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a boy是美国导演 (Paul and Chris Weitz, American Pie 的导演) 导的,但剧本是根据英国的一部畅销小说 (作者Nick Hornby) 改编的,演员也都是英国人, 所以我倾向于把它看作是一部英国片. 该片获本届(75届) 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提名, 不过终于不敌来势汹汹的钢琴师. 同时在本届金球奖, 获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提名, 也无功而返. 不过最终列与美国电影学会奖2002年的最佳十大影片之一.虽然片名是About a boy, 但其实这部片子可以说是关于两个boy的故事. 一个是英俊,富有,单身而游手好闲的休格兰特饰演的 “大男孩” Will Freeman (尽管他已经38岁了). 另一个是被忽视的, 烦恼的12岁的孤独的 “小男孩” Marcus. 这两个毫无共同之处的人,由于Will 追求Marcus妈妈的朋友Suzie,以及Marcus妈妈的自杀而开始有关联. 而正是由于这两个截然不同性格的角色的碰撞, 带给这部片子一连串的喜剧效果.整部片子的主题似乎是那句多次出现名言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No man is an island)”. 一开始的时候,Will认为这句话不对,他就是一个孤岛, 并且对这种孤岛式的生活乐此不疲. 他没有超过两个月以上的工作, 他没有维持长期关系的女伴, 更不喜欢小孩. 让我们看看他对于生活的认识:"A person's life is like a TV show. I’m the star of the Will show and The Will show is not an ensemble drama.""I used to think I was pretty cool. I didn’t mean anything, about anything to anyone and I knew that guaranteed me a long, depression-free life."然而Marcus的闯入,以及他们之间奇特的关系使他的生活逐渐起了变化,使这座孤岛开始回归大陆.一个人的演出毕竟会寂寞, 而没有失望的生活也就是没有希望的生活. 不过我觉得Marcus的介入更像是一个契机或催化剂, 因为38岁的Will的确也到了该 “回归”,该正视自己责任的时候. 很难想象,如果早十年同样的事情发生,会不会有同样的结果. 我想,答案是否定的.我觉得该片的一大特色是它的语言. Will和Marcus的旁白交替贯穿了整部电影,其中还夹杂着一些聪明而有趣,而且有些意想不到的对话. 例如当Will的朋友请他做她的女儿的教父时, Will惊惶失措地妄图说服她收回这一请求: "我会忘记她的生日,一直到她18岁时,而那时我可能我带她出去把她灌醉, 而且,我们 必须面对的是, 我很有可能会追求她. (I'll forget all her birthdays, until her 18th, when I'll probably take her out to get her drunk, and let's face it, probably try to shag her.)" 而当这位好心的朋友说她知道他有着外表看不出来的深度时, Will 回答说: "你们总是犯这种错误.我根本就是这麽肤浅. (You've always had that wrong. I really am this shallow.)"
我喜欢这部电影笑中带泪,苦中带甜的风格。
以前看过一部《看的见风景的房间》,虽然内容完全不同,但感觉英国人就是这样:爱讽刺,但总是很幽默很人性。
看了以后心里很温暖。
太多负能量。
为什么要浪费一下午阳光明媚来看这么一部灰色的片子。
尤其见不得他妈妈,太可怕了。
只有得到健全的爱和能给予他人健全的爱的人才会把这当成一部喜剧片来看吧。
想想,如果Will没有遇到马克斯会怎样?
我们都是Will,但我们都不一定能遇到马克斯甚至瑞秋。
就像Will告诉马克斯上台唱歌并不能帮助他妈妈开心起来,孤独是自己的,我们最终还是要靠自己走出来。
有时候虽然一个人ALONE,但并不LONELY。
Will即使那样一个人过下去也没什么不好,只是没有那么美好罢了。
我的观影习惯可能不被称道,喜欢的电影总是会看上好几遍,且乐此不疲。
About A Boy就是那些被我反复观看的电影之一。
不记得第一次看是什么时候,只记得看电视台播的,因为没看到开头,于是上网搜准备把开头补上。
从某种角度来说剧中的主要人物都不是聪明人,可以说是傻里傻气的。
男孩的妈妈在大多数人看来很怪,她的职业就有些边缘化,谁能说清楚音乐咨询师是个怎样的工作?
真不知她是如何勉勉强强活下来的,自己饱受抑郁心情的困扰,还是个拖着孩子的单亲母亲,与其说她照顾自己的孩子还不如说她更需要被照顾。
休.格兰特扮演的人物简直就是个情商低能儿。
38岁了却还活在青葱岁月里,以为自己永远年轻。
坚信自己是座孤岛而沾沾自喜,殊不知像他这种缺乏责任心的人不变成孤岛都难。
故事主人公---那个小男孩就更不用说了,被他那个奇怪的妈妈给打扮的也奇奇怪怪的,而且由于他妈妈的原因他显然生活在上个世纪自己却浑然不知。
而就是这帮傻子却演绎出一段精彩的故事。
他们之所以显得傻里傻气,除了自身原因还有就是他们没找到自己在生活中的位置,没找着自己的圈子。
故事当然是以他们各有所属皆大欢喜为结尾。
这一切都要感谢那个小男孩,因为他的误打误撞帮助了自己更成全了他人。
那些成年人毫无目又苦苦追寻的东西,都被他找到了答案。
看来生活中的快乐就在于站好队,找对人。
这电影属于“一段时间里每周回家看一遍,看完一遍又一遍情节和台词都烂熟”那个范围之一。
这范围不大数来数去除了这个也就只有蒂凡尼早餐——总而言之后来从某天开始我突然再也不这样看电影了继而没过多久几乎不看电影了。
初中时候拿这个的影评——那时候不叫影评,观后感比较贴切——交过语文课的周记作业,分数不低虽然早就不记得写了些什么。
然后刚才隔着六七年的时间又看了一遍。
隔着我也养了仓鼠然后它死掉,我也半夜躺在床上睁眼到天亮去上学,来自老妈的爱很了解但所有回应在那个年龄总有无法言明的无奈的六七年,隔着嘴上说太好了真的啊心里只想拔腿跑掉,拜托你们不要靠我太近的六七年。
仍然共鸣得乱七八糟。
我仍然不能明确地表达为什么我明白为什么有人能抑郁到大早上拿着盒牛奶倒撒了都能哭,以及为什么Will弹着吉他跑上台跟Marcus同丢脸共患难地唱killing me softly时候当时屏幕前的自己会哭到不能自持。
有些讨厌的感觉像既视感一样熟悉而感同身受,对Marcus而言不是被欺负的情节让我熟悉,而是造成这样情况的根源,勉为其难地叫它疏离感好了。
放Will身上就是每个人都是孤岛我一个人待着很舒服,虽然必定缺了什么但为此深究实在是太麻烦了。
所以疏离感作祟至今共鸣在心里轰隆隆回响至今。
抱歉我总是习惯性地远离你们有时候是我的错有时候不是,但为了那理所当然坚不可摧的存在感我不得不远离你们——我一直在找那样一个人虽然一直也没有找到,但我只能不停地找下去。
总觉得这个小男孩非常像skins里面那个大帅哥,但是因为看的时候不知道这两部影片的确切年份,因此也不敢确定。
毕竟,那个可是超级帅哥,这个可是流鼻涕的小男孩。
看了演员表才知道,真的是他,不得不感叹,男大十八变,谁能想到将来这个男孩长得帅成那样?
就像哈利波特里那个纳威隆巴顿,哇靠,现在简直可以和杰克吉伦哈尔有一拼了。
扯远了。
典型的温馨亲情片一枚。
Hugh grant 这英国老牌帅哥还是一如既往地有型。
生活再富足,总是缺了些什么,却让一个孩子弥补了这一切。
这让我想到那部很有爱的动画片卑鄙的我,吼吼,很有神似的地方哦
Nick Hornby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
虽然看改编作品的时候我一直会提醒自己”书是书电影是电影“,但是忍不住对About A Boy的电影版有一点点的失望。
最大的闪光点仍然来自忠于原作的部分,那些讨人喜欢的英式幽默和没有落入俗套的俗套故事。
Nicholas Hoult演的Marcus显得比书里机灵太多,以至于他的古怪和遭排挤仿佛是因为自己看不惯周围的人而不是软弱得只能跟随母亲的决定。
看到他满脸邪气对着Will说出某些一针见血的评论之后再笨口拙舌词不达意地跟Elli聊音乐实在是有点突兀(难道要用看到喜欢的人会紧张来解释么)。
而Elli完全成了龙套,书里面我最喜欢的Marcus带领闭着眼睛的Elli穿过人群的那段也一起被砍掉了,其实我太不明白Elli在电影中几个一闪而过的镜头还有什么意义为嘛不干脆点删了她呢╮(╯▽╰)╭(我懂我懂,就是要Marcus点出喜欢一个人不止是身体接触那么简单嘛)。
跟High Fidelity一样,穿插了不少的自白和画外音来体现人物的自嘲精神,可能这也是为什么Nick Hornby的书改编成电影以后显得不那么流畅吧。
想起来05的时候就得知Johnny Depp买下了A Long Way Down的改编权打算自己做一次导演,我还是有点期待的,只是完全没有动静啊。。
嗯。
回到电影的内容,或者书的内容(记得在某篇博客里写到“我还处于一个偶像之死可以给我带来冲击的年龄”,其实这是About A Boy书里的嘛)。
Will的人生哲学就是那句著名的“认真你就输了”,也许这是真的,既然Marcus和他母亲的不快乐正是因为他们对一些不被主流接受的事物太过认真。
不用真心的人不会输因为他没有弱点,但是他也没有机会赢因为不存在他在乎的结果,正如Will的生活仍然毫无目的的时候他更多地是在寻找方法消耗时间而非真正享受什么。
或许我不该说得这么肯定,因为包括我自己在内的许多许多人都将很多甚至是太多的重心放在了听音乐看电影等等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可称作消耗时间的事情上。
所以大概所有的意义都是人为添加的标签,无论你是否觉得一件事有意义你都可以做同样的事,唯一的区别只是因投入而不自觉闭上的眼睛。
于是这真正取决于一个人的选择:是游戏一切不感受任何深刻的情绪,还是认真从而暴露于各种伤害之下。
故事的结局中似乎所有的人都开始走上正轨,Marcus和他的妈妈不再无谓地认真而Will找到了自己的真心,所以最后人们总是停留在了中间地带,最安全也最合适。
看看简介以为原来看过,看了之后发现没有看过-最近变得真是有点痴呆了。
不算好片,可是里边从开头到结束都提到Bon Jovi,那就足够值得看下去。
一开始就是道猜谜:No man is an island,谁的名言?
选最后一个-Bon Jovi。
影片一看完我就去找那首很牛的歌
歌词第一句就是"They say that no man is an island"-啊?
They say啊,那这句"No man is an island"还不是Bon Jovi的名言么。
除了没那么来钱没那么帅没那么勾引妇女,基本上自已的生活状态和里边的Hugh很类似,安静表面下的狂野内心,狂野内心里的安静向往。
(从室内布置上可以看出来,灰色,朴素,现代,忍不住截了几次屏做以后的装修参考。
)闲着不上班,每天分成几段一下就完,过得也是死水一般,泡都难冒起一个。
或许吧,被依赖和依赖就是一种幸福,可电影和故事总不是现实,更多的人或许还是在孤岛的状态。
另一个极端就是和片中小男孩的妈妈一样,一早起来就沮丧得一塌糊涂。
一系列钻石王老五的角色,Hugh Grant演起来真是炉火纯青,眼神瞟两瞟,嘴角一上扬,女影迷无不心向往之,这就是宝啊。
男主角太过于享受只属于自己的生活而忽略与他人的接触和交流,好像也不好,仿佛看到自己。
那么与他人一起就会有意思,带来幸福吗?
非常有印象的一句:每个男人都是一座岛,从海水上面看;但其事海水下面都是连着的………………………………………………………………………………………………………………………………
2005-10-18 20:35:07Wd__ 发布的日志 影片地址:http://www.allmov.com/movie/10696/main.html 很清新、明快的一部片子,给人一种淡淡的感觉,但又没淡到没什么可以回味的程度。
不用工作,不愁钱花,可以完全支配自己所有的时间,衣着打扮得体,每天都可以随意的泡马子,这种生活大概是许多人包括我梦寐以求的吧。
一切是那么完美,除了隐隐的寂寞。
虽然影片最后没有给出大圆满的结局,但所表示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其实我并不完全同意影片的观点,我想在某种程度上每个人依旧是个孤岛,每个人都有别人无法了解和分享的部分,哪怕是你最亲近的人甚至是你自己。
而且就像片子中说的,随着原来越多的cd,dvd,电子游戏等可以耗去许多个人时间的新鲜事物,人在越来越独立的过程中也会变得越来越孤立,越来越像一个孤岛。
我觉得如果没有合适的人的时候,保持一种孤岛的状态也是不错的。
在如今工业化的城市里,每个人的圈子都不太大,而且一般也都不更新,所以如果不出刻意寻找的话,大概很难会得到那个合适的人吧?
这大概也是为什么享乐的方式越来越多,快乐的人却越来越少的原因之一吧。
原来尼古拉斯是童星出道!!
小时的Nicholas Hoult 已经这么有型
好无聊
原来这个小男孩就是皮囊的男主角。。小时候好萌
Hugh Grant啊~~
美少年也有个胖嘟嘟的童年 男大十八变 只是剧情有够无聊的
为了skins看的,休格兰特依然帅的不行
尼古拉斯和你躺在我怀里的样子一样萌❤
三星半。在b站看的和b站见鬼的翻译有很大的关系,但总之不是很好的观影体验。互相救赎的故事,但确实有些地方看得人捉急,大概我真的不喜欢小孩儿。很想过休叔戏里无所事事的富二代沙发土豆生活(
仍旧没找到高清勉强看了个普清。及格的轻喜剧。一个可爱的小男孩怎么还可以长大以后那么帅(☆_☆)
霍尔特以前长得挺憋,以后的美少年怎么长出来的
真的补咋滴。纯粹是为了看俩男的
WHAT R U TALKING ABOUT, SIR?
Nicholas Hoult小时候又矮又胖……长大了就无比帅……>_<果然童星小时候不能太好看!
so.....................boring
= =
后悔看这个····
就看了半个小时实在看不下去另外,上哪里找这么磕碜的小男孩
一般,skins的tony小时候就爱装帅
人长得很可爱,不过片子有点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