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还有一个译名叫做《不道德的夫妻》,两个片名天差地别,一褒一贬,但是也正好契合了电影的主题一一好人做坏事。
故事讲述了一对勤劳的夫妻,一场大火将他们苦心经营的小饭店烧成灰烬。
只能重头开始的两人,经受不住沉重的生活压力,靠接近一些情感空虚的女人骗得创业资金,成为了诈骗犯。
男主角扮演者阿部隆史,经常出演善良正派的老实人。
他五官端正却又貌不惊人,矮胖身材却又不算丑陋,属于在人群里毫不起眼的那种普通中年大叔,很有亲和力。
正是因为这种看似平凡可靠的气质,使其扮演的男主颇具可信度,让片中一群空虚寂寞的女人纷纷落入了圈套,甚至有些在得知上当后还为他找理由。
女主角由松隆子出演。
她在片中的表现完全颠覆了以往的淑女路线,突破极大。
一开始女主形象非常阳光励志,遇到挫折以后不弃不馁,继续勤奋努力工作。
丈夫日渐沉沦,终日买醉,她仍旧面带微笑给予鼓励支持。
可是,当她发现丈夫与别的女人一夜情后,体内的“小恶魔”终于爆发了,居然唆使自己的丈夫去勾引各种情感空虚的女人,从而骗取钱财。
奇葩的是,这两人并不是简单的骗钱。
每次丈夫都会认真写下欠条,回家后由妻子贴在墙上,两人“真诚地”合掌感谢,许诺以后新饭店赚钱后必当加倍奉还。
然后,妻子继续去寻找下一个目标,丈夫继续进行“勾引”。
这对平凡普通的夫妻,本质上善良勤劳,在残酷的现实生活中,一直坚持着自己的梦想。
但是,梦想不是轻易能实现的。
人一旦发现不劳而获的捷径时,是很难抵御那种诱惑的。
贫贱夫妻百事哀,不是因为日子苦,而是不能给爱人想要的生活,眼睁睁看着她吃苦却无能为力。
日本电影很有意思,在看似变态的表象下埋藏着沉重深刻的内涵,总是有一种在纯真与变态中折返跑的能力。
正当观众为这对夫妻呈现出的迷茫绝望而叹息时,那些被骗的女人们倒是一个个重新开始,从困惑中走出来了。
归根结底,脚踏实地自己走出来的路,走得才坦坦荡荡。
西川美和的片子,个人特色很鲜明,细节拿捏,情节穿线,强烈的人物性格塑造,懦弱的男主,老是把责任和问题推到别人身上,受不了一点委屈。
女主则是为了男主什么都可以做,变成一个欺诈犯都无所谓,他们两个人互相寄生彼此。
从头到尾,这个关系很感人。
其中有一个细节,电视上新闻说一对夫妇把吵闹的孩子给弄死了,男主说,哪有这样的夫妻,都疯了么?
其实这里暗语了他们后面所做的疯狂的行为也是如此不可思议。
而被骗的众女子,代表了社会上一代新的人群,剩女,这些人不缺物质,人际关系,缺少的是可以互相安慰的人,只有稍微对她们好一点点,在他们面前展现感情,就可以捕获她们的心。
我非常喜欢西川美和,她的电影虽然总有节奏上的问题,但总体来说都散发着一种独特的韵味,令人看完茶饭不思。
我第一次连续看完《蛇野莓》和《摇摆》,几个小时不愿开口说话。
看得多了,会觉得她的风格似曾相识,故搜索一番,果然,她曾做过是枝裕和的助理导演。
我说西川美和和是枝裕和风格相似,似乎只是一家之言。
因为日本的“另类”家庭电影,似乎都是这个样子。
今年《小偷家族》摘得金棕榈,我写了不少稿子,面对是枝裕和的影片,总是有很多想说的话,即使语无伦次,但平复了心情,也总能慢慢整理。
不同的是,看完西川美和的作品,却总觉心里空空,似乎有千言万语,却好像无从谈起,张开嘴才发现无话可说。
西川美和镜头的成熟度远超她自己。
看着一帧一帧画面,似乎不可名状,但在无边无际之时又有所克制。
不引导也无刻意安排,自生自灭任其发展,只种因不问果,故事信手拈来。
与其追求巧妙情节,不如还原故事本真(仅类型片内),“看电影是偷窥别人的生活”。
《卖梦的两人》2012年上映,上映的时候不怎么火,以后也不会再火,我也是冲着松隆子(《告白》)才看的这部电影。
故事中有一对开料理店的夫妻,生活平淡幸福,直到一场大火摧毁了一切,十年的苦心经营化为灰烬。
丈夫自甘沉沦,与店里熟客醉里偷欢。
事情败露后,妻子气愤之余得到了启发。
她命令丈夫勾引那些身心寂寞的女人,以结婚为诱饵骗取钱财,目的是重开料理店。
电影海报就是火灾当时。
看了海报,我仿佛醍醐灌顶,感觉这电影的艺术性与结局无关。
无论结局怎样,电影的高潮从夫妻二人做出选择那一刻开始升华。
“卖梦”的意义是“诈骗”,日式家庭电影总绕不开犯罪因素。
我想日本导演如此偏爱这两个元素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它们正代表着两个人性感情的极端:温暖的家和冰冷的恶。
当亲情与爱情遭到考验,人在这种情况下还能维持“人性”吗?
《卖梦的两人》剧情尺度大,镜头尺度也大。
在这样“反人性”、“反伦理”的诈骗下,“罪犯”妻子的目的居然显得十分可笑。
她费尽心机、害人害己,只是为了回到大火之前的生活。
假如没有那场大火,假如他们的生活还和以前一模一样,这样的故事还有可能发生吗?
人究竟是知足的还是不知足的?
人世间最大的谜题,就是人。
人介于天使和魔鬼之间,不是代表着平均的善恶,而是表示,人可以是天使,也可以是魔鬼,善与恶,一念之差。
“卖梦”,到底是贩卖希望、还是以希望赌博?
人是梦的奴隶,而梦让人绝望,绝望之后,人却不迷失,也不敢毁弃。
AS 导演 西川美和主持 王笑楠 翻译 中山大树 余梦娇 谢谢这么多观众来看我的片子。
这是2012年在日本上映的。
后来过了十二年了,我一次都没有看过。
我有点不放心能不能回答你们的问题,所以我带了那个时候的册子。
《卖梦的两人》是先有小说还是先有电影呢~一开始我只是想拍一部关于骗人,两个骗子都故事。
什么类型呢,我想还是关于结婚比较有意思,因为经常听到这样的新闻。
骗婚跟人这样的寂寞的感情有关系。
所以我想拍这样的故事。
我都不知道为什么没有写,我不是所有的电影都有小说版的,《蛇草莓》有没有。
《卖梦的两人》后来我写过短篇,跟这个有关的故事。
这个短篇叫《Midori的春天》,这个女孩子是被男人骗的,电影里没有Midori这个女孩,小说是从Midori好朋友的视角写的。
《卖梦的两人》卖的是什么梦、谁的梦~有两个意思,一个是这对夫妻他们的梦,想开一家很好的店。
另一个意思是被骗的这些女孩子,她们想见到一个很好的男人,这样的梦。
这对夫妻是把他们的理想卖掉吧。
以女性为主要角色,买梦人也好,卖梦人也好,折射出的女性困境有什么共性吗~以前一直拍男主人公的故事,有人问我作为女性导演为什么不拍女性的故事。
但是我想虽然我是女性,但我也可以拍男人的故事,这是比较自由的。
拍了三部以后,我想我也可以拍一部女人的故事吧,我也到了这个时候了。
在日本,很久以前就开始,女孩子也比较自由地选择自己的工作,在社会上也可以有自己的地位,在各种各样的领域上选择自己的人生。
这个电影里面各种各样的女孩,各种各样的故事,她们相信自己选择的人生是非常完美的。
但是一方面,现在还是很多人认为,找到一个男人才能得到幸福的,结婚才是幸福的。
也有很多人问,你什么时候结婚呢,你什么时候得到幸福呢。
所以虽然现在人生上的选择已经是非常多样了,但是一方面还是比较传统的这种概念,结婚啊家庭啊,这样的一个压力是存在的,尤其是过了三十岁以后的女孩子吧,十几年前我拍这个片子的时候是存在的。
这些女孩子的心态是没有信心的,这样的人她们怎样才能做幸福的人生讷,幸福是什么呢,我是通过这样骗婚的故事来讲她们的幸福。
关于像女子举重运动员这些离我们比较远的角色,塑造这些角色的过程中做了哪些准备~我想在这个电影里面出现一个运动员,想想什么样的类型的运动员好的时候,我也查了很多。
我觉得为了她们的练习、锻炼,可能需要很多的肌肉的、或者说是体重的,这样可能比较合适,所以选了她。
而且我也比较喜欢看举重。
那个时候呢,我也去调查,我也见了很多奥运会的举重的运动员,问问她们的话啊,聊聊天啊,我也去了她们训练的地方。
关于举重运动员演员选择的小故事~我选演员的时候找了一些体重超过80公斤的演员。
那个时候我选了她,她是一个剧团的演员,叫江原由夏,她为了演这个角色,跟奥运会的教练练习了三个月。
她是非常有才华的,她可能如果不参加我们这个戏的话可以当日本的代表了。
练习的时候那些教练都觉得非常合适。
听说这个演员在体育比赛种也得过奖~她也参加过比赛,有很好的成绩。
听说导演和松隆子女士都去考了叉车的驾照,这是拍电影必须的吗,必须拿到执照才能去演这样一个段落吗~ 如果拍这个镜头的话会有很多人看嘛,如果他们发到网上的话会有麻烦。
所以我们花了四天的时间去考。
松隆子在日本也是非常顶级的演员,但是没有拍的时候她是不像演员的,所以走在街头没有人发现。
那个四天我们一起在教室里学习,开那个车,没有人发现她是松隆子。
最后我们考上了跟她们说了,他们都很惊讶。
一起学的都是男的,他们是工作需要吧,我们也是学得非常认真。
关于结尾海鸥意向~我已经不太清楚了,但是那两只海鸥是一起飞的,如果一只没有了剩下的一只还是可以继续飞嘛,可能预示了当时的妻子以后,会有这样的隐喻吧。
关于胶片和数字~那个时候数码的技术一直在进步,已经达到了和胶片差不多的水准了。
之前的时候我一直有对胶片的信仰,觉得胶片一直是好的。
但是我们在一个地方试了一下胶片和数码的画质,我们都分不清哪个是胶片哪个是数码拍的。
用数码的好处,一个是我们拍夜戏比较多,胶片需要很多的灯光,数码可以减少很多,整体的成本就下来了。
另外一个是可以调色,影片中有季节变化,绿色树叶子变黄、变红,后期是可以调色的。
关于大银幕和流媒体~真正好看的电影应该用手机也是好看的。
但是可能最大的区别是声音吧。
在家里的音响也是很好的,但是很多电影都考虑声音的效果,左右啊,前后啊,在这样的电影院和用手机看,体验是不一样的,记忆也是不一样的。
观众提问~ 关于女性换卫生巾的画面和自慰的画面~那个镜头表达的是他们夫妻之间没有了性关系。
虽然他们工作也忙,但是也会想要孩子吧。
因为这个男人在外面找很多的女人,也是妻子让他做的。
但是因为这个丈夫一直在外面,他们夫妻间没有性关系,没有孩子,每个月她看到(经血)就会感叹唉,没有孩子,就想表达这样的关系。
关于老鼠是经过训练的吗~那个老鼠也是副导演养的。
这个副导演养了两只老鼠,因为这个老鼠拍完之后也不能放出去,所以他养到死。
这个副导演是单身的,他一直生活,照顾这只老鼠。
拍摄过程中,他们关系已经很好了,老鼠一直在副导演的腿上。
关于夫妻两人的情感,是否有发泄的情感,复仇行为伤害的都是其它女性,应该怎么理解~这个主人公不应该恨其他的女人吧。
虽然这个里子是很强的女人,但是她太依赖自己的丈夫了,把自己的人生都托到丈夫的梦想了。
如果把自己的梦想就是一直寄托给别人、自己的丈夫的话呢,感觉就是自己牺牲了。
如果一起努力的话还可以,但是有矛盾的话这种力量会逆行,我做了这么多为什么还会这样呢,她会开始恨自己的丈夫、恨周围的人。
所以她心理上的黑暗的部分不是因为她丈夫对她的背叛吧,是她自己的心理的问题,她自己的黑暗。
关于家庭这一单位在时代中的变化和在作品中的反映~日本的女性也变了吧。
但是呢,我这次来到北京之后呢,这三天我也听了一些中国人讲的中国的女性比日本的强很多,我也很惊讶。
日本还是比较传统,男人去外面工作,是家庭的顶梁柱,女人在家里做家务、养孩子、照顾老人,一直是这样的价值观的。
虽然后来也慢慢的变化,可能正好我做这部电影的时候是变化的时候吧。
可能这五到十年间是慢慢变了,也开始做家务了,可能以后会像中国男人那样做家务吧。
关于影片丈夫说松隆子也不是什么美女,虽然认同女性让男性卖的设置,觉得阿部先生有点出戏~我也不好告诉阿部先生就是他不帅。
当初我也想如果找一个很帅的男演员演这个角色是比较合适的。
我在这个电影的调查过程当中,我也找了侦探,他也接了很多骗婚的案件的,他也告诉我,很多这种骗婚的男的,就是长得不怎么样。
其实长得很普通的男人呢,可能更好骗女人,因为这个男人长得很帅的话,可能女孩无意识地、潜意识地就是有一种戒备。
所以我想找一个很普通的外表的演员更适合。
但是我也不能说阿部是这样的人,但是我还是找了他。
很多人举手,我也回答不了那么多问题,但是我已经感到很高兴了。
在这个城市暗淡的土地上,许多失去光芒的星星,坠落于此,四散分开。
她们都很寂寞,有着悲伤的回忆。
地位金钱和人际关系,现在拥有的东西,已经不能给自己的人生带来任何改变。
看不到未来,十年后的自己,连想都不愿意想。
为什么呢?
自己的生命就像羽毛一样无足轻重。
温柔的星星们,耀眼的星星们。
为她们那熠熠星光,添上一点缤纷的色彩吧。
只要这么做,大家一定会为了你,闪闪发光。
西川美和的电影在总体上常给人一种莫可名状、甚至是语焉不详的印象。
她影像的成熟度远超其年龄,像一个智慧长者般对世事不加评判,任它生住异灭,聚散悲欢。
大仁不仁,大智若愚,这是我能够想到的形容词。
导演的审美倾向及人生观是如此宽坦、淡泊,她的视角于是便广阔得吓人,此片一开场就撒下一张大网,把业力相同的众生慢慢聚拢到一起。
从这宏观的主题上着眼,这绝不是一部宣讲道德的电影。
两位主人公无疑在做非常不好的事情,但导演通篇没给他们贴上善、恶的标签,故事的进行仿佛混沌初开,清者上升,浊者下降。
正邪易位,只在倏忽之间,又极其自然。
丈夫屡次良心发现,但每次还是卷走了人家的钱,我只能说:这就是业力的不可思议。
有一幕戏,是他们俩看到电视新闻中播报一对夫妻虐待亲子,他们同声说这样的父母该受报应,而完全没想到反观自己的所作所为——无明愚痴的意味很明显了。
西川美和是悲悯的,只是她的悲悯出脱得极为简约,总带着一些冷意。
导演的成熟,还表现在她的克制上,总是能收得住。
她的字典里,你绝对找不到日本导演惯用的“残酷”、“厌世”这一类词汇。
她的克制之道可说是严格的、中庸的:当丈夫当面揭发妻子策划这一切的阴暗心理时,妻子眼看就要发飙(且按一般规律来说,她发飙完全合乎情理),然而,妻子竟硬生生刹住了车,她马上藉着投入生活的常态来掩盖、平息这场风暴。
这实在是一种常人无法理解的人生态度,你或许会说她是一个顾全大局的阴谋家,但我认为不是的。
导演从内心深处对“克制”的认同尽显于此:那是一种本能,是人心和世间界赖以维持平衡的微妙力量。
“克制”不是消极的忍让退缩,而是积极的以退为进。
那么,电影是否有为骗子开脱之嫌呢?
刚开始行骗时,妻子那一大段内心独白确实有点救世主似的冠冕堂皇。
但细想一下,他们之所以会乐此不疲地一直骗下去,乃至想停都停不下来,不得不说,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那种与陌生心灵坦诚相见的、暂时性的释放之感。
只看到眼前的一点闪光,而忽略未来的无边黑暗——受骗的如是,行骗的亦如是。
面对命运这道似乎无解的谜题,立场永远比策略来得重要。
影片中一个个可怜的失败者,都无非是被层出不穷的策略迷花了眼,而无暇静下心来思考一下自己的立场。
一味地向前,等于是一味地逃避问题之根本。
失败是一件好事,尤其是彻底的失败——罪人要不是进了监狱,也发现不了飞鸟的自由。
这是一个本来可以坚韧的女性,却不得不把梦想托付在老公身上,而生发出各种压抑和扭曲的故事。
女人追求着男人的梦,男人看似是下棋人却也是棋子,女人亦是,电影里几个比较重要的人物是她们棋局的对手,是让男女主动摇的节点。
一个备战奥运选手,是她们被真的梦想所撼动的时候。
男主被感染,女主感受到了男主的感染,在真正通过努力追逐梦想的人面前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和卑劣,所以女主第一次提议收手。
第二个遇到那个妓女时,是男主的觉得感同身受的时候,觉得自己也是在做一样工作的人。
而女主看到老鼠在阴暗处的汲汲营营,在公公面前忍不住的委屈哭泣。
第三个是几口之家,有小孩和老人,是男女主本该追求的家庭生活的样子,男主把自己从火场带的刀拿到那个家里用,其实是用了真心的,而女主受不了的是男人带着这把刀在别的人家里。
对于真正的梦想,对于卖身的屈辱,对于家庭和小孩的憧憬而不得,是真正打败他们的力量。
最后棋局被破,一别两宽,没了需要卖而做的梦,也就都踏实了。
本想看完以后好好的睡个觉,发现这实在太难。
这是一部关于梦想陨落的故事。
一开始市泽从火场里救出那把刀开始,到刀在另一个女人的家里做菜,而不是在饭馆的时候,梦想就这样一点一点的失落,火焰一点一点的熄灭。
于是,在举重运动员放弃梦想的时候,市泽的心被揪动了,那曾经的梦想,也随着眼泪流了下来。
这究竟是谁欺骗了谁?
里子的崩溃与重生里面,怀着的是市泽的梦想,却到最后一起陨落。
当两人都看着海鸥,一个在外面,一个在里面,那两双平静的眼睛,似乎在缅怀着曾经的梦想。
视角仅仅跟着他们的生活而走,不作任何的评论。
开幕而来的每个人的生活,到影片结束以后每个人生活的回归,生活依旧继续,诉说着梦想陨落是一件多么卑微的事情。
若眼睛不再拥有渴望,便与这世界的宁静融合在一起了。
若是说影片诉说的拖沓,这大可不必,生活本该如此,时间就是这样一分一秒的过的,正如陨落的梦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仍然是这样一个问题:男主代表着一种普遍的特性,女主代表着抽离着的反思的我们,难以决断。
好像这里不是要探讨诈骗,这位导的“欺骗”总是建立在对方愿意或者同意之上的,好像每次借钱都是签借条的。
男主想开大店,他认为这是女人的渴望。
与举重运动员餐厅的那场戏和末尾小孩捅人,都能看出男主是善良的,这两个地方都有提醒到我。
所以男人和那些女人相处的过程中,目的是钱但过程的温柔不仅仅是扮演能做到的,也就是说男主温柔的这个特性是自带的,而他好像没有温柔的对待女人,而女人可能最想要的也是他的温柔。
意思是:男主开大店是误以为这是女主的渴望,但女主之所以和男主在一起不是为了这个,女主看到如此执着的男主(开大店)于是用自己的聪明帮助他走向目标,但男主的这个目标好像不是他自己的渴望。
结婚女是不想结婚的,她最后的结局是没在和父母住一起,但她认为自己是个不能结婚的女人,而这是周围话语强加给她的目标;举重女是不想继续追逐奥运的,她最后的结局是当教练;还债女并不要从别人身上得到幸福,她觉得能自己一个人活下去就是可以的。
这仍然是围绕着男主在拍的一部电影,片中的每个女人都为了男主在付出,男主鼓励着每一个女人坚持自己的梦想并努力成全她们的梦想,但这是强加的。
片中的女人好像都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唯独男主一个人自己的梦想是误认,也就是说被困在其中的、勉强的其实是不自知的男主。
而在亲爱的医生那里,医生是自知被勉强的。
男主直到末尾也不说是孩子捅伤了人,他仍然在坚持着一个善良温柔的形象。
到这里,善良温柔是不是男主自带或者扮演已经不重要,而是在于这个坚持是不是值得的?
善良温柔如何形成,有没有被迫塑造的缘故,好像很难分清楚。
而在于行动者是否要强行坚持这个特性呢?
女主拿刀想结束男主的一意孤行,但因小孩手的“关心”又停止了终止行动,这就像是“温柔的效果好,但温柔本身不成立”这样一个不知如何选择的困境。
女主结尾像是看到了什么,迟疑了很久,但转头干别的去了。
那段奔跑就是放弃这种坚持吧?
但这好像是做不到的。
待重看
2019.8.7午后,看了西川美和的第四部自编自导的长片,《卖梦的两人》(日文译名:夢売るふたり)。
西川美和执导下的东京镜头充满着冷色调,少有的暖色调也是引起灾难开始的火团,广角镜头、移动轨道的连贯镜头下都布满了冷酷寂寞的气息,引人寒碜。
关于导演西川美和(1974-)(にしかわみわ),广岛出身,日本导演、小说家和编剧。
曾经师从是枝裕和,以工作人员身份参与《下一站,天国》(ワンダフルライフ)、《距离》(ディスタンス)等电影的拍摄,02年首次自编自导的第一部黑色幽默长片《蛇草莓》(蛇イチゴ)在日本国内赢得了不少奖项,并开启了自己的导演生涯。
巧的是,是枝和西川不仅是电影行业上的师徒关系,也是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的前后辈关系,现在两位还设立了以他们为中心的制作集团“分福”。
正因为这种种层层叠叠的关系,我关注起西川美和来了。
关于电影正如作品名所示,电影是关于“卖”梦的夫妻二人的故事(阿部隆和松隆子饰演)。
而这个“卖”,就是涉及金钱交易商品交换中买卖的“卖”,只是这次虽有金钱交易,而商品却不是肉眼所看到的一种“特殊买卖”,也不是双方都对交易知情的一场“诈骗买卖”。
在电影开始大概四十分钟,这种梦的交易开始完全浮于水面,电影前面交代的那场贯也出轨的情节大概是这场看似有意思的剧情展开的导火索。
也是这时感觉电影渐入佳境。
要定义这些个买卖的定义,日本的“牛郎俱乐部”概念比较贴近。
阿部隆饰演的市泽贯也是牛郎,松隆子饰演的里子则是妈妈桑,而都市中爱情失意的女人都能是顾客。
同为女人的里子负责观察锁定“猎物”,丈夫的贯也则负责卖梦,无论是精神还是肉体。
天衣无缝的合作让他们从第一家高级居酒屋里捕猎的女人中如鱼得水,耍得她们已经无法摆脱这场梦带给她们的美好幻想。
在第一次卖梦的成功诱引下,他们迅速开始了第二次卖梦的生意。
生活始终不是如此多娇。
第二次工作的居酒屋做的是市井人家的生意,光临的也多数是老头儿,他们的牛郎交易没有一帆顺利。
这似乎也暗示了这场卖梦后来渐走下坡路的遭遇。
他们开始外扩,里子盯紧相亲聚会,在那里她注意到了举重现役女运动员。
这个角色特别,她与之前同是情场失意的上流女人不同,她操着职业需求的身型和体重,面临着比赛随时失败带来的不安定和模糊的前途,还有被不把她当女性看待的男性的不经意间的讽刺笑话,这是一类边缘群体的代表。
短促的一次肉体卖梦镜头后,贯也则偶遇做交际的乡村来的太田纪代,年庚三十,有个让她背负巨额贷款的老公,这又是一类边缘群体。
但这些女性却有着长期的底层生活孕育出来的刚毅独立的特质。
因火灾而失去自营的居酒屋的贯也,与这些同是底层的人士不经意间产生了情感上的相通,同时也被她们的特质而吸引,对于卖梦交易的动摇已经在心里埋下了一粒种子,也不由得思索他与妻子之间的情愫还剩下几分(有多处性爱镜头唯独没有夫妻间的性爱场面,妻子对性的渴望也是自慰解决的)。
于是在第二篇章的第三次邂逅中,他选择了那位单身母亲并离开了他们筑造的梦。
关于感想两段式的对比结构,剧情分配比例我觉得自然流畅。
但接近结尾那场灰色地带的诈骗交易在小孩误伤下迎来了了断,在雨的血泊中走向悲剧。
这道划破成人肉身的刀痕唤醒的刺人的痛,是谁的痛,是贯也的痛?
是小咲?
是每个关联的人都能共鸣的痛?
但鲁莽闯入的孩子不懂,他哭了。
这过错导演似乎有意让贯也背负,让他完成自我救赎的命运。
而这很残忍,相比成人间圆滑的犯罪,小孩的无知伤人更让我唏嘘,这引出的又一个社会沉思,在这里戛然而止,一切当没事发生,显得未免过于无情。
关于这场美其名曰为梦的交易,我问自己,这是公平的买卖吗?
情感能参与金钱交易吗?
最后贯也被判服役,里子在渔场打工。
前面我把他们这种行为比作牛郎俱乐部的交易,其实不太准确,因为喻体是建立在你情我愿的前提上,而本体则是欺诈性质的交易。
作品的取名,夫妻二人的主线,都在告诉我他们是梦的卖主。
但是到底梦是谁卖给谁?
就算是梦的卖主他们也有梦,开一家自己的居酒屋,而丈夫又是妻子的梦,他们的梦建立在梦的利用和输出,利用对了,输出的梦的使命达到了,他们离梦才近了一步,这是互相利用的恶性循环,悲剧的开始,悲剧的结束,只有等到这个链破碎了,他们唯有被解放,梦的真正开始。
结尾的那场抬头望向蓝空颇有此番意味。
原来以为是轻松治愈剧,结果是今年目前为止看得最悲苦的一部电影。。。尼玛导致我心情非常沉重晚上觉都睡不着!
太冗长 虽然日本电影的这种调调很独特
总觉得这个故事不成立
我在梦想高速路上下错了岔口,突如其来的现实让人避让不及。所有的气力只为逃避这一场拉扯,本来要去的目的在纠缠中堂皇地像个借口。
女神你现在是有多撒比西啊……已经喜欢上了用拍烂片来获得快感了么,还旬报十佳我擦,求央视打假啊,八点四十三分发。
所有的原始积累都是不要脸的。欺骗感情还不用成本,可一切算尽还需要那么一点运。
这么看,我也可以“色”诱了🐙
松隆子腹黑抖S崩坏的气场全开,真棒...阿部演成这样也是一种能力啊。然后好想吐槽说:自X完后竟然不洗手!而且用过的纸巾用来擦鼻涕,也太重口味了吧QAQ和桐岛相比可以说是完全是相反的题材呢,虽然黑色也很好,但人总是向着有光的地方前进的。
我就是喜歡阿部隆史的顏
满满的负能量
松隆子也老了
这样的男人也能卖这么大价钱,日本女该是有多饥渴…多有钱?!!!PS节奏还敢再慢点么?
一旦依赖别人一次,体会到了松一口气,就会很难回去了;无法贩卖的梦想,无法重来的生活,无法拼凑的破碎的分裂的自己,他们都是赌了一口气和自己、和生活在较劲在拼命。
大叔还是有点实力啊,谁都能搞定。
这部电影的剧情其实挺奇怪的,女主角的固执,负气,男主角的懦弱,平凡,但老婆唆使老公出轨,从而骗取资金这件事怎么都让人无法理解,导演是位女性,于是电影语言方面做得可谓细腻,很多地方的感情也依靠演员表情动作来完成,这些很厉害。其实每个女性身上的故事都很真实又辛酸,就是主线有点怪。
野心好大主题好沉重。男主长得不帅去欺诈,松たか子怎么默默在背后做军师不出马,不合颜的逻辑不合颜的逻辑...
故事聚焦于夫妻之间,荒诞感做出来了;后期想要描摹众生百态,节奏感一泻千里。
【夢想】,到底是幸福還是絕望...。懷抱著那個夢想、就充滿了向它奔去的信念。即使這是一條一去無返的不歸路。
開場之初已經註定影片壓抑的調調,所謂販賣給別人夢想,到頭來只是遺失自己的夢想,去高潮化的結尾尚待回味。影片幾乎是松隆子的獨角戲,演技狂飆,堅強、樂觀、隱忍、壓抑、痛苦、無助,所有的情緒都令人折服,從《四月物語》的青澀稚嫩走到如今的演技女皇,真是讓人想不愛她都難!
这要在中国就又是一部传播不良思想的电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