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后,史泰龙自导自演第四部,结束了第一滴血系列。
我想说的也是,最最血腥,没有之一。
如同恐怖片一样的战争片。
但又非常的真实。
我来盘点一下本片特别血腥的部分。
高能预警三连~
1.开头平民被地雷炸成血雾
2.海盗被爆头3.摄影师被迫击炮炸成大块骨肉、肠子被炸出
4.某平民被炸断一条腿
5.传教士炸掉双腿
6.平民被砍手砍脚
7.平民被重机枪打掉一条腿
8.夜晚兰博掐死一人,某兵被巴雷特爆头
9.雇佣军光头被炸烂腿
10.机枪手被兰博砍头
11.司机被重机枪爆头血肉横飞
12.机枪挡板
13.士兵被机枪爆头、打成两截
14.机枪爆头,肉块飞舞
15.士兵被打中身体,手臂被打掉
16.打断腿
17.一名士兵被反抗军迫击炮炸成血肉块
18.士兵尸体被手榴弹炸成肉块
19.两名士兵被迫击炮炸成碎肉
20.另一士兵被迫击炮炸成块状
21.几名士兵被炸成碎肉
21.一名士兵右臂被机枪打掉,露出肋骨
22.一卡车人被爆头被机枪扫射
23.小艇领航员被机枪扫射,机枪手被巴雷特爆头
24.政府军BOSS被划出肠子。。。
最后兰博回到老家,一切都结束了。
另附:
长久以来一直都喜欢血腥的电影,总算在这找到了真实的感觉。
息影20多年后,史泰龙的复出果然还是很有分量的。
影片的血腥让人不寒而栗,可是却真实的表现了战争的残酷。
很多时候,我们无能为力。
突然想起有个缅甸的朋友之前曾说过,旅游千万不要去缅甸。
看来,以后真的还是不去比较好。
^_^
兰博1到4,兰博从哥们折腾成为了爷们。
兰博系列从第一集到第四集,走了一段大弯路,第一集挺凝重,挺沧桑的一个片子,其续集居然沦为美国人民YY在南亚中亚大打出手的动作电影。
好在好莱坞除了善于炒冷饭之外,还不忘在冷饭里加点鸡蛋。
这次的兰博4,冷饭加鸡蛋,算是功德圆满了。
兰博回家不成,于是去调戏州警,手重了点,弄死了几个。
又去越南和苏修做斗争,到了最后信仰幻灭。
再后来帮助塔利班继续打击苏修,仍然留在了泰国。
这次总算是能回家了。
老美做了几十年的国际刑警,最近终于要歇菜了。
于是全世界人民又一次生活在没有民主自由的水深火热之中。
而兰博这个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前特种兵,也没了战斗的方向,苏修不在了,中国大量持有美国国债了,连越南都改革开放了。
这次只好找个小国一试身手,之后,兰博大爷终于功成名就,不必恋恋不舍地呆在南亚等待下一个为国效命,同时也是被国玩弄的机会了。
当老美开始衰落的时候,也是兰博再也不能光着膀子满世界乱跑的时候。
老美的衰败相刚好与沦为船夫和捕蛇者的兰博相映成趣。
他/它嚣张过,他/它战斗过,他/它曾经认为自己就是神,可以拯救那些深陷重围的子民,可是他/它最后还是得承认,岁月不饶人,当激情耗尽,剩下的只能是混吃等死的无奈与麻木。
尽管这次兰博再也扑腾不动了,但是车载机枪还是被他玩的激情四射,或许这种车载的重武器,更适合已经扛不起兰博枪的兰博了吧。
我不得不承认,相比较兰博2和3,我更喜欢这个沧桑的兰博,他更接近一个真实的人,而不是杀人机器,因为他杀戮的时候一脸严肃,因为他杀戮的时候不再炫技,不再带有任何情绪。
他杀戮不代表义愤或者厌恶,他要救人,你挡路了,带着枪,不听劝,只好一刀捅过去,简单有效,立竿见影。
无论杀戮出于什么目的,都不会给人带来欢乐。
很多时候,杀戮会给人带来快感,但这种快感决不能等同于欢乐。
无论是杀陌生人还是敌人或是杀亲朋好友,都是一件关乎生杀予夺的大事,不可等闲视之。
所以,我很讨厌那种一开枪就倒下一片的不负责任,更讨厌那些杀了人还能面带微笑继续泡妞的浪荡公子。
兰博4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靠了史大爷那张麻痹了差不多的老脸。
幸亏这张脸,兰博才没成为某个下三滥的动作电影中的天生杀人狂。
当这爷们像第一集开头那样一身草绿,背着大背囊回家的时候,我感到一丝轻松和感动,他终于可以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了,再加上那首苍凉的it's a long road,气氛到位,可以画上完美的句号了。
我想说,无论你怎么牛B,怎么折腾,最后还得回家。
那个写着R·Rambo的小盒,才是你永久的家。
最最血腥,没有之一。
我算是口味很重的,但看这个实在是被萌多了,从手枪爆头开始,整个电影可以用一句《战狼传说》里黄子华的台词形容:你有没有看见过血流成河。
之前的如果算是河,那么这个就是山洪爆发加火山喷泥石流。
有说Rambo没有肉搏了,的确啊,连刀都不用了,用的是重机枪,子弹就是刀刃。
瞬间爆头算什么,瞬间爆体。
话说那些白人救援队实在有些问题,他们所带来的福利和营救他们的成本相比,实在太不值得了,看见那个白鬼说“我会报告的,杀人总是不对的”,我就想就该让你的女人在你面前被轮奸强暴五十次,然后割头,然后叫你吃自己的肠子,你去正义吧,狗娘养的。
兰博第二集里是个囚房,第三集里是个修佛寺的木匠兼打黑拳,第四集里是个捕蛇者兼艄公。
他真是非常遗世独立的一个人,强壮的肌体就用来完完全全的孤独。
也会有噩梦也会有噩梦醒来的麻木。
那些雇佣兵也蛮娘的,有个狙击手不错,不过即便没有,Rambo也可以一个人一把刀杀光所有的人,这就是孤独。
电影里闪回了很多前三集的镜头,已经没有泪水,没有呻吟,没有咆哮。
向孤独致敬,像和血已经不分彼此的回忆致敬。
Rambo是最后一个男人了,这就是这部电影的魅力。
感觉很多年没看动作片了,让我倍感亲切。
剧情还是那么老套,人物设置还是那个模式……也许这更能成其为系列。
不过,此类片寻求的便是刹那间的视觉刺激,这点,我深切感受到了。
我记得在3当中上校说过一句话:“神还是懂得怜悯的,而兰博不会。
”对于自己憎恨的人,兰博绝不手软。
在这部片中,兰博站在山顶居高临下摇着大口径机枪狂扫,将缅甸军打成肉酱的场面,绝对成为经典。
在那个时候,他就操控着那里的生死,不仅仅是缅甸军的,还有雇佣兵和志愿者的。
可以说,那一刻,兰博就是主宰别人生命的神。
我不知道是不是每个军人对于杀戮都很沉迷,认为自己掌握着别人的生死权力。
可是我很佩服兰博的收敛与克制。
虽然他很厉害,经验丰富,艺高人胆大,当所有人都走了,他坚持要救那个女的,幸亏有狙击手帮他,危机关头,还想到兵分两路,自己引开敌人,让他们先走,而且想到往高脚炸弹去,给缅甸军沉重打击。
我还真没想到那个炸弹的威力这么大,像个原子弹一样,冲击力爆棚。
其实无论从策略上还是体能上,他比所有的雇佣兵都厉害,比横行霸道的海盗厉害,比缅甸军厉害,可是他并不会主动去惹事,真是做到了“没事不惹事,有事不怕事”。
这么厉害的兰博,满足于每天就抓眼镜蛇,开开船,打打铁,也是难以想象,因为我的印象中兰博的归宿肯定是在战场。
从美国本土——越南——阿富汗——缅甸,兰博经历了很多,可是每一次都是在战场上才能展现出他的优势,才让人觉得那才是兰博,如果他某天只会抓眼镜蛇了,那世上再无兰博。
幸亏,兰博还是兰博,只是他知道战争的残酷,也知道战争不是志愿者带几本圣经,说几句耶稣基督就能结束的。
去战场的志愿者都是理想主义者,没有真正经历过战争,不懂得什么叫战争。
于是以为只要自己行动了,就能带来和平,拯救生命。
对于这样的志愿活动, 我并不反对,只是觉得只适用于和平年代,没有战争,只是单纯的因为贫困落后,然后实施的志愿活动,我觉得是没问题的。
可是战争年代,自己的生命都没办法保证,怎么去拯救别人?
正如兰博所说,没带来枪支弹药,就别谈拯救生命,赶紧回家去吧。
他太知道战争的残酷了,他不想让这群天真的志愿者白白丢掉生命,可是他肯定也知道,就算他不带路,志愿者也会找别人,还不如自己保护他们,而且能看出来,兰博被那个女孩触动了。
于是兰博当上了护花使者。
果不其然,在河道上,就遇到了海盗。
志愿者还自以为是地说如果要钱,就把钱给他们。
呵呵,人家看上的可不是钱,而是女人!
这时候,你给还是不给?
给,子弹。
海盗还没反应过来,就被兰博结束了。
志愿者就只会捂着头大喊大叫。
兰博救了他们,换来的不是谢谢,还指责兰博不应该杀人,呵呵,别天真了好吗?
你逗我呀,不杀他们,他们就会杀你,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酷,没听过吗?
海盗会先把女孩子强奸50次,然后再杀掉,这个时候,你会怎么选择?
还是坚持你的高貌岸然?
还是坚持你的说教?
永远别跟一个强盗讲圣经,嘴说不过枪。
战争年代,就是这样直截了当。
那些志愿者口口声声说着救人,可是如果没有兰博,恐怕人没救到命早就搭上去了,总是有一些人以为自己很高尚,其实是不谙世事,收了恩惠还批评别人。
于是,这些志愿者的结果还真的就是——被抓了,一点也不惊讶,因为兰博不在了呀,这就很好地证明,战争年代,什么东西最有用。
其实雇佣兵说出了道理,这个地方上帝没有来拯救,那就只能靠他们这群被志愿者视为邪恶的人通过暴力手段来拯救。
很讽刺是不是。
一群志愿者去宣传和平,结果被抓,最后得通过暴力来救他们,这个过程中志愿者自己也变暴力了。
那个志愿者头头最后也拿起石头猛砸缅甸军的头,口口声声念叨着神的志愿者,终究还是跌落到凡间,明白还是手中的武器最有用。
这一幕,估计也砸醒了梦想主义者。
这部电影传递出来的含义挺深刻的,我挺喜欢,做人不能太理想,世界不能靠圣经拯救,现实很残酷,要活下来,必须武装自己。
不管什么时候,最可靠的还是自己。
做梦只能在床上,当你走出社会,就得清晰认识到,社会没那么简单,竞争很残酷的。
想赢?
成为兰博吧。
唐科里昂摸着他的猫暗暗地叹道:年青人,如果你什么都没有,但你至少要有礼貌,那就够了。
这话打初中开始琢磨,想了很久,没想明白。
有礼貌有个屁用啊,没钱没权没枪没炮,就礼貌?!
我一直很有礼貌啊,我咋一直还过得这么闹心呢?
闹了很久,后来估计闹明白了,科里昂嘴中的“礼貌”有点深意,它表示你的立场你的原则你的最后的底线和尊严。
也就是说,一个穷光蛋如果手里的还有一样他自己认可并且认为值得骄傲的东西,那就够了,不管那样东西是人们一致不屑的打狗棍或破棉袄。
龙哥是个狠角色,他有一样东西,绝不是肌肉,也不是卡拉什尼科夫的火力,我说不出来,他就是有一样说不出来的狠东西。
电影我是屏住呼吸看完的,缘于久违的暴力场面。
情节很老套,背景很意识形态,角色很美国主旋律,表演很粗糙,也就是说这部片子几乎是一无所有,但我但我还是要说,这是部好片子,因为它至少拥有,诚意和创意。
片中暴烈的杀伐前所罕见,龙哥手撕敌人颈脖和近距离狂轰敌军至肉酱的场面可成为电影史的经典。
通常一部电影中有两三个具冲击力的镜头就够了,可龙哥玩儿绝的,铁血砍杀镜头一个接一个。
如此暴力的电影带给我很奇怪的感觉,他愈暴烈,却也愈孤绝,并非为杀人而杀人,恍忽间有佛的错觉。
与其说在杀人,不如说在手刃自己以至观众们的心魔。
和自己玩真的较劲,这,也许就是我前面所提的龙哥的“狠”吧。
兹是有这种“狠”劲的人,就一定一定会有下一部值得期待的经典。
必须的!
所以,作为电影人,龙哥纵然一无所有,但他至少拥有“兰博”,R-A-M-B-O,这5个字母就足以奠定其电影史的地位了。
作为经历由越南冷战到缅甸人权的兰博,纵然孑然一身回到亚里桑那,至少他拥有不曾玷污的灵魂,这也够了。
还需要说什么呢?
戴笠说:不施霹雳手段,不显菩萨心肠。
话虽雅,理很糙。
---愈不敢看,愈想看。
很贱吧,哈哈
让人难过的是,兰博先生在影片终了竟然回归了祖国,这多少有些尴尬。
当年,以反战号称的《第一滴血》颇见深度,一个越战老兵在体制前面临生存危机,进而反抗和摧毁从下至上的种种桎梏,这是深度。
当然,在好莱坞娱乐中,表象是一个无所不能令人望而生畏的特种军人,尤其对于中国观众来说,兰博几乎是史泰龙个人的代名词。
兰博纵身悬崖,穿越莽林,自缝伤口的震撼(以当时水准来说)镜头组合,生生淡化了反思越战的美国个体情绪。
随即,这个高度娱乐化的真人版超人,在80年代后期延伸了大美国主义的种种繁荣。
二、三集中,史泰龙俨然已经成神,号领了英雄电影的世界性泛滥。
这是好莱坞的成功商业法宝,由续集片模式和火爆战争以及个体神话纠集。
可怜的是,粗壮的兰博随后就消失在众多更有特色的英雄堆儿里,更甚的是,911之后,美国人自己也不愿意在搞超级肌肉男的完美英雄了。
《第一滴血》系列最红火的时候,兰博在越南和阿富汗的战争经历对男性观众来说,俨然是常规战争、兵器知识、特种作战、冷战军备的优秀科普教育片,这也是史泰龙独特魅力所在。
转瞬30年,新时代的来临也代表史泰龙先生的老迈。
这是时间的造化,可以制造一切也可以忘却一切。
电影的文化导向和商业氛围使兰博从反政府的暴力英雄转变为无奈的政府拥趸,从第一部到二三部的跨度显然如此。
兰博能回到哪里呢?
作为时代的产物,年过花甲的史泰龙必然要寻求一种平衡。
就如兰博的少言寡语一般,沉默中的《第一滴血4》在娱乐风格和人文内涵上更接近兰博这个经典人物的本意。
本集中,六十二岁的史泰龙明确认可并执行了沉默是金的处世原则,面对激进的人文主义者和极端的野蛮军人,通常沉默不语,这种无语甚至比前作更有味道有棱角。
而且,最终救助的缘由是为了一个柔弱却善良的知识女性。
这个由头很讨巧,为时过境迁的兰博注入了一种合理性,使道德观伟大起来。
与之相反的是,这位女性的激进男友却在直面血腥暴力而濒临崩溃。
《第一滴血4》展示兰博英雄气概的空间很狭小,却更精细,完全可以让过去的动作英雄和过气的类型电影得以完满并按照时代趣味发展。
实质上,这应归功于老史泰龙的经验和阅历。
在好莱坞娱乐圈沉浮到被遗忘的他肯定为怀旧和那该死的商业因素重拾这个明显年轻人该干的累活儿。
第四滴血的品质品相都不错,影片内涵显然是可以被接受,是成功的。
兰博本来就是无敌战神,在小艇上瞬间毙敌无数可以当作特种兵的技能,在林间运筹帷幄声东击西战术提升了孔武有力的兰博品质,而最终独守空、地两用12.7mm机枪的大开大合实际上是一种暴力情绪的宣泄。
这些智商和情商混杂的味道强烈掩盖了史泰龙的岁月痕迹,消减了动作英雄老迈的事实。
这些桥段之所以接近合理,则归功于影片强烈的暴力指数和战争写实。
既然娱乐,而且是孤胆英雄兰博的业绩重现,高龄史泰龙难免让人有所担心。
可还是老姜辣,史泰龙聪明回避了残酷现实,并且让人感到复古和新刺激。
重要的是,史泰龙为影片的暴力指数直接烙印了B级电影的定位,大量的血肉横飞特写在写实风格中份外刺激眼球。
某种程度上看来,影片暴力场面放弃了写意手法更接近于重塑现实。
这种因地制宜的改变很是与时俱进。
所有的动作镜头几乎都是基于现实情况的实况还原。
战争格局、空间、重量级虽然极小,但短兵相接遭遇战中的一切都很真实残酷。
兰博使用的老式经典大口径机枪近距离内的杀伤力的确如此,每分钟暴雨般的送弹量覆盖一个山坡紧密如雨点落下,撕裂身体如同儿戏,不用惊叹于四分五裂的夸张戏剧性,实战效果就是如此,应该惊叹于兰博独力掌控超级沉重笨拙的武器的能量和避免后坐力的臂力。
史泰龙对重火器的依恋在于为影片显示独到的战争场面,以表现尚能饭否的肯定回答。
但部分细节有待商榷:狙击兵使用的巴雷特反器材特种步枪是对付重装甲的,可以击穿坦克的复合装甲,威力奇大。
但这家伙在丛林中没有丝毫使用价值,影片中作为突出的爆头利器的确富于刺激,但失实得要命,哪个进入丛林作战的小分队成员会不切实际选择不实用的大家伙,射击前都要找受力物体才能放得稳。
《第一滴血4》的最大价值在于极度写实暴力的战争场面,尽管有些浮云潦草的快切和快转,但依然受用。
这种久违的战争动作片没有炫技老迈史泰龙的身手,聪明的让招牌经典符合了时代特征并加深了原汁原味的人物内涵,只是夸张的让兰博回到美国家乡却有些冒失。
但换个角度想想,叶落归根在反恐战争的前提下也无可厚非了,终归是美国公民。
但就这么妥协了,也许只能说为继续的续集着想。
或者说,大众真有可能再也不会见到兰博了。
如果是这样,我选择后者,起码史泰龙这个无奈的暴力英雄终于找到了归宿,也为影响一代人的经典电影作了时代的了断。
再看一遍,还是为那些非常真实的血腥镜头赶到震撼。
史泰龙已经老了,除了经典的片名和血腥的镜头,还能有什么新的东西?
正因为此,才是对当前动作电影的讽刺!
我很喜欢那些比较真实的枪击镜头,虽然几乎是我看过的电影里最血腥的,但是也是最接近真实的。
尤其是狙击一枪爆头的镜头,几乎是CS中的经典再现——这也是CS中我最喜欢的武器和场景。
Rambo老了,无奈的承认。
岁月不饶人啊,再猛的猛士,也抵抗不了岁月的侵袭,以后估计看不到Rambo系列了,虽然我多摸的想看Rambo5、6、7、8……还有无数的前集外传。
真的,没有人能抵抗这部电影的魅力,没有人!
你看了Rambo以后就会深深的爱上它的。
Rambo1的经典我无法用语言形容,从某种程度上说,Rambo1可以和教父1媲美。
Rambo1塑造了一个从此让任何动作片黯然失色的角色,丛林中的Rambo就是神,魅力无与伦比。
Rambo1我是要动不动就要拿出来看一遍重温的,真的是百看不厌,虽然,相对2和3来说,第一部其实动作场面并不多,也正因此,一般来说,我重温完1之后总是要接着重温2和3的。。
2和3更火爆更刺激的动作场面配合1一起看,绝对是爽过瘾,我估计好莱坞拍2和3就是给1加料来的,,,就是为了让我搭配着看解馋。。
Rambo1更经典的是完美的塑造了Rambo这个角色的内心世界,整部电影渲染的那股浓重的悲壮的孤独和寂寞,和对美国当时社会心理的批判反思贯穿整部电影,配合着Rambo的杀戮强有力的震撼人心。
Rambo1中的动作场面是表面的,而整部电影反映的这种思索和揭露却是内心的,一个明一个暗的牵引观众,潜移默化。
看完以后不仅仅是视觉的享受,Rambo1塞给你的还有心灵的共鸣。
Rambo那穿着草绿军装孤独走在美国高速公路上的身影,一次次的被挑衅侮辱又一次次忍耐,坚毅却又茫然的眼神,你看到了,说不清是什么感觉。
说不好台词的史泰龙根本就是为了这个角色而生的,感谢这个角色吧史泰龙!
你那张歪嘴脸能红成这样没有Rambo行吗?!
虽然还有一个洛奇。。。
Rambo4跟Rambo1完全不能比,唉,2和3与1的差距其实某种程度上并不大,1的深度更深,内涵更深,意义更大,2和3这些比不上难免,可也并不重要。
问题这第四步可就差远了,唉,不过还是那句话,Rambo老了,史泰龙老了,这也没办法。
我就不说他发福的身材还有宽了至少一半的大脸庞了。
我就不信以往在丛林里纵横展转腾拿跳跃如同豹子一般敏捷,隐藏追踪制造陷阱巧的跟猴子一样,一个人挑掉一个山寨整只军队视若无物的Rambo,john Rambo!
会只呆在战场后方,靠着重机枪扫射?
这要放在Rambo1里,Rambo早该静静的放下没有子弹的重机枪,望着山脚下匍匐前进的几百个缅甸政府军,缓缓的蹲下捞起一把泥巴,往脸上重重的涂上三道迷彩,然后这时候该是他那双坚毅自信和充满杀气的眼神的特写,随后镜头一闪,Rambo失去身影,由此开始了无比刺激的丛林偷袭战,削尖的树枝碗大的石头锋利的匕首强健的臂膀无所不用其极!
鬼影一般般在对方无法察觉的情况下挨个干掉敌人!
这要是放在Rambo2里,Rambo早就掏出复合弓,举起,稳健的瞄准,飕的一声射出无数只箭矢,支支夺人命,其中还有爆炸箭高爆箭穿甲箭等等等等,然后甩开箭冲上去用肉体的力量利索的消灭掉敌人,最后横是遍野的山头上是Rambo寂寥而又伟岸的背影,镜头逐渐拉开,一个大全景震撼你到死。
这要放在Rambo3里,Rambo到是也会用重机枪,问题不是躲在后面扫射,而是英勇的Rambo肯定会狰狞着面孔,喉咙里发出混浊不清的嘶吼声——oh,原谅他吧!
史泰龙连喊叫的声音都发不准!
——大叫一声用力从军车上扯下机枪,把子弹链往身上这么一盘,狂奔着就朝敌人扑去,哒哒嗒哒哒嗒一阵猛射!
敌人纷纷倒下!
Rambo是谁????
Rambo可是一个石头干掉一个直升机!
一挺机枪干掉阿帕奇!
一把匕首单挑一个营的主啊!!!!!!!!!!!
唉,可惜英雄不敌当年啊!
为什么Rambo4里Rambo如此的颓废?
救人还需要一个小分队?
甚至还被一个狙击手救了!
战斗只会靠着机枪和军车?
丛林里碰到敌人竟然放了一个炸弹了事?
唉,无他,Rambo老已。
Rambo老了,所以他打不动了,只好能偷懒的偷懒,放放炸弹,玩玩机枪,匕首是用不了,就打个大刀,砍起来方便点。
Rambo老了,所以有个小分队来帮他救人他也乐意。
Rambo老了,所以有时候反应不过来,差点挨了枪子儿,这时候正面的sniper救了他一下他也满高兴。
Rambo老了,连小姑娘也不喜欢了,最后千辛万苦救了人家连个拥抱也没有。
Rambo老了,最后还是回到了美国的家乡。
唉,Rambo回去了。
Rambo的家乡挺宁静的,挺田园的,挺适合发福了的Rambo。
但是不争气的我啊,眼泪刷刷的往下掉啊。
再也见不到Rambo了,再也见不到那个眼神鉴定,离开了战场茫然不知所措的Rambo了,再也见不到那个忍无可忍伴随着一声大叫终于开始反抗的Rambo了,看不到那个留着委屈的眼泪向人怒吼向天开枪的Rambo了。
那帮锋利的闪着寒光的匕首再也看不见了!
结尾音乐响起来的时候,有点湿啊!
Rambo4,好莱坞也明白超越不了前面3部了,老史泰龙估计连跑也得用替身了,于是索性就安稳一点,怀旧一点,处处流露出Rambo的归意,最后更是安排了一个happy ending,让倦怠的Rambo回到了久违的美丽田园家乡,和老爹渡过余生。
Rambo4也许是个很好的结尾,很圆满,很顺畅,但是看完以后太让人郁闷了。
郁闷在Rambo根本就没有怎么大干一场,我们可以接受他老了,但是不可以看到他老了!
Rambo是个神,即使老了也应该所向披靡,好莱坞你怎么可以这样敷衍我们?!
你怎么可以就这样让一部这么有意义的终结片草草了事?!
如果Rambo4只是一般的续集的话,拍成这样我们可以接受,问题是,Rambo4可是意义非常的终结片!
这就太不够了!
太不够了!
怎么对得起两年前知道要拍Rambo4时激动的失禁的我啊!!
苦等了2年啊!!!
maybe这是对Rambo来说最好的结局了,可是我好不甘心啊!
Rambo就这样结束了么?
噢 no!
这样对我太残酷了!
在最后,让我们还是把希望寄托在无所不能强大无极限的好莱坞吧!
我相信你们!
即使80岁的史泰龙,你们也搞的定Rambo5、6、7、8……的!
啊,史泰龙死了以后怎么办!?
难道要换人么?
那太不习惯了,可是好不甘这个系列终结。。
好纠结。。。。
Rambo4里有几个地方好败笔,不知道把缅甸军头子塑造成一个菊花癖能有什么意义,片中的特技都好鸡肋,想当年Rombo1的时候啥都没有,拍出来照样多久都看不腻。
还有口味比起123来重了好多,123里面的朦胧变成了重口味,残肢断臂横飞,人头遍地,鲜血横流,太没有品位了,你看人家Romber123集拍的多好!
Rambo不愧是硬汉简直太man了 那个所谓的女主 我无语了 一见钟情对Rambo?圣母婊?我去你*的 剧情太老套了动不动就送挂坠 无关联性 纯粹强行带入 除了我爱的史泰龙没有什么好看的了
连续四晚看第一滴血,第一部,最后的硬汉流泪独白提高了整片的深度。第二部,硬汉蓝波也有专属的邦女郎,可惜还没开始就结束了。第三部,美国蓝波敌人是前苏联,盟友是阿富汗反抗军,真是讽刺,第四部,敢死队的前身,就是队友太渣。总的来说,第一滴血系列属于真实,与B级片擦身而过的主旋律影片
真的可以收手了
牛逼坏了,绝对五星!
99分钟版本。一二年三月十八日(QQ空间相册记录),就是这部片,记录了我人生中那段难忘的苟且时光,那段低谷中透露出的微光。影片在失去起点的惯性延长线上越走越远,个人英雄主义降格为理念英雄主义,批判圣母不够深刻,干政不若《无处可逃》。唯一值得“称赞”的,是兰博一句“peace is an accident”,可谓角色遗产了吧。
《一个人顶一个师4》,该系列迄今为止最大化,最密集的血腥暴力输出,血肉横飞,尸横遍野,果然还是R级和这个系列的调性最搭。
用爱发电的白左女果然是祸害之源,而这个世界依旧要用「政治正确」的价值观去「拯救」;时过境迁的兰博成为这个更加操蛋世界中「以暴易暴」的惩罚神,却依旧要被年轻一代花拳绣腿无用草包们羞辱。在21世纪的「第一滴血」更像一种「扫地僧」般的「经验交流+鄙视」会,当然最后「老兵不死,只是渐渐走远」的精神更是绝唱。
他最终回去故乡
各种大杀器,怪不得叫狮门来……
老子当年受第一滴血影响太深
曾哥!我挺你!我不对,泰龙哥....
62岁的史泰龙还是挺man的~
这也太不和谐了。诬蔑我们的党和祖国的朋友。坚决不予公映。不过和不能公映的回忆中的经典融在了一起。(错了,第一集公映了,哈哈,让我们看到了资本主义国家残酷的内部斗争,不和谐!)
对62岁的史泰龙拍的这部片,我只想起立鼓掌。他无论在电影还是现实生活中都是硬汉。
你一滴血,我一颗星。加起来就是二。
看的99min。因为已经固定了类型,所以总感觉被框住了,二十年后Rambo这一次来到了缅甸,刚见到还有点没认出来,变化好大,不过后面看久了倒是别有一番韵味。血腥程度更上一层楼,机枪打在身上的大血洞,还有爆头跟内脏外漏,还不错。果然丛林就是Rambo的天下,一人单挑数十人还是很爽的,他从毫无防备的机枪手后面逐渐露头实属敌人的鬼片。有些地方想通过传播和平来改变实在是难,我看想达到和平也要几百年,那个村庄直接被烧没了,村民的尸体被挂在杆子上警告后来人,这种地方还是把所有人特别是挑起战争的♂的全杀了重开算了。虽然不知道Rambo干嘛在这种地方混,他好像只是个打鱼的,后面那群欧美人被抓只能干回老本行,最后满地尸体狼藉女主哭泣,Rambo什么也没说,一个人走上乡间小道缓缓离去,就像暗示你一切尽在不言中。
对于Rambo风格的转变我不适应
没能看到老兰博赤膊的样子,估计一块腹肌了。年轻时的猪腰子脸也变大饼脸了。
很傻很暴力
四部片子放在中国都是同一主旨——去美国当战斗英雄,不如来中国当战俘。剧情有点儿单薄,完全是爆破战争场面的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