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烘烘的,不建议看。
心态浮躁,反射出病态的社会。
白富美冷酷,工作狂,记忆力很好清晰,追求完美。
白富美的助理是一个光头,娘娘腔,受不了。
不知道为什么要娘娘腔把招聘进公司?
IT男和宅女两个过于木讷,过分夸张。
啾啾的性格很不正常。
小气鬼童军好讴门,27元的盒饭,免费的穿梭购物班车。
这些人都能从社会上找到原型,程度轻重区别而已。
剧本反射出房价高,一个病态的社会。
《我为相亲狂》这部电影里的人物性格非常好玩!!!
啾啾和童军就是一个折腾一个默默承受,特逗,俩人性格超级互补!!!
以至于我严重怀疑他们假戏真做了!!!
江小鱼和米雪这两个角色也很有特点,就一个字:呆!
他们虽然不是有名的演员出演的,但演技还是很到位,把“呆”这个字发挥得淋漓尽致,的确很像生活中的宅男宅女。
我在想,现实生活也常有这样的情侣吧,步调一致,都很羞怯木讷,这种组合在现实生活中也是拆不散的吧!
(因为除了对方,没人会再看上他们了→.→)赵帅和白晶晶呢,他们的性格最有挖掘点。
都是表面上的“恶人”,实则看下去会发现都是有心灵美的人。
一个看似玩世不恭,其实自身处境使他涂上了保护色;另一个装坚强,越看约会觉得她是个实则内心柔软的人……总之,这是一部看了让人发笑让人思考的佳片。
影片风格是这几年没所见过的怒赞!
*V*
我为相亲狂是在魔都拍摄的,几乎就是魔都一日游的感觉,各种知名景点都入镜了。
影片说的3对男女相亲的故事,浪荡公子高富帅配女强人白富美(韩雪演的) 宅男配腐女(宅男是IT宅,月入过狗,工作桌子上全是高达。
脱掉眼镜比高富帅还帅。
腐女是写网文的大神(文章收藏过万是什么概念?
起点家可以卖VIP了吧)还有杜海涛演的抠门男和HOLD住姐演的搞怪女大学生。
(海涛演的是个极品抠门男,相亲问妹子吃中餐西餐还是日式,中餐就是俩包子,西餐就是热狗,日式就是他自己做的紫菜包饭团。
和妹子逛街只乘超市免费班车。
真的黑的一手好上海男人)总之是个四平八稳的商业爱情片,听说导演是拍纪录片出身的,所以剧情什么的=——=。。。。。
相亲网站以及相亲节目火爆,剩男剩女题材的影视剧也一直受到欢迎,这不是没有原因的,按某网站三年前的网络调查数据,在部分一、二线城市,择偶市场中的男女比例达到了惊人的3比7。
当下,中国正在经历新一轮波涛汹涌的“单身潮”,京、沪等大城市适婚青年单身率已经突破了30%。
3年过去,现在这个数据有可能还要上升,10个人里面或许就有3分之一的人是单身,又有调查显示大多数单身男女青年之所以“被剩下”是因为还没有遇到合适的对象。
而这个“合适的对象”就实在是件说不清楚的事情了,在电影《我为相亲狂》中,我们也能看出来,很多时候,男人与女人在一起,要想绝对合适其实挺难。
按照中国的传统观念,衡量一个人的成熟与否就是看是否有家庭与事业,成家立业,家庭还要放在事业的前面,特别是对于女性来说更是如此。
而男人呢,“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就是指男人大不孝就是没有为家族传宗接代,而要传宗接代也还是要成家立室,当然,这是封建思想,但确确实实也还在今天延续。
所以,当父母们看到自己行将老去,孩子们越来越大,却还是单身时,怎么能不操心担心呢。
相亲,恐怕中国最传统的一种男女认识与交往的方式了,不过,人有无数种,谁知道在相亲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样的极品呢,《我为相亲狂》以一种特别夸张又幽默的方式展示了在相亲中各种不同的奇葩男女,以六位相亲男女为线索展开剧情:抠门男屌丝、奇葩女汉子、风流高富帅、高贵白富美、神游技术男、宅腐干物女,可说将最具代表性的男女婚恋“困难”人士一网打尽。
杜海涛演绎的抠门男坐超市免费班车,相亲的时候用27元在饭店里整出九菜一汤,请人吃饭提供中式、日式等不同料理,居然就拿出了一个饭盒,实在是让人无语。
HOLD住姐谢依则变成神经大条的奇葩女汉子面对杜海涛这样的极品抠门屌丝男,没想到最终还擦出了火花。
李佳航饰演的“高富帅”和韩雪饰演的“白富美”都是属于那种条件极好,所以面对爱情是高不成低不就,就是这两个互相看不顺眼的两人最后竟能一起携手创业,也实在让人感叹爱情的魔力。
《我为相亲狂》将镜头对准了中国现代化大都市最具代表性的城市——上海,以多线式交叉发展,彼此独立又互为影响的叙事手法将几个男女青年的生活及恋情细致真实的呈现在大银幕之上,用实际的例子告诉观众么,真正的爱情还是要靠自己去发现去争取,不能纠结不能矫情,遇见适合的人就要牢牢抓住,两个人在一起更是要理解要包容,这样才能让爱情长久与美满。
不知道相亲会这种颇具娱乐色彩的节目是怎么样突然一下子就火起来的,大概是随着80后们都逐渐飞鸟各投林之后,那些还在单飞的朋友一下子就成了另类,于是相亲会就应运而生。
所谓枝上柳绵吹又少,无论是谁都敌不过时间的变迁,在青春还未远去之前为自己找个人大概是最需要做的事情。
由韩晶执导,韩雪、杜海涛、HOID住姐、李佳航等主演的《我为相亲狂》就取材于这场全民参与集娱乐健身结婚生子于一体的欢乐游戏。
我们的时代是一个信息不断膨胀的年代,如果不能在这样一个时代里来点出奇制胜或者出人意料那简直是对自己存在的最大侮辱,于是各种选秀、PK、真人秀天天上演,相亲这么极具喜感同时又极具民族特色的节目如果不开始一二简直对不起这个狂欢的年代。
《我为相亲狂》就始自于这样一个热闹的开端,童军(杜海涛)那极具喜剧价值的面孔配上那无敌的相亲抠B手段,即使放到现实中也是一道不可多得的风景。
啾啾(HOLD住姐)与江小鱼(冯铭潮)的另类相亲故事也无非是现实中不断穿梭于各种相亲的单身男女的夸张化描述,好多时候相亲的对象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在相亲,我相过亲,哪怕仅仅是为了一场应付,认真你就输了,我们的时代提倡娱乐精神。
然而,在这样一场热闹的狂欢中,《我为相亲狂》其实还在不动声色的还原着我们的真实状态。
对于童军来说,抠门并不仅是一种习惯,而是对于陌生人的疏离感,我没有理由为一个素不相识和以后或许永远也不相识的人买单。
只是,在一开始就处在一种与他人相疏离的感觉中,又如何走进他人的内心世界?
对于当下的人们来说,虽然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但却安全感却越来越差,退回各自的内心当宅男腐女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江小鱼和米寻(范祎琳)就是这样的一对单身男女,不是因为不了解爱情,而是我对这个世界缺乏勇气。
当我在心中刻画出你的形象的时候,他是完美的,为了这份完美,我希望你一直在我的心中。
当然,关于白晶晶(韩雪)与赵帅(李佳航)之间的猎艳与反猎艳、追求与反追求的故事或许最能说明我们的心态。
生于都市,如果神经不能足够坚强,那至少要做到像刺猬那样让别人无处下口。
白晶晶对赵帅的防范既是一种最典型的自我保护,我们无法不对突出其来的好事感到警惕,好多时候天上掉下的馅饼里总有毒药。
其实,最深刻的一个镜头大概就是江小鱼与米鱼的公交相遇,那一刻他们离的那么近,可是又那么远。
每天来来往往的日子里我们遇到无数陌生的人,总是在那一转眼间就忘记。
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城堡,只是通往城堡的大门被紧紧地关着,而我们又没有时间找到足够的方法来找开它。
这便是《我为相亲狂》,在一个狂欢的故事里隐藏的寂寞元素。
我们的了解方式越多,我们越孤单,这大概是娱乐时代人们的必须命运。
(孟庆雷)
这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一小段时间里,我几乎都未就电影之事和电影本身发言,一来不少影片实在连批评都懒得去批评,省得被利用为什么对冲口碑或逆向营销等,再则更想多点时间花在可以留下的文字上面。
看完点映场《我为相亲狂》后,仍不住还是借题发挥下,看得出,导演韩晶很用心去完成这部电影,尽管影片谈不上是鸿篇巨制,却是轻松酣畅,温情而不失清新。
几千年的儒家文化教育的国人从来都缺少优雅,但确确实实从来不缺少的是见惯不怪和习惯性麻木。
从新媒体爆出PM2.5不断爆表的记录,已经让中国大城市的人群从最先陷入的恐慌到逐渐的习以为常;无数引发民众众议并愤怒的新闻事件们纷纷以烂尾的方式继续更新的时候,大家继续愤怒于最新的情绪发酵和以往较早前的发生;有个例外的是,剩男剩女的话题大约从新世纪初开始被讨论一直持续到当下各种相亲节目,从被关注程度而言,这一话题似乎从未过剩或烂尾。
我曾多次在各种文章中提及马斯洛人类需求层次理论,依据马氏的理论,情感和归属属于第三层次,正常来说,《我为相亲狂》影片关注剩男剩女的需求理应属于这一层次,纵观国情并往深了去思考的话,我们会得出一个结论,当下的剩男剩女其实只应隶属于生理需求这一初层次的需求层面。
我们习惯于集体无意识之短暂狂欢或愤怒之后,大多数人继续浑浑噩噩,百无聊赖陷入生存的无限压力之中,即便是想正常的说出真话和表达理性的时候,我们常常在表达渠道上被和谐,除了少许的人一直在奔走疾呼之外,生存和生理的需求仍然是这块土地上耗费了人们绝大多数时间和精力乃至心智的主因。
一个看起来阳光健硕的兄弟常对身边朋友说自己内心很忧伤,大家总不以为然,但我相信他,他是一个有为的良知青年,他同样被界定在剩男范畴,他希望能够在明年之内要解决个人婚事,尽管他未来的女朋友或伴侣现在还不知道身处何方。
他的压力除了来自父母外,社会本身对于此类话题的讨论也常常令非常清晰清醒之人不经意陷入这个巨大的怪圈中。
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哀,不能也不应怪任何一个普通人。
我一直认为,电影本身是多元的,电影既可以是超越生活的,也可以接地完整融入生活;电影既可以记录这个时代的忧伤和喜悦,同样可以带给人思考的空间和想象的可能。
电影既可以在云端或殿堂,还可以调侃和讽刺创作者所反对的一切…只有多元的表达才会从侧面证实这是一个健康的时代。
《我为相亲狂》这样的影片,在喜剧的外表下,其实是有表达的电影,最少我愿意这样去理解,轻松观影之后令我陷入无限的思考,还有什么是可以剩余的?
(郎启波/文)
“自由恋爱”的发明,一方面打破了权威阶层对配偶选择的控制,更深层面则是让人类恢复动物的求偶本能,但自由恋爱在中国的发展并不顺遂,先是心理枷锁的拆除,几千年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对婚姻的天然垄断,垄断被打破,像是裸身从屏障中出走,让上一代有被忤逆的不安全与不适感,而下一代从小养成的道德观,依然让男女心存戒备;之后是严打期间的官方干预,恋爱成了耍流氓,全民以抓破鞋为最大生活乐趣,自此对亲密有了阴影和恐惧;再后来改革开放,感情日渐受到物质诱惑,谈着谈着就谈成了一笔交易;科技的发展则改变人类交流模式,嘴和表情不再是唯一表达方式,说不出口的话转成文字,距离也被打破,陌生人有了迅速亲近的可能。
《我为相亲狂》则是对当下全民相亲现象的一种直观写照,大规模的相亲行为让自由恋爱进退失据退,也让全民的情感进入“病态”发展状况,影片正是通过相亲这种行为,展示世相百态,也窥视众生于当下的价值与情感生态。
影片中出场的人物也颇具时代色彩,冷傲白富美与玩世高富帅,极品抠门王与奇葩脱线女,木讷技术宅与基腐女文青,在分配好的身份与剧情下,演绎现实生活中的情感战争。
所以影片中的人物都是处于“战斗”状态之中,行为举止,言谈思维,都有着脱离常规的荒诞,反观各类不断涌现的相亲节目,很难想象一个民族经过多年对自由恋爱的努力后,反而消灭掉正确的恋爱观和正常的恋爱环境。
最早的消灭应该是来自对“早恋”的打压,“早恋”一词带有长辈一方的否定性感情色彩,打压和阻拦的方式让其有了罪恶感,这个只在中国内地出现的词汇,毁掉所有最初美好,而那些在子女年幼时打压过的父母,大部分成了后来督促子女相亲的人群。
教育恐怕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下一代只能从上一代的婚姻里找观感,没有经验可循,多年后,遍体鳞伤,是摸着石头过河留下的教训,于是在感情里,失去了耐性与平和心态,变成一个不会爱或再也不会爱的人。
影片也在做反思——从自由恋爱再到全民相亲,无疑是社会的退步,当事人都在做违背意志的事情,或屈从长辈意志或迫于环境无奈。
更是人类本能的退步,因为恋爱技能在经济规则中消亡——山林荒野中的禽兽,虎狼熊狮猩猩孔雀鸳鸯天鹅,都有自己表达爱情的方式,但国人恋爱总是被环境干预,难成体系风格,更容易误入歧途——听说法国有浪漫就开始鲜花红酒,看到美国的开放就直接去开房,学的只有表象,骨子里毕竟没有精气神儿,现在重回相亲这一毫无技术含量的运动,是彻底走上了绝路。
影片是在相亲这条绝路上找出路的,相亲变成手段,重要的是相处的过程,于是,乍相逢的男女不但要自己去处理情感归宿问题,也让参与进来的父母们,在操了闲心之后,悄然退却,最终迎来大团圆的欢喜结局。
当然,这只是故事的一厢情愿,现实中,多少人还在为下一次约会考虑着装,或者考虑如何委婉拒绝的借口。
在评价影片之前,请允许我表达对谢依霖小姐的近乎狂热的二见钟情。
几个月前的《小时代》是我第一次看她的大银幕表演,现在想想,我觉得该片把她浪费了,成了一个只会说冷笑话和翻白眼的机器。
而且那时我看扁她的演技,认为只是碰巧台词都具喜感,都需贱兮兮的表情,才有卓越笑果。
但《我为相亲狂》中,谢MM百变的装束、夸张的举止下,溢出的是丰富的情感和每一颗都亮闪闪着的喜剧细胞,让我无法自持的心生百般爱慕。
我最爱她在超市一场戏,望着周围大妈热情鼓掌,心底油然而生的自豪感写满脸孔,不弹木吉他,不送玫瑰花,爱情简简单单的萌芽,这意境营造的太无暇。
别笑话,但这里确实触到了我的泪点。
她在《小时代》里动不动露几块背肌,“汉化”的有点过头,《相亲》里虽然一样是中性示人,但我可以专心欣赏她的表情。
她撇嘴时眼角会跟着半喜半嗔的抽动,她猛摇头时脸上的肥肉微微抖着,她狂笑时那两抹法令纹收缩出可爱的弧度……我自信对异性的审美足够大众,但却对此完全缺乏抵御力,在靓女潮女艳女气质女性感女比中国剩女数量还庞大的爱情喜剧里,我不可理喻的又实实在在的被俘获了。
谢MM的抓眼球级别,完全把女一号韩雪比了下去。
影片的三条爱情线里,韩雪的白骨精寻爱我们已见惯不惯,文艺女那条线太简短,女演员范炜琳也不够咖,唯有hold住姐真正hold住了我的视线和心跳。
表达完我的爱慕之后,回来聊电影本身。
我很喜欢这电影开场的方式,没有大堆的字幕介绍,没有人物在旁白“我是谁,做什么的,什么性格”之类,但它迟早会把该知道的都告诉你。
童军不会介绍他是医院行政员,当我们看到他和极品医生打交道,爆发领笔风波,其职业一目了然。
江小鱼绝口不提他的生活,但别急,独特的相亲会面上,有的是机会让他喋喋不休的自我介绍,而且你一点也不会反感。
我一直认为,电影介绍角色,就像一次与观众的相亲,要在亲密的互动中逐渐建立了解,而不是像受审的犯人一样,干巴巴的把信息和盘托出。
韩雪登场的那场戏说明了一切,只有不通人情的白骨精才会用这种招数相亲,看看她招来的都是些什么货色(掩面吧)。
也只有不懂观众心理的编剧才会用最平庸的开场,而《相亲》足够给他们上一课。
片里也有些没来由的地方,比如赵帅怎么冒出个慢城市的创意来,比如啾啾轻易原谅了偷看日记的童军(其实这是我很不能忍的地方,大男人偷看小女生日记,这可是天打五雷轰的罪行),舅舅的婚介广告之四通八达也很不可思议(当然,如果少了他,一大半故事就圆不上了)。
同时很矛盾的是,我十分感激剧情保持了这份语焉不详的朦胧,和一见钟情的、不问缘由、跟从内心指引、又无需太多磨难的恋爱美梦,这份朦胧真的挺搭调。
就让我们暂时远离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伤世界,顺便让罗密欧的追爱招数也一并失灵吧。
在这个奇异的世界里,爱神比别处的都慷慨。
父母辈没有充当情人的阻挠,他们是一群推波助澜的善心长者。
门当户对的古老训诫又悄悄散发着魔力,富二代与白骨精,抠门男与女汉子,技术宅与文艺女(编程男配上耽美女作家,生活模式高度匹配,完全是和谐婚姻的楷模),展现了都市爱情丛林的市场竞争、自然选择的吸引力法则,同时也很励志:无论你多极品,多羞涩,多高贵冷傲,多心不在焉,在爱情面前,人人平等。
不用丘比特射出串心箭,不用月老拉出红线牵,心尖儿上的那个人,她会骑着自行车,像摩西分红海一样分开人群,来过你身边。
《相亲》走的是时下流行的“多线爱情喜剧”路线,没有阮世生的没心没肺,没有叶念琛的大喜大悲,没有陈国辉夏永康的兜兜转转,用童话故事的色彩,情景喜剧的气氛,和一个个像从四格漫画上蹦下来的人物,组成了一曲环绕着爱的正能量的交响曲。
唯一的一段悲戚,刚刚让我鼻子有点发酸,就被一群推厕所而入的二货全给毁了(大胆建议,如果安排失恋女孩和那个医生擦出一点火花,会不会更让人相信爱情呢)。
观众和故事里的角色一样,都是歪着脖子傻笑的草泥马,低头啃食着香甜的精神美草,内心是满满的爱的芬芳。
不得不说,广告商真是精明,影片开映之前全是双11的广告,恰好和剧情里超市班车、商场促销和一些若明若暗的消费主义观念(当然比起《小时代》是可以忽略不计啦)形成呼应,让我猛然意识到,原来陪着心爱的人购物,是一件这么浪漫的事。
我很是自责,太可恶了,这是商家的卑鄙伎俩,这是我平素最鄙视的植入广告,怎么能受到它们的感染!
但随即我又心安理得,正如片尾所说,这是个紫藤花开的季节,这是个恋爱的季节,而我实在爱死这种感觉了。
(文/方聿南)
追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经济文化都刚刚开放,自由恋爱成为一种时尚,说媒和相亲变成落伍的代名词,青年人所不屑为之,然而在近几年后,潮流又转了回来,进入网络信息时代思维空前活跃的新一代却陷入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婚姻危机,三十郎当的单身男女举目皆是,四十左右的大龄剩人也屡见不鲜,其中不仅有前途渺渺孤身奋斗的蓝白领打工仔,迷失在繁花都市的宅男御女,更有不少精神物质都富足的成功人士也落到孤家寡人的局面,这个世界怎么了?
相亲为何能死灰复燃,卷土重来,成为婚恋新时尚,都市爱情喜剧片《我为相亲狂》用一场布及富二代、职场女强人、极品抠门男、校园女汉子、IT技术宅,文艺写作女等一大群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一连串五花八门怪态百出的相亲故事,一个美好甜蜜的大欢喜结局,展现中国式相亲的光怪陆离之外,也露出其中温馨而又美妙的一面,就像是一个美丽的爱情汽球,看上去很美,虽然并不多么坚实,很容易被现实刺破,但若是用心感受,也不失是一个可实现的婚恋参考。
影片由一圈很有观众缘的偶像明星和喜剧明星联袂出演,特质鲜明的演员形象与人物性格非常契合,可以让人很轻松就进入到故事的情景之中,在几对主要角色之,个人以为最有趣的莫过于芒果台名嘴杜海涛和台湾表演天才Hold住姐谢依霖的情侣组合,两个缺点和优点同样明显的平民式角色最能引发共鸣,一个是一分钱掰八瓣花的极品抠门男,背得出商场所有打折促销品的名目和价格,每次相亲都舍不得请女生吃饭,带着饭盒里面装着自制的豆包和寿司,另一个是做着奥斯卡的白日梦,却连一个话剧社团成员都招不到的女学生,只能靠帮舅舅的婚介所做免费婚托积累表演经验和创作素材,当抠门男遇上豪放女,性格的反差本身就是欢快的笑料。
而另一对韩雪饰演的女强人白晶晶,与李佳航饰演的集团公子爷的爱情,职场爱情的套路相对更时尚靓丽一些,揭示的是现代职场普遍存在的精英爱情困惑,情感离不开精神和物质和事业的碰撞。
冯潮铭这一对宅男和文艺女的爱情又是另一番具有童话意味的曲折,两个在现实中羞于表白的年轻人通过一场又一场的相亲,逐渐认识到原来所爱的人就在身边。
三组完全不同类型的情侣被剧情巧妙的交差在一起,上演着形形色色的相亲场面,各种奇葩轮番登场,虽有夸张搞怪之嫌,却都能在现实中找到出处,例如赵爸爸召开的相亲大会,各种佳丽名媛像选秀一样赶场,只为一个嫁入豪门的前景;再如啾啾的美女大变身,化装成五位完全类型的女生,回答江小鱼妈妈的遥控问题,惟妙惟肖的变装秀透着多种剩女不同的心态和处境,谢依霖的耍宝天赋得到尽情发挥。
毫无疑问的,相亲已经成为当下都市里最普遍的恋爱方式,《我为相亲狂》演出了单身男女在相亲中遇到的百样怪态、千般滋味,记录了他们的孤单和渴望,泛情或纯情,虽然爱情之路无比曲折,但是通过这些角色给现实注入了希望,不管相亲有多少失败和不靠谱,只要用心去感受,总能找到那个你爱的并且爱着你的人,加油吧,剩下的人们。
此前对《我为相亲狂》毫无关注,可去了点映场,发现是冲击光棍节商业片,而韩雪、杜海涛、李佳航、谢依霖的组合,显然走群星云集路线。
如今在流光溢彩的快捷生活中,相亲已经成为青年人不可或缺的必排节目。
那么曾参与《江湖俏佳人》《生死迷局》的韩晶导演,自然不愿放弃这个机会,让《我为相亲狂》在如火如荼的光棍节前夕火上一把。
本片有三条线索:“富二代”太子爷赵帅死追“职场女强人”白晶晶,“傻姑娘”啾啾巧遇“抠门男”童军,还有 宅男江小鱼和女作家米雪的网恋,故事游走在虚拟和现实,最终在繁华魔都上演一连串啼笑皆非。
编导这么拍爱情喜剧,明显受了《桃花运》《爱情呼叫转移》《爱情维修站》等片的严重影响,毕竟几个故事一拼,省时省力,观众可以自由选择爱看的那条线索。
李佳航与韩雪组合最养眼,正所谓俊男美女,谁都爱看。
尤其貌似林志颖的李佳航,居然效仿《罗密欧与朱丽叶》在心爱女子面前拉起了小提琴,颇有浪漫主义色彩。
而韩雪参加聚会时,穿着低胸装,那种惊艳,连一群大老爷们都高呼“太诱人犯罪了”“太有气质了”,你没惊艳吗?
说实话,不光我没想到,全华人影迷恐怕都想不到。
而HOLD住姐一人分饰五名风格迥异的女孩,同宅男展开“地铁闪约”,更把世俗女性各种弱点都调侃一遍。
谢海涛演的抠门男,精打细算去省钱,更让人瞠目结舌。
笔者认为网恋那段还最浪漫的,毕竟男人爱在心口难开,那种在爱人身边的感觉,拍得很揪心。
例如一起乘车、地铁、互相通信,很有现实色彩。
如今内地电影市场看起来是越来越火爆,观众对电影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想在残酷的市场中分一杯羹,不花点心思已经无法打动观众。
看看每年那么多的内地爱情喜剧,真正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有几个呢?
,做到口碑与票房双丰收的电影作品更是少之又少,大多数国产片还是太过粗糙,最终只能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沦为炮灰。
不过《失恋33天》《西雅图》《致青春》等爱情喜剧频繁票房大爆,就连进口片都不怕,似乎给了《我为相亲狂》底气。
我认为该片选在同《斯大林格勒》《精灵旅社》《金蝉脱壳》的档期,绝对是明智之举。
本片,韩晶导演续效仿《桃花运》《爱情呼叫转移》《爱情维修站》等商业娱乐片,靠拼盘爱情喜剧,缔造搞笑和浪漫。
而赵帅痛斥韩雪那段箴言,更像是对所有“白富美”剩女的宣言,你们别牛了,别拿工作当借口,要珍惜爱情,早早摆脱“剩斗士”行列,还有抠门青年的那些省钱技巧,也似乎在告诉你一些社会问题。
从当初《全城热恋》《命运呼叫专业》票房大卖,到《真心话大冒险》《我为相亲狂》等片越来越多,这类片拼命颠覆滑稽与爱情,并提前在光棍节死磕,市场和观众等着看好戏吧。
我说怎么就7.2分了,敢不敢再请些水军啊
如此的一个相亲的题材的,当然是很不错了
其实蛮搞笑的 虽然比不上那些大片 剧情也有些无厘头 但是蛮搞笑
CCTV6烂片系列之二。。。看看别人的片子,再看看大陆拍的这一堆脑残无下限的坑爹剧,老这么着中国电影还能有希望嘛。。。
实际上大多数人是奔着韩雪去的,剧情很简单,无非是迎合当今的社会现状罢了,而且另外几位主演表现的看似兢兢业业,但是好钢没有使在刀刃上,他们不适合这么做作的电影,没有偶像的气质,就不要强装富二代,小公主,很假。李佳航瞬间就把大家带入到了爱情公寓的节奏中,可以说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竟然给分这么低,我觉得还蛮搞笑啊!相亲是严肃的事儿,搞你妹笑
131103
韩雪,再也不是那个《愤怒的蝴蝶》里的小姑娘,再也不是唱《想起》那个玉女歌手。
Hold住姐真系好搞笑,尤其是地铁闪约里的百变女郎形象,那个江小鱼从宅男变型男,再次证明发型很重要。
乱哄哄也不知道演了点儿啥,一边做家务一边看打发时间而已。
有些无聊的爱情剧,笑点和槽点齐飞,不过总觉得这样的剧图个乐还是不错的,现在的人要求总是太高了。。。
CCTV6在家里吃饭看着无脑
先给五星来高级黑
昏睡的下午。打发时间看的、不需要任何脑细胞、轻松、可以两星半
其实我觉得还不错啊。。。
演技欠佳,但是剧情很好,算得上娱乐大众,解压排忧的都市爱情轻喜剧...
上海好美。片子真屎。WTF!
冲着在我吃饭大学取景拍摄勉强给三星吧!可惜还是木看出来我校的景色呀,哎!电影倒是真的一般般了。
没看。。。永远也不会看。。。
挺二挺脑残,适合边吃饭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