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父母

Mom and Dad,爸妈也疯狂(台),爸爸妈妈

主演:尼古拉斯·凯奇,塞尔玛·布莱尔,安妮·文特斯,兰斯·亨利克森,约瑟夫·D·雷特曼,瑞秋·梅尔文,安吉·威尔莫特,奥利维亚·克劳希奇娅,洛雷娜·迪亚兹,扎克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7

《疯狂父母》剧照

疯狂父母 剧照 NO.1疯狂父母 剧照 NO.2疯狂父母 剧照 NO.3疯狂父母 剧照 NO.4疯狂父母 剧照 NO.5疯狂父母 剧照 NO.6疯狂父母 剧照 NO.13疯狂父母 剧照 NO.14疯狂父母 剧照 NO.15疯狂父母 剧照 NO.16疯狂父母 剧照 NO.17疯狂父母 剧照 NO.18疯狂父母 剧照 NO.19疯狂父母 剧照 NO.20

《疯狂父母》长篇影评

 1 ) 神经毒素使人类丧失天性

属于科幻、恐怖类型,一下剧透: 一天,卡莉与同班同学莱丽发现校园疯狂了,家长拼命要越过围栏找自己的孩子,校警拼命阻止。

但这还不是最疯狂的,更疯狂的是,家长一旦接近自己的孩子,立即丧失人性、将自己的孩子杀死……一时间,校园大乱…… 卡莉随莱丽在动乱中回到她家,在电视的新闻报道中,卡莉了解到人类似乎感染上一种神经毒素,使人类丧失了保护自己孩子的天性……糟糕的是,莱丽被丧失天性的母亲杀死…… 卡莉逃出莱丽家,碰到男友达蒙,而达蒙也不幸运,其为了逃避父亲的谋杀而失手杀死了父亲……卡莉极其担心自己的弟弟乔什被父母杀害,需要回家保护弟弟,而达蒙愿意帮忙…… 卡莉的母亲肯德尔到医院看望即将分娩的妹妹珍妮,但珍妮一产下女婴,立即疯狂要掐死婴儿。

惊恐的肯德尔艰难保住了婴儿的性命…… 肯德尔清楚当前一切灾难情况后,极其担心子女的安全。

在得知自己丈夫尚未回家时,肯德尔松了口气,急忙赶回家保护子女…… 另一边,卡莉带着达蒙回到家,发现家政保姆孙姨杀了自己的女儿丽莎,鲜血一地;但幸好乔什安然无恙……然而,卡莉的父亲布伦特·瑞恩意外提前回家了,其一见到卡莉、乔什,立即凶相毕露、疯狂捕杀姐弟俩……达蒙试图阻止布伦特,但被布伦特一个铁砂掌给拍昏死过去…… 原本回家保护子女的肯德尔,一回到家就情不自禁地失去自我控制力,跟随丈夫布伦特一起追杀子女…… 然而,令布伦特、肯德尔意想不到的是,他俩在追杀自己的子女时,他们的父母也在追杀他俩个……一家三代人展开浴血搏杀……

 2 ) 少壮不努力,父母开煤气

即使在本就小众的邪典电影导演里,布莱恩·泰勒也算的上是另类。

他既没有昆汀的作者意识和超强的剧作能力,也不能像伊莱·罗斯和罗德里格兹一样在类型片和B级片里穿梭自如,他作品中充斥着逻辑混乱、剪辑怪异、人物单薄等普通观众对于B级片的刻板印象。

但他总能依靠天马行空的怪点子和B级审美的恶趣味获得一批死忠影迷的拥趸,尼古拉斯·凯奇恐怕就是其中一位。

两人曾经合作过《恶灵骑士2:复仇时刻》,片中无厘头式的动作设计和鬼畜般的剪辑吓坏了不少观众,但也奉献了“火尿”这一足以载入邪典电影历史的名场面。

《疯狂父母》是二人暌违多年后的再次合作,在多伦多电影节午夜单元放映后收获不少好评,在烂番茄评分网上好评率一度高达74%,算是为“烂片之王”凯奇打了一次小小的翻身仗。

当然如果抱着凯奇彻底翻身的想法观看本片恐怕还是会失望。

导演并不打算拍一部合家欢的类型爽片,反而试图挑战观众的底线。

要知道在好莱坞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就是电影里尽量避免呈现儿童的死亡,本片反其道而行之把父母虐杀儿童当做全片的高概念。

开场不久影片就呈现了一场校园版的僵尸世界大战,等待孩子放学的家长们突然暴走,冲破保安和老师的层层阻拦去猎杀自己的孩子,在这里泰勒的恶趣味得到集中释放:原本体态臃肿的父母为了杀死自己的孩子突然变成运动健将,翻墙长跑皆不在话下,武器更是随地取材,钢笔、钥匙、塑料袋都成了杀人利器。

在开场的校园屠杀过后,电影话锋一转变成小鬼当家式的室内逃生片,只不过这回“小鬼头”躲避的不是盗贼而是自己的父母。

凯奇和塞尔玛·布莱尔饰演的父母为了杀死两个孩子使出浑身解数,从尖刀立棍、到手枪电锯,后面更是不惜点燃煤气掀翻整个房屋,着实要将“疯狂”进行到底……与泰勒之前几部作品相似,《疯狂父母》属于典型的脑洞电影,除了丧尸化父母这一高概念外,结尾三代同堂的追杀更是把导演的恶趣味展现的淋漓尽致。

不过与前作不同的是,在玩闹之余泰勒也试图将对中年危机的思考融入电影。

许多观众认为结尾戛然而止太过突兀,但也可以认为整个父母暴走危机只是主角夫妇一次颅内狂想,片中凯奇有一段高强度的台词输出,声泪俱下的控诉养育孩子付出的辛劳与牺牲,并情绪失控地打翻台球桌,而结尾正是台球滚回凯奇脚边,或许中间发生的一切都是想象,这也应和了本片多次用闪回段落表现父母心理活动的剪辑手法。

电影还试图把孩子成长过程不同阶段对父母的盘剥具象化。

在孩子刚出生时牺牲更大的无疑是母亲,这里的牺牲是怀胎十月忍受剧痛的身体摧残,因此同样是被丧尸化,母亲不顾一切也要掐死婴儿,而父亲只是冷漠的旁观者。

随着孩子长大,父母都被卷入养育孩子的痛苦之中,凯奇对应的是小儿子,表现了对于懵懂时期孩子淘气、不守规矩的厌恶;塞尔玛对应的是大女儿,表现的是对叛逆期孩子撒谎、行为失德的沮丧。

当然导演没有一味指责熊孩子,结尾三代同堂追杀除了黑色幽默外也是对为人父母的观众一次将心比心的暗示,毕竟谁都是从熊孩子时候过来的。

最后提一下凯奇的表演。

虽然一直有一种认为凯奇只有烂片,没有烂表演的论断,坦白讲在大多数凯奇的烂片中,他的表演水准也只是相对于影片极低的质量衬托出来的。

在《疯狂父母》中,凯奇似乎真的有所开窍,他演的暴走老爹似乎与他之前的暴躁角色别无二致,但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这回凯奇演出了不同情绪的暴躁状态,从砸碎台球桌那段独白就可体会一二,从愤怒、到无奈、到脆弱再到绝望……或许这与凯奇的亲身经历有关,熟悉凯奇的观众应该知道,凯奇的父子关系比较紧张,曾经有过他的孩子因打人被判管教的新闻,可以说凯奇为了孩子操碎了心,或许正是凯奇将自己养育孩子的苦闷与疑惑投射到表演中,才使得这个绝望的父亲如此鲜活。

在《疯狂父母》之后,凯奇似乎找到了表演的窍门,开始源源不断地从自己的真实生活中寻求表演灵感,并走上通过解构自己来表演的道路:《猪》解构的是自己作为过气动作明星的身份;《丧书天才》解构了自己烂片之王的称号;《梦想情景》解构的是自己的表情包爆红现象。

这些作品都收获了不俗口碑,而这一切的起点正是这部《疯狂父母》。

仅凭这点,《疯狂父母》称得上是所有对凯奇感兴趣的观众不可忽略的必看作品。

 3 ) 欢迎加入“孩子皆祸害”小组

本应是一部立意新颖的cult片,地下室的中年危机堪称灵魂拷问,三代同堂追杀也很精彩。

无奈被不时穿插的回忆片段打乱了节奏,用温情音乐反衬肃杀情景这一手法,滥用过头便显得不太高明。

儿子毫不犹豫扣动扳机细思极恐,丈夫对祖父母的反杀也是不遗余力,可见若非病毒信号干扰了父母思维,孩子伤害父母总是心安理得的;导演在片头着力体现白人社会对黑人的歧视,仿佛心中有大爱,殊不知小强男友惊人生命力的设定也恰巧透露出导演对黑人体格无声的偏见呢。

结局令人出离了愤怒,武力加智谋的夫妻组居然干不过三个孩子?

电影大段铺垫展现在熊孩子支配下的中年生活令人绝望消沉,引得大批父母观众心有戚戚焉,最后居然转折成为熊孩子获胜,抽抽嗒嗒地高唱和平?

做作的半开放式结局如同麻子露脸半张,已经被倒了胃口,再犹抱琵琶也不会让人有观望的遐想。

导演大概想讨好所有的观影群体,结果落了个四不像。

 4 ) 油腻中年男女的乏味人生

去年十月份,著名男作家冯唐在微博上发表《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的中年猥琐男》一文,引发热议,随即更有女性作家写了多篇《如何避免成为一名油腻的中年女人》与之呼应,并逐步带起对“油腻”空前关注与探讨,而该词也日渐成为中年男女的非典型性表述,以至2017年12月20日教育部网站公布的2017年十大网络用语中,"油腻"一词赫然在列。

所谓“油腻”,不止于身材的走样、打扮的随意、语言的粗俗,其实质在某种程度上更体现了中年男女生活的艰辛、不易与焦躁。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在这个上有老,下有小,背负着“房奴、车奴、孩奴、卡奴、养老奴”等各种称谓,肩负着各种期望与希冀的阶段,10年前风靡大江南北的经典写实电视剧《蜗居》里海清说过的一段话对这种困境的描述不可谓不贴切:“..........每天晚上,我坐在窗前,看着窗外的灯光,我就会在想这城市多奇妙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种生活,别人的生活我不知道,而我呢?每天一睁开眼,就有一串数字蹦出脑海,房贷六千,吃穿用度两千五,冉冉上幼儿园一千五,人情往来六百,交通费五百八,物业管理三四百,手机电话费两百五,还有煤气水电费两百,也就是说,从我苏醒的第一个呼吸起,我每天要至少进账四百”。

这些可以精确到个位数字的城市生活成本让人不敢松懈,自然无法去思考更久远的未来。

在面临着这诸多的经济义务、生活压力和心理负累的情况下,很多男人和女人都没有心思,没有条件,没有毅力,专注的去营造自己的外在形象。

尤其是我们所处在这么一个高速运转,你随时都可能被甩下车的年代,在这个年代,不管你在哪个行业,靠着工作实现财务自由都很难,但是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又助推着个体物质欲望的不断膨胀,逼着它不停的去追寻那些或许本就不属于自己的理想。

在丰满的理想与残酷的现实频繁产生激烈碰撞之时,意志薄弱者很容易走向绝路。

去年12月10日上午,被诸多金融类公众号频频转载的中兴跳楼事件是一个典型案例,程序员欧某新从中兴通讯的大楼顶上一跃而下,他42岁的美好生命戛然而止,但留下的是一个残破的家庭,四位孤苦的老人和一对年幼待育的儿女。

与软弱者无法释怀既定人生轨迹改变有所不同是的,勇者则是更愿意将一切苦痛与压力扛在自己肩上,敢于平静去面对自己并不精彩的乏味人生。

前段时间知乎上有个“为什么有些人开车到家后会独自坐在车中发呆?

”的帖子有超过200万的浏览量,其中一个男士的回答获得一万多条的点赞:“很多时候我也不想下车,因为那是一个分界点。

推开车门你就是柴米油盐、是父亲、是儿子、是老公,唯独不是你自己;在车上,一个人在车上想静静,抽颗烟,这个躯体属于自己。

”这种回答与半个世纪前张爱玲在《半生缘》中“中年以后的男人,时常会觉得孤独,因为他一睁开眼睛,周围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却没有他可以依靠的人”的看法又极一致。

虽然张爱玲恋爱经历和人生阅历并说不上非常丰富,但其人性和男人及女人的心理的极了解却让人不得不佩服她的细腻观察力和感悟力。

本剧中真实的演绎出此种情境,尼古拉斯凯奇在妻子质疑其在地下室建了一个男人窝的时候,愤怒的说:“因为我一周六天都忙的要死,为了房子付钱,就像该死的障碍课程,想冲出前门,我想说,总有一天,我会被绊倒,因为乔治的玩具,被摔个狗啃屎,被送到急诊室,我是说我们也许需要有界限,我是说也许我们有必要,有成人区和该死的儿童区,你认为我想建该死的家庭房吗,你说得对,亲爱的,我讨厌台球,也不是机器零件销售的狂热粉,试图完成销售配额,做个大男人,完全不是我年轻时的梦想,光明的未来,世界上的一切都期待着,我的意思是,我要抓住世界的蛋蛋,用力挤,我这个疲惫的混蛋,屁股下垂,肥胖,秃头,奶酪一样的屁股,游泳圈肚腩,耳朵里长毛,鼻子里也长毛,我的薪水从14.5万美元变成4.5万美元”。

这正是一个中年男人对操蛋生活的无力控诉,随着年龄增长身材臃肿形象改变,可以看到的希望无多,压力巨大而无处舒缓,成日内心惶惶却又不得不装扮的从容不迫。

对孩子将家里搞得乱七八糟无比愤怒,为保持慈父形象却不得不在抓狂不已闪现杀气的瞬间让怒火烟消云散,因为他知道,虽然有时候孩子的确让人恼火的想掐死他们,但依旧是在自己在世界上所最珍爱的人。

人到中年,无论男人还是女人,似乎都并不容易,尤其是现在的女人,既挣钱养家,也带仔育娃。

很多时候,为着孩子的茁壮成长却逐渐的放弃自己年轻时候的梦想。

正如塞尔玛·布莱尔在剧中所说,“并非作为一个女人,你就没有梦想,职业梦想,关系梦想,我拥有一切,但还有更重要的事情,你一辈子都在静静等它到来,这种焦虑,这种秘密的兴奋,恐怖,因为你知道有一天,不可避免,你会创造这样的生活,它庞大,它重要,一切都在那一刻建立起来,然后成真了,不管你曾经怎么愿望,都不是现在这样,无论怎样,它就是他,无论你以前是谁,我们现在只是妈妈和爸爸”。

所谓的岁月静好仅仅是有钱有闲中产阶级以上家庭的惯常,普通出身的中年男女在日常生活中早已没有容易二字,自然也很难脱得了油腻。

对于大多数中产及以下阶层来言,所能做的也许只能是继续因着这种种责任、担当和义务,为着赡养老人和养育子女而奋力拼搏,力求让下一代早日过上摆脱油腻称谓的丰富精致人生。

PS:适合孩子已读小学以上的家长观看

 5 ) 丧尸父母杀小孩!老爸老妈真的爱你们,但有时候真想你们消失

中国人民的好朋友凯奇终于出了一部像样的片子,创意满分,执行还算流畅,用来杀杀时间还是不错的。

虎毒不食子,孩子是夫妻生命的延续,也是人类繁衍不断的保障。

但个人主义思潮的高涨,各种社会现实问题的侵扰,让孩子成为了父母在物质或者精神上的拖累。

每一个家庭都有暗流涌动的时刻,父母还孩子天生就有内在的冲突,外在的压力不过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已。

最近,凯奇大叔出演了一部颇为有创意的新片,讲述父母中了未知的“病毒”,开始残杀自己的小孩!

《疯狂父母》( Mom and Dad)低调的出了高清熟肉。

整个故事离经叛道,在毫无预料的情况下,原本正常的父母开始疯狂残害自己的孩子。

正片只有80多分钟的《疯狂父母》把这个故事讲得简单粗暴。

冲突的双方无疑是孩子和父母。

第一幕建立冲突关系,为后面的内心纠葛埋下行为动机。

凯奇饰演的父亲表面看上去和蔼和亲,和儿子逗趣打闹,但不时流露出的诡异眼神又让人不寒而栗,不知道是真的愤怒还是在开玩笑。

女儿呢,青春期反叛,投拿母亲的钱,希望有自己的私人生活,甚至性生活。

这在父母看来是极为难以接受的。

父母对孩子总是矛盾的,一方面希望孩子快点长大,可以从照顾孩子们家务中脱离;可每一位父母又矛盾的希望孩子永远不要长大,可以一直听从他们的安排行事儿,作听父母话的“乖孩子”。

内在冲突,隐蔽的矛盾建立好后,外部压力自然开始划开故事鸿沟。

莫名的病毒,或者信号开始干扰父母们的脑电波,让他们变成狂躁的“丧尸”。

这群失去理智,并且不会流泪愧疚的父母开始在学校大规模杀戮自己的孩子。

父母对于孩子的怒火,那种压抑依旧的情感在《疯狂父母》上得到了极端暴力的呈现。

塑料口袋套头;酒瓶捅杀;棒杀;灌酒......当大范围的杀戮开始后,影片迅速缩小了空间,企图提升紧张感。

在医院里,新生儿的母亲甚至想干掉自己才出生的婴儿宝宝。

而在婴儿房外的父亲们各个面若魔鬼,眼露凶光,如野兽看见猎物一般虎视眈眈的注视着保温箱里的新生孩子们。

凯奇夫妻同样受到了莫名病毒的侵袭,相继回家,准备对自己的儿女执行杀戮计划。

电锯,榔头变成了凶器,一场困兽斗在原本温馨的家中轮番血腥上演。

两夫妻甚至在等待孩子被煤气憋死的过程中,流露出毫无遮掩的快感。

从第二幕中段开始,影片就在家中发生,从外面的世界到家中,似乎没有一个地方是安全的。

孩子们为了自保在家中与父母展开了殊死搏斗。

《疯狂父母》大胆的主题是为了表露什么呢?

仅仅是一个噱头吗?

当然不是。

《疯狂父母》的主题其实还是成长的困境,在需要改变自我认同的人生轨迹点上,从孩子到青年,再到父母,这种身份转换可能会引发人们在生活上和精神上的不适。

就像片尾,夫妻两说出的那句台词一样:我们是爱你们超过世间的一切,但有时候,我们只想.....爱是必然的,遗传学和生理学上,让父母天性有着保护后代的使命感和责任心,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欲望的扩张,有时候孩子的出生意味着父母需要放弃很多过往的美好生活,甚至人生理想。

影片有两段非常有意思的闪回叙事,父亲在杀戮儿子的过程中,一个闪回,画面温情,父亲谈起自己儿时和自己父亲的冲突过往,嬉笑打闹间,也原谅了儿子的过错。

场景尾声,父亲调侃,如果再犯错,会干掉儿子。

一个转场,失控的父亲正在拿着铁锹准备杀掉早已吓得魂不附体的儿子。

另一个闪回和母亲有关,女儿偷了母亲的口红对着窗子开始学大人化妆,母亲发现后,没有责骂,反而帮助女儿装扮起来,认为她永远都会是母亲的天使。

一个转场,母亲拿着菜刀追逐女儿到了门外,准备做个了断。

这种反差,一方面制造了戏剧性落差,一方面也给影片蒙上了一层黑色幽默式的笑料。

其实,前一个场景是真实的,指涉现实的,大部分父母都有的真实经历,后一个场景往往是现实的夸大,只会出现在面对熊孩子恼羞成怒后的头脑中,一个现象,一般不会转化为现实。

又爱又恨的这种矛盾感来自父母内心的被剥夺感。

片中,凯奇奉献了一出好戏,那场夫妻间的争吵其实就抖落了影片的主题和冲突的根源。

凯奇饰演的丈夫偷偷在地下室搭建了一个台球桌,妻子质问用了多少钱,认为他根本就不爱台球运动,是浪费。

丈夫发飙,砸烂了台球桌。

同时抱怨,自己的生活被家庭拖累,在养家糊口的生活压力下,他放弃了梦想,走样了身材,只是希望在家里有个自己的独立空间。

以前我们各自是自己,可以做自己。

而现在,他们只是一对,“父母”。

丈夫每天上班前,坐在自己的经济型日本轿车上就开始进入了分裂,他回忆起年少时驾驶着大排量汽车和妹子在车上纵情狂欢,而现在,他必须日复一日的压抑自己的天性,开车去工作。

所以他开始逃避自己的妻子,孩子,他希望能够争分夺秒的让自己中家庭的重担中逃离片刻。

不光表达了父亲的男性焦虑,《疯狂父母》同样也表现了女性在家庭中的各种不安。

片中,有的母亲甚至会嫉妒自己青春期身材火爆的女儿,骂她bxxxx......看着自己下垂的身体,干燥的皮肤,家庭妇女的牢笼,丈夫因为自己年老朱黄开始和外面17岁的少女勾搭。

再看看自己青春无敌的女儿,相比所有母亲都会在某一个片刻流露出一种嫉妒和不平衡。

因为,好像是儿女们夺走了他们的青春,让他们陷入了中年危机,特别是在儿女进入青春叛逆期时,这种被剥夺感更加高涨。

《疯狂父母》中,那个造成父母们发狂的未知原因,其实并不重要,因为它暗藏在每一位现实父母们的心中,影片只是极端化的对其进行了表征。

《疯狂父母》在影片类型元素上进行了融合,让人有一种丧尸片的感觉,失控的父母仿佛被感染的丧尸,加上凶残的行为让影片有着浓浓的B级片观感。

复古电子音乐的加入,加上片头刻意怀旧的视觉元素,让《疯狂父母》有着惊悚和血腥的混合类型效果。

片尾,凯奇一家甚至来了一场老中青三代相互厮杀的搞笑场景,那种黑色幽默猛得袭来,一下子点燃了观众的情绪。

部分血腥场面的克制让《疯狂父母》似乎玩儿的不够嗨,而且有些政治不正确的人物剧情设计也令影迷吐槽不断。

80分钟的影片长度没有扩张剧情的深度,仅仅停留在隔靴搔痒的程度,提出问题,表现问题,至于如何解决问题,反而变得不那么重要。

所以片尾使用了留白处理,戛然而止的故事都让观众觉得意犹未尽,使观众进入了影片隐含的负空间,让电影在荧幕之外得到了延续 ,引发着关于影片的新的讨论。

用如此极端的方式表现中年危机,父母和孩子的冲突,的确脑洞奇特,加上凯奇大叔的另类表演,看一看还是值得的。

 6 ) 当我们疯狂怒父母的时候

我们的父母抛弃了应有的青春,应有的洒脱。

和相爱之人长相厮守有了爱情的结晶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婚姻等于被束缚,抛弃了自己喜欢的 自己想要的。

对于已到结婚年龄的我,想想也很头疼,也害怕,害怕失去自由,害怕被束缚。

有了孩子,那么一切都为了孩子,我们都年轻过,也经历过叛逆期,那时候疯狂的怒父母,和老爹对怒,一个月不说一句话行徒陌生人一般。

就像电影里妈妈说的:“我的世界只有你们”言下之意“你们是我的全部,我抛弃了我的所有,我的生活,全心为你们,你们竟然怒我?

不理我?

不和我说话?

太让人寒心了!

”回想一下,当我们平时怒父母的时候,父母并没有对我们大骂,能忍则忍,能笑则笑。

就像凯奇本来想锤死他儿子,但是换颜一笑。

过去了...当父母有一天对孩子真心开怒的时候。。。

孩子只有逃跑,惊叫。

就像主题曲唱的一样,我们也曾经年轻过,也傲慢过,也思考过生命的意义也有年轻时快乐的回忆,但是他们为我们抛弃了全部。

但是他们为我们抛弃了全部其实,没有我们,他们或许能活的更好,但是这条悲剧的路,很抱歉 在座各位谁都会经历。

趁着还对爱情婚姻有向往的同志,奉劝你们马上结婚吧

 7 ) 欢迎加入“孩子皆祸害”小组

本应是一部立意新颖的cult片,地下室的中年危机堪称灵魂拷问,三代同堂追杀也很精彩。

无奈被不时穿插的回忆片段打乱了节奏,用温情音乐反衬肃杀情景这一手法,滥用过头便显得不太高明。

儿子毫不犹豫扣动扳机细思极恐,丈夫对祖父母的反杀也是不遗余力,可见若非病毒信号干扰了父母思维,孩子伤害父母总是心安理得的;导演在片头着力体现白人社会对黑人的歧视,仿佛心中有大爱,殊不知小强男友惊人生命力的设定也恰巧透露出导演对黑人体格无声的偏见呢。

结局令人出离了愤怒,武力加智谋的夫妻组居然干不过三个孩子?

电影大段铺垫展现在熊孩子支配下的中年生活令人绝望消沉,引得大批父母观众心有戚戚焉,最后居然转折成为熊孩子获胜,抽抽嗒嗒地高唱和平?

做作的半开放式结局如同麻子露脸半张,已经被倒了胃口,再犹抱琵琶也不会让人有观望的遐想。

导演大概想讨好所有的观影群体,结果落了个四不像。

 8 ) 设定有趣

凯奇叔终于演了一部还算有趣的电影啊。

其实我觉得这部并非恐怖片,像是中年危机探讨片。

剧里对于父母为什么会突然追杀起自己亲骨肉的原因,并未做过多的描述,而是集中处理在了父母和孩子的对抗中。

不得不说,一群父母虎视眈眈的看着尚在襁褓中的婴儿那一幕还是让人毛毛的。

但是片里最主要的那组家庭的设定却很一般,在我看来,可以做的更好的,比如之前的亲情矛盾在这个设定下的反差,而不是像影片中只关注了逃命的部分,可能毕竟是恐怖片的原因吧。

最后的结局算是亮点吧,果然每个孩子都是逃不过,倒是让我想起中国的一句老话:养儿一百岁,担忧九十九,果然任何时候都还是父母眼里的孩子啊。

 9 ) 《爸媽也瘋狂》 事業家庭雙輸的中年危機

  《爸媽也瘋狂》看似是一部B級片,賣弄暴力、血腥為賣點,然而較之其他同類型的虐殺電影,例如:《恐怖旅社》系列、《人皮客棧》系列,本片多了一點深度,暴力、血腥像是披在身上的外衣,用來攫取觀眾的目光,其內在核心則是講述雙親的「中年危機」。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總之日期不重要,重要的是某種未知的神秘因素,導致所有父母親們集體陷入歇斯底里的瘋狂狀態,開始殺害自己的親生子女,這就是《爸媽也瘋狂》的劇情梗概。

父母違反人倫天性,殘殺子女,這概念頗為新奇,不過在表現手法方面,似乎是借鏡《活屍三部曲 The Signal 》這部片,在發狂前都是受到神祕的訊號聲音干擾,而這訊號從哪來,導演沒交代,其實也不必追根究柢,又不是大陸央視的《走近科學》,無須耗費時間探討這個現象,像是喬治羅密歐的《活死人之夜》也沒揭示活屍怎麼出現,重點是人類面對活屍時的外在反應與內在心態,本片亦是如此,殘虐戲碼只是刺激感官,製造娛樂效果,重點是父母因為子女而犧牲事業,卻在家庭中得不到認同,一股怨氣無處發洩。

(子女是父母甜蜜的負荷)  從《爸媽也瘋狂》一些回憶片段當中,可以推敲出男主角布倫特(尼可拉斯凱吉 飾)和女主角坎達兒(莎瑪布萊兒 飾),年輕時在玩樂或工作方面,皆有意氣風發的一面,奈何結婚生子後,人生開始走下坡,花了大把時間照顧子女,犧牲自己的事業發展,然而子女卻因叛逆期不知感恩,導致事業家庭雙輸,陷入「中年危機」的窘境,換言之,子女成了衝刺事業的羈絆,也是精神上的負擔,在物質跟心理上對父母親都造成極大的壓力,所以本片將此概念拓展,遂有父母殘殺子女的想法。

(尼可拉斯凱吉很適合演出中年危機的角色)  《爸媽也瘋狂》雖然有中心思想,較之其他虐殺的B 級片更有深度,在幽默笑點的部分,也能交出合格的成績單,而且找尼可拉斯凱吉來演,更有加分效果,因為近年他接演的電影,多半被人詬病,可以說是碰上了中年危機,此情此景,猶如錢小豪演《殭屍》,可謂是自身寫照;但本片在技術層面,有些無法忽略的缺點,在血腥程度方面,並無亮眼表現,剪接方面也有點跳TONE,銜接有點亂,最令觀眾傻眼的,或許是本片嘎然而止的結局,正如明代王紱的〈為夏叔度寫葡萄於雪洲之上因賦敘彆〉詩:「坐間觀者皆驚訝!

」最後用一首十四行詩來點評:早年意氣風發的奧斯卡影帝,後來隨意挑劇本不愛惜羽翼,曾幾何時默默拍了不少爛戲,就是本片男一尼可拉斯凱吉,某一天詭異訊息在耳邊響起,世上所有的父母親瞬間爆氣,抄傢伙對親生子女進行追擊,非得拚個你死我活才能休息,最後落幕太過突然飄渺無跡,想必全場的觀眾都非常訝異,然後血腥暴力部分差強人意,不過笑點頗多風格還算滑稽,整體來說評分不想給得太低,藉由 B級片來寄寓中年危機!

【同場加映】《以你的名字呼喚我》影評《縮小人生》影評九品中正制度評分:五品,中中之作。

(一品最高,九品最低)

 10 ) 非凡的创意点

父母想杀子女,这个点非常棒!

一边是中年危机,一边是年少叛逆,双方必有一战。

创意点相当好,但落实为作品却还欠精彩。

前半段的铺陈显得拖沓,后半段的大战全都安排在室内,可玩的场景和桥段受到局限。

爷爷奶奶的出场,是意外惊喜。

最终结局不错,没有一黑到底,也没有happy ending,而是戛然而止——父母与子女永远爱着对方,但也永远会有想宰掉对方的时刻。

《疯狂父母》短评

评分低的都是没小孩的吧还是你们完全看不懂这片?看不懂就去理解凯叔的最后一句台词吧

10分钟前
  • 阿伟(击毁目标
  • 推荐

有毒父母

15分钟前
  • 恋丶你灬
  • 较差

做父母也不容易,熊孩子都是被惯出来的,越是文明国家,不能打不能骂,早晚被逼疯。称得上一部合家欢电影,父母看了轻松,还可以借此提醒孩子。

16分钟前
  • 错儿笑一
  • 较差

创意很赞,但逻辑坍塌。布莱恩泰勒的天分难以驾驭本片的野心,实属可惜。但本片绝对是5-6分这个分数区间里,最能看得下去的一部。

20分钟前
  • 丑橘
  • 还行

具体讲什么忘了 早几年前看过的

23分钟前
  • 尖椒你好帅
  • 还行

为了凯奇而看,有点失望,里面的小孩真的挺烦人的。最后结局是什么意思?就这样没了?

25分钟前
  • 萧紫欣
  • 推荐

一部没有什么存在必要的电影,但是得承认,布莱恩泰勒已经可以说是形成自己独树一帜的导演风格了,癫狂暴力脑洞大开。可是就连三池崇史这样的都能火,为什么布莱恩泰勒不行。

26分钟前
  • 铅纸鹤
  • 还行

当父母太惨了

27分钟前
  • 外出偷狗
  • 还行

凯奇近年最佳(虽然并不能说明太多事情),用丧尸概念影射当代父母子女隔阂、父母压力山大,子女毫不领情,导致关系紧张……最后三世同堂简直年度爆笑时刻

32分钟前
  • Indecent time
  • 还行

与《悲剧女孩》一样用一种夸张过火的方式展现某个年龄段人群的心理状态,且本片相比之下走得更远更偏。疯狂是父母对叛逆期青少年的无法沟通、对熊孩子的不满、对工作生活压力这些中年危机的集中爆发,片中老师在课上提出的“除旧迎新”论点可能暗示了父母疯狂背后的思维。剪辑和配乐处于高度亢奋的状态,仿佛片中对孩子虎视眈眈的家长,其他救场都缺乏铺垫比较突兀,唯有老人救场是神来之笔。凯奇的演技依然优秀,但是由于爸爸的角色基本只有癫狂状态,不足以展现多面演技

37分钟前
  • xrlong
  • 推荐

凯奇的片最大的特点就是剧情逻辑从开场一泻千里到结束,这部片唯一的进步就是泻的时间缩短了,仅此而已。

38分钟前
  • 剑雄
  • 较差

设定挺棒的哈哈,不算太烂,凯奇加油啊

41分钟前
  • 木可流芳
  • 还行

啥破玩意

44分钟前
  • 九段
  • 较差

最后三代同堂大乱杀简直了 不过这个设定的意味有点不明

48分钟前
  • k**
  • 还行

我怎么觉得是喜剧片?

52分钟前
  • 奶来了
  • 推荐

没那么烂,题材有意思,就是看的太不够过瘾了,国外的青少年真的这么Bch嘛,坏习惯一大堆,怪不得惹父母“生气”

57分钟前
  • ELGNEP
  • 推荐

分不该这么低啊,如果作为cult片七分的水平,音乐满分,想起有次朋友在餐厅看到疑似尼古拉斯凯奇,也许看到的是没化妆的曼森?

59分钟前
  • vidania
  • 推荐

好题材,被拍烂

1小时前
  • CHloeee
  • 还行

垃圾片

1小时前
  • xiangkaiad
  • 较差

评分过低!

1小时前
  • 螺旋风琴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