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的时候,总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原来是真实事件改编的,想起曾经看过的《韩国雨衣杀手:全面追缉柳永哲》。
韩国雨衣杀手:全面追缉柳永哲 (2021)6.62021 / 韩国 / 纪录片 / John Choi 罗布·西克史密斯不论是电影还是纪录片,其实都讽刺了在通讯网络不发达的年代,警察的无能、制度的腐败顽固,反映普通人在这种境遇下的悲惨命运。
真的受不了某些SB了,不认真看电影就算了还一直乱叫。
警察无能难道不是社会共识?
说的好像你在天朝丢了手机丢了钱警察能帮你找回来一样,天朝的那么多案子没破怎么不说,是不想说吗,是他妈根本不让说不让拍。
这个是连环杀手,一直有SB说什么这也抓不住,看监控不就知道了,那你以为天朝怎么那么多悬案没破呢?
拜托凶手杀人是2003到04年,那时候监控也没那么普遍好吧,我们国家监控变多也是08之后的事吧(多亏了某位专权人士)。
还有的傻逼说什么就在车旁边第一栋怎么找不到,真的无语,凶手和美珍下车之后是走过路的,所以才锁定方圆500米的范围,那么多栋房子12小时内还不能弄错方向,找到也很勉强了,电影不认真看还一直狗叫。
还有骂老板娘的,我真的笑死,看自己那瘪三样,遇到杀人犯还指不定怎么怂呢?
还有胆子说别人。
刚开始,主人公也觉得杀人犯就是一个变态根本不敢也不会杀人,直到后面看到墙上的画看到便利店的惨案才知道凶手真的杀了人(这期间一直觉得姑娘们被卖了而不是被杀了),其次凶手住在富人区平时开豪车进进出出,听凶手和老板娘的谈话就知道是旧相识了,所以老板娘根本对凶手没有戒备,认为他是一个值得相信的人,后面的悲剧也不是她能想象的。
其他更SB的问题简直都不想说了,都以为自己是大神,压根不知道导演想讽刺的是啥。
女人大白天浑身是血,从凶手家里跑出来,偏偏到处没有人;走到一家小卖部打电话报警,偏偏警察叔叔在休息;凶手回家路上偏偏手里的烟刚好就抽完啦;去买烟就偏偏走到女人报警的那个小卖部啦;到了小卖部,偏偏那个女老板就把这件事告诉他了;女老板不打电话给自己的亲人,不给自己的朋友们,偏偏就相信眼前这个陌生人;……我好汗啊,本来蛮好的一部片子,在受害者最终无法逃离厄运的这段情节处理上,实在是好TM牵强啊。
真是“导演要我死,我不得不死”啊!
1.请别拿观众当白痴。
情节过于做作了,为了推进故事的发展,故意设计各种“巧合”,举几个例子。
a.那对老夫妇上门拜访杀手,杀手把他们杀了,失踪了多久了,没人报案?
b.最后的镜头大家都有印象,主角想杀了凶手,这时候警察来了,那请问为啥这个房子之前永远找不到,一到这个时候警察立刻到场?
c.女主的头,最后被放在水箱里,光天化日下,杀人分尸还能运回家?
我记得有个跟踪杀手的女警察吧?
她哪里去了?
d.最后男主角如何发现凶手地址的?
居然是偶然一撇?
我的天,前面找了多久,找不到,现在剧情需要了,随便一撇,就看到了。
e.小卖店老板娘这个事情,更是太明显了,首先,必须凶手释放的时间刚刚好,其次,必须是同一个小卖店,再次,必须有一个事b的老板娘,还有必须警察在偷懒睡觉。
跟踪的女警察必须变成盲人。
太假了。
2.正所谓“无巧不成书”为了故事的推进,各种编造的巧合都东编西凑出来。
没有一个合理的剧情,只能给个低分了。
3.别拿血腥,暴力当噱头。
血腥暴力确实会刺激人的神经,但是故事才是关键。
我不是为什么人正名而写这些,只是要说明一个道理。
虽然我的一个朋友一再坚持,世界上有绝对的坏人,也有绝对的好人,但我告诉她,没有,任何人都有善恶两面,无论你接不接受这个事实。
不用我浪费口舌,现实告诉你。
代表正义的警察、检察官总不能是坏的吧?
当12名被害人接连惨死,他们在干嘛?
一次又一次的因为证据不足,释放杀人恶魔。
他们对待生命的麻木不仁,漠不关心,有时杀了他们比杀了凶手还大快人心。
和蔼可亲的杂货店大妈总不会害人吧?
一个愚蠢至极的女人,把生命的安全教给了最不该教给的人,幼稚的相信那个拿着榔头的人能为她撑起保护伞。
这样一个被人卖了还帮着数钞票的女人,就是她,把拼尽全命逃脱魔掌的美珍,拱手交给了杀人恶魔,两个女人最终血溅四壁。
还有为人民服务的政客,他是什么,简直就是个笑话。
一边是连环杀人案未破,一边又是政客被粪便袭击,多么可笑。
但更加可笑的是影片最后,政客恐惧皮条客甩他粪便而猖狂逃窜,那时的皮条客被政客衬托得无比光辉。
这个时候,社会的现实让你捶胸顿足的痛恨。
无奈。
皮条客,在这里是一个尊称,他叫忠浩,曾经的警察。
他为了找出真相,可以和警队争执、摩擦,甚至动手;他为了按摩院一个个失踪姑娘的生命,可以没日没夜的追寻;他为了将那个因为阳痿而残害无数少女的凶手绳之以法,可以不要命的与凶手搏斗。
这个时候,忠浩一个人的光芒试图拼尽全力照亮社会每一个角落,还有美珍留下的孩子那孤苦无助的心灵。
这一切,善与恶,竟在不言中。
最后,让我们记住这句古话:“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
第一次评论,几年来陆陆续续看了几百部电影,第一次有了写点东西的欲望,现在凌晨快三点了,这破电影让我在工作日的凌晨硬是打开手机骂娘。。
1主角最早发现了这个手机号码的凶手不对劲,然后打电话给手下的小妹让她不要找机会逃跑而是先进贼窝然后发短信告诉他。。
2当车祸后被带到局子里以后,在确认这个就是导致他两个手下小妹先后被消失的人时,男主从来就没有一句好话试图跟警察说清楚,反而是不断骂警察和挣扎动手来激化矛盾,生怕别人搞清楚到底怎么回事3在面对一个脸上衣服上都是血,被人指控和女性失踪有关,开着来路不明车辆并且车主根本就已经失踪了,还在警局里把自己所有作案细节除了地址都说清楚以后,警察直接决定12小时内查不出来就立马放人(韩国警察破案都这么极限吗)况且杀了十多个人的变态你们也敢放?
不怕再出事?
4男主在寻找被关小妹的过程也非常迷幻,先去拜访凶手的亲戚,再去找其他几家按摩店了解情况,得出结论,这个人确实有问题。。
你两个小妹两辆车先后停在一个地方,凶手也就在这个地方和你撞车,你难道就不会觉得凶手可能就住在这个地方?
再说你叫小弟挨家挨户捅钥匙结果捅错方向(凶手在富人区小弟去了贫民区),自己去调查些有的没的,对剧情一点都没有起作用,最后还是靠着小妹自救跳窗逃出来的。。
5男主全片就在发飙追人打人骂人和狂奔上面,好像这个角色就不会说话和思考,快到最后突然智商上线指着地图说可能他住在离车5里附近的地方。。
我就???
6警察就纯粹是离谱,凶手说的全都信,自己没有一点调查,办案方向全靠想当然和狂揍,凶手不说就上山挖,说了就去工地挖,嘴上说着做伪证也要先抓了,然后转身干脆放人好像凶手上面有领导罩着一样,你这还没找到证据电视机那个嫌疑人就已经找到了?
放完人盯梢的女警还不如不安排,看着人进了商店,又过了会贼头贼脑关了门,然后等啊等,最后进去收尸还在那掩面痛哭。。
可真有你的7最后就更是莫名其妙,先不说为什么警察在车上睡觉居民报警都没能醒,小妹经历了这种事还要给自己老板留言辞职,街上总是一个人没有(明明这里住户很多,前面也有过大堵车镜头),小卖部老板娘在里面有一个明显濒死状态的姑娘时还能正常做生意,柜台里面还正好有一把凶手的趁手兵器,两个女人都没有发出尖叫。。
换一个正常人肯定得至少得多叫个救护车吧。。
或者在街上大声叫个救命都比死等警察来的靠谱。。
8主角最后到底是怎么确认凶手家的也没交代,只见他犹豫半天,捅了一下就开了,要是你前面有这直觉电影早就结束了。。
然后打了半天警察来了就更玄学了,他们又是怎么冒出来的。。
凶手又是怎么用榔头分尸,撬开铁栏杆钻那么小窗户带着人头从还是没有一个人的大街上回去的。。
小女孩到后面直接在医院躺到最后,你以为前面铺垫是伏笔,其实是巨坑。。
电影不是一定要较真,但是每个地方都用无限巧合来凑,每次一切镜头就只有果没有因,里面的角色行为和思维极其荒诞,肯定就是有问题。
当把所有巧合凑在一起然后告诉你,事情就是这么发生了,你说巧不巧?
我觉得这还挺侮辱人的。。
全片给我感觉就是又拖又烂还蠢,看了一众韩国高分片,这部是最差的,主要是巨大的逻辑硬伤太过侮辱智商。。
这是一部一黑到底的电影,我得承认。
但是不得不说作为一个俗人,我不希望在最后美珍已经脱离危险的情况下再次被杀。
虐的一比。
可以说这是导演的风格,我们只能表达个人喜好,但是无法定夺对错。
总之看完不是很舒服。
但这并不是本片得到我差评的原因。
我最受不了的就是男主角的人物设定,个人感觉男主就是个神经病。
为什么就不能好好的说话和办事呢,每次男主一张口我就感觉好像他打了鸡血,而且动不动就抄家伙,我觉得即使是混黑道他也显得那么的没品,逼格low可以,很让人讨厌。
给我的感觉男主就是个傻X,那种让人看了很生气很生气的傻X。
不太明白为什么会拿奖,这个人物有什么可表现的么?
再有就是情节的极度不合理,具体体现在对政府跟警察的夸张的刻画。
我不知道这位韩国导演跟政府有什么仇什么怨,但是这么玩我感觉是有点过分的,起码给人的感觉不是很公正跟客观。
这种手法让我想起了中国的一部电影《举起手来》。
导演想表达对日本侵略者的刻骨仇恨,这一点问题没有,但是不能通过把鬼子都刻画成傻X来实现吧?
把自己的敌人刻画的什么都不是,那咱们的胜利到底该如何定位?
本片也是一样的道理,我不相信现实当中韩国的政府会这样的无能与低效。
过分的夸张让人感觉很不严肃。
同样是骂政府,韩国电影《辩护人》让人感觉相当的能接受。
这种题材想拍的经典不是太容易,但是想拍的很烂也不是很容易。
我感觉导演做到了。
最后要说的,是本片的仅有的让人看了有所触动的地方就是韩国的创作自由。
首先我觉得这部片子中的经常确实尴尬。
但是我很喜欢他的那种犯罪片的快节奏。
不得不说最近几年韩国电影发展确实很快。
他们比较喜欢改编真实事件。
追击者的这一部我觉得他的一些拍摄技巧还是不错的,包括一些蒙太奇的运用以及主观镜头的运用。
他的一些枪战爆破也做的不错。
剧情上也比较血腥。
女主角也是顽强,后面居然逃了出来,不过可惜的是最后还是被杀掉了。
总得来说这部电影我还是挺喜欢的。
犯罪悬疑片可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我能说这是部垃圾片么?
我能说我被豆瓣的评分骗了么?
片里的警察是傻逼,原因不用解释,写脸上了,片里的罪犯是傻逼,叫鸡杀人都不换电话号码,作案手段毫不掩饰的低级,片里的被害人也算是傻逼,不知道往人多的地方去啊,呆大街上都比小卖部安全,看出天朝人多的好处了……片里那个老板娘最傻逼,人家问你要锤子你就给,问你要砍刀你给不给?
死了活该。
白瞎我看到这么晚……想模仿杀人回忆却弄了个四不像。
导演跟拍黄海的是一个人,怪不得打斗都是duangduangduang的一个风格……渣片还有就是豆瓣的APP也特么也是醉了,不能写长评么?
手机版网页做的还这么渣,客户端功能还不完善……
我觉得无论导演想表达什么目的已经达到,但最后让孩子的母亲被杀,只能说明电影里仅存的爱也流逝了,如果电影只能让人觉得可惜,那么我明确得和导演说,光是现实中的感受已足够
看完了,写了个短评,看到下面的评价中居然那么多把这电影和杀人回忆相比?
这些人真的是把这电影当综艺节目看了是吧?
警察无能愚蠢弱智腐败是国外很多电影都会用到的元素,但是把这一元素当成主旋律的话,甚至当成唯一元素,简直就是垃圾片中的垃圾片。
许久不上豆瓣,豆瓣的档次变次了哈。
这部烂片在开始时,男主和杀人犯撞车以后打通了杀人犯的电话就可以结束了,后面的几十分钟完全靠弱智的警方支撑起来了。
小卖部的老板娘居然会留杀手保护?
打完报警电话,警察居然在车上睡觉,不出警?
女警跟踪到小卖部,下一个镜头是小卖部里死了两个人,凶手从女警眼皮底下跑了?
还把受害者的头带回家扔鱼缸里?
警察找杀人犯的住处和埋尸处,连监控都不会用?
杀人犯都招供了,检察官居然有权力一句话放走?
那小女孩去追那白衣服女人然后昏倒在街头,这种没头没尾的烂大街剧情哪儿学来的?
对电影完全没有推动作用。
这部电影,完全不是杀人犯把警察耍得团团转,而是警察把自己耍得团团转。
通篇杀人犯只制造的一个悬念,就是不说自己的地址,其他全招了。
剩下的100分钟全是靠警察的愚蠢堆出来的。
说这电影好,好在哪儿?
这种烂片居然能得到8.3分的高分,真是不可思议。
正邪两方斗智斗勇才算是犯罪片惊悚片,在我的印象里,影片刚开始或是开始不久就把反派抓起来的有《一级恐惧》《汉尼拔》《致命ID》。。。
无一不是反派虽然被抓了但是依然对剧情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反观这部烂片,反派被关进监狱以后很快就招供了,唯一不招供的只是地点,就靠这个居然演了两个小时还差点儿翻盘?
导演你听说过监控吗?
开始时撞的车是谁的查不出来?
烂片,烂得史无前例,烂得登峰造极。
搞笑的是,居然得了8.3分。
呵呵。
让人痛心疾首、悲伤欲绝的影片。影片让我双手紧握,心跳加速。痛恨整个司法机构和行政机关的无能与腐朽。一个被人们鄙视的“皮条客”却是一个最卖命、最有感情的人。在追击者与犯罪者之间的多次交手之间,警察一次次的误事。本来以为追击者会救了美珍,可是,迟了一步,然而这才更现实,让人更心痛。
MMD,竟然是真人真事,骇人听闻啊。对警察的黑色幽默
导演的意图太过明显,把调动观众情绪放在首任,这正是我不喜欢的地方。
不想再看任何韩国电影,真的。
淩厲無比但卻差強人意。結尾昰最大的敗筆. 故事發展到美珍逃生 就像一顆被膨脹到承受極限的氣球 那之後就開始洩氣了. 到了最後就隻剩下一副泄完氣的無精打采模樣。故事結構上儘管黑色到底但還昰欠充實 沒有《老男孩》的那種痛快. 整部電影就看見金允石沒完沒了的跑來跑去 打來打去。
韩国人越来越厉害了…但们中国什么时候才能开放啊…
看的我气死啊啊啊啊啊啊我特么也想给小卖部大妈捅两刀!!!
我完全理解导演拍摄本片的初衷,但是未免也太刻意和做作了点,韩国警方办案能力再差,偌大个连环杀人案连个专案组都没有?然后就那几个人在那吊儿郎当的调查,这符合事实和常理吗?反观昨天观看的《孩子们》,五个小孩失踪,警方也知道立即调度30万军人去搜查。
超级意难平,警察是沙币,他们的存在是为了帮助变态杀人吗?
看完。。我被导演耍了
十三条人命,比不上市长脸上一泡屎
韩国每一部犯罪电影都要把自己的司法机关黑个遍真的太不利于社会和谐了,这部暴力血腥过剩简直可比重口味,看完长时间胸闷脑痛,还是比较喜欢杀人回忆那种注重推理的类型
好多不靠谱却激情无比的硬伤
罗宏镇首部剧情长片,整片节奏紧凑,剧情逼人,女受害者的命悬一线,时刻为其担心。韩国犯罪片一向出佳作,本片同样不可错过,在描述追凶的同事,也把韩国社会和警察的无能狠狠的讽刺了一把,上周看过最精彩的电影,推荐观看。
看完後雲裡霧裡的沒啥感覺啊 主要是漏洞太多了 為反而反
乍看像對《殺人回憶》的回應(除了收尾外,幾乎在說即使是在當代,也抓到犯人見證確鑿,依然無法繩之以法),布局卻像《駭人怪物》(批判僵化體制)——尤其是結尾,主角都收了別人家的孩子,《追擊者》在醫院望著窗外迷離的夜色,《駭人怪物》則是主角住在漢江畔守護,兩者都帶有破碎後重整,即便見識了這世界讓人失望的一面,仍得努力活下去的意涵。二刷:低智商辦案抓不到中智商罪犯(奔跑會滑倒說話會溜嘴)。美珍的死是巧合,卻是前面諸多該避開卻未避開下的必然。男主角變化的曲線上,有點太依賴美珍女兒的移情。雜貨店大媽是豬隊友。被「變態」殺人犯耽誤的石雕藝術家,宗教元素的引入(卻沒講透)。
谁会喜欢智障们的故事,无脑的暴力,愚蠢的警察,屁大点地方,总共没几间房子,硬是找不到,别说市长被泼粪,这帮人都该喝粪。这还8.4 刷这个分数花了不少钱吧。或者是那些这辈子都吃不上细粮的棒子粉太多。
情节当中漏洞太多,但在逼仄环境中的拍摄引人入胜,河正宇的转型表演让人惊讶,光看见他就让人不寒而栗。
太过浮夸,太多巧合,这样的电影怎么能和杀人回忆相提并论。
对许多套路都厌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