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给我最深层的感触,是它将怀孕母亲的工作中的艰难,清淡而从容的描述了出来。
感动而不过于抒情。
在如今的社会,母亲,罕见地让员工和老板站在了同一条战线来对抗她。
员工嫌弃孕妇做不了工作让自己劳累,老板嫌弃孕妇做事少而工资体现不出价值。
孕妇,是一个让整个社会都嫌弃和不喜欢的群体。
因为一小部分甚至极少数孕妇就职即怀孕,让整个孕妇群体遭受了灭顶之灾。
部分公司恨不得让入职女性写一份声明或者做一份检测,声明她们不会怀孕,或者检测她们没有怀孕,才准许入职。
丈夫无法提供任何帮助,他们更希望孕妇待产在家,全职育娃与工作脱节。
这样未来离婚,他们就可以以没有工作没有收入来要求抚养权,也可以以我供你吃穿来获取颐指气使的家庭地位。
于丈夫有益的事,他们也不会支持孕妇去工作,去支撑她们的社会价值。
在这个环境下,还在不断的在要求生育率,这个被整个社会都在拒绝的群体,苟延残喘,濒临灭绝,生存艰难。
没有人想给孕妇托底,也没有人愿意给孕妇托底。
她们只有自己承受着这一切,挣扎在胎儿和生存之间。
陈导是个好导演,他看得见女性那些细节的难处,他也在力争把这些难处很好的表现出来,让它们拍出来好看,融入到整个剧情中。
2023年04月26日,华夏影院(九亭)。
电视剧版的浓缩,算是口罩期间的正能量影片了。
三个姐妹淘的爱恨纠葛,有时候跟闹着玩似的,有时候又刻意较真起来。
你说说,这女孩子要哄好,共情起来可真不容易。
以不同的味觉来勾勒女性之间友情倒也是新颖,三个女孩演得也够用力,不错。
在一部音乐剧表演里重拾过去,反思自己,保鲜了友情。
大晚上顶着油头被冤种室友拉出去看《爱很美味》,由于之前看过同名剧,当时印象不错,自然而然地会对影片抱有较高期待,总体观影感觉也确实不错,但细想之下,还是很多问题。
如果让我做个总体评价,我会说它足够真实,但不够深刻,无法细品;有一定的野心,但能力明显不足。
尽管电影是我比较感兴趣的题材,但也只能给它7-7.5的分数。
一、戏仿与真实——主创团队的野心与优势先说说我欣赏这部电影的地方。
《爱很美味》是同期电影中让我觉得耳目一新的,也是难得一部没有让我立刻在电影院翻白眼的电影。
它让我欣赏的第一个特质就是它足够挑衅,足够ky。
一开场先戏仿《小时代》里时代姐妹花合唱的场景,说实话,一听到《友谊地久天长》我就PTSD,心想导演你可千万别给我整这套,不过后面的情节让我彻底放下心,“云千骨”“扶蔷传”“漫漫长歌”等无厘头戏仿的剧名也让我会心一笑。
多数国产影视剧都太过局促和小家子气,极力规避争议,圆滑是圆滑了,但诚意也没了,显得空洞乏味。
《爱很美味》这种挑衅姿态背后是主创团队的自信与松弛,正如演员王菊大方地展示自己的小肚子——我只负责展现最真实的我,至于你喜不喜欢,关我屁事?
作为观众的我难得在一部院线电影上窥见一丝敢于打破陈规的主体气质。
展现真实,这也是《爱很美味》的野心所在。
《爱很美味》和《小时代》的题材都是女性友谊,但前者通过戏仿的方式公然向以后者为代表的塑料姐妹情挑衅宣战。
《小时代》描写了四个女生之间抓马、狗血又虚浮的友谊,作为其反面,《爱很美味》必然着力于塑造真实的女性友谊,真实的女性生活。
电影里包含了大量极具真实感的生活场景,譬如刘净为了试探姜山木是否真的出轨,自己去注册了约会软件的账号,发现对方真的骗了自己,为了找回所谓的内心平衡,一气之下答应了厨师向东流的约P邀请,差点擦枪走火。
向东流使用约会软件的目的也很简单,不想谈恋爱就是不想谈恋爱,没有那么多为什么。
譬如当刘净说自己和姜山木分手后,方欣和夏梦都没什么反应,无意和刘净同仇敌忾一起吐槽渣男,免得自己说的话将来会成为呈堂证供,万一刘姜复合,她们就得罪了姜山木。
又譬如方欣因怀孕被身边人无微不至地照顾,但相应地却被排挤在工作圈子之外,只能忍气吞声。
大量的生活细节让电影“落了地”,彻彻底底站在了《小时代》和其他众多精致悬浮女性剧的对立面,成为令人眼前一亮的都市女性电影。
同时,电影也一定程度抛弃了道德束缚,大胆地表现女性的欲望。
从夏梦和陆斌之间性生活的暧昧展示,到刘净在出轨与坚守恋爱道德底线之间的挣扎。
它不避讳女性的欲望,也无意塑造道德完美的假人,它只负责真实地展现女性生活。
二、情节小bug与流于表面人物刻画——细说电影文本展现的短板 电影包含了大量真实的生活场景展现,这是它的优势,也是它的短板,因为过多生活场景的展现就有堆砌之嫌。
细细想来,电影其实包含了很多无意义的情节。
举个例子,刘净年迈的外公说想吃她做的红烧肉,但她却以不方便为由拒绝,安慰外公可以到她店里去吃,随便什么她都给他做,但还没等到刘净重返餐厅事业,外公就匆匆去世,只剩下她伤心懊悔。
这个情节设置有何意义?
对刘净的人物塑造有何帮助?
是不是为了推动刘净实现成长?
完全看不出来,或者说这其中的逻辑关系不是那么明显。
此外,电影还有一些bug,比如说夏梦为了谈下版权死皮赖脸接近罗KK,但是她本人并不喜欢罗KK的作品,甚至也没读完,问她喜欢哪个部分,为什么喜欢也只会答一些空话套话,被质疑公司能否做好这样一个IP也没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
夏梦前期的准备工作明显不足,诚意也不够,以为靠下属写的大纲和读后感就能糊弄原著作者,显然是犯了大忌。
我以为后续的剧情是夏梦努力研读作品,凭借对作品的新颖理解扭转罗KK对她的印象,获得他的青睐, 从而拿到版权,这是至关重要的。
但是夏梦最后也没展现出对作品的深刻理解,只是侧面说明她做出了令罗KK满意的改编方案,而罗KK为什么选择她而不是对家,也没有解释,总之不太能让人信服。
剧情bug和人物形象bug是息息相关的。
电影里的人物塑造普遍出现火候不够的问题,通俗来讲就是不太能够立得住。
电影里方欣外表看起来需要人照顾,活像个玻璃人一样,但实际上内心十分强大。
但恕我直言,就电影而言,我真看不出方欣有多强大,或者说,她强大得“不够味儿”。
这个人物确实有灵感乍现的时刻,比如说面对模特谭可欣的质问,她能够灵机一动,把“旅途”变为“冒险”,在剧里,她也能够想出香槟蛋糕的点子,偷偷录音一转局势,拿捏住性骚扰的上司。
但是,她的“强大”塑造错了地方,真正的强者永远是具有强大而稳定的人格,是面对自己的核心困境永远有破局的能力。
方欣的核心困境是什么?
在我看来,是她脆弱、需要保护的身体和她渴望挣脱保护、发挥自身主动性之间的矛盾。
电影里,方欣简直就是个玻璃人,过敏东西一大堆,这不能吃那不能吃,无论是前夫还是现任,在两性关系里她永远是那个被无微不至呵护的人。
过度保护也是一种束缚,方欣渴望挣脱这种束缚,但电影到最后也没有刻画出她挣脱束缚。
在工作中,她因为怀孕受人照拂,但另一方面也被排挤出工作圈子之外,谭可欣不跟她谈工作却跟别人谈工作,她没有抗议而是默默接受;上司假装寻求安慰,实际上是让她替自己完成私事,这种明显不合理的要求她也没有拒绝。
她明明反感张挺无微不至、近乎于管束的照顾,却没有明确提出这点,只是提出不要急着结婚,再多些时日相处。
我并没有看到方欣解决自己核心困境的能力,相反,对于核心困境,她一直秉持着鸵鸟心态,缺乏主动破局的能力。
其次是刘净。
电影里,夏梦指出刘净是犹犹豫豫、拖拖拉拉、不干不净、不清不楚的性格,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却是她体验生活的方式,她只有体验过后才能做决定。
但其实主创团队犯了个错误,因为刘净这两种优缺点并非是一种性格的一体两面,反而很多情况下是完全不相关的。
现实生活中很多体验派并不拖拉,反而比较理性且有决断力。
人之所以犹豫,很多时候是不清楚自己真正要什么,至于为什么会不清楚,就是因为没有真切体验过,不具备足够的理性。
一时的犹豫是人之常情,而倘若一个人长期陷入犹豫中,甚至养成不清不楚的性格,很大的原因是TA不仅缺乏深度体验的能力,其人格主体性和理性也是缺位的,这样的人,必然没有主见,需要时刻依赖他人的意见和点拨。
刘净既然是个体验派,体验过后才能做决定,这就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犹豫延宕,只是人性使然而已。
她也并不是一个完全没有主见的人,在关乎事业的重要抉择上她并未依赖好友做决定。
事实上,刘净真正的问题不在于事业,而在于两性关系。
她身上最令人无语的地方严格来说也不是犹豫,而是恋爱脑,从两个朋友对她分手的态度上就能窥见一斑。
她是那种和朋友吐槽完前任后还能复合,让朋友气到吐血的人。
以我的亲身经历来看,和这种人相处不被气死就算成功,你费尽心思想要安慰失恋的朋友,苦口婆心地给TA建议,想要拉TA一把,结果对方压根不领情,只是把你当情绪发泄的垃圾桶,回头该和好还是和好,独留你风中凌乱,活像个小丑。
这种恋爱脑的毒点是不理性和以自我为中心,明明知道对方不是好东西,却依然割舍不了自己的性癖,强行和对方在一起,结果自己既不能接受对方的缺点,也无法独自咽下这种苦果,只能朝身边的朋友大倒苦水,搞得所有人都筋疲力尽。
这种恋爱脑对两性关系的态度还停留在本能层面,理性根本没有用武之地,自身也没有足够成熟的人格,谈恋爱不仅内耗自己,也外耗他人。
因此,剖析刘净这个人物要从事业和两性关系两方面看待。
在事业和人生发展上,她绝对不能说是个拎不清的人,但在更能反映深层人格的两性关系领域,她的犹豫其实是不够理性、不够成熟,而不是因为她是体验派。
刘净这种性格,就算体验再多,也还是粘粘乎乎。
最后是夏梦。
个人认为她是整部电影里失败得最明显的人物。
电影借方欣之口说夏梦是个强势但不自私的人,有时会多管闲事,但这种多管闲事却为朋友提供了很大帮助。
但就电影而言,我实在没看到夏梦为朋友解决什么问题,也许为刘净的餐厅跑腿办手续算是一样,但这也是她自己说出来“道德绑架”好友为她帮忙的,这侧面说明夏梦本人并没有足够大的人格魅力让好友不带怨言地帮忙。
电影呈现的夏梦更多就是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为了拿到版权她不择手段,明知道男朋友不喜欢骗人还哄着他帮忙圆谎,甚至排练时也很少顾及朋友的心情,三人冲突的导火索也正是来自夏梦的自私。
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很少会顾及他人的感受,电影里的夏梦也确实没表现出什么同理心,反而一再要求别人配合她。
至于那些为朋友出头、“多管闲事”的情节,一个都没有。
她更多时候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而不是替朋友出谋划策,为好友的生活困境指点迷津。
这也注定让夏梦这个人物流于苍白,缺乏说服力。
三、“爱”的缺位——主创团队思考的不足经过这么一剖析,我们可以看到三个女主角其实对于两性关系的态度其实都是不理性、不成熟的,方欣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不适,刘净的恋爱脑,夏梦的以自我为中心。
人物塑造的缺陷其实折射的是主创团队深度思考和艺术创作能力的不足。
艺术的难度在于它要求创作者有对生活敏锐感知的能力,有高度概括的能力,有丰富强大的表达能力,而电影在这几个方面是明显不足的,当然也不只是《爱很美味》,近十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国产电影都有这个问题。
回到本趴标题,为什么说主创团队缺乏深度思考能力呢?
最明显的就在于电影名称。
电影沿用了和网剧一样的名称,也沿袭了网剧的问题。
爱很美味?
什么是爱?
主创团队有给出自己的理解吗?
为什么说爱是美味的?
为何会用美味来形容?
仅仅是因为主人公之一的刘净是个厨子吗?
电影很明显的缺陷就是它明明名称里包含了一个“爱”字,通篇却让人感受不到爱,自然也无法领会爱为什么是美味的。
什么是爱?
父母之爱是爱,朋友之爱是爱,夫妻情侣之爱是爱。
既然电影主要聚焦女性友谊,那么它讲的想必就是朋友之爱。
但纵观整部电影,女主人公之间却很少有爱的成分,大多时候三个人都在自说自话,然后互相指责,再互相理解、重归于好,剧情这么一轮完,其实只是重复了网剧的情节模式,到头来三个人该怎样还是怎样,爱在哪里?
起了什么作用?
对她们的人格发展有何益处?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爱很美味》和它所吐槽的《小时代》一样,塑造的只是表面友谊,只不过它更接地气一点。
按照弗洛姆《爱的艺术》所言,爱不仅是本能,更是一种需要理性支撑的能力。
爱不是被动的获得而是主动给予,在给予的过程中,人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获得自我本质力量的确认与满足。
所有形式的爱包含着共同的基本要素——关心、责任、尊重和了解。
爱是对所爱对象的生命和成长的积极关心。
要是按照弗洛姆的理论,整部电影其实是没有爱的成分。
我看不到女主角之间的主动共情,相反她们还挺有边界感,很少掺合对方的事业和情感,所能做的不过是帮点小忙。
电影只是三个人在分享自己的生活而已,和朋友圈互动也没啥差别。
了解呢?
关心呢?
责任呢?
尊重呢?
她们是否体察到好友面临的矛盾困境?
是否积极帮对方寻找出路?
是否为对方付出?
是否在付出的过程中完成人格的自我成长?
如果摆脱弗洛姆的理论,那么电影是否给出自己对爱的理解?
主创团队要是指望我从小时代式的情节模式里体会到爱,那我只能双手抱拳说少侠的境界果然不是我等凡人能领会的。
甚至根据电影结尾留下的空白来看,这个IP可能还有后续,和谐、吵架再和好的剧情又轮一遍,这下好了,真成《小时代》了。
屠龙少年终成恶龙了属于是。
说了这么多,《爱很美味》的亮点和缺点都很明显,它够挑衅够ky,够自信够大胆,同时也不会冒犯到女性,但也确实禁不起细究,能力配不上野心。
如果它的定位是爆米花电影,那是完全合格了的,至少它让我这个观众看得挺舒服。
但要说它包含了对女性生活困境的探讨,刻画了女性之间深刻的友谊,展现了女性的成长,那是鬼扯。
它顶多是真实不做作,但绝对不能算得上有脑子。
作为看完剧版的人来说,影版还不错,算是延续剧版,人设也没崩。
夏梦陆斌这对上大分,虽然在当代看来,两人好像不太匹配(其实职业并无高低贵贱之分!
),但是能恰好提供情绪价值的男人真的太少了!!!
最后继冲出去转了一圈回来又顶替胡总,是不是说明他当上了夏梦的领导?
这显得职场对一直在一家公司打拼的得力干将是不是太不友好了?
这内部晋升也太慢了……还是说对女性不够友好啊?
不太爽。
刘净真的很像一般的普通人吧,犹犹豫豫拖拖拉拉,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总要都去尝试下才能决定,但是有时候试错成本真的很高,尤其是在时间的消耗上(可能这个说法显得人太功利了)。
方欣张挺这组,希望方欣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张挺影版的人设显得有点一般了。
最后想说,两个都坐办公室的打工人谈恋爱是不是不太好看?
所以剧情上都没这么安排,除了剧版里分手的夏梦和继冲,后面都没看到这种组合了。
正想着这部电影应该打几分,看着评分的大家也觉得自己可能是阅历远远还不够,可以打五分吗?
那就按观感来吧,我还是很喜欢很喜欢,但是最后用感觉喜欢还差那么点才能满上,相比起剧,觉得可以这个故事绝对可以更好一点。
(也可能是期待值太高了整个过程都挺期待的最后结束反而有点突兀感觉太短了)这部剧是高二的时候同桌三个人一起看的,当时也说好了出电影一定要一起看,只不过无奈时间地点都不太配合,性格也稍稍不配合。
但我还是对这个三人组充满共鸣和向往啊…三个人的形象都十分鲜明,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姐们朋友应该不在少数,她们都是如此珍贵。
我时常羡慕过对于男生友谊来说总有一个很特别的点就是篮球,这是他们普遍的,所以才特别,而且很神奇,仿佛男生和篮球就是紧贴的。
而对女生来说,逛街,当然也是特有的,就像小时候经常喜欢洒在喷上发胶的头发上的亮片,女生的友谊就像那般,“bulingbuling”!!!
最后互夸甚是精准啊,而且这个点也特别好,这个时代批评一个人太容易了,我们不能再只会通过自我批评来升级了。
我觉得我就特别像刘净,凡事犹犹豫豫拖拖拉拉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只是因为想要自己去体验一次才能知道而已!
这真是一种极好的支持…填报志愿真把我给搞迷茫了,让人感觉把过去的人生都交给了未知的未来,要命的就是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一个让我感到害怕的问题就是我以往不断强调的我究竟是想要一个怎样的我的人生,是的,但在周围人的话语中,我迷茫了。
于是,寻找答案…方欣看着照片中演员坚定的眼神,那是未知的未来,因为未知所以是冒险,但我想或许方欣一开始都不知道自己怎么就说出了那样的一番话,她当时可能只是为说服演员留下来。
可是后来,当她写稿的时候,心中却满腔言语。
所以能够给出答案的人是我们自己,有时候经常会震惊自己竟然说出了一番自己都想不到的话,真的是想不到的吗?
虽然这种时候挺多,但是这种言语到底是从哪里来,我还不是十分清楚,只能说,就是「体验」吧。
人生的体验,就是生活的享受,一切都是未知的却又仿佛安排好了一般,答案就从这里面找到,就像结局让我感到突兀一样,因为那并不是结局,电视剧剧尾的结束也并不是结局,它会继续发展下去,随性一点,不用太刻意,想逛街就逛街!
想跳舞就跳舞!
想看电影就看电影!!
喜喜!
悲悲!
是是!
非非!
不要害怕去寻找答案!
像跳出爱情剧的夏梦一样,经常去接触新的领域,去慢慢实现「升级」。
以后应该再看一遍,原来这叫都市轻喜剧啊
我就要打破常规!
男导演?
怎么就需要感慨了
三个女主的线继承了剧版的优点,各有批判,例如方欣线的孕妇工作问题,对婚姻的犹豫,日常是孕妇感受重要还是孩子重要等等。
但收尾收得很潦草,很像新闻或者是XSH上的孕妇心情笔记。
而且突然让张挺这样焦虑太奇怪,有让他下线的嫌疑。
不是说男性不可以产前焦虑,而是没有铺垫,突然让他变成这样。
有种看美剧的错觉,但这又不是美剧,是一部电影。
没有让张挺落地,也没有正面他和方欣之间的异地,工作情况等差异问题,这些偏偏是更为现实要面对的问题。
而这些问题实质上可以触发更多的笑料,结果都忽略了。
挑了一个比较浮的小问题,就显得有点假。
而夏梦线,问题不是在于她没读过小说就去找人谈IP版权。
她是读了但读不懂,她对熵增概念不太了解。
类比一下,如果现在一个文科出身的经理,想找大刘谈三体版权。
让TA迅速读懂并和大刘就个中科学观念,哲学理念相谈甚欢,这显然不太现实。
里面也点出了,不止夏梦,夏梦前男友继冲也没读懂。
但继冲为什么能与KK他们玩得来,因为他天然的性别优势啊。
KK一伙人的逻辑和规矩就是男性世界里常构建的壁垒,除非夏梦用游戏作为敲门砖打进去,否则根本不具备对话的可能和空间。
而夏梦显然是意识到这点,才不停让男友代打游戏。
但剧作比较温柔的一点就是让KK这人更柔软,表达了他想和夏梦打游戏的原因是他想多了解夏梦的为人。
但实质上这种打游戏式的圈层试探和拉拢,规则式的服从,还不是以前酒局变样。
只不过变得隐晦罢了。
更好的了解还应该是从小说本身,改编案本身的质量,凭商业规则说话,不是更好吗?
幸好剧作最后也就这点落地了谈成合作。
所以夏梦在我看来,反而不算崩人设。
起码她也是意识到KK的诉求并再去研读了原著小说给KK改编方案。
而刘净线,太莫名其妙了。
姜山木的演员应该是合同到期了不续了吧?
反正就让他莫名因APP下线,接着就不见人了。
向东流莫名上线,但我想说,他的角色好奇怪。
不过也算是延续了刘净线啥都想尝试,啥都犹豫的性子。
但本片对她着画点在于亲情,但又太偷懒了,属于常规套路。
不感人,只能说,目前呈现的刘净线,她最坚持的,就是开餐厅了。
不过能在现在的影视中看到关于疫情的内容,还是很好的。
这部片不完美,但我想看第二季。
不知道还有没有。
《爱很美味》这部电影用匪夷所思的情节浪费了这么多我喜欢的演员,真让人生气。
在众多奇葩中,我最不能忍的是方欣男朋友在知道她怀孕后各种在家里做妖。
在方过敏时,第一想到的不是对象而是孩子。
这样的桥段会让多少女生不想结婚、怀孕。
更令人唏嘘的是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男生也许并不少见,他们会给另一半各种洗脑,会说既然怀孕了,那就得为孩子负责。
这样不看重任何孕妇需求的行为会成为往后各种冲突的导火索。
记得当初怀孕时,我特别紧张,问当时的美国妇产科医生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她说在怀孕初期别老弯腰、提重物、铲猫猫排泄物,有一些重金属含量容易超标的鱼/海产尽量少吃、少吃辣、别吃生的,坚持吃孕妇维生素就行。
最让人舒心的是她说如果恶心不需要忍着,我来给你开药,对孩子没影响。
也许就是这样淡定、理智、完全从科学出发、也很注重孕妇感受的医生让我孕期心情非常舒展。
妈妈开心、健康,宝宝才会发育得好。
如果男生个个像方欣男友那样,把本就有些不适的阶段弄得更加紧张,对孕妇和孩子来说都不是什么好事。
如果真的过敏,相信医生可以开出孕妇能吃的那种药。
是谁规定女生一怀孕就完全不能做自己喜欢的事?
爸爸妈妈对孩子的付出本应当是差不多,孩子既然在最早期需要在妈妈肚子里长大,注定女生就被迫需要牺牲更多。
这时候做爸爸和另一半的难道不应该尽自己所能让孕妈妈的生活容易些嘛。
为什么女生在辛辛苦苦生出崽子后,还继续被要求为家庭付出更多,不能有如男生般充足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
在怀孕时特别想要个女儿,想把她打扮的漂漂亮亮。
现在想来特别庆幸我的孩子不是女生,他未来就算过得再辛苦也不需要每个月来次例假,不需要生孩子,就算在家里只是陪孩子玩也会被认为是个优秀、称职的爸爸。
现代社会之所以结婚、生育率越来越低就是因为男女在家庭被要求付出的时间、精力太过失衡。
生孩子很多时候对女生的事业、身体来说都是致命的一击。
对男生好像就影响不那么大。
什么时候我们社会开始宣传满足孕妇需求的重要性,男生开始真正承担起差不多一半的家庭责任,人类的未来才可能人丁兴旺;什么时候孩子不需要在女生体内生长,大家不认为女生母乳喂养是理所当然,女生不需要为了多一些时间照顾孩子与家庭而牺牲部分/全部事业,男女才会真正平等。
没看过剧版直接看的电影版,依然能被那满满的姐妹闺蜜情所打动。
影片讲述了独立女性的成长故事,却没有大篇幅地讲述女性独立自主、励志向上的拼搏故事,而是更贴近日常生活来叙事。
影片做到了首尾呼应,开头是毕业晚会上三个好闺蜜原定的舞蹈没能一起跳成,而结尾是长大后三个女生在夏梦的公司晚会上完成了当年未跳完的舞蹈。
跳舞这个主题其实贯穿了电影始终,似乎大部分内容都是讲述三人在排练舞蹈,顺带提及了三位女主近期发生的一切事情。
三人的性格大不相同,也因此互相之间不可避免地出现争执,但最终还是发现只有姐妹在身边在一起才能共同度过各自的难关,人间的爱才会美味。
最近发现很喜欢一些比较生活化的戏,那都是我能够缓解焦虑的一种方式。
虽然我从前并不这么觉得。
前两天听番薯剥壳工作室的节目,几个主播聊起了《重启人生》这部剧,让我又回想起了看剧时的心情。
这恰好和前段时间我刚看完就大推特推的《爱情而已》好像有某种互文:女性过了三十岁这个节点,生活变成什么样了?
其中已经三十好几的女主播提到,自己在提到年龄的时候,会有年轻朋友突然制止,说没关系啊,你这个年龄,快到四十岁也还是可以像二十岁的时候那样谈恋爱啊。
好像真不是。
最近有一个朋友处在失恋的边缘,经常跑到我家喝酒浇愁,她问我,你说我这个感情经历,能不能写到剧本里?
我说,你这太“普”了,不具有可看性。
但是她仍喝得焦头烂额,还一度不省人事。
换作我理解不了的时候,我又问身边好友,我之前是不是也这么严重?
好友安慰道:你比她这个严重多了。
我好像不仅生出一种喜悦感,好像超越了自我一样,又重新活了一次。
还在上大学的小朋友问我,恋爱脑是怎么治好的呢?
我后来想,是因为生活压力增加了。
这就是《爱很美味》电影版开局时的状况。
看上去是姐妹的一次普通的餐厅叙旧,但是信息量好像有点大。
方欣怀孕了,但是还没有跟张挺结婚,可能因为是张挺第一次即将成为爸爸,所以显得格外紧张,见谁都会让人家让让,自己家里有了个孕妇;夏梦每天都在忙着工作,她和陆斌聊起来“剧”,陆斌却总以为那是前一晚的某种“隐喻”;而刘净……餐厅生意不太好……和山木的感情,也岌岌可危。
三个人展示出来的状态有点不同,但好像又多少有些真实地反应了我们的生活现状:有人开始了/即将开始新的阶段(成为妈妈),有人还在忙于事业,还有人生活好像都停滞了下来。
还好我们还有朋友。
以前电影里也总是回忆起小时候。
然后镜头一转,大家都长大了。
电影开场,就是三个女主初中时在一次学校文艺活动上跳舞,好像还是夜店风,引起了学校领导的不满。
我也是最近才总想起来那些中学时的事情。
从前不觉得。
直到有天,从中学就没有断过联系的朋友,跟我近期最后一次见面,她要出国了。
我们简单地吃饭,像从前一样开着玩笑,然后我和她一起去坐地铁,下电梯的时候,她问,你会想我吗?
我抑制住了哽咽说,害,又不是不见面了。
我没敢说我总是想起来初中第一次上英语角的节目,还是因为她提了个《友谊地久天长》,全班都像大傻子一样去了那个大合唱。
后来,我还有几次会站到那个Campus TV会直播的台上,虽然合作伙伴总是换了,但是哪怕就是台下,她也会在我下来之后跟我说,“表现得很好”!
害,怎么好像说远了。
我们的人生总会走向不同的方向,但是真正还能一起的朋友,总让你想到了情谊的珍贵。
朋友做了妈妈,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好的生活,她选择换个环境。
方欣、夏梦和刘净,是三种不同的人,他们的生活交集开始变少,但是他们如果遇到了问题,还是得找这俩朋友说。
刘净急急忙忙了约了早餐,好像有话要说,又一直支支吾吾。
方欣和夏梦开始打起配合——你要是没话说我们就走,你虽然说了分手,但是可能会后悔,走吧,我叫了辆车,最后两个人都要走的时候,方欣还是留了下来。
她觉得刘净还是需要人陪陪。
但是你得知道,有时候朋友的定义,是在于陪伴,在你虎落平阳的时候收留一下你,在你恐惧上台的时候推一把你,在你心情焦虑的时候安抚一下你,或者只是默默什么都没说只是陪着你。
生活的事,你还是得自己继续。
但是有了朋友,就算流水的男友各有奇葩,就算工作中的内卷形势复杂,你也总有个发泄的出口。
就像我有个宝妈的朋友,在一次难得的三人聚会里说了那么一句,“真好,终于有人懂我了”。
《爱很美味》电影版的故事非常生活流,甚至观众的感觉非常碎片化,差不多是延续了剧的风格。
也难怪有人说为啥不直接拍成剧。
以前在拍剧的时候,我记得陈正道导演就说过一次,这个项目曾经被某个平台拒过。
这看上去一点都不意外。
一个可能没有什么主题的网剧,到底卖点是什么?
如果我们按照这个要求来推理对于电影的评价就是,一个看上去没有主线的电影,到底卖点是什么?
《重启人生》到了第八集,故事才有了大的剧情转折/进展,如果我们按照国产剧的定义,按照平台方的要求,按照分账的模式,按照拉新的速度,剧集被砍的几率基本是百分之七、八十吧。
值得欣慰的是,现在的影视剧里已经开始减少制造焦虑了。
虽然我们仍然面对重重的问题,但总得都一件一件来。
方欣怀孕之后有了妊娠反应,想请假,才发现另外一个同事不仅临盆在即,而且羊水破了,还是淡定交接工作事宜,才说进医院生产。
方欣忍住了,又继续工作,压力不断上升,面对同事排挤,还要帮老板写孩子的作业,也要忍耐漏了水的房顶,和出了差错的新闻稿。
简直像极了职场打工的自己。
但是方欣没崩溃。
成年人的崩溃总是来得快,去得也快。
不是压力没有了,而是压力可能会一直伴随着我们。
如果我们不能转化压力,那就可能被压力击垮。
然而击垮了又能怎么样呢?
我想起父母辈在经历下岗潮的时候,满大街都唱《重头再来》。
我内心真的笑了,笑得有点苦涩。
我们也不是站在一个制高点上去谈论生活的苦,只是走在这样的岔路口上,不是继续,就是终结。
有人终结了,有人换赛道了,反正生活就是这样。
想哭的时候哭,好像小时候一样,哭完了继续该干嘛干嘛。
人生面对困境的时候,除了忍耐就是改变。
在故事里的主人公,无疑都是幸运的。
他们最终自己想到了办法,或者时运突然又当头,一下子救了自己解了愁,好像豁然开朗,但是总有新的烦恼胜似旧的烦恼。
夏梦不再是那么高高在上的夏总了,她的审美已经变成了反向选择点,但是她还是在积极抢着跟KK签约。
这中间也有不少困难,但是最终大团圆结局了。
诚然,生活没那么多理想主义,有人最后就是失败告终,喜剧和大团圆结局里讲的都是成功人士的故事。
但是你还记得停滞了生活的刘净吗?
她和山木提出了分手,她又结识了向东流。
她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候,也没挣到钱,外公偷偷给她,还说想吃红烧肉,她说改天再做,结果发现最后天人永隔。
那段其实非常克制,没有什么歇斯底里,刘净也是后来做红烧肉的时候,浅浅眼圈充满着泪。
其实越克制,想想反而越残忍。
但是我们都吞了生活的痛,带着身边人的爱,才能继续走下去。
也许恋爱还要继续谈,也许生活还要接着烦,反正都要一样一样来,但是总算也知道了,如果一定要上那个舞台,与其惧怕,不如应战。
也许你没法相信自己,但是朋友一定都会信任你。
以前有段时间,我常常说一些丧气话,甚至我现在仍然在经历一个痛苦的过程,最后他们问我,你怎么想开的,我就只说,活一天算一天。
但其实后来我想起来了,我每一个不自信的时刻,背后都有人给你出了一个主意,推了你一把你就上了台,不管经历了什么,对方都会跟你说,“表现得很好”!
然后,也许你已经很久没有上台了,但是你不会忘记小时候你跳的那个闪闪发光的舞,哪怕那一次表演结束后,你被校领导骂到抬不起头。
但是当年的那种骄傲,你不应该丢的。
感谢这部真诚的戏,如果你也喜欢剧的话,就去电影院支持一下吧。
今天是上映日啦。
「愛很美味」劇版劇本是2021年,我人生中第一次和編劇用視頻會議把劇本前十集修定完成的(你們懂的😬),然後兩年後開拍電影版,夏夢的年會原本辦在上海(所以她和陸斌住酒店)劉淨因為餐廳消防整改,所以去橫店探山木的班,順便拜訪新入職的方欣和想把面包生意轉移上海的張挺(所以他的徧執也開始產生)。
然後開拍前,我們還是回到了成都。
三年的一場大夢初醒;我才發現「美味」系列,肯定會是我人生重要的一個時代紀錄。
而且還是輕喜劇類型。
在「美味」系列前,我所有的作品想要的是我的表達、一個意想不到的故事、要有戲劇張力、要有反轉。
盛夏要有未來,訪客肯定有秘密,大樓要是是摩天的,大師必須會催眠。
但這三年,世界給了我一個真正意想不到的大反轉,我才開始思索,當這個世界真正寫下歴史性的戲劇轉折時,我自己的生活和我周圍朋友發生的細碎小事和困境,也可以是我想說的故事;當和朋友相聚沒有那麼容易時,我才發現原來每一次和朋友吃飯、喝酒、聊天八卦、互相抱怨是很珍貴的。
這是一個都市輕喜劇系列,我們的創作靈感來自於周圍的人,大環境的困境中,還能面對生活中的瑣事,片段一些無所謂,戲劇性低一點也可以,片名難聽一點也還好(我自己覺得還行);這個系列不是我自己最滿意的作品,但是我唯一和劇中角色交朋友的作品。
絕對值得紀念一下。
這次我不會向觀眾說,大家好,我是陳正道,這是我的新電影,看看我這次帶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和私貨)。
我會這麼說:Hi 觀眾們,向你們介紹我的三個好朋友,她們叫:劉淨、方欣、夏夢。
試著交個朋友吧!
如果有空?
Let’s have a Ki Ki? Ki Ki is a party 就我們幾個人,聊聊天,跳跳舞,玩的開心就好!
這三年,我做出了能感動自己的「盛夏未來」,還有讓自己開心的「愛很美味」;你們呢?
評論裡大家分享一下?
這一次世界重新運轉了,生活又即將迎來新的改變了,下次見面,我們聊聊後來大家發生了什麼事!
上映日就聊到這!
假如今天再也碰不見你們,先祝你們早安、午安、晚安。
Good morning, and in case I don't see you, Good afternoon, Good evening, And good night.
太喜欢结尾的歌舞了,虽然糟心事成堆,虽然公司其他部门卷上了台,但是三个人脸上的笑容还是自信到发光。最后三个人的微笑定格可比剧版正常多了。
及格的粉丝特供。比较失望这么多痛点又拿跳舞解决了…
3.5 基本延续了电视剧的优点,不油不腻不做作,从听到电影选择Let’s have kiki这首歌的时候,就觉得电影已经赢了。
不太像电影的电影,但很好看!快点出电视剧吧,电影不够看!
真得看不得方欣哭!~T﹏T轻喜剧风,没买票的剧粉可冲,没看过剧的朋友们也可以看,0压力。最后还有三个女主分别的彩蛋,大家不要忘了看,而且看样子是有第二季哦!
嘲笑小时代,成为小时代
不喜欢,看了四集连起来的电视剧,可能是剧版粉丝特供吧,毫无电影质感。而且又只是对女性境况浅尝辄止,爽又爽不了,爱又爱不上,拧巴别扭的东亚女的一生。
最后年会有惊喜
陈正道还真是聪明且细腻,在于全片都弥漫着一种不冒犯、不狗血的舒服气质,是一种最安全的女性创作,可以做到男女通吃。关于疫情对生活的影响,关于约炮,关于性焦虑,关于职业女性通过压榨另一女性实现家庭事业兼顾的这些小点,通通是蜻蜓点水,或是以一种滑翔的姿态擦身而过。其核心仍然是由三个小妞撑起来的大女主电影,而且这回陈正道显然是有意识地降低了甜度与爽度,起承转合更加收敛、自然。最后除了夏梦拿到单子,算是实打实的成功,其他方面都只能叫告一段落或再次出发,完全不硬来。当然,结尾的舞还是有些尴尬,属于硬凑的结尾。我唯一好奇的是,如果完全没看过剧,单看这个电影是什么感受?
好在影院只有我们两个人,边看边发语音弹幕,无聊时还能看看手机——是我平时最讨厌的影院行为,但这部电影是真的,不好看!
经不起共情与代入考量的现实题材,又或是都市片的壁。演得最好的是那个小鲜肉漫画家。
楠
我真的太喜欢这个故事了,但是这是啥!这是啥啊!能不能好好拍个几百季演到这三个女娃死,不想看这种电影版,不长不短,隔靴搔痒,陈导我等你的百集大戏。
正道许导太能驾驭女性题材了,并且真正懂女性,其他直男导演望尘莫及。开篇以探店讲故事的方式切入,既交代前史又扣主题,非剧迷也能迅速代入。三条线齐头并进写姐妹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羁绊,关照女性欲求与困境,不时迸发着调侃跟自嘲,带有最具当下性的女性视角,甚至还有密接转运这样的贴地飞行(剧版就是最早引入疫情元素的影视)。学生时代没能完成的舞做到了有始有终,许下的规矩也在最后时刻结果,一切都是扎实的剧本结构带来的。本以为我不是目标受众,没想到也能被打到!
没有高潮的一集电视剧。
作为剧粉很不满意……人设乱七八糟,故事也不精彩,可惜
【C+】三星半,与其说是电影,不如说是一小半情节量的剧缩减为两小时,因此虽然风格与思路都沿袭了剧版,但不得不加大了戏剧性桥段减弱日常戏份,使得其大量矛盾冲突都显得生硬和刻意,甚至人物些许ooc,也更无精力再去叙述任何像样的主题,最后的年会戏基本上更是已经跳出故事逻辑,成为了一场“表演秀”。不过陈正道仍然展现了的能力,能将爱情片拍的这样有潮流性,娱乐性,又有生活质感的导演,目前整个市场确实没有别人。整体而言,电影也仍是轻松愉悦热闹诙谐的,对粉丝的给予是足够的,但也仅此而已。
这是个啥?电影拍出了电视剧质感???这最多上个网大吧?陈导恰饭还是得走点心吧口碑攒起来难垮下去可是很容易的……
想看夏梦的前男友变现上司,第二季快来
陆斌(张帆)一个小狗眼就值4星。王菊妥妥大女主,就是要多点这种有个性(有肉的)女性角色才好。颜值最差的山木第一个被踢出剧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