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大陆叫博客,港台叫部落格,近两年最火的WEB2.0代表,自我张扬的空间。
男女关系一向是电影不变的主题,拍的好的如韩国的“色既是空”,美国的“美国派(American Pie)”等,令人在捧腹之余也能有所收获。
至于本片,三个女人一台戏,不过这戏演的不疼不痒,索然无味。
既然拍男女关系,就免不了拍到床戏,讳于分级上的原因,本片一概以穿着衣服嗯嗯啊啊带过。
我靠,没这胆量你别拍这题材啊,搞的像拿这个做噱头骗钱一样。
回过头来说,就算没有上述这些内容,影片能讲出一些道理也就算了,可是看来看去看不出什么道道,跟之前的“独家试爱”“十分爱”等等差的远了。
影片的编剧一定是个YY高手,片中的男女拿ML当饭吃,整天像个发情的动物一样四处找猎物,不拍成Ⅲ级片绝对是题材的浪费。
二流的导演,二流的编剧,二流的演员,构成了这部三流的影片。
最后董敏莉在床上跳的玩,安雅偷看董敏莉的手机,看到一条短信,好像是他前男朋友给她发的,说明天要怎么怎么样。
后来安雅要董敏莉明天去按摩,董敏莉说她妈妈生日,要回去。
这个情节我有点看不懂,貌似董敏莉背叛了安雅,是不是?
但是董敏莉看起来年少无知,喜欢的貌似是安雅阿。
为本文取名时,偶犯了难,到底是“蝶变的女人”合适,还是“女人的蝶变”合适?
前者的主体是女人,后者的主体是变化,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后来,偶还是决定以写女人为主,毕竟这部片子是讲女人的,变来变去,主体还是女人。
三个女人,一个特保守,一个巨开放,一个还未熟。
似乎这三种类型,在20多岁的仍在单身的女孩子当中很典型。
特保守的Kitty,因为性保守失去了青梅竹马的男朋友,于是开始性放纵。
这样的女孩子,真的很典型,偶身边都有一些这样的例子(因为涉及隐私,不便多说)。
本来就很漂亮的Kitty(李彩华本来就是大美女),加上性放纵与一些言传身教的所谓性经验,她终于又赢回了失去的男朋友。
不过她还是喜欢当第三者,因为她说“当女朋友时,天天担心受怕,当第三者时,却很轻松”,看来抢别人的男人得确是件很惬意的事情!
另外,报复估计也是本意吧?
这种女人的蝶变,是种必然。
没有蝶变之前,她只是个未开化的女孩子,蝶变之后,她就是个人见人爱的漂亮尤物啦!
看来,蝶变是件好事,蝶变使她成熟,蝶变使她会赢得更多的男人!
虽然蝶变的过程也许很痛苦(比如被男人玩被男人骗),但必要的学费还是要交的,再说,与其痛苦的回忆,不如躺下来享受,你说呢?
喜欢玩男人的Vivian,对于性非常开放,在酒巴里泡上个新郎官,当晚就上床。
第二天人家就结婚,她也不放过。
还好,遇上了新娘的哥哥,一个很纯的男人。
于是,她也开始扮纯,似乎她从来就没有过性经验,上床时居然还假装紧张,大喊好痛!
这种女人其实也很典型,假扮清纯吊凯子,有时居然还真吊上个有意思的清纯男!
也正是这样的清纯老男人,把一颗浪女的心给收了回来,让Vivian又找回了爱情的滋味。
不过,要结婚的话,一定得继续扮纯,当然,再也不能像以往那样性开放,见帅哥就想上了,婚后的生活还是得老老实实地过,红杏出墙的事想都不要想了。
这样的蝶变,也许正是一些花心女人的最终归宿,不过,世上这样的纯情男人越来越少了,真遇上这样的绝版好男人(怎么使偶想起了任贤齐演的《绝种好男人》?
),一定要把握住,丢了可没有后悔药的!
前两种女人,都是前后大反差,保守蝶变成特开放,开放蝶变成假保守,也许女人正是这种奇怪的极端动物,当某种极端的行为模式不合适时,就完成蝶变成另外一种极端的行为模式。
美华应该算是年纪最小的一位了,男友Endy跑了居然在办公室大哭,影响工作不说,还影响个人形象。
另外,她还喜欢晚上假借加班的名义偷窥对面办公楼里的一对男女从调情到交合的全过程。
这种女孩子,应该属于还不成熟的类型,对于性的认识还很肤浅,甚至在性取向的问题上都还不明确。
而这点,居然都被老道的新到的女上司给窥视到了,在一个偷窥的夜里,女上司轻轻的一个吻,就把美华拉入到了“拉拉”(女同)的行列中了。
女上司果然是此道中高人,一到公司里就发现美华是个雏,对于性的认识还很不成熟,于是平时对她关怀有加,获得了美华的好感。
终于在那个夜晚,牛刀小试,把一个性取向还不明确的小女生,拉入到了她的怀中。
之后,美华搬家与她同居,当美华的前男友Endy的短信发来时,她又不失时机的制定了下一步的女同计划……可以这么说,不成熟的美华是当代许多单身小女孩的典型。
当然,归宿不一定都像片中那样落入到了“拉拉”的手中被包养起来,但不排除被某些男人骗来骗去或作为二奶包养起来的后果。
这种女孩子对于性仍处于很好奇的心理状态,渴望性但又不懂性。
当美华来到女上司家中,在床上蹦来蹦去的时候,就足以说明她还很孩子气,还没长大。
而这些特点,正好就能被一些老道的高手利用起来,作为“拉拉”被包养已算是比较好的结果,但如果落入“黑XX”被卖来卖去则后果不堪设想了。
相信,美华在后续的生活中,也会经历一些蝶变,是变成彻头彻尾的“拉拉”呢还是成为一个正常的女人,偶们拭目以待。
导演李保樟应该在“女性性心理学”方面算是很有经验的,虽然所导电影不多,但此片对于女性性心理演变的阐述,既典型又到位。
此片对于当前迷茫的单身女性来说,还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的。
亮点推荐:三个女人去夜总会找小姐那一段。
以前只见过男人找小姐,女孩子(不是拉拉)找小姐还真是头一次,这一段有点意思,推荐!
这样的片子毫无限制的就看到了,唔,时代不一样了吗?
三个单身的有点疯狂的女人。
有句话倒是不错,说XXOO都一样,关键是心态和身份。
真是犹如佛祖说过的,风不动,是心在动啊。
怎么说也是很开放的片子了,怀疑是3级来着,小心中弹哦!
来说说三个女人,第一个是爱玩的那个。
真是不顾身体啊,爱玩不要紧啊,健康很重要嘛。
就知道这种人只有傻憨驯服了,套路。
傻憨呢,迟早都要跟其他男人一样,让人对片中所有的男人失望。
第二个人是特小心特在意男友的那个,扭扭捏捏,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在意的东西打破了就好了,害怕失去的没有了就不怕了,所以她宁可作横刀夺爱的那个人。
果然奴隶起义只能想到要做奴隶主,永远看不到新的出路啊。
第三个人是个没脑袋的傻女孩,心理年龄大概还在5岁。
男人会给自己带来伤害,女人就不会了。
所以和一个女人交往很安全哦。
这也算是一种逃避吧,因为觉得和女人在一起不是正式的,所以放弃了真正的,从另一种角度安慰了自己。
如果把和女人在一起看得很重,才是真正的LL呢。
你就逃吧,那个独居的女人不会适合当你的保姆的。
说说片子里的男人,第一个女人的傻憨就不说了,傻字当头,等什么都学会了你就哭吧。
那个新郎官倒是很搞笑,家里红旗不倒啊,家里那个可是个封建的荡妇。
如果XO只是娱乐,这个男人倒是最纯的,对老婆最好的。
第二的女人的男友,因为女友不肯而找别人,根本就没有爱了嘛,还回头干嘛。
一个没有爱的男人,一个假装过一种生活的人。
虚伪得连自己都不知道。
第三个女人没有男人,我就不说了。
说她的上司,也是个女人,没有多少展示她的戏份,一个工作狂人,一个喜爱独居的人,暂时的喜欢上有这个傻小狗的陪伴。
最后的短信我没看明白。
有些时候不该当回事,有些时候是真的有感情的,重点是后者,前者多保重。
上架:http://shop62306294.taobao.com
整部电影基本是荤段子不断,就好像海报上标榜的那样——距离0.02mm,好像开了不少车,但其实并没有,擦边球打得不错,吸引眼球是做到了,但内容实在有点乏味。
故事里头的男男女女,基本都是冲着下三路去的,至于谈情说爱,那大概只是点缀罢了。
故事开场的二十四孝女友,就被曾国祥飞得嘴啃泥,然而,又怎样呢,人家还是回去帮曾国祥做好家务,然后才决定离开。
这是一条故事的主线。
那平时的一些“趣事”,不得不通过女主的回忆来进行回放。
那个时候的曾国祥,还是有点意思的。
就睡睡,就抱抱,就摸摸,就放门口,就进去一点,然后……。
说起来,这被飞的经历,闺蜜团理解为女友实在“不解风情”,想要搞定男人,必须得学点技术。
这“生涩”的女友,学了技术后,可是一发不可收拾。
做了那么多事儿,都不能挽回曾国祥的心,最后,凭借技术,让曾国祥乖乖回头了?
我去,这,大概是故事所标榜的——女人活出精彩,男人自然来。
这女友,打开“新世界”后,着实贡献了很多“精彩”,不得不说,电影里头的配音也是一绝。
而一贯风流的闺蜜团团长,向来是生冷不忌,黄浩然这样的小鲜肉怎么能逃得了她的魔爪。
也别说,第二天就要结婚了,黄浩然照样来者不拒。
团长大闹婚礼现场?
不存在的。
害得黄浩然白白紧张了半天。
其实,事后“内裤引发的血案”才是黄浩然需要紧张的。
不过,就是这样一位“见惯风月”的女子,最后却收获了纯纯的真爱。
这“永不磨损的钢条”,着实被狠狠的“欺骗”了一番。
然而,又有什么问题呢,人家可真的是真爱呢。
而闺蜜团的另一位成员,不知道怎么的,和上司一起看对面的“盘肠大战”,看着看着,俩人就对了眼了。
眼看着,活生生要演绎出女同,然而,人家小姑娘,女同这事儿,只是玩玩,旁边的女上司,供她吃,供她睡,最后只好强颜欢笑打掉牙齿往肚里吞。
最后,谁来解读一下这短信的“信息量”。
以前,有个朋友的签名是“我就是单身公害。
”我还问了一句什么意思?
可没等答案来就想到了。
今天看了“单身部落”,电影最令我动容是一对情人因为不懂做爱而分开,各自经过一段性爱旅程后,又碰到一起,终于完成了两个人的第一次做爱。
这恰恰是一个无预谋的故事。
首先,VI是那种让男人忘不了的女人。
时代的女子大多如此。
男人不是喜欢玩么?
我陪你玩,我还比你更能玩。
在这个方面,男人一般都会被迫或乐意记得那个竟然赢过自己的女人。
至于纯情澳洲男,只合适纯情小女生。
他们两个人肯定不长久。
这种男人尝到甜头之后一般都会移情别恋。
上床是个转折点,只不过很多女人目光短浅,偏偏相信傻傻的男人幻想的爱情。
人是会变的,尤其是经过转折点。
其次,KIT是那种传统女人向时代转变的女人。
有点自愿,有点勉强。
这种女人在中国其实还是很多,决意要坚守处女阵线,把第一次留到结婚。
那就看看电影里结婚的那对,新郎在婚前有过多少次一夜情,婚后又可能会有多少个情人?
这就是这类女人在这个时代的后果。
做爱也是一件讲究技术含量的事情。
谁会以为本来什么都不懂的,哇,一结婚就什么都懂了?
如果你是老板,面对一个有该职位工作经验,一个没有,你会招谁?
那如果你是成熟男人或女人?
诚然,处男和处女们是体会不到个中意义的,因为小女生小男生对于爱情总有百毒不侵的浪漫想法,所以人在非处之前永远不懂处与非处的区别。
KIT幸运的碰到了性爱高手,使她后来能够在床上驾驭大多数的普通男人,更超越了那个曾经无数次试图和她做爱都失败的前男朋友。
她说,过去我是你女朋友,每天担心你被人勾引,现在成了我勾引你,多轻松啊。
可谁知道,这洒脱的心态是从何而来的呢?
最后,我非常支持女同性恋。
男人不好,没良心没本事没钱没房没车,就舍弃,找更好的女人,天经地义。
可床上运动终究是为男女设计的,或者定时想换口味,因此越来越多的女同性恋者转变成双性恋者。
这也是天经地义。
人类的发展倘若一切都自然而然该有多好。
电影散场,文章搁笔,故事却在生活中不断上演。
这就是看电影的益处。
燕迹秦清2007年11月5日夜
我们到底想要什么样的人?
什么样的人会想要我们?
如果都合适了,是不是真的能过一生?
我是带着情绪看的,也许评价不准,最近什么都不确定。
昨天下班的时候看完的这部电影。
是朋友介绍的。
说是专门为单身女人呈现的精神大餐。
看完却并不觉得有多好。
感觉,可能是因为我本身的原因吧,那种随便找个人就可以上床的行为还是不能认同的啊。
女人嘛,多数还是因爱而性吧。
不过,倒是很喜欢电影剪辑的手法。
干净明了。
半夜睡不着,随便拣个电影看看,结果看了这么个电影。
本来就没打算用什么脑子,况且这男男女女的那么多,前面也没记得谁是谁了,只记得那个看起来老老的女的,貌似经验很丰富的,传授了别人恩多知识,还搞了不少有趣的段子出来,最后似乎被一个痴情男搞定了?
完了说李彩铧,唉其实也没那么典型的人物吧就记得她从小白兔变成大尾巴狼了。
最后好像结果还不错?
真不记得了看起来最幼稚的小朋友(唉,我一个名字都没记得,果然半夜不能看电影)得到了比较纯粹的爱情。
而且骆看起来比较漂亮,ok过关!
半夜一个人看,嗤笑一下如果你还独身,看下吧,挺好玩的
比较老套的剧情,台词和镜头都有点没逻辑。音乐和故事感人。可以学萨摩亚语。27siff/6.21/CMG
siff第二部。较差。作为剧情片,原本在剧情和群像塑造方面可以有很多想象力,结果呈现令人失望。剧情单薄,过渡生硬,人物弧光几乎没有,镜头语言单一,就是大特写来回切,令人尴尬,过多且不合时宜的配乐也让人出戏,除了合唱好听以外没什么可取之处,实在没必要硬抻120分钟。
剧情太乱了……每个动机都特别弱,我还以为自己一整季24集的美剧没看就直接来看了它的电影集锦版呢(
如果不是生活在新西兰,我无疑会觉得片子陈词滥调,但是看着基督城的电车、那些天灾后遗的疼痛、板着脸的岛民、追逐的中学生,很多感觉又回访,似乎我也热诚地在合唱团里一次次融入过我那么不合时宜的声音
【27th SIFF】我们有尊重、音乐和爱。
清晨微微有雾气的新西兰,蓝色的,看起来空气很清新
新西兰版《放牛班的春天》,但导演的风格更柔软。明明没有煽情,但怎么从第一分钟就哭到字幕,散场大家眼睛都红红肿肿
看到后面我都有点抓耳挠腮了,太俗了,一会儿丧女一会儿癌症一会儿自杀一会儿解散一会儿解雇,这位导演你苍白的人物塑造完全撑不起这么强的情节冲突
萨摩亚文化与白人精英文化的接触。使用了很多熟练的电影工业的故事线和套路,削弱了电影表达的可能性。SIFF 百丽宫影城 2025-06-16
以为是很粗糙的制作,没想到成片如此成熟,萨摩亚音乐太适合吟唱了。以及又是看电影学知识的一场,我原以为这是讲毛利文化的(毕竟一想到新西兰就想到毛利),没想到是讲萨摩亚人的,以及萨摩亚和毛利并非一系。整个合唱团往那儿一摆,差不多就是新西兰的demography
涉及了很多社会议题像片名的主角一样极具包容性。在被音乐治愈和感动的同时,了解新西兰认识萨摩亚文化。
剧情非常简单,情节也不乏套路,但是正是这样的剧情让我觉得,有时候想讲的东西太多,倒不如像这样,将一个简简单单的故事讲好。曾经去过新西兰,也真巧和那时候的地震亲历者聊过一会儿,她与我说,当时她与爱人,一个想要逃出这里,一个想要进入这里,城市中的交通一片混乱与拥堵,多年前去的时候,城市依旧保持了震塌后的废墟之态,因塌陷而空洞的教堂已无人接近,成为了鸟儿的庇护所。不知道为什么听着合唱就很想哭,眼泪止不住地流,多余的水份变成了今日泡肿的眼睛。
了解了新西兰的萨摩亚文化,女主和女孩的伤疤是两条共线
#27siff
哭惨了
样板戏 中规中矩 不知道为什么让女主莫名其妙突然就癌症晚期死掉 而且我想知道现在这种学校还会允许老师这样体罚吗?我以为他们学生都很精贵
#27thsiff 4.5/5 其实想打5星,一开始我就哭了,属于从头哭到尾的煽情套路类型片。整体只值得三星,但谁让我今天流了太多泪~
故事的完成度很高。虽然人物脸谱化比较明显且一些没有交代好背景的支线剧情过于繁复让人云里雾里,但瑕不掩瑜,结尾非常催泪。
最后没有蒂娜的合唱令人感动
刚开始觉得是一部很平淡的叙述方式和常见的催泪情节,但是没想到最后哭的只能用衣服擦眼泪和鼻涕…突然领悟到了音乐合唱的这种美好,随着剧情到后面每句歌声都唱到了灵魂上让我泪流不止。剧情可以猜到后续的发展但是每处剧情的细节让我觉得都是真情流露,正是因为足够细腻并且不是强行催泪所以我认为这是比较出彩的地方。其中让我特别深的一幕是蒂娜让孩子们躺在地上闭眼睛感受自己的呼吸和周围人的呼吸,当时看到这一幕我就在感慨音乐的美好和蒂娜独特的教学方式,孩子们也从刚开始的拍手不齐互相嫌弃到最后的团结整齐。索菲和蒂娜也明显能看出互相给予温暖的一条线,到最后索菲答应蒂娜她会一直唱下去,蒂娜也终于看到女儿转过头笑着看着她。而索菲也代替了蒂娜穿上了她的服饰最终站在舞台上。我的每滴泪都是跟着歌声缓缓的流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