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2003这版是适合女性看的文艺电影,而2008版是适合男性看的动作电影。
或者可以说,2003版对绿巨人的性格刻画更为丰富一些,赋予了巨人一颗细致的内心,和其由于愤怒而获得的巨大能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譬如绿巨人在拆坦克之前,还要先把里面的士兵抖落出来避免伤到他们,充满了人文主义关怀。
当然最触动人的一幕还是他在去营救女朋友时,用手轻轻托着贝蒂放进车里关好车门,就像藏好一个自己珍爱的漂亮娃娃,生怕不小心碰坏了她。
然后再转身点燃怒火,拼力去和变种恶犬一决雌雄。
这经典的一幕在金刚中也曾出现过,但毕竟那是人兽之间的。
而绿巨人在因怒获致的庞大身躯里,竟然还存活着一丝男性的柔情,这点显得他比2008版的浩克更惹人怜爱一些。
可惜最后贝蒂只是站到父亲那边,在情感方面做了一个中性的模棱两可的选择,而没有被安排一场彻底的、对于巨人的背叛,否则就有看头了,让人见识下,女人同样拥有毁灭一切的力量。
当然这终究还是一部来自漫画的科幻片,不能改得太过离谱。
想嫁那些脾气好到极点的科研工作者一定要慎重。
每个理工科学生那耐心的影子后面都藏着一头野兽……
一直不喜欢巨人,或许因为童话故事里巨人的形象都是笨重肥硕粗鄙的样子。
绿色的巨人就更是令人反感了。
但是这一部电影中的绿巨人却着实令我喜欢。
最近按照网上推荐的观影顺序开始复习漫威电影系列。
功课没有做好,完全不知道“绿巨人”和“无敌浩克”是两家公司拍的不同作品。
刷完钢铁侠后看此片顿时感觉风格骤变。
此片着力于描写绿巨人与家人恋人之间的感情,手法细腻感人。
不愧是李安导演,把简单粗暴的动漫打怪变成了浓情柔意的伦理故事。
怪不得评分那么低,毕竟很多人是来看打怪兽的。
但是我很喜欢这一部。
尤其是女主角含情脉脉凝视着绿巨人时,就好像动画片怪物史瑞克里的公主。
这个充满了悲剧色彩的绿巨人,实在令人心生爱怜。
我也很喜欢他跳跃的场面,感觉世界就在脚下,随意飞翔般的自由,那种超越了凡人使人着迷的力量,表现得淋漓尽致,禁不住随之深深呼吸。
还可以 挺有场面的 看得也很爽只是很有意思 巨人变大的时候身上所有衣服都没了 但是裤子永远都在(地球人都知道)
2008-08-04 13:19:46 来自: 今日 如果没有看说明,你也许很难想象像《绿巨人》这样的好莱坞动作大片,居然是李安导演的作品。
李安被认为是既懂中国又懂美国以至可以自如进出中西文化的导演,李安电影也似乎成为票房的保证,成为像他那招牌式的酒窝(据说系儿时被狗咬留下的伤疤)一样的自我品牌,其独特之处是直指人性,强调作品的文化思考。
他的《推手》、《喜宴》、《饮食男女》这一早期“父亲三部曲”即是如此,后来的《卧虎藏龙》也不必多言。
即使像《断背山》这样较另类的同性恋题材作品也表现了当代亚文化的重要一种,是“李安到过许多人迹罕至的人性角落”的又一证明,能引起东西方的关注和争议也是在所必然。
《绿巨人》改编自美国家喻户晓的同名漫画,斥资超1.5亿美元,是李安继《卧虎藏龙》风靡全球之后的科幻作品,2003年好莱坞夏天强档之一。
应该说,科幻电影对李安而言是陌生领域,当时被认为是他证明自己在主流商业片领域亦有能力的尝试。
的确,李安成功了。
但仔细想来,这部电影仍然保有李安一贯的思想精神。
在好莱坞混,当然要先混出好莱坞的颜色。
从视觉表现来说,为了吻合美国商业电影的口味,《绿巨人》和其他科幻大片并无显著不同。
首先,基本结构设计仍属老套:一个吸引人的主场景--绝对能忽悠观众的高科技实验室;一种神秘古怪的高科技力量;一位身世奇特、深度卷入事件的可怜孤儿英雄、“科学怪人”或“化身博士”(《蝙蝠侠》和《蜘蛛侠》亦然);一位不可或缺的与绿巨人相恋的最佳女搭档;一种牵连军方或政府机密的控制与反控制;影片最后,同样是要摧毁这种带来破坏性的可怕力量。
其次,这部电影也有精妙的科技想象和创意。
李安说,为了这部电影,“从科学知识的角度说,我专门研究了很多生物学知识,例如细胞是如何发育扩展的,还有一个人怎样发育才能转变成一个‘绿巨人’的。
科幻片绝对不是凭空想象,要在尊重科学的基础上才能做出剧情的合理安排。
”因此,为达到逼真效果,美术、三维、数字技术在这部电影中得到充分运用,后期制作工程浩大。
此外,也不乏大场面、火爆的动作戏及其带来的震撼视听(尤其是军方对绿巨人的围剿行动),甚至为了加速情节发展而大量使用了今天看来已非常落后笨拙的“分割画面”技巧,但却因此带来了更贴近好莱坞大片风格的叙事节奏和新颖的感觉。
《绿巨人》最吸引人的部分仍然是疯狂科技中表达出来的复杂人性,这也是不少科幻巨片的传统主题。
在这部电影中,李安在眩目的电脑特效之外,表达出了更浓厚的人文气息,试图通过怪物绿巨人的遭遇来隐喻人性和哲理。
有报道说,李安特别强调《绿巨人》的文化思考,说:“从文化上说,我必须洞悉为什么绿巨人会这样言行举止?
它代表了一种什么样的文化精神?
从心理上说,我也必须了解绿巨人究竟代表了一种什么样的象征?
为什么绿巨人会受到大众如此欢迎?
”对艺术的社会性和文化性来说,这显然是两个非常本质的问题。
如果说,在《绿巨人》中有一贯的李安色彩,那么“父子关系”就是该片的深层结构。
李安一向重视父子(父女)关系题材,在“父亲三部曲”中,已经奠定了李安电影中十分鲜明的父亲形象,并证明了李安传达复杂人性和情绪的艺术能力,这种能力在最近的《色戒》中再次得到映证。
在《绿巨人》中,绿巨人班纳与其父亲有着一段纠葛无尽的关系。
班纳的父亲是个疯狂的科学怪人(和搭档贝蒂的将军父亲一样,类似于中国传统中典型的父权形象)。
作为隐形的控制,他与班纳之间是控制与反控制的关系。
在班纳幼时,他就想手刃亲生儿子却意外将妻子杀死,黑暗的记忆从此植入班纳幼小的心灵。
为达成疯狂目的,父亲甚至可以漠视儿子的性命,由此在父子之间引发了一连串的对抗、挑战和失控。
在影片后部,导演安排被捕的班纳被迫直面父亲,矛盾最后爆发,关系就要终结,让人联想起李安处女作《推手》中父子关系的面对面解决。
在此,一个象征的场景是,班纳和同样变成巨怪的父亲在湖水中生死决战,超强的父亲已融为湖水,而班纳痛苦挣扎,试图把来自父亲的无处不在的梦魇从身体驱逐,可谓剪不断,理还乱的无穷纠结。
另一方面,这种压抑与挑战的关系也呈现在贝蒂与她的父亲之间,以及班纳和以贝蒂的父亲为代表的军方之间,而这种矛盾关系成为推动全片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力量。
总的来说,《绿巨人》也是一部解剖父子情结与心理创伤的影片,而爱是最后的救赎。
不过,在李安影片中父权实际上已泛化为一种内涵丰富的象征。
除父亲角色外,它具体还表现有莫名压力的文化传统(比如三部曲)、严格的礼教或江湖规矩(比如《卧虎藏龙》)、霸道的军方或政府高层,乃至抽象的国家体制,后两种在这部影片中也有所表现。
李安认为,真正的好电影,是一个刺激想象、情感和讨论的东西。
而在《绿巨人》中对这种压抑与挑战的主题的承袭,对人物在正义与邪恶之间挣扎的细致表现,是它区别于其他好莱坞动作大片的李安色彩。
不得不说这部剧我看的非常难受,我想,没办法我终究还是一个俗人。
作为一部奇特的,文艺超级英雄片或者说伦理超级英雄片,绿巨人浩克给人一种深深的违和感。
东方人实在是复杂的。
古龙曾声称,卧虎藏龙的作者王度庐,是对其影响最大的武侠小说作家,其次是金庸。
侠客毕竟不是超级英雄,王度庐也罢,金古梁也罢,他们笔下的武侠,或者说中国人心中的武侠,是有浓厚的底蕴和人文内涵的。
不吹不黑,武侠小说对社会人性的思考,远远超过超级英雄。
如果武侠小说或者武侠电影只是打啊打啊打,我们会斥之为烂片,然而超级英雄片不会。
我想不出超级英雄电影有什么值得称道的情节,就是不断的打架,而我们看的也很爽,超级英雄电影也并没有因此而不好看。
我觉得我可以比较轻易的并且理所当然代入李慕白、玉娇龙的感受,而无法代入绿巨人。
或者说对于超级英雄而言,我压根没指望代入他的感情世界,作者和导演也没指望我代进去,好好看打架就可以了。
文以载道这种臭毛病,不是想克服就能轻易克服的。
所以李安的这部作品才显得另类,显得失败。
这不是李安的失败,也不能算是超级英雄的失败,只能说明这俩真是玩不到一块去啊。
看的时候我不知道是李安拍的,很奇怪怎么比其他美漫电影细腻、完整、艺术得多。
在比较之中,它各种长处中最突出的一个,就是李安对人情感的表现。
电影里浩克的父亲其实是相当重要的一个角色,他的心理表现让整个电影有了深度和立体感。
而他的四次出场是这样的:一,开头,他得知自己的孩子已经是个怪物时,他毅然决然地要杀了他。
二,他被关了三十年后来找浩克,向他暗示自己的伟大成果。
三,他第一次目睹儿子的怪物发作的当场,他温情地触摸儿子的脸庞,但怪物儿子不愿意接受他这个父亲,他摊在地上伤心地痛哭喊着“我的儿子”。
四,他与儿子那场莎士比亚般的舞台对白气贯长虹,此时的他已走上极端。
李安表现的不光是这位父亲的野心和沙文主义,也很重地表现了父爱的真挚。
当然这位父亲的激进也是肯定的。
但正是他对儿子的爱,他对儿子一波三折的爱的表现,让整个电影的剧情有了厚重的、感人至深的力量。
在这样一位父亲的身边,浩克的善良就显得更加天真、更加让人喜爱了。
而且这个浩克的面部是天真可爱的,是有心理活动的,不是后来的浩克那样就是个人形的畜生,野蛮而乏味。
早上在電視點播裡面看的這部電影還真是有年頭了……沒必要說太多劇情?
漫畫改的嘛主要是看場景了……還不錯人類很渺小……稍微有點智慧,利用一些很小的超能力,也許就能改變很多……剪輯很有特色誠心弄成漫畫的多畫面風格切換起來也很好玩只是有點亂
这些奇怪的画面切换是怎么回事?
为什么总是喜欢多镜头组合在一起?
赶脚很有科技感么?
整个画面很七八十年代是怎么回事?
女主有一次出场赶脚直接穿越回到文革时期了……浩克爸爸赶脚不像个科学家,穿得很潮骚,像个摇滚青年,但是到了现代,所有的人又失去了时尚感是怎么回事????
金发小女孩长大变成黑发黑眉毛小女孩了是怎么回事?
外国人流行染眉毛?
我被一只发狂的贵宾犬吓到了我会告诉你吗?
当时赶脚好像要爆发生化危机,贵宾要便丧尸犬一样啊……继续……麻麻被粑粑一刀杀死,麻麻用尽最后的力气打开门,不管站在旁边的儿子,不管还持刀要杀死儿子的丈夫,用吃奶的力气冲出屋子,伸手向实验室方向如行为艺术一般做出一个自己被科学毁灭的意义重大的姿势,然后倒下……导演,你敢揣摩一下麻麻当时在想什么吗?
然后,绿巨人被激怒了……然而反派金发哥哥死得一点不给力,怎么是炸死的呢?
这种王八蛋应该被浩克双手分尸才过瘾啊!!!!!!!
还有还有!!
那个女盆友,为什么帮助别人抓浩克啊……理解不能……最后浩克,果断躲起来不要女盆友了……最后……我以为我看得是无敌浩克……我说怎么没有彩蛋呢结果我看的是绿巨人……我是为了妇联来补课的呀我说怎么浩克脸小了一圈呢……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扇不会轻易给别人打开的门,而这扇门背后关的是什么,则各有不同。
当然,绝大多数人那扇门背后关的不会比布鲁斯更惨——亲自目睹父亲杀了母亲,而母亲的死亡是为了挽救自己不被亲生父亲杀害。
这种悲剧也许只有少年派亲眼目睹母亲惨死被吃掉才可一拼吧。
因此,布鲁斯紧紧关起了这扇门,在表面和谐的状态中正常学习、生活,然而,恐惧与缺乏安全感,让他无法建立真正的亲密关系。
他和深爱的女友贝蒂无法像一般的恋人那样快乐的相处,似乎除了他命中注定要从事的科学研究外,他的人生几乎是被诅咒般的被一团迷雾包围。
迷雾在一次科学事故中被冲破,伽马射线以及一个自称是他父亲的老人揭开了他身世的谜团。
也许整部影片都在讨论亲情,父亲的出现都是造成伤害,破坏孩子心灵以及幸福的。
贝蒂也一样,儿时被父亲抛弃的一幕,让她一生都不能释怀,而布鲁斯则更惨。
他的父亲将已经变异了的DNA遗传给他,他注定不能像普通人那样生活。
可是我们很难说,他的父亲不爱他,也许影片开头,我们看到一个科学怪人丧心病狂,像一个禽兽般得拿自己的孩子做实验。
然而,结局,却让我们知道,一个深海自己妻子的男人,在得知妻子怀孕后,抱着侥幸心理,希望能够治愈自己的孩子,让家庭幸福的存在下去。
实际上,影片开头那些家庭画面,真的让人看了感到温馨。
可惜,政府的介入,打乱了他的计划,他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像异类一样存在于世,因此,他不惜犯罪也要杀了布鲁斯。
可是,母爱的力量组织了他,他失去了妻子,失去了儿子,也彻底失去了幸福。
在影片结尾,父亲的形象再次高大,他牺牲了自己,只是为了给自己的孩子更强大的力量,只有这样,才没有人能够伤害他。
这种爱畸形吗?
如果真的是爱,是真的爱,就比任何虚伪更有力量,这一点都不畸形!
我想,布鲁斯是明白的,否则他不会去继续帮助贫穷的人。
然而,贝蒂明白吗?
他的父亲是军人,给女儿的爱总是不那么完整,然而,那也是他情感的一切。
但,他依然是毁掉女儿爱情的刽子手。
也许,我我们都应该像派一样,学会释怀!
我发现我真的不懂观众了,这电影虽然除了前面节奏太差的问题以外基本上都还挺可圈可点的,后半部分节奏正常一些了真挺好看的,而且有风格不流俗,为什么评价这么差,为什么,这不比多数超级英雄电影都好看多了吗,那一堆不堪入目的垃圾评价反而更好,我是真搞不明白了。
也从这电影体会到了节奏真的很重要,节奏一坏几乎是致命性的,那飞快的剪辑速度配合上过分顺滑的运镜和漫画式画面分割,显得很粗糙,体验就像玩儿剧情类游戏的时候一直在点skip,模糊掉了它非但不粗糙反而十分考究的事实,很可惜。
但即使这样,分明也在超英电影里属于好的了…把节奏问题改掉甚至有希望挑战蜘蛛侠三部在我心里的地位。
很多地方能看出少年派的雏形。
家庭与国家双重结构挤压之下的个体生命,故事讲得很悲痛,这种挤压是无解的,于是唯有对主角实施西部片式的放逐才能给予观众心理上的抚慰。
但这种抚慰太无奈太想像性了,浩克被打死在水底才是未妥协的结尾,因为他根本没有活路,他也不是英雄,他只是个从始至终处于被动的悲剧。
其实那不是轻功,只是肌肉变异后异常发达跳得高而已。好吧,你以为我会信么?
我服了,敢不敢不让李安拍这种电影,白瞎李安,白瞎绿巨人了
1.特效又滥又烂;2.过多的回忆使情节很乱;3.Jennifer Connelly从这时开始就残了啊!!!悲痛!
因为是李安的..
即使是这种无脑商业片,李安导演也把感情处理得比较细腻嘛。
能把科幻片拍成文艺片...只有李安能做到
我看过最好的漫画改编的电影
李安最大的问题是,他不明白superhero是一种类型电影,有自己固定的主题。用superhero的类型拍一个探讨父子认同的主题,这没人会认可的。
在漫威超级英雄还没有被俗套化之前,电影公司或者制作人还拥有自我表达与诠释的权力,李安将绿巨人的困境变成家庭式(父子/父女/爱人)之间宿命式的纠结(相爱相杀),颇有点东方式的味道,可惜超英类型的受众并不买账(而失去了好莱坞「外来者」的身份和「跨文化」的比较,李安也沦为一般性的情感电影导演),尽管最后还是有些动作戏和特效,包括似乎选角的失败也导致这部电影显得不伦不类与无病呻吟。
李安每次都体裁不同,主题相同
磨叽的不行
快进
绿油油的俄狄浦斯,赚眼泪
人文怪物
-拍完卧虎藏龙以后拍绿巨人浩克 你有故意把武侠片的元素带进科幻片吧 -我没有啊 -那为什么绿巨人会轻功 -那不是轻功 那是他跳得高
李安、、、第二部好多了、、、
这是超级英雄电影嘛?无脑打斗哪里去了?两个小时打了最多二十分钟。。。好吧这是文艺片。。。
是因为我先看了复联之类特效牛逼剧情流畅的片子吗,觉得这片子拍得实在太难看了。大段大段的无对白,好不容易说句话还僵硬得要死,尤其是将军,严重怀疑是台词没背熟。特效受限于技术就不吐槽了,屏幕动不动分成几格、PPT一样的镜头切换又是哪个年代流行的?
记忆中的一切都那么美好
N年前看了这部,觉得第二部还算相当不错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