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星吧。
看完电影,又看了很多影评,真的很烧脑啊。
实际上,我并不想知道那些什么“编剧想要告诉我们的事”,我在意的只是人生这场哲学,事实上,我们每一天每一时都在做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事,但这些微不足道的事,正是成就未来自己的每一块“砖头”,只是我们总是习惯于遗忘,遗忘掉原来的自己(原目的地、或者说原出发点吧)所想所做,更糟的情况是,我们总认为是他人的过错造成了自己的现状,这也就是影片中那最经典的台词:——“如果找到那个毁了你的人,并保证你不用承担罪责,你会杀了他吗?
”放不下过往,就根本抓不住未来(其实,未来本来也是抓不住的:),世之无常这个话题就不探讨了),活不在当下。
有些事,冥冥之中早已经注定,这并非说因为宿命论就让自己不作为,而是要知道什么是最好的自己,当你已经遇见最好的自己的时候,不要还继续“众里寻他”的过程,如果你还没有遇见最好的自己,那么就让自己成为你想成为的“最好的自己”。
因为除了你,没有谁会影响到你的时间进程所造就的结果。
过去的一切造就了现在的你,现在的你会成就未来更好的自己。
如果现在的你并不明白这一切,也许你就会成为那个“想要找到毁了你的人并杀了他”的人。
做什么样的自己呢?
还得自己选择。
一如既往,以下解读包含大量个性化的演绎推理,仅针对电影,不包含小说;无法保证所谓的正确性,解释现象的途径可以有很多种,说得通的都值得一说,即便它不一定符合原创者初衷,但是无论如何,这些东西都要比只是把显而易见的时间线梳理一遍就号称是“解析”的那些影评来得强。
率先抛出两个至关重要的问题——1.这部电影是在讲“宿命论”吗?
2.本片是按照单一时间线进行的吗?
先谈问题一。
以“宿命论”的角度来看,所有事件的发生都是不可避免的,闭环是无法打破的,特工Jane/John在命运的齿轮上一边又一遍重复着相同的路径,确保过去的自己能够接受那个看似是不可抗力的荒谬命数,最终转变成现如今的自己。
话说,如果我们只是讲目光单纯聚焦在Jane/John个人身上,这样的解读其实未尝不是正解,但如果我问的是,“整部电影的世界观是不是都在遵循‘宿命论’这一设定”,你有把握给对此出肯定回答吗?
让我们暂时假设这一观点(全片“宿命论”)是成立的,接下来,让我们看看剧情会出现什么矛盾的地方。
如果说所有的时空穿越带来的改变最终被证实都是无用功,Temporal Bureau不可能愚蠢到认识不到这一点。
但是,既然局里对此是知情的,为什么还要想方设法地征召边缘化群体作为手下的特工,维持部门运转呢?
总不能是为了套政府预算吧。
再提一个宏观视角下的问题。
如果说时空穿越这么没用的话,那么时光机的发明与否,其实根本就不重要不是吗?
当我们把宇宙看作一个自始至终都在以固有的法则稳定运作的系统,有时光机是这个样子,没有时光机也是这个样子,那这个宇宙是有多闲,非要让“时光机在1981年被人类发明出来”这个事件发生,加剧体系的不稳定性,然后再通过内部的调试和约束去纠正错误,让系统回归正轨?
而且,我很好奇时光机发明者在得知”一切均不可改变”这一真相后,会不会直接气得把时光机砸了,毕竟,按照已知逻辑,如果他穿越回去,是制止不了曾经的自己发明时光机的。
其实,我觉得现如今有人想触碰“时空穿越”这个命题,或多或少还是能意识到,“宿命论”这一设定的维持,其实相当困难。
写一个本子,稍有不慎就会触发“炸弹”,稍微一碰就会形成绝对的死局,想要解释,却越补越稀碎。
此外,从创作立场这一层面去考虑,在人们心中留下“宿命论”这一答案,也未必是一件值得肯定的事,毕竟,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电影,服务的并非是拥有特定信仰的人群。
纵观以往讲“时空穿越”题材的电影,你会发现很少有作品会真的将故事核心停留在“咬着尾巴的蛇”这一层面上,自始至终岿然不动。
事实上,很多类似题材的电影都倾向于将故事内核放置在“打破”二字上,“打破”以获得“新生”,或者是“打破”至无法挽回。
被赶上跑轮的是小白鼠,但你不能只看到小白鼠。
现在让我们看看剧情有没有为我们提出线索反驳“宿命论”的观点。
当酒保John将70年代的John送到85年后,Robertson 在对话过程中透露关键信息:John已经阻止了上百起犯罪事件。
也就是说,“改变”其实是发生了的,只不过,John在阻止炸弹狂这件事情上的确是失败了。
此外,当John将新生儿偷走从64年带到了45年时,我们发现John手表显示的时间和和墙上的时间似乎差了那么几分钟。
话说,既然是既定的命数,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少许的量变呢?
当地时间为9:40
John的手表显示时间为9:47下面是问题二。
首先,让我们想想什么样的“时空穿越”的本子是姑且可以依照单一时间线进行、且暂时忽略“时间悖论”的。
“时间悖论”会经常举如下的例子:你要去救什么什么人,或者是杀什么什么人,总之就是想改变点未来或过去的什么。
那么由此推断,如果我想避免“时间悖论”在单一时间线这一设定下发生,撰写剧情时就应该本着“主角在时空穿越的过程中试图避免做出任何影响未来或者过去的行为”这一原则,对宇宙法则保持敬畏心(听上去像是在努力维持“宿命论”是不是)。
但是很明显,在这《前目的地》部电影中,“时空穿越”就是为了“改变”而生的,而且正如前面提到的,“改变”确有发生。
现在让我们暂时假设“单一时间线”是成立的。
那么按照剧情,18岁的Jane和25岁的John相遇了,一年后生下了孩子,2周后,这个孩子被从92年穿越而来、招募了25岁的John、身体年龄应该是32岁的特工John抱走了,带到了1945年9月13日。
现在,请回答以下问题:John已经穿越回自己小时候(2周)大的时间点了,为什么见不到小时候的自己?
所见的小孩只有自己怀里的这个、和自己一同前来的小婴儿?
这时候你也许会说,小时候的自己就是怀里的孩子啊,放下孩子就能形成闭环,但是哪有那么简单。
我且问你,如果John在此次穿越过程中将时间往后调了十分钟,等到他穿越到了45年,能够看到两个小孩子吗(十分钟前有人放了一个,比我怀里这个小孩年龄大10分钟)?
如果你的答案是能,那么你确定时间线不会爆了吗?
按照这样的逻辑,“时空穿越”会往特定时间点源源不断地输送小婴儿,那么这个时间点真的不会有N个小婴儿吗?
当然你可能还会问,解答问题一时不是提到了传输到45年时出现了时间误差吗?
这样不就错开了吗?
这样不就避免了单个时间点事件扎堆的情况了吗?
但是你想想啊,按照单一时间线,如果你把婴儿送到了1945年9月13日9时40分,未来的自己把婴儿送到了1945年9月13日9时47分,那么47分的时候依旧会存在两个小孩,只不过一个比另一个大7分钟。
所以,让“单一时间线”这种想法尽早嗝屁吧。
为了避免婴儿重复存在,时间线必然得改变。
对于这种改变,我的猜想是:“婴儿”在时间线上的移行会引发悖论,为了避免悖论,宇宙会将“悖论婴儿”转移到了一条重新裂变出来的时间线上,即我们所熟悉的新的宇宙。
管理局借由Jane/John的个人循环,不断地减少宇宙中恶性事件的发生,然后通过传输婴儿更新宇宙,重置循环。
假设每一次循环John都阻止了100起恶性事件,那么宇宙的每一次更新都会比原先减少100起恶性事件,按照地球时间算,这个更新时间是每隔7年。
当然,算上同期的其他特工,以及未来管理局麾下的N个特工,宇宙的每一次更新,减少的恶性事件肯定远不止一百件,不过能够成为Looper的,应该只有Jane/John一人。
为7年前的自己录音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后,下面来处理一下“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件事。
对此,电影里曾经给出了一个答案,公鸡rooster。
John曾经以为自己是rooster,但是在我看来作为幕后推手的管理局才是rooster,是他们在维系着Jane/John这个“鸡-蛋”循环。
然后,接下来的推理就相当个性化了,我想试着解释一下Loop是怎么设置完成的。
我可不能保证主创们也是这么设计的,但是如果这个推理能够解释现象,那么我觉得它还是值得一说的。
1981年时光机诞生,Temporal Bureau正式成立,不过“时空穿越”技术真正成熟的时间应该是1985年,John应召的那年。
Temporal Bureau在正式成立前,曾通过Space Cor公司观察前来参加航空员选拔的学员,试图找到可以入职的Temporal Bureau的优秀特工人选。
按照Space Cor的选拔标准,我们有理由怀疑该公司当时确实是在选拔真正意义上的女性航天工作者——他们希望应聘者最好是处女,头脑聪明情绪稳定,还会询问入选的训练生性欲是否旺盛,仿佛是在为已经存在的男性航天员寻找“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太空舱限定优质女伴侣。
Temporal Bureau的权限高于Space Cor,但是出于保密工作的需求,他们没有明确告知Space Cor己方的真实目的,同时也就没有理由过度干涉学员选拔。
男性宇航员的眼神
不一样的组织参与选拔的学员中有一个女孩Jane,是处女,也是孤儿,各方面成绩优异,是管理局特工的潜在人选,也是Space Cor所青睐的学员,但是因为一次打架事件,Space Cor为Jane做了更全面的体检,发现其为真两性畸形(同时具备男性和女性的生殖器)。
Space Cor不想录用双性人的简,大概率是因为双性人是绝对不会满足60年代男性宇航员的期待的。
Temporal Bureau没有理由介意Jane是双性人,但是由于人选观察是秘密进行的,所以他们也没有办法将Jane留在Space Cor。
最终,Jane最终以打架的名义被Space Cor除名,18岁遇上了某男士,一年后怀孕产子,孩子被偷,然后接受变性手术成为男人John,在1970年被招入Temporal Bureau,被带到1985年执行了7年任务。
1992年时,John穿越到了1970年3月2日试图阻止爆炸犯,脸部烧毁,回到92年整容成了新的模样,并偷偷再次非法穿越到1970年3月2日,不过依旧没能阻止罪犯,同时还见到了脸被烧毁的自己。
最后,John退休,穿越到了自己从未生存过的75年,但是时光机出问题了,依旧可以穿越。
数年后,对于爆炸犯仍抱有执念的John再次非法穿越到了1970年3月2日试图阻止,结果碰到了第一次非法穿越的自己,还被认作是炸弹犯,他打趴那个自己,返回1975年,但是因为两次非法穿越,最终精神错乱,将自己当成了炸弹犯,认为曾经的几起案件都是自己干的,为了防止精神错乱的John真的采取行动实施犯罪(或者是按照局里的规定),Temporal Bureau派人清除了John。
以上,可以被视为没有形成循环的初级宇宙,此时,婴儿还只是被正常的人类父母所抛弃的婴儿,那个男人还只是一个nobody,招募70年25岁的John的还只是一个普通的特工,最后杀死39岁John的也不是32岁的John。
假设Temporal Bureau里的某位大佬发现,他们可以利用悖论产生新的时间线,令宇宙保持源源不断的刷新,那么这个任务将落到双性人身份的特工Jane/John身上。
让不同时空的两个自己的结合,再将这个基因完全一样的产物带回到该生命的起点,和原有的生命的起点产生冲突,形成悖论,从而诞生新的时间线——确认了这个方针后,他们需要为John设置一个循环,让他知道一切都是命中注定,一切都是因果关系,让他心甘情愿地将自己献祭。
那些原先在重要的时间点出现在Jane/John生命中的人,可以通过时间穿越全部替换成他自己,这样,“鸡-蛋”循环以及宇宙更新途径便全部诞生了。
Temporal Bureau具体是怎么操作的呢?
按照前面“非宿命论”的结论,时间线在更新之前是接受时空穿越的影响的,也就是说,Jane/John在初级宇宙的命运是可以被改写的。
我的猜想是,在清除了39的John之后(确保John的一生已经成型),Temporal Bureau给92年整容后的John下达最后一次任务,让他代替曾经的某位特工去酒吧招募25岁的自己,并带着25岁的John穿越到63年,赶在某个男人之前认识18岁的自己并与之结合,生下悖论婴儿。
与此同时,他们对85年刚工作的John捏造了75年3月的炸弹案,说该爆炸案和原先几起案件均为一人所为,并模糊了具体的日期(不知道是3月的哪一天),称具体的日期一直在变,在不知道日期的情况下无法通过时空穿越阻止爆炸案。
因为John从来没有在75年生活过,所以这个说法很容易接受。
接着,他们又交给92年32岁即将到75年退休(John选择在75年退休是因为执念已经建立)的John一份资料,让他相信洗衣店的这个家伙就是炸弹犯,代替其他特工杀死7年后的自己。
至此,循环部分已经建立好了,然后就是打开宇宙更新的开关。
按照电影的时间线,John是在最后一次任务、也就是退休前完成了“悖论婴儿”的输送,但是现在我们谈的是在建立初始宇宙的循环,所以我更倾向于Temporal Bureau是在确保loop准备就绪之后(让John在75年杀死7年后的自己),才为92年John的最后一次任务增设了“传送婴儿”这一项,保证整条loop都能被转移过去。
不过,一旦loop设置完成,宇宙重启,John自然会按照锚定好的事件节点完成各项任务,这个顺序也将回归到我们所看到的顺序。
最终形成的loop大致如下(我会利用身体年龄说明时间,避免混乱):1945(2周大)被孤儿院收养——1963年4月(18岁)遇见心仪对象,6月对象不告而别——1964年(产子并丢失)——1970年11月(25岁)遇见7年后的自己,穿越到53年让18岁的自己怀孕,然后被这个自己带到85年成为特工——92年(32岁)穿越到70年执行任务被毁容,一个男子A为自己递盒子——整容后接到最后一次任务:穿越到70年11月招募25岁的自己,带他去63年见18岁的自己;趁机跑到70年3月试图阻止炸弹犯,被一男子B打晕,然后遇到面部烧毁的自己,意识到曾经的男子A就是现在的自己;穿越到64年偷走小孩放到45年,时间出现偏差错位,即开启了新的时间线,但是这个John还是会返回至原先的时间线;返回63年6月将25岁的自己带到85年——退休后穿越至75年,按照局里的线索在洗衣店找到了7年后的自己,听其声称自己是炸弹犯,将其射杀——发现75年并没有发生炸弹案(以为自己明明杀了他),百思不得其解——事后某一年尝试再次非法穿越到70年3月,遇到32岁偷偷穿越来的自己,意识到自己就是男子B——返回75年,发现自己永远都搞不清出炸弹犯是谁,外加非法穿越的影响,精神崩溃,认为自己就是炸弹犯——39岁时被32岁穿越至75年的自己射杀最后解决一些可能存在的小疑问:1. 为什么说原先的几起案件确有发生?
1970年11月酒吧的电视有新闻中有提到,有大量的纽约市民因为害怕恐袭范围扩大,决定搬离市区,警方也在接受访谈时表示会扩大警力,以上消息无法造假。
2. 为什么炸弹狂不是退休后的John?
影片结尾,39岁的John声称自己拿到了未来的剪报,但是剪报的日期却是手写上去的,也就是说,这个日期是可以被篡改的。
也就是说,精神错乱的John拿到了一些其他时间点的案件报道,然后将其“嫁接”到了曾经爆炸案的发生时间点。
John的逻辑是,原本在这个时间点会有更严重的死伤案件发生,但是由于我把某几个人炸了,或者把某个地点炸了,改写了历史,如此,那个更严重的案件就不会发生了,也就是用少数人的牺牲换取多数人的牺牲。
此外,就算我们假设剪报的日期没有被John篡改,你还是会发现bug。
39岁的John指出,1968年波士顿曾经发生了一起导致348人死亡的事件(非爆炸案),但是被自己用少数人的牺牲代替了,可是,回看影片开头,1968年爆炸发生的地点明明是纽约布鲁克林(死9人)。
至于波士顿爆炸案(死5人)究竟是那年发生的,电影中找不到,但是按照各个爆炸案发生的时间分布情况,我个人觉得同年(1968)不大可能发生两起案件。
然后就是32岁的John在最后一次任务时非法穿越到了70年3月,结果被男子B打晕。
虽然说男子B的身形样貌和39岁的John非常相像,但是你在影片中根本没看到他有和炸弹接触不是吗?
认为他是炸弹狂,完全就是先入为主的概念,因为作为当事人,在不知道未来的自己会穿越到自己所在时空的前提下,只会把出现的在现场的陌生人当作炸弹狂。
就像影片一开始,有一个人将箱子递给面部烧伤的John,那一刻,很多人都会以为那就是炸弹狂不是吗?
包括那个趴在地上面部被烧伤的John。
顺便说明一下报纸的排版。
报纸中的文章会使用yesterday,early in the morning这样的表达,可见是每日发行的日报,所以在文章中不会表明具体日期。
报纸的日期应该在版头或者每页的正上方。
手写日期
1968布鲁克林 死9人
波士顿死5人 时间不明
和39岁John一样打扮的男子B 但谁又能说明他就是炸弹狂呢?
3. 为什么自己和自己可以生出自己?
真两性畸形的患者染色体型可以为46,XX,46,XY,或二者的嵌合(46,XX/46,XY--体内有一部分细胞为46,XX,有一部分细胞为46,XY)。
如果说自己和自己交配能够生出一模一样的自己,无论多少次结果都是一样,那么理论上Jane/John染色体型为46,XX的可能性会更大,此外还需要在“自由组合定律”和“杂合基因”这俩概念中选择其一忽略,最终形成等同于“减数分裂逆向进行”的效果。
4. 建立循环还有什么好处?
减少人力以及不必要的时空穿梭。
一切工作全凭一人完成,招募,引导自我复制,清除,避免其他人承担时空穿越的风险。
5. 为什么要往前跳15年从70年转至85年70年的John35岁,身强体壮。
时光机81年才发明出来,技术成熟的时间要更往后(85年)。
剧透有风险,阅读需谨慎!
Spoiler Alert!
为方便阅读,文章已分成部分,请根据目录索引快速找到你想阅读的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欢迎大神指导)先来花絮放松下:*****影片开头,一张图片显示是1960年俄亥俄州Crosby shoes大楼被炸的图片(4分08秒),其实是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电厂的4号反应堆在1986年4月26日爆炸的真实照片。
*****男主在酒吧等待自己到来时(8分18秒),看了下自己的手表显示时间是1970年11月6日,这也是男主角扮演者伊桑·霍克的生日。
*****男主第一次坐在打字机前时(48分05秒),桌子上放了一本书叫《异乡异客》(Stranger in a strange land),这也是本片剧本原著作者罗伯特·A·海因莱因的作品,并在1962年获得雨果奖。
1961年未删减版: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30379526/*****影片开头主角宣誓时(6分37秒),他右手手腕上的棕色皮带环不断消失又出现。
*****最后男主射杀炸弹客时,用的是6发手枪,但他却开了7枪(以上内容来自IMDb)一、作者&原著二、影片的世界观2.1单线宇宙三、影片时间线3.1简易事件线3.2详细时间线3.2.1招募事件3.2.2女孩简成为男人约翰3.2.3杀死炸弹客四、主要问题解析和讨论4.1问题1:雨夜那天简不知道约翰就是自己,但后来简变性后,容貌逐渐成为约翰,他难倒发现不了自己就是雨夜的那个人吗?
4.2问题2:男主穿越回雨夜和自己邂逅,他能保证和简相处期间的所作所为都和当年一模一样吗?
4.3问题3:对于片中的人们,对于时间局都是宿命,片中几起爆炸案被阻止了吗?
时间局的存在还有什么意义?
4.4问题4:爆炸事件等的剪报是哪里来的?
4.5问题5:片中说明可以前后穿越零基点(1981)53年,如果想知道任务有没有成功,直接穿越到未来不就可以了?
4.6问题6:男主来自哪里?
4.7其他问题4.7.1另外11个特工是谁?
4.7.2罗伯特是男主吗?
4.7.3纽约大爆炸发生过吗?
最后杀死炸弹客不是被阻止了吗?
*****bug补充说明*****一、作者&原著《前目的地》原名Predestination,对时光旅行有兴趣的同学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predestination paradox(命定悖论/命运悖论,下文有详解),这样可能就一下就猜到了本片的主题:无法改变的宿命。
影片改编自罗伯特•海因莱恩(1907-1988)的著名短篇小说《你们这些回魂尸》(All you zombies)。
作者以硬科幻小说而著名(赢得星云奖5次,雨果奖7次,其中3次是追授,),也因此而备受争议,曾被誉为“美国现代科幻小说之父”,他和艾萨克•阿西莫夫(机器人三定律,three laws of robotics)、阿瑟•克拉克(2001太空漫游,2001:a space odyssey)一起,常被成为20世纪科幻小说三巨头,亦和艾萨克•阿西莫夫、雷•布雷德伯里(华氏451度,Fahrenheit 451)、范•沃格特(非A世界,the world of Null-A)并成为美国科幻黄金时代的四大才子。
《你们这些回魂尸》讲述的是一个经典的循环:时空劳工部的“我”招募自己的故事。
这段故事在片中也被完美展现。
影片除此之外加入了“炸弹客”的故事,构造了另一个循环。
二、影片的世界观2.1单线宇宙平行宇宙的时间线不同,事件也不尽相同。
比如一个宇宙中出现了时光机,另一个宇宙中就可能没有。
一个宇宙中有纽约大爆炸,另一个宇宙中可能就没有。
这种情况下,宇宙A中的时间局特工穿越到宇宙B,即使他统治了宇宙B,这个事件对宇宙A也没有任何影响,宇宙A中的时间局这么操心何必呢?
三、影片时间线影片虽然对主要故事的进展都有明显的时间刻度,但几条关键的时间线并未完整展现,这也使得影片在观赏起来稍显复杂。
在此,让我们从大的时间线入手,来理清整个影片的故事线。
影片主角自始至终都是一个人,但这个人的一生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女孩简→男人约翰(变性)→未毁容特工→整容后特工(男主)→炸弹客影片主要故事有三个:①招募事件,整容后特工和男人约翰之间,即男主招募自己的故事,男主回到约翰所在的时间,1970年,让他穿越到过去完成循环后,把他带回到1985年的总部②女孩简变性成为男人约翰,1945年至1970年,这25年间的主要故事③“我”特工的故事,即追踪炸弹客,然后杀死炸弹客,最终变成炸弹客的故事3.1 简易版事件线:1945年女婴简出现在孤儿院,1963年简遇到那个男人,生了个女儿,然后自己变性成为男人,改名约翰,1970年约翰酒吧遇到特工,被带到1963年,成为了当初自己遇到的那个男人。
特工同时到1964年偷走女婴,把女婴带到1945年的孤儿院。
特工把回到过去的约翰带回1985年总部,约翰成为特工,一次任务时毁容,整容后成为那个特工。
他最后一个任务是到1970年招募自己。
完成最后任何后退休,根据罗伯特的线索终于找到炸弹客,杀死炸弹客。
后来因为精神问题,自己成为了炸弹客,实施了一系列爆炸事件,最后在洗衣店被自己打死。
3.2 详细时间线3.2.1主要事件1——招募事件:1992年,男主整容恢复后,最终任务下达,任务内容——招募约翰,他要穿越到1970年11月6日去招募自己,成功后将自己带回1985年的总部1970年11月6日数周前,男主来到这个时间,伪装成酒保等待约翰的到来1970年11月6日,约翰来到老爹酒吧,与男主聊天讲述自身故事***********约翰的扮演着,伊桑·霍克的生日就是1970年11月6日********3.2.2招募事件中的故事时间线(主要故事②女孩简变性成为男人约翰)1945年9月13日,孤儿院门口发现一名女弃婴,孤儿院收留,取名为简1945年之后,简在孤儿院成长:打破汽车前灯,打架,半夜看到啪啪等等1963年,简18岁,罗伯特以太空旅行公司名义招募简。
训练测试期间和别人打架,身体被查出为双性人,罗伯特没有将此事告诉简,简被刷掉。
1963年4月3日,简做佣人,晚上上学,放学下雨,遇到男人,并相爱,啪啪1963年6月24日,约翰抛弃简1964年1月份左右,简生下女儿,被医生告知为双性人,子宫被切除1964年3月2日,简的女儿被偷走。
简多次手术,变为男人。
再次应聘太空旅行公司。
改名为约翰,来到纽约,做厨师,买打字机,成为速记员。
改名为未婚妈妈,开始写情感故事《未婚妈妈的忏悔》。
……1970年11月6日,25岁的约翰来到老爹酒吧,遇到酒保男主。
给男 主讲述以上的故事。
故事讲述完毕接1招募事件听完故事后,酒保男主说可以帮助约翰找到那个抛弃他的男人。
穿越密集区穿越11964年4月3日,酒保男主带约翰来到简遇到男人的雨夜。
约翰与简邂逅,约翰意识到自己就是那个男人,并成为那个男人。
非法穿越11970年3月2日,酒保男主穿越到一次爆炸地点,被炸弹客打倒,醒来后看到一个特工头部着火,挣扎着去够旅行器,男主将旅行器递给特工。
特工穿越到1992年2月21日。
男主在现场找到一个计时器碎片。
穿越21964年3月2日,酒保男主直接穿越到这一天,来到孤儿院,将计时器碎片给罗伯特,然后偷走女婴简。
穿越3酒保男穿越到1945年9月13日,带女婴穿越到孤儿院,将简留在门口。
然后穿越4穿越到1964年6月24日,来到男人约翰抛弃简的那一天,将约翰带到总部1985年。
穿越5男主帮助约翰完成循环后带回总部(1985年8月12日),约翰被正式招募1招募事件完毕1985年8月12日,总部,罗伯特将计时器碎片的调查报告给男主穿越男主穿越回1970年11月6日招募约翰的时间,拿走酒,辞去酒保工作穿越拿到酒后,男主穿越到1975年1月7日的纽约,准备辞职——接主要事件31985年8月13日,约翰醒来,开始听录音磁带1985年8月13日,约翰执行第一次任务关键事件——毁容1992年,约翰执行一次拆弹任务时(1970年3月2日),被炸弹客偷袭,脸部烧毁,挣扎之时,看到整容后的自己将旅行器递过来,他穿越回1992年2月21日。
1992年,被授予十字勋章,休养,准备迎接最后一次任务。
毁容后整容,成为整容后特工(男主)。
最后一次任务下达3.2.3主要事件3——杀死炸弹客1985年8月12日,男主将约翰带回总部后,回到1970年拿了瓶酒,退休,穿越到1975年1975年1月7日,纽约,男主倒了杯酒,旅行器退役失败,同时开始查看计时器显示屏采购清单1975年,时间不详,纽约,男主在古董店遇到爱丽丝(老婆)1975年,时间不详(接近纽约爆炸日期),纽约,男主以约翰无名氏的笔名,写完了《时间、爱情和一个未婚妈妈》。
喝口酒之后发现炸弹客于3月份某天凌晨1点去洗衣店的线索。
1975年3月份,纽约洗衣店,男主找到年老的炸弹客,将其杀死1975年,时间不详,纽约,男主迷茫又渴望的望着仍可以使用的旅行器,突然露出疯癫邪恶的目光时间不详,男主成为炸弹客穿越:炸弹客准备制造纽约事件,穿越回1975年3月份,某天凌晨1点去洗衣店,被男主找到,被杀死。
男主杀死炸弹客后,自己逐渐变成炸弹客……四、主要问题解析和讨论影片到此结束,几个循环也成功完成:经典的“自恋”循环:1945年简出现在孤儿院→1963年和变性自己相遇啪啪生出女儿简→女儿简被偷走,成为1945年的孤儿简→简变性后在1963年和女性自己相遇这是原著中涉及的循环,也是最完美的循环,蛇头吞蛇尾的连接点可以说是女婴被穿越到1945年的孤儿院事件,也可以说是自己穿越回雨夜和自己相遇的那一刻。
4.1 而这个循环引出困扰观众的第一个问题:雨夜那天简不知道约翰就是自己,但后来简变性后,容貌逐渐成为约翰,他难倒发现不了自己就是雨夜的那个人吗?
答案:不能。
原因有二:原因1:记忆模糊。
男主穿越回去遇到当年的女孩自己时,说了句你和我想象中的不一样,这说明那段时间的记忆本来就有些模糊,他连自己的容貌就记不清,更不用说相处不久的一个陌生男人(对于当时的简来说是陌生的)了。
原因2:电影中神奇的眼镜。
男主变性后是带眼镜的,而穿越回去的时候是不戴的。
你会反问一个眼镜就让人认不出来了?
但如果你想鄙视男主,请先鄙视《超人》中分辨不出超人和克拉克的那些人吧(露易丝会被鄙视死的)→_→严肃的说,男主不记得当时那个男人的脸是可以理解的4.2第一个问题解决了,但这里又出现了第二个更加棘手的问题:男主穿越会雨夜和自己邂逅,他能保证和简相处期间的所作所为都和当年一模一样吗?
答案:他就是那个男人,不存在一不一样的问题。
(一切都无法避免It’s inevitable)简单通俗的说,回到过去的所作所为和过去是高度一致的,因为他回到过去之后就成为了那个男人。
如果他做出“改变”,比如在约会那天夜里忽然心血来潮扇了简一巴掌,这一事件即刻就会成为历史,男主也会记得当年自己挨的那一巴掌(这种现象可以参见《环形使者》中,年轻男主在手臂刻字,年老的男主手臂上会出现疤痕),没有扇巴掌的那一夜不再是历史,也不复存在,只有我们这些旁观者才知道有那么一夜。
这种“改变”在单线宇宙外的旁观者(我们)看来,是男主做出的“改变”,但相对于当事者(男主),不管他做什么(有些事是不能错的,见自洽原则解释),都会成为历史。
这对于单线宇宙中的人来说是可悲的,因为不管他们回到过去做了什么,相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命中注定,这也是本片想表达的主题:孤独的,“无法避免”的宿命。
要完全的理解这个问题,就需要知道两个概念:命定悖论(predestination paradox)和诺维科夫自洽性原则(Novikov self-consistency principle)*百度内容:“命定悖论是其中一个去解释“为何历史事实不被时间旅行中所作出的改变而受影响”的方法,就是:改变历史的做法,不论企图与否,最终都会引致历史所“命定”的结果,而并非作出之外的改变。
”百度的内容可能不好理解,希望下面这个示例能帮助你理解:经典示例:过去发生了场火灾,你想回到过去阻止,等你回到过去才发现正是因为穿越回的你,才发生了那场火灾。
旁观者对比示例:①原始轨迹:过去发生了场火灾→你回到过去想去阻止→你回到过去才发现正是因为穿越回的你,才发生了那场火灾→家破人亡②改变(相对于旁观者)轨迹:过去发生了场火灾→你回到过去后阻止了那场火灾→家人和睦③命定(相对于当事者)轨迹:过去有场火灾被阻止了(你可能知道也可能不知道是来自未来的你救了这次火灾)→你(必须)在某刻穿越回过去阻止火灾→家人和睦对于我们(旁观者)来说,我们知道有①这个悲惨的发展轨迹,但对于当事者,根本就不存在①这个轨迹,对于他们来说,宇宙的发展轨迹一直就是③。
回到过去阻止火灾便成为了他必须履行的命运。
如此类推,不管我们看来如何“改变”,对于单线宇宙中的他们,都是“不可避免(It was inevitable)”宿命。
诺维科夫自洽性原则*百度内容”是由俄罗斯理论物理学家诺维科夫在1980年代提出的有关时间悖论的规则。
此原则指出,人可以回到过去,但是不能因此改变历史的进程。
其基本含义为,我们的世界是已经被改变过的最终结局。
”祖父悖论是时间旅行理论的终结者,时空旅行者们顶多拿平行宇宙扳个不如意的平手,而自洽原则一直被认为是时空旅行的最佳解释。
自洽原则下,只允许时空穿越中因果关系的事件发生,而不允许矛盾关系的事件发生。
即祖父悖论这个事件一定不会发生。
而众多时空穿越电影,都是遵循了这一原则:《终结者2》,《12猴子》,《恐怖游轮》等等。
此原则同样得出宿命论,也让我们看到既是原因同时又是结果的事件的发生。
4.3至此,问题2解决,但有了问题2,就不得不有问题3:既然不管如何“改变”,对于片中的人们,对于时间局都是宿命,那片中几起爆炸案被阻止了吗?
时间局的存在还有什么意义?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影片的隐藏主题,也是剧情的反转:时间局存在的意义根本就不是去阻止爆炸或者说“改变”历史,而是去完成历史、成为历史,或者说是维持历史。
在我们旁观者看来,不存在时空旅行的单线宇宙,其发展轨迹是不变和唯一的,这个时光旅行的出现,使得这个宇宙可以变化和有不确定性,但这都是相对于我们来说。
对于这个宇宙中的人来说,对于时间局来说,他们会发现,在某个既定的时刻,他们必须回到过去某个既定的时间,去完成那个既定的事件,这样他们才能拥有,“他们拥有的现在”。
过去某些事件的发生,已经注定在1985年会出现时光旅行,就已经注定时间特工要执行的每一个任务:男主要回到1970年招募自己男主要到1964年偷走女婴并把她带到1945年的孤儿院男主要最终找到炸弹客并杀死他,最后,成为他……“我们只是木偶……罗伯特已经将多米诺命运牌摆好了,我们只是看着它一个个倒下……”4.4说到这里,问题4就来了,那些爆炸事件等的剪报是哪里来的?
这是影片没有交代的地方,也是影片可能存在bug的地方。
在洗衣店,炸弹客说我有来自不存在的未来的剪报(I have clippings from the future. Clippings from the future that never happened, because I prevented them)。
这句台词本身就犯了《少数派报告》一样的错误(少数派报告中先知看到的并不是未来,如果他们真能看到未来,他们看到的,应该就是那些人在“犯罪”前被抓住),除非参考平行宇宙,或者说炸弹客自己疯掉了。
然而,如果你仔细对比片头和片尾的剪报,会发现有两张图片(2分08秒和1小时26分32秒)是一样的,但所描述的事件却不一样(前者是1960年俄亥俄州事件,后者是1991年德国汉堡事件)。
这说明时间局一直在通过报纸利用他们吗?
还是就是剧组犯的错误?
以及片尾1小时26分16秒,报纸上写的是事件造成250人死亡,如果这个事件被阻止,应该是250人被救啊,而炸弹客却说324条生命被救(报纸中报道时只有250人死亡,最终导致324人死亡?
)。
1991年(1小时26分40秒)德国汉堡事件,报纸中报道导致348人死亡,炸弹客却说有3027因此得救(348是瞒报?
3027才是真相→_→)。
这里还有个剪辑错误,炸弹客讲完图片1991德国汉堡事件,翻页是1968哈德肖工厂抢劫事件,但我们看到哈德肖工厂事件的前一页是还是1974年的化学品泄漏事件(逐帧观看,并未多翻页)。
4.5如果说这些报纸是时间局用来利用特工的,那么问题5来了:片中说明可以前后穿越零基点(1981)53年,如果想知道任务有没有成功,直接穿越到未来不就可以了?
答案:是的时空穿越一直都是备受争议的,如果时光机出现,必定要有极其严谨和严格的规定来限制时光旅行。
影片很狡猾的忽略这些问题,只是提到一个7286规定,其他的只能观众脑补。
除此外,片中R提到“非法穿越”,即男主穿越到1970年和炸弹客打架那一段,因此我们可以相信,穿越不是你想穿就穿,不穿就不穿的。
但男主退休后,旅行器却发生错误,仍然可以正常使用,男主也没有上报,此后,他不就可以神不知鬼不觉的进行穿越了吗。
难道他就不知道穿越到未来看一眼么?
唯一的解释是,男主对于时光局是很忠诚的(他从未偏离过自己的任务,非法穿越只有一次),退休后,他也只关注如何救人而没有其他邪恶的想法,以至最后走火入魔。
如果你理解问题2,就会知道,故事中人物无论是穿越到未来还是过去,不管去“改变”任何事件,都是命中注定的。
4.6最后,终极问题,你们这些回魂尸是哪里来的Where do all you zombies come from(男主是怎么出现的)?
答案:韩国电影《老千2》的名称叫什么来着?
——神之手影片中,R说男主不仅仅是个时间特工,而是一份礼物,男主是唯一一个没有历史,没有祖先的人。
他来自悖论,他即存在又不存在。
而他存在的意义只有一个,成为原因和结果,为了存在而存在。
这是他孤独和注定的宿命。
如果非要问他来自哪里,我只能说,他来自德州。
4.7其他问题4.7.1其他的11个特工是什么人?
答案:可能是和男主一样的人,或者都是围绕男主而工作的人4.7.2罗伯特是男主么?
答案:不太可能。
男主从1945年在孤儿院出现,到1970年25岁是被招募,到招募自己后退休,再到杀死自己,最后成为炸弹客,到最后死掉。
唯一能够给罗伯特这个身份腾出时间的,是他杀死自炸弹客后。
但片头医生的报告上已经显示男主有了精神问题,而罗伯特看起来非常沉着冷静。
不说相貌身高,性格上差那么多,男主是要再经历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事才能成为罗伯特啊?
4.7.3纽约大爆炸发生过吗?
最后杀死炸弹客不是被阻止了吗?
答案:这也许是个bug(具体bug请看12月3日补充说明)影片除了呈现原著最经典的循环,还加入了新的内容——炸弹客,但加入的这个炸弹客却成了bug(也许我没看懂,还请大神指点)。
影片的主旨是命定悖论(predestination paradox),但时间局貌似又违反了自洽原则,它既履行了历史(让男主招募自己)又“改变”了历史(阻止炸弹客行动)。
这是自我矛盾的。
影片的核心在于问题2的解释,从而得出无法改变的宿命论。
相对于单线宇宙中的当事者,如果他们“真的阻止”了纽约大爆炸,那么原来发生大爆炸的轨迹将不复存在,对他们来说就只有问题2中的轨迹③。
这样一来,发生大爆炸的剪报只能是个幌子。
否则,就需要平行宇宙的介入,而一旦平行宇宙介入,时间局将失去意义。
以及片头男主自述,“炸弹客在不断改变哪一天(纽约大爆炸)”,作为单线宇宙当事者,是不可能知道“改变”时间这个事件的。
没有平行宇宙介入,就只能说是时间局捣鬼了,否则,bug就出现。
最后我们看到,炸弹客在执行“纽约大爆炸”前被杀死,纽约大爆炸被阻止。
为了不出现bug,牵强脑补如下:纽约大爆炸历史上确实发生过,是炸弹客在临死前的某个时期已经制造了,洗衣店炸弹客的下一次行动并不是死亡1.1万人的纽约大爆炸。
在杀炸弹客的时候,男主没有明白这个事实。
只有在他杀死炸弹客,成为炸弹客之后,他才明白炸弹客说的“我们是在做正确的事情”这句话的意义,然后去制造了纽约大爆炸。
这个解释牵强的地方在于,男主退休后是在1975年,纽约大爆炸之前,他找到炸弹客应该没有利用穿越,他和炸弹客的时间线是相同的。
而炸弹客到洗衣店的那天是在1975年3月4日之后(报告中日期),也就是说如果是5号杀死了炸弹客,他还有25天事件去成为炸弹客并制造纽约大爆炸。
也可能是未来某年他想通了,成为了炸弹客,又穿越到1975年制造纽约大爆炸。
这样的话,我们会发现,炸弹客才是明白一切的人,他最后对男主说的话才显得更有意味(“一切都是罗伯特设计好的”),在这孤独的宿命中,他能拥有的,只有自己。
对于影片中的这个祖父悖论(爆炸事件被阻止→不会有这些事件的报纸→不会有阻止这些事件的行动→事件不会被阻止),除了平行宇宙和诺维科夫自洽原则,还有第三种解释:毁灭——任何发生祖父悖论的事件都会导致毁灭。
其他更多相关理论和假说的讨论只会离本片更远,在此不再涉及。
有兴趣的同学可自行百度:封闭类时曲线,哥德尔宇宙,时序保护猜想……————————12月3日补充说明——————————““剪报bug””1992年圣诞节,罗伯特拿着份报纸交给我任务,报纸报道,1970年圣诞,某爆炸造成100人死亡,我的任务是去阻止这场爆炸。
我穿越到1970年,成功拆除了这个炸弹,没有发生爆炸,没有人员伤亡。
然后我回到1992年圣诞,找老大领奖金,我那个高兴啊,100人被救啊,奖金肯定不少啊。
没想到老大却否认给我下过命令,因为他查了1970年的所有报纸,压根儿就没有报到这次爆炸的。
我怒了,上去给罗伯特一个耳光,大骂道:“你傻缺啊?!
老子把爆炸阻止了,历史上就不会有这个事件,当然就不会有报纸报到这件事啊!
”罗伯特从地上爬起来,擦了擦嘴角的血,飞来一脚,回骂道:“我靠你当劳资真傻缺啊!
照你这么说,昨天特工小红说他阻止了我在前年被杀,找我要奖金,唯一的证明是我现在活的好好的!
那明天特工小明找我要奖金,说阻止了我大前年被杀,唯一的证明是我现在获得好好的!
劳资岂不是要天天发奖金?!
”我被罗伯特踹飞,挂在天花板上,用脚指头想想也是,我阻止了爆炸的话,就不会有爆炸事件,老大就不会给我任务,要我去阻止没有发生的爆炸啊。
诶?
这不跟传说中的祖父悖论一样吗?!
我是不是秀逗了?
我赶紧给罗伯特认错,在我的苦口婆心下,罗伯特终于同意收我二百五十元钱私了……我回到家,想想还是不对劲。
炸弹客给我讲,他有来自不存在的未来(futures that never happened)的剪报,既然那是不会发生的未来,他是怎么从哪里搞来的剪报呢?
……晚上我做了个梦,梦到执行任务回来后,我找老大领奖金,结果老大找出给我下任务时用的报纸,上面还是显示100人死亡,只要这报纸在,就说明历史上确实发生过这个事件,唉 = = 奖金又没戏了。
机智的我灵机一动,告诉老大,在另一条时间线上的平行宇宙中,这场爆炸被我阻止了。
没想到老大比我更机智,说另一个宇宙中的事关我们鸟事老大不愧是老大,照我这智商,等他死了我也接不了他的班啊,不如梦醒来,我决定成为炸弹客……作者:C大调的喵/雪嫣熊^ ^
影片名称:《前目的地》 国家:澳大利亚上映日期: 2015-01-09(中国大陆/美国) / 2014-08-28(澳大利亚)与弗洛伊德的“多幕剧”不同的是拉康的镜像理论论述是提供了一人一物的独幕剧。
《前目的地》正是这样一部个人的独幕剧。
《前目的地》这部影片实质上是讲了一个轮回宿命的故事,其剧情内容用一句话简单概括就是:通过时空穿越,自己把自己带回过去爱上自己生了自己又穿到未来杀了自己的,将自己的人生轨迹扣成一个回环。
影片中主人公的五个生命阶段的“主体”都是同属于一个人物,并同存在于同一个坐标系中,只不过分散到了不同时空,通过一个穿越时空道具——“小提琴”盒子实现了坐标的变换。
一、拉康镜像理论的三个阶段拉康的镜像理论是指人在出生后6到18个月期间的生命经验。
在婴儿这段时期,孩子被母亲抱到镜子前,从无法辨认“镜中我”到逐渐形成主体意识一共分为三个阶段。
下面我将结合影片具体内容试图通过拉康的镜像理论去解释这个影片中的一些“主体”关系。
(为了方便描述,我们简单的将片中人物轮回的一生按依次的时间顺序分为五个时期:婴儿——女青年——变性人——整容特工——炸弹人。
1、第一阶段:未形成主体意识的婴儿被抱到镜子前时并未意识到镜中的像是自己。
将“自我”认成“他人”。
在《前目的地》中,整容后的中年特工将变性人带回到女青年时期,使变性人与女青年相遇。
二人面对面的相互凝视的时候就像照镜子一样,身为主体的女青年无法辨认出眼前的“男人”便是若干年后的自己。
当她看见眼前这个“陌生”男人并与之交谈的时候,女青年问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认识吗?
这也就是相当于婴儿面对镜子中的“自我”产生的质疑,眼前的这个人是谁?
说明在这个阶段,“主体”是无法认出“镜中像”的,她将镜中像的“自我”指认为“他者”。
这也正符合了拉康镜像理论的第一个阶段。
2、第二阶段:认出了自己的镜像,但是他误认为这样的“镜像”是真实存在的。
作为女青年眼里的“他”——变性人而言,由于眼前的一幕是自己曾经经历过的时空, 他清楚的知道,面前的这个女青年就是年轻时候的自己。
这也是拉康镜像理论中,婴儿认出镜中影像便是“自我”的阶段。
然而如果剧情没有“穿越”这种特异功能的设定,女青年时期的“我”根本不会与变性人时期的“我”相遇,他们也不能同时存在。
因此对于身处不同时空的主体人物来说,他们彼此之间互为镜像,这种本无实体的镜中像在现实世界中是主体无法触摸的。
而穿越的设定使得变性人认为眼前的女青年是另一个实体化的自己,这也等同于拉康理论中婴儿误将镜中的光影镜像当成了真实。
3、第三阶段:本能的喜欢看到自己,并疯狂的恋上自己。
影片《前目的地》中,变性人在与女青年相遇后,对其一见钟情并且爱上了年轻时期的自己。
他用充满爱意的目光含情脉脉的看着眼前的“自己”,并对她说:“you are beautiful。
”这一点用拉康镜像理论的语境来说就是主体看到了他的镜像而爱上了他的镜像。
拉康说:“ 主体的历史是发展在一系列或多或少典型的理想认同之中的。
这些认同代了最纯粹的心理现象,因为它们在根本上是显示了意象的功能”。
这种意象便是对镜中“自我”的认同,“意象则是那个可以定义在想象的时空交织中的形式, 它的功能是实现一个心理阶段的解决性认同, 也就是说个人与其相似者关系的一个变化。
”对于形成自我意识的变性人来说,即能认出镜中像是“我”的他而言,她(女青年)是自身本体的投射,而镜像与现实世界中的主体会互相引诱,这也是拉康对于人类喜欢照镜子和自恋的由来的解释。
二、欲望的匮乏拉康认为形成“镜像阶段”的前提性因素是匮乏的出现。
拉康意义上的匮乏不同于弗洛伊德:孩子出生后尚不能整体感受自己的身体,他的全部身体体验是支离破碎的。
孩子不能自主身体,不能整体感知和把握自己的身体,其生命与外界相联系的唯一途径是视觉。
孩子面对镜子想试图伸手去触摸镜像的时候,发现眼前的镜像是触不可及的。
镜中之像是欲望的投射对象,而“只能看,不能摸”也就形成了欲望的匮乏。
影片《前目的地》中,做为长相普通、性格怪癖、总是独来独往的“女青年”来说,世俗所认可的女性应具备的“美”是她缺失的东西。
这种永远达不到的“美”即是一种匮乏。
每个人在其青少年时期都会抱有对爱情的幻想,幻想是欲望的舞台,这种对爱的渴外也是对自身欲望追逐的一种外在表现方式。
而追求本身的“美”是每个女孩最直观的欲望,得到异性的认同也是女孩子们对于自身实现“美”的欲望的自我满足。
在影片中,变性人用其“神秘”的读心术将女孩的内心世界里对于“爱”的渴望精准表露出来:“为什么别人都能得到想要的,而我不行”、“你假装爱情与你一点关系都没有,而真相是你总是渴望着”。
鉴于主体对自我的认知,变性人能直接的说出女青年潜藏在其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欲望并非什么难事,但是站在女青年的角度来看,当这一切被揭穿,人们往往总是试图去掩饰内心的欲望,而表现出来的确是否认与毫不在乎的态度。
得不到异性青睐的女青年在本身欲望达成的过程中不断的缺失不断的匮乏,陌生男人(变性人)的示好使得女青年在欲望上得到了满足。
而变性人与女青年产生的情愫用拉康的镜像理论可以充分的解释。
在本部影片中,欲望的匮乏最终是得到了自身本体的解救和填充。
三、孩子破碎的缺失与“母亲”融为一体在拉康的镜像理论中,“自我的形成必然来源于对于异己的他人形象的误认”。
镜子与婴儿的典型情境中,婴儿的他者正是镜子中的影像,这时婴儿与镜中的影像融为一体,从而也就造成了婴儿对于影像的误认。
在未形成主体意识之前,母亲将婴儿抱到镜子前,婴儿会以为镜中的影像便是自己的本体,同样出现在镜子中的母亲和自己的身体是相连的,我即是“母亲”,“母亲”即是“我”。
影片真正的将理论中拉康所想的人类的潜意识中的欲望,即与母亲融为一体变成的现实。
变性人与女青年爱情的产物是作为主体人物生命的源头——婴儿,按照片子的逻辑,父亲和母亲和孩子是同一个人,他们是一体的。
拉康的镜像理论中,镜像的“母亲”可以替换成“他者”,而镜像中的自己实质也是“他者”。
“他者”是欲望的本身,人类最初的欲望便是与“母亲”。
无法与母亲融为一体是人类欲望匮乏的源头。
不足匮乏感源自于婴儿前镜子阶段的破碎经验: 婴儿总是感到与环境不谐和, 不容分说地就被卷入凌乱的漩涡, 想和母亲融为一体的愿望总是落空, 这都使的婴儿有一种致命的无力感。
因此变性人与女青年的结合也得以解释,这也是一种与母亲融为一体的欲望投射,是弥补孩子破碎缺失的最极端的方式。
除了《爱在XXX》系列,近年来是很少看得到伊桑霍克的片子,尤其是在《星际穿越》《她》《超体》《环形使者》《超验骇客》这些诸多讨论时间空间人类生存为主题的电影喷涌而出的时候。
看来,是用想象力和科学实践力颠覆人类传统人生的时候了。
这些话题中,和量子力学缠绕在一起的问题就是人类的感情,貌似客观和主观搅在了一起,究竟人类最后会怎样呢?
《星际穿越》说,人类最终会解决时间穿越的问题,度过遇到的危机《她》和《超体》以及《超验骇客》说,人类会超脱肉身的束缚,以网络作为载体,成为进化后的高等级生物。
《环形使者》说,人类会追溯命运,苦苦挣扎,却最终摆脱不了时间的宿命。
而《前目的地》则说:人类最终会走向灭亡。
如果说《星际穿越》成功向人类展示了多维空间的一角并且大胆的进行了想象,那么《前目的地》就详细描述了在五维空间生存的人类如何在不同的时间轴相互交错合作相爱相杀的大胆想象。
作为主观的独立人格来讲,在这种维度下的同一人格分裂之后是否还仍然拥有单一独立的人格这个是个值得讨论的话题,让人惊悚的想法是,反向思维下,人类是不是源于同一个人,因为不同时间维度的个体结合起来组成我们复杂的社会。
或者,最后人类这样的发展,会成为一人多维度的这样一个结果,然后走进灭亡。
那么,终究是结果早就了原因,还是原因早就了结果呢?
怕并不是主角说的那样。
不过爱上自己这种浪漫的事情,真心棒。
猪脚自己追捕老年猪脚自己,期间受伤失忆换脸;换脸猪脚穿越找到变性猪脚,带变性猪脚去搞女性猪脚;变性猪脚和女性猪脚恋爱,搞出女婴猪脚;变脸猪脚穿越把女婴猪脚送回孤儿院;变脸猪脚继续追捕老年变脸猪脚,中途救了受伤自己;最后找到老年自己,开枪干掉自己;从头到尾自己救自己,自己玩自己,自己生自己,自己又把自己杀了。
真狗血!!!
你们能看懂我说了什么吗?
反正我看懂了
这电影是根据罗伯特·海因莱恩的短篇小说《你们这些还魂尸》改编而成的。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篇微博,文中用简短的200余字讲述了一篇极其精彩的科幻故事,内容如下:1945年,一个女婴被抛弃在孤儿院。
1963年,长大后的女孩在公园里与一个男人一见钟情,一年后产下了一个女婴,随后男人消失、女婴被偷。
伤心欲绝的女人做了变性手术,整日酗酒。
1970年,她路过一个小酒馆,酒馆老板把她招募进了一个神秘组织,进行时光旅行。
他被送回1963年,在公园里和一个年轻的女孩一见钟情,一年后女孩产下一个女婴。
就在这时,他又接到新的任务,为了不让女孩做未婚妈妈,他旅行到1945年,将婴儿遗弃在一个孤儿院。
之后他又接到了新任务:返回1970年,去一个小酒馆假扮酒馆老板,伺机招募人手。。。
当时看完这个故事梗概我惊呆了,没想到竟有如此奇葩又惊世骇俗的故事!
相信眼明的观众一下就看出来了:故事中的女婴、母亲、神秘男、偷婴贼、变性人、和酒馆老板其实都是同一个人。
这故事讲的就是宿命轮回,它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命运其实都是自己一手造成的。
类似题材的影视作品以前也有人拍过,只是像这种情节如此令人意外又觉得倍感诧异的故事我还是第一次看到,也第一次被惊讶到。
正当我纳闷这么好的故事为什么没人把它拍成电影的时候,昨天闲着没事在网上找电影看,然后翻着翻着就翻到了一部名叫《前目的地》的片子,伊桑·霍克主演。
看到将近一半的时候才猛然发现,原来这部电影讲的故事竟然就是前几天我在微博上看到的那则短篇小说!
电影与小说区别不大,几乎就是照着小说拍的。
在忠实原著的基础上对部分情节进行了润色,增添了一些细节,丰富了剧情。
这么多年过去了,伊桑霍克在好莱坞也不知道变成了几线明星,近两年尽是接拍一些小成本电影,像本片和去年的《人类清除计划》,据说后者拍摄成本才300万美元。。。
虽然成本低,但好在这两片子的剧本都非常不错。
这电影还让我想起了3年前的《环形使者》,虽然本片比《环形使者》好上许多,但其实这两片子都有许多共通点,最明显的就是我前面说到的拍摄成本,两者都很低,场景基本都选在一些地下室或者残破的仓库内,拍起来真的很省钱。。。
第二,两者科幻元素都非常不明显,大概迫于经费有限,在影片中基本很少能看到CG特效,《前目的地》中的武器和那个“时间机器”看起来是如此的简陋和寒酸,跟普通装乐器的箱子一样,没什么特别之处。
大场面几乎没有,完全没大片的感觉。
好在剧本过硬,故事新奇,要不然100%会被人扣上“烂片”的大帽。
当你看懂之后,你就会觉得这片子简直恍如神作如果我们假设这个故事的设定是真实并符合逻辑的,那在我们所生活的现实世界,是否真的有另一个外貌与年龄不一样的本体在与我们交集着并改变着我们的命运?
我们又是否在与陌生人的接触中改变着我们自己本体的命运呢?
也许一切都是命中注定。
很多人说这部电影是一次性的烧脑作品,我不否认,但是我的理解是烧脑时能不能让你荷尔蒙暴增,能不能让你半张着嘴看完后半段的电影,这个才是好的烧脑片。
时间穿越是一个很难把握的题材。
因为只要未来回到过去,就会产生多米诺的蝴蝶效应。
自圆其说都说不回来。
所以诺兰的《星际穿越》好就好在只是轻轻触碰了过去,点到为止。
但是《前目的地》则是有多大洞挖多大洞,最后自己跳进去侃侃而谈。
总体下来,倒也不赖。
————————————剧透分割线————————————下面我说说自己整理的故事时间线。
看得懂的就不说解释了,解释一下存在疑问和晦涩的点。
总体来说,时间规划局的boss。
想要训练时间穿越特工去解决一些挽救无数人生命的事情。
那么就是在未来时间发生的恐怖事件,派员工回到未来去阻止和杀掉那些还没有做坏事的恐怖分子(这让我想到了《少数派报告》)。
在此期间,男主整容后的john完成过非常多次的解救行动。
但是因为每一次回到过去,这个时空穿梭中,都会让人产生或多或少的思维紊乱或者内分泌失调吧。
而且最重要的是每次回到过去,都会影响到时空的变化,这种变化总的来说是因为有时间机器造成的,也就是罪魁祸首是时间规划局自己。
所以boss一开始就知道,炸弹人是john他自己。
那么为什么boss知道了还要继续隐瞒和继续聘用他呢,因为在这个炸弹人这个事件外,john确实完成了很多很多解救任务,这也叫做所谓的舍小家顾大家吧。
那么boss知道炸弹人是john本身以后,因为boss知道事件已经发生,那么把事件压缩到最小是最好的,那么把事件压缩到最小就是炸弹人死掉,只有死掉,才能闭合一个人轮回的句号,形成一个无限循环的圆。
有人说不知道为什么变性后的他要和“她”见面相识make love。
因为变性后的他见到“她”后确实一见钟情了。
而且他不想失去再次拥有爱的那种感觉,最关键是当时的他应该下定决心打死我也不会离开“她”了!
但是最后他却知道男主john其实也是他自己,种种的好奇和疑问,让他不得不和男主john走。
而且男主john还承诺他说一切都会解决。
那么最后john为何要开枪杀掉未来变成炸弹人的自己?
观点一:那是因为他当时绝壁不想成为坏人,但是最后的自白有透露自己转变想法的动机。
因为他不变成炸弹人,那么就不会有以前的任务,脸就不会烧烂等等,整个影响他生命周期的圆就会打破,这个时候或许时空中的他就不复存在。
而且他自己也想明白让自己变得如此悲惨的命运的就是时间规划局!
时间规划局美名其曰说这是他拯救世界的任务,其实就是改变时空混乱后形成了一个无法修补的漏洞,这个漏洞或许就是john本身。
总而言之。
羊毛出在羊身上。
最后他还是想引出过去的自己试图自己改变一切。。。。。
(因为他不做炸弹人,就不会再有时间规划局的人找他)观点二:在不知不觉中,他在看报纸或者看新闻,看到过去的时间里发生了很多悲剧,他想去阻止,但是阻止中也还是会死伤一些无辜的人,但是却阻止了更大的灾难的发生。
所以慢慢在他眼里,他自己成了救世英雄,但在拯救后的世界他却成了炸弹人。
但是人就会犯错,有时候阻止却酿成了死伤很严重的悲剧,或许这也是他自己也不想看到的事情。
所以最后未来的john变得有点疯疯癫癫了。
给五分,真的不容易,烧脑剧能让我看了58分钟(学校雨夜相遇时)才恍然大悟看穿结尾,实属少数作品。
另外吐槽一下剧透的,简直可恶!
太坏了!
咳,讲一下为什么五分。
首先随着卖特效、卖广告、卖噱头、卖萌、卖肉、卖脸、卖节操的电影越来越多,卖剧情的电影真的是越来越少,好评。
其次,关于“时间”的题材剧本,最最最难的点就是完成闭环。
不管是《超体》还是《木星上行》都提到过“时间”才是最最宝贵的资源。
而时间本来是线性的,是一条射线,有方向,没有点,现在要穿越让它变成一个圆,那关键的地方,就是怎样变成一个圆而没有多出来的线,这个圆又怎样衔接到时间原本的那条射线里去,就是怎样让你不知道有时空穿越的那段时间也能进到闭环里。
这就是近代时空穿越的闭环说。
顺便一说,这部比那两部好看多了。
所谓闭环,也就是自圆其说。
穿得远还好,你学项少龙一穿穿到秦朝去,只要你不是做什么会改写历史书的事,没人追问你影响多少,因为这个圆很大需要衔接的地方不多甚至可以是半圆。
但穿得近就不一样了,难度直线提升,中年的自己影响到年轻的自己,哪怕只是多一份记忆,都解释不清楚了。
电影设定时间机器发明那天为原点,上下五十年,这是很难的设定,因为这个圆很小,自己影响自己的剧情,很难很难完成闭环。
而这部电影剧本精彩就精彩在,不仅成功的完成了闭环,还完成了两个闭环。
不管前面说清楚没说清楚,看懂没看懂,下面应该都能懂。
#剧透开始#第一个闭环的完成点,就在中年的主角将婴儿的自己放回去孤儿院、至此,第一个闭环已经完成。
主角通过两次变脸,现在的自己无法辨识未来的自己,从而未来的自己影响现在的自己而不发觉,不会有解释不清的自己的记忆。
已经是完美。
如果剧情到此,中年的主角退休不再穿越、或者直接自杀,又没有炸弹人的角色,然后故事接着开头,年轻的主角被火烧脸整容之后,当上酒保等待曾经的自己来给自己讲故事,这就完成了一个闭环,这也能完成一部电影。
然而,偏不,既然能前后五十年,往前的说完了,我还要说往后的。
第二个闭环就比较糟糕了,可能编剧也知道说太多,会暴露太多问题,匆匆的让老年的自己说服中年的自己,再匆匆的让中年的自己杀了老年的自己,在最后的两个对话中,双方都是知道对方身份的,这样就坏事了,因为会留下记忆。
所以几分钟的镜头完了,立马结束。
勉强算他还是完成了闭环吧。
总之,第一个闭环完成得很出色,通过变性,变脸,整容,来用不同时段的自己扮演不同时段的角色,发展自己的故事。
这都是很少能做到的。
鼓励鼓励,虽然第二个闭环糟糕,但是就第一个闭环,也值得我给出五分了。
(也是之前太多时间穿越的电影让我失望,难得有一个自圆其说了的。
譬如《环形使者》名字取得我兴趣盎然,内容看得我大失所望。
)最后是驳论,希望多多出这样的电影,在谈时间之前,编剧导演自己把时间捋顺。
而不是最后讲一堆看似高深实则狗屁的理论匆匆收场。
穿越回去完善自己的人生,你会怎么选择?
一位从婴儿阶段就被父母遗弃,等长大一点在孤儿院中又不受周围小伙伴们待见,在其他人的眼中这个女孩是个孤僻的怪人,甚至到了后来连她自己都认为自己是个怪胎,再也不去照镜子,然而就这么一位始终孤独的女孩,她的那颗极度渴望关怀和爱情慰藉的心,在她20岁的时候生命中那个注定的他出现了,很快两人坠入爱河,但他却在将自己的孩子留在她的肚子中后突然神秘消失,在孩子瓜熟蒂落之后,她被告知自己确实是个怪胎,同时具备男女两套生殖器官,而此时女性的一面伴随着孩子的降生,被彻底摘除,今后她将面临逐步向他转变的事实,而自己的亲生女儿又突然被神秘人物抱走,人间蒸发,行尸走肉般的又生活了将近10年来到30岁的他,给自己取了一个“未婚妈妈”的笔名,开始写作,此时在酒吧中结识了神秘的酒保,几番搭讪之下,将自己匪夷所思的人生经历和盘托出之后,酒保将他带到了10年前的她面前,历史在此时封环了。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离奇而精彩的故事,围绕着他或者说她的一生的离奇经历,总结而言就是30岁的他回到10年前将20岁的自己肚子搞大,然后在20岁的自己将自己生下之后,再由40岁的自己婴儿送回自己故事发生的年代1945年,而40岁的自己穷尽一切办法,追逐的“炸弹狂人”,一系列恐怖袭击的真凶其实是50岁的他。
40岁的他一手规划了过往的人生,也造就了今后令世人无限恐惧的恐怖分子。
而这一切看似纷乱,整个就是一出悖论,但仔细琢磨却又觉得符合逻辑的人生故事,归咎其原因,不外乎——时间旅行。
在故事主角神奇人生的背后,时空局特工局代表的时间旅行技术是为一切混乱逻辑的原因,正因为时间旅行的出现,而主角对自己人生的规划则出现了这个眼前匪夷所思的人生故事。
这是男主伊桑•霍克与编导迈克尔•斯派瑞和彼得•斯派瑞继《嗜血破晓》之后的再度合作,也再度奉上一个脑洞大开,异想天开的故事,虽说这次没能颠覆三观,不过也着实到达无比烧脑,令人拍案的地步,在开片时恍然有《环形使者》回到眼前的错觉,看着男主一次次的试图挽救危局,阻止恐怖袭击,又有《源代码》重装上阵的意思,等到发现所有的角色都是自己一个人的时候,《恐怖游轮》的阴霾仿佛又笼罩而来。
在这部改编自著名小品故事《你们这些还魂尸》的影片中,伊桑-霍克这位在长期的独立制片人生涯中,培养出了他更为细腻的表演,在本片中,自开篇那异常逼真、恶心的化妆之后,就开启了一出几乎只有他自己,其实好像也就是他“自己”一个人的独角演出。
看了这出戏哎…………我真的是觉得这些电影人,有些没事找事,明知道那个地方会有爆炸,那就提前报警啊,或者安排个人先去炸一下,让大家疏散一下不就得了。
能回到过去,去把自己给搞了,真的是够了,要是让我回到过去见自己,我只想告诉过去的自己,多买几套房。
真的不知道这片的意义。。。
这是一个Go fuck yourself的故事:自攻自受,自产自销,自斟自酌,自恋自怜,自救自强,自生自养一个人从头搞到尾搞出了个魔比斯环。
“前目的地”纯属望文生义,这就是《宿命论》。
总是比剧情发展快一步预感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让我颇为不爽,导演兄弟还是太不相信观众的脑力了,伏笔太明显解释太清楚大大削弱了烧脑快感。
呃,这个也太无趣了。时空旅行特工,来来去去应付的都是自己。重点是,老了的自己带着年轻时变性后的自己回去跟变性前的自己生了小时候的自己,且不说晕,难道不觉得恶心吗。。。呵呵!
电影对原著的意图算是半蒙半懂。算是在最后找到了文本最重要的组织:还魂尸。整部电影就是一个完整人生的展现,即便时间是错乱的,但是电影时间是一致的,电影从始至终就是在拍这个穿梭者的一生。这是电影要求我们必须接受的逻辑,一旦相信了这个逻辑,观众就成功去除了这个故事的时间穿梭符号,化繁为简成了一个最基本的叙事目标:一个人的一生,我们的注意力永远是跟着一个人的,其他的他都不过是这个人生中特立独行的符号。而电影精巧之处就在于它不断的将目的地前置,让穿梭者去套一个观众已经熟悉的未来。电影所有的力量都来自于契合的一刹那,或许观众并不真的在乎时空穿梭,也不真的在乎对未来的修补,或许观众想要的不过是一个自洽的人生,一个冷酷的回环,或许观众想要的,只是当电影的链索扣死在选择上时,发出的那真实的叹息。
蛇为什么要吃掉自己的尾巴?为了让时间局存在。《前目的地》这个名字不如《宿命论》。
感谢友邻们的推荐!想到环形使者。罗伯特.海因莱恩的短篇棒极了!改编的电影百分百还原,无功无过。最后一定要干掉自己才功德圆满嘛。想到前几天做的梦里,我自己变性回来要娶自己。那时我一直在抗拒,不嫁不嫁,嫁你这个没出息的吃货以后一起喝西北风吗?由此可见,自攻自受的前提条件是自我崇拜。
还行吧。先有🐔吧,然后有🥚。
话说电影上映时,近视眼我曾把名字看成“前日的他”,现在看完电影觉得,这个名字也不算不切题了~太机智了~
觉得不好看~~~有种为了编个故事而硬编个故事的感觉~~~
以后就成为一种类型片了吧,小机灵烧脑爱情科幻鸡汤电影。
“独角戏”,论什么叫真正的黑心企业,就是连人都要培养成永动机永远的为之服务
全篇对话的调调我有点喜欢,而喜欢过去不完美的自己的情感内核也令我有些动容。并不烧脑,概念也蛮老套的,很早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女主那种从小感觉生错了身体、无法融入世界、无法快乐而感觉自己是个awkward & shameful loser的心态,我也感同身受。但我不明白的是,女主从小都自视甚高,看不起别人,没有任何朋友,也毫不愿了解别人,一心就等着somehow被别人选中再开始自己的生活。这样单调而闭锁的人,穿越时空回到过去,好不容易恋爱,爱上的居然还是自己:我都不知道这样固步自封的两个人在一起究竟在聊什么,一起抱怨世界的无趣、互相重复对方的话吗,不会觉得自己很petty很无聊吗?稍微虚心一些欣赏一下别人,少点自我为中心孤芳自赏、多尝试点新鲜事物好吗?感觉电影有种说不出的厌女情绪在里面。
特工为啥要偷走婴儿???为了烧脑而烧脑,有些烧脑电影能做到让你看到最后恍然大悟,惊掉下巴,比如蝴蝶效应,盗梦空间,这部片子完全不是这么回事,看到最后仍一脸懵逼,就算我看完电影又看了好几篇影评,仍然对电影的逻辑和合理性有疑问!
略恶心,面对自己,怎么干得下手?!
从头到尾一个人的故事
补标
一个人的时间旅行,爱自己生自己杀自己,全是他她自己,我去
脑!洞!好!大!看到一半大概猜出了一点但是最后没想到……故事好演员演得也不错,可惜宣发没做到位,不然动静可以很大的。以及影院里大声给女友讲解并剧透的直男癌请去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