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反烏托邦的科幻電影,人類未來絕對是人口過剩和資源不足下,導致人口繁衍的數量問題,這是個很嚴肅的議題,在這個情況下是否共體時艱?
這可能會分成兩派說法以及爭論不休,但導演很聰明,並未在這個艱深的議題多做著墨,也沒有對任何一方進行褒貶,把答案留給觀眾自行琢磨,他把焦點放在女主角這邊,她們如何一起對抗人生中的種種難題,整個電影過程中充滿精彩刺激的動作戲,又能適度給出一些意外的轉折,讓劇情更加引人入勝,儼然是一部動作懸疑片。
但是不得不提的一大亮點,自然就是分飾七人的歐蜜瑞佩斯,她必須揣摩七位外表相同,實際上卻有不同生活習慣和想法作為以及反應的七胞胎,這樣的演出挑戰非常艱難,但是卻繳交出了一份堪稱精彩的演出成績單。
只可惜回到最前面提到的遺憾,是我們看見了歐蜜瑞佩斯詮釋了七人,卻無法擁有更多時間去深入了解她們,只能了解星期一是老大,個性嚴謹外表上一板一眼,星期二個性隨和懶散,星期三喜歡運動健身,星期四是個叛逆不聽話的男人婆,星期五是個聰明的電腦宅,星期六性格開放喜歡說大話,星期日文靜賢慧的居家型女孩。
《獵殺星期一》導演是故意有所取捨,把焦點放在親緣這個主線發展,其餘主題都順道帶過點到為止,因為如果講太多,可能造成電影變得拖戲複雜不緊湊,專注在乾淨俐落的主線劇情,導演在這個類型敘事裡的渲染能力非常厲害,追殺本身就很有故事進展,而且每次追殺都有很感官的血腥、又帶有黑色幽默,主要故事則依序鋪上解開結局線索,懸疑也層層展開,簡化但節奏流暢。
整體而言是讓人滿意的,劇本和故事恐怕深入的話恐怖很複雜,但套得進爽片元素,以及故事都有講的有頭有尾,表面包裝與實際議題都讓觀眾確實看到與感受到了,簡而言之是部難得能讓人想去思考的好片。
如果说把灭亡多胞胎的罪恶算在政客头上,那存活人类美好富足生活的功劳她也当之无愧。
如果说灭亡多胞胎并不是实现富足的唯一手段,那我们之前的计划生育是不是也略显荒诞?
“谁来继续做出那些虽然艰难但能让你们继续生存下去的决定?
”民众受益时不会想起的人,但当负面披露、舆论坍塌,民众会群起而攻之的人。
人们认为幸福是自己努力赚来的,而痛苦与灾难,确实他人鲫鱼的。
故事设定在近未来,由于人口过剩和饥荒,政府不得不实行“独生子女”政策。
正因为这个严格的计划生育议程,姐妹们必须轮流使用一个人的身份Karen Settman(拉佩斯饰)。
她们的祖父(达福饰)给其命名为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和周日。
每个人都可以每周外出一次。
姐妹们只有在自己的公寓里才可以自在生活。
直到有一天,“星期一”没回家......
看了一圈评论,发现很多人都忽略一个点。
就是这里头的超生,相当大一部分是多胞胎,跟二胎三胎这种的不一样。
造成多胞胎的原因,又是因为为了粮食增产,使用了转基因技术。
然后在这种情况下仍然要对多胞胎进行处理,只留一孩。
为人父母,这种情况要怎么选?
我肯定选全留着了的。
而且要是我是星期一,在最后全曝光情况下,我肯定枪口对准的是卡曼而不是星期四。
这部电影不仅是科幻片,还包含了一定的伦理道德。
首先设定很棒,故事的背景和矛盾点都足够撩人胃口,光看封面都会觉得这是一个超级刺激的悬疑+动作片,心里希望剧情为七个姐妹和计生局斗智斗勇,最后皆大欢喜的样子,这样虽然有点老套,但是加上紧张刺激的剧情和演技吊炸天的女主演员的话不失为一部好电影。
但是……看完正片之后我怎么觉得这剧情超级扯淡啊,计生局旨在控制人口,不能放过女主一家可以理解,毕竟都偷偷养30年了(等等……30年了,计生局老太婆在位子上那么久了吗?
算了……无视),但计生局好歹是国家机构啊,不是说好了只“冷冻”吗?
这不是整个故事的基础设定吗?
抓起来冻住不就完了,惩罚她们也能接受,但政府不择手段是什么鬼,还一言不合就开枪杀人,抓了人上来就挖掉一只眼睛,黑社会杀人也没这么狠吧!
完全的赶尽杀绝的好吗!
这还是政府机构吗?
完全的东厂曹公公啊……姐妹们多吃几年粮食就应该被杀了?
不过毕竟犯法要杀也能接受,但是无辜的路人还要挨枪子儿也太可怜了吧!
警察为了追人直接在闹市开枪,开了三枪正好干掉三个路人,瞄准好了移动靶也不能这么准啊!
这他妈比八百里外干掉鬼子狙击手还扯啊。
好好好姑且上面都是些次要的,暂且放下杀人玩这个槽点不谈。
我们的七个女主动不动就挂掉一个这样真的好吗?
虽然主角多经得起折腾但也不能这么玩吧?
电影最重要的不还是观众吗?
我们观众的心可是和女主们系在一起的啊!
她们受个委屈我们心里还跟着难受呢,结果演着演着就一个一个接连被枪毙?
我个人最喜欢的白头发妹子被猥琐的男主玩了一晚上刚体验了一把做女人的快乐第二天早上刚起床什么还没来得及干就被枪毙了,WTF?
不知道其他人怎么想,反正我的心是碎了啊!
心里一万个草泥马在奔腾只想骂导演啊,切手指就已经很悲情了还要安排死几个主角?
看完我都不知道该把这个电影归结到哪一类中了,悬疑?
动作?
恐怖?
我看就是“揪心”没错了。
其他都没问题,好好的一部电影就毁在剧情上。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在综艺节目上,我们经常能看到一种后期字幕。
当节目嘉宾头发蓬乱地醒来,一脸懵逼的面对镜头。
字幕上总是打出三个经典问句:我是谁?
我在哪?
我要干什么?
这个万能字幕,《奔跑吧兄弟》用过、《极限挑战》用过,连最近的热门综艺《中餐厅》还在用。
为什么呢?
因为这种感受实在是太日常、太熟悉了。
每天起床的我们,基本和他们也是一个状态。
而这三个问题直击我们的灵魂深处,经典程度堪称“每日三省吾身”。
它直接反映了我们内心共同的迷茫。
迷茫,是我们这个时代普遍的精神状态;焦虑,是我们个体身份迷失的典型精神标志。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我们的迷茫呢?
电影《猎杀星期一》为我们揭晓了终极答案——人口太多。
这部电影以人口爆炸作为未来的命题场景,开场列举出人口众多带来的种种弊端:各种资源匮乏、尤其是食物短缺。
正是为了解决这个最根本的民生问题,科学家大量推广转基因食品。
吃了转基因食品的人类,畸形、多胞胎经常发生,这才引出了整部影片的核心主题——计划生育。
哦不,是配额生育法。
(看具体电影基本剧情介绍,请点击《猎杀星期一》计划生育这个老梗,我们都不玩了,老外竟拍成了科幻片?
)第一遍看《猎杀星期一》,紧张刺激、结构紧凑的剧情扣人心弦,平均每半小时一次的动作戏小高潮,吸引了全部注意力,观众的大脑在努力跟上剧情。
因此也就无暇反思电影背后所反映的深刻社会问题。
无论人口众多,还是计划生育,这部影片熟悉的主题都特别对中国人的胃口。
因此第二遍看的时候,对影片中七姐妹的人设背景,性格命运就有了更加深刻的感受。
从影片情节来看,导演编剧有着强大的讲故事能力和结构设计能力,但是细节处对于七姐妹的人物性格形象则塑造不足。
但是即便如此,在剧情中,为了生存,和“生育配额局”大玩“替身隐形”对手戏的七姐妹,依然直指人口众多国家的最核心社会问题。
那就是由于人口数量太多,导致的个体身份迷失和很多人戴上面具扮演他人。
在影片中,劳米•拉佩斯 Noomi Rapace一人分饰七角,演技还是相当过硬的。
因为她所扮演七胞胎中的每一个,都不同。
即便是对欧美人脸识别脸盲的观众,也看不出她们全部来自同一个人。
影片中的七胞胎姐妹们:强势冷艳星期一牙口好的星期三什么都吃,爱打拳击。
美艳的星期六爱酗酒超有个性、短发叛逆星期四天才怪才IT狂人、具有奉献精神的星期五性情平和、喜爱演奏的信徒星期日嗜吃甜食、大麻上瘾星期二可以看出,劳米•拉佩斯 Noomi Rapace用七个迥然不同的外在形象,成功塑造了个性鲜明的七姐妹形象。
然而,也正是从这一点,看出导演对于多人口国家人们的精神状态,依然缺乏深刻洞察。
影片中的七胞胎,很多姐妹出场不多,但性格形象却生动具体。
最重要的是,她们每个看起来都不同,无论是外在打扮穿着,还是内在性格、精神状态展示。
但我们可就不同了。
不同的社会体制催生不同的思想和精神文化。
崇尚自由个性和自我表达的老外,是难以深入理解我们的内心世界,何以有着几乎整齐划一、如模板般标准化的精神面貌。
影片《猎杀星期一》最能让我产生共鸣的,就是七姐妹隐藏真实自己,不得不化妆、戴上假发,扮演外公眼中的优秀模范、自己的姐姐星期一这个剧情了。
对影片中的七姐妹来说,常年呆在家里的她们,最渴望的时刻应该就是外出。
而最痛苦的则是,外出的她们,要把真实的自己隐藏起来,扮演他人。
星期一是符合家长,以及社会大众的形象。
除了星期一,每个姐妹都没有自己真正的身份。
她们共同的痛苦在于“被迫扮演她人”,不能“做自己”。
而现实中的我们呢?
迷茫人群的痛苦在于,个体身份缺失,根本没有自己,或者说,并不知道自我是谁?
真实的自己是什么样子?
所以,迷茫的我们就如同“无面人”,只能按照社会和父母的标准,戴上面具,扮演他人。
相同点都是隐藏身份,扮演他人;而不同点是七姐妹知道真实的自我,具有独立的精神世界和性格,而我们既不知道自己的身份、也不知道我们的目标。
那这,又是为什么呢?
因为多人口国家的人们,不太会每个人都有鲜明的个性和差别;七胞胎家庭出来的孩子,很可能有其中四个都是相似的,至少在某个方面。
在七个孩子的家庭中,有一个被作为“优秀模范”而受到父母、学校,甚至是社会的推崇,所有人的关注点都在这一个孩子身上;其余的六个,终其一生都在羡慕和模仿,他们难以摆脱被“优秀模范”影响的作用,他们无法做自己,更难免被大家忽略的命运。
在一个家庭尚且如此,多子女家庭的父母,根本没有那么多的精力照顾到每一个孩子的情绪和感受;推而广之,在一个多人口国家,“模板效应”被强化和放大到了极致。
作为多人口国家出生的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是一言堂、应试型。
在学校,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课堂几乎全程无交流、零沟通。
老师代表权威,负责告知学生考题的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有且只有一个。
老师拿着模板化的教育方式,把我们本可以自由创新的大脑都变成了流水线下的标准化产品。
记得上大学时,课堂上一位男同学举手站起来,提出高数题的另一种解法。
老师说:要不你上来讲?
长大以后参加工作,社会和父母又给我们提供了一套标准人生模板, 他们共同按照社会热门度选择职业,用金钱衡量成功,搭配成家立业生孩子路线图,恨不能一键为我们定制好整个人生。
他们告诉我们一个正确答案和结果,却无法指导导向这个答案的解题过程。
于是我们的人生,就从学校提供的统一教育模板,走到社会提供的成功通用模板中。
模板大法虽然好,但是有一个致命缺陷,就是无法对抗变化。
在我们走过的模板人生里,无论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整个系统就面临瘫痪。
而人生的变数千千万,从小到大依赖的模板却已经失灵,让我们怎么能不迷茫呢?
从小学开始,学校教给我们的只有各类学科知识,而对于最为重要的人生课程——我们对自我的认知,却一无所知。
现在重新来问一遍,在人生的道路上:我是谁,我在哪,我要干什么?
关于这三个最重要的问题从来就没有人教过我们,而我们却要用一生的时间,靠自己来摸索出答案。
另外,人口爆炸导致的其他社会问题,比如社会竞争激烈,导致人们心理焦虑、压力大,又反过来强化“模板效应”。
为了不在竞争中掉队,不被社会淘汰,我们只能选择抛弃自我,迎合他人、迎合社会。
在一个人口众多导致高度竞争的社会制度下,做自己和谈个性,简直就是奢侈的。
你问我的梦想是什么?
不好意思,只是活着,我已经耗尽了全部力气。
想看完整的图文并茂,欢迎关注公众号“文艺这种病”
很不错了。
相比较大部分科幻片这部一开始就没有让人失神。
选题和剧情都很出挑,是个挺合格又新颖的片子,称得上科幻。
演员演技真没得说,我愣是没看出到底是一人分饰多角还是不同的人演的,毕竟我也脸盲,前半部不大分得清几个女生还好不重要的死得都早。
剧情也很环环紧扣,很多细节的伏笔,星期一呕吐和调情,没有签名的契约,房间机关的暴露,仔细观察就能推出谁是幕后boss。
有时候感觉和我看电影挺没意思的。
我们三个人一起看,其中有个大哥看过电影解析一个姐姐没看过,他俩听着我一边看一边猜把剧情猜了个八九不离十。
除了最后我猜是星期一男朋友死结果星期一死了,因为我以为星期一是为了爱情谋杀姐妹...没想到是为了孩子。
最冲突的结局就是星期一为了谁反而失去谁,结局其实还是这个套路。
星期一为了孩子的未来杀人,最后她自己死了,孩子的未来并没有改善...那个竞选大妈说的话挺明白了,总要有人去做别人难以做出的决定否则人类就都得死嘛...我还是蛮喜欢导演和编剧的态度的。
就是并没有妖魔化所谓反派,最后那个处决更像是政治正确。
其实仔细想想女灭霸(我感觉她就是女灭霸)说的真没错,如果人类的终极目标是种族生存的话那就一定要用残酷手段,不残酷的话其实就是把负担抛给子孙后代,我们不喜欢上一代望子成龙,又为什么总把这些烫手山芋抛给下一代指望他们解决呢??
就很不公平...当然从人权的角度是没有人有权利作出这个决定...而且每个生命都有其价值...但怎么说呢...相信未来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电影最后那个人山人海让我感觉导演还是有想法在的...
《猎杀星期一》,2017年Netfix电影。
故事设定在近未来,由于人口爆炸,政府规定如果多胞胎,只能将老大抚养大,其他的要冷冻起来。
一位老人的女儿难产而死,却留下了7胞胎。
老人将7个孩子藏在家中,并命名为星期一、星期二......,每人一周内只能出门一天,共用一个身份。
故事的细节是经不起推敲的,什么政府的政策,什么30年7姐妹共用一个身份还不被发现,基本是不可能的。
不过撇去这些瑕疵,把这个作为基本设定。
那么这个故事就很有趣了。
由于7姐妹中的老大,星期一,突然失踪,于是6姐妹不得不在凶险的社会中寻找真相。
故事基本没有喘息的时间,情节紧凑紧张,还是比较有意思的。
最近看了很多片子,都觉得3分低了点,4分又高了点,觉得3.5分比较合适。
首先就是看开头就知道结局冷冻只是一个借口,实际绝逼是背后把人销毁之类(毕竟属于反乌托邦类型的电影吧),第二就是觉得明明几个姐妹已经被人盯上却还是要在最不该的时候各自出发,(这里指的是星期六)星期三被其他坑死的。
然后星期五想要留住大家的记忆选择同归于尽,但并没有给人深刻印象,而且感觉白死了。
最后反派的崩溃也太突然了。
但是这部电影还是比较扣人心弦的。
在开始的混斗,特别是星期三的逃跑这场戏还是挺精彩的。
还有就是最后星期一和四打架,真是急死我了,虽然衣服有些许差别,可是没分的清,搞不清到底是谁快要杀死谁,也是急人的。
其实看之前以为电影格局会很大,毕竟这故事很适合,结果格局很小。
而且我以为这会是讲他们反抗的故事,然而并不。
也是被逼不得已而为之。
也许拍成剧集会更好。
因为太多该铺垫的地方没铺垫。
面具下的七姐妹—赏析《猎杀星期一》《猎杀星期一》讲述了一个人口爆炸的社会背景,人类为了应付生存,科学家们研究了各种转基因食品,而导致的各种突变意外的发生,在这样一个时代下,政府为了缓解生育问题,实行了“计划生育”,人格的丢失出现在了这个时代,周一,周二,周三,周四…都戴上了一个名为Karen Settman女孩的面具,七个人用一个人的生活活着。
本部影评是英国的惊悚,科幻类电影,情节扣人心弦,由托米.维尔科拉指导。
《猎杀星期一》虽然是一部情节紧张,引人注目的电影,但是其背后隐含的深义,足以让人深思,足以引发社会的关注。
Karen Settman的演员拉佩斯的演技也非常精湛,一个人演出了七个双胞胎不同的性格,而七个人性格的迷失,不仅仅是电影所反映出来的, 更是折射了各个国家的社会问题,七个姐妹只能效仿一个身份“凯伦”,这七个姐妹好似每个国家,每个社会拥有不同性格的女孩,却只能忍痛,抹杀自己的个性,去化妆,去隐藏真实的自己,变成别人希望的好女孩—乖巧女人的样子。
这部电影更深一层的含义,揭示了社会对女性人格的桎梏,美其名曰是祖父说的“保护”罢了。
影片中街上涌动的人群,贫民窟肮脏的环境,执行任务者残忍打死无辜贫民,被活活烧死的孩童的事情来看,都体现了人性的残酷,空气中充满杀戮气息的贫民窟,反抗的民众,对执行者的憎恶,是本部影片最具有想象力的片段,把”人口爆炸”社会矛盾的尖锐可能性展现在了观众眼前。
影片中人物的关系复杂,八个姐妹性格各异。
星期一,是一个表面上看起来很乖巧,内心很冷傲的一个人,走路的步伐非常的沉稳,自信,借自己孩子的名义牺牲另外七个姐妹,在影片结尾星期一与星期四抢夺身份的过程中,走进大厅,被一个壮汉击毙。
星期二是一个瘾君子,喜欢吸毒,吃大麻蛋糕,在星期一失踪的第二天出门寻找工作上的竞争对手时,被开曼抓获,挖掉左眼,影片的结尾左眼换上了金色的瞳孔。
星期三是战斗力报表的一个人物,喜爱健身,满身的腹肌,与敌人大战几回合后,被开曼射中,坠落身亡。
星期四,穿着黑色连衣帽子,黑色裤子的女人,也是最想成为代凯文的一个人,小时候偷偷跑出去玩滑板,摔断了手指,让其余姐妹一同削掉手指,也是在这个时期与星期一结下了恩怨。
星期五戴着眼睛与灰色针织帽,聪明精通电子技术,掩护星期四逃跑时自爆身亡。
星期六,金发女郎,粉色吊带,在星期一男友的公寓里被爆头杀害。
星期日喜爱演奏音乐,在与敌人的大都中最先身亡。
《猎杀星期一》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也反映了人类对资源消耗的焦虑,以及对人口增长的问题的反思 ,更是一部揭示人心的电影,八个姐妹对一个身份的抢夺,是人性阴暗的展示,类似于“双生花”那样的题材。
全球人口问题,刻不容缓。联合国应该强制执行一家一胎制!!!
很精彩,虽然故事略夸张,但节奏非常棒
低配版〈七兄弟〉。
莫名其妙的一部电影。无话可说,不是因为超生游击队这个名字,估计评分直接下降到3以下。
这片子开头就讲了是因为地球环境变化所以负担不起人口,不是因为人口太多不够吃,大部分短评不知道在骂什么。
作为动作片很流畅很燃,剧情bug多。
一家只有一套衣服,谁出门谁穿。
设定真的很不错…如果一直保持前半小时的水准 是部很优秀的科幻作品了 只可惜后面bug是越来越多 都2076年了还靠捕杀这么原始的人口控制办法?
葫芦姐妹大战计生委。女主角演技神爆发,应该拿七份片酬。
还是觉得《超生游击队》的译名更有意思,不过我却是因为《猎杀星期一》而特地选择在「星期一」观影:设定有点意思,但故事却不够精彩,好多剧情设计漏洞颇多让我不满(星期四偷溜出去玩滑板就不甚摔断了食指,就为了姐妹患难同当而安排这么一出也太随便了?)……标签:中国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囧。
不想谈这创意来源于哪里。
我应该会成为星期一
很可惜星期一没有反派到底,结局也太光明。
豆瓣一堆人怼这片说没逻辑,这电影本来就是开脑洞的科幻神棍片,最重要的是想象力好不好~
故事的科幻题材相当棒了 只是一旦谈到环境与道德避免不了的是可持续性和人道主义 那么问题来了 到底该不该在为生存奋斗的年代去过多的执着道德 只要不是死的自家孩子社会怎样无所谓 设计到自身利益人道就被拿上台面 同情片中的统治者 败就败给了不该小看主角 安抚部分群众方能平民愤 女主分饰7角好棒
看到劳米分饰七人的造型,难免回想起龙纹身女孩
很久没看过完成度这么高的反乌托邦科幻片了,而且导演妥妥昆丁粉丝,找回了看《杀死比尔》的感觉。劳米拉佩斯一人分饰7角也确实牛逼。4星,逻辑设定上有些缺憾,豆瓣分太低再加一星。
想法挺别致,有趣的故事。
搞基就能解决的问题偏要搞这么复杂。
什么国家连续执行三十年一孩计划还没缓解人口爆炸?这人口基数得有多大?这么大的人口基数居然没引起战争和瘟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