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终于看到成片了,是不期而遇的喜悦,难得的一个好作品,吹来一股清新之风在美学上,在风格上,在类型挖掘上,群像叙事,多重关系,复杂矛盾,在视听里,在色彩里,在最本质内心里,积极阳光,温暖向上,很正能量,章回体的形式,多声部的结构,组成一个和弦,又不横向争执,每一个镜头都很给力,每一句台词都很到位,节奏明快,浑然一体,色彩纷呈,特别考验导演功力,是一次特别的制作,有一种特别的价值,充满时尚性和青春感,特别适合主流观众看。
创新意识的电影新作,至真至纯商业艺术片,给中国银幕带来新气象,明年一定要参加金鸡奖一个电影人的指南,电影人的入行指南,无情深刻揭露商业社会,对人生价值的一种扭曲,题目起得特别好,贵圈很乱的事情,初心不忘,定位很好,美国加州帝王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纯洁心灵逐梦电影圈
该片标榜二十世纪后现代主义,以揭露中国演艺圈污浊晦气为己任,敢于用低龄化水平的台词和一点也不走心的后期制作以及一众演员将近零的演技代表着中国电影?
毕先生用了十二年拍出了中国史上最烂的电影,也是豆瓣上评分最低的电影之一。
内容低俗无味,乏人深思,演绎手法及摄影手段幼稚可笑,服化造型给人一种往事回溯,时光倒退的神奇力量,令人仿佛置身于千禧世纪头五年的城乡之中。
影片中后段运用当下各类视频APP中最普遍的快进和变音功能,片尾曲的词曲建议心脏不好的人不要尝试听,辣耳朵啊,如果毕导改拍喜剧,那上座率应该不错,自身水平加上现代批判主义手法的成熟,还有各类资源的共享,那一定是一部比《纯洁心灵》好的电影。
我这个人是这样的:对于我不了解的、不合常理的事物,总是先尽我所能,以一种客观的、辩证的眼光观察和审视,再去下结论。
这两天,我一直很关注关于这个电影的信息,某瓣,某博,某乎,某信,各搜索引擎……我仅仅是在看到大家对这部电影的声讨中所描述的剧情,就已经中毒了;买不起电影票的我,妄图通过切身感受主题曲的洗礼,来获得更多的共鸣,而这共鸣竟余音绕梁,至于今日仍然使我寝之反侧、食之无味。
整个事件,通过【碰瓷豆瓣】【史上最低评分】【专家一致好评】【天赋神曲】等着力吸睛点进行营销,几乎在一天之内到达了高潮;愤怒的人们涌进各大平台,把导演和片方批判了一番;有的同学角度更高,为这些专家、为国产电影市场、为整个体制感到深切悲哀。
………………………………于是当我不单单只关注片子本身,而是把所有这一切当做一个整体时,我不由得虎躯一震,菊花一紧,有如醍醐灌顶,恨不得一泻千里,觉得自己他妈升华了:这他妈难道不是近年来最牛逼的行为艺术吗——1.毕某,不知名行为艺术家,请了十几号人,大家各自拉了一泡屎。
并通过不可言状和一般人难以理解的搅拌方式,把它们拼凑为一整坨。
他在业界内声称这是神作。
它名为《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
2.他结合当今流行的朋友圈中老年表情包风格,完美复古运用上世纪90年代PPT艺术字,今昔交融,以退为进,为这部神作量身设计了数张前卫海报。
3.他致敬了先疯派rap音乐鼻祖约翰逊·庞麦郎(Joseeh Punmanlon)的词曲风格和创作态度,为这部神作创作了神曲,并斥巨资聘请SNH48进行演唱,最终选择在《某国有某哈》热度渐消之际,才将其真正扩散到网络上。
单押双押就不说了,开口十二押如雷贯耳,只需听一遍,靡靡之音即挥之不去,这是何等深厚的创作功力,完全超越了前辈。
4.他尽其所能,将神作传播到某些院校,竟使得校方以学分绩点等理由相挟持,强制学生到场观摩。
5.他请到了业界诸多大佬,观摩品尝他的这部神作,并进行发言。
他清晰地记录下了他们发言的全过程,并且公关了某些新闻站点。
6.他(和他的团队?
)在各大平台,以一敌千万,怒怼各位网友,甚至直接怼某瓣。
他在人们口诛笔伐之际开了大招:海报、神曲、业界大佬发言…这反智营销,手段堪称高绝!!
………………………………是不是细思极恐?
有没有get到点?
——我以为,毕导最初想要传达的其实是:任何一个艺术家,都可以进行任何风格的艺术创作。
不管耗费了多少人力物力,不管用什么样的资源或材料、以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最终形成的到底是什么JB玩意——只要自己欣赏得来,那就是艺术品!
甚至于这个艺术品的周边,以及这个艺术品的形成过程,在本质和内涵上已经做到了和艺术品立意本身的高度结合与完美统一!
它代表了这个艺术家在这个时期的个人风格,在别人眼中再怎么不好,都恰恰只能说明这个风格是在这个阶段内不会被主流所认同的。
仅此而已。
大家都知道,梵高死了画才值钱。
同理,毕导要是死了,这一定能成为绝唱!
而但凡艺术家们可以get到这些点,只要符合基本法,就都可以去进行最最纯洁的艺术创作,都可以为之逐梦。
但是?
但是现实太你妈cult了——某些艺人或者经纪公司,明知这就是一坨屎,为了几百万,当初嚷嚷着要吃,却迟迟不肯张嘴!
非得走法律途径!
而且吃完还不承认自己吃过!
契约精神何在?!
毕导点到为止,发完通告以后整个事情直接就没有下文了,不禁让人浮想联翩!
某些学校,根本不关心这是屎里有毒还是毒里有屎,既然有政治任务下来,就喂给学生,学生不吃,就得扣学分!
真的是中国教育的悲哀!
博士我毕导,人狠话不多,早就看穿了这一切!
所以他硬是故意憋了12年,才搓出来1坨,而且是屎——这产出效率,这作品质量,难道不是已经活生生地将中国教育令人扼腕这一血淋淋的事实,赤裸裸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了吗!!
某些网友,就是劣根!
屎都没吃过、屎都不敢吃,也好意思说屎不好吃,还拦着别人不让吃,甚至对这坨屎和屎作俑者进行了狂风骤雨般的人身攻击!
这难道不是传说中只会跟风摇摆的网络暴民吗!
(妈的,说的就是我)所以那些闻屎生畏怒撇一星的群众,才正中了毕导的下怀!
什么?
你吃过了?
那你也根本吃不到精髓!
就是肤浅、就是get不到点!
正片根本不是《纯洁心灵》,而是这个视频引出的一系列反智行为!
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根本没有几个真正懂得欣赏这种艺术表达的人!!
他们根本跳不出思维定式!!
——
盲目暴戾的受众!
他们根本跳不出思维定式!
艺术鉴赏更无从谈起!
然而,最最最最重要的还是,某些所谓业界大佬,他们已经是有头有脸、有钱甚至有势之人,有这等的闲工夫做什么事不好,偏偏为了某些不可言说的利益,做出这种芳草天的事情来!
你且看看他们在研讨会上能何其发自肺腑地自然流露,完全没有表演痕迹!!
这些鸡巴货色,可都他妈是进可左右市场政策、退可影响艺术教育之流啊!!
反过来想想,毕导手段之高明,竟能让这些大佬饮屎而复舐痔!!
故毕导所要表达的深层主旨终于浮出水面——正因为有这样娱乐至死的市场同行、这样政治至上的教育环境、这样盲目暴戾的受众氛围、这样指鹿为马的业界翘楚……艺术家们根本不可能做到心灵的纯洁,更不可能逐梦!
电影圈、艺术圈,只剩下无尽的利益,这无尽的利益终于变成了圈子里的人所追逐的梦!!
整一个标题《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就是对这一切的最大反讽!!!
—————————————————————什么是行为艺术?
行为艺术的造诣旨在艺术家行为本身。
行为艺术家通过演绎各种很cult、很反智的行为,引发观察者广泛和深刻的思考。
而我们知道,越发高级的行为艺术,往往其演绎目的越发不明显,演绎行为越发不刻意,看似无心插柳,却能林立成荫,就是一种inception(意念植入)!
近年来我们见到的行为艺术家,因为太过标榜自己的演绎,使得艺术感严重流失。
热度过后,几乎不可能造成什么深远的影响。
毕导十二年磨一剑,表面上是导演和宣传了一部拙劣的视频,实际上单单从视频名字(立意)本身,就已经直勾勾地剑指了整个演艺圈和市场的大环境。
而这一整套行为艺术中最精髓之处,莫过于在普天民众的面前曝光了这些所谓大方之家的嘴脸!!
不仅如此,毕导甚至破除重围,二度上线!!
在本视频已经封神2017的情况下,这波骚操作很可能已经直接使其卫冕,蝉联2018神作首席——试问中国电影史上还有什么样的作品能达到如此高度?!
而你们这些一叶障目的屁民,只看到了毕导其勃勃野心,却从不想他的良苦用心!!
你们根本听不到他内心深处的疾呼——那帮还企图以烂、low、侮辱智商、低级趣味、恶意营销、消费粉丝…等等方式为噱头的国产片,都别想再跟老子争第一,简直一点资格都没有!!
你们他妈的行行好,去拍点好电影吧!!
去净化心灵、逐梦演艺圈吧!!
——真的是振聋发聩!
我仿佛看到毕导隐忍的泪水终于激动地夺眶而出,那是发自内心的、对国产电影市场和国民艺术教育最悲切的痛和最深沉的爱!!
这他妈的才是魔幻邪典现实主义行为艺术表演大家啊!!!
媒体、专业影评人、SNH48、各路砖家叫兽,甚至连我们,都他妈是毕导行为艺术中的群众演员!!!!
他你妈博士学位真不是吹的!!!!!
稳得一匹,有如老狗!!!!!!
——————————————————————我自己都快信了。
——————————————————————2018/1/26——哎,自己去看这片的官微(@电影纯洁心灵)和毕导微博(@毕志飞)吧,如果这都不是七星的行为艺术,您可以打死我。
——————————————————————2018/3/2——戛纳都报去了,世界级行为艺术当之无愧。
——————————————————————2018/5/30——《毕志飞致信国家电影局:彻查豆瓣不公正评分》http://ent.sina.com.cn/m/c/2018-05-30/doc-ihcffhsv5436410.shtml你们那些打一星的慌不慌?
可能会被删号哦!
作为混迹豆瓣多年的我,今天必须要为我们的精神角落评评理了。
最近的电影啊,竟给自己加戏,如果不碰瓷儿豆瓣,都不敢叫烂片了。
这不?
前段时间有一部名叫《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的网大竟然在院线上映了,这部电影的主创们一开始定位就错了,院线上映跟网站上传可完全不一样,结果目光如炬的吃瓜群众齐刷刷给了一星差评。
眼看豆瓣2分迟迟不涨,然后就跑到微博上骂街了,导演毕志飞充当模范带头作用,哭天喊地、怼天怼地,声称一个堂堂青年才俊的导演钱程,就这么被豆瓣仅仅一天的时间给毁了。
小姐姐觉得这部影片的导演应该感谢宽容的豆瓣最低只有2分,要不然毕导名誉不保。
这篇檄文太长了,小姐姐给大家划一下重点:1.豆瓣2分我们很震惊啊;2.这么多1星不可能啊;3.这很影响我们的票房收入啊;4.我们投了很多时间和金钱啊;5.优秀导演被豆瓣毁啦!
文风激昂措辞澎湃,我有感情朗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导演的愤懑之情。
网大嘛,质量摆在那儿,还是老老实实的在各大视频网站上线就OK了,然后刷刷观看量,自我沉醉漂亮的破亿数据得了。
但是,片方偏偏不听劝呢,甚至在檄文之后,又跟发一篇微博。
蛤?
小姐姐听说过骗炮的,还真没听说过骗票的!
你以为这样说我们就会去电影院一看究竟了吗?
对于电影的评价,小姐姐认为确实要亲自看完才能评价,但这部电影从海报到预告,就已经鉴定为烂片没跑儿了。
为什么?
好的电影,光海报上就能见端倪。
举个影迷们都夸上天的例子,电影《沉默的羔羊》。
画面中的人物脸上,有一只蝴蝶落在唇边。
如果放大看,蝴蝶背部是一个骷髅头。
再放大,握草,这哪是骷髅头啊,而是七个裸女!
影片质量呢,瞧,豆瓣8.7分。
而《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的海报呢,数了数共有10种字体,配色更是可以用五彩缤纷来形容,导演甚至以50%透明度在海边右下角实力抢镜。
预告片呢,小姐姐就更无力吐槽了,各种花里胡哨的演艺圈潜规则、擦边球的跳跃式剪辑,真的像大学生毕业作品。
预告片里有一行字幕,剧本写8年,后期做3年,啊咧?
这里有个bug啊,那篇激扬澎湃的檄文抬头是12年啊!
而且不是说2500万投资吗,这里怎么翻番儿了……体育老师教的数学真好。
联系之前的初中英语教材翻拍的电影《李雷和韩梅梅》,也有叫板豆瓣CEO阿北的碰瓷儿情况。
但其实阿北早在2015年就已经发表了“豆瓣电影评分八问”,表明豆瓣有完整的反水军机制,所有非正常评分都会被排除在外,不计入总评分。
对于电影评分,其实就是丑人多作怪,烂片爱矫情。
好片从来不这般往自己脸上贴金。
只有1000万成本国产电影《驴得水》,看,小姐姐的5个友邻评分只有5.6,但无关痛痒,这部影片一共29万人参与评分,豆瓣定格在8.3分。
今年的《大护法》,同样也有1星差评。
在影评过程中,除了公正,每个人也都有自由的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各种艺术表现形态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
但最终评分呢?
7.9
豆瓣、烂番茄、IMDB等评分网站的分数,是主流群众对于电影的主观感受,也是主流文化对于电影的客观结论,好片放到哪里都是高分,烂片雇再多水军也是扑街。
几个1星对好片根本不会构成威胁,所以这个锅豆瓣真的不能背。
你要是好片子,还怕这几个差评?
其实就是自己没底气,敏感体质。
现在的电影人也真的是傻的可爱,被打了1星就哭爹喊娘,发微博求温暖,合着你们都是玻璃心哦,真把自己当回事儿了,为啥豆瓣定格2分自己还没点儿B数吗?
今天《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这部电影正式下档,这场闹剧也成了笑话一说一过。
但是,《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的导演和片方哪儿来的这么大自信?
原来,这部电影参加了某大型专家观摩研讨会,各路专家一致五星好评,甚至推荐这部电影去参加金鸡奖!
这帮专家学者到底什么来头?
小姐姐卖个关子,先说两个事儿。
第一个事儿,大鹏朋友圈。
说到大鹏,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屌丝男士,或者是煎饼侠,而这一次,大鹏要扇某影评人大嘴巴子。
原因是影评人给了差评,大鹏打电话过去问,对方说“想删吗?
拿5000块钱来。
”
第二个事儿,冯小刚、范冰冰、李晨陪酒。
大鹏带着他的新片《缝纫机乐队》去青岛参加院线推介会,他陪喝了不少酒,有人告诉他,把这些院线经理陪好了,就有好排片。
下面坐了几十桌人,范冰冰、李晨像提前结婚了似的,挨着桌儿敬酒。
看到冯小刚导演也是一样,当时《芳华》还没被紧急撤档,冯小刚自己一个人就干了40多杯……
如果说各野鸡片方怼豆瓣都是表象,这两个事儿才是实质内幕。
其实哪里都一样,不懂足球的管足球,不懂电影的管电影。
中国电影并不是掌控在电影人手里,而是商人、官人。
他们在自己的圈子里媾和,故步自封,这个蜜汁组织并不是在专业评论电影,也不是有着国际一流的审美标准,而是按照官衔、职称的顺序发言,形式主义,讨论一些从来没有听说过的电影立项。
这才是出现《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理直气壮、自大无知的骂街;等不到一部接一部叫好又叫座的国产片上映……的上游原因。
大鹏diss影评人,冯小刚敬酒排片经理,暴露出的都是这个电影市场的畸形运作。
电影主创的精力不是都花在创作本身,在这个碎片化信息时代,电影营销为主的市场体系,还要腾出一大部分精力去公关人脉、取悦市场,否则自己的作品被挤压档期,蒸发排片,最终被网络海潮般的信息吞没、遗忘。
能毁掉一部电影的从来不是豆瓣评分,而是电影本身;扑街一整年电影的也从来不怪一个导演、几名演员,而是整个中国电影产业链。
中国电影大多都是“商业片”。
在经历了众人对它的批判后,本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精神,我终于没忍住想去看这部电影。
(好奇害死猫) 然而我找遍附近的万达等影院都没找到排片。
最后我终于在一家不知名的破影院找到了一场晚上十一点的排片,为此我还专门打车穿了大半个城市去影院。
刚到影院我就有点后悔了,这家影院的破旧让我怀疑这是个十八线小城镇,对于习惯了万达影城的我而言实在是一个不小的冲击。
更让我后悔的是我发现这家影院的查票系统几乎等于没有(可以说是很慈善了),这意味着我多花了32块钱。
既来之则安之,我在冷清的影院里坐下来开始看电影。
看到大概十五分钟的时候我开始想念刚刚和我聊天的妹子。
妹子是我隔壁班同学,我喜欢摸她头她喜欢揪我辫子,曾经试图和她告白但……对不起说远了。
在我胡思乱想的时候,电影终于出现了让人打起精神的一幕!他们,开始了,毫无征兆地跳舞!那一瞬间我恍惚间以为这是部宝莱坞电影。
高冷如我看到这里实在是没忍住笑了出来,因为这TM的实在是太蠢了。
在这之后我怀念了我的几任女朋友,试图探究我们分手的原因。
接着我开始后悔推掉了那天晚上的吃鸡owCSgo和warframe。
我最后终于没能看完这部电影,站在冷清的街道上我甚至连一辆出租车都打不到,目光呆滞的我想起了卖火柴的小女孩。
我开始发自内心地质问自己:为什么?
为什么我要来看这部电影?
是游戏不好玩还是妹子不好看?
我是不是一个傻逼?
那天晚上,我可能遭遇了我22年人生中最大的打击。
我曾经被女朋友和朋友拉去看过不少烂片,但这是我,第一次,一个人,发自内心的想去看一部盖棺定论的烂片。
站在连出租车都打不到的街上,我觉得在做出看这部电影的决定的时候,我的智商可能遭遇了降维打击。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这部创下历史记录的电影在某种程度上还真是筹备了很长时间。
2013年年初,导演就在微博中提到了《青春闪闪》,是的,这是它原来的名字。
同年,电影更名为《青春闪闪,逐梦表演系》,这就有点现在名字的影子了。
电影于2013年年底开机,2014年2月杀青。
拍摄部分到这里就算是结束了,剩下的是漫长的等待上映。
如此,所谓的十二年筹备,其实就是三个月左右的拍摄,十一年来挂机。
算一下还没有十一年,可能这么棒的剧本创意在开机前也花费了一两年来构思吧。
到了2015年2月,电影召开发布会,正式更名《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
然后一路定档跳档,历时两年终于登陆院线。
至于我为什么会如数家珍般这么了解。
是因为在去年,同样10月份左右,《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就有一次定档,片方苦寻软文来洗白。
当年还没有真故电影,我也偶尔接活混口饭吃。
我信心满满地接过资料,看完之后却沉默了。
我觉得我的职业生涯遭遇到了瓶颈。
三天过后,好话硬是没有憋出来,把资料退回,内容憋着一肚子吐槽,就等着这部电影登陆后去豆瓣不吐不快。
印象深刻的是,当时豆瓣和时光网上都是一篇篇赞美之词,被水军所占据。
现在豆瓣已经见不到往日的盛景了,时光网上还留有一些昔日水军的峥嵘。
这是张艺谋被黑得最惨的一次而事实证明,我当年也的确修行不够,那篇软文最终还是有人接了下来。
本来标题想取名《纯洁心灵,曾经水军的血泪史》。
但这部电影还有更多颇具玩味的地方,值得跟大家分享。
比如,这样一部电影进入院线之前,是如何荣获各大奖项,被顾长卫等大师亲自点赞,路演过程中看哭观众的?
我们从电影本身聊起。
剧情一句话能说清,一个表演系的明星班在老师的带领下,击败潜规则,重拾纯洁。
看上去似乎没有问题,正能量主旋律不是被我们抨击的理由。
但是,这部电影采用了所谓的国际化的多线叙事,明星班级的学生几乎每个人都写了一个潜规则的故事。
对此,导演毕志飞骄傲地说:“一般电影最多三条线,《云图》有六条线,而我的电影有十一条线,并且在95分钟内阐明了”
片长95分钟,十一条线,就当没有片头片尾,每条线不到九分钟诶。
这意思是,一场下来,我就忙着认脸就可以了。
主线也是不存在的。
十一条线,条条通往潜规则,十一种花式潜规则的实录。
这是电影烂得最透的地方,至于其他打印店的海报和朴素的画面等等问题,我多放几张图,各位自我感受下。
照道理说,片子拍成这样,基本可以歇气了。
但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大反转。
《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圈粉不断,顺带斩获了各种大奖。
百度百科上的资料是这样的。
2015年8月,电影《纯洁心灵》作为唯一一部中国大陆电影,入围了美国旧金山环球电影节。
美国旧金山环球电影节,我怎么完全没有听过。
真故君我费尽心思找到了第一届美国旧金山环球电影节的发布现场,画风是这样子的。
第一届美国旧金山环球电影节而另外一个美国加州帝王国际电影节,根据豆瓣网友爆料,这是一个“来者有份”的迷你型社区电影节。
一言蔽之,这是两个野鸡电影节。
但电影节可以作假,人可以作假吗?
电影上映之前,片方曾放出了一段混剪的宣传视频。
里面既有黄渤,蒋丽雯这类实力派演员为其送上祝福;
也有宁浩,顾长卫这种大牌导演为他卖力吆喝;
最值得称道的是,里面有诸多编剧,专家在会议上一本正经地夸赞这部电影。
“邀请你明年一定要参加金鸡奖的评奖!
”这可都是有头有脸的人,为什么会出现这么严重的失误。
网友讨伐专家教授狗屁不懂,我是不认同的。
就算真没水平,哪怕一个普通观众,只要真正看过这部电影,也不能坦然说出这么多的溢美之词。
被资本裹挟是一种缘由,更有可能是压根就没看。
花花轿子众人抬,被这部电影花团锦簇的头衔给迷了眼。
看到别人夸,自己却都不了解,赶忙跟上夸赞一句。
大家交口称赞之中,还能相视一笑,姜还是老的辣。
而导演毕志飞的学历也极具迷惑性,2005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 2011年获得北京大学影视学博士学位。
又是北影又是北大,别瞎想,这可都是真的。
写到这里,我们可以做个总结,豆瓣2.0的神作是如何诞生的。
一位高学历低能力的导演仅用两三个月的时间完成了一部烂穿地心的作品。
(感谢评论区朋友教学,虚心接受)然后用了十一年的时间参加所有能获奖的野鸡电影节给自己和电影加持光环。
声势裹挟了资本,两者一起席卷了大量明星教授一起加入这场“国王的新衣”的盛宴。
最后连主创者都开始坚信自己拍了一部神作,跳起来怒怼豆瓣。
当电影登陆院线,啪,梦醒了。
发布于我的公众号 真故电影 微信号:zhengudianying《这个杀手不太冷》剧组拍戏中途意外破获了一起抢劫案。
小黄人的语言真实存在并能被翻译。
每天一则经典电影背后的真实彩蛋。
本期影视爆料:驾船去《敦刻尔克》救人的老绅士,是泰坦尼克号上逃出生天的二副,更是一位传奇兵王。
公众号后台回复【406】关键词自取
道理我都懂,谁能给我解释一下2018年大学生撩妹还发名片,说“记得call我啊”。
Call什么?
BB机吗?
就算是十二年前,2006年手机也算普及了啊,更何况毕导设定的还是普遍跑车能拍广告直升机就随便用的野鸡影视学院。
还有,毕导你的脸别再出现在屏幕里了人参了不好意思啊。。
你追车那个便秘的表情 真!
的!
很!
难!
看!
很!
难!
看!
豆瓣确实有错,本来只有半星的电影,凭什么给人家一星?
多出来的半星你什么意思?
希望你可以出来做个解释@豆瓣电影 我是在没有看懂电影简介没有看预告片没有听主题曲的情况下看的电影,看完了后我发现我依然没怎么看懂,一脸懵逼只想爆笑不是剧情晦涩难懂,也不是烧脑,而是不懂导演在表达什么,他要干什么。
这位导演也就是主演,边导边演真的很全才了,他很有自己的风格啊,那就是独白。
通篇独白,老师独白完了学生独白,依次循环,就读完了这部电影。
关于台词,有一个牛逼的地方,后面有一个群演对话学生的戏,群演那个直接是加速音,就那种现在视频里很多博主用的加速音,学生说正常语速。
估计是群演台词太差了,只能这样,因为加速音听不出来这个问题。
还有一个关于表演的牛逼表现。
一个学生在出了车祸时,直接黑屏处理,不用任何表演,学生醒来时候的悲痛欲绝难以接受直接是用PPT形式表现的哈哈哈一张一张灰色的照片循环播放的感觉,然后配上老师的独白,这他妈就是表演我的天哪。
可能是导演特有的表现形式吧,牛逼。
支撑这部电影百分之七十的都是独白,剩下的百分之三十是动次打次的背景乐。
背景音乐真的是动次打次那种嘈杂的,而且导演特别喜欢在对话中加入动次打次,要不然就是蹦迪唱K的动次打次[允悲]大概顺序是这样的:动次打次→老师独白→动次打次→学生自我介绍讲事→动次打次→老师独白→动次打次→老师独白→动次打次→老师独白.....完完全全一个给自己加戏的导演,绝对一番啊。
所有学生独白的开始,都是:我是谁谁谁,我我怎样怎样,我经历了什么剧情简介里有多少学生,就有多少这样开头的学生独白,听吐了都要。
家里不让学表演和家里闹翻啦想演戏要和导演陪吃陪喝陪睡啦小男生被老板娘包养啦女学生为了老师的剧本要献身投资啦导演除了坏导演也有好导演啦老师的女朋友嫌贫爱富后来回头啦以上这几件事情就是电影中被剪的七零八碎的故事,有意思么?
有哪件不是看烂的故事?
一个故事都讲不好还讲这么多故事,讲这么多烂故事,还不让别人给你差评,这什么道理?
转载自微博。
十年拿出这么个玩意,您还真好意思大张旗鼓的满世界招呼。
搁我,再不要脸也做不出这种事儿。
我的确没看过这部您称之为电影的东西,但是我从几岁看露天电影到现在,对电影的观影经验和热爱绝不比您自诩的所谓”三十年的热爱“要少。
连海报和主题歌都能差到这种令人发指的程度,你凭什么让我冒着被恶心很多天的风险去浪费这一个多小时的时间?
(还要搭上去电影院来回的工夫)您可能想不明白,豆瓣上这么多人如果觉得片子烂,不去看就好了,为什么这么死命的怼你。
其实我们只是想证明一件事:”这个世界上有些事情,真的不是有钱就能为所欲为的!
“
2018.6.1 儿童节更新观察了一下最近毕导在社交网络的各种言行,确认了一点:毕导不是坏,而是真的蠢。
因为自己使用着各种水军的手段(我下文描述的电影上映前的行为,以及最近微博上给他留言和点赞的),所以一厢情愿的认为只要是有大规模一致意见的产生,就一定是有人恶意打压中伤。
一边痛斥网络暴力,一边又特别依赖数字上显示出的所谓『支持』:
怎么说呢,真的是没救了。
以下是原Po:——————————————————年初的时候机缘巧合,在一个公开场合看到毕志飞回校做优秀毕业生的发言,主要其实就是宣传自己的片子。
可以这么说,当时他用的宣传PPT,和现在爆出来的两年前的海报如出一辙。
从风格、色彩、画面,都一脉相承地把恶俗、丑陋、混杂的审美风格推向了极致。
可是你们要想一想,他的PPT是有很多页的,每一页都比那张臭名昭著的海报有过之而无不及!
你们可以想象我当时受到的心理伤害有多大!
正因为这样,我才对他的这部电影充满了好奇,当时(2017年初)就上网搜索了他的电影。
结果惊呆了,这部一直在到处路演,去参加野鸡电影节的评奖的电影,在豆瓣上有好多五星好评,而且都不是短评,都是八股文气息浓烈的文章,都是在2016年前后贴到豆瓣上的。
如果你去搜这部电影在豆瓣上的长评,拉到最底下,去看一下这些四星五星的好评,会发现这些文章都是在尽量以“旁观者”的口吻去夸赞电影,似乎不偏不倚,但都对电影和导演了如指掌。
而且这样的文章不是个别的,而是有相当多数量的。
另外,有几个豆瓣的账号(比如说那位被人揪出来的阿豆),拼命在这些好评下面评论,说什么英雄所见略同,而在所有当初就打了差评的评论下辱骂反驳,乐此不疲。
所以当影片公映遭遇前所未有的差评时,那位阿豆也被人揪了出来,有人怀疑他就是毕导本人。
再仔细看,这部当时根本没有公映,甚至还没有定下档期的片子,在豆瓣的预告片视频出奇的多,包括被大家吐槽到死的专家研讨会,无数的大学路演视频。
对于一个尚未定档,只做过小规模路演的电影来说,这些视频究竟是谁上传的,应该是显而易见的事情。
心大胆大的毕导演曾经在访问的时候提到,在路演的过程中,由于片子的“口碑”爆棚,受到无数学生和专家的称赞,好评如潮,所以引发了“自来水”的现象。
那么好的,如果你现在用关键词“纯洁心灵 自来水”去搜索,你会发现,在2016年,就已经有很多媒体通稿在传播这么一个概念:这个片子好!
好到一群粉丝自发地为影片呐喊助威!
明白了吗?
在影片造势期间,毕导演和他的团队受到了《大圣归来》自来水现象的启发,特别重视影片口碑在媒体以及豆瓣的传播,早在2015和2016年,就已经大规模地组织了自己的水军,不仅仅只是在专家研讨会上让所谓的专家为他摇旗呐喊,还自己制造了民间口碑和专家口碑一样牛逼的现象。
毕导一早就知道豆瓣的重要性,所以不论是豆瓣上的长评短评,就连宣传视频,也一早就精心准备好了,一口气上传了十多个,放在那儿等着大家来惊叹呢。
各位吃瓜群众,其实人家在豆瓣上提前耕耘了好几年呢!
玩水军的把戏人家一早就门儿清了!
所以就不难理解后面发生的事情了:毕导对于自己在豆瓣上耕耘了那么久,自己亲身上阵或者请来的水军所打的四五星好评数量究竟有多少,非常清楚。
但是由于豆瓣的电影评分只有在电影上映当天才会显示,毕导一直搞不清楚自己在豆瓣耕耘了这么多时间,最后的评分到底会是多少,是不是能直冲上Top 250呢?
究竟是会比《卧虎藏龙》高?
还是会超越《霸王别姬》呢?
电影上映第一天,毕导就守在豆瓣前面了,目不转睛地刷新屏幕,等待着结果。
然而,用毕导自己的话来说:“一直到下午16:30左右,贵平台显示的我们电影的2.0评分和100%一星的状况,一直到下午16:30分左右(此处其实是一个巨大的语病,相信毕导被气晕了),后来突然变成2.7,几分钟后又变为暂无评分。
”你们想象一下,精确到几分钟内豆瓣评分的变化,毕导都能监控到!
所以如果把时间线理一下,自然可以了解到毕导当时的心理状况:这不可能!
我们那么多的高分,怎么可能被淹没,再怎么样也不会是2.0!
豆瓣搞鬼!
我们要抗议!
我们要起诉!
正因为他太重视豆瓣,自己耕耘了这么久,所以把操纵分数、操纵舆论当成是一件主观操作就可以实现的事情,所以才会对自己的片子遭遇2.0评分怒发冲冠,认为肯定有阴谋,肯定有人在搞事儿。
这件事从头到尾,其实是一个悲剧,这个悲剧的核心真的可以拍成一部优秀的故事片。
毕导在这个现实的故事里,可以安安稳稳地当一个流传千古的男主角。
我是真的看了这部电影,我觉得自己可以说是个智障了。
毕某您满意了吗
毕导太有意思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这原来是一部纪录片
导演怕不是广告拍太多了,不看剧情,只看摄影也吐了。
经典不是一步就能造就的!尴尬的台词,塑料感满满的ppt转场,饱和度拉满的红绿配色,毕志飞的斗鸡眼,莫名其妙的加速,为了凑时长重复放三次的素材😭😭😭等等等等,都是上帝赐予导演的礼物,毕志飞绝不止于金扫帚奖。
好奇心使我点进去,求生欲使我退出来
其实没有网上说的那么一无是处
为影视行业去魅的先行者
神作!
今晚看了,它其实并没有那么差。只要《我是路人甲》还能有7.2分,豆瓣网友就没有资格给它差评。里面几乎所有人的演技都在线。包括预告片里很尬的整容脸,也是我见过演技最好的整容脸。网络暴力真的很可怕。
有点儿cult。。。。纠结了一下,还是给个三星吧
我不知道应该给几分
虽然很 emmm 但是两星支持原创
从今天这个点看,毕导可能真的知道些什么,毕竟艺术来源于生活,但总不能生活是什么就照着演什么吧,手动滑稽
看到知乎上的回答醍醐灌顶,错怪导演了,一个人背负着所有骂名也要把现实中的潜规则表现出来。 就如为了表现官场的黑暗,硬是把一个大字不识几个的文盲运作成了厅局级干部,还有比这更讽刺的吗?然后告诉世人这个文盲如何如何有能力,组织上如何的看重,要相信组织。
我不是给这个电影打分,我是为毕导的行为艺术打分
我们老师今天跟我们谈这个片…他说这个片的演员和后期都是他的好朋友…大一不懂事,以为有活了,就去拍…后期都疯了
让纯洁成为国家和北大的热词吧!
老子看了全片 听了主题曲 看了m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