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哭了,看哭了,为数不多的看哭的电影,不是很催泪电影,也不知道在哭什么,但是眼角一直有泪,心里隐隐作痛,是Otto孤独的触动?
是Marisol曙光般的善意?
还是对未来孤独的老年生活的幻想?
我不得而知,总之,很想哭,几个点啊,1.Marisol被拒之门外坚持敲门的时候;2.Otto借电话Marisol哭诉的时候;3.Marisol练车Otto鼓励他的时候;4.Otto说要了结自己瘫痪好友紧拽的手;5.Otto突然住院的时候;6.Otto去世的时候;7.Otto每次看sonya的时候每个点都很触动,Otto天赐良缘的爱情,让他恨每一个不守规矩的人,建商,客车公司,司机,他想随妻子离开,但他又是善良的,这也让他有了好邻居,好朋友,Marisol一家的出现,可以说是Otto灰暗世界的一道曙光,Marisol的微笑,关心,孩子们对阿公的喜爱。
这是让他走出黑暗最重要的东西(小猫也算一个点吧),妻子学生Malcolm的出现是让Otto的感情达到顶峰,好友一家的遭遇,彻底冲破Otto,帮助好友,与好友和解,让他积极起来,最后临死之前给Marisol的小纸条真的很感人“别担心,我可没有寻死,医生说过我会因为心脏而死。
”很强的代入感,我老了以后会不会这样呢,孤独的面对自己的生活,会有好友会在隔壁吗?
会有善良的Marisol来和我这个糟老头子聊天吗?
我不得而知。
最开始,选这个电影看完全是为了看汤姆汉克斯。
在我心目中,这位大叔就是个神话,从《阿甘正传》到《荒岛余生》再到最近几年的《芬奇》,从小伙到演大叔大爷,只要他一出现,我就自然默认为“只要眼球跟着他就够了”。
真的,只要他是主角,似乎电影里有没有女主也无所谓,电脑特效啥的做得好不好,看完了都不记得,就只记得汤姆汉克斯演的那个角色,他的经历、他的故事、他的表情、动作、他的某一句特殊对白,然后在之后的很长一段人生里还会时不时的提起这个电影和这个角色。
每次看汤姆汉克斯的片子时,我都能在他几乎“独角戏”一样的表演中,找到我自己。
虽然说,这次他演的是个非常非常不招人喜欢的“邻家大爷”,但我仍然……觉得我懂他!
而且还一边看一边在心里默默的担心“天呐,我真的很懂他的这种郁闷!
那……我老了会不会也变这样啊?
”《生无可恋的奥托》这个代入感啊,就是让人想到自己!
虽然我是女的,既不是生无可恋(有家人有朋友),也和邻居关系相当不错(特别是2022年以后)……但我还是惊讶的在这个汤姆汉克斯演艺的毒舌大爷中找到了共鸣……然后默默给自己捏了把汗。
让我多说几句哈,每次我看到广场舞大妈,或者摆拍大妈(那种公共场所穿着秋裤公然换换裙子的,或者为拍照践踏草坪的之类),我都在内心里问过自己:“我老了会不会变这样啊?
” 然后默默告诉自己,再老也不会变成“损人不利己”的大妈。
大概,不想给别人添麻烦和尽量环保的活下去是刻在基因里的,和年龄没关系。
可我为什么会觉得我有可能老了变成奥托大爷这种呢?
仔细回忆下,就是从奥托大爷在社区里垃圾分类那个情节开始的!
他在自家社区里,一个人做了“物业”需要做的所有事儿!
居然把所有家门口的广告都捡起来扔掉!
垃圾分类不对号的垃圾,一边骂一边捡出来扔到正确的垃圾箱,还要管乱停车!
这个大爷正在做我们小区的保安、保洁阿姨、垃圾站大叔等多人职责合并在一起的工作!!!
现实中,我自己生活的小区,乱停车我也会心里骂的,觉得邻居素质不好。
我自己甚至在小区里蹲在草地里捡过垃圾,再带回家扔掉。
毕竟不想生活在“垃圾站一样的环境”里。
从电影的这个部分开始,我就把自己和奥托大爷给连在一起了。
但我未来会不会真的变成奥托大爷这种孤僻老人啊?
一边担心就一边追故事的发展,着眼点就在:奥托大爷的这个孤僻性格是怎么形成的?
首先,他是个大直男!
还是理工男,(虽然是暖男)但在强大的理工大脑智商中并不具备八面玲珑的人际交往能力,也不知变通,这部分大概是奥托与生俱来的性格。
影片刚开幕就出现了他和收银员的争执,的确这大爷是固执,但他脑子比收银机都精准!
他在乎钱是否正确,而不是算多了!
也就是说,收银员给他把钱算少了,他也会“批评指正”人家一顿。
他的世界是理性多于感性的,而人到了他这个年龄,本身就已经没有年轻人的那种浪漫、乐观和好奇心了,再加上他的境遇:丧偶、被公司提前劝退,每天看着同年龄的邻居苟延残喘身体每况愈下,你还能期望点什么盼头呢?
大爷换上那套蓝西服登场时,精心安排好“有尊严的离世”,倒是可以理解。
第二,有责任感、有计划、有执行力,还是很注重细节的完美主义者。
(而且还是那种不给别人添堵的那种!
)自杀前搞定所有水电煤,该停的停,该断的断。
其实你说你都要死了,还在乎这个干嘛?
但……反过来我又突然明白了。
要给自己人生好好收尾才可以!
留下一堆没停掉的水电煤,大爷就很难踏踏实实地安心告别。
也许现在我们管这个叫“强迫症”,但换个角度,对自己的人生有头有尾,就是最大的责任心!
尤其是上吊的时候,还特意在地毯上整齐的铺了报纸;打算用猎枪自杀,还在家里铺了塑料布!
所有的自杀计划,大爷都好像电脑一样在脑子里精确的演算过一遍才“稳健”的执行的!
第三,善良却和现代社会格格不入。
对的,奥托大爷虽然不太会社交,但有人需要的时候,没办法不去帮忙!
最典型的就是车轨下救人那段。
这是我整个电影里最最厌恶的几十秒!
因为充分显示出现代人的冷漠和丑陋一面。
很多人专注于活在手机的虚拟世界里,突发事件来临时,人命并不是最重要的,更关注如何拍下来,如何变成自己的点击率,以及在这个未来可能反复传播的视频中,自己的脸够不够上相……在这样的社会中,还拿着小本本给服务公司打电话停机的奥托自然是格格不入的。
就好像他的车技一样、离合器、挂档、手刹、所有的东西都是老派开车真功夫。
他自然会打心眼里看不上靠“广播”(倒车雷达)来停车的现代“白痴”司机们了!
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让现代人更加依赖科技,但,对他来说是让人变得更懒也更傻。
他既不懒还是高级工程师,上到修补天花板、下到修暖气、修车、修洗碗柜!
他没什么不行的!
那他为什么需要依赖现代科技把自己变得和周围的人一样的白痴呢!!!
第四,那个生命中的她,就是一切!
她走了生命也就毫无意义了。
曾经的奥托大爷并不是这样孤僻老人。
当年的他只是个不善言辞的羞涩男孩。
直到遇到她,活着才变得可以叫“生活”了,
不要小看索菲亚的重量,她可是把这位理工直男和正常世界联系起来的一根重要纽带!
就像求婚这一段。
浪漫电影看多了,你就会觉得,求婚时必须有戒指、鲜花、以及浪漫氛围。
但奥托的求婚,是在强烈不自信、外加紧张和“不知道该不该提的”一个心态下,试探性的问对方要不要考虑结婚……,那个游移不定的眼神中带着“现在我终于取得工程师文凭了,也许我可以配得上她?
”的反复思量。
而女方的这句话特别给力!
她直接用命令语气,让理工男做到求婚时的自信:看着对方的眼睛,认真地问。
求婚成功后,索菲亚有一个狂按喇叭庆祝的小动作,这个绝对是奥托的在开车技能中不存在的表达方式,那就是:表达快乐!
也正是这个瞬间,你就突然能理解,为什么奥托讲述自己妻子的时候,用的是“我是黑白的,而她是我的颜色”那句话的重量了。
这里我突然想到,假如,郭靖和黄蓉一起生活了30年,金庸笔下没有让他们同时为国捐躯,而是黄蓉先辞世了,那剩下了的“靖哥哥”,应该也就是现在的奥托大爷这样吧?
失去了妻子的奥托等于断了线的风筝,世界的高度与天空的晴雨就再也和他连不到一起了。
索菲亚离世后,每一天都如此难熬。
他无法把那个银质硬币的重要性和小丑说清楚,只能强行把东西抢回来。
因为要说明硬币的重要性必须涉及到“我妻子去世了”这个话题。
奥托并没有从这个悲痛的事情中走出来,也不打算走出来。
所以才……一直执着着如何有尊严的离开人世。
生活只要还在继续,就总有转机。
有一天,会有人来敲你的门改变这一切。
这个人就是有点话唠却乐观的玛丽索。
玛丽索出现后,让我想起一本儿童绘本,国内翻译叫《大熊和小老鼠》,我手里的是英文版,我随便拍几张,大家凑合看吧。
故事很简单,就是小老鼠打破了孤僻的大熊“平静生活”,大熊一次一次的把小老鼠赶走,但小老鼠却三番五次,不厌其烦的来“打扰”大熊,最后大熊发现居然无法忍受没有小老鼠的日子,原来小老鼠是那个带他走出孤僻的重要朋友。
这本书的作者在书里面的赠言是:希望每个人都能在人生的低谷期遇到前来敲门的小老鼠。
玛丽索的出现,让我一下子就想起了那个小老鼠!
面对毒舌大爷,一点都不生气!
还能三番五次的送吃的,提供给奥托“被需要感”,一会儿是开车、一会儿是照顾孩子,甚至用命令的语气要求他给邻居太太修暖气,还“半强迫”地促使他养了猫!
虽然似乎有点死缠烂打,但同时也把大爷拉到了有烟火气的正常轨道上。
不得不说,其实玛丽索在和奥托的各种“交锋”中,让奥托再次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
渐渐地,奥托开始把玛丽索和其他“白痴”区别对待了。
特别是教开车那一段。
人其实很容易因为自己擅长某一些东西,觉得自己高人一等。
但在教车的过程中,那段对白真的很精彩,听到这一段我都给奥托大爷鼓掌了!!!
这个是不善于表扬别人的理工男说出的认真尊重且肯定对方价值的心里话!
而对玛丽索而言,奥托更像他过世的父亲。
所以怎样和父亲打交道,她自然也游刃有余。
这两个人都在对方的身上找到了自己曾经在乎的那个人的身影。
也是这种熟悉的感觉,才能让他们在一起发生更多的故事。
虽然整个故事主要是奥托大爷和玛丽索的对手戏,但奥托的改变,并不仅仅是玛丽索一个人的功劳。
比如,电影里有几个小细节,让人觉得特别……懂!
就是关于吃!
玛丽索送过两种食物给他,他第一次吃上吊前,第二次吃在准备尾气自杀的车上!
这里面并没有美食节目那种夸张的表情,但作为一个将死之人的最后一顿,他的那种每一口吃下去后,情不自禁的发出来的“嗯”的鼻音,让你觉得,这个吃的应该很好吃!
而第三次和食物有关的,是这个借住在他家沙发上的少年马尔坎,他无法拒绝一杯咖啡和“要不要来点煎蛋”的邀请,而他的餐后音也同时是那个不经意发出来的“嗯”。
就简单的一个音,却包含了很多的意思,有一种,原来在妻子去世后,厨房里满溢着的咖啡香气是他的大脑从来没有预想过的未来情景,以及也许自己可以考虑“向前走”的可能性。
另外,这个少年的出现以及对话,其实对奥托是有着革命意义的转变的。
原本他就是投放广告的对立面!
当他知道少年曾是妻子的学生时,奥托的立场就变了,他坚决的站在自己妻子一面,开始支持少年,第一个举动就是开口问了对方的名字。
教对方用自行车、收留少年,和少年一起“物业巡逻”、最后把车给了对方。
他在一点一点的接受他以前一直认为是“白痴居多”的现代社会的点点滴滴,在最后大战开发公司的部分,少年还充当了社交媒体记者的摄影师。
可见,这个少年对顽固不化的奥托的改变也有着巨大的影响。
当然了,奥托的改变还有很多人从中发挥了作用,也不仅仅是人!
对吧!
这一位喵星人的重要性不用我说了,看到奥托决定和猫一起以后,我就突然暗暗的心里安定下来,因为……我现在就有猫,还有4只猫。
所以大概我变成老人的时候,应该不会变成有猫以前的孤僻奥托女版吧?
哈哈哈。
最后,其实任何时候,都会有人来敲你的那扇门,让世界美好的远远不止玛丽索、少年马尔坎、猫咪、还有好多人。
重要的就是你自己要打开心里的那扇门,让他们进来。
人生嘛,有高潮就有低谷,只要还活着,就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也许就是个惊喜呢?
也许就是有人需要你,并且在你的帮助下,把世界上“白痴”数量又减少了呢?
当我们步入中年,变得缺乏想象力和热情,无法相信美好未来在等着我们的时候,推荐看这部《生无可恋的奥托》,不仅仅是汤姆汉克斯的颠覆式演绎,也因为这个故事能提供给中年人那种适度的小浪漫和可以让人憧憬的小小温暖。
挺推荐大家能坐在电影院里看这部片子的,特别是有人生阅历、有深度的中年人们,我猜你们能像我一样找到某种共鸣。
大概两个小时,你能觉得看完后心里暖暖的也满满的。
然后在今后的很长一段的人生中,都还会时不时的想起奥托和他的故事,每每想起,也都会感觉到,人间值得。
拍于2022年,全球疫情后(局部进行时)之时,影片似乎想要给人带来些正能量,然而全片温吞、无益无害,剧本就是那种典型的编剧生硬拼凑的产物,几乎和现实无关、无从落地,人物都是平面化的,情绪也只能感动那些生活阅历浅薄的人们。
唯一值得一说的就是Tom Hanks,他的表演没有掉线,他是那种演戏毫不费力,从不会刻意去扮演的人。
他饰演过那么多的角色,但并不会给人留下千篇一律的感觉,很轻松的,都能让人信服。
还有就是他的儿子。
本片中饰演Otto年轻版的正是Tom Hanks的小儿子,而从他家老大Colin起,Hanks就亲自提携,尽责尽力,带完大的又接着带小的。
然而他的孩子们除了继承了他的基因外,天赋并不想当然的传承到。
本片中小儿子Truman的表演,就像个奶黄包一样的傻白甜。
即便滋养在最得天独厚的影响、栽培和机会之下,显然很多东西也不是求之必得的。
结论:本片是一部寡淡之作,相较之下,电影外的人生要有趣的多。
又及:写完评论发了之后才知道本片是部翻拍片,是我功课没做足,以上只当胡说哈哈!
You have given birth to two children, soon it will be three.You have come here from a country very far away.You learned a new language. You got yourself an education and a knit with husband. And you are holding that family together. You will have no problem learning how to drive.You think your life is so hard because everybody's an idiot and you have to do everything on your own, right? But guess what? You can’t. No one can.And I think you should just be happy that someone was trying to help you get through a crappy day.Even if they’re idiots.
影片中奥托因为妻子离世总想离开人世去陪她,他们之间这种不涉及物质的纯粹爱情令我很是感动,奥托一直生无可恋但生活总是出现一些让他放不下的人事物,最后奥托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邻居,这种邻居之间的情谊也是不可多得,我在想在发展如此迅速的今天,在高楼林立的今天还有这样的情谊嘛,好像随着村落的消失,随着院子的消失,邻里之间的情谊也随着发展消失了影片中最令我感触的就是奥托带着邻居体验新车,他说这才是生活,我觉得很对,这才是生活,有时候太好高骛远就会忽略眼前拥有的东西,我觉得我生命中最重要的现在只有爸妈,看完这个影片,他们那种平淡的生活琐事让我觉得我不能缺席爸妈的后半生,我觉得我不能远在他乡,我应该做的,也是我必须做的,回到家乡回到他们身边,即使辞了这编制又如何,如果我不能陪在他们身边空有编制又怎么样呢,世上本就没有两全其美的事情,只要做我认为对的事就行了,就像奥托一样,坚持原则坚守底线,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才算不枉此生这才是生活
我们经常会看到有很多非常经典的电影被改编成不同国家的版本,这事实上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比如《触不可及》有法版(2011)和美版(2017),《十二公民》(2014)改编自《十二怒汉》(1957),《西红柿首富》(2018)改编自《布鲁斯特的百万横财》(1985)等等。
人类的情感在很多方面都是共通的,但受限于文化,政治,地域等因素,某一国家的电影可能对另外的国家来说可能难以实现共情,改编电影应运而生。
就我的观点来看,改编电影的本质与文学翻译成本国语言或者把一些经典故事,笑话转变成自己国家的版本没有太大的差别。
而《生无可恋的奥托》(2022)就是这样一个改编电影,他改编自瑞典的《一个叫做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2015),可以被称为这部电影的美版。
值得一提的是,瑞典的这部电影是也改编于瑞典作家弗雷德里克·巴克曼的同名小说。
今天我们撇开版权,创意这类敏感的问题不谈,单纯从影片表现聊聊这部电影以及这一类电影改编的优劣的判准。
由于改编电影的目标就是引起观众对故事的共情。
因此,电影情节或者所展现的问题在改编的国家是否具有类似的情况就是改编电影能否成功的关键。
一般这类电影的主题包括:情感,家庭,人性,希望等等宏大的主题,因为这些主题在不同国家的人身上是可以找到共鸣的。
本片就是聚焦于人的复杂情感,在遇见幸福时的热情,得知噩耗时的悲愤,生无可恋时的绝望,习以为常时的冷漠等等,从这个角度来看,本片具有良好的改编条件,从改编基础上看没有问题。
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判断改编基础的点是对于本土化的处理,在这一点上《我不是药神》(2018)在改编《达拉斯买家俱乐部》(2013)的时候就做的很好,能够让本土观众直接感受到真实的情感而不是强行翻译,套用所带来的割裂的情感。
相较之下,最近爆火的《消失的她》(2022)在改编苏联的《为单身汉设下的陷阱》(1990)就处理的极其牵强,没有真实感,并且强行杂糅借鉴《看不见的客人》(2016)与《消失的爱人》(2014)中的手法和情节,反而限制了自身的思路,使电影风格的选择出现了问题,剧情上的反转也比较生硬。
回到本片,不谈美国电影一贯的“特色元素”,比如将对学习不好的不歧视改成了对跨性别的不歧视,新邻居变成了墨西哥人,老年痴呆的朋友变成了黑人等等,单从的台词,矛盾揭示和情感转变方面的美国本土化来说做的还是合格的。
改编并不意味着情节不能有太大的变动,相反,由于电影时长限制,立意点不同等因素,删减,忽略甚至改编部分情节都是可能为改编电影增加亮点的,这一部分的操作是很考验导演和编剧能力的。
在本片中,相对于瑞典原版,导演刻意将奥托以前和父母的经历进行了省略,甚至可以说一笔带过,我个人认为这样的处理虽然更细致的刻画了主人公情感的转变,但从影片整体来看是不太好的。
在原版中,我们能够得知欧维热爱机械,恪守原则,一板一眼的性格跟他的父亲是分不开的,他的父亲是一名铁路工人,而针对“火车铁路”这个意象在影片中有五次,第一次是在欧维小时候,母亲病逝,他跟着父亲一起生活,在铁轨上差点被火车撞到,这是欧维感情受到冲击的开始,第二次是欧维长大,父亲因为看到欧维的成绩单太过兴奋没有注意被火车撞死,保险公司又拒绝赔付使得欧维陷入无尽悲伤,第三次是在火车上偶遇他的妻子,善良的妻子给他带来勇气和希望,第四次是因为没有坐火车,选择坐大巴和妻子旅游结果发生了事故,导致妻子瘫痪,妻子怀中的孩子死亡,欧维由此逐渐走向心灰意冷,第五次是妻子离世后,欧维想要卧轨自杀,却阴差阳错的救了别人,自己逐渐找回活着的意义。
由此可见,铁路和火车似乎贯穿了他的一生,而本片导演却将重点放在了与妻子的相遇,别离上,突出了主人公的爱情描述,淡化了主人公的亲情描述,这不利于观众从整体上理解影片。
此外,本片很多情节与原版极其相似,导演并未做出太大的改动也使得影片新鲜感降低了。
在这个故事中,主人公幸福和悲伤来的都非常的突然,上一秒兴高采烈,下一秒悲痛欲绝,这一点其实非常的现实。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的发生往往是在一瞬间的,快到我们根本来不及去反映。
我们在这个世界遇到了父母,朋友,爱人,感受到了亲情,友情,爱情,但也在逐渐与他们告别。
作家周国平说:“孤独是人的宿命,爱和友谊不能把它根除,但可以将它抚慰。
”活在当下,珍惜现在,体验人生,正如电影中主人公所说:这就是活着。
整部影片的观感都好像置身在自己小区里,身边有一个脾气古怪,行为刻板,内心热情的大叔。
非常喜欢这位大叔——奥托。
奥托的全部就是他老婆,他老婆就是他的唯一,给了他全部生的希望。
奥托本身不太乐观但是太太很乐观,也能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
奥托的执着,人格的坚守,社会道德感都是现在这个浮躁社会缺少的。
邻里之间的互帮互助。
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特别生活化。
汤姆汉克斯演技一如既往的绝佳。
就静静的看,看完没有看电影的感觉。
好像就是一种融入其中的生活。
平常的身边的生活一般。
就这样过平平常常的日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活着,总还是会有念想的。
A Man Called Otto (A)改编自同名小说,基本上是皮克斯#飞屋环游记# (Up) 真人版,虽然最后冲入颁奖季(导演说上周才制作完成,汤姆汉克斯都是今晚第一次看)但是成为大惊喜。
感觉影院里的奥斯卡评委、影评人们都在啜泣。
但是本质其实是喜剧,观影过程中也笑声不断。
所以真的是"有笑有泪、深刻感人"。
特别是如果你看《飞屋环游记》时有因为那前十分钟的蒙太奇感动的话,本片可以说是把那十分钟延长成了一部电影。
如果不带纸巾,就会像我这样哭湿整个口罩。
本片中的老人奥托因为深爱自己的妻子,在妻子去世后,变得脾气很倔强、难搞。
虽然他本质上是个很善良的人,但开始向周遭人和事物发泄怨恨,很难再去感受到别人的善意和温暖。
但是当一对墨西哥家庭搬到对面后,家里善良热情的女主人慢慢感化了他,让他的生活开始发生了改变。
感人的地方除了小人物之间的温情互动外,还有奥托对自己与妻子过往的回忆,让人能感受到对妻子的爱意和怀念,加上片中的配乐也很煽情,泪点非常多,但绝对不是因为悲伤,而是感动。
影片的一半成功来自于生动幽默的剧本,另一半来自新人墨西哥女演员玛丽安娜·特雷维尼 (Mariana Treviño)。
汤姆汉克斯当然是演技出众,但玛丽安娜在片中非常抢戏,出演的女邻居一点点以执着和热情感化着这个顽固的老人。
这个角色就很像《飞屋环游记》里那个亚裔小男孩,真挚善良,且富有天生的幽默感。
奥托显然是ISTJ类型的人物,严肃认真、循规蹈矩,非常不喜欢破坏规矩的人。
曾经他的妻子走进他乏味的人生给他的人生带来了曙光和希望,但最终离开后,却也带走了他生命中的色彩。
原本已经绝望选择自杀的他,却又因为玛丽安娜和其他邻居的到来重新找到了生活的希望,体会到了人与人之间真挚的互助、友爱。
故事其实与另一部今年上映的《鲸》(Whale)也有相似之处,都提到了关于失去了爱人之后的孤独、痛苦和自暴自弃。
但主人公也都在周围人的协助下体会到,自己其实并不孤独。
奥托的邻居救起了一只快要冻死、无家可归的猫,也同样救助了他,而他同样在帮助着其他人。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互助让他重新体会出了生命的意义。
这部就是去年的《Coda》那个类型的电影,每个角色都招人喜欢,包括一只流浪猫。
只是这次还有汉克斯和索尼协助,很可能在颁奖季有所斩获。
《生无可恋的奥托》("The Unbelievable Acts of a Young Man")是一部由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黑色喜剧电影,讲述了一个年轻的艺术家奥托(Ato)的故事。
这部电影让人难以忘怀,因为克里斯托弗·诺兰用他惊人的才华和引人入胜的情节,将奥托的故事呈现得让人无法抗拒。
这部电影的奥托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激情的年轻人,他梦想成为一名艺术家,但却因为家庭问题和个人生活上的挫败,导致他失去了对自己的信心和热情。
然而,这部电影并没有让奥托变得绝望或失落,相反,它通过展示他的内心世界和经历,让观众深入了解他。
影片中的奥托是一个有着强烈自我认同和自我怀疑的人,他对自己的才华和能力有着清晰的认识,但同时也对自己的内心世界感到困惑和孤独。
他需要寻找一种平衡,才能让自己继续追求自己的梦想,同时也保护自己的情感和人性。
电影中的奥托经历了许多令人难忘的时刻,例如他在一次演出中突然醒来,发现自己已经成为了一名成功的艺术家,但这种成功并不是他所期望的,而是他一直以来所追求的目标。
这种成功并没有让他感到幸福,反而让他感到一种空虚和失落。
这些时刻让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奥托的内心世界,同时也让观众感受到了他的人生哲学。
克里斯托弗·诺兰的导演手法令人叹为观止,他通过镜头的切换和音乐的运用,让奥托的故事更加引人入胜。
影片中的对白和音乐都非常出色,让观众沉浸在电影的世界中,享受其中的乐趣。
《生无可恋的奥托》是一部非常令人难以忘怀的电影,它通过展示奥托的故事,让观众深入理解他的人生哲学和内心世界,同时也让观众感受到自己的情感和经历。
如果你喜欢黑色喜剧和克里斯托弗·诺兰的风格,那么这部电影绝对值得一看。
在汤姆·克鲁斯的最高光时刻,他被冠以全球最大牌演员的名头,片酬更是让一众同行们望其项背。
而在当时紧随其后的正是大名鼎鼎的“阿甘”汤姆·汉克斯。
说到汤姆·汉克斯,在我们国内知名度最高的电影作品莫过于《阿甘正传》,正是这部让他获得第67届奥斯卡影帝的影片,使得他的名头响彻全球。
其实从影几十年来,汤姆·汉克斯主演的经典高分电影非常多,像是《费城故事》、《拯救大兵瑞恩》、《绿里奇迹》和《荒岛余生》等等。
不同于好莱坞的一众型男演员,汤姆·汉克斯属于是内敛型的实力派,能获得今天的电影成就,他依靠的是自身超强的演技,还有对于电影事业的深度热爱和不断探索。
往往演技实力派的演艺生涯要走的更长更远,66岁的他仅在2022年度就推出了3部电影,分别是《猫王》、《匹诺曹》和《生无可恋的奥托》。
这其中口碑最高的是《生无可恋的奥托》,而制作成本最低的也是这部《生无可恋的奥托》。
该片由马克·福斯特执导,汤姆·汉克斯主演,从题材来说属于是一部剧情片。
影片的故事改编自瑞典作家弗雷德里克·巴克曼的小说《一个叫欧维的男人》,片中汤姆·汉克斯出演男主奥托。
按照影片的角色设定,奥托是一个性格孤僻的独居老人,他对生活有着执拗的一丝不苟,由于自己的生活痛苦经历,让他对自己身边人都会恶言相向,很有毒舌大爷的模样。
片中多处镜头有奥托对过往美好生活的回忆,也有对过往生活痛点的不能释怀,所以他对自己的独居生活产生了厌倦,自杀的念头一直萦绕在他的心头。
整部影片中他共有4次自杀行为,但是都未能如愿。
第一次是自缢,结果是天花板挂钩脱落,被摔了一个大跟头。
第二次是吸汽车尾气,结果被旁边的邻居打断。
第三次是跳轨,结果阴差阳错的去救别人成为了英雄。
第四次是饮弹,结果同样被邻居打断。
通过与周边新老邻居及收养的流浪猫的接触,奥托的心境渐渐发生了变化,他开始变得友好,能够很豁达的看待世事。
其实这部影片对于人生处于逆境的人群来说,绝对是一剂良药,影片通过奥托自己人生价值观的转变,来告诉所有的观众们,生活总是美好的,笑对人生,善待自己和身边的人。
整部影片的架构与《阿甘正传》还是有些相似的,都属于是激励人生的正能量传递。
影片全球票房达到了1.1亿美元,对于这样一部慢邹邹的剧情片来说,算是一个不错的票房成绩。
而对于汤姆·汉克斯来说,这部影片也是他继《阿甘正传》28年之后又一部励志大片。
【END】
汉克斯不错,不过这部剧总感觉大家都是在演戏,不觉得很好,豆瓣一些装逼青年肯定最爱了
翻拍的一坨答辩,女邻居实在烦人的可以,凭什么借你扳手凭什么借你梯子,凭什么开车送你去医院啊,凭什么拿我衣服给猫啊?莫名其妙就因为你硬塞那点吃的?有点边界感行不行?不要老提你爹,我又不是你爹!ok?!
改编得依然不错,加入了跨性别、开发商拆建和车的情节以及符合现代自媒体的热点,也为了让故事价值上得更高一些。不过个人还是喜欢第一版《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虽然两个版本的邻居都描述得太过完美,怀孕的女人就像上天派来拯救男主的余生一样,但是第一版里的男主更生活化,更令人感到讨厌,汤姆汉克斯的光环太大,演员在镜头里做什么事都让观众觉得充满魅力,反而虚弱了角色本身令人讨厌的地方。但,无论如何,两个版本都是生活励志的好故事。
你永远可以相信汤姆汉克斯
美版甜的发腻。
这样的电影置于当下美国社会自然有它的“正确”作用,但相比于原版则被磨平了太多的棱角,欧维到奥托的改编是一种北欧冷冽到美式温吞的柔化,主人公丰富的前史铺垫也简化提纯成了爱情这一件事,以至于花费大量篇幅的回忆实际达到的效果还不如《UP》的那几分钟,此外汉克斯的表演问题其实也比较大,演惯了美国暖男的他本身不具备足够的戾气,所以只能通过夸张的神态动作肢体语言等等来用力修饰这个并不适合他的角色,想象一下如果换做东木大爷来演,那感觉是不是一下就有了?
美化+美化,部分冲突有种看话剧的感觉,表演不够自然,奥托比欧维更偏执愤懑,越显得其他角色立不住脚,改编地毫无突出点。
我真是太喜欢硬汉老了之后演的文艺片!拜托!有个八块腹肌的爷爷真的超酷的好吗!
美版节奏是不是太快了一点,奥托的转变铺垫不够啊
将瑞典背景强硬的「移植」到美国,多少有些水土不服。原版的故事精髓在于:极具北欧风格「冰冷淡漠」的社交距离与外来移民「过度热切」的邻里关系之间的反差,放在美国等移民国家难以成立。且社区的「独立性」不够极端,对「入侵者」的抵抗不够尖锐,奥托与鲁本、与邻居、与安养公司、甚至与猫咪等几条线的激烈矛盾全都被淡化处理,个性与棱角几乎被磨平殆尽。说通俗点:奥托,远远不及欧维的性格固执、思维刻板、举止暴戾、行事古怪;奥托只是个被美国化「包容」思想浸泡过的假欧维罢了。当美国人没有了瑞典人身上的那种偏执那种怪,呈现效果势必大打折扣,魂自然也丢了。。
星光 人要“倒霉”起来连找死都那么难
两点来说不如原作。人物背景和人物关系做了比较大的调整,使得人物特色他为什么是个坏脾气的老头没有原作那么立得住。另外,汉克斯本就长了张好脾气的脸,我总觉得他在逗我或是闹我寻开心。
比故事本身更治愈的,是又能在荧幕上看到汤姆汉克斯啊!
跟原版相比没有什么更出色的地方
好莱坞化的温情小品,情绪把控这块还是很容易戳到观众,但是翻拍的意义不大
连美国人都不能决定去死了么?
差欧维差十万八千里吧
这一版的奥托比起瑞典的冷更多了几分美式大直男的嘴臭心善,更像个好人,义务维护社区,巡逻警戒,修修补补,就是面上冷,所以遇上爱贴“冷屁股”的闲人马大姐一般的邻居很快就被捂热了,还有那只猫猫,感觉是他老婆转世来找他的,要不为啥谁都不粘就粘他呢。PS:本片蛮适合打个“意定监护宣传片”的title来吸引票房的。
7分。汤汉斯跟西班牙裔女邻居,这两个角色的演绎为本片增色不少。汤汉斯驾驭这种刀子嘴豆腐心的夕阳红,完全游刃有余。
汤姆汉克斯,一如既往的可信。总有爱和宽容可以传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