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屿上的煎熬
Pacifiction,天堂幻影(台),太平洋危险人物(港),Pacifiction - Tourment sur les îles,Bora Bora,岛屿上的折磨
导演:阿尔伯特·塞拉
主演:伯努瓦·马吉梅尔,帕霍·玛哈戈法努,马克·苏西尼,玛塔赫·帕姆布伦,亚历山大·麦罗,塞尔希·洛佩斯,蒙特塞·特里奥拉,迈克尔·瓦特尔,塞西尔·吉尔伯特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西班牙,德国,葡萄牙语言:法语,英语,波利尼西亚语,葡萄牙语年份:2022
简介:共和国高级专员De Roller在法属波利尼西亚的大溪地岛工作,他是一个举止完美、极有心计的人,能通过官方招待会之类的场合,精准地把握怒气可能随时爆发的当地民众的脉搏。此时,人群中流传着一个谣言:有人曾经看到一座潜水艇幽灵般的身影,这很可能预示着法国即将重启核试验。详细 >
确实是政治表演和人类动物性的群像,但奇技淫巧神神叨叨完全没有作用于内容,没有纵深的东西,只能看出拍完就爽的男凝。影像本身亦不作用于表达,只是一种膨胀的二元堆砌。@北影节
典型的装逼电影,剧情强力催眠,文艺逼必备
在家看塞拉是个错误…根本睡不进去!就算用投影仰视,但是声音感觉混成一饼…声场太单薄催眠的氛围就不到位(即使沙发比影院更好躺),2个半小时很难控制自己不去抓手机😓…而且总感觉拍现代题材还蹭个热点的塞拉差点意思…看进去了甚至会嫌浅白…如果没有最后那段“让荣耀回到法兰西”这么个意思的喊话…收尾最后20分钟是挺致幻的😆
165分钟里的一场在昏睡与惊喜中反复交替的煎熬。所有人都不断地夸赞着影像、结构、反叙事等形式优点,并有默契地强调这般高级形式下依然暗含着政治惊悚类型叙事和政治性主题,可就仅仅是暗示,谁也点不出来。若大段冗余的日常性镜头真能被赋予如此有意义的话,连人眼所记录的绝大部分无趣生活都也将变得崇高。所以现在看电影只要看起来厉害就行,还是你们都掌握这部背后的历史语境可就是不说出来?
我以为受煎熬的是岛屿,没想到受煎熬的是自己
地狱天堂皆在人间,享受和煎熬也在一线之间。一部挑剔观众的电影?至少我没能在这个秀场里找到任何容身之所。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塞拉在细致地控制摄影机和光影,但他所选择的文本又分明是空洞和无聊的,而导演本人的自大很大程度上也投射到了人物身上,他们在这个浮华世界上拖着一副空荡的皮囊。
后殖民纪录片 片长太煎熬
(7.7/10)Pacifiction, Pacific Fiction. 题为fiction,实则与德尼的《Beau Travail》和《白色物质》一样,建立在法国与其前殖民地/海外属地之间关系的现实基础上,进行一种后殖民主义的批判。塞拉对柔光和色彩的运用令大溪地变成了一个异世界,宁静又不真实,隐隐之中令人焦虑不安。《岛屿上的煎熬》首尾呼应,叙事呈闭环而非线性——De Roller不再是一位高级专员,而成为我们观众的代表,活在地缘政治层层谜团的危机感之中。
感觉就是刻意了
#12thBJIFF A- 最后简直是非人类拍出来的。 “政治是一个夜总会”,幽蓝的夜总会,鲜红色的海面。他们看似掌握一切,实际上什么也掌握不了。真正的末日电影,没有任何灾难发生,而人类的价值已经不再。正如男主所说的:他们已经没有了“姿态”,只不过是空洞的幽灵在海水一般的蓝光里漂浮
外国语言确乎是能制造迷惑的,可片中仅有的几句英文对白大有拨云见日之效——旋涡式的螺旋下落。全片以海、空两幕作为转折点,整体速度不断加快:海之前充斥着大篇幅的冗长的对白;海与空之间却只有与当地代表割席和欣赏斗鸡舞两场戏;紧接着的空则只用了一个镜头就让Shannah迅速上位;再往后便瞬息万变。
A porn for intellectuals. The opium for cinephiles.
就为了说一句“政治就像夜总会”而且还真的就用嘴说出来了。
岛屿上煎熬不煎熬我不晓得,对于我才是煎熬。忍了两次,看了一小时结束,题材没兴趣时长快三小时还睡瞌睡。
四星半。海、陆、空,不同视角描摹小岛环境,再由不同角色的立场,刻画小岛面子和里子的兴衰。阿尔伯特·塞拉通过极强的视听调遣能力,并通过伯努瓦·马吉梅尔不动声色的优异表演,全方位呈现了波利尼西亚这片垂垂老矣的自留地。影像上如光谱般的设计,令人印象深刻。
维持体面是最难的,他在崩溃我在睡
后真相时代对于政治黑箱的窥探尝试,想起《零和一》,但本片显然更纯粹和自成一体。观众面对这部电影匮乏和游离的情节信息量,就像片中角色在整个政治漩涡中处在边缘位置而体会到巨量信息不对等所产生的怀疑、焦虑和恐慌。同时影像也是极为迷人和自恰的。棋盘的操纵者举棋不定顺便在手指间翻转玩弄,从远处看起来就像他们一起跌落在幽蓝的深渊里,平等地共舞。
很混沌的观影感受!认真看完等于啥也没看!150分钟感觉过的很快!配乐很催眠。
横向比比还算可以 纵向比远不如Zama
塞拉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