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奇妙物语 2016年秋之特别篇故事一两个多年不见的同学偶然巧合相遇,两人把酒言欢畅聊往事,谈起两人的相遇和现在生活,竟然有许多相似之处,于是向酒保感叹起巧合的奇妙。
酒保向他们解释这种无法用科学解释的奇妙巧合称为共时性。
然后讲了个共时性的谋杀小故事吓了吓这两个女人,接着画风一转开始了恐怖主题。
两人走出酒吧,碰到中学男老师。
在男老师盛情邀请之下,两个人决定与老师一同乘出租回家。
路上老师说起十二年前的今天他们那个自杀身亡的女同学,两个人承认当时为了自己不被欺负,不仅在女同学被欺负的时候没有帮她,还在坏同学的指示下挖了陷阱打算让这个女同学掉进去。
可是在这之前,女同学已经自杀身亡了。
说完,男老师拿出水果刀把玩,也讲起往事:那时候男老师和这个女同学谈恋爱,见过父母,打算结婚了,可女同学却自杀了,之后男老师一直无法释怀。
这两个女人以为男老师来报复了,叫停出租,准备逃跑。
没想到被男老师捉住,男老师解释说:后来得知女同学自杀的原因是怀了自己的孩子。
说完,男老师落寞的离开了。
于是两人继续乘车,这时出租司机也说起共时性,讲起自己十二年前掉进这两个女人挖的陷阱而去世的女儿和六年前同一天去世的妻子,以及今天自己决定追随妻女一同离去的心情。
最后出租司机拉着这两个人撞上大客车,故事结束。
这则故事很短,只有二十分钟出头,有几个小转折,当你在以为恐怖的时候发现时虚惊一场,当你在以为终于可以放松的时候又危机重现。
但其实这个故事并没有非常精彩,只是一个引出共时性的概念并且进行了简单的复仇行动。
故事二这是贴标签的故事。
男主本是一个雷厉风行的成功银行家,负责贷款事宜。
但某一天发现自己身上被别人贴了各种各样的标签。
因为他对别人的批评,总是招来负面的评价,这让他痛苦不已。
后来发现他做让别人开心的事情,标签的内容就会变好。
于是他开启了跪舔所有人的人生模式,好不容易身上的标签开始变得大部分都正面评价了。
但因为对属下的工作失误导致了他被开除,之后找工作不顺利,渐渐变成了工作卑微,人生失败的形象。
随着他金钱和地位的下降,不论他如何努力,身上的标签也很难有好转。
后来无意发现他曾经发放贷款的一家小公司老板的标签变成了黑色,然后他去看望那家公司的情况,没想到公司老板去世了。
他意识到自己从没有试图理解别人的心情,而只是在意别人对自己的标签,然后他就觉得自己是个差劲的人,难过的哭了起来。
泪水滴在标签上,标签飞散,他的生活恢复正常。
时隔多年,他有了幸福的家庭,在他想要守护住这份小幸福时,发现标签又飞上了自己的身。
这个故事讲的是不要随便给别人贴标签吗?
还是不要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其实男主在一开始也是随意给别人贴标签的,看到属下办事不力,他也在心里默默的给他们贴个“蠢猪”标签。
直到有天他能看到别人给自己贴的标签,他的注意力才全部集中在如何消除负面评价,正因为太过在意身上的标签,他开始活得被动,行为准则全是基于别人的喜好。
而当他没钱没地位的时候,发现不管如何谦卑认真,都会被周围的人鄙视,获得好标签的希望都没有。
看的过程让我感到绝望,弹幕一直有人在刷:不要在意别人的看法不就好了。
可想到在生活当中,别人一个鄙夷的眼神都常常让我不开心好久,反省好久,当切切实实的看到别人对我评价贴在身上的时候怎么可能不在意呢。
不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对一个社会人来说实在太难了,但完全在意又会导致自己的生活不能按照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进行。
那究竟要怎么办才好嘛?
幸好这一集明确的给了我们一个解决的办法,就是要试图体会别人的心情,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
不过也是获得好的评价嘛。
就算男主一开始体会到小公司老板希望获得贷款的心情,那又如何?
明明是业绩持续下滑并且没有希望的小公司,也要顾及对方的心情贷款给他们吗?
故事的最后,虽然这个小公司生存下去了,但其实事实摆在眼前,这样的公司能存活下去的希望很小。
而且现实生活中,真切的体会别人的心情谈何容易。
所以,其实这个故事不过是抛给观众一个沉重又无法解决的问题而已,导演似乎耸耸肩,两手一摊说:“那又有什么办法呢。
”然后留下看过故事之后独自纠结的观众,转身离开。
故事三俗话说,有舍必有得。
这个故事里面的女主经过一个神秘和尚的点拨,将此作为人生信条来奉行。
通过丢掉心爱的东西,她发现似乎能得到更多。
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一旦出现困难的事情,就要丢掉东西。
最后成为了大电视台的名主播,家里也变得空无一物,而且连男友和唯一的亲人妹妹也丢掉了。
后来,因为一次未经证实的新闻的被播出,导致女主的职业生涯出现滑铁卢。
她不知道还可以丢掉什么,最终走火入魔,将自己自杀的视频播给观众看,成功的丢掉自己换来收视率。
虽然这个故事讲的特别有警世的样子,但看完之后,我却很想丢掉些什么,让我的家里空无一物啊。
故事四第四个故事是个有趣的推理小故事,发生在一节火车车厢里,故事中依次出现的人物是:醉酒大叔、乘务员、贩毒小哥、警察大叔、卖饮料的女人和白衣男子。
故事的前半段主要集中在贩毒小哥、警察大叔和白衣男子身上。
白衣男子也自称警察,试图通过推理质疑警察大叔的身份,怀疑他是贩毒集团的头目——水獭。
然后警察大叔又做了一个推理,怀疑白衣男子才是水獭。
接着,白衣男子又以警察大叔是贩毒集团的间谍为基础进行推理。
两个人你来我往,把盆脏水相互泼来泼去,情绪越来越紧张,气氛已经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
这时,一直假扮傻白甜的贩毒小哥用枪对准白衣男子,哈!
原来贩毒小哥是一个与真实贩毒小哥长得很像的警察,是警察大叔那个阵营的。
他们设计了这个连环戏来引诱水獭的出现。
可是,就在以为能够逮捕白衣男子的时候,一直装睡的醉酒大叔救下白衣男子,两人夺命而逃。
紧接着,仅在开始有一个镜头的乘务员出现,用枪打伤了醉酒大叔。
于是醉酒大叔、白衣男子被逮捕。
因为大家以为白衣男子是水獭,遂警察大叔先押解着白衣男子继续乘火车回东京。
途中,卖饮料的女人出现,警察大叔和白衣男子买了酒来喝,白衣男子幸灾乐祸告诉警察大叔:他不是水獭,他是水獭贩毒集团的竞争对手。
说完,也喝了一大口酒,然后两人昏睡过去。
卖饮料的女人微微一笑,镜头转到她的脚踝处,定格在一只水獭的纹身上面。
这确实是个十分有趣的推理故事,也是2016年秋季SP的最佳。
并没有暗含什么深意,但推理和反转的过程足够有意思,而且节奏进展快,没有拖沓,看完真是神清气爽啊。
本片延续了以往的风格,由《共时性》、《被贴标签了》、《弃物狂》和《车里的变故》四个故事组成,外加一个短篇《永远是朋友》,风格上涵盖了悬疑、惊悚、讽刺、恐怖等多个类型。
由黑木明纱领衔的《共时性》讲述了一个有关因果报应的宿命论故事,中学时的好姐妹意外重逢,而对过去曾欺凌女同学并导致其自杀的共同回忆却一直萦绕在她们心头。
《被贴标签了》和《弃物狂》可看做对现代都市人的两则讽刺寓言,《被贴标签了》讲述了一个平日对他人刻薄寡恩的银行家被客户诅咒后,身上贴满了只有他自己能看到的标签,上面全是别人对他的各种评价,为了取得他人的好评,银行家开始不断讨好他人。
这个幽默荒诞而又充满温情的故事一方面讽刺了现代人虚伪的表面,另一方面也揭示了现代人往往生活在别人的评价里而丢失了自我。
由深田恭子领衔的《弃物狂》则讲述了一个“人心不足蛇吞象”的故事。
女主播偶然发现“有得必有失” 的真理后,通过不断丢弃身边的物品来换取事业的发展,最后甚至连亲情生命都可以丢弃。
这里不得不赞叹一下已经35岁的深田恭子依旧美丽动人,岁月仿佛在她脸上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北村一辉领衔的《车里的变故》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列车车厢里的警察与毒贩的故事,在20分钟的时间里围绕到底谁是警察谁是毒贩剧情反复反转,是全片最烧脑最精彩的故事。
至于那个串场的恐怖故事《永远是朋友》显得了无新意,好在比较短小。
欢迎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一分钟影评”
四个故事中,故事1和故事4或者荒诞或者扑朔迷离,故事4甚至还有点昆汀《八恶人》的影子,那一长段人物之间的对白仿佛是一场不见刀光的争斗;而故事2和故事3又充满隐喻:故事2告诉我们的是生活中他人对自己态度的影响,讲的是人的非独立性;故事3呢,显然又在讨论人在舍弃与得到中的艰难抉择,这样一看,反而又暗合了故事2的主题......奇妙
2015年秋季的时候,奇妙物语借着二十周年的纪念日,退出了两部经典的片子(分为导演和演员两版)。
主打经典的重现,但是说真心话,感觉一般(除了长残了的福田麻由子,其他没有留下啥深刻的印象)。
个人认为,经典就是经典,与其用先进的拍摄技术再拍一遍,不如构思出更奇妙的本子,奇妙才是对这个系列最好的致敬吧。
2016年春季的故事开始步入正轨。
猜谜大叔这个故事令人印象十分深刻,片子把人物的爱好具象化,体现出十足的日本职场价值观,虽然作为外国人的我理解起来还是比较困难,但是作为奇妙影片,这种大胆的构思,深刻的现实映射外加小反转的剧情,让人十分喜爱。
可能世界奇妙物语开始回归了?
2016年秋季故事的出现,狠狠的打了我一大巴掌。
故事虽然出彩,但是创意的枯竭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首先要赞一个的是本季的看上去好像不要钱的卡司,阵容太强大了,五个故事中的四个主角都是演艺圈的狠角色,还有肥恭这种冻龄宅男杀手,可谓诚意十足。
但是故事,真心对不起这种量级的卡司啊。
第一个故事共时性,是世物系列每一季都会有的惊恐系列,玩的是本系列已经玩烂了的大反转,主题也很明显的是善恶终有报。
这种烂俗元素堆积在一起的故事很难给人以新鲜感,当高中老师推出怀疑的时候,我就能猜出结局。。。
再加上两位女主的颜值实在对不起观众,这秋季世物的头炮自然没有打响。
第二个故事贴标签,这个故事诚意满满,是我比较喜欢的,有很深刻的现实意义。
在生活中,我们都倾向于给别人贴标签,也很容易通过一两件简单的事情就轻易改变这个标签,而如果我们特别在意标签,就会跟男主一样,成为标签的奴隶。
故事将标签这个完全主观的元素被具象化而且放大(看看春季的猜谜大叔,其实创意雷同),而主人公又是一个极其在意别人标签的人,被标签所挟持,主人公身不由主,最终堕入人生的低谷。
好在之前歪打正着种下的善果,给了自己生活焕发第二春的机会(这一段我觉得是顺便的讽刺了一下日本银行业的僵化,苛刻的贷款条件给真正优秀的企业戴上了沉重的枷锁)。
仔细想想,其实注重别人的看法在所难免,我觉得如果我能看到别人给贴的标签,我也会倾向于改变吧。
结局非常有深意,经历标签风波洗礼的男主,貌似已经对标签百毒不侵了,最后仍然逃不出要言不由衷的努力改变女儿所贴标签的命运,贴心小棉袄贴上的否定标签,估计大多数父亲都会努力改变吧。
第三个故事主角是肥恭。
比较深刻的演绎了人性在面对舍与得之间的选择。
主角肥恭机缘巧合之下得到了舍去自有资源而实现心中愿望的能力,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
从舍弃一个限定钥匙链开始一路平步青云,从地级市的电视台主持农业节目的小主持人跃升为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女主播,而在攀升的过程当中,女主的野心越来越大,舍弃的东西也越来越多,从钥匙链,到满屋子的珍藏,再到男朋友、母女亲情以及姐妹亲情全部被丢弃,最终女主为了挽救陷入丑闻的名声,获得更高的成就,在舍无可舍的情况下,舍弃的自己的生命。
故事的立意很棒,也符合世界奇妙物语故事一贯以来的简单粗暴,易于理解,诡异想象以及发人深思的风格。
女主在自己野心和欲望之前一路沦陷,从一个貌似无欲无求的傻白甜,黑化到后来的心机深沉婊,最终步入深渊,被欲望埋葬。
但是这个故事看着这么眼熟,与之前筱原凉子主演的另外一个世界奇妙物语短片《最大的不幸》这么类似。
从这个角度看,这个故事完全就是新瓶装旧酒嘛。
穿插的故事是一个烂到家的女鬼复仇的故事,感觉这种故事不应该在世界奇妙物语当中,而应该跑去鹤田大叔的毛骨悚然撞鬼经剧组。
第四个故事,如果说共时性是大反转,那么最后一部,则是N多小反转,N多小反转中又蕴含着几大问题,共同推动着情节和事件的发展:小白脸是否真的罪犯-警察大叔是否幕后黑手-北村大叔是否幕后黑手-北村大叔的真实身份-谁是幕后黑手?
最后警察和北村大叔都被暗算,真正的幕后boss得手,其身份也浮出水面像这种最终大坏蛋BOSS大获全胜的故事,内地电视台肯定是不让播的。
有人觉得这种剧情安排是巧妙,但是我觉得确实故弄玄虚,尤其是当事人一本正经说出自己推断的时候,目标嫌疑人那一张故意装出来,想把观众引入思维歧途的那一张做作的脸啊。。。
有些技法,用的多了,真的就不灵了。。。
每半年看一次《世界奇妙物语》已经成为了一个惯例,就像有个多年的老朋友,你知道他的一些脾气和爱好,你甚至知道他的古怪无常,但你每年都会如约和他定时定点见面一样。
某种程度上,tamori桑更像是世奇朋友的实体化形象。
于是16秋我又来了,怎么感觉每个世奇sp我都会忍不住写一次似的。
上半年的16春,我写了《少了精分和恐怖,世界奇妙物语也可以很精彩》,还承蒙大号“日语学习”君厚爱得到了转载。
说到底,短小精悍还能在短时间内有数次反转的小故事,还是很有看头的。
这次tamori桑在出场时聊了巧合,还提到了二战时苏联给一对双胞胎做的巧合实验。
于是我知道这一次,世奇要郑重其事地拿巧合说事了。
——可是你是世奇啊喂,你简直就是为巧合而生的好嘛!
所以《共时性》的故事把这种巧合推向了极致:所有的巧合全都遇上,会是怎样恐怖而麻烦的事。
两个偶遇的老朋友,他们发现这一次的重逢带上了很多种巧合的因素。
酒吧老板告诉他们,这叫“共时性”,而黑木明纱发现在这多重巧合的背后,或许是由一件遥远的重大事件所引起的。
她隐约预感到了不安。
充满巧合的是,出酒吧的时候他们遇上了读书时代的老师并一起坐同一辆出租车,而老师在车里的恐怖自白,让她终于崩溃了。
就在这时,老师却告诉他们,同学的自杀并不是由他们的间接欺凌造成的,而老师一直在寻找他们的原因,只是希望他们能放下心中多年的负担。
就在两人宽心之际,出租车司机却开口了……老实说,这个故事虽然是很典型的世奇故事,但是这种巧合真的太像是刻意为之的了,反转有些牵强而生硬。
很明显的一个bug就是,为什么老师在解释了之后就消失在出租车上了呢?
所以看片的时候一直和旦那讨论剧情会如何反转,以至于所有的巧合反倒都变成了意料之中的事——这就不太好玩了。
这个故事的主题是校园欺凌,顺带附带了一个简单粗暴的复仇小故事。
除了转脸时刻的恐怖,大部分时间里我都是一脸懵逼状。
相比《共时性》,《被贴了》这样的警世小故事就显得有趣深刻得多了。
银行精英成宫宽贵的职场一帆风顺,却一夜之间得到了一个麻烦的事物:一张怎么也撕不下来的被贴在西装上的标签。
从那以后,众人的内心所想,全都表里不一地真实记录在了一张张标签上。
在意他人眼光的成宫宽贵,开始讨好他的下属和客户,却有更多的标签接踵而至……这时下属出了不良贷款,他为了获得一张赞誉的标签主动辞职,却因为职场污点无处安身。
这时候他发现了仅存的一张赞誉标签,这恰恰是他当时顾及他人目光而违心批的一笔贷款所在工厂的厂长。
在厂长的灵位前一番真情告白之后,所有的标签都消失了,生活也开始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
突然有一天,因为和女儿的一番交谈,再一次,一张标签从天而降,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未来等待着他……大概,他人的目光是每个人永远挣脱不掉的枷锁吧。
《弃物狂》感觉是“断舍离”理念的一碗反鸡汤,和今年冬季的日剧《我的家里空无一物》对照着看,更是有深意。
故事的逻辑很简单:丢弃掉一样事物,你就能获得你想要的一个成功。
于是深田恭子慢慢地成为了一名知名播音主持,但是她的弃物的瘾头也越来越大,最初是衣服、首饰,后来是男朋友,再后来甚至是唯一的一张家庭合影照,还有她的竞争对手……面对更大的成功的诱惑,她最终选择抛弃了她自己。
套路很简单,就是一步步走向成功的同时,走向毁灭的深渊。
回过神来,看着家里一堆扔无可扔的东西,就觉得,啊,还是过段时间再考虑它们的去留吧。
《车里的变故》是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密闭空间短时间内冲突迭起的对白很精彩,不禁让我想起了电影《如月疑云》(也许有一天我会尝试写一写这部吧,又好想安利又担心剧透过猛)。
所以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又把这个小故事看了一遍。
昭和30年代的火车车厢里,一个带着疑犯的警察,一个偶尔路过的乘客。
乘客对警察说,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吧!
我猜你不是警察。
于是他讲起了他的推理故事。
原来,这几个人,都不约而同地涉及到了五日前的一场毒品交易,只不过毒贩组织的老大一直未曾露面,江湖传言是一个有着水獭纹身的穷凶极恶的男子。
这边的老警察也不甘示弱,反而一口咬定乘客根本不是警察,而是真正的“水獭”,并且讲述了自己的逻辑。
就在两者僵持不下之际,疑犯掏出警察的枪对准了乘客,告诉他其实自己并不是真正的疑犯……如同是芥川龙之介在短篇小说《竹林中》所描述的那样,所有的叙述和判断,都无法真正成为能够说明事实真相的语言。
罗生门般的场景,就在观众以为快接近事实真相之际,剧情又发生了一次巨大的转折……所以,即使最后一刻“水獭”的真相呼之欲出,之前的所有想象的空间,也并非全部不能相信。
毕竟,竹林中的局,至今没人能破。
不得不说,北村一辉、杉本哲太和古川雄辉在这个小故事里的演技简直爆表,看有话剧或舞台剧功底的演员演戏果然是一种享受啊。
说到世奇的推理小故事,这里再推下08秋的《推理出租车》,真的很精彩。
看了这么多年的世奇,其实感觉这几年的开始不怎么玩精分和恐怖的梗了,也显得平淡了许多,虽然还是会有一些佳作出现。
然而内心反倒期待起,什么时候再来一个恐怖向的小故事呢(反正你也不敢看,瞎期待个什么劲)。
p.s. 看到豆瓣上有人说,最起鸡皮疙瘩的居然是第一个故事里酒保讲的那个故事。
我回想了下,好像是这么回事……-打个广告,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小池琪看日剧
好长寿的剧啊。
共时性 某天,荣子(黒木メイサ)前往钟表店调整恋人赠送的手表表带长度时,碰巧遇到了高中时代的朋友朱美(藤井美菜),成人式后就没见过的二人沉浸在重逢的喜悦中。
可是,朱美来钟表店的理由,朱美恋人的名字,甚至朱美和恋人确定关系开始交往的日子都和荣子一样。
听到他们谈话的钟表店老板表示这是共时性现象。
二人为这偶然的巧合兴奋不已。
然而,笑容消失在她们察觉到某件事的瞬间。
今天,八月七日,是十二年前二人也有参与的欺凌事件导致朋友自杀身亡的日子。
出乎荣子意料的可怕的“偶然的一致”正向她袭来… 被贴了 椎名毅(成宫宽贵)是银行的一流员工,受到上司信赖被下属依赖,融资科能有今天都是托椎名的福。
某天,椎名搭乘出租车发现费用比平时要高,开口询问司机的瞬间,他发现自己身体上被贴上了“吹毛求疵的顾客”标签,从这天开始,不仅仅是周围人的评价会作为标签贴在身上,椎名毅连周围人的口是心非都知道得一清二楚了… 弃物狂 女主播栞(深田恭子)29岁还没有在主播道路上开花结果,甚至连自己的妹妹都开始担心她是不是不适合这一行。
某天,和她擦肩而过的和尚对她说凡事有舍才有得。
最喜欢的衬衫在报道中损坏的那天,她在抽奖会上抽到了高级牛肉。
以这件事为契机,她发现只要舍弃掉一些东西,就会有工作找上门。
栞终于连身边最重要的东西都开始丢弃,这样的她,究竟会有一个什么结局… 车里的变故 昭和三十年前半,奔驰的列车中。
故事以列车最后一节,面对面乘坐的三个男人为中心展开。
脖子粗短的男人和他身边的文雅的男人,坐在这两个人面前的是一个讨厌的男人。
其实脖子粗短的男人是警察,正在押送身边这个文雅的男人。
这三个人都和某起麻药交易案件大有关系,三人在互相欺骗中逐渐接近真相,结局出人意料。
第一次接触世界奇妙物语系列,以前看小说,电视剧,或者是电影的时候都会有一种非常急切的期盼希望现实生活中的巧合能够符合三一律特征,剧情能够集中紧凑,线性叙事,主线分明。
没有多余的插诨打科,跌宕起伏短小精悍最好。
看到奇妙物语简直是看到了有生之年的短片系列大成,一千零一个故事的 升级版成人寓言故事。
后面校园暴力升级为恐怖片处理女主播的丢物癖金融男的标签巧合事件的必然性因果关系的巧合处理细思极恐,像是不自觉掉入了楚门的世界的设定。
脉络分明,看上去十分清朗,观影过程犹如在烦闷的夏日午后听着乌压压的蝉鸣,被闷热的空气悟出了一身汗腻,昏昏睡去后被清凉的大雨的声音唤醒。
真是美好!
喜欢这种不到最后,不知道结局是什么的脑洞大开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共时性,因果轮回。
你做过的恶事,终究有一天会回报到你自己身上不信回头看,苍天饶过谁。
不过,这个故事是四个故事中最没意思的一个。
剧情略无聊,不是很喜欢。
第二个故事贴标签你真实的样子,并不是你自己以为的那样每一个生活中和你接触到的人,都会给你在心目中有一个评价这许许多多的评价组成了在大家眼中的那个你。
生活中,应该没有人会毫不在意别人对你的不好的评价但正如故事中的男主角,太过在意,也一样会迷失自己,最终毁掉了原本的生活接受但不过分在意别人的想法,尽力做好自己,就好。
(成宫宽贵依然很帅)第三个故事疯狂扔东西的女人欲望是个无底洞,一旦深陷其中,你会丧失理智为了所谓的名利,疯狂的将成功寄托在扔东西(舍弃才能获得)中的女人把所有的东西都抛弃,包括爱情,亲情,甚至他人的生命最终也为了这份欲望,将自己的生命终结很发人深省的一个故事,应该是四个故事中教育启发意义最强的一个了。
第四个故事列车上的反转再反转这个故事反而是所有故事中最喜欢的一个情节反转反转再反转直到最后才知道真相是什么。
很有意思啊而且北村一辉还是那么有男人味。
喜欢。
中间穿插了一个恐怖小故事,不知道为什么要加这个故事感觉稍微有点莫名其妙不过总体来说,喜欢这部片子。
无法用因果关系来解释的偶然事件,被称为“共时性”。
人活这么久,有很大几率碰上不可思议的事的。
镜子映出来的脸是左右颠倒的虚假模样,不是真正的你。
对我们银行职员而言,数字如同利剑。
要是用错了,就会受重伤的。
没有上进心的人就是蠢才。
——夏目漱石保护下属也是上司的职责。
我因太在意身上的标签而失去了很多……工作、下属、以前的生活。
为了能舒适地度过人生,任何事情都得保持平衡。
烦恼乃由自身欲望之执着而生。
欲有所得,必有所舍。
120年前,法国的卢米埃兄弟发明了电影。
他们拍摄了从远处开过来的火车。
据说第一次看这电影的观众把开过来的火车当真,急忙逃出电影院。
在超出自己理解范围的故事面前,或许我们跟120年前的观众并无区别。
无聊的恐怖故事不提,第一个故事和最后一个故事个人觉得真是毫无意义。
这集比较精华的就是第二个故事和第三个故事了吧。
第二个故事无法摆脱标签的精英男,就像在意他人眼光的每个你和我。
很多人活在世界上,为了找一个认同。
做符合大家期待的事情,是最稳妥最不容易出错的。
像精英男这样极端固然不好,但其实完全不去在乎别人怎么想根本也是做不到的。
第三个故事弃物癖的女孩,其实就是迷信着某些神秘力量,反而忽视了自己的能力的一些人的影射吧。
明明靠自己,也可以做得非常好。
不管是报导台风,还是当上节目的顶梁柱,其实都是靠自己的判断。
判断失误也是该自己承担。
她却去求助于一些迷信的力量,却丢失了自己。
其实在某些紧张的关头,去相信点东西确实对于横下心来做事有帮助。
人有的时候就是个心态问题,只是不能太依靠这些小窍门。
惊喜不多,强行要说的话,标签最佳,火车案其次。其他两个,弃物狂失之直露,共时性失之刻意。
肥恭那个故事也太烂吧
自从改成四个故事之后质量就上升了。都不错,前三个故事比起灵异,更多还是探讨人性,最后一个只求不断反转惊到你
除了第一个故事,其他都是水准之上。肥恭的肉肉梗太出戏
还不错耶 四个故事各有看头 对于我来说共时性什么的真的细思极恐……
我不觉得奇妙物语恐怖,其实对比鸡皮疙瘩,奇妙物语还是温情了不少
春季刚振作了下,秋季立马又萎了。
3.5 整体感觉还不错,不过那个被分成两半穿插的故事是什么鬼…来得猝不及防,还好有弹幕护体。比起单纯的恐怖还是更喜欢讽刺类剧情啊(其实只是单纯的害怕😂),贴标签和断离舍两个不错,深恭好适合演黑化,最后那个虽然效仿竹林中但总觉得有点装神弄鬼了…古川萌萌哒~
古川小哥在第四个故事的那些演技派里还显得挺嫩的 但希望以后能再演世奇~~
高水准的特别篇,每个小故事都很赞,尤其喜欢贴标签这一个,太写实了,人人都在意别人看法,或多或少都会为别人的一句话或一个评价而改变自己,适当改变有可能成为更好的自己,过犹不及最终可能失去自我,失去生存的意义。
这一季水平还可以
最后那个《车里的变故》的故事,有个场景是个大仓库,《摄影机不要停》也用了。
nari那个故事还行
日本人的脑回路还是简单啊...
几个故事都没意思
【在超越理解的奇妙事件前,我们和120年前的观众一样也说不定。】2016年秋季篇世奇,最喜欢第四个故事,反转反转再反转。被贴了>弃物狂=共时性。中间的恐怖短篇永远的朋友就是早前世奇恐怖短篇电话卡一样的嘛,只是把电话升级成了手机微信。世奇还是走回警世风格比较酷炫。因果业障都在人心啊
反转好硬……
标签最好玩 群体与个体 环境与内心;肥恭告诉我们最应该舍弃的是贪欲;黑木这个就是我深信的现世报;北村叔的推理感觉有点意料之中了。
春季档有美女税,这一季是贴标签,世奇系列每一季都得有个讽刺又猎奇的小故事撑场面,黑木明纱的开篇故事反转过于生硬,且和中间穿插的校园恐怖小故事一样痛斥了欺凌问题,未免主题撞车,弃物狂那则惊喜不大,用断舍离填补名利欲求,北村一辉的结尾喜感有余,叙事刻意。
1.共时性 三星 2.被贴了 四星 3.弃物狂 三星 4.车里的变故 近年来少有的反转向+推理系 算是佳作了 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