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吧,选不了,只能选4,那就4吧。
但是个人觉得还差一些意思。
从"岁月神偷"过来,连续看的吴君如第二部电影,"神奇小子"里竟然也能有"岁月神偷"的影子,也是很神奇了。
但是不突兀地让人感受到了吴君如的演技了。
正如弹幕上说,这么吴君如这么正儿八经的演,也真的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真实故事改编,据说剧中还用了真的残疾人做了不同时期的男主角。
有人说是中国式的"阿甘正传",但是在我来看还是很不同。
阿甘的母亲的观念和教育方式让阿甘人生,通过阿甘的运气,努力,执着,天真的个性造就了若愚的阿甘,他的单纯又执着,让他傻傻的成就了。
而神奇小子就是纯中国式的方式,不是说哪个好,只是各有千秋。
中国的母亲是活的最累的,"儿子残废,他们只会怪母亲"一句说出多少母亲的心声!
母亲为了向人们表达她的儿子不普通,虽然"走的不如人快,但是跑的比人快","1988"说,"听说神无处不在,所以创造了妈妈"。
一个母亲的角色更重的承担了神奇小子的人生的使命。
与其说是"神奇小子",更确切的说"神奇妈妈",by the way 台词还是很多值得学习和深思的地方
看妈妈!
催泪与催勇并存的一部好片子。
分别在床上,洗碗池旁以及书桌上把这部电影看完。
去百度了每一个主角,想看看他们是不是真的physical challenged.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你是残疾,别人不会怪你,只会怪妈妈;你是残疾,你应该说话不利索,不应该把头高高扬起。
以及很多细小的片段,颤颤巍巍从滚带上站起来,拖拖拉拉去送快递,观众台上被告诉不喜欢自己,套上塑料袋去体验高原训练,我实在无法想象五个人是如何撑起来一个田径队的。
这部电影突然让我想起吴君如拍的另外一部电影,岁月神偷,一样的质感,一样的温馨家庭。
虽然爸爸妈妈生下老二是为了照顾老大,虽然妈妈一而再忘记自己二儿子是在足球队而不是篮球队。
但是看着妈妈陪着老大一遍一遍“追火车”,倒时差鼓励老大,同时打很多份工,以及“蠢蠢的”看妈妈,set mark。
同工同酬啊!
这是多少人的困境!
努力,与不放弃。
set mark!
用力哭,不如用力跑!
别让情绪吞噬了你奋斗的热情。
什么委屈,什么不公,什么不甘这些负面的情绪只会阻挡你前进的步伐。
让我感叹:妈妈的心好像是为我长得!
当你痛苦的时候,妈妈会比你更痛苦!
想起了一句话:没有伞的孩子要努力奔跑,阿伟决定不了自己的出生,却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改变自己的人生,这种精神十分让人钦佩。
前半部分哭,因为妈妈的爱和不放弃,更因为影片中没有展现的,阿伟的努力,得比我们多付出多少,痛苦,孤独,绝望。
后半部分也是因为母爱和亲情,阿伟只能选择默默承受一切痛苦,走了伤仲永的路,结局回到出生的不幸。
因为这部影片,我记住了神奇小子苏桦伟。
但是印象更深的是他的母亲。
曾听说过一句话:上帝不是无所不能,所以创造了母亲。
这位母亲在苏桦伟出生,医生宣告今后的他将生活无法自理的时候,也没有选择放弃。
让孩子勇敢站起来,并发现了他的潜能,送他走上了一条“不会迷失方向”的路。
在最开始店铺老板要把可乐送给苏桦伟,苏母反问道:为什么你要请他喝,你怎么不请那些正常的孩子喝呢?
其实在这个时候,我对这个母亲很是无语。
人家只是善意的举动,何必如此咄咄逼人。
包括后来的不想让儿子接广告的是她,一直让儿子歇下来少锻炼接广告的也是她,看电影的时候就很气,我有些无法理解这个母亲的前后矛盾的心态。
但是电影结束后的沉思,想到《遗愿清单》一书曾说过,我们所认为的母爱伟大,往往很多时候是没有经历大的事故和抉择。
不是每个人都会勇敢留下那个不知未来的孩子,即使是亲身骨肉也要思量三分。
苏母留下了他,也并没有放弃他,从某种程度而言,苏母已经比大多数的母亲伟大。
她也是想让儿子今后的生活更有保障,她也是希望所有人能够公平对待自己的儿子,他是普通人,不要区别对待。
即使苏母逼迫儿子站起来,那也是一份对于命运的不妥协,对于命运的抗争。
努力逼迫儿子成长,即使别人说她狠心。
苏桦伟不负期望,虽然走的很慢,但是跑的很快。
他的成功,不仅有母亲的心血,也有自己的不服输。
苏桦伟会在跑不快的时候哭泣,他也渴望第一,但是母亲这时候告诉他:用力哭不如用力跑。
母亲总会看着他,set,go。
正是母子二人的拼搏精神,才换来如今苏桦伟的傲人成绩。
光芒再微弱,也能照亮前方;路途再坎坷,也能通向未来。
另外还有个印象很深的是同工不同酬的问题。
残奥会和奥运会同样的冠军,但是待遇完全不同,差的也不是一点两点。
这就让参加残奥会的选手生活窘迫。
他们本就没有其他经济来源,训练的各种补充更是对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国家确实应该对这个问题加以重视。
虽然社会生活中充满着不平等,但是对于给予国家荣誉,拥有贡献的人民群众,我们还是应该保障他们的切身利益。
让运动员们勇敢向前争夺名次,没有后顾之忧。
电影打分不高是因为为凸显母爱,显得父爱的渺小。
我一直以为这个父亲是离世了or离婚了还是怎么了。
都不太出现,直到后来躺在病床上,结果也是给家庭增添负担的形象。
父亲一定也是在背后努力着,为了撑起这个家,也许是默默无闻的父爱让人没有存在感,但影片着实让人看的不舒服。
本片是为数不多聚焦于残疾人运动员的电影,同时也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而成的。
身为患有脑痉挛残疾人的母亲,苏桦伟的妈妈本是非常不幸的,但她有一颗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好胜心,她不甘心自己的残疾人儿子就这样平淡地渡过一生,她鼓励儿子站起来、走起来,最后跑起来,这一过程尽管遭到了很多人的争议,但苏妈始终坚定苏桦伟能够创造奇迹。
看完全片后会为苏桦伟经历一切痛苦考验时的坚韧顽强所深深打动,忍不住潸然泪下,同时也要给这位不服输的母亲狠狠点赞。
但感觉全片作为一部运动片,还是没能摆脱其惯有的套路,即很容易猜到影片的剧情走向以及结局,在情节上的创新点非常有限,这也算是本片的一大不足之处吧。
在家看了这部电影,一开始以为自己会看不下去,但是从开头到结尾都全部看完!
感触最大的就是世上只有妈妈好!
曾做过特教辅导老师的我,和一些听障和智障的小朋友及父母都打过交道!
有的家长对孩子抱着她开心就好,身体健康就好,如果能学会自理更棒了,没事一步步来的心态,她们的孩子就会特别开朗!
有的家长却自欺欺人,不愿意相信自己的孩子的确是有瑕疵的,以正常孩子的要求来约束,孩子也不快乐!
以残奥田径世界冠军苏桦伟为原型的电影,没有过多所谓主角光环,有的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与抉择,有的是神奇妈妈与神奇小子间最细致入微的情感交互,有的是竞技场上爱与坚守赐予的无限力量。
一部立足于现实且绝不过分理想主义的励志电影,或许不完美,但却能勾连起每个凡人心底关于奉献与坚守的那份感动。
在“苏神”苏炳添的心目中,还有一个“苏神”!
整四十年前的1981年,一个孩子在香港佛教医院出生。
半年后,这个孩子被查出患有肌肉痉挛症,之后又被查出患上了弱听,说话逐渐发音不清。
家人带着孩子开始了漫长的康复训练。
多年后,一位叫潘健侣的人对这个孩子说:“你想过运动吗?”潘健侣得到了非常肯定的回答复。
于是,潘健侣将把这个孩子介绍给了一位香港体育学院的教练。
教练发现这个孩子尽管天生患有肌肉痉挛症,但很有运动天赋。
于是,教练征求了家长的意见,准备训练他成为运动员。
这个孩子顺利通过了体院的选拔赛,入选香港田径队。
多年后的1996年,在亚特兰大残奥会上,他夺得了男子4x100米接力(T35-38级)金牌,为香港残障运动带来了历史性的第一金。
2008年,在北京残奥会上,他如愿拿到了中国主场的第一块金牌。
这位被大家称为“神奇小子”、“中国阿甘”的人,叫苏桦伟。
他已在4届残奥会上获得了6块奥运金牌,是目前男子100米和200米跑T36级残疾人世界纪录保持者。
本次东京残奥会开幕时,“苏神”苏炳添通过社交平台发文表示:“大家都叫我苏神,我心目中也有一个‘苏神’,他叫苏桦伟!
”苏桦伟天生患有肌肉痉挛症和弱听,一个连走路都成困难的人,最后凭借自己顽强的意志和刻苦的训练,成为了一名多次获得世界冠军的短跑选手。
其中的艰辛,非一般人所能想象。
苏桦伟曾说:“我知道我起步慢,但这就是我为什么要继续去冲,继续去追的原因。
跟我的命一样,我就是要从后面追上来!
”我们常说: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其实,人生是一场长达几十年的长跑,输在起跑线上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要知道终点在哪里。
苏桦伟虽然输在了起跑线上,但他却在后来追赶上来了,甚至还超越了许多人。
这样的“神奇小子” ,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他担得起“苏神”的称号!
一个从出生开始连走路都成困难的人,凭借顽强的意志和刻苦的训练,成为一名多次获得世界冠军的短跑选手。
这样的人和事,值得我们为之喝彩!
根据苏桦伟真人真事改编的温情励志电影《妈妈的神奇小子》,再现了苏桦伟艰辛于常人数倍的成长历程,还原了苏桦伟在雅典、东京、北京三届残奥会赛场上多个令人激动振奋的历史性时刻,值得一看。
让娱乐更多价值,让生活更多乐趣!
*.*一起看戏,一起嗨*.*
我最近在看《悲惨世界》,所以对那种现实的矛盾特别敏感。
这部电影里面也有很多的矛盾。
阿伟跑步与拍广告的矛盾,阿伟与教练关于训练方式的矛盾,阿伟与妈妈关于若干小事的矛盾包括拍广告赚钱告白等等。
生活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当你长大之后就会发现有时候事情并不是那么容易捋清楚并去解决的。
现实的矛盾与问题就摆在那里,让你不得不去面对。
看这部电影有很多地方让我起,鸡皮疙瘩,我仿佛看到了一丝自己的身影。
妈妈费劲心思让他跑步是让他和普通人一样,不要被别人瞧不起;之后北京残奥会备战期间不断让他接广告是认清楚了现实,他无法一辈子跑步。
苏桦伟身残志坚,他真正激励了我,不止在努力跑步向上的方面,还有在他体谅家人方面,他流露出的那种真情,是人世间最珍贵的东西。
电影想要表达的歌颂母爱啊励志故事啊其实都不如现实生活来的令人深刻,实际发生的一定比呈现出来的更加残忍沉重吧,残奥会冠军已经是出现在公众面前了,那些更普通的残障人士呢,生活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真实事件改编,讲述少人问津的残奥会冠军的背后故事,这是一个我们平时看不见的形象,选取角度非常可贵。吴君如在《岁月神偷》之后再次爆发出惊人的演技,我被母子间对手戏戳中泪点。在感动于母爱伟大的同时,我们更应思考电影在真正平等理念下的社会关照:“同工同酬”,同样是奥运冠军,为什么健全人可以获得一百万奖金,残疾人只有几万块?近年来,华语电影将目光聚焦到跑步题材,前有《超越》后有《了不起的老爸》,而《妈妈的神奇小子》无疑是三部中的最佳。
根据残奥4届残奥会、获得6块奥运金牌的香港 “神奇小子” 苏桦伟的真实故事改编。东京残奥会举办时间是2021年8月24日至9月5日,这部电影在这个时候上映,电影的意义当然也就远远大于电影的技巧。看预告片的时候 就做好了要哭的准备。尚在襁褓中就因为黄疸而导致脑痉挛的苏桦伟落下了残疾,注定要过上和平常人不一样的人生,但正是这个不被看好的残疾男孩,却在妈妈的鼓励下参加了残联的田径队,并且连续四届替香港出战夺金,目前依然是男子100米和200米跑T36级残疾人世界纪录的保持者。他是苏炳添的 “苏神”、也是中国人的阿甘。电影的最后,苏桦伟在北京奥运会上连失两金、痛哭落泪,吴君如饰演的苏妈安慰他:「用力哭,不如用力跑。妈妈会在终点望着你。」温情柔和又不失热血,真的太好哭。
要准备纸巾
残疾人的残奥会的收视率都不行 真的太难同工同酬了。 固然这还是挺励志的故事 但是比起正常人更多是同情和可怜 而不是热血。
感觉还差点什么
3.5。的确,已经很多届残奥会都是中国队拿最多冠军了,但是运动员们基本上都不被人们知晓。打破多项世界纪录的香港运动员苏桦伟,也只是以这种方式才被我知道。电影意料之中的套路,励志,还有感动,从小孩第一次站起来时,就有女声背景音合唱,有种过于渲染的感觉。国语配音也拉低了很多观感上的舒适度。吴君如和不同年龄段的小孩都演得挺好的。
很一般。
最难拍的体育题材+传记类型,在这样一部时时刻刻触发观众泪水的“小”制作里真正闪出星光。苏桦伟起跑不强的劣势,与他人生后起直追的信条共振出绝妙的戏剧精神骨架。主角三阶段的“群像”表演超神,爱吴君如真的说倦了。
现在的香港电影人都不会拍传记片 /2.5
想对那些对这种自私的母爱极尽讽刺之情的人表示反对,母爱不是原罪,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励志题材的条条框框比较多,算是中规中矩之作。里头最打动的是对母亲的批判,难以逃开,难以辩驳,大家都知道,只是大家都没法改。
励志
记忆点:男主角练起跑,后来崩溃了。他表示:就是因为他起跑不好,所以他后半段才会这么好。破防了。
感人主题没有错,没有做得更好的原因是因为收宫处理不及青少年夺冠时那么有感觉,使得电影节奏先扬后抑,到结尾就难以再抬起来了。苏桦伟三个时代的演员衔接非常棒,观众有看着他成长的感觉,吴君如的妈妈是托住整个戏的灵魂。
有被感动到,但完全是因为真人真事,而不是因为电影本身。
垃圾
看之前就知道很不怎么样
无语。剧本一本,出现问题,毫无悬念的解决,剧情的推进全靠演员台词说,非常敷衍。
代入弟弟来看的话其实挺恶心的