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爱的女人

Ladies in Lavender

主演:朱迪·丹奇,玛吉·史密斯,娜塔莎·麦克艾霍恩,丹尼尔·布鲁赫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德语,波兰语,法语年份:2004

《等爱的女人》剧照

等爱的女人 剧照 NO.1等爱的女人 剧照 NO.2等爱的女人 剧照 NO.3等爱的女人 剧照 NO.4等爱的女人 剧照 NO.5等爱的女人 剧照 NO.6等爱的女人 剧照 NO.13等爱的女人 剧照 NO.14等爱的女人 剧照 NO.15等爱的女人 剧照 NO.16等爱的女人 剧照 NO.17等爱的女人 剧照 NO.18等爱的女人 剧照 NO.19等爱的女人 剧照 NO.20

《等爱的女人》剧情介绍

等爱的女人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故事发生在1930年的英格兰,厄休拉(朱迪·丹奇 Judi Dench 饰)和珍妮特(玛吉·史密斯 Maggie Smith 饰)是一对相依为命的姐妹,在这个偏远寂静的小镇上,两人过着寂寞但不失宁静的生活。一日,一个名叫安德拉(丹尼尔·布鲁赫 Daniel Brühl 饰)的男孩被冲上了海滩,厄休拉和珍妮特发现了昏迷不醒的他并将他带回了家。 安德拉是一名优秀的小提琴手,在两姐妹的精心照顾下,他逐渐的恢复了健康。安德拉的英俊和开朗为两姐妹一成不变的生活带来了久违的快乐,但在这个民风保守的小镇上,关于安德拉的风言风语从未停息。与此同时,厄休拉震惊的发现某种久违的情感在内心里慢慢复苏,这从未经历过的情感让她感到不知所措。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麻木不仁第一季宝拉!黛宝拉鳕鱼角第三季白兰白宫杀人事件扫毒风暴幕后晨曦的梦战地神探第七季梦幻岛然后我们跳了舞撩动心弦催眠娜娜的玫瑰战争起风了需要浪漫3西镇警魂第五季雨中的秋城乡下如果被关注那就完了银河战将少林小英雄翻过那些山阴阳玦之生死恋刺肤大怪兽的善后处理我是岁月你是星辰诅咒游戏同路前行洋子的困惑

《等爱的女人》长篇影评

 1 ) 是幼稚还是美好

我记得珍妮特在发现厄休拉晚上跑到安德力亚的房间后,第二天两人的对话,厄休拉在伤心的痛苦,说自己傻,单纯,然后珍妮特加了一句,“还幼稚”,是否在一般人看来,这样的情感就要被讽刺为幼稚呢。

“别怕青春消逝就不信单纯的美梦”,似乎这样励志的话语经常被用来鼓舞人,但是我们到底是要正视时光的流逝,还是阿Q一样认为一切都还来得及,这是否是自欺欺人。

所谓内心坚定,并且保留激情,是否也如镜花水月一般,可望而不可触摸。

 2 ) 如果你爱的人,年老才初相遇,怎么办?

让我想起了一句话,爱情不分年龄,不分性别,不分种族,却分你我。

一个人的爱情,总是掺点忧伤,即使你并不要求回报。

看完这部电影,多么希望中国也能拍这样的电影。

不过,我想非议应该很多:“年龄那么大了,还奢望着爱情,简直是可耻!

”不管一个女人年龄多大,她都有权利渴望爱情,也有权利张扬自我。

我们的文化里大都压抑了自我,多是迎合了大众的价值观。

故事很平淡,三言两语就可描述,一个被冲到海岸的男人,被一对姐妹救了,其中一位老太太喜欢上了那个男孩!

如果你爱的人,永远没有遇见,怎么办?

如果你爱的人,年老才初相遇,怎么办?

如果你爱的人,初相遇已结婚,又怎么办?

大概遗憾就是这么来的。

我们穿越不了时空,茫茫人海中,只能漫无目的的寻找和等待着……第一种,永远没有遇见。

永远没有那种怦然心动的感觉,从来没有擦过电光火石般的火花,也不曾有过辗转反侧的思念,痛彻心扉的悲恸,更谈不上那种吞心噬骨的疯狂。

第二种,年老才初相遇。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这个故事大概就是,我恨君生迟。

第三种,初相遇已结婚。

比较唯美的故事有“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3 ) 斜阳只送平波远,奈何情深(转)

薰衣草的紫放纵着一片绮丽的诱惑,只是浪漫的背后却是等待的矜持底色。

[Ladies in Lavender]开宗明义了“等待爱情”的状态,只是主角不是芳龄二八的怀春少女,而是踽踽独行的花甲老妇。

把它译作《等爱的女孩》不难理解,只是用定语替换掉主语,强调属性的同时却忽略了它的独特性。

等待爱情,等待未来,等待奇迹,等待所谓命运的降临,好似在未知中拼命抓住一根充满可能性的稻草,所有的热望从此将获得圆满。

我们在时间长廊中等待,却一次次得到幻灭的答案。

你以为隧道的尽头总会有光亮,但料不到这也会是无底的深渊,因为你发现,昨天和前天没有区别,今天又和昨天没有变化,而明天依旧处于这种静止的循环。

转角遇到爱,只是说出了事物一半,爱情的萌发是偶然而不经意的,但你或许根本遇不上所谓的转角。

相较于男人,女人在感情中更多处于等待的位置,“被动”成了女性在这场博弈中的标签。

等待,赐予人无限的幻想,但岁月最终会磨损掉这份期盼。

不过,从未拥有过,也就无所谓失去。

就像电影里这对相依为命的老姐妹Janet和Ursula,一个年轻时丈夫死于前线,一个是从未嫁娶的老小姐。

两个人居于康沃尔寂静美丽的一隅,她们所等待的只是时光的滴答流逝。

一切随着她们救助起的落水少年Andrea而改变,他昏睡在床上,光洁白净的皮肤犹如水仙花舒展开的花瓣,蓦然间让Ursula产生出一种莫名的情感,与其说母性的自然流露,不如说是少女式的一见钟情,原来40年前等待的那个人,现在她依旧爱恋着。

命运最捉弄人的就是玩起时间差,你等待的迟迟不出现,可终于到来了却成了一个不能说的秘密。

她努力地收敛着自己的情意,然而举止又掩饰不住渴求和无措。

Ursula会在他的餐盘上放上一朵温柔小花,她会为了教他英语在房间的每一处贴上单词,最后指着胸口的“Ursula”让少年记下自己的名字,她会因为姐姐的一点威严,觉得在他面前丢脸而恼羞成怒。

那么可笑,那么天真,那么固执,可又是那么直捣心底。

很少有女演员,年届七旬依然能像Judi Dench表现出凌厉而充满热望的眼神。

谁又能说,这样不可思议的情感没有在我们身上发生过。

因为念头是可以控制的,但情感不能,爱一个人就像是倾泻的洪流,任凭时间或距离的大坝,都无法阻拦它的猛烈撞击。

可现实中,已是垂暮之年的她,只能以梦中的年轻幻影与他欢愉。

妹妹的急切与姐姐的不动声色形成了鲜明的反差,Janet就像Maggie Smith以往角色那般冷静从容,她从开始就明白妹妹对男孩的情感,但始终没有点破她的小小心思。

有时你喜欢的那个人出现,已是对你多年等待的某种回报。

她明白,不可能有结果的单恋倘若能带给人一些虚妄的幸福感,那也是好的,插手的结局必定会弄得两败俱伤。

甚至就连她自己,也和妹妹沉浸在年轻人带来的愉悦活力中。

两位老奶奶的交锋不禁令人莞尔,而处在中间的Andrea依旧是个少不更事的单纯男孩。

两位老人给了他第二次生命,成为他失忆之后仅剩的“亲人”。

他会去野外采两把花送给姐妹俩,也会在海滩漫步后轻轻地把头枕在Ursula膝上,对他来说,两个老人是身处异地的温暖依靠,他永远猜不到Ursula深藏的秘密,只会安慰她说“对不起”。

而孩子终将长大,会离她们而去,即使他的提琴天赋不被发现,哪怕他恢复不了曾经的半点回忆,因为遥望大西洋的他依旧有着美利坚的梦想。

女画家Olga的出现则是Andrea离开的催化剂,她的到来在两位老人看来是一种侵入,往日稳固的三人关系由此变得摇摆不定起来,女人的天性是敏感的,Olga也早已嗅到老人的不安感,只有男孩懵然无知地等待命运的安排。

Andrea的离开是突然的,仓促得来不及和老人说句道别。

谁都清楚Ursula的失落,此时似乎只有蜷缩在他躺过的床上,在能感知他存在过的气息。

最无奈的是你曾经执迷不悟地渴望它,而现在你还是义无反顾地想抓住它,哪怕这注定不属于你。

等到她们得知他的消息,他已经是乐坛冉冉升起的新星。

他音乐会举办的当天,老人把村里老少都邀请到家中听广播,而Ursula和Janet则特地赶到伦敦欣赏他的演出。

随琴声悠扬流转的,是一段段翻飞的回忆。

演出结束,姐妹来到后来向Andrea祝贺,他喜出望外地迎接她们,可没说上几句他又被别人包围。

这一回,决绝地说“走吧”的却是Ursula。

他再无法回到她们的世界,一如斜阳只送平波远。

那个熠熠发光的身影,只能闪现在曾经激荡而惆怅的回忆中。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佛於是把我化做一棵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当你走近请你细听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而当你终於无视地走过在你身後落了一地的朋友啊那不是花瓣那是我凋零的心 ——席慕容如何让你遇见我《一棵开花的树》

 4 ) 等和敢愛的勇氣

怎样开始这个故事呢?

除了海浪还是海浪,呼啸着拍打礁石,潮退时心也像被洗刷了一样明净,这本是个平常的早晨,可意外落水昏在岸上的波兰青年Andrea进入了Janet的视界,也进入了Ursula的世界。

她们请人抬他回家,给他看病,供他吃喝,还为他花大手笔买衣服,偶然发现了他的音乐才能,望着Andrea,Ursula的眼睛清透地像泉水,微上扬的嘴角含着无数的赞美之词,鼓红的手掌藏着她愈发不可收拾的爱恋。

这本是再平常不过的剧情,多才多艺的小伙儿吸引无数年轻女孩的爱慕的眼光,可在这里Janet和Ursula都是年逾六十的老人,面对Andrea--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Ursula的情感总是穿着长辈的关爱的外套。

或许是我太爱深究潜台词,我认为姐妹俩的名字都有着深刻的意义,Ursula的涵义是“无畏的人”,Janet是“少女”,这部电影讲的就是这种无畏的爱,跨越年龄,跨越国界,无关反馈,无关结果。

Ursula和Janet住在一起,在这个没有男人住的房子里,当需要男性角色的时候Janet和女仆都会跳出来,也难怪Ursula会还有爱的渴望,她内心还是少女,还渴望有爱情,哪怕只是独角戏。

她是个无畏的人,作为对比,当Janet知道她喜欢Andrea的时候,她从一个常人的角度提醒Andrea是个男孩,这样的感情投入是没有结果的,Ursula点点头,她何尝不知,可她却按着她的心走,为他做很多他不知道意义的小事,每次跟他在一起她就非常快乐,每一个举动我都能会心一笑,因为那不陌生,清纯的爱可以一生存在,只要心是纯洁的,所有的举动都会那么可爱:她捡起Andrea刚剪落地的头发藏在身后,她在他的早餐盘里放上一朵小野花,她颤抖着手慢慢靠近靠在她腿上的Andrea金黄的头发,她半夜爬起来走进他的房间凝视,她藏起那个年轻女孩给Andrea的信,她在他面前像个做了错事的女孩,他不耐烦地一个眼神就能让Ursula羞地低着头打毛衣。

整个故事很简单,却很流畅,年轻人看会想到自己的老年,老年人看会想到自己年轻的时候,于是这种能够激荡人心几十年的感觉感动了无数女性,当然包括我。

我想我获得了勇气:等的勇气和敢爱的勇气。

曾看到一篇日志说“总会有个他在等你”,虽信却总是不够耐心,害怕错过,东张西望一场空。

可就算到了Ursula那个年龄,只要不丧失勇气,我一样也可以爱,所以就等等等等,最后再加上Ursula果断放弃的勇气,在前面是堵墙的时候转身离去,那段美好的情感,心动和心碎都留给自己。

 5 ) 小说与演员

在导演的访谈里,导演提到其实原著小说里两姐妹的年龄是40多岁,可是能请到Judi Dench演出,年龄就不是问题了。

想想40多岁的姐妹俩爱上20岁的青年可能性是会大些,而且从故事的时间、剧情设置来说,40多岁是比较合理的。

故事设置在30年代末,二战即将爆发的时候,上一次战争带来的创伤还在。

虽然电影没有明确地交代,但我们可以从两姐妹收拾房间的那个情节里知道,姐姐Janet曾经结婚(从两人的谈话感觉,很可能他们结婚的时间不长,丈夫就上战场并牺牲了),而妹妹Ursula则从未尝过爱情的滋味。

姐妹俩大概出身于乡绅的家庭,在那样的地方,门当户对的年轻男子本就不多,再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战,很多青年人,包括上层社会的贵族青年都走上疆场并葬身异域,更是使很多女性失去了寻找婚姻的机会。

所以,算起来,40多岁是一个合理的年龄,从一战到二战前夕,20年的时间,而两姐妹在一战期间如果是20多岁,就完全符合故事里的设定。

当然,70岁的Judi Dench和Maggie Smith在电影里表现得太好了,70岁的老人和20多岁的青年走在阳光明媚的海岸边,也非常的美。

Charles Dance自己也说,当他完成剧本以后,首先想到的就是找JD和MS这两位老朋友,而她俩没看剧本就同意出演。

导演本人经常在电影电视里演带点邪恶的老头,没想到导出来的作品是那么优美。

Daniel Brühl自己提到,他不知道为什么剧组选了他来演这个让姐妹俩意乱情迷的角色,他觉得Andrea应该是金发的、天使般的青年,大概他想到的是《魂断威尼斯》里的少年?

如果在德国演员里找,可能演《红男爵》的Matthias Schweighöfer就比较合适,他的金发和天使般的形象给他赢得了好些带有天使、宗教隐喻的角色,但这类形象虽然脱俗,但喜欢这类形象的人多偏文艺,《魂断威尼斯》的主人公就是gay作家。

年轻的女性大概会更喜欢man一点的男人,而那时候的DB,也许最对丈母娘的口味,非常年轻可爱乖巧的男孩。

不过看导演自己的日记,导演本来想找一个有young, dark and beautifully brooding face的年轻人,他也已经在一部波兰电影里找到了理想人选,一个波兰演员,但是因为他看到的电影已经是好几年前拍摄的了,他见到对方时,那演员已经成熟了不少,失去了对角色来说至关重要的innocence。

后来是制片推荐了DB,DB当然不缺innocence,这是他的一大特色,但是跟原来选定的理想人选相比,DB缺乏他那种带点阴柔、忧郁和神秘的年轻男人的魅力,DB太sweetly boyish了,所以有美国观众(完全可以理解美国观众的审美不大可能会欣赏这种类型)认为DB演的Andrea毫无吸引力。

再加上Andrea这个角色比较模糊,除了他是波兰人,从小学小提琴,要去美国之外,他的一切背景观众一无所知,而且作者也不打算明确显示他对两位女主角的感情,所以有人说这是一个love interest的角色倒是没错。

当然,另一个重要角色Olga同样也并不多立体,除了她是俄国人,哥哥是著名小提琴家,自己是画家之外,这个人物性格也并不鲜明。

不过这两个人都是外来者,就像导演信笔表现了康沃尔田野丰收的场景那样,康沃尔的人和景物被导演表现得相当好,生活在康沃尔的人们就显得生动多了,包括两姐妹家里的女仆和心怀嫉妒的医生。

 6 ) 玫瑰绽放在夕阳

感谢两位老戏骨奶奶丝丝入扣的演技。

这电影,真切传达出暮年生活的宁静,自然,欣喜。

又描摹出初恋青涩,颤动,惆怅,梦幻的情怀。

看似矛盾的两种心境,在影片中无比自然地结合。

有的人,要等那么久,才遇到一次真正的心动。

这样的命运安排,让人遗憾、神伤。

不过,深究起来,厄秀拉对年轻的安德烈的情愫,主要出于惊艳其容貌,钦慕其才华,喜爱其性格。

二人相处时间短,交流亦不多。

所以,并不是有深深灵魂契合、经过诸多磨合的,“真爱”。

近乎完人的安德烈,以及他带给厄秀拉的悸动,更多只是……一个符号。

一次青春火焰的重燃。

这部影片,大概是要告诉人们,“老年人”并不是看上去那样德高望重,暮气沉沉,安宁祥和。

多次穿插的老头子们的形象,也在侧面烘托这一点。

老年的心境,依旧是鲜衣怒马,拔刀相助,依旧是懵懂心动,等待爱情。

——而与此同时,又无时不刻感受着光阴的残漏,日渐西斜。

那生命的热望,几时离去过?

尽管风烛残年。

那首歌曲,虽不是为描绘老年情怀,却如此贴切:“玫瑰在盛夏将会凋谢,我们的道路却还漫长,但有一朵玫瑰不在比卡第凋谢,那朵玫瑰开在我心上。

 7 ) 遇见爱时 女人永远都是女孩

如夏日的晚风,轻轻柔柔,吹过,美好便驻足过。

爱的苏醒,不分时间地点,她只会在不经意的时候,来到你面前,冲你微微一笑,如清风,如明月,之后拂袖而去。

有些人,一辈子可能都不一定遇到爱情,有些人,可能在行将就土之际突然遇到爱情。

就像厄休拉在70多岁的年龄,遇到了20对岁的安德拉。

在救治安德拉的过程中,她发现了自己对这位少年的感情,她惊恐、矛盾、不安,在情绪的纠缠中,如刚绽放的小女孩一样,对喜欢之人的爱,胆怯又热烈。

她教他英文、她在他床前静坐为他织毛袜,她给他吃饭;他喜欢小提琴,她边叫村上会拉小提琴的人给他拉小提琴,她给他买新衣服,托人带他去村上的舞会,她吃醋于年轻漂亮的女邻居。

无论是女孩,还是女人,只要遇到爱,女人永远都是女孩,永远心存美好。

最后,安德拉去了纽约,成了一名著名的音乐家。

但这是两个姐妹的成全,让安德拉的才能被女邻居发现。

你安好,我悄然退出。

我想这就是美好爱情的所在,在影片的最后,在舞会上,安德拉被很多人召唤,很多社会要人要见安德拉,安德拉被一个人拉着去见社会要人,姐姐抬手要叫安德拉时,妹妹按下了姐姐的手,离开舞会。

爱,不一定是得到,而是成全。

之后,我们不再遇见,各自安好。

 8 ) 谁会在意那淡淡微苦的薰衣草香

其实爱情可以如此单纯,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完美的情人,如果一直等下去会怎么样,我不敢想,当我70岁了才遇到他,我该怎么办,那时我已没有青春的容颜甚至蓬勃的生命,心动伴随着痛苦,他曾经说的某句话或一起相处的短暂时光,成了仅有的光亮,在寂寞的深夜或者温暖的黄昏,思念却不能说出口……那个时候,他是否会在意那轻轻飘过的薰衣草香……如果一直等,会不会就是像电影里的这个结局?

每天平静纯洁的生活,带着含苞待放的“愚蠢”,一等就是50年。

心中有个希望就不怕等,但若等到了,谁又会在意那淡淡的有些微苦的薰衣草香……

 9 ) 很适合中老年妇女观看。

嘿嘿,说得有点偏见。

不过这部电影拍得真的很好,特别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非常的细腻。

虽然剧情过于罗曼蒂克。

但是将女性的心理描写的很详细。

有个朋友说要是老妇人和那个男子在一起会怎么样?

我回答:想都别想。

结局的话,我很满意,满温馨的。

用一首优美的小提琴曲结束这段美好的邂逅。

总的来说,个人强力推荐。

 10 ) 等待,是一个人的浪漫与悲情

Ladies in Lavender翻译成等爱的女孩极好。

时日如同拍击翻卷着海岸的浪花平淡而亲近地重复着,她和姐姐安稳寂寞地生活着,生活着。

侍弄花草、编织琐细、靠着壁炉阅读、偶尔也会你来我往地拌几句小嘴。

应对台风是她们生活中最大的事。

不知不觉她已不再肌肤胜雪秋波荡漾,灰白的头发萧瑟地贴合着岁月揉皱的脸庞,深陷的眼睛没有了神采却仍有光芒。

被海浪吹来的少年俊朗清新似曾相识,她凝视着他,甜蜜惊慌羞怯不知所措,只想为他奉上整个世界的爱与美好。

精心准备的食物,倾心定制的衣服,贴满整个屋子的单词卡片……无数次正面侧面白天深夜的凝视窥视。

少年站在院子的石阶上拉小提琴,远处海天蔚蓝微风徐徐,院里薰衣草轻柔地摇曳芬芳。

两个孤独善良的姐妹,她们以为会和他生活很久,她们以为这是上天赐予的儿子、爱人,她们烧掉了那张会带走他的纸条,但他最终还是乘着梦想飞走了。

她们去伦敦听他的演奏会,他是如此闪耀非凡光芒四射,细腻绝美的音乐感动了所有人。

再相见百感交集,眼前的明星已不是家里那个少年,这一次她们坚定的转身离开。

那间卧室挂着他的照片,还有回忆。

等待,是一个人的浪漫与悲情。

等待那些来过或没来过的爱情,是最纯真也最寂寞的事。

多么希望那些纯真的心灵有爱呵护,那些等待的女孩不会老去,那些在残酷的现实中兀自清澄的人们不被辜负伤害。

《等爱的女人》短评

“我也是个孩子,我一生都保护着我的童贞,等待那个人的到来。 终于,你来了。而我,却老了。”虽然你现在已经很苍老了,可我却独爱你衰老的容颜……

4分钟前
  • verosa❤
  • 推荐

女人至死也仍是少女!就当梦一场吧,淡淡的很有余味。丹布真的太可爱了!

9分钟前
  • oops
  • 还行

时间是否夺走了我们爱的热情?

11分钟前
  • 迷湖
  • 力荐

《等爱的女人》迟暮姊妹住海边,碧涛推来美少年。疗伤看护学外语,琴声惊艳心起涟。昔年情史长抱憾,夕阳醉了忆初恋。欲留还走终难免,祝福前程含笑看。

13分钟前
  • 布兰姬
  • 还行

没啥好说的 俩最喜欢的老戏骨凑一块 不给五星过不去

17分钟前
  • 经年
  • 力荐

7分。44岁的年龄差,这也太逆天了吧,如果为老不尊会让自己的年龄成为笑柄,使自己变得可悲,请原谅我的老古董想法。。并非说年老不可心动,毕竟有些感情来的突然如潮水,但要理智的控制自己。电影拍得的确唯美,结尾也在情理之中。ps:小提琴好动听。钢琴搭配小提琴的古典音乐瞬间提升电影格调。

22分钟前
  • 瑶瑶
  • 推荐

小提琴无疑是乐器界的情场杀手,不管是强势的女人放浪的女人还是美艳的女人甚至是衰老的女人无一列外的都倒在了它的弦下。抛开莫名的老少恋这样的一部电影这样的一对海边的老姐妹感觉上更像是又一部八月的鲸鱼,丹奇和史密斯的组合叫板吉许和戴维斯的组合只是后者已经成为了无法复刻的传奇。

27分钟前
  • 秦诺诺
  • 还行

故事背景似乎是战争时期,受伤的波兰少年顺洋流漂到一个小岛,一对老姐妹将他救回家悉心照料,年轻的肉体,俊美的容颜,精妙的小提琴技艺,所有美好特质吸引妹妹暗生情愫,哪怕她已是几近入土的老人。但谁能谴责这份爱呢?无关年龄,性别,国家,在充满flower and music的世界,人人有权热爱更有责任保护美好的事物。而该影片的高超之处还在后面,倘若导演顺着这禁忌之爱拍下去,以至挑明摊开最后无法收场,那它充其量算下流的爱情伦理片,事实上,妹妹从未把这份感情摆在明面上去说,发乎情止乎礼,我对你的爱只与自己有关,面对美好的事物,爱过,保护过,却不据为己有,更不摧残破坏,天高海阔,任你翱翔,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祝福你有更好的未来,这是珍爱美好事物者最好的做法,对比当时德国希特勒政府对艺术的态度,高下立判。

30分钟前
  • cuddlelife
  • 力荐

原来是再见列宁的男主。两位老戏骨同台太有料。Film4.Manchester.05/08/2013

33分钟前
  • Fishpot
  • 还行

不能客觀地給出這電影的評價,因為主觀的因素,我給她十顆星。電影裡所有的關鍵詞都正中我的紅心:波蘭 忘年戀 學單詞的卡片。我看到了自己曾經的奢望、傷心、失望、絕望、等待...都能在這部電影裡找到。憂傷的旋律伴隨著看到自己曾經那麼悲傷的影子,痛徹心扉。這電影是我的最愛,可惜重看需要勇氣。

38分钟前
  • 📚Dorothy🥃
  • 力荐

原声又是Joshua Bell叔叔拉的

43分钟前
  • _D
  • 推荐

含蓄淡雅的电影。她们等待这份爱已经一辈子,而当他到来之时,岁月已经穿凿出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在背后狰狞着嘲笑。

46分钟前
  • 阿茶
  • 力荐

中译名很烂,有点毛骨悚然。丹尼尔·布鲁赫长一张小正太脸就必须常演被老女人喜欢上的可怜银么?

48分钟前
  • 扬花点点
  • 推荐

有点看不懂

51分钟前
  • 谢天
  • 还行

短评都在说怎么怎么美好如何如何细腻,我是真没瞧出来美好细腻在哪儿…半夜三更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太太在你房里站你身后颤抖着摸你头发,是我我得吓死,第二天马不停蹄立马闪人…

52分钟前
  • 雯公子
  • 还行

剧情不是很好,内容也没有太大的惊喜。主题没能突出来,但是最后那首小提琴拉的曲子好美,听了想哭。

54分钟前
  • 短脖子的长颈鹿
  • 还行

出奇的平淡 倒是小提琴曲&钢琴曲深入我心 .....

59分钟前
  • LazaroNancy
  • 较差

除去某些地方的做作,动人的温馨之作

1小时前
  • MaTown
  • 推荐

朱迪丹奇和玛吉史密斯出现在同一张演员表里,还需要多说什么?

1小时前
  • 小徐师傅
  • 推荐

什么样的爱不是爱呢。就算真爱迟了50年,谁又能抗拒它呢。

1小时前
  • 逹鄉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