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艾玛罗伯茨看的,同时又觉得这个对于人生迷惘的类型可能会喜欢吧。
看完了之后,自己内心的迷惘并没有因此而减轻。
对这部电影的第一感觉就是深度有点不够,男主心中的冲突太浅了,仅仅是没有得到有好感的女生的垂青加上面对学业和当一名好学生的压力时的不知所措。
中间目睹大个子与家人的冲突,也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解决,大个子对克雷格的影响仅限于指导了他怎么泡妹子(而且就用那一招真的泡上了)。
结尾5天即将过去,与心理医生的谈话的时候,说服心理医生的理由是,他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一个小小兴趣,绘画,并且愿意将它坚持下去,寻找生活的意义。
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人生还有很多美好的人和事,父母、朋友,没说的还有在这里找到的女朋友。
弹幕里的人评论也是很有趣的,结尾大家纷纷表示,我也想去精神病院了。
(或许也能泡到一个如Emma Robert一般出众的妹子)。
现实啊,在生活中,学校里都没找到的人,怎么会在精神病院那种地方遇到呢。
中国的精神病院,绝对应该是个比较恐怖的地方,因为进去的人,绝对是已经严重到了极点,而且家里也没有愿意全心爱他照顾他的人。
Craig更像是一个开了小差的高中生,因此收获了家人的关心、基友们的体谅以及可爱妹子的垂青,同时也收获了一帮心中有郁结但是内心其实都纯善的人的某种共鸣。
对这个结局,我当然是嫉妒的,life is hard, I believe!
抛开剧情不看,影片也传达出了美帝人民的无忧生活方式,公共资源的充裕,对人的人性关怀,人们可以更加遵从自己的内心和兴趣,似乎都在被呵护中生活。
或者说,那样才更接近马克思所描述的共产主义社会吧,当物质生活充裕到一定程度,大部分人都从生活的焦虑中脱离出来,追求自己的幸福和人生的时候,这个社会才会变得美好。
但是,影片中的人,是否是经过艺术美化后的美帝人民呢,不得而知。
以我的阅历还没法看到那些,希望以后能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吧,毕竟天朝产出的艺术作品中,很多也体现出了人民充裕的物质生活,但是事实上并非如此。
已经忘记了出于什么需要才看了这样一部电影,但是,严肃地回顾下,还是有一点点收获的,至少,泡妹子的技巧,似乎有那么一点点道理呀,一定要真诚,一定要考虑到妹子的需求,不然,妹子干嘛要你这个人呢。。
哈哈,这是题外话。
总的来说原声里01Major Label Debut (Fast) - Broken Social Scene试听歌词下载收藏铃声02Habina - Rachid Taha试听歌词下载收藏铃声03Check Me Out - Little Denise试听歌词下载收藏铃声04Blood - The Middle East试听歌词下载收藏铃声05Where Is My Mind - Maxence Cyrin试听歌词下载收藏铃声06Tourist In Your Town - The Pink Mountaintops试听歌词下载收藏铃声07Da Rockwilder - Method Man & Redman试听歌词下载收藏铃声08The Ills - Mayer Hawthorne试听歌词下载收藏铃声09Where You Go - Elden Calder试听歌词下载收藏铃声10Icarus - White Hinterland试听歌词下载收藏铃声11Happy Today - The Wowz试听歌词下载收藏铃声12Smash It Up (Parts 1 & 2) - The Damned试听歌词下载收藏铃声13Not At My Best - Broken Social Scene但是就是少了一首在天台楼顶上亲吻时的音乐歌词依稀好像是 its all right谁知道告诉我
影片里面有两句话,推荐在此处。
一是医院的那个心里医生说的:主啊,请赐我力量来改变我能改变的,给我勇气接受不能改变的,以及给我智慧分清二者的差别。
二是那个美国80后(90后?
)说的:有那么多的人,不光是这间医院里,而是全世界(包括日本9.0的大地震),苦苦挣扎着,只是为了想活下来,而我还不能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真是太任性了。
Graig said I was scared. Not that he was gonna hurt me or anything. Just, you know,seeing someone lose it like that. You know, it reminded me of how I feel sometimes. Like I'm on the verge of just blowing up. All the stress and pressure and anxiety just bubbling up. But I'm never able to let it out like that. You know, I just keep it inside. 看到别人崩溃抓狂,会感到忧伤和恐惧。
不是害怕那个人会伤害我,而是自己也曾处在崩溃边缘,但从未释放过那些压抑的情绪。
有时候甚至很羡慕发疯的人,可以崩溃到发疯的程度,可以不顾忌别人的眼光。
比起在崩溃边缘挣扎的人来说是很幸福了。
Graig said It's okay to bend the truth just a little bit. Bobby said I just don't want to get people's expectations up and then disappoint them later. 没什么可夸耀也没什么可责难的人,夸大自己的长处只会提高别人的期待值,给自己徒增压力。
人为何总是要有所期待。
不是所有人都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生活有规划有目标。
对有些人而言,只是想要有正常的生活。
这种正常于他们而言,就是和睦相处的家庭,健康的身体,三两可以谈心的朋友,仅此而已。
看到剧中,Bobby引用的一句话觉得很有意思:he not busy being born, is busy dying.Yes,我们不是忙着求生,就是忙着等死。
So,忙着求生吧,别学埃及大叔一样躺在床上等死了:)
16岁的男孩Craig克雷格经常会想象自己的死亡,在尝试多种药物皆没有效果后,自己来到精神病院接受治疗。
在那里,他和一个自杀了几次却没能死掉的神神叨叨的Bobby鲍比成了朋友,还认识了一个特别的女孩Noelle,当然还有许许多多的“非正常人”。
他们几个在医院的生活中,渐渐寻回了生命的意义,尤其是鲍勃·迪伦的歌词“He Not Busy Being Born Is Busy Dying”给了他们巨大的力量,让他们重新拥有勇气去面对生活的压力。
最后,出院的克雷格是否能让他原本阴霾密布的生活重见阳光,他又将通过怎样的方式找回轻松充实的生活?
本片改编自Ned Vizzini的同名小说,在布鲁克林的一所大学预科学校和一所医院取景拍摄。
It‘s start on the bridge。
我喜欢《It's Kind of a Funny Story》的开头高中曾经跟前桌男生合写过一篇小说。
其实最开始本来计划是三个人合作,后来前桌的姑娘跑去恋爱了,于是我和那个悲了个催的男生就有一搭没一搭的把小说无穷无止的构造下去。
这不是我要说的主题,主题是男生写了开头,我很不满意,但又不好意思让人家重写。
于是我接的下一段时把以上的整个段落都变成了主人公笔下文章的一段实录。
场景转换到一节作文课上,他在编他写不出来的作文。
电影也用了相同的桥段衔接,瞬间把一部荒诞片演回了心平气和。
我也会时常做这样的想法,站在人群往来如梭的大桥上,一个纵身飞跃,怦的掉落到马路上,正巧一辆大卡车经过,霎时碾成肉泥。
或者在在火车经过的铁路上的桥俯瞰,然后转体一百八十度坠落,被火车的速度撞得四分五裂。
要不就是在跨江大桥上跳下,撞到迎面开来的船,被周围的水压到肺泡破裂,江水泛着我粉色的泡沫。
诸如此类。
不胜枚举。
但是下一秒,我都转过头,继续走我的路。
就像电影镜头拉回,这只是一场梦境。
就像Craig,主动去接受治疗。
Craig 从政从商的理想决定了他热爱生命的本能。
商政这种拼理性思维的东西就是一条胡同长跑赛,谁跑的越腰身挺直,越目光锐利,越面带微笑,无懈可击。
就越能触摸到宙斯的脚底。
于是这个电影开始进入主题。
16岁少年的精神病院5日游。
当然可以换个标题《小正太误闯疯人院,好大叔暖心细关怀》吸引腐女,也可以《一男性と二人の女性病院の体感》诱惑宅男。
最开始恍若普通青年的2b世界游,后来就变成了普通少年的文艺世界游,再后来就是2b少年的文艺世界游。
大叔带着Craig走着参观,Craig就带着他浑身的荷尔蒙那么一扫,铛铛铛铛,女主出场,其实我很不喜欢这出场方式,因为按常理说,这俩货是异性,而且是某直男提供的电影,结局肯定是这俩货有一腿什么的。
结果就毫无悬念的映衬了。
如果我拍电影什么的,肯定也弄这么一个场景这么一个姑娘,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就像冯小刚非诚无忧里面短发婀娜上楼梯女的作用。
之后就是Craig在治疗中心的生活。
按电影常规套路什么的,应该是主人公新进一个环境从不溶,到溶,到合而为一如胶似漆的过程,如果原本环境很不好,那就是男主带他们走向好的状态,如果其中有个不合群的人,男主也得负责领他出来糟糕的状态。
观赏期间,电影过程渐渐的趋向,结果又毫无压力的映射了。
然后我才恍然大悟,这货是个喜剧减压片啊。
搜来度娘给的剧情介绍一看。
顿时心情正统了,不再期盼丧尸,反社会,自杀,他杀,j奸各种黑色暴力18+情景。
当你总是期待下一秒出现索多玛120天的场景时,你会忽略完全扭曲片子的各种铺设的基调。
就想我总在想埃及室友是为了让Craig亲眼看着他绑住自己之后实行活体切割制作木乃伊什么的。
于是我在轻松的心情范围里进行跑马一样的思维驰骋。
我想到了美国医疗设施不健全啊,怎么没让Craig先交了住院费和押金才能进去治疗啊,想到了北大的柳同学是不是好可怜木有生在资本主义国家,想到了我画画什么的只会画美人啊。
想到了还可以弹乐器啊,中国要是有这待遇我是不是可以进去呆一阵子,想到了待一阵子看起来要好多钱啊,按着小资套路,呆一个礼拜不得一个苹果本子啊。
想到了我一天没学习了看完了得写篇日志啊,想到了我按文艺学的原理来说不能这样边看边写,这样我思维的杂质沉淀不清啊,得等我看完了再整理啊,想到了那我还是拟个标题拟个主题吧,然后想到了第一段,直到想到了我现在写到的这个字。
其实导演未尝没有想改变主题的暗示,中间画画,音乐,在Craig跟医生谈心的时候,我曾一度认为主题是讨论正常人伪装不正常人,不正常人伪装正常人的主题。
包括谈心选取的字眼,我觉得都是刻意按规则的正统的方式表述,只为了让医生认为他是正常人好让他离开这里的手段。
人家说如果有天你被误抓紧精神病院,最好的方法不是跟医生辩解自己是正常人,知道什么什么,懂得什么什么,而是安安静静,像一个正常的大多数人一样生活。
寝室室友总是说我不正常。
嫌我睡的晚。
起的晚,吃饭不规律。
嘲笑我不是正常人。
我反问什么是正常。
她说,大多数人的就是正常,你自己这么另类肯定不是。
大多数就是真理么?
1000个人做什么,你也一定要做什么?
好吧,人是群居生物。
总有一天我们也会像非洲象群一样迁徙,像大马哈鱼一样逆流生产,当然也有一天会像鲸鱼一样集体搁浅自杀。
说不定还是切腹那种武士道精神。
但也是群居动物,不正常人都要回到正常生活。
就像大家都要考虑出院之后的琐事。
大叔要找房子,Craig要想着申请暑假学校的报表。
扯得远了。
不过我坚信导演有自己的拍摄理想,例如他最后也没告诉大叔到底肿么了。
这大概是为了对自己再一次适应大众眼光下拍摄的小小退让吧。
即便不是,作者未必然,读者何必不然呢。
整部电影完美的展现了精神治疗中心对病人的适当引导,以及病友间相互友好的关系,以及找到真爱的几率,于是影片结束时,我耳边自动响起一句话。
不孕不育不用愁,佳木斯博康医院能解忧。
最后表示喜欢大叔和Noelle的衣服i hate boys。
刚开始看这部电影的时候,觉得有点无聊,看了开头就觉得无外乎又是那种男女主角彼此认识,在认识的过程中相互治愈他们的抑郁症,但是看到了后来,觉得这部心理片教会了我们很多生活的道理。
克雷格总是认为自己不够聪明,不懂厉害,不懂得怎样去跟人表达自己的想法,不懂得怎么向喜欢的女生表达自己的爱。
他希望可以当总统、CEO以及其他所有的成功人士,他为此很努力,但是却得不到想要的结果,他嫉妒那些所谓的天才,嫉妒他那个看起来毫不费劲就能成功的朋友,优秀的人在他的身边让他变得焦虑,失去了方向,抑郁症在所难免。
他并不懂得沟通,这就是为什么没有人能够理解他的原因。
但是,在精神病院里,看到这么多奇奇怪怪的人,他开始尝试去了解这些人,去理解为什么他们会患上精神病,在鲍比的帮助下,他开始学会跟人沟通。
在这些所谓的“同类”中,他无疑是优秀的,他有出色的创造能力,有出色的歌喉,出色的球技,他在原来世界没有得到的赞赏在精神病院里都得到了,甚至得到了美丽女孩的爱。
他们并不是同病相怜,而是相互鼓舞,惺惺相惜。
他开始画画、唱歌,办party,甚至让从不离开房间的室友出来跳舞。
他的价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因此,在这里的一个礼拜,他终于了解到,每个人无需去强求去奢望那些别人眼里的成功,自己有自己的世界有自己的价值,何苦去为别人的希望而自寻烦恼呢。
对于很多人来说,只有做到大家认为的那种成功,自己才是成功的,像是当总统,当企业家,艺术家什么的。
全世界60亿人口,如果人人都是“家”,那就没有所谓的“家”了。
每个人,都是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只要是自己喜欢的,认为是对的,就该朝着自己所希望的方向去努力,我们是为自己而活,不是为别人。
不要为自己的不聪明烦恼,不必为了自己努力却没有什么效果而自暴自弃,自己应该好好想想,我拥有了什么。
当你认真地整理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就会发现,其实自己太幸运了,因为我们拥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努力值得我们去为之奋斗的东西,那还奢望什么呢?
不是每一个人都是天才,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为社会上的名人,但是不代表你没有存在的价值。
活着,为梦想而奋斗着,这就是你存在的最好价值。
人生那么短,为什么不快乐地活着呢?
决定标题用片名本身就很好,不玩矫情不装文艺不哀怨,有点自嘲,但却有无限的真诚。
我不想对它打分,不想说好或者不好,但我觉得可以推荐。
不高深,不文艺,平淡无奇,没夸大人生必须多积极的态度,也没主张艺术疯子样美化该多敢于直面人性黑暗。
就是不痛不痒的跟你说点故事,像是没什么深刻内涵,如果你非要挖掘也请便的意思。
刚好这个月季时节,好像冬天来了,身边开始一批又一批的人掉进去泥淖里,一波波的崩塌。
每个人有自己的不如意,会讲的道理越来越像搅拌不起来饭,明白很多时候不能找到出口的人越多越沉默。
恋人间的磕绊,朋友间的隔阂,成长的焦虑,青春流逝想做什么又什么都做不了的折磨。
其实我们更多的人就像格雷格,或许是有很多你感到不能对别人开口的压抑,或许是真没有什么好像能说得出口的苦痛,可你又确实真真感到时段里,杂草般疯长的低落延伸至失望,有时绝望更贴切但不能表达。
"一切会过去" 我喜欢又讨厌这句。
因为经过多少年实践它确实赢了,可我又讨厌非得像立志拉拉队样的口号。
不管怎么说,这世界上不存在真多完好的标准来审视任何人事。
所以,再好再烂是你自己的经过而已,我知道没说来这样轻松,你说多刻骨铭心也好会有疤也好,可以。
你保留着。
但只要不死即使奄奄一息总会生活成什么样子的。
总之觉得,其实不存在完全的悲观和乐观人。
每个人,有自己的态度和方式,用宽广的胸怀去看待。
觉得能够尊重是最重要最首先的,至于能否理解或感同身受,其实并不值得用来评判感情的深重亦或界定真诚与否,也不必因此而失落。
有压抑和不被了解其实能让我们更了解自己的真实面。
祝福所有嬉笑怒骂的机会,和心中怀有幽默与慈悲的瞬间。
如果你不敞开心扉,你永远不会治愈。
在电影里面看到了自己,看到那个其实都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都不足以说出来让人家可以同情你,如果折了条胳膊折了条腿姑且都会有人安慰你,但是精神上的这种东西,看不见摸不着更加说不清楚。
其实就是别人过得都很好,可是自己却一团糟,并且又不知道怎么让它变得更好,或者已经失去变得比别人更好或者跟别人一样好的希望的那个自己,可是想到家人,还是要照顾这个称为自己的身体。
看到那个只想躺在床上,什么都不想动的自己。
看到那个说着我不应该待在医院,不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但是事实上确实就是这样的自己。
看到那个知道家人都很照顾自己的自己看到那个害怕失败,害怕拒绝而迟迟不肯行动的自己看到那个梦想成为某某某样子,但是当自己被困于类似申请不上想去的学校时候脑海中对于梦想因此就不能实现的悲观这就是最近的自己而我偶然在笔记本的屏保上看到了这部电影,就像最近的自己一样,说来有点可笑
烂
我曾表達過對角色自我沉浸化、天馬行空式敘事風格的喜愛,但本片卻將此手段運用過火,導致敘事混亂不堪,過猶不及。其次,配樂不知所謂,與影片氣質不搭。Zach Galifianakis在《The Hangover》後時期難得的正經表演,甚討人喜歡;Emma Roberts一臉疤仍美得很,沒了。
喜欢这种感觉的女友
最后的独白是“run travel swim skip, skip anyway, breathe, live”这片绝对应该拿去当美邦或者361啥的广告片
没什么笑点的有趣的电影
想到周国平的那句“喜欢谈论痛苦的往往是不识愁滋味的少年,而饱尝人间苦难的老年贝多芬却唱起了欢乐颂。”总有某些时候,我们会轻易被一部电影打动,被它治愈,然后继续我们的人生。
这样的病院简直就是个成年幼儿园嘛~~哈哈!在这里不仅可以治疗心理疾病,还可以交友,敞开心扉!事实上我也有有时会抑郁!但我们的社会我一定会被认为是怪物的!真喜欢那样的医院!
艾玛看着真舒服啊~
LARAUN居然只是客串?
kind of boring
这个才应该叫做精神病患者的美丽世界。
We are young, enjoy life! Even if it means spending time at a mental health clinic! Everything u do is a learning experience! -- 2011-3-7
“和你在一起时,我也不用掩饰自己”
在这个世界里,也许他们才是正常人。
简简单单,率性而活!温馨版【飞越疯人院】。
3.5星。剧情并未有多少高潮,但是比较写真,胖子Zach Galifianakis并未有很多发挥,不过剧本还算比较可爱。小女主很漂亮。生活的重拾和定义。喜欢中间的卡通过渡,和片尾的设定,多处蒙太奇很有观赏性,breath,live。
美国少年的压力也蛮大的——他们真的拼比找妹子,也真的拼比以后能不能当上总统
笑点太散,Emma还是逃脱不了chick-flick的命啊,唉~原声不错
没有猜火车酷哦~也没有海盗电台那么酷哦~一个矫情天才的烦恼!
太混乱,就喜欢那句grant me the strength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the courage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t,and the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