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看周迅演戏总有一种过关的感觉。
别误会,不是对她的怀疑,而是对她太不怀疑了。
这种深信不疑甚至常常把自己都搅和进去。
用她的导演肯定都在偷乐,目的达到了。
这片子的确像严肃版的《疯狂的石头》。
李米也的确像是《苏州河》里的马达转世,要真是那样的话,自己找自己岂不是很痛苦……我看她哭觉得怨我,看她笑觉得冲我,看她扯着脖子吆喝感觉脸红心跳,我从来都没为她着迷过,我只是信了她拿着捏着甩着夸张着的一切表演。
这一点在看马景涛叔叔的大戏时我从来都做不到,因为同样是脖子上的筋,有的能让人肝肠寸断,有的却让人肝啊脑啊的吐一地……周迅啊,你让我怎么说。
快十年了,你让我觉得一出没什么意思的戏也是有指望的,你让我觉得女人就该抽烟,就该瘦瘦小小,就该有一双水汪汪的美人鱼眼。
我喜欢你。
李米,从遭遇到猜想,可以想象,走了一条多难的路。
据说原剧本好得要命,三组人物关系,代表了三组感情类型,张涵予扮演的警察和妻子,邓超和那个老板娘,王宝强和小香,都有相当充实的描写。
原电影三个小时,因为一些显而易见的原因(时间长度)和一些不言自明的原因(审查),和所有中国电影一样,在无数妥协和无数坚持之后,最终删改,缩减到现在这个样子:前半部分充满张力,后半部分有些凌乱,部分细节人物感情因为铺垫不够而显得唐突,总的来说,感情是饱满的,感情也是可信的,是一口气顶上去的。
所以我当时哭了。
电影或者有缺憾,但是周迅的表演毫无瑕疵,近乎完美。
记得去年上短片课,曹保平是我们的老师,(两次把我骂哭的就是他)给我们放了一个片儿,是吉姆贾木许的《地球之夜》,老师当时很喜欢薇诺娜 赖德扮演的女主租车司机:身穿肥大衬衫,白T,身上挂着一堆丁零当啷的钥匙和小玩意儿,走起来风风火火,身上有一股来自底层的糙劲儿,混不吝,但是细看,不是那么回事:有一颗极敏感和聪明的心。
访问周迅,她说曹老师也给她看了这个片儿:我窃以为,周迅演得比赖德还要好。
那种长年累月越顶越紧的焦灼,那种一触即发的张力,那种极端状态里,人的崩溃和绝望。
周迅身上有一种江湖气,破掉了她外形的精致,这种生命力特别好,同时,她身上还有一种令人心疼,永远不改的纯真。
她对爱的相信,让我们所有人相信。
最后一幕,她笑着哭,最最后一幕,她忍住不哭——陈可辛说,他只知道有两个女演员,当她哭的时候,观众一定会流泪,那是张曼玉,和周迅。
说一个小段子。
我曾让周迅形容一下李米到底是怎么个遭遇?
她说:“就是一个航班取消了,告诉你一定会飞,但是永远不告诉你什么时候飞!
“她抽着烟,蹲在高高的凳子上,笑着这么说。
这是部很奇怪的片子,基本打破了国产片不是黄金甲就是颐和园的窘境,走出了一条鲜明的不知所谓道路。
一开始,你以为是部悬疑片,一个女出租司机,不,是一个全中国也可能全世界最小资的女出租司机,以安妮宝贝口吻看似漫不经心实则纠结万分地叙述开头,不停地向乘客重复那些数字,“281,287,302……”,啥意思?
这部悬疑片没有结局,导演最终也没给出答案,这堆数字,只是为了装B用的。
第一次智力挑战结束。
后来,变成一部很炫的公路片,女司机路遇两劫匪,机智报警捡回一命。
不不,这还是不合逻辑啊,老鹰同学看完之后,死活不得其解,他说:怎么可能呢,怎么可能现在的毒贩交易会这么弱智,干嘛要选天桥这个地方?
怎么可能又会认错人?
再说机票不能自己去买吗?
总归是自己进去安检的嘛,干嘛还让别人给?
我只能一遍遍地劝服他:剧情需要,完全是剧情需要,这不是为了故事能顺利进行么?
能顺利来段刺激的公路片么?
的确很刺激啊,刺激得我都忘记了开始的悬疑片设置,但是可恶的导演,又没给答案,你说一个死了,另一个怎么了呢?
您倒是给个交待啊,不给交待瞎排那么多前戏干嘛?
但是公路片已经结束了,所以导演也没给答案,这段的主要安排,估计就是插进来一个妻子婚外恋的男警察,恩,他是能够理解李米的执著的。
最后,片子急转直下,成了部悲情片,神秘的男主角死了,死在李米面前,伤心啊,欲绝啊,许多人都说,看到最后,哭了。
这个导演很狡猾,他知道一种人会哭的条件反射,就设计了这么一个套路,一直不理李米的男人,原来是深深爱她的,拍了好多照片呢!
这种出乎意料外的设置,拿来狂赚眼泪很有用。
可是到底是为啥啊?
你去贩毒用得着这样么?
再说想开个小超市,两个人一起开出租车也可以吧,您非得废了老半天的劲,还折条命上去,就为了最后能深情地说拜拜么?
剧中还有一个特别莫名其妙的女人,李米男人的同伴,给了李米八万块钱,这下又搞笑了,这种靠打掩护的服装批发就能轻轻松松赚来的干净钱,让人分外莫名其妙,专心致志搞服装批发,开超市的钱不就出来了么,您二位是想开个沃尔玛啊?
我朋友去看了两次,她都哭了,她说她就是李米一样的女人,我能理解她,毕竟这个角色设定还是挺不容易的,四年没做一次爱等一个男人,容易引来一些轴女共鸣。
但是看完电影,我不禁深深深怀疑,这位导演和这个编剧,脑子里面有一种叫逻辑的东西么?
在剧本送审时,电影局给「李米」也提了很多意见,我们也做了修改。
他们觉得我的切入点和表达还是不正常,不是作为主流意识形态希望的方法和表达。
比如,「你为什么要写一个女孩和毒贩的爱情呢?」你要抛开这个故事载体来看底下这个东西的时候,那我也没话说了。
但是我也有话说:「周迅演的主人公一开始并不知道他是毒贩,你不能剥夺一个女孩的爱的权利,我并不知道你是毒贩呀。
」在这个电影里,我赋予每个人物的前史和困境都不像一个商业片和简单的爱情故事,我想呈现一个时代性、现代人的焦灼状态,而这个状态细緻地体现在每个人身上,今天这个社会都挺焦躁的。
可是,在电影里很多细节你没法呈现。
比如裘火贵和邱月天,裘火贵的邻居是乡长的老岳父,他家厕所的排风扇对到裘火贵家厨房,臭得不成,他就天天和乡长老岳父掰扯这事,两人就打架,突然有一天老岳父脑溢血死了,说是被他打死了,裘火贵拎著包跑到外地,三年都不敢回家。
后来乡长放话了,拿三万块钱就可以回家了。
三年没有见到老婆孩子,他要挣这三万块钱就贩毒去了。
邱月天也是因为暗恋小月,小月妈贪钱,他出不了彩礼,只能进城打工。
邱月天进城打工赚钱很难,总是被人欺负被人骗,赚不到钱,他最后为了钱跟裘火贵贩毒去了。
张涵予演的那个警察在很多人看来没有意义,而他的意义恰恰也就在这。
你要是简单完成叙事功能,张涵予演的警察完全没有必要出现,他老婆给他戴绿帽子,他自己焦头烂额了。
他可以变成一个符号化的警察,这个事依然可以完成。
但是这个个性化的警察形象,不能完全实现。
张涵予演的那个警察,警察能说什么样的话,不能说什么样的话,都有严格的尺度的,不能把警察形象坏了,这在他们的概念里是玷污和丑化公安形象。
客观地说,这不能完全说与电影局有关系,我们国情决定是这样。
这片子就算电影局通过了,公安部门给你打个电话,你片子还是必须得叫停。
通过这些事我觉得,在中国做电影你得很客观地看这些事,在这样的国情下,这是没有办法的事,不是你个人力量可以改变的。
你只能是在规则允许的情况下,在狭小的空间里调整你自己,锻炼自己的能力。
周迅看了「李米」的剧本特别喜欢,因为她在香港、内地的票房影响力,给了华谊一定信心。
他们的营销部门不乐观,认为这个电影不能赚钱,但王中磊说他找不到一个不拍的理由,有好的剧本、好的演员、好的导演,为什么不做呢? 我原来想把「李米」做成一个单纯的公路片,就是两歹徒绑架一人,他逃跑的过程,做得很紧张很好看,或者可以做成一个寻找男朋友的情感故事。
但最后我决定做一个寻找真相的诡异故事,有点像大卫·林奇风格的电影。
邓超演的马兵、方文其实不是一个人;小香和王宝强的故事完全是他臆想出来的,真相层层剥开的时候,突然真相找不著了,原来的结尾周迅是从警察局里出来的时候,突然往后移到一个DV机的屏幕里,一切都很诡异,没有结果。
这样一个比较诡异、扑朔迷离的电影,我觉得是中国电影里没有的。
在电影的叙事上,我不希望正叙著讲,我希望插著讲,但华谊希望我把结构变成平行的,共同推进的方法。
再比如你希望的电影是复杂、诡异的,但华谊可能就希望简单明瞭。
按照我的版本设想,可能比现在成片的表达要更复杂,更个人化,但是从华谊角度而言,他们觉得这样的复杂和个人化,会影响到市场推广和观众的接受。
所以,他们要求彻底的改变。
最后,「李米」变成了一个温情片、一个爱情故事了,被剪掉了五十多分钟。
这个过程对我来说是一个损害的过程,你不断会消减尖锐性和犀利性, 最后变成一个大家都比较容易接受的一个电影。
「光荣」被人看到更多是在网络上,这个辐射的面其实很有限。
但从社会影响力而言,「李米」被更多人看到也是一个好事,大家知道有你这样的导演,在做这样的电影,你一步一步积累,等你做到一定的时候,你就有可能按照自己的真正想法去拍电影。
拍「光荣」的时候,除了我挑的男主角叶光荣由北京人艺的演员吴刚饰演外,其餘主要角色大都是云南本地演员扮演。
我把他们拉到那个拍戏的村庄,三十多天封闭在一个村里,都不洗脸,不刷牙,早晨起来都挂著眼屎,胡子拉碴,我看他们都觉得特恶心。
他们身上所有的衣服都是从小镇上的人那儿扒下来买的:「我给你买件新毛衣,这件毛衣我要了。
」扒下那旧毛衣就直接穿演员身上,那味儿还在上面呢。
当演员和那些人活在一块儿了,我拍的时候,再把所有有表演痕迹的地方全部打回去,找到一种最纪实的状态。
可是纪实状态有时候又会丧失掉你戏剧张力的复杂性。
你就永远在互相纠缠,这个过程其实是一个特别美妙的过程。
但拍「李米」所用的演员都是腕儿,周迅、王宝强、邓超、张涵予。
当你用这么多明星的时候,很难每一部戏都达到你想要的这样一个创作状态,但「李米」是个特例,它做到了。
因为这些演员都很认真。
周迅本身她就是一个挺疯狂的人,你怎么折腾她都行,你把她弄死了都行。
因为有她这样一个例子,王宝强、邓超正是处於这样一个时候,往上走的心气儿特别高,所有这些人凑到一块儿,都能够达成这样一个目的。
有一场是周迅在加油站的时候,其实有些镜头根本拍不到王艷辉、王宝强,但是他们让人非常感动的,一直站在旁边,说「我们要让现场的空气都是一样的」。
我既不想把《李米的猜想》拍成简单的商业片,也不想把它拍成艺术电影,我只想拍成特别好看的电影,但在背后有强烈的表达和态度。
零五年的春天,他和一个远在重庆的人网恋的风生水起,那个人跟他说,我爱你,但我永远不会见你。
活该当时的他,觉得真是浪漫无比,还是被感情冲昏了大脑,也就是如此奋不顾身轰轰烈烈,他的青春被他握紧在手,狠狠的一把火燃烧了起来。
时机未对,对象未对,那又怎么样?
终归是赎了自己的心甘情愿,爱意是自己的,回忆也是。
他后来经历过一些在他生命中最坏的事情,从未和任何人提起,他也知道,原来一切都是捱的过的,所有的苦难。
包括,离开这个人,忘记这个人。
只要告诉自己,我要做到这件事。
因为爱的这么多,所以断裂的,必然够决然。
可是他还是给自己留了一个梦,留了那么久,留到快要忘记了真假,他这样过了很多个夏天,很多个冬天,有些人有些事,在季节反复中消失痕迹,或者,他从未在意,有时候他会厌倦自己的执拗,他对自己说,算了吧。
所爱的,不过是镜子里,数年前不顾一切的自己。
你舍不得,不能放,直到它死掉。
而零八年的秋天,你在遥远的北方的城市,与另一个人坐在一起,看到荧幕里周迅那张倔强而固执的脸。
她不能停止的找寻他,做他做的事,我们是不是都在这样的途中慢慢偏离了初衷。
她在坚持;你选择放手。
她找到了他,坐在他的对面;你坐在他对面,找到了丢失的这些年。
她对他说,如果我真的认错了,对不起;你对他说,你好,再见。
她看到他在录影带里羞涩的笑容,她笑着低头,抬头已是泪满面,她看到他住在她的对面,存在在她的身边,一直在。
你握住旁边的手,温暖安实,你觉得被什么击中,湿了眼眶,你听到他的呼吸声在耳边,你想说,我爱你。
而我们都是这个大大城市里,平凡的人们。
暗合的命运,摩挲了太长的时间。
等待能有多久,裘水天和马文,李米和小香,其实生活和爱情,都一样,都一样。
对好看的电影,最好的描写无非是一句,真好看。
整个片子的周迅看起来很疲惫,头发乱乱的,嘴唇紧紧的,握着方向盘的手硬硬的,好多时候像是在走神。
我想我太能理解她的心情了,因为等待不是想象中那么撕心裂肺或者山花烂漫,等待是个体力活儿。
打个比方,就像是给欠了债的地主扛长工,只不过欠下的,是情债罢了。
朋友说没感觉,男朋友消失了四年,看不出李米有什么难过。
我无法和她解释周迅演得多好,不曾站在原地守候的人,不会懂得站久了双腿都无法弯曲的滋味。
我心中的李米就是周迅的样子。
四年之中,时光与命运的变迁并没有在她精致的脸上留下痕迹,而是全部凝滞在了她的眼神中。
她的眼里埋藏了青春又埋葬了青春,剩下空空一片。
她的眼里有天,有地,有空气中的烟雾,只是没有其他人。
她看这个世界很远,看天很近。
我喜欢她自己跟自己较劲发狠的样子,她说我一定要找到他,然后骂一句:“你他妈的怎么不去死啊!
”她说我一定要骂出来。
那是一个把自己反锁在房间里人焦躁的喊声,她恨把自己锁起来的那个人,却已忘记这是自己加给自己的束缚。
片子前面大部分导演都在社会层面兜兜转转,多少沉闷了些。
而后故事像颗洋葱层层剥开,爱情的味道弥漫开来,蕴湿了每一双好奇的眼睛。
方文死了,留下了他可以给李米留下的一切。
他用自己的方式告诉她他爱她,就在她身边爱着她。
录像上的李米在阳台晒衣服,在大街上装轮胎,在和路人争执。
他挂着男人气的衬衫走在城市每个角落,却不知自己辛苦等待的人,就在抬起头便可以望见,伸出手就可以触摸的面前。
看着自己傻傻的样子,李米笑了。
不,是周迅笑了,然后我哭了。
有个导演说过中国有两个女演员,她哭的时候观众也会哭,一个是张曼玉,一个就是周迅。
中国只有一个女演员,她会在心里流泪,但你就是看得见。
还记得《如果·爱》的最后,周迅也笑了,那一次,我也哭了。
李米是该笑着的。
因为,方文是爱她的。
她没有失去一切,她的掌心是空的,心却是满的。
那心里有他们共同走过的路,有爱,有时光。
北村写过一个小说,叫《望着你》。
里面有一句我非常喜欢的话:望着你,是我爱你的唯一表达。
到了方文这里,我把它改了:放弃你,是我爱你的唯一表达。
最后的最后,我以为都结束了。
李米突然出现在天桥上,突然讲起她和方文的曾经,很不起眼的曾经。
周迅的语气,像是一个无名编剧在谈着自己都没信心的构思,即使知道那故事的最深处,是最真的心。
她说她和方文中学就在一起,后来两人都没有考上大学,她说他们是这城市,这世界最平凡的人,没有人关注。
但是方文对她说,遇见你,是我这辈子最开心的事情。
就像杨千嬅曾在歌中所唱:也许生于世上无重要作为,仍有这种真爱耀眼生辉。
个人认为《李米的猜想》是一部不错的片子,各个演员的表演恰到好处,剧本更是多元化十足,又是悬疑,又是爱情,又是警匪,又是公路。
当然了,在美粉的眼中,导演换成昆汀·塔伦蒂诺,女主角换成乌玛·瑟曼,影片就完美无敌了,对应的在港粉眼中,则导演是王家卫,女主角是张曼玉了。
不过,我觉得奇怪的是,有点拗但是并不复杂的故事情节,居然好多人还看不明白,曹保平真是痛呀!
为了周迅这位小老乡出色的表演,那就写些文字给那些观影人解解惑吧!1.李米在电影开头念叨的一些无序的数字,那些数字是李米收到她失踪的男友方文写给她的信的日子,和方文失踪那天的算起来的相隔天数。
电影中交代,方文失踪4年了,一共写了54封信。
2.裘水天和裘火贵是到昆明坐飞机去广州的,搭了李米的出租车,他们拿走车上的杂志,是因为车费19元,他们给了20元,李米下车换零钱,他们等不及了,就拿杂志抵数,并不是他们认识杂志里面夹着的方文照片。
3.裘水天和裘火贵到桥上时取昆明到广州的飞机票的,他们并不认识拿票来的人,只知道拿票人戴墨镜,结果刚好碰上有个戴着墨镜的诗人搞自杀。
这里插一句,有人说电子客票的问题,影片的背景是2006年,电子客票还没有大规模普及呢。
4.方文是拿机票给裘水天和裘火贵的人,影片很清楚的提到他过了桥就下车,还有车撞上跳桥诗人的掉下的那个墨镜。
不过方文也是不认识裘水天和裘火贵的,他追赶两人是因为他不明白他们怎么会有他的照片。
5.方文叫菲菲说是她开的车,那是因为他的身份证和驾驶证都是伪造的,警察一查肯定出事。
6.警察跟方文说冷静,他觉得方文真够倒霉的,好端端的碰上诗人自杀这麻烦事,又没处说理。
而方文发脾气是因为,一耽误了交飞机票的事情;二要跟警察打交道,这两个都是麻烦事。
7.裘水天和裘火贵要李米带他们去马普,是想去做生意的亲戚那里借钱买飞机票,如果不是车上李米看到他们带刀,应该不会发生绑架的事情。
8.裘火贵应该也是初哥,不然不会吃李米给的止痛药。
另外,如果是老手的话,也不可能连3万都没有挣到。
9.后来三人在荒地停下,裘火贵下车看地形,是有杀人埋尸的想法。
10.裘火贵最后被体内藏的毒品被止痛药溶解要了命,同时裘水天也被抓。
11.叶倾城跟李米说他正闹离婚呢,意思是每个人心中都有烦恼的事情,李米还可以爆发一下,他是说都没有地方说,而且李米跟方文分开4年也不算什么,他跟他老婆天天在一起,老婆还不是在外面找了小白脸。
12.李米追出租车这段有点问题,明明是追上,下个镜头却转移到里面在家的场景,不知道删掉了什么。
13.鉴定证书那段有点问题,前面台词讲到笔迹鉴定有70%的叠合率,而后面的鉴定书上明明写着60%。
14.这里有个大问题,如果马冰是方文,他怎么敢去警察局核对笔迹呢,早就跑路了!
这是因为在未剪辑版中,马冰确实不是方文。
15.16. 李米收到方文寄来的那封信里面是一张中国银行贵宾卡,一个密码和一个保管箱钥匙。
广东的邮戳,9月4日,刚好又是做笔迹鉴定的日子,这似乎也是证明马冰不是方文,而另外那张工商银行存折是菲菲送过来的,李米出门追,但没有追上。
17.中国银行的保管箱中的钱,在未剪辑版中,清楚说明是110万连号的新钞,而存折上,菲菲的台词中可知道是8万,是做服装生意赚来的干净钱。
如果将110万看成是方文做毒品生意赚的钱。
我们可以看到,4年时间,做服装正当生意,只能赚8万,而做毒品生意,像方文一个只是买买机票的中间人,都能赚100多万,毒品利润之高可见一斑。
不过在未剪辑版中,马冰不是方文,因此这个110万也是正当的,最后还给了李米。
18.方文以为菲菲不知道他做毒品生意中间人的事情,但事实上菲菲是方文的上头派来监视他的,最后菲菲在桥上也跟方文说了。
19.在桥上堵截方文的人,个人认为是毒贩,不然,既对不上菲菲前面说的“他们想要做了你”的台词,也无法解释方文为什么要跳桥,因为只有落在毒贩手中才会生不如死。
而被警察抓,窃以为方文应该够不上死罪吧。
20.在未剪辑版中,李米后来无意中碰到了小香,才发现小香其实只是裘水天的同学,两人都没有说过一句话,一切都只是裘水天一厢情愿。
21.未剪辑版中,叶倾城请李米给他意见:该不该离婚?
22.未剪辑版中,详细交代了裘火贵在老家和村长的纠纷。
23.李米最后的独白有点突兀,其实在未剪辑版中交代李米的出身,她父母是大学教授,一直希望李米能嫁个门当户对的丈夫。
这样就对应了方文没有考上大学那天去游泳的事情。
另外方文开出租,李米的父母觉得他没有出息,方文一气之下就出门赚钱。
而李米认为是自己的原因才导致方文离家出走,觉得有些愧疚,才会接手方文开过的出租车,才会等方文这么久。
24.李米在说了这段独白后,便在方文跳桥的地方跳下?
这个有些天马行空了!
25.方文是个卧底的警察?
我觉得幸亏不是,不然就太主旋律了!
曹导演的上个片子《光荣的愤怒》就有这个毛病。
26.最后叶倾城和李米最后走在一起?
港片看多了吧!
江中月2010.6.2 于广州之西,版权所有,转载须说明原作者。
2017.7.31已将马文修订为方文。
2018.12.7 添加导演访谈附:新世界週刊訪問曹保平導演, 曹導自己說到 刪了50分鐘..真的太可惜,遺憾了 李米找到小香 我刪掉了後面的部分內容,原來在片子快要結束的時候,有一場李米找到小香和她見面的戲。
李米去一個出租車司機餐廳吃飯,突然在滿屋子雲南方言裡聽到了港台腔,她一看,就是原來她家樓下的那個姑娘,果然是小香,她已經做了領班。
李米上前問她,認不認識裘水天,小香說「我有知道啊」。
飯廳的一個廚子問裘水天是誰,小香說「我的一同學,蠻好玩的」。
李米就急了,說他為了你,把自己都搭進去了,你卻說他「蠻好玩」?
小香這時也急了,脫口就是玉溪話,哭著說啷個知道他找我做啥子,說他們唸書的時候,兩人沒有說過一句話。
後來李米去監獄問裘水天,裘水天說小香答應嫁給他。
所以這段故事,誰真誰假,李米也無法判斷。
葉傾城求助李米 葉傾城平時在外頭威風八面,但是老婆有外遇,他非常窩火。
可是離不離婚,他自己很難抉擇。
這個片子我最後刪除了50分鐘的戲,葉傾城本來有一場求助李米的戲,讓李米幫自己決定離還是不離。
在離婚的問題上,有頭有臉的警察也痛苦不堪。
方文不是馬兵 最初設計的故事是,最後警察葉傾城找到李米,給她退錢。
他們跟錄像帶和DV機一起繳獲的那筆錢全都是連號的,葉傾城告訴她,販毒掙的錢應該是一筆一筆的,不應該是連號。
最終調查結果是,這筆錢是從香港的中國銀行一次性提取出來。
提款人是個港商,錢很乾淨,去處也很乾淨,因此這110萬必須還給李米。
這就意味著馬冰其實不是方文。
這個結果對於李米來說,更崩潰。
她的那種遭遇永無休止,比四年更長的等待要來了。
最尾那段是要紀錄片感覺 李米的父母是大學教授 觀眾們對周迅在影片中的情緒控制和對白都很滿意,不過對結尾的李米獨白表示困惑,有個別觀眾認為那是「蛇足」。
曹保平:這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個段落,也是在我一再堅持保留下來的。
我身邊也有朋友有這兩種感覺。
點映那天,有一些觀眾看到那個段落的時候哭了。
那個段落完全從故事裡抽離出來,整個片子其實都是導演在敘述,我就希望能夠跳出來,就像在街頭隨機採訪,像一種紀錄片的感覺。
現在周迅的這段台詞力度有些不夠,這也與刪減掉的情節有關。
周迅的父母都是大學教授,他們希望女兒能夠考上大學並且找到一個門當戶對的對象,因此強烈反對她和鄧超交往。
因此鄧超決心一定要考上大學,讓周迅的父母刮目相看,但是他沒考上。
如果觀眾瞭解這些,當週迅說到第一次看到鄧超哭的時候,就會更有感觸。
裘火貴為什麼要犯毒 裘火貴。
裘火貴實際是從家鄉逃出來的,鄉長的老丈人家的廁所對著他家的廚房,他找鄉長,鄉長不理這事。
為了去除對面廁所飄來的臭味,裘火貴就找了一捆蒿子桿,刷上農藥開始燒。
結果那天鄉長的老丈人湊巧腦溢血死了,後來老丈人家人就訛上了裘火貴,他只有跑路了。
他在外頭躲了三年,鄉長老丈人家裡提出來,說拿 3萬塊錢了事,所以他才為了3萬塊錢鋌而走險。
片子裡的每個人都在自身的困境中充滿了焦慮。
我原來想把「李米」做成一個單純的公路片,就是兩歹徒綁架一人,他逃跑的過程,做得很緊張很好看,或者可以做成一個尋找男朋友的情感故事。
但最後我決定做一個尋找真相的詭異故事,有點像大衛·林奇風格的電影。
鄧超演的馬兵、方文其實不是一個人;小香和王寶強的故事完全是他臆想出來的,真相層層剝開的時候,突然真相找不著了,原來的結尾周迅是從警察局裡出來的時候,突然往後移到一個DV機的屏幕裡,一切都很詭異,沒有結果。
开始敲这些字之前,我抱着一盆衣服去阳台上晾,然后,对面的寝室楼里突然传来一声极大极哀的哭嚎。
于是阳台门纷纷启开,一个一个女生跑出来,笑着闹着说几句话,又跑回去,接着哭声便停了。
高三,做题到深夜,一个人站在阳台上直愣愣对着暮色苍茫灯光斑驳,就忽然觉得,每扇窗后都有一个巨大的秘密,而别人不能触碰。
那么你就应该明白,下午看李米的时候,我是为什么忽然泪意汹涌。
李米,出租车司机;裘火贵,罪犯;裘水天,乡下人;叶倾城,警察。
然而。
李米,神经质地抽烟,瘦,满脸雀斑,动作幅度大语言亦粗鲁,她拿着失踪男友的照片问你你你和你认识他么,她这样过了四年;裘火贵,他抢劫出租车,然而突然在后座捂着脸大哭,他说谁愿意做这个,是他们找我要三万块,没有三万块我连家都回不去!
裘水天,他将小村里唯一一个懂得说两句蹩脚港台腔的女孩当作天使,为了小香他几乎想要上天入地。
叶倾城,他一边工作一边电话,对对,是啊,我看见她跟一小白脸她还不承认呢。
这些人天天从我们身边走来走去,擦掉眼泪换上面容他们不过是世间最平凡最庸碌的人,你不会想要知道某个身材臃肿的中年妇女是否有过烟火绚烂的爱情,你也不会想到某个表情委顿的男人是否有过恢宏极盛的往事。
李米说,我们都是很平凡的人,没有人会在意的。
那么,可以龟缩在一个小小的角落,比如,一辆出租车,一张办公桌,随便什么。
然后,等一个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出现的人,一天两天,一年两年,没有人需要你去拯救地球普度众生,你只属于自己和等待。
偶尔说说故事,如果有人听懂是有幸,不懂也没有什么关系,你也不懂他们的故事,为什么要别人懂你。
这就是生活。
大部分你我,都已经,或者必将,走上这条路。
然而,这样平凡亦是好的,如同无知常常是幸福一样。
没有人会来刺探往事窥视秘密,所有的痛苦欢愉都属于自己,好像在喧嚣之外独立根植出一个世界,里面,是繁盛的秘密。
我们曾经希望拥有以后的时间,可是没有,那也没有关系。
你变成我的秘密,住在我的心里。
于是,我们永远在一起。
记得之前的媒体宣传时说,这是一部适合情侣观看的影片,我却觉得,还是一个人看,才看得出味道,因为李米就是一个人,一个人等了四年。
如果你的身旁还有一个人分享你随时的感觉,那么你体会到的不会是李米的感觉。
我也从未想到,我会哭着看完这场电影,以致到了公车上,还是平复不过来。
李米:我以为,爱上他,就是爱上他的一切,包括他不在了,就做起他的职业。
我开着出租车,将他的照片放在一本时尚杂志里,希望来到这个城市的千千万万的人中能有一个人见过他,并上了我的车,然后告诉我,他在哪。
我以为,爱上他,就是爱上他的一切,包括他写回来的每一封信的每一个字,我都可以逐一背出,54封信的每一个字。
我以为,爱上他,就是爱上他的一切,即使他不在身边的日子里,我也能等他回来,爱上每一个等待他的日子。
可是,如果他的出现,代表他将最终死在我的眼前,那我宁愿他不要回来。
即使他说他不是方文他是马冰,即使他说我认错了人,即使他的身边有了另一个女人。
可是你回来了,或者说你从来没走过。
你为了成为我父母希望的人,去贩毒。
你为了我们的超市,去贩毒。
你为了给我一个未来,去贩毒。
你又走了,寄了最后一封信,却再也没有你的只言片语。
一把钥匙,一张银行卡,以及银行里以保险箱的人民币。
这些我都可以不要,我没想到的,还有你的DV。
你还是那样,用手摸自己的光头,我知道,那代表你在想我。
你对着我憨憨的笑,说着爱我。
你对我的话很少,后面的内容是我这4年生活的点点滴滴。
原来,你都看在眼里:我在高速路上换车胎,冲进路边的公厕,和高我一个头的男人吵架,边想你边收衣服……你为什么从不告诉我,你就住在我的对面。
你说,遇见我是你生命里最高兴的事,从中学到现在。
你不知道,我,也是。
马冰:其实,我叫方文,我是李米的方文。
我最高兴的事是看武侠和和李米恋爱。
李米是平凡的女人,我也是平凡的男人。
她的父母希望我给得起李米一个未来,可我高考却没有考上任何学校。
我在夕阳下坐在泳池里一个下午,第一次哭了。
我不知道,高考失利,我还怎么给李米一个未来。
我做了出租车司机,可我知道,这轮子走在路上却走不出我们的未来。
于是,我走了,离开了李米,我要去给李米赚一个超市,我参与了贩毒。
身边有了一个女人,她叫菲菲。
表面上我们开一家服装店,表面上她是我的女朋友,可她应该知道吧,她从未走进我心里。
我一点一点的攒出一个超市,我一点一点的看到我和李米的未来。
直到那天,我看到李米为了找我做的杂志。
用菲菲的话说,我装不了了。
那个车祸,一下子把我摆在了警察面前,我离开李米4年后,从新出现在她面前。
可是我现在是马冰,我不认识一个叫李米的女人。
她不信。
她拿出我的54封信让我做笔迹鉴定。
警察开始察马冰这个人,发现这个人不存在。
于是我知道,我不能回到李米身边了。
我把超市和这4年来拍的李米的点点滴滴都给了李米,如果我不能再陪她,那么这些也够了吧。
菲菲曾问我,这么伤害她,我心疼不。
怎么能不呢?
那是我用生命爱的女人啊。
当她哭得一塌糊涂的在我身后不停地背着我的信的时候,我的心崩溃了。
可我又把她逼走了。
警察终于来了,李米,我爱你,可我永远不能再爱你了,我跃下了立交桥。
就这样,李米找了4年的男人,从桥上摔在了她的面前。
眼睛不能再看她,不能再对她笑,也不能再说他爱她。
可是,原来你一直都在的,不管是中学,还是现在,还是这4年,还是以后,你的爱,我的爱,一直一直都在的。
曾经代表谁的心结果都一样。
后来她在屏幕里看到自己在换轮胎的样子,无助的甩手,踢脚,抱头,她以为自己当时是无助的,可是后来她知道他一直在某处就这么望着她,她从未孤独过
284
2星半
“他…爱看武侠,还有……就是跟我谈恋爱。”
请国内导演珍惜一下周迅好吗
看得我眼泪花花的,啧啧
诡异。。。
悲伤猜想
电影节奏缓慢,台词一般,不喜欢邓超,可是周迅唱了《当时的月亮》,很神奇的感觉
作,就一个字!
周迅演技有待提高
那时候思念像一条在草地上爬行的蛇
周迅出租车司机,还有宝强的毒犯子,邓超年青的,很好的片子。
对曹保平的要求肯定要高一点:1.从公路惊悚片到都市言情片之间没有任何过渡。2.周迅实在不像一个开出租车的。3.窦唯的音乐与影片不搭调。
豆瓣咋不能给零星呢?不明白豆瓣上给这片五星的咋恁多人呢
伪悬疑~~~
开篇的混乱和各种细节为后来的真相大明做好铺垫。周迅追在邓超身后说着自己熟稔的来信,哭得情不自禁。邓超说我是方文,我现在跟别人好了,不想要你了。从找到男友的解脱喜悦到一落千丈的悲伤,以至于后来在看邓超的录音和独白时的无法忘怀铭记在心,她真是演出了最好的李米。
看,当时的月亮,曾经代表谁的心,结果都一样。唱这歌的时候我也是笑的不落痕迹,云淡风轻的口吻
不懂欣赏周迅的出色演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