这里大干一番,之后,艾登结识了名叫托马斯(迈克尔·凯恩 Michael Caine 饰)的男子,他是伦敦时报的特派员,..详细 >
迈克尔?凯恩一个人撑起的戏,气氛和音乐很到位,入境的并非猎奇的异域风情。格林说一种占支配地位的经验赋予小说以一种体系上的统一性,那么他作品里频繁出现的天主教婚姻应该是有他现实生活的背景,困顿于信仰与欲望,教义与情感的折磨煎熬多半影响了他的价值观。事实远比看起来复杂,爱情信仰战争政治以至善恶皆是如此。想绝然而然地事不关已亦不那么容易。理想主义者的热诚,想置身事外的旁观者的冷漠,格林热衷于展现混沌并不黑白分明的世界,无解的困境。张爱玲喜欢他不是偶然,如果有区别,那是格林还是要比张爱玲热些,更相信并且渴望善,人无法完全无涉于世只因人性尚存,且善强于恶。
比旧版拍得好很多,这是一本政治隐喻小说,记者,特工,越南舞女之间的关系也就是美英新旧殖民者对于殖民地越南关系的翻版。
比58年曼凯维奇的老版更符合小说原意。那片当时出于冷战立场将剧中的反面角色扣向了越共,可格雷厄姆格林当年创作此书的真正讽批对象却是美国!也才有了后半段派尔的中情局身份的曝光以及一场爆炸……可这故事在非西方的受众来看,不管书影哪个版本都难免虚伪:一个来自曾经全球殖民地最多的英国记者,竟然去吐槽法对越有殖民色彩?去揭露美秘密扶植第三势力是另有企图?虽然托马斯一度躲到厕所痛哭,可上述逻辑却让人看着想笑!当然,也不能排除格林是借着主人公的言行去自黑了一把英人因帝国衰落无可奈何却又心有不甘、美其名曰远东事务不介入很超然实际自欲驱使总在选边不惜出卖暗算的阴暗心理?http://www.wsws.org/en/articles/2002/12/tqam-d17.html
想起来曾经看过。还行。当然还是一贯的白人视角,谁叫人家是征服者和殖民者呢?
寓意太深,暗喻太隱晦。沉悶難懂,只怪我段位不夠。
去过越南,什么你都会懂的。
3.5
渐入佳境
4.5 身份,人性,正邪的多次转换与迷失,好想看原著小说720p
这样的福利待遇,真的让人各种的欣喜若狂的
政治隐喻笼罩全篇,女人只是噱头,故事比较简单,人物也不多,短小精悍,女主她姐和那个暗中是越共的哥们可以安排一下
托马斯眼神里的接近正义的无辜的热忱感
娓娓道来 原来是小说改编的 要去读读看
蛮文艺的,小说的氛围能带出一点来,音乐很有特点,其余一般
托马斯·福勒讲述了这个故事,除了一个重要事件之外,他只是作为一名记者,一名无所事事的观察者卷入了这场战争。派尔代表美国及其在越南的政策,是一名中央情报局特工,被派去根据美国的利益指挥战争,他热情地致力于美国外交政策理论家约克·哈定的思想,他说越南需要的是“第三种力量”来取代殖民主义者和越南叛军,恢复秩序。派尔利用腐败的民兵领袖泰将军领导的越南分裂组织(基于真实的越南人民),着手建立一支反对法国和越南人民的“第三势力”……2001年9月10日,向试播观众放映,获得了好评。然而,9-11事件发生在第二天,收视率随着随后的每一次放映而下降。为了回应对这部电影“不爱国”信息的批评,这部电影搁置了一年。它最终在2002年9月的多伦多电影节上公开放映,齐泽克《无器官的身体》对其间政治症候有所批评。
一场三角恋爱,一个政治阴谋,一起谋杀案,一位老戏骨。
空洞,乏力,不管是爱情还是战争。
越南
同学的推荐,电影本身倒是一般,让我刮目相看的还是原著作者格林的前瞻性,不过银幕改编还是显得不温不火,好处在于没有什么好莱坞式的夸张,还算是一部正经的政治惊悚片。
上美国历史课,讲到二战之后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关系,教授要求看这部电影并写观后感。为了写好论文,来来回回看了几乎十遍,尽然也没厌烦。个人觉得还是不错的电影,伏笔埋的很好,通篇讽刺意味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